為什麼黃酮類經過氨熏後顏色加深
Ⅰ 松針黃酮的鹼性試劑顯色反應
在日光及紫外光下,通過紙斑反應,觀察樣品用鹼性試劑處理後的顏色變化情況,對於鑒別黃酮類化合物有一定意義。其中,用氨蒸氣處理後呈現的顏色變化置空氣中隨即褪去,但經碳酸鈉水溶液處理而呈現的顏色置空氣中卻不褪色。
此外,利用鹼性試劑的反應還可幫助鑒別分子中某些結構特徵。例如:
(1)二氫黃酮類易在鹼液中開環,轉變成相應的異構體-查耳酮類化合物,顯橙至黃色。
(2)黃酮醇類在鹼液中先呈黃色,通入空氣後變為棕色,因此可與其他黃酮類區別。
(3)黃酮類化合物當分子中有鄰二酚羥基取代或3,4』-二羥基取代時,在鹼液中不穩定,易被氧化,由黃色-深紅色-綠棕色沉澱。
Ⅱ 黃酮類化合物用氨氣熏,在紫外燈下產生黃色熒光斑點的原因
很有可能是因為黃酮類的化合物,它發生了各種化學反應。
Ⅲ 2.黃酮類化合物有哪些顏色反應
黃酮類化合物顯色反應:黃酮類化合物的顏色反應與分子中的酚羥基及γ-吡喃酮環有關。
(1)還原試驗
1)鹽酸-鎂粉(或鋅粉)反應:為鑒定黃酮類化合物最常用的顏色反應。多數黃酮、黃酮醇、二氫黃酮類化合物顯橙紅至紫紅色,少數顯紫至藍色,當B環上有-OH或-OCH3取代時,呈現的顏色亦即隨之加深。但查耳酮、兒茶素類則無該顯色反應。異黃酮類除少數例外,也不顯色。
2)四氫硼鈉(鉀)反應:NaBH4是對二氫黃酮類化合物專屬性較高的一種還原劑。與二氫黃酮類化合物產生紅至紫色。其他黃酮類化合物均不顯色,可與之區別。
(2)金屬鹽類試劑的絡合反應
1)鋁鹽:常用試劑為1%三氯化鋁或硝酸鋁溶液。生成的絡合物多為黃色(λmax=415nm),並有熒光,可用於定性及定量分析。
2)鋯鹽:用來區別黃酮類化合物分子中3或5-OH的存在。加2%二氯氧化鋯(ZrOCl2)甲醇溶液到樣品的甲醇溶液中,若黃酮類化合物分子中有游離的3-或5-0H存在時,均可反應生成黃色的鋯絡合物。但兩種鋯絡合物對酸的穩定性不同。3-OH,4-酮基絡合物的穩定性比5-OH,4-酮基絡合物的穩定性強。當反應液中接著加入枸櫞酸後,5-羥基黃酮的黃色溶液顯著褪色,而3-羥基黃酮溶液仍呈鮮黃色。
3)三氯化鐵反應:多數黃酮類化合物因分子中含有酚羥基,可呈藍色。
Ⅳ 黃酮類的呈色反應是由哪些因素導致的
黃酮類化合物顯色反應是與其分子中的酚羥基及γ-吡喃酮環有關.
如:1、還原反應(1)HCL-Mg 現象:泡沫處呈紅色.應用:黃酮,黃酮醇,二氫黃酮(醇)橙紅——紫紅.花青素及部分橙酮,查耳酮等在濃鹽酸下會發生色變,故預先需對照排除.
(2)四氫硼鈉反應 方法:生成紫色或紫紅色.應用:二氫黃酮(醇)類專屬反應
2、與金屬鹽類試劑的絡合反應 分子中具有3-羥基,4-羰基或5-羥基,4-羰基或鄰二酚羥基的黃酮類化合物(1)三氯化鋁顯色應用:定性及定量分析 現象:鮮黃色熒光
(2)鋯鹽-枸櫞酸反應 應用:區分3-OH或5-OH黃酮 仍呈鮮黃色(3-OH);黃色溶液顯著褪去(5-OH)
(3)氨性氯化鍶 檢識具有鄰二酚羥基的黃酮.試劑:氯化鍶的甲醇液和氨氣飽和的甲醇液.產生綠~棕色~黑色沉澱.
(4)醋酸鎂顯色 應用:區別二氫黃酮(醇)類化合物.現象:二氫黃酮(醇),天藍色熒光.黃酮:黃酮醇異黃酮,顯黃-橙黃-褐色
(5)三氯化鐵
3、鹼性試劑反應黃酮類化合物與鹼性試劑顯黃、橙、紅色.
4、硼酸顯色 具有5-羥基黃酮和6『-羥基查耳酮結構.試劑:草酸條件下,與硼酸反應,現象:黃色並有綠色熒光.(枸櫞酸-丙酮)(黃色無熒光)
Ⅳ 黃酮類是怎樣使植物變化顏色的呢
植物初生嫩葉時,光合作用能力較弱,合成葉綠素的能力相應較低,而合成黃色類葉色素的力量稍強。由於黃色的類葉色素和綠色的葉綠素混合在一起,所以,初生幼苗葉子都呈黃綠色。夏天到了,植物也逐漸長大,合成葉綠素的能力大大增強,葉子中葉綠素的含量大大增加,此時葉子就變成鬱郁蔥蔥的深綠色了。到了秋冬,光照減弱,葉子合成葉綠素又相對減少,加上此刻植物體內的某些酶又出來分解葉綠素,而類葉色素一旦形成就不易分解,所以,一到冬天,除常綠植物外,其他植物的葉子都變枯黃了。
然而,並不是所有植物葉子都符合上述變化規律。例如楓葉,由綠變成紅再變黃;又如紅莧菜的葉子,一開始就是紅的。但是,這也可用上述三大法寶關系去解釋,它的葉子含類葉色素和花青素特別多,所以,一開始就呈現紅色。
花的顏色多樣,變化也較復雜,有的同類植物卻開出不同顏色的花朵,也有同一株植物早晚開的花顏色不一樣。但是,萬變不離其宗,這都是花青素在不同條件下,呈現不同顏色的緣故。
花青素化學性質活潑,可以跟植物體內的金屬離子結合,或者受植物體液酸鹼度影響而呈現不同顏色。例如,把紅色牽牛花泡在肥皂水中,就會變成藍色,隨著再把它浸到食醋中,它又會恢復紅色。同一種花,由於品種不同,花內體液酸鹼度不同,所以開不同顏色的花,原因就在於此。此外,有的植物花色和日光的強弱有關。例如,芙蓉花上午開白花,中午變粉紅,這是花青素在不同太陽光強度下,呈現不同的化學結構,從而產生不同顏色之故。
現在再看植物果實顏色的變化。以桃子為例,桃子初結時呈綠色,長大後光照面呈紅色,成熟時呈黃色。這個有規律的變化也是葉綠素和類葉色素聯合變的「戲法」。因為,果實初結時,需要大量糖類化合物,葉綠素是合成糖類化合物的能手。所以,植物初結果時,果實里的葉綠素佔主要優勢,這就是幾乎一切果實初結時都呈綠色的緣故。後來,植物果實長到了一定大時,就會逐漸放出催熟激素——乙烯,它是不利葉綠素合成而有利類葉色素合成的,而強光對合成類葉色素也頗有利,因此,光照一面的果實,類葉色素稍多,常呈紅色。果實成熟後,基本上停止葉綠素的合成,於是,呈黃色的類葉色素就大量合成出來,果實就變黃了。果實腐爛變褐黑色是因為果實膨脹裂開,使果肉接觸空氣,其所含的氧化酶幫助空氣氧化催化果實內有機化合物,氧化成黑色的醌類化合物。當然也不是所有植物的果實都符合上述規律,例如西瓜就內紅外綠,番茄成熟後全身都顯紅彤彤的,這也是類葉色素在不同條件下所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