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眼觀萬物 » 同一鍋粥為什麼顏色會不一樣

同一鍋粥為什麼顏色會不一樣

發布時間: 2022-11-08 08:50:13

1. 黑龍江一男子吐槽媳婦將大米粥熬成藍色,這樣的大米粥究竟能不能喝

其實作為一個家庭而言,分工還是非常明確的,夫妻雙方有的負責做飯,有的負責打掃家務。當然對於做飯這件事情,還是需要有著一定天分的。有些人並不是故意不會做飯,而是在做飯的過程當中經常手忙腳亂,一不小心就為廚房製造一場混亂。

做飯看起來是一件非常簡單的事情,但是在這其中不僅僅有著小竅門,而且還有一些經驗之談。所以作為一個家庭而言,千萬不要認為做飯是非常簡單的事情,要在生活當中多多體諒對方的不易。

2. 皮蛋粥的顏色

很明顯,你放皮蛋太多了,一鍋粥只放一兩只皮蛋哦。

3. 臘八粥為什麼是紅的用什麼料

紀念釋迦牟尼。
臘八粥的由來
臘月初八,我國人民有吃臘八粥習俗。據說臘八粥傳自印度。
佛教的創始者釋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凈飯王的兒子,他見眾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滿當時婆羅門的神權統治,舍棄王位,出家修道。初無收獲,後經六年苦行,於臘月八日,在菩提樹下悟道成佛。在這六年苦行中,每日僅食一麻一米。後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難,於每年臘月初八吃粥以做紀念。「臘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紀念日」。「臘八」是佛教的盛大節日。解放以前各地佛寺作浴佛會,舉行誦經,並效仿釋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獻乳糜的傳說故事,用香谷、果實等煮粥供佛,稱「臘八粥」。並將臘八粥贈送給門徒及善男信女們,以後便在民間相沿成俗。據說有的寺院於臘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缽盂,沿街化緣,將收集來的米、栗、棗、果仁等材料煮成臘八粥散發給窮人。傳說吃了以後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 所以窮人把它叫做「佛粥」。南宋陸游詩雲:「今朝佛粥更相饋,反覺江村節物新。」據說杭州名剎天寧寺內有儲藏剩飯的「棧飯樓」平時寺僧每日把剩飯曬干,積一年的余糧,到臘月初八煮成 臘八粥分贈信徒,稱為「福壽粥」「福德粥」意思是說吃了以後可以增福增壽。可見當時各寺僧愛惜糧食之美德。
臘八粥在古時是用紅小豆、糯米煮成,後來材料逐漸增多。南宋人周密著《武林舊事》說:「用胡桃、松子、乳蕈、柿蕈、柿栗 之類做粥,謂之『臘八粥』」。至今我國江南、東北、西北廣大地區人民仍保留著吃臘八粥的習俗,廣東地區已不多見。所用材料各有不同,多用糯米、紅豆、棗子、栗子、花生、白果、蓮子百合等煮成甜粥。也有加入桂圓、龍眼肉、蜜餞等同煮的。冬季吃一碗熱氣騰騰的臘八粥,既可口有營養,確實能增福增壽。
★「臘八粥,吃不完,吃了臘八粥便豐收」。農歷臘月初八,是我國民間的傳統節日——「臘八節」。關中一帶到了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煮上一鍋「臘八粥」,美餐一頓。不光大人、娃娃吃,還要給牲口、雞狗喂一些,在門上、牆上、樹上抹一些,圖個吉利。

「臘八節」吃「臘八粥」的風俗,由來已久,自從人類進入農業社會後就開始興起。古時的「臘」是祭祀的意思,遠在商周時代,我國就有連天地、神靈、祖先一起祭祀的習慣,把這種綜合祭祀,叫做「合祭」。這種祭祀,表達了古代人一種樸素的、善良的心理活動,意思是說:一年到頭了,能得到豐農足食,該感謝神靈啊!於是就選擇臘月初八這一天,煮上—鍋「臘八粥」,藉以祭奠神靈,慶祝豐收,預祝來年的更大豐收。這就形成了臘八節吃臘八粥的風俗。 臘八節在傳承過程中,又有一個傳說,說是佛教的創始人釋迦牟尼在臘月初八這一天,吃了放羊姑娘用蘋果糯米團子煮的粥,在菩提樹下得道成佛。後世信佛的人,每到臘月初八這天,就念經吃粥,這樣就給臘八節增添了宗教色彩。不管怎麼說,人們吃臘八粥,都是以慶祝豐收為內容的。

「臘八粥」確實能體現出農業大豐收,因為它是用各種米(江米、黃米、白米、高梁米等),各種豆(大豆、雲豆、豇豆等),各種乾果(大棗、栗子、杏仁、花生、核桃、桂元肉等)和豆腐、肉類混合成的一種粥,這種粥集中地反映出了農業大豐收的成果。 關中一帶及附近一些地區的群眾,都十分重視「臘八節」。但縣與縣、鄉與鄉、村與村之間,又各有不同的講究。富平縣的農家,這一天喜歡釀酒,名曰「臘腳」;長安縣的古風俗,這一天要煮肉糜,拋灑在花木之上,謂之「不歇枝」;乾縣、禮泉一帶,講究臘八節要給老人送粥,女兒家要請新女婿吃粥;鳳翔一帶則是用黃米和八種豆子,加上油鹽做一頓臘八燜飯;銅川地區的農村,在這天還流傳著為幼男幼女剃頭理發的習慣。凡此種種,自有不同情趣。
臘月初八,我國人民有吃臘八粥習俗。 據說臘八粥傳自印度。佛教的創始者釋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凈飯王的兒子,他見眾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滿當時婆羅門的神權統治,舍棄王位,出家修道。初無收獲,後經六年苦行,於臘月八日,在菩提樹下悟道成佛。在這六年苦行中,每日僅食一麻一米。後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難,於每年臘月初八吃粥以做紀念。「臘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紀念日」。

「臘八」是佛教的盛大節日。解放以前各地佛寺作浴佛會,舉行誦經,並效仿釋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獻乳糜的傳說故事,用香谷、 果實等煮粥供佛,稱「臘八粥」。並將臘八粥贈送給門徒及善男信女們,以後便在民間相沿成俗。據說有的寺院於臘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缽盂,沿街化緣,將收集來的米、栗、棗、果仁等材 料煮成臘八粥散發給窮人。傳說吃了以後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 所以窮人把它叫做「佛粥」。南宋陸游詩雲:「今朝佛粥更相饋, 反覺江村節物新。」據說杭州名剎天寧寺內有儲藏剩飯的「棧飯樓」平時寺僧每日把剩飯曬干,積一年的余糧,到臘月初八煮成臘八粥分贈信徒,稱為「福壽粥」「福德粥」意思是說吃了以後可以增福增壽。可見當時各寺僧愛惜糧食之美德。

臘八粥在古時是用紅小豆、糯米煮成,後來材料逐漸增多。南宋人周密著《武林舊事》說:「用胡桃、松子、乳蕈、柿蕈、柿栗 之類做粥,謂之『臘八粥』」。至今我國江南、東北、西北廣大 地區人民仍保留著吃臘八粥的習俗,廣東地區已不多見。所用材料各有不同,多用糯米、紅豆、棗子、栗子、花生、白果、蓮子 、百合等煮成甜粥。也有加入桂圓、龍眼肉、蜜餞等同煮的。冬季吃一碗熱氣騰騰的臘八粥,既可口有營養,確實能增福增壽。 (中國春節網)

臘八粥各地食俗

農歷十二月初八,民俗謂之臘八,是春節前的第一個節令,此後「年味」日漸濃郁起來。臘八吃臘八粥的食俗,在我國已有千年之久了,別有一番來歷。

相傳,在古印度 北部,即今天的尼泊爾南部,迦毗羅衛國有個凈飯王,他有個兒子叫喬答摩·悉達多,年輕時就痛感人世生、老、病、死的各種苦惱,發覺社會生活徒勞無益,並對婆羅門教的神權極為不滿,於是,在他29歲那年,合棄王族的豪華生活,出家修道,學練瑜珈,苦行6年,大約在公元前525年,一天,他在佛陀伽耶一株菩提樹下,徹悟成道,並創立了佛教。史傳,這一天正是中國的農歷十二月初八日,由於他是釋迦族人,後來佛教徒們尊稱他是釋迦牟尼,也即是釋迦族聖人的意思。佛教傳入我國後,各地興建寺院,煮粥敬佛的活動也隨之盛行起來,尤其是到了臘月初八,祭祀釋迦牟尼修行成道之日,各寺院都要舉行誦經,並效仿牧女在佛成道前獻一種「乳糜」之物的傳說程式,煮粥敬佛。這便是臘八粥的來歷。

宋朝 吳自牧撰《夢梁錄》卷六載:「八日,寺院謂之『臘八』。大剎寺等俱設五味粥,名曰『臘八粥』。」此時,臘八煮粥已成民間食俗,不過,當時帝王還以此來籠絡眾臣。元人孫國敕作《燕都游覽志》雲:「十二月八日,賜百官粥,以米果雜成之。品多者為勝,此蓋循宋時故事。」《永樂大典》記述「是月八日,禪家謂之臘八日,煮經糟粥以供佛飯僧」。到了清代,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世宗將北京安定門內國子監以東的府邸改為雍和宮,每逢臘八日,在宮內萬福閣等處,用鍋煮臘八粥並請來喇嘛僧人誦經,然後將粥分給各王宮大臣,品嘗食用以度節日。《光緒順天府志》又雲:「每歲臘月八日,雍和官熬粥,定製,派大臣監視,蓋供上膳焉。」臘八粥又叫「七寶粥」,「五味粥」。最早的臘八粥是紅小豆來煮,後經演變,加之地方特色,逐漸豐富多彩起來。南宋文人周密撰《武林舊事》說:「用胡桃、松子、乳覃、柿、栗之類作粥,謂之臘八粥。」清人富察敦崇在《燕京歲時記》里則稱「臘八粥者,用黃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去皮棗泥等,和水煮熟,外用染紅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紅糖、瑣瑣葡萄以作點染」,頗有京城特色。

天津人 煮臘八粥,同北京近似,講究些的還要加蓮子、百合、珍珠米、意仁米、大麥仁、粘秫米、粘黃米、雲豆、綠豆、桂圓肉、龍眼肉、白果、紅棗及糖水桂花等,色、香、味俱佳。近年還有加入黑米的。這種臘八粥可供食療,有健脾、開胃、補氣、安神、清心、養血等功效。

山西 的臘八粥,別稱八寶粥,以小米為主,附加以豇豆、小豆、綠豆、小棗,還有粘黃米、大米、江米等煮之。晉東南地區,臘月初五即用小豆、紅豆、豇豆、紅薯、花生、江米、柿餅,合水煮粥,又叫甜飯,亦是食俗之一。

陝北高原 在臘八之日,熬粥除了用多種米、豆之外,還得加入各種乾果、豆腐和肉混合煮成。通常是早晨就煮,或甜或咸,依人口味自選酌定。倘是午間吃,還要在粥內煮上些面條,全家人團聚共餐。吃完以後,還要將粥抹在門上、灶台上及門外樹上,以驅邪避災,迎接來年的農業大豐收。民間相傳,臘八這天忌吃菜,說吃了萊莊稼地里雜草多。陝南人臘八要吃雜合粥,分「五味」和「八味」兩種。前者用大米、糯米、花生、白果、豆子煮成。後者用上述五種原料外加大肉丁、豆腐、蘿卜,另外還要加調味品。臘八這天人們除了吃臘八粥,還得用粥供奉祖先和糧倉。

甘肅人 傳統煮臘八粥用五穀、蔬菜,煮熟後除家人吃,還分送給鄰里,還要用來喂家畜。在蘭州、白銀城市地區,臘八粥煮得很講究,用大米、豆、紅棗、白果、蓮子、葡萄乾、杏干、瓜干、核桃仁、青紅絲、白糖、肉丁等煮成。煮熟後先用來敬門神、灶神、土神、財神,祈求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再分給親鄰,最後一家人享用。甘肅武威地區講究過「素臘八」,吃大米稠飯、扁豆飯或是稠飯,煮熟後配炸散子、麻花同吃,民俗叫它「扁豆粥泡散」。

寧夏人 做臘八飯一般用扁豆、黃豆、紅豆、蠶豆、黑豆、大米、土豆煮粥,再加上用麥面或蕎麥面切成菱形柳葉片的「麥穗子」,或者是做成小圓蛋的「雀兒頭」,出鍋之前再入蔥花油。這天全家人只吃臘八飯,不吃菜。

青海 的西寧人,雖是漢族人居多,可是臘八不吃粥,而是吃麥仁飯。將新碾的麥仁,與牛羊肉同煮,加上青鹽、姜皮、花椒、草果、苗香等佐料,經一夜文火煮熬,肉、麥交融成乳糜狀,清晨揭鍋,異香撲鼻,食之可口。

在山東 「孔府食制」中,規定「臘八粥」分兩種,一種是用意米仁、桂圓、蓮子、百合、栗子、紅棗、粳米等熬成的,盛入碗里還要加些「粥果」,主要是雕刻成各種形狀的水果,是為點綴。這種粥專供孔府主人及十二府主人食用。另一種是用大米、肉片、白菜、豆腐等煮成的,是給孔府里當差們喝的。

河南人 吃臘八飯,是小米、綠豆、豇豆、麥仁、花生、紅棗、玉米特等八種原料配合煮成,熟後加些紅糖、核桃仁,粥稠味香,喻意來年五穀豐登。

江蘇地區 吃臘八粥分甜咸兩種,煮法一樣。只是鹹粥是加青菜和油。蘇州人煮臘八粥要放入茨菇、荸薺、胡桃仁、松子仁、芡實、紅棗、栗子、木耳、青菜、金針菇等。清代蘇州文人李福曾有詩雲:「臘月八日粥,傳自梵王國,七寶美調和,五味香摻入。」

浙江人 煮臘八粥一般都用胡桃仁、松子仁、芡實、蓮子、紅棗、桂圓肉、荔枝肉等,香甜味美,食之祈求長命百歲。據說,這種煮粥方法是從南京流傳過來的,其中內含若干傳說。

四川地大人多.臘八粥做法五花八門,甜咸麻辣,而農村人吃鹹味的比較多,主要是用黃豆、花生、肉丁、白蘿卜、胡蘿卜熬成的。異鄉人來此品嘗,雖入鄉隨俗,但很難習慣,現如今城市人吃甜粥的也不少,堪稱風味各異。臘八與粥可謂密切相關,而粥喝在臘八,也算是喝出了花樣,喝出了水平。

國人如此鍾情臘八粥,食俗之外,也確有些科學道理。清代營養學家曹燕山撰《粥譜》,對臘八粥的健身營養功能講得詳盡、清楚,調理營養,易於吸收,是「食療」佳品,有和胃、補脾、養心、清肺、益腎、利肝、消渴、明目、通便、安神的作用。這些已都被現代醫學所證實。對於老年人說來,臘八粥同樣也是有益的美食,但也應注意不宜多喝。其實,何止是臘八,平素喝粥,對老年人也是大有稗益的。粥的品種也相當多,可因人而異,按需選擇,酌情食用。(福建熱線)

臘八豆腐

「臘八豆腐」是安徽黔縣民間風味特產,在春節前夕的臘八,即農歷十二月初八前後,黔縣家家戶戶都要曬制豆腐,民間將這種自然曬制的豆腐稱作「臘八豆腐」。

翡翠碧玉臘八蒜

泡臘八蒜是北方,尤其是華北地區的一個習俗。顧名思義,就是在陰歷臘月初八的這天來泡製蒜。其實材料非常簡單,就是醋和大蒜瓣兒。做法也是極其簡單,將剝了皮的蒜瓣兒放到一個可以密封的罐子,瓶子之類的容器裡面,然後倒入醋,封上口放到一個冷的地方。慢慢地,泡在醋中的蒜就會變綠,最後會變得通體碧綠的,如同翡翠碧玉。

煮「五豆」

有些地方過臘八煮粥,不稱「臘八粥」,而叫做煮「五豆」,有的在臘八當天煮,有的在臘月初五就煮了,還要用面捏些「雀兒頭」,和米、豆(五種豆子)同煮。據說,臘八人們吃了「雀兒頭」,麻雀頭痛,來年不危害莊稼。煮的這種「五豆」,除了自食,也贈親鄰。每天吃飯時弄熱搭配食用,一直吃到臘月二十三,象徵連年有餘。

臘八面

我國北方一些不產或少產大米的地方,人們不吃臘八粥,而是吃臘八面。隔天用各種果、蔬做成臊子,把面條擀好,到臘月初八早晨全家吃臘八面。
臘月最重大的節日,是十二月初八,古代稱為"臘日",俗稱"臘八節"。從先秦起,臘八節都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豐收和吉祥。據說,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的成道之日也在十二月初八,因此臘八也是佛教徒的節日,稱為"佛成道節"。

臘八這一天有吃臘八粥的習俗,臘八粥也叫"七寶五味粥"。我國喝臘八粥的的歷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開始於宋代。每逢臘八這一天,不論是朝廷、官府、寺院還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臘八粥。到了清朝,喝臘八粥的風俗更是盛行。在宮廷,皇帝、皇後、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從宮女賜臘八粥,並向各個寺院發放米、果等供僧侶食用。在民間,家家戶戶也要做臘八粥,祭祀祖先;同時,合家團聚在一起食用,饋贈親朋好友。

中國各地臘八粥的花樣,爭奇競巧,品種繁多。其中以北平的最為講究,攙在白米中的物品較多,如紅棗、蓮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圓、榛子、葡萄、白果、菱角、青絲、玫瑰、紅豆、花生……總計不下二十種。人們在臘月初七的晚上,就開始忙碌起來,洗米、泡果、撥皮、去核、精揀然後在半夜時分開始煮,再用微火燉,一直燉到第二天的清晨,臘八粥才算熬好了。

更為講究的人家,還要先將果子雕刻成人形、動物、花樣,再放在鍋中煮。比較有特色的就是在臘八粥中放上"果獅"。果獅是用幾種果子做成的獅形物,用剔去棗核烤乾的脆棗作為獅身,半個核桃仁作為獅頭,桃仁作為獅腳,甜杏仁用來作獅子尾巴。然後用糖粘在一起,放在粥碗里,活象一頭小獅子。如果碗較大,可以擺上雙獅或是四頭小獅子。更講究的,就是用棗泥、豆沙、山葯、山楂糕等具備各種顏色的食物,捏成八仙人、老壽星、羅漢像。這種裝飾的臘八粥,只有在以前的大寺廟的供桌上才可以見到。

臘八粥熬好之後,要先敬神祭祖。之後要贈送親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最後才是全家人食用。吃剩的臘八粥,保存著吃了幾天還有剩下來的,卻是好兆頭,取其"年年有餘"的意義。如果把粥送給窮苦的人吃,那更是為自己積德。

臘八粥在民間還有巫術的作用。假如院子里種著花卉和果樹,也要在枝幹上塗抹一些臘八粥,相信來年多結果實。

臘八這一天,除了祭祖敬神外,還有悼念亡國、寄託哀思的。
農歷十二月八日,是中國的臘八節。在中國的農村,這天還有許多農民保留喝「臘八粥」的風俗習慣。(農歷十二月又稱臘月:因為當時冰天雪地,農民們不能出門耕種,只能在家裡做臘肉、臘腸等食物)。

原來「臘八粥」不是普通的粥,它的背後還有一個故事……

從前,有這么一家人,老兩口和小兩口過著快樂的日子。老兩口非常疼愛小兩口,什麼活也不讓小兩口做,因為怕他們累壞身體。因此,小兩口整天飯來張口、衣來伸手,什麼事也不會做。

後來,老兩口去世了。小兩口因為不會工作,結果坐吃山空,把家裡的糧食吃光了,最後連房子也賣了,只剩下了半間爛草棚。冬天來了,小兩口連凍帶餓,躲在草棚里發抖。到了臘月初八這一天,他們實在餓得受不住了,就從草棚的角落掃出一點雜糧來,熬了一點稀粥來充飢。當他們熬好粥正要吃的時候,忽然一陣大風吹來,把草棚吹倒了,小兩口就被壓死了。

人們知道這件事,為了讓孩子們記住這個教訓,在臘月初八這一天,用各種雜糧合在一起熬一鍋粥,邊吃邊說這個故事。
參考資料:www..com

4. 粉條第二頓吃的時候會很面怎麼回事

是因為製作過程中澱粉含量較高。
粉條有的是用玉米澱粉做的,有的是用紅薯粉做的,不同的材料做出來的粉條口感不一樣,就像螺螄粉裡面的粉條就很勁道。
辨別粉條真假的方法:
1、第一種是看顏色,真的粉條是油青色,晶體透明,而假粉條一般用了染發的顏料,不是過黑就是過紅,而且亮晶晶的,一般粉條內食用膠過量。
2、第二個辦法用打火機燒,用打火機燒粉絲時粉絲開谷花,發出燒焦的香味才是真粉條,如果發出的燒焦味發臭,而且粉條一直燒下去而不滅,說明是假粉條。
3、第三個辦法就煮,水燒開了之後,把粉條放下去不發軟,硬硬的,或者是爛水,爛成一鍋粥,那中間肯定是滲了玉米澱粉與粘米粉,這樣子的粉條是假的。

5. 兩個人吃同一鍋粥,為什麼有一個吃了說淡的,另一個說是鹹的

最無法描述的東西,除了感情,便是這味道了吧,人們說幸福、喜悅、心痛、酸楚,別人或許可以感知個大概,可無限接近和真正抵達終歸是不同的,真正的感同身受幾乎沒有可能;而吃的也一樣,我們說酸甜苦辣五味雜陳,也只能如此籠統概括,每個人味蕾舌尖上的體驗,卻是一個與一個全然不同的。一杯茶一盅酒,一勺湯一碗粥,落入口中,便千人千味,不再是物理作用,而是化學反應了。

6. 請問粥鍋底這種東西是不是看上去很連忽忽的看上去很膩人阿

粥底火鍋

粥——四川人稱為稀飯,用稀飯做火鍋底湯即為粥底火鍋,是因用料而得名。是四川今年較流行的新品火鍋。食法是點火涮菜醮碟食之。特點是清淡鮮美、菜品同主食合二為一,醮碟多樣,經濟實惠。其前景要分地方而論。味型為清淡味。

順德美食素來聞名天下,廣東名菜名廚也多半出自其中,親自品嘗後才明白各中原由———只要用心,再簡單的食物也能做出烹出別致風味。

走在廣州街頭,大小餐館前的粥類招牌隨處可見:果汁粥、菜汁粥、雞汁粥、什錦粥……數不勝數。而就在這種強手林中,順德粥仍然能以鮮明個性殺出來,驚艷於食客間。最早以粥做鍋底的是順德毋米粥殺到廣州天河北,粥里不見米粒,卻有一定的稠度,缺點是大火極易糊底。最近區庄立交附近新開的「湘粵香伴」,招牌的香伴粥做火鍋底,入口有特別的香味。

「香伴粥」由一幫順德資深粥品師傅主理。開鍋之際,服務員端上的是一鍋乳白透亮的清粥,仔細撈起卻不見米。外表雖然單純,個中內容卻決不簡單。香伴粥選用的是特別的香米,輕輕擂過,讓米一粒粒碎成兩三瓣,再漂洗,然後用油鹽拌勻,稍腌片刻再放入大瓦煲里煮。等一煲粥煮到水米交融,粥水滾開呈菊花狀,一層層從裡面往外翻,這時,從花心處舀上來的粥水,就是粥清,也就是粥中精華。吃一口,清甜綿軟,順滑如湯。吸收了各種美味精華的粥底已是濃稠雪白,香郁撲鼻。

撤下粥底,換上一鍋濃香的雞肉。這可不是一般的雞,至少養了3年,上桌前已經在廚房燜了一會兒,端上來再用文火接著細細地燜。裡面搭配了各種材料,鱔片、姜絲、蒜頭,混合在一起,散發出讓人慾罷不能的濃香。待湯汁完全滲入雞肉,更是醇厚濃郁。

底涮時間

不同的涮料下鍋時間不同,魚片、鱔片稍稍過水即可,豬肉丸則需細細煮上幾分鍾,蘸以醬料,錦上添花。這是一個漫長而愜意的過程,三五好友圍坐一爐,談笑間不時探下小勺,分辨一下火候,其樂融融。粥底涮得久了,漸漸濃稠起來,這時可以歇一口氣,換換口味,試試燜鍋。

粥底特色

順德香伴粥的最大特色可涮之菜囊括種種,動、植、飛、潛,無所不包。而涮料又是精心製作而成。一個個看似簡單的豬肉丸,一口咬下鬆脆異常爽滑彈牙,原來這豬肉丸不是用機器攪拌出來,而是完全以手工製作,把一大塊豬肉切碎,狠狠地摔打、擠壓,伴以馬蹄、香菇,清甜鮮美。

傳說中的做法如下:

1、把新米擂成兩三瓣,用油鹽拌勻,稍腌片刻。
2、腌過的碎米放進厚身的大瓦煲里煮。
3、等到粥象菊花樣滾開,粥水一層層從裡面往外翻時,從花心處舀粥水上來做火鍋湯底可以了。

另外,據說涮粥底火鍋講究涮菜的順序,就是先涮海鮮河鮮再肉類再蔬菜。

各家的粥底做法也不盡相同.只能提供一些相關信息吧.
粥鍋底所用的米是上等好米經數小時熬煮,再配以猖獨家秘方精心調制而成。這種米無論如何燙煮都不會沾鍋,而且粘稠狀的粥底溫度極高,配菜放進鍋里一會就熟了。粥火鍋吃起來嫩滑爽口,清淡不上火,還能養肝益腎,補脾養心。
1、粥底的熬制把有名的廣東高湯與粥相結合,熬制出了燙火鍋專用的粥底(稀飯)。這粥跟我們平常所見的稀飯不一樣———顏色微黃、略有點黏。

2、位於麓湖路鹿鳴酒家內的一家粥底火鍋店,粥底號稱「綿滑清香,不粘鍋底」。師傅介紹,粥底的美味與米種絕對有關,他們便選用了三種新米以上湯煲成,米種的選擇、放的比例,都經過一番試驗。打火鍋的器皿,選用高密度耐高溫陶瓷大煲,不易粘底,有了這種種講究,才有了美味的保證。
(找人問過師傅,粥底大約是:瑤柱、魚骨、豬骨文火熬數小時)

3、順德大良的「粥水坊」火鍋店,由順德最火爆的粥底火鍋名廚主理,此鍋底僅為粥底,但粥底不見米粒,粥底清淡又清香,爽滑而不粘鍋底,粥底火鍋先放貝類海鮮,再放豬牛肉件,然後再用滾粥水燙魚片,有層次地品嘗與粥水交融的火鍋料原味特色,此烹調法已推廣至在堂食中,用粥水灼東星斑,用粥水浸鮮蚝……

4、珍味坊宵夜推出的砂鍋大煲粥:粥底火鍋,粥底用東北粗米加上本地糯米熬成,特別綿滑可口,裡面加有紅棗和姜絲,有助增加清甜及祛除腥味,涮煮什麼都別有滋味。

http://www.78fz.com/detail_sistersug.php?id=67飲食新時尚-粥底火鍋

粥火鍋的做法

這個做法是偶吃了之後在家自己試制的1.先在鍋中煮米粥,時間長些為好
2.把煮粘爛後的米粥里的米撈出,留用.剩下米湯留做涮鍋底.
3.用海鮮醬和生抽(最好是海鮮醬油)做調料汁
4.備好的菜開涮.注意:要從魚蝦開始再涮肉類,素食留最後
5.菜吃的差不多了,就可以把撈出的米到如鍋內另加切的碎一點的青菜,加鹽和味精或雞精調味.就可以喝香香的粥了.

粥底火鍋
先用姜把鍋底抹一遍,防止粘鍋;把淘好的米下鍋,加水,按稀粥的比例(關鍵要出米湯);等開鍋了以後就可以開始涮東西了(用米湯涮出的東西可以最大程度的保住食物的鮮嫩哦),先放一點鹽(不要太多,後面會越來越咸),吃這種粥底火鍋最好先涮蝦\蟹之類的海鮮,然後才是肉類,最後是蔬菜.等東西都吃得差不多,原來的白粥也吸進了那些火鍋菜的鮮美滋味,成了好味營養的主食,大家分而食之,也就飽了.
第二推薦十錦炒飯,蛋,香菇,木耳,臘肉等東西切成丁和米飯一起炒,也很方便營養,就是沒有湯.
第三,強力推薦你們去買些碗來,你們現在這個樣子真是太不方便了,再說了一鍋吃飯多不衛生啊!!!

粥底火鍋的三重滋味
廣東人對粥水素有偏好,粥底煲得綿綿的,放入各種新鮮料生滾片刻,便成一煲煲美味的生滾粥。生滾粥的妙處,在於材料鮮美爽口,粥底綿滑有味,兩者相得益彰。於是近年,廣東人將生滾粥的精髓發揚光大,發展出粥底火鍋,以白粥為鍋底,吃出另一番清鮮滋味。

粥底火鍋近期紅火,究其源頭,乃是順德。短短數個月間,粥底火鍋城便開了二十多家,且生意火爆。去年底,這股粥水旋風終於登陸廣州。
話說眼下廣州的粥底火鍋店,大都打著順德名廚主理的旗號,其中出名的兩家:「粥水坊」和「無米粥」,都是從順德開到廣州的分店,不少廣州食客早已在順德老店嘗過鮮了。 粥水打火鍋,較之於一般的清湯或老火湯底,確有不同。食家認為,粥底火鍋味道更為清鮮,味道不濃的粥底,更能烘托火鍋料的原味;而綿滑的粥底如芡汁般,對火鍋料起到一定保護作用,令其不易燙老,保持爽滑口感。
廣東人對於美食的鑽研態度,在粥底火鍋上得到了極佳的體現———據說粥底火鍋美味的秘訣,全在一鍋粥底上,各店都有各自的招數,這粥底的烹法正是師傅們的心思所在。位於麓湖路鹿鳴酒家內的一家粥底火鍋店,粥底號稱「綿滑清香,不粘鍋底」。師傅介紹,粥底的美味與米種絕對有關,他們便選用了三種新米以上湯煲成,米種的選擇、放的比例,都經過一番試驗。打火鍋的器皿,選用高密度耐高溫陶瓷大煲,不易粘底,有了這種種講究,才有了美味的保證。

粥底火鍋的火鍋料,以珍珠蚌、紅油蚌、蟶子等貝殼類及蝦蟹、肉料為主,據說燙吃的順序,以先淡後濃為准則。先是海鮮河鮮,再到肉類,最後是青菜,食之清甜爽口,與廣東人原汁原味的美食要求極為相符。至於火鍋打到什麼程度時粥水最美味?這又是一個讓食家津津樂道的問題,也是粥底火鍋的趣味所在。據師傅介紹,粥水在放入海鮮河鮮滾過後,鮮味最為誘人,追求清鮮原味的食客,可在此時先舀上一碗;若要味道再豐富些,需得加入肉類再滾,此時鮮與甜俱全,也是吃粥的大好時機。
也有些食客,於鮮甜之外還需些蔬菜的調劑,加入玉米粒、菜心粒正好能滿足其口味需求。粥水的三段式滋味,全憑食客的個人喜好。除卻食火鍋,來自順德的這家火鍋店也免不了推出順德小炒,什麼欖香豆角、煎焗竹腸、小瓜炒上肉,還有以塘魚和各種海鮮一同Χ成的「大豐收」,鄉土味十足,最對廣州刁鑽食客的胃口。這小炒吃起來與一般食肆的硬是有點不同,向師傅請教,才知原來這所謂古法小炒,是用家常小鑊炮製,不是酒樓貫用的大鑊呢。

熱點內容
bs資源機為什麼激活時間是1978 發布:2025-02-01 08:52:42 瀏覽:701
眼睛VEGF治療為什麼會復發 發布:2025-02-01 08:43:36 瀏覽:565
小米4c路由器為什麼王者卡 發布:2025-02-01 08:35:52 瀏覽:368
為什麼睡前哭了會睡很長時間 發布:2025-02-01 08:25:52 瀏覽:428
蘋果截圖為什麼很大 發布:2025-02-01 08:15:18 瀏覽:783
為什麼女人的腎不能 發布:2025-02-01 08:15:17 瀏覽:220
微信昵稱為什麼會自動更改 發布:2025-02-01 08:00:21 瀏覽:333
為什麼不能對男生說毛 發布:2025-02-01 08:00:16 瀏覽:726
為什麼晚上膀胱會變小 發布:2025-02-01 07:52:39 瀏覽:851
為什麼crrt時間越長乳酸越高 發布:2025-02-01 07:52:06 瀏覽: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