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眼觀萬物 » 眼睛偏癱為什麼要矯正視力

眼睛偏癱為什麼要矯正視力

發布時間: 2022-11-06 22:29:47

❶ 腦梗塞後為什麼眼睛看不清了 得病三年了,一直是右側偏癱,最近覺得眼睛有點看不清楚了,是怎麼回事

病情分析:根據你的病史患者有可能存在腦梗塞,血栓栓塞的血管有可能是眼底血管,造成視力較低,
意見建議:建議結合血管造影,核磁共振幫助診斷具體血管栓塞部位,如果存在,應該積極治療,避免造成視力繼續惡化,

❷ 偏癱有好辦法治癒嗎

偏癱(半身不遂)

什麼叫偏癱?
偏癱又叫半身不遂,是指一側上下肢、面肌和舌肌下部的運動障礙,它是急性腦血管病的一個常見症狀。輕度偏癱病人雖然尚能活動,但走起路來,往往上肢屈曲,下肢伸直,癱瘓的下肢走一步劃半個圈,我們把這種特殊的走路姿勢,叫做偏癱步態。嚴重者常卧床不起,喪失生活能力。
急性腦血管病人為什麼會發生偏癱呢?主要是大腦半球皮層運動中樞受損的緣故。從人的大腦半球分工來講,右側大腦半球通過運動中樞管理著左側肢體運動;左側大腦半球,通過運動神經管理著右側肢體運動。任何一側發生病變,都會導致對側偏癱。兩側大腦半球最易發生病變的部位是內囊。因為這里主要是由一個叫豆紋動脈的小血管供應血液,而豆紋動脈是從大腦中動脈垂直分出的,管徑小,壓力大,受血流沖擊時,容易破裂出血。所以,又叫做出血動脈。是發生腦出血的好發部位,但當血壓下降,血流緩慢時,又容易發生血栓形成。而內囊區神經纖維排列很緊密,上行和下行的纖維都從此處穿過,一旦受損,便產生對側偏癱、偏身感覺障礙和偏盲,即所謂「三偏征」。
按照偏癱的程度,可分為輕癱、不完全性癱瘓和全癱。輕癱:表現為肌力減弱,肌力在4~5級,一般不影響日常生活,不完全性癱較輕癱重,范圍較大,肌力2~4級,全癱:肌力0~1 級,癱瘓肢體完全不能活動。

如何判斷昏迷病人有無偏癱?
昏迷病人有無偏癱,是區別腦血管病與其他昏迷疾病的主要依據之一。但是由於病人意識障礙,無法取得合作,給判斷帶來困難,而作以下檢查,有助於偏癱的診斷。
(1)頭面部 病人有面癱時,可見偏癱側鼻唇溝變淺,眼裂增寬,口角下垂。呼氣時,偏癱側面頰鼓起;吸氣時,癱瘓側面頰下陷,此稱為「船帆征」。患者常有頭及眼向一側偏斜。在中腦以上病變,則是注視病灶側,頭也略偏向病灶側;中腦以下、橋腦部位的病變時,則是注視偏癱肢體,頭也略偏向偏癱肢體側。用手翻開雙側眼瞼時,偏癱側阻力小或無阻力,口角偏向健側,如用力壓迫眶上切跡,引起疼痛反應,正常側面肌收縮,使口角歪向健側更明顯。
(2)肢體 正常人平卧時,雙足與床面呈垂直位。有偏癱者,偏癱—側的下肢呈外旋位。將兩腿屈曲90度時,癱瘓肢體很快被動伸直,且往外倒。把上下肢放於不自然位置時,未癱瘓的肢體將逐漸移到自然位置。同時,還常有舉手、拉被、摸胸、下肢伸屈等動作。而偏癱側肢體則無此反應。抬起雙側肢體,然後鬆手讓其自然下落,可見癱瘓側肢體下落較健側快。如用同等力量刺激雙下肢的對稱部位,可見健側肢體伸縮、迴避,而癱瘓側肢體無此反應。偏癱側肌張力也較健側低,腱反射減弱或消失。昏迷程度較深時,偏癱側病理反射為陽性。

偏癱一側肢體腫脹是什麼原因?
偏癱一側肢體為什麼會腫脹,是臨床醫生經常遇到和病人家屬經常提出的一個問題。究其原因與下列因素有關。
(1)靜脈迴流障礙 人體的血液供應是由循環系統完成的。循環系統包括心臟和血管。全身的血管由動脈和靜脈兩部分組成。動脈向組織細胞內灌注新鮮血液;靜脈把機體利用過的血液重新返回心臟。動脈血流的動力來自心臟每一次有力的收縮和血管壁的彈性;而靜脈迴流主要靠它與心臟之間的壓力差,以及肌肉收縮對血管壁的擠壓力。由於靜脈壁較薄,彈性差,這種擠壓力的作用,就顯得特別重要。但當肢體癱瘓後,肌肉因失去了神經支配,停止了收縮活動,所以,肌肉對靜脈血管的擠壓力也就消失了,致使靜脈迴流障礙。
(2) 營養代謝障礙 人的肢體活動是受神經支配的,而血管的舒縮功能也是受神經支配的,當肢體偏癱後,失去了神經支配,偏癱側肢體便會繼發營養代謝障礙,使血管的舒縮功能調節失調,收縮和舒張反應變得遲緩,靜脈血迴流速度減慢。
由於上述原因,使血液不能較快的返回心臟,而瘀滯於靜脈中的血液量增多,靜脈管腔內的壓力也隨著增大,液體很容易被擠壓到血管壁外,滯留於組織間隙中,於是便產生了腫脹。
輕症肢體腫脹,通過改善條件,讓靜脈血盡快迴流心臟,水腫會很快消失,不會產生較大危害。相反,若水腫在組織中滯留時間過長,其中的蛋白質成分就會沉積下來,變成纖維組織。如果這種病變發生在關節周圍,可發生關節強硬和攣縮,故對肢體腫脹應積極治療。
首先,要經常被動運動和對患肢進行按摩。通過摩、揉、捏、按等手法,以代替肌肉主動活動,使之達到擠壓靜脈血管的作用,促進靜脈迴流,改善微循環,糾正患肢的營養代謝障礙。
其次,要注意抬高患肢體位,坐位時,要用支架或其他支撐物將前臂抬高,或放於椅子扶手上。卧位時,患側下肢應墊高10~20厘米,減少因重力對灌注的影響,促進靜脈血液迴流,以減輕患肢腫脹。

偏癱一側肢體為什麼會發生疼痛?
腦血管病進入恢復期後,如不及時進行康復鍛煉,偏癱側肢體就會發生攣縮、僵硬、畸形,甚至引起劇烈疼痛,給患者帶來極大的痛苦。
引起癱瘓肢體疼痛的常見原因有以下幾種:
(1)肩關節半脫位 上肢完全癱瘓後,使肩關節周圍肌肉鬆弛,在重力的影響下,肩關節往往會受牽拉而發生半脫位。病人經常感疼痛或不適,尤其是在給患肢被動運動時,疼痛就更厲害。
肩關節為什麼容易半脫位呢?這是由於肩關節本身的特點所決定的。我們知道全身各個關節的活動范圍差別很大。而活動范圍最大的就數肩關節了。它幾乎可作所有方向的運動,使我們能夠靈活地從事日常各種活動。
肩關節的這種功能,主要與它的構造有關。由於肩關節窩較淺,關節頭圓而大,活動起來當然方便。但當肢體癱瘓後,肩關節周圍的肌肉韌帶鬆弛,固定關節的功能減弱,加之重力作用,肩關節就會離開關節窩,滑到下面去了,臨床上就出現肩關節外形改變,並產生疼痛。
(2)肩手綜合征 此症常發生於腦血管病後1~3個月,是腦血管病後肩痛、手痛的常見原因,如不及時治療,後果嚴重,常引起殘疾。
這種病主要表現為患側肩痛,手痛,上肢外展、旋外、上抬受限,強制被動運動則劇痛難忍,手背、手指腫脹,手背皮膚皺紋消失,有光亮感,壓之微凹,皮膚漸紅,皮溫增高以及指腕關節屈曲疼痛等症狀。
(3)肩關節周圍炎 常於偏癱後數月發生,臨床初期表現上臂外展和上抬時疼痛,以後逐漸加重,病人出現持續性上臂和手劇烈疼痛,往往使患者難以入睡,而無望地哭泣,並懇求醫生或別人不要動他的肩臂。
此外,足趾嚴重屈曲、內收,肘、膝關節屈肌萎縮,跟腱縮短,當觸地受壓或活動時,也常引起患肢疼痛。

兒童交替性偏癱會影響小兒智力嗎?
兒童交替性偏癱特點是交替性偏癱頻繁發作,常伴短暫的眼肌麻痹、眼球震顫,不完全癱瘓的肢體有舞蹈動作及植物神經功能紊亂。進行性智能障礙也是本病的突出特徵。
本病的病因及發病機理尚不清楚。有研究認為,本病與偏頭痛有一定的關系,發病機理可能是因為腦內神經代謝通路或產能系統的異常或缺陷,這種異常影響到皮層和基底節而產生彌漫性腦病,這種缺陷間斷性惡化引發了發作性偏癱等症狀。興奮、啼哭、生氣、接觸強光、洗澡、特殊飲食都可誘發偏癱發作。
本病臨床表現為偏癱出現年齡小於18個月,偏癱可突然或逐漸發生,常左右兩側交替,或從一側轉移到對側,也可始終局限於一側,少數病人為雙側癱瘓。偏癱以上肢最重,下肢次之,面部最輕。偏癱的肢體可有顫動、舞蹈樣動作、冰冷或發熱、皮膚蒼白或潮紅、出汗等。同時可伴有雙眼球震顫、雙眼凝視。患兒偏癱在清醒或活動時出現,睡眠特別是深睡以後消失。
本病患兒除偏癱外,常伴有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礙,表現為開始說話及行走較其他小兒晚、行為異常、活動過多、不知危險,嚴重者有認識機能障礙,不能入學或學習成績差。這些智力障礙在開始呈進行性加劇,數年後不再發展。
本病治療目前使用氟桂嗪可明顯降低交替性偏癱的發作頻率和發作持續時間,無明顯副作用。本病無預防措施,所以作為家長要細心觀察小兒,如有交替性肢體癱瘓,應到醫院確診,盡早開始治療。

小兒急性偏癱會影響智力嗎?
小兒急性偏癱是一種獲得性神經系統綜合征,常在比較健康的情況下忽然出現程度不同的一側肢體癱瘓為其主要特徵,多數病例早期就發生驚厥、神志異常或昏迷。
本病的病因可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種。原發性指原因不明者。繼發性由以下幾種原因引起:①腦部外傷,頭頸部外傷,頸椎骨折或脫位;②病毒、細菌、寄生蟲、鉤端螺旋體引起的中樞神經系統的感染;③腦部血管瘤突然破裂;④先天性或後天性心臟病引起腦血栓形成或腦栓塞;⑤全身性疾病如紫癜、血友病、閉塞性脈管炎等;⑥癲癇持續狀態、腫瘤等。
小兒急性偏癱有三種起病方式:①卒中型,最多見,突然抽搐、高熱、昏迷,出現偏癱,有時抽搐呈癲癇持續狀態。一側視力障礙,語言障礙與偏癱同時存在。②急性型,僅表現為偏癱,無神志改變或僅有短暫意識障礙。③間隔型,暫時性一側肢體無力,常見頸動脈閉塞,若癱瘓對側的頸動脈搏動減弱,具有診斷意義。起病情況決定了病變的性質,血管栓塞者可於數分鍾內發病;血栓形成者起病較慢,可在數小時或數天內間歇或進行性加劇,但多數無抽搐;血管瘤破裂引起者起病急驟,突然頭部劇痛,面色蒼白,出冷汗。
常常在抽搐停止後出現癱瘓。約3~4個月運動功能逐漸恢復,下肢功能恢復比上肢快,約半數留有不同程度的後遺症,嚴重者肢體有畸形。如果腦部基底節受損出現不自主的手足運動或舞蹈樣動作;顱神經受損時出現面癱、吞咽困難、流涎及說話發音不清;如果顳葉、枕葉或頂葉受損可出現視力障礙、失語或感覺障礙等;更為嚴重者,可有智能和行為方面的障礙。
本病2歲以下發病者預後差,存活者中30%~50%發生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礙,還可能出現各種類型的癲癇發作,行為問題和學習困難等方面的後遺症也較常見。因此,我們應該注意預防,積極預防頭、頸部外傷,預防各種感染,防止向中樞神經系統擴散,對心臟疾病病人應防止血栓形成。
本病的治療應積極尋找病因,針對病因進行治療,同時對症處理。急性期積極控制抽搐、出血及腦水腫。癱瘓的肢體絕對休息,保持功能位置,防止畸形。功能稍微恢復後鼓勵早期活動,採取針灸、推拿、按摩及理療,幫助肢體恢復功能。對智能落後者急性期後可試用谷氨酸或γ�酪氨酸。對有動作過多的小兒可選用利他林,並加強教育。

❸ 療養中風偏癱的有關常識

中風發病後如能及時搶救、合理治療和精心護理,病人可安全度過急性期耗電量進入恢復期。此時,最令病人難以接受的是半身不聽使喚,講話發音不清,以及大小便失禁等問題,使病人驚恐、煩躁,甚至抑鬱憤世,影響康復。故恢復期護理說甚重要,需由家屬耐心細致地護理。一般來說中風恢復期護理可歸納為爭取全面康復、預防並發症和中風再發、提高生存質量三個方面。

爭取全面康復

首先要解除病人思想負擔,告知病人所有症狀通過頑強鍛煉,均可在1-3年內逐步改善,使病人擺脫煩惱,保持積極心態。在家裡需安排一個舒適、安靜、方便的休養環境,它可減輕久病者心身疲憊感,減少行動不便者的煩惱和沮喪。家人融洽相處、氣氛和諧對病人是很好的心理支持。耐心細致地照料病人如洗漱、擦身、進食、飲水、使用便器、調整體位等,可減少病人挫折感,增加恢復生活能力的責任感。飲食結構應調整為足量高蛋白、蔬菜水果、低糖低鹽你脂肪。餵食時讓病人取半坐位,將少量食物由病人健側放入口中,以利下行。如病人吞咽反射障礙則以半流質飲食為宜,並防止嗆咳。食後漱口避免食物殘留在口腔。當病情穩定(一般腦梗塞發病一周後、腦出血發病三周後)即抓緊早期功能鍛煉,以防止關節廢用性攣縮。先作被動運動,方法是一手握住病人關節近端,另一手握其肢體遠端,緩慢地活動關節,達關節最大活動度或引起疼痛時為止。每天3-4次,每次時間由短到長。待癱瘓肢體肌力有所恢復,即可指導進行主動運動,如練習仰卧伸手、抬腳、大小關節屈伸轉動,逐漸起坐、站立、行走、下蹲,並配合拉繩、提物等運用,逐步提高肌力和關節功能,並進一步訓練手的精細動作如抓握、捻動、扣鈕扣、用匙筷、翻書報等以提高生活技能。與此同時結合語言康復訓練,與病人對話時講簡短易懂話語,清楚而且緩慢,並給病人充分時間回答問題,講病人最關心的總是使病人有講話的願望。病人由於不能流暢表達意圖而急躁時,應予安慰並都會如何回答,還可通過寫字、手勢等身態語言以彌補和完成講話內容。對講話時出現單音、音調不正確不連貫者,應加猜測並予以澄清,使病人知道他的講話已被聽懂,使他樂於接受反復矯正,重建語言功能。

預防並發症和中風再發

中風病人因肢體感覺和運動障礙、呼吸和血液循環功能受影響,易出現褥瘡、肺炎、泌尿道感染等並發症。應保持居室潔凈和空氣流通,注意保肯,保持口腔衛生,隨時清除呼吸道貌岸然分泌物,鼓勵病人作胸部擴張、深呼吸及咳嗽等運動;定時為病人更換姿勢,對皮膚受壓處進行按摩,被褥應平整乾燥;訓練膀腕自行排尿,每2小時給予使用便盆或尿壺一次,便秘者可用緩瀉劑或開塞露,避免排便時民間氣用力。大便失禁者於臀下置吸水性強的布墊,並及時清除排泄物,清洗局部,以保持外陰部清潔乾燥,防止泌尿道感染。

中風一次發病後有可能再發,尤其是短暫腦缺血發作者,應盡力排除各種中風危險因素,定期復查身體。

提高生存質量

中風病人因纏綿床褥,不能隨意志而活動,和社會隔絕,內心十分痛苦,這種局面必須通過病人和家屬共同努力加以改善,應培養病人對病後生活的適應能力,避免過度領帶家人而喪失鍛煉意志。鼓勵急性期已過的清醒病人自行進食,自己執行每天的個人衛生和大小便,以及自己做健肢協助患肢活動,利用各種互動方式如談話、讀報、聽收音機、錄音機、看電視等對病人進行有意義的感官刺激,鼓勵病人運用尚存的知覺來克服已出現的缺損,達到功能代償,逐步恢復交流溝通、認識、思維、感情的重要功能,以回歸社會,提高生存質量。

怎麼樣做好中風的護理工作?

中風最常見的是運動的障礙如偏癱,病人一側身體和手腳不靈活、無力。甚至不能活動;或一側身體和手腳感覺麻木。日常生活中如衣、食、住、行以及個人清潔衛生等會有輕重不同的障礙。
因為病人長期卧床,不能活動,會造成骨關節的僵硬,強直,家屬一定要經常幫老人做做按摩。如果是癱瘓在床不能活動的老人,要保持老人的身體處於正常的姿勢,比如要幫老人穿上干凈的鞋子,兩邊要用枕頭支撐,讓腳保持正常的休息位置,不然長期卧床後老人的腳會變形呈外長萎縮位。夏天要經常幫老人勤擦身體,換床單,防止褥瘡的發生。
日常護理要注意以下幾點:
床鋪應選軟硬適中的床墊,床高以二腳下床剛好碰到地面為最理想。
衛浴設備宜將門檻拆除,並加裝扶手及防滑墊,廁所以坐式馬桶較安全。

衣物穿著 以穿著舒適,方便更換及容易洗滌為原則。

翻身 如果病人不能自己翻身時,必須要每三、四小時幫其變換一次睡姿以避免褥瘡的產生及患肢的痿縮。

飲食 均衡飲食,定食定量; 選用植物油; 少吃甜食及含鈉量高的食物; 避免抽煙,喝酒及含咖啡因的飲料。
患肢的復健訓練
應照醫生指示實施,有效的日常復健對病情恢復有極大助益。

老人中風的日常護理?

正確姿勢(坐姿及睡姿)可防止組織緊縮,減少水腫現象,並有助活動能力恢復。

一、睡姿的選擇及其它:

中風病人睡覺時應注意以下幾點:床褥不可太軟;病人要三至四枕頭去保持正確睡姿;多採用側卧在患側的一邊(褥病人沒有肩痛及其它不適);夜間應採用一個可使病人安睡的位置。

(一) 側卧在中風的一邊 它的好處是可使病人更注意患側的肢體及增加觸感。 (1)作為承托頭部,一個枕頭已經足夠; (2)背部可墊一個枕頭,好側微傾向後; (3)患側的肩膀應向前伸展,手肘伸直,雙手間可放置一個枕頭; (4)患側的髖部要伸直,膝部微曲; (5)好側腿可放置在舒適的位置,雙腳間可放置小枕頭。

(二) 側卧在正常的一邊 (1)頭部用一個枕頭承托; (2)患側手臂及手部用枕頭承托,盡量向前伸,手肘保持伸直,手部不可垂出枕邊; (3)好側的手放置在一舒適位置; (4)患側的髖部保持伸直,膝部微曲,用枕頭承托;

(三)仰卧 (1)頭和軀干成一直線,將枕頭墊在頭和肩膀下; (2) 患側肩部要高於好側的一邊,手掌向下。

(四)坐姿 (1)體重要平均分布在兩邊臀部,不要偏坐一邊; (2)背部緊靠椅背,雙腳平放在地上; (3)手肘放在扶手上,手掌最好向上(如有困難則可向下),如有水腫應用枕頭墊起。

理想的坐姿: (1)雙足能平放地面,膝及髖部成直角; (2)坐椅不可太軟,要有足夠硬度以承托體重; (3)要有扶手用以承托上臂,如無扶手則可用枕頭或台代替。

二、改變姿勢

(一)在床上轉身的步驟: (1)要側卧在患側的一邊時,病人用好腳幫壞腳屈曲(家人可協助屈曲壞腳和維持壞腳在床上); (2)病人雙手握緊,舉高,並把雙手握向患側的一邊; (3)雙膝隨著上身的動作向患側的一邊放下(家人可協助肩膀及壞腳的轉動); (4)當轉向好側的一邊時,重復以上步驟。

(二)由卧床到坐起的步驟: (1)由平卧轉至側卧在患側的一邊; (2)好手放在身前按著床邊; (3)雙足垂下床邊(家人可協助); (4)抬高頭,好手用力撐起身體,坐在床邊(家人可扶著肩部及臀部協助病人坐起,及站在病人面前防止向前跌); (5)當側卧在好側一邊時,坐起的步驟相同,坐起時仍用好手撐起身體。

(三)由坐起到卧床的步驟: (1)如欲側卧在患側的一邊,先將壞手放在大腿上; (2)交疊足踝; (3)將好手橫過身體按在床上,緩慢地放下身體(家人扶著病人肩部及臀部協助病人卧下); (4)當上身卧下時,屈膝及提起雙腳上床(家人可協助腳上床); (5)如欲側卧在好側的肢體上,好手須放在身旁以放下身體,其餘步驟如上。

(四)由床過轉椅的步驟: (1)轉椅鎖緊,放置在病人患側一邊約成45度角; (2)病人坐在床邊,雙足著地,相距約六吋,雙手在雙膝之後,交疊放在身前; (3)家人站在病人面前,雙膝挾著病人雙膝。 (4)家人雙手從病人腋下穿過,托著病人肩胛骨; (5)過轉椅時家人協助病人將身體向前彎,然後站起,並將病人轉至背部向著轉椅(家人應保持背部挺直); (6)轉椅位置正確時便可將病人緩緩放下,放下時病人身體也要向前彎; (7)由轉椅過床的方法基本一樣,應由患側的一邊過床.

三、如何穿脫衣服

(一)穿脫內衣 (1)先把衫袖套進壞手。 (2)好手隨即穿上另一衫袖。 (3)向前彎腰及把頭垂下,好手將領口撐開。 (4)將衣服拉下及整理好。 (5)彎腰,好手從背後將衣服拉過頭部,拖衣時頭垂下及向前。

(二)穿襯衫 (1)先把衫袖套進壞手及拉至手肘位置。 (2)好手拉著衣領,沿肩膀把衫拉至好側。 (3)好手隨即穿進另一衫袖。 (4)扣好紐扣。

(三)脫襯衫 (1)先將好手衫袖脫下 (2)或用好手從背後將衣服拉過頭部,脫衫時頭垂下及向前。 備註:不少中風人士感到單手扣鈕有困難,解決辦法是將紐扣改為魔術帶,或利用紐扣輔助器。

(四)穿長褲 (1)將壞腳交搭在好腳上,把褲管套進壞腳。 (2)將褲管拉高直至腳掌露出。 (3)好腳繼而穿進另一褲管,將褲頭盡量拉高至大腿, (4)穿著雙手彎腰向前站起。 (5)把褲子拉過臀部,然後坐下,拉上褲鏈。 (6)身體較壞不能站起的患者,可躺下,翹起臀部,把褲拉過。

備註:(1)站起時要拉著褲頭。以免褲管下滑。 (2)若拉拉鏈有困難,可改用魔術帶。 (五)穿鞋 (1)將壞腳交搭在好腳上穿。 (2)或以鞋拔協助。 (六)穿襪 (1)將壞腳交搭在好腳上穿。 (2)或將壞腳放在矮椅上穿。

來 源:環球遠程醫療網
http://www.cycme.com/message_detail.aspx?id=1708

注意事項:

1、創造良好的居室環境,使患者心情舒暢,有助於穩定患者的情緒,促進心理健康。

2、維持患者的心理平衡。首先應在家庭里營造一個和諧、溫馨的氣氛,解除患者各種顧慮和精神負擔,避免情感刺激。

3、注重防止並發症的發生。常見的並發症有褥瘡、尿路感染、肺炎、肢體畸形、皮膚燙傷等,應在醫生的指導下精心護理,防止並發症的發生。

4、堅持進行康復訓練。中風病患者的後遺症主要是肢體癱瘓、語言和智能障礙,因此應堅持進行康復訓練,防止病人肌肉發生廢用性萎縮和關節強直。語言和智能的訓練也一樣。

http://ynzhy.com/show_mt.asp?id=21&topic=%D6%D0%B7%E7%BB%BC%D5%DF%B5%C4%C8%D5%B3%A3%BB%A4%C0%ED%D0%E8%D7%A2%D2%E2%C4%C4%D0%A9%CA%C2%CF%EE%A3%BF&clname=%D6%D0%B7%E7%B7%C0%D6%CE

❹ 關於殘疾

制訂殘疾標準的原則有二:
1、以社會功能障礙為主來確定殘疾 即以社會功能障礙的程度劃分殘疾等級。
2、為利於國際學術交流和資料的互相比較 凡是已經有國際統一標準的,盡量和國 際統一標准取得一致;對沒有國際統一標準的,自行制訂。 因此,我國制訂的五類殘疾標准中的視力殘疾標准、聽力語言殘疾標准與國際標准基 本一致;智力殘疾標准也是一致的;肢體殘疾標准則是自行制定的;精神殘疾標准也是參 照世界衛生組織提供的精神病分級標准而自行制訂的。
1987年我國殘疾人抽樣調查,對五類殘疾的定義及分級標准如下:


視力殘疾:
是指由於各種原因導致雙眼視力障礙或視野縮小,而難能做到 一般人所能從事的工作、學習或其他活動。 視力殘疾包括盲和低視力兩類。視力殘疾的分級 見表1-1。

⒈盲
一級盲:好眼的最佳矯正視力低於0.02,或視野半徑小於5度。
二級自:好眼的最佳矯正視力等於或優於 0.02,而低 0.05或視野半徑小於10度

⒉低視力
一級低視力:好眼的最佳矯正視力等於或優於0.05,而低於0.1。
二級低視力:好眼的最佳矯正視力等於或優於0.1,而低於0.3。

表1-1視力殘疾的分級

類別
級別
好眼最佳矯正視力

盲 一級盲 <0.02--無光感,或視野半徑<5度
二級盲 <0.05--0.02,或視野半徑<10度
低視力 一級低視力 <0.1--0.05
二級低視力 <0.3~0.1

註:1.盲或低視力均指雙眼而言,若雙眼視力不同,則以視力較好的一眼為准。
2.如僅有一眼為盲或低視力,而另一眼的視力達到或優於0.3則不屬於視力殘疾范圍。
3.最佳矯正視力,是指以適當鏡片矯正所能達到的最好視力,或以針孔鏡所測得的視力。

二 聽力語言殘疾:
聽力殘疾是指由於各種原因導致雙耳聽力喪失或聽覺障礙,而聽不到或聽不真周圍環境的聲音;語言殘疾是指由於各種原因導致不能說話或語言障礙,從而都難能同一般人進行正常的語言交往活動。聽力語言殘疾包括:
a.聽力和語言功能完全喪失(即聾又啞);
b.聽力喪失而能說話或構音不清(聾而不啞);
c.單純語言障礙,包括失語、尖音、構音不清或嚴重口吃。
聽力殘疾分為聾和重聽兩類(表1-2)。

⒈聾
一級聾:語言頻率平均聽力損失大於或等於91分貝(dB,聽力級,下同)
二級聾:語言頻率平均聽力損失大於71分貝,等於或小於90分貝。
⒉重聽
一級重聽:語言頻率平均聽力損失大於56分貝,等於或小平70分貝。
二級重聽:語言頻率平均聽力損失大於41分貝,等於或小於55分貝。
⒊單純的語言殘疾。
不分級

表1-2聽力殘疾的分級

類別 級別 聽力損失程度
聾 一級聾 ≥91dB
二級聾 90-71dB
重聽 一級重聽 70-56dB
二級重聽 55-41dB

註:
1.上述"語言頻率平均聽力損失"是指語言頻率為500、1000、2000赫茲(HZ)的平均數。
2.聾和重聽均指雙耳,若雙耳聽力損失程度不同,則以聽力均失輕的一耳為准。
3.若一耳系聾或重聽,而另一耳的聽力損失等於或小於40分貝的,不屬於聽力殘疾范圍。


智力殘疾 :
智力殘疾是指人的智力活動能力明顯低於一般人的水平,並顯示出適應行為的障礙。智力殘疾包括:在智力發育期間(18歲之前),由於各種有害因素導致的精神發育不全或智力遲緩;智力發育成熟之後,由於各種有害因素導致智力損害或老年期的明顯衰退。
為了便於與國際資料相比較,參照世界衛生組織和美國精神發育遲滯協會的智力殘疾分級標准,按其智力商數(IQ)及社會適應行為來劃分智力殘疾的等級。

一級智力殘疾
(極重度)
IQ值在20或25以下,適應行為極差,面容明顯呆滯,終生生活全部需要他人照料,引動感覺功能極差,如通過訓練,僅在下肢、手及頜的運動方面有所反應

二級智力殘疾
(重度)
IQ值在20-35或25-40之間,適應行為差,即使經過訓練,生活能力也很難達到自理,仍需要他人照料,運動、語言發育差,與人交往能力差。

三級智力殘疾
(中度)
IQ值在35-50或40-55之間,適應行為與使用技能都不完全,如生活能力達到部分自理,能作簡單的家務勞動,具有初步的衛生和安全知識,但是閱讀和計算能力差,對周圍環境辨別能力差,只能以簡單方式與人交往。

四級智力殘疾
(輕度)
IQ值在50-70或55-75之間,適應行為低於一般人的水平,具有相當的使用技能,如能自理生活,能承擔一般的家務勞動或工作,但缺乏技巧和創造性,一般在指導下能適應社會,經過特殊教育可以獲得一定的閱讀和計算能力,對周圍環境有較好的辨別能力,能比較恰當地與人交往。

註:
智力商數(IQ),是指通過某種智力量表所測量得到的智齡和實際年齡的比,即:IQ-智齡/實際年齡×100,不同的智力測定方法,有不同的IQ值,但診斷的主要依據是社會適應行為。

四 肢體殘疾:
肢體殘疾是指人的四肢的病損和殘缺或四肢、軀干麻痹、畸形、導致人體運動系統不同程度的功能喪失或功能障礙。肢體殘疾包括:
①上肢或下肢因外傷、病變而截除或先天性殘缺;
②上肢或下肢因外傷、病變或發育異常所致的畸形或功能障礙;
③脊椎因外傷、病變或發育異常所致的畸形或功能障礙;
④中樞、周圍神經因外傷、病變或發育異常造成軀干或四肢的功能障礙。從人體運動系統有幾處殘疾,致殘部位高低和功能障礙程度綜合考慮,並以功能障礙為主來劃分肢體殘疾的等級。

一級
a. 四肢癱瘓、下肢截癱,雙髖關節無自主活動能力;偏癱,單側肢體功能全部喪失。
b. 四肢在不同部位截肢或先天性缺肢,單全臂 (或全腿)和雙小腿(或前臂)截肢或缺肢,雙上臂和單大腿(或小腿)截肢或缺肢,雙全臂(或雙全腿)截肢或缺肢。
c.雙上肢功能極重度障礙,三肢功能重度障礙。

二級 a. 偏癱或雙下肢截癱,殘肢僅保留少許功能。
b. 雙上肢(上臂或前臂)或雙大腿截肢或缺肢;單全腿(或全臂)和單上臂(或大腿)截肢或缺肢;三肢在不同部位截肢或缺肢。
c.兩肢功能重度障礙;三肢功能中度障礙。

三級 a.雙小腿截肢或缺肢,單肢在前臂、大腿及其上部截肢或缺肢。
b. 一肢功能重度障礙,兩肢功能中度障礙。
c. 雙拇指伴有食指(或中指)缺損。

四級 a.單小腿截肢或缺肢。
b.一肢功能重度障礙;兩肢功能輕度障礙。
c.脊椎(包括頸椎)強直;駝背畸形大於70度;脊椎側凸大於45度。
d.雙下肢不等長,差距大於5厘米。
e.單側拇指伴有食指(或中指)缺損;單側保留拇指,其餘四指截除或缺損。

以下情況不屬於肢體殘疾范圍:
1) 保留拇指和食指(或中指)而失去另外三指者。
2) 保留足跟而失去足的前半部者。
3) 雙下肢不等長,差距小於5厘米者。
4) 小於70度的駝背或小於45度的脊椎側凸。

五 精神殘疾 :
精神殘疾是指患者患精神病的病情持續一年以上未愈,從而影響其社交能力和在家庭、社會應盡職能上出現不同程度的紊亂和障礙。
精神殘疾包括:
①腦器質性、軀體疾病伴發精神障礙;
②中毒性精神障礙,包括葯物、酒精依賴;
③精神分裂症;
④情感性、偏執性、反應性、分裂情感性、周期性精神病等造成的殘疾。

按照世界衛生組織提供的《社會功能缺陷篩選表》所列10個問題的評分來劃分精神殘疾的登記:

一級
(極重度)
《社會功能缺陷篩選表》10個問題中,有3個或3個以上問題被評為"2分"的。
二級
(重度)
《社會功能缺陷篩選表》10個問題中,有2個問題被評為"2分"的。
三級
(中度)
《社會功能缺陷篩選表》10個問題中,只有1個問題被評為"2分"的。
四級
(輕度)
《社會功能缺陷篩選表》10個問題中,有2個或2個以上問題被評為"1分"的。
以下情況不屬於精神殘疾范圍:
1) 精神病人持續患病時間不滿一年的。
2) 在《社會功能缺陷篩選表》10個問題中,只有1個問題被評為"1分"或個提均被評為"0分"的。
註:由於對《社會功能缺陷篩選表》的使用,需要專業的精神病醫生來操作,為避免不必要的錯誤或誤會,這里不公布《社會功能缺陷篩選表》。請原諒!

❺ 視力殘疾什麼情況下為一級、二級、三級、四級

視力殘疾標准
視力殘疾包括盲及低視力。
類別 級別 最佳矯正視力
盲 一級 無光感~<0.02;或視野半徑<5度
二級 0.02~<0.05; 或視野半徑<10度
低視力 三級 0.05~<0.1
四級 0.1~<0.3

〔注〕
1.盲或低視力均指雙眼而言,若雙眼視力不同,則以視力較好的一眼為准。如僅有單眼為盲或低視力,而另一眼的視力達到或優於0.3,則不屬於視力殘疾范疇。
2.最佳矯正視力是指以適當鏡片矯正所能達到的最好視力,或針孔視力。
3.以注視點為中心,視野半徑<10度者,不論其視力如何均屬於盲。

聽力殘疾標准
聽力殘疾一級:
聽覺系統的結構和功能方面極重度損傷,較好耳平均聽力損失≥91 dB HL,在無助聽設備幫助下,不能依靠聽覺進行言語交流,在理解和交流等活動上極度受限,在參與社會生活方面存在極嚴重障礙。
聽力殘疾二級:
聽覺系統的結構和功能重度損傷,較好耳平均聽力損失在81~90 dB HL之間,在無助聽設備幫助下,在理解和交流等活動上重度受限,在參與社會生活方面存在嚴重障礙。
聽力殘疾三級:
聽覺系統的結構和功能中重度損傷,較好耳平均聽力損失在61~80 dB HL之間,在無助聽設備幫助下,在理解和交流等活動上中度受限,在參與社會生活方面存在中度障礙。
聽力殘疾四級:
聽覺系統的結構和功能中度損傷,較好耳平均聽力損失在41~60dB HL之間,在無助聽設備幫助下,在理解和交流等活動上輕度受限,在參與社會生活方面存在輕度障礙。
言語殘疾標准

言語殘疾包括:
1.失語:是指由於大腦言語區域以及相關部位損傷所導致的獲得性言語功能喪失或受損。
2.運動性構音障礙:是指由於神經肌肉病變導致構音器官的運動障礙,主要表現為不會說話、說話費力、發聲和發音不清等。
3.器官結構異常所致的構音障礙:是指構音器官形態結構異常所致的構音障礙。其代表為齶裂以及舌或頜面部術後造成的構音障礙。主要表現為不能說話、鼻音過重、發音不清等。
4.發聲障礙(嗓音障礙):是指由於呼吸及喉存在器質性病變導致的失聲、發聲困難、聲音嘶啞等。
5.兒童言語發育遲滯:指兒童在生長發育過程中其言語發育落後於實際年齡的狀態。主要表現不會說話、說話晚、發音不清等。
6.聽力障礙所致的語言障礙:是指由於聽覺障礙所致的言語障礙。主要表現為不會說話或者發音不清。
7.口吃:是指言語的流暢性障礙。常表現為在說話的過程中拖長音、重復、語塞並伴有面部及其他行為變化等。
言語殘疾的分級 :
言語殘疾一級:
無任何言語功能或語音清晰度≤10%,言語表達能力等級測試未達到一級測試水平,不能進行任何言語交流。
言語殘疾二級:
具有一定的發聲及言語能力。語音清晰度在11%~25%之間,言語表達能力等級測試未達到二級測試水平。
言語殘疾三級:
可以進行部分言語交流。語音清晰度在26%~45%之間,言語表達能力等級測試未達到三級測試水平。
言語殘疾四級:
能進行簡單會話,但用較長句或長篇表達困難。語音清晰度在46%~65%之間,言語表達能力等級測試未達到四級測試水平。

肢體殘疾標准

肢體殘疾包括:
1.上肢或下肢因傷、病或發育異常所致的缺失、畸形或功能障礙;
2.脊柱因傷、病或發育異常所致的畸形或功能障礙;
3.中樞、周圍神經因傷、病或發育異常造成軀干或四肢的功能障礙。
肢體殘疾的分級:
肢體殘疾一級:不能獨立實現日常生活活動。
1.四肢癱:四肢運動功能重度喪失;
2.截癱:雙下肢運動功能完全喪失;
3.偏癱:一側肢體運動功能完全喪失;
4.單全上肢和雙小腿缺失;
5.單全下肢和雙前臂缺失;
6.雙上臂和單大腿(或單小腿)缺失;
7.雙全上肢或雙全下肢缺失;
8.四肢在不同部位缺失;
9.雙上肢功能極重度障礙或三肢功能重度障礙。
肢體殘疾二級:基本上不能獨立實現日常生活活動。
1.偏癱或截癱,殘肢保留少許功能(不能獨立行走);
2.雙上臂或雙前臂缺失;
3.雙大腿缺失;
4.單全上肢和單大腿缺失;
5.單全下肢和單上臂缺失;
6.三肢在不同部位缺失(除外一級中的情況);
7.二肢功能重度障礙或三肢功能中度障礙。
肢體殘疾三級:能部分獨立實現日常生活活動。
1.雙小腿缺失;
2.單前臂及其以上缺失;
3.單大腿及其以上缺失;
4.雙手拇指或雙手拇指以外其他手指全缺失;
5.二肢在不同部位缺失(除外二級中的情況);
6.一肢功能重度障礙或二肢功能中度障礙。
肢體殘疾四級:基本上能獨立實現日常生活活動。
1.單小腿缺失;
2.雙下肢不等長,差距在5厘米以上(含5厘米);
3.脊柱強(僵)直;
4.脊柱畸形,駝背畸形大於70度或側凸大於45度;
5.單手拇指以外其他四指全缺失;
6.單側拇指全缺失;
7.單足跗跖關節以上缺失;
8.雙足趾完全缺失或失去功能;
9.侏儒症(身高不超過130厘米的成年人);
10.一肢功能中度障礙或兩肢功能輕度障礙;
11.類似上述的其他肢體功能障礙。

智力殘疾標准
智力殘疾包括:在智力發育期間(18歲之前),由於各種有害因素導致的精神發育不全或智力遲滯;或者智力發育成熟以後,由於各種有害因素導致智力損害或智力明顯衰退。
智力殘疾的分級
級別 分級標准
發展商(DQ)0~6歲 智商(IQ)
7歲及以上 適應性行為(AB ) WHO-DASⅡ分值
18歲以上
一級 ≤25 <20 極重度 ≥116分
二級 26~39 20~34 重度 106~115分
三級 40~54 35~49 中度 96~105分
四級 55~75 50~69 輕度 52~95分

精神殘疾標准
18歲以上(含)的精神障礙患者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殘疾評定量表Ⅱ》(WHO-DASⅡ)分數和下述的適應行為表現,18歲以下者依據下述的適應行為的表現,把精神殘疾劃分為四級:
精神殘疾一級:
WHO-DASⅡ值≥116分,適應行為嚴重障礙;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忽視自己的生理、心理的基本要求。不與人交往,無法從事工作,不能學習新事物。需要環境提供全面、廣泛的支持,生活長期、全部需他人監護。
精神殘疾二級:
WHO-DASⅡ值在106~115分之間,適應行為重度障礙;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基本不與人交往,只與照顧者簡單交往,能理解照顧者的簡單指令,有一定學習能力。監護下能從事簡單勞動。能表達自己的基本需求,偶爾被動參與社交活動;需要環境提供廣泛的支持,大部分生活仍需他人照料。
精神殘疾三級:
WHO-DASⅡ值在96~105分之間,適應行為中度障礙;生活上不能完全自理,可以與人進行簡單交流,能表達自己的情感。能獨立從事簡單勞動,能學習新事物,但學習能力明顯比一般人差。被動參與社交活動,偶爾能主動參與社交活動;需要環境提供部分的支持,即所需要的支持服務是經常性的、短時間的需求,部分生活需由他人照料。
精神殘疾四級:
WHO-DASⅡ值在52~95分之間,適應行為輕度障礙;生活上基本自理,但自理能力比一般人差,有時忽略個人衛生。能與人交往,能表達自己的情感,體會他人情感的能力較差,能從事一般的工作,學習新事物的能力比一般人稍差;偶爾需要環境提供支持,一般情況下生活不需要由他人照料。

多重殘疾
存在兩種或兩種以上殘疾為多重殘疾。多重殘疾應指出其殘疾的類別。多重殘疾分級按所屬殘疾中最重類別殘疾分級標准進行分級。

❻ 跪求對偏癱病人的護理常識

怎樣護理中風偏癱急性期的病人?
中風偏癱病人的急性期護理對疾病的搶救成功非常關鍵,特敘述如下:
⑴ 安靜休息,避免不必要的搬動:中風偏癱病人,特別是腦出血病人,要盡量減少探視和避免不必要的檢查、搬動。煩躁不安的病人要選擇安靜避光的房間,以減少刺激;必要時加上床檔防止墜地碰傷。
(2)及時吸氧:中風偏癱病人都有腦缺氧,臨床上常常採用鼻管給氧,操作時要注意病人的鼻腔是否通暢,以及鼻腔的清潔衛生。
(3)嚴密進行病情觀察,如意識、呼吸、瞳孔和血壓、脈搏、體溫等。
(4)注意飲食和營養:一般發病的l~3日不應進食,因為剛發病的病人可有昏迷、嘔吐等,勉強進食可能會導致食物吸入肺內造成感染,但必須有適量的靜脈補液。3日以後仍不能進食者,要通過鼻飼保證營養的供應。
(5)定時變換體位,防止褥瘡;保持功能體位,防止癱瘓肢體畸形。
(6)保持口腔衛生:要幫助病人早晚刷牙,飯後漱口,防止病從口入。
(7)大小便護理:中風病人常有排便困難,可讓病人多吃蔬菜、水果,多飲水,適當用緩和的瀉葯、按摩腹部等使之定時排便。對於尿失禁的病人,可以訓練其按時排尿,建立條件反射;對於尿瀦留病人,若腹部熱敷或針灸無效,可以保留導尿,但要盡量縮短導尿時間,並預防尿路感染。

怎樣預防和護理褥瘡?
中風病人常有肢體癱瘓,不能自己翻身改變體位,身體局部受到壓迫,加上癱瘓肢體的皮膚營養功能下降,最容易發生褥瘡。褥瘡又叫壓迫性潰瘍,早期可見皮膚局部出現紅腫和水泡,以後變成紫紅色並開始破潰,破潰初期瘡面鮮紅有滲出液,然後瘡面加深,顏色變暗發黑。好發於胸背、臀部、髖關節、足跟和外踝等受體重壓迫處。對於褥瘡,預防最為重要,應做到以下幾點:
(1)定時為病人翻身、按摩,至少2小時1次。
(2)在褥瘡的好發部位加用軟墊、氣圈、海綿墊等。
(3)保持皮膚的清潔乾燥。有大小便失禁和嘔吐物時,及時擦洗干凈。不可讓病人直接睡在橡膠墊上。
(4)保持床鋪清潔乾燥,被褥濕了要隨時更換。對於大小便失禁的病人,不可貪圖方便將便盆一直放在病人身下。有感覺障礙的病人盡量不要使用熱水袋,防止燙傷。
(5)飲食中加強營養,保證蛋白質的供應,增加病人皮膚的抵抗力。
(6)對於已發生的褥瘡,要保持創面乾燥,塗用消炎生肌的葯膏,並採用物理療法等。
總之,做好褥瘡的預防工作,就是要做到勤翻身,翻身時注意檢查皮膚、衣服、被單是否平整乾燥;受壓皮膚發紅時,要用手掌揉擦,促進皮膚的血液循環,做到早預防、早發現、早治療。

怎樣護理癱瘓的肢體?
因中風引起的癱瘓,大多數是偏癱、或單肢癱、以及兩次發作累及雙側肢體癱瘓。病人常伴語言障礙,因球麻痹常有嗆咳,或某種程度的智力下降。對病人須加強護理,應做好以下幾點:
(1)做好心理護理:重視病人的思想工作。癱瘓給病人帶來了沉重的思想負擔,家屬須鼓勵病人樂觀豁達,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使其能與醫護人員和家庭成員配合,盡早進行癱瘓肢體功能鍛煉,防止關節畸形和肌肉萎縮的發生。
(2)保持肢體功能位置:癱瘓肢體的手指關節應伸展、稍屈曲,為此可在患者手中放一塊海綿團;肘關節應微屈,上肢肩關節稍外展,避免關節內收,伸髖、伸膝關節;為了防止足下垂,應使踝關節稍背屈;為防止下肢外旋,要在外側部放沙袋或其它支撐物。
(3)加強癱瘓肢體的活動:包括肢體按摩、被動活動及坐起、站立、步行鍛煉等,可防肢體攣縮、畸形。
(4)預防並發症:因癱瘓肢體的運動和感覺障礙,局部血管神經營養差,若壓迫時間較長,容易發生壓迫性潰瘍—褥瘡。故應注意變換體位,通常每2小時翻1次身,對被壓紅的部位輕輕按摩,也可用紅花酒精按摩,以改善局部血循環。床鋪要乾燥平整,並保持好個人衛生,可以擦浴,但應注意保暖,防止受涼。應用熱水袋或洗浴時水溫要適當,防止皮膚燙傷。在翻身時應適當叩擊背部,鼓勵咳痰,以防墜積性肺炎。要有足夠入量,尤其夏天水分要充足,選擇富含纖維素、維生素的蔬菜和水果,保證足夠營養。養成排便習慣,防止大便秘結。在早飯前給1杯熱飲料(根據習慣可採用熱開水、茶水、牛奶或咖啡等),可促使腸蠕動增加而刺激直腸的排便反射。為了促進排便,還可按摩腹部,由右下腹向右上,轉向左上腹,再轉向左下腹,反復按摩5~10次,促進結腸內上端內容物往下蠕動,以助排便。遇有便秘時,可用甘油栓或中葯。仍然不能排便時,應予灌腸。有尿瀦留或尿失禁者,應放置導尿管,須嚴格執行無菌操作,預防泌尿系感染。
(5)生活自理能力和職業能力的訓練:癱瘓有好轉時,患者要積極主動地鍛煉日常生活技能;醫護人員和家屬要給予正確的指導和熱情的幫助,鼓勵患者完成力所能及的事情,如脫穿衣服、洗臉、吃飯等。

怎樣幫助偏癱病人樹立自信?
神志清醒、思維無障礙的偏癱病人,常因活動能力的喪失或減退而悲觀失望、喪失信心、情緒低落、憂心忡忡。這種消極心理不利於病人的治療、睡眠和食慾。要幫助病人擺脫悲觀情緒,醫務人員、病人親屬、社會服務機構都要做大量的工作。
(1)積極治療原發病,盡早進行康復醫療。要將康復醫療貫徹於疾病治療的全過程,努力減輕殘疾的程度,避免並發症。大量資料證明適時採用運動療法、作業療法、心理指導等,對於改善肢體功能、提高生活能力、糾正消極心理等具有明顯作用。
(2)進行周密的生活護理,創造溫暖的感情氛圍。在眾多人關心的環境中,患者容易擺脫孤獨和寂寞,得到精神的安危和生活的幫助,彌補因殘疾帶來的不便,建立生活的自信。特別是中風進展階段的患者,往往灰心喪氣,此時更需要較多的生活幫助。未婚的偏癱病人,面對婚姻和就來,不可避免地產生沮喪和自暴自棄的情緒,為此需要醫護人員的同情和周密的照顧,需要親屬不厭其煩的安慰。只有這樣,才能使其既正視現實,又保持積極樂觀的情緒。
(3)隨著病情的穩定或情緒的好轉,要逐漸使病人理智地對待殘疾,鼓勵其實現自我,積極配合醫護人員的治療,早期投入康復醫療訓練,克服廢用性肌萎縮及關節攣縮和僵硬,最大限度地減低殘疾的程度。組織文娛活動,提高生活樂趣,使癱瘓病人在一起相互啟發,增加參與集體活動和回歸社會的意識,消除自卑心理。

怎樣調整偏癱病人的被褥和衣著?
偏癱病人最好睡帶有護欄的病床,可以防止跌落,也有利於以後的康復鍛煉。可以在木板床上鋪厚軟的褥子,有條件的可以用氣墊床。大小便失禁時可以在被單下墊一塊橡膠墊,被單上墊一張紙尿布,以便及時更換,保持乾燥。
偏癱病人穿的衣服應肥大柔軟,穿脫方便,最好是用拉鏈或尼龍搭扣的,以便於更換。更換衣服時,健側上肢先換,一側脫下後馬上穿上替換的衣服,以免著涼;更換患側時,要保護好肩關節,防止脫臼;氣溫低時要提高室溫,蓋輕而保暖的被子,不要放置熱水袋,以免病人因感覺障礙而燙傷;夏季氣溫高時,上身不穿睡衣更方便,蓋上厚的毛巾被即可,但要注意肩部著涼。

偏癱康復病人在家出現哪些情況要送醫院?
腦血管病不僅發病率、致殘率、死亡率高,而且復發率也高。有相當一部分中風偏癱病人發生第二次甚至第三次中風偏癱。因此,在家康復的中風偏癱病人就有可能再次中風偏癱。通常第二次中風偏癱比第一次中風偏癱病情嚴重,死亡率也比第一次高得多,因此及時送醫院,及時得到救治十分必要。
在家康復病人如果出現下列情況,則可能再次發生中風:癱瘓肢體無力加重;偏身出現麻木,或者另一側肢體出現麻木無力;講話不清楚或者口吃;喝水嗆咳、吞咽困難;走路不穩,眩暈發作伴嘔吐;出現劇烈頭痛嘔吐,甚至昏迷、癲癇發作。此時,必須立即送醫院。
此外,中風病人有發熱、咳嗽咳痰,或者腹痛腹瀉,或心悸、心前區疼痛、胸悶等症狀,說明患者有其它內科方面的疾病,也應立即送醫院檢查治療。

參考資料:http://www.wz120.cn/zfhl.html

❼ 眼睛偏盲怎麼辦怎麼治療

1 腦供血不足發生偏盲應該是交感神經型腦供血不足,這種腦供血比較明顯的症狀就是眼臉無力視力模糊頭痛頭暈。所以偏盲應該是視力模糊的一種,我們建議患者一定要注意休息,適當運動。
2 我們建議患者可以使用葯物治療看看效果,比如抗血小板葯物:首選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葯物可以有效地阻止血小板凝聚成塊,對血液循環有好處,有利於腦部的血液供應。對您幫助應該挺大的。
3 還有一種葯物,抗凝血葯物:抗凝血葯物和抗血小板葯物的作用相同,都可以使血液暢通,增加腦部血液供應,降低腦缺血的發作。這種葯物要和抗血小板葯物一起配合使用效果才是最好的。
注意事項
不用的葯物對患者的幫助肯定是不一樣的,我們建議患者一定要注意自己的症狀,選擇合適的葯物,這樣對患者的改善效果才是最好的

❽ 視力殘疾是什麼意思

一、 視力殘疾的定義

視力殘疾,是指由於各種原因導致雙眼視力障礙或視野縮小,而難能做到一般人所能從事的工作、學習或其他活動。

視力殘疾包括盲和低視力兩類。

二、視力殘疾的分級

(一)盲

一級盲:好眼的最佳矯正視力低於0.02;或視野半徑小於5度。

二級盲:好眼的最佳矯正視力等於或優於0.02,而低於0.05;或視野半徑小於10度。

(二)低視力

一級低視力:好眼的最佳矯正視力等於或優於0.05,而低於0.1。

二級低視力:好眼的最佳矯正視力等於或優於0.1,而低於0.3。

列表如下:

類別級別 最佳矯正視力

盲一級盲<0.02~無光感;或視野半徑<5°

二級盲<0.05~0.02;或視野半徑<10°

低視力一級低視力<0.1~0.05

二級低視力<0.3~0.1

註:(一)盲或低視力均指雙眼而言;若雙眼視力不同,則以視力較好的一眼為准。

(二)如僅有一眼為盲或低視力,而另一眼的視力達到或優於0.3,則不屬於視力殘疾范圍。

(三)最佳矯正視力,是指以適當鏡片矯正所能達到的最好視力,或以針孔鏡所測得的視力。


聽力語言殘疾標准

一、聽力語言殘疾的定義

聽力殘疾是指由於各種原因導致雙耳聽力喪失或聽覺障礙,而聽不到或聽不真周圍環境的聲音;語言殘疾是指由於各種原因導致不能說話或語言障礙。從而都難能同一般人進行正常的語言交往活動。

聽力語言殘疾包括:(一)聽力和語言功能完全喪失(既聾又啞);(二)聽力喪失而能說話或構音不清(聾而不啞);(三)單純語言障礙,包括失語、失音、構音不清或嚴重口吃。

聽力殘疾分為聾和重聽兩類。

二、聽力語言殘疾的分級

(一)聾

一級聾:語言頻率平均聽力損失大於91分貝(dB,聽力級下同)。

二級聾:語言頻率平均聽力損失大於71分貝、等於或小於90分貝。

(二)重聽

一級重聽:語言頻率平均聽力損失大於56分貝、等於或小於70分貝。

二級重聽:語言頻率平均聽力損失大於41分貝、等於或小於55分貝。

列表如下:

類別級別聽力損失程度

聾 一級聾>91dB

二級聾90~71dB

重 聽 一級重聽70~56dB

二級重聽55~41dB

(三)單純的語言殘疾,不分等級。

註:(一)上述「語言頻率平均聽力損失」是指語言頻率為500、1000、2000赫茲(Hz)的平均數。

(二)聾和重聽均指雙耳;若雙耳聽力損失程度不同,則以聽力損失輕的一耳為准。

(三)若一耳系聾或重聽,而另一耳的聽力損失程度等於或小於40分貝,不屬於聽力殘疾范圍。


智力殘疾標准

一、 智力殘疾的定義

智力殘疾,是指人的智力活動能力明顯低於一般人的水平,並顯示出適應行為的障礙。

智力殘疾包括:在智力發育期間(18歲之前),由於各種有害因素導致的精神發育不全或智力遲緩;智力發育成熟以後,由於各種有害因素導致的智力損害或老年期的智力明顯衰退。


二、智力殘疾的分級

為便於與國際資料相比較,參照世界衛生組織(WHO)和美國智能遲緩協會(AAMD)的智力殘疾分級標准,按其智力商數(IQ)及社會適應行為來劃分智力殘疾的等級。

(一)一級智力殘疾(極重度):IQ值在20或25以下。適應行為極差,面容明顯呆滯;終生生活需全部由他人照料;運動感覺功能極差,如通過訓練,只在下肢、手及頷的運動方面有所反應。

(二)二級智力殘疾(重度):IQ值在20~35或25~40之間。適應行為差;生活能力即使經過訓練也很難達到自理,仍需要他人照料;運動、語言發育差,與人交往能力也差。

(三)三級智力殘疾(中度):IQ值在35~50或40~55之間。適應行為不完全;實用技能不完全,如生活能力達到部分自理,能做簡單的家務勞動;具有初步的衛生和安全常識,但閱讀和計算能力很差;對周圍環境辨別能力差,能以簡單方式與人交往。

(四)四級智力殘疾(輕度):IQ值在50~70或55~75之間。適應行為低於一般人的水平;具有相當的實用技能,如能自理生活,能承擔一般的家務勞動或工作,但缺乏技巧和創造性;一般在指導下能適應社會;經過特別教育,可以獲得一定的閱讀和計算能力;對周圍環境有較好的辨別能力,能比較恰當的與人交往。

列表如下:

級別分度與平均水平差距IQ值適應能力

一級智力殘疾極度重≥5.01 20或25 極重適應缺陷以下

二級智力殘疾重度 4.01~5 20~35重度適應缺陷或25~40

三級智力殘疾中度3.01~4 35~50中度適應缺陷或40~55

四級智力殘疾輕度2.01~3 50~70輕度適應缺陷或55~75

註:(一)智力遲緩(MR),是根據美國智能遲緩協會1983年的診斷標准:1、智力明顯低於平均水平,IQ值在人群均值的兩個標准差以下,即70、75以下;2、適應行為(包括生活和對社會應盡的責任)不足;3、年齡在18歲以下。

(二)智力商數(IQ),是指通過某種智力量表所測得的智齡和實際年齡的比,即IQ=(智齡/實際年齡)×100。不同的智力測定方法,有不同的IQ值;但診斷的主要依據是社會適應行為。


肢體殘疾標准

一、肢體殘疾的定義

肢體殘疾,指人的四肢殘缺或四肢、軀干麻痹、畸形,導致人體運動系統不同程度的功能喪失或功能障礙。

肢體殘疾包括:(一)上肢或下肢因外傷、病變而截除或先天性殘缺;(二)上肢或下肢因外傷、病變或發育異常所致的畸形或功能障礙;(三)脊椎因外傷、病變或發育異常所致的畸形或功能障礙;(四)中樞、周圍神經因外傷、病變或發育異常造成的軀干或四肢的功能障礙。


二、肢體殘疾的分級

從人體運動系統有幾處殘疾、致殘部位高低和功能障礙程度綜合考慮,並以功能障礙為主來劃分肢體殘疾的等級。

(一)一級肢體殘疾:

1、四肢癱:下肢截癱,雙髖關節無自主活動能力;偏癱,單側肢體功能全部喪失。

2、四肢在不同部位截肢或先天性缺肢;單全臂(或全腿)和雙小腿(或前臂)截肢或缺肢;雙上臂和單大腿(或小腿)截肢或缺肢;雙全臂(或雙全腿)截肢或缺肢。

3、雙上肢功能極重障礙;三肢功能重度障礙。

(二)二級肢體殘疾:

1、偏癱或雙下肢截癱,殘肢僅保留少許功能。

2、雙上肢(上臂或前臂)或雙大腿截肢或缺肢;單全腿(或全臂)和單上臂(或大腿)截肢或缺肢;三肢在不同部位截肢或缺肢。

3、兩肢功能重度障礙;三肢功能中度障礙。

(三)三級肢體殘疾:

1、雙小腿截肢或缺肢;單肢在前臂、大腿及其上部截肢或缺肢。

2、一肢功能重度障礙,兩肢功能中度障礙。

3、雙拇指伴有食指(或中指)缺損。

(四)四級肢體殘疾:

1、單小腿截肢或缺肢。

2、一肢功能中度障礙;兩肢功能輕度障礙。

3、脊椎(包括頸椎)強直;駝背畸形大於70度;脊椎側凸大於45度。

4、雙下肢不等長、差距大於5厘米。

5、單側拇指伴有食指(或中指)缺損;單側保留拇指,其餘四指截除或缺損。

註:以下情況不屬於肢體殘疾范圍:

(一)保留拇指和食指(或中指)而失去另三指者。

(二)保留足跟而失去足的前半部者。

(三)雙下肢不等長,差距小於5厘米者。

(四)小於70度的駝背或小於45度的脊椎側凸。


附件:肢體殘疾者的整體功能評價

從一個殘疾者的整體看,在未加康復措施的情況下,以實現日常生活行動(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簡稱ADL)的不同能力來評價。

日常生活活動分為八項,即:端坐、站立、行走、穿衣、洗漱、進餐、大小便、寫字。能實現一項算一分;實現有困難的算0.5分;不能實現的算0分,據此劃分四個等級,列表如下:

級別程度計分

一級肢體殘疾完全不能實現日常生活行動0~2

二級肢體殘疾基本上不能實現日常生活活動3~4

三級肢體殘疾能夠部分實現日常生活活動5~6

四級肢體殘疾基本上能夠實現日常生活活動7~8

精神病殘疾標准

一、 精神病殘疾的定義

精神病殘疾,是指精神病人病情持續一年以上未痊癒,從而影響其社交能力和在家庭、社會應盡職能上出現不同程度的紊亂和障礙。

精神病殘疾包括:(一)腦器質性、軀體疾病伴發的精神障礙;(二)中毒性精神障礙,包括葯物、酒精依賴;(三)精神分裂症;(四)情感性、偏執性、反應性、分裂情感性、周期性精神病等造成的殘疾。


二、精神病殘疾的分級

為便於與國際資料相比較,按照世界衛生組織(WHO)提供的《社會功能缺陷篩選表》所列十個問題的評分,來劃分精神病殘疾的等級。

(一)一級精神病殘疾(極重度):《社會功能缺陷篩選表》十個問題中,有三個或三個以上問題評為「2分」的。

(二)二級精神病殘疾(重度):《社會功能缺陷篩選表》十個問題中,有兩個問題被評為「2分」的。

(三)三級精神病殘疾(中度):《社會功能缺陷篩選表》十個問題中,只有一個問題被評為「2分」的。

(四)四級精神病殘疾(輕度):《社會功能缺陷篩選表》十個問題中,有兩個或兩個以上問題被評為「1分」的。

註:(一)精神病人持續患病時間不滿一年的,不屬於精神病殘疾的范圍。

(二)在《社會功能缺陷篩選表》十個問題中,只有一個問題被評為「1分」或各題均被評為「0分」的,不屬於精神病殘疾的范圍。

❾ 做視力矯正手術多久恢復正常,費用一般在多少

近視不可逆只能預防和矯正,目前科學有效的矯正方法是配鏡和近視手術。近視手術分為2大類,激光類和晶體植入類,晶體植入類的手術價格一般在2-3萬元,近視激光手術的價格一般在一萬多元。
激光近視手術的種類很多的,治療近視眼不是說要選最貴的手術,每個人的眼睛情況都不一樣,角膜厚度也各有不同。
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選擇,可以官網咨詢,也可以電話咨詢。
預防近視:

1 確保足夠量的戶外活動
放學後、周末和寒暑假要積極安排戶外活動。培養孩子戶外活動的興趣。戶外的形式不限,玩耍、打球、跑步、散步均可。每天中小學生至少2小時,學齡前兒童至少3小時日間戶外活動。
2 連續近距離用眼要休息
看書、做作業或看電視遵循「3010」法則,即30-40分鍾左右讓眼睛休息10分鍾。
3 控制電子產品使用時間
每次使用不超過15分鍾,一天累計不超過1個小時。不看或少看電視,看電視的距離越遠越好,有條件的話至少3米以上距離。
4 養成正確的讀寫姿勢習慣
讀寫姿勢做到「一拳一尺一寸」。一拳:胸前與桌子間隔一拳(一個拳頭的距離);一尺:眼睛與書本距離一尺(33厘米的距離);一寸:握筆手指要與筆尖之間一寸遠。
眼睛越靠近物體,眼肌肉需要使用的力氣越大。趴著看書時需要使用的眼的力氣是姿勢正確時需要的3倍。因此,不要歪著頭或躺著、趴著看書,不要在晃動的車船上看書。
5 確保照明環境良好
不要在過亮、過暗的光線下讀寫。使用台燈時應同時打開房間大燈。
6 保證充足的睡眠
保證充分的睡眠時間,建議小學生每天睡足10小時,初中生至少9小時,高中生至少8小時。
目前認為,維生素A是保持眼睛健康不可或缺的營養物質,胡蘿卜、捲心菜、生菜都是攝入維生素A的好選擇。

熱點內容
徐州女人為什麼找不到對象 發布:2025-02-01 13:47:20 瀏覽:324
為什麼淘寶nds便宜 發布:2025-02-01 13:45:31 瀏覽:700
男生殖器為什麼黑 發布:2025-02-01 13:25:53 瀏覽:680
接話快的人為什麼學習成績不好 發布:2025-02-01 13:18:28 瀏覽:543
為什麼眼淚會弄臟東西 發布:2025-02-01 13:15:15 瀏覽:919
為什麼一進淘寶網速變慢 發布:2025-02-01 13:10:44 瀏覽:718
珊瑚為什麼各種顏色各種形狀 發布:2025-02-01 13:10:43 瀏覽:855
戰爭雷霆文件夾為什麼那麼大 發布:2025-02-01 12:18:20 瀏覽:673
電腦注冊郵箱為什麼沒反應 發布:2025-02-01 12:16:39 瀏覽:180
身家百萬的人為什麼找不到老婆 發布:2025-02-01 12:14:59 瀏覽: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