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綠松石毛石顏色不一樣
1. 綠松石買回來顏色深淺是一樣的,玩了一段時間有的地方顏色深有的地方顏色淺,甚至有點泛白是為什麼
松石質地不一樣,密度高的地方就不易上色 密度低的就上色, 一塊料里也有疏密。不太上色的地方可以多摸一摸 漸漸使顏色一致
2. 綠松石的真假鑒定
1、看顏色
綠松石的主要顏色包括藍色、綠色(部分偏黃),當綠松石內的銅離子越多,就趨向於藍色,當鐵離子越多,則趨向於綠色。因為都是天然形成,所以綠松石的顏色不會那麼均勻,出現深淺不一甚至有瑕疵都是正常的現象。
2、火燒
真正的綠松石經過火燒之後會變黑,這是正常現象,然而及時擦除後不會留下任何的痕跡,即使有一點黃黑,用冷水清洗後就會光潔如新。
火燒真綠松後,擦拭乾凈,那些注膠或者沁膠的綠松石在火燒時反應很大,當火焰接觸綠松石表面的時候,會有很明顯的火焰加大和發藍的現象,並且散發出難聞刺激性氣味,而且表面發黃發黑。
3、泡水
綠松石泡水後會出現不一樣的效果,其中最典型的的就是泡松。泡松是密度比較低的綠松石,如果沒有經過優化,呈現的是粉筆狀。這類松石因為密度很低,所以在水中反應快,顏色容易就變深。
除了泡松之外,其它類型的松石變化就沒那麼明顯了,高密度的瓷松偶爾也會出現顏色變深的現象,但沒有泡松那麼明顯,有的甚至看不出來變化。
4、看鐵線
幾乎天然的綠松石都會帶有或多或少的鐵線,有些極品綠松石是沒有鐵線的,而有些人工綠松石也可以做出鐵線的效果,所以鐵線也是判斷綠松石是否天然的一種方法。
5、用手摸
綠松石有著很強的吸水性,因此摸上去會有些輕微的粘手。而那些處理過、注過膠的綠松石,摸上去的感覺就像摸雙面膠差不多。
6、用耳聽
天然的綠松石撞擊的聲音是非常清脆的,反而那些經過處理、注膠的松石,碰撞的聲音比較沉悶。
3. 原礦綠松石變色不均勻正常嗎
綠松石變色不均勻是正常的,具體分析如下:
變色不均勻第一個原因是綠松石密度分布不均,密度低的地方先變色了。
變色不均勻另外一個原因是綠松石盤玩不到的地方變色也慢,特別是雕件,經常出現這種情況。
實際上綠松石變不變色不能證明其是不是原礦綠松石。一般來說,原礦綠松石變色慢的品質也好些,因為密度高。
4. 綠松石為什麼會變色 綠松石會變色的原因
1、綠松石內部有一定的孔隙,盤玩時人體里的油脂沁入綠松石內部孔隙,從而會使內部的顏色變深。綠松石如果放在乾燥環境中或長時間沒有盤玩的情況下,沒接觸到人體油脂的區域在對比下會感覺發白,也會給以變色的感覺。
2、綠松石,又稱「松石」,因其「形似松球,色近松綠」而得名。英文名Turquoise,意為土耳其石。土耳其並不產綠松石,傳說古代波斯產的綠松石是經土耳其運進歐洲而得名。
3、在中國清代以前,綠松石又被稱為「甸子」。色澤淡雅,絢麗的綠松石是深受古今中外人士喜愛的傳統玉石,作為佩戴和使用已有5000年以上的歷史。在美國等西方國家,人們把綠松石作為鎮妖、辟邪的聖物和吉祥、幸福的象徵。綠松石還是西歷十二月的生辰石。
5. 原礦綠松石變色不均勻
注,松石的變色。我們日常佩戴松石,體脂浸入後,顏色會加深,變的更艷麗,特別是一些白藍松和白綠松,會變的非常好看!其中有個誤會,松石的變色,並不會由藍變綠,松石的發藍發綠取決於其氧化物中含銅或含鐵的多少,含銅多時呈藍色,含鐵多時呈綠色,特別需要說明的是,由於中低檔松的吸水性特點(浸膠的就不怕了),什麼菜湯啊,茶水啊一定少接觸,鐵線周圍那怕浸進一點,也會顯的不幹凈,很難看。此外,大部分松遇高溫也會氧化變色(下面會提到,呵呵)。火燒實驗:准備一個打火機、一根鋼針和小鑷子就好。一,火焰一接觸松石就會出現轟的加大發藍,空氣有塑料味道,注膠無疑!
二,火焰沒有太大變化,但有塑料等化學味道,浸膠包蠟的可能性大。喜歡的松,捨不得燒,就用燒紅的鋼針扎鐵線部位,浸的也會有一點塑料等化學味道,包蠟的會在松石表面出現蠟質融化的成圈形退縮反映;不過目前我知道的個別高級浸膠工藝,咱們什麼味道也燒不出來。。。。。。,這個我也沒辦法,多玩吧!。三,再說一下松的表現,一般情況下,松遇到高溫會氧化發黃,有些低檔松會發黑爆開,高檔的瓷松基本不會變色,當然,咱們燒松也不要太長時間,小件的話兩分鍾足以,可不要不拿綠松石不當寶石看!暴力實驗:其實想知道松的真假,砸碎它是一種很好的選擇,因為注膠染色的松會顯形,例外是高工藝的注膠松會染透,得多上手才能看得出。最後,是檢驗注膠松和浸膠松的最直觀方法。一般人我不告訴他,呵呵把松石件打碎,挑大塊泡水,浸膠松破碎面顏色會加深,注膠松不會。松可說的東西太多了,以上是我個人僅就松石優化鑒別的一點看法,適合於已經對松有一點了解,能分辨松和塑料或其它假貨的區別的玩家,咱沒有參考任何材料或網路哦,不當之處請大家一起交流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