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眼觀萬物 » 煤礦為什麼救人要捂眼睛

煤礦為什麼救人要捂眼睛

發布時間: 2022-10-28 09:48:09

『壹』 煤礦井下自救的原則是什麼

煤礦井下自救的原則是什麼

煤礦井下自救的原則是什麼,自救互救常識在發生安全事故時,會自救的往往能絕處逢生,而不會自救的往往要用生命的帶價去交學費。以下為大家分享煤礦井下自救的原則是什麼。

煤礦井下自救的原則是什麼1

煤礦災害應急自救互救的必要性

在礦井發生重大災害事故的初期,通常情況下,災害波及的范圍和對人員的危害都比較小,既是搶救事故的有利時機,又是決定礦井和人員生命安全的關鍵時刻。一般來說,事故發生後,礦山救護隊不可能由地面馬上就趕到事故現場進行搶救,而處於災區的現場作業人員在萬分危急的情況下,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積極、正確地採取應急自救互救,具有及時性、就近性、廣泛性、自發性和有效性,是保證災區人員自身安全和控制災情進一步擴大,將災害事故消滅在萌芽階段和初始狀態,最大限度地減少人員傷亡和事故損失的重要環節。即使在事故處理的中、後期,現場作業人員積極開展應急自救互救,對提高搶險救災工作成效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做好礦工自救互救應掌握的知識

礦井發生災害事故後,現場作業人員應急自救互救的成效如何,取決於自救互救的方法正確與否。為了做好礦工自救互救,每個 入井人員都必須熟悉和掌握自救互救知識,其主要包括:

1、所在礦井災害預防和處理計劃。

2、所在礦井安全出口和所在作業地點避災路線、煤礦井下安全標志。

3、自救器使用方法。

4、現場急救技術。

煤礦井下自救的原則是什麼2

自救互救的行動原則:

1、及時報告災情:

發生災害事故後,事故地點附近的人員應盡量了解和判斷事故性質、地點和災害程度,並迅速利用最近處的電話或其他方式向礦調度室匯報,迅速向事故可能波及的區域發出警報,使其他工作人員盡快了解災情。

2、積極搶救:

災害事故發生後,處於災區內以及受威脅區域的人員應沉著冷靜。根據災情和現場條件,在保證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採取積極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及時進行現場搶救,將事故消滅在初期階段或控制在最小范圍,最大限度地減少事故造成的損失。

3、安全撤離:

當受災現場不具備事故搶救條件,或可能危及人員的安全時,應由現場負責人或有經驗的老工人帶領,根據礦井災害事故應急預案中規定的撤退路線或根據當時的實際情況,盡量選擇安全條件最好、距離最短的`路線,迅速撤離危險區域。

4、妥善避災:

如果無法撤退到安全地點,如通路被冒頂阻塞、在自救器有效工作時間內不能到達安全地點,應迅速進入固定避難侗室或臨時避難酮室,妥善避災,等待礦山救護隊的援救,切忌盲目行動。

井下發生各類災害事故時的自救與互救:

一、瓦斯、煤塵爆炸事故時的自救與互救:

1、發生瓦斯、煤塵爆炸時的自救與互救措施井下人員一旦遇到或發現瓦斯爆炸時,需要沉著、冷靜,保持清醒的頭腦,臨危不亂,採取措施進行自救。其具體方法如下:

1、背向空氣震動沖擊波到來的方向,俯卧倒地,面部貼在地面以降低身體高度,避開沖擊波的強力沖擊,並暫時屏住呼吸,用濕毛巾捂住口鼻,防止把火焰吸入肺部造成內部燒傷。

2、最好用衣物蓋住身體,盡量減少身體暴露面積,以減少燒傷。

3、爆炸後要迅速按規定佩戴好自救器,辨清方向,沿正確的避災路線撤退。撤退前要根據礦井災害事故應急預案確定撤退的路線,盡量選擇安全條件好、距離短的避災路線。

4、盡快撤離災區,到達新鮮空氣的安全地點中。若巷道破壞嚴重或後路被堵出不去,不知撤退是否安全時,可以到避難酮室、救生艙或支護較完整的安全地點躲避,等待救援。

5、掘進工作面發生瓦斯、煤塵爆炸時的自救與互救措施如果發生小型爆炸,掘進巷道和支護基本未遭破壞,遇險煤礦作業人員未受直接傷害或受傷不重時,應立即打開隨身攜帶的自救器,佩戴好自救器後迅速撤出受災巷道到達新鮮風流中。對於附近的傷員,要協助其佩戴好自救器,幫助撤出危險區或設法抬運到新鮮風流中。

如果發生大型爆炸,巷道遭到破壞,退路被阻時,應佩戴好自救器,積極疏通巷道,盡快撤退到新鮮空氣中。如果巷道難以疏通,可以利用一切可能的條件,搭建臨時簡易避難嗣室,等待救援,並利用好壓風管、水管、風筒等改善避難地點生存條件。

6、採煤工作面發生瓦斯、煤塵爆炸時的自救與互救措施如果進回風巷道沒有垮落堵死,通風系統破壞不大,所產生的有害氣體較易排除,在這種情況下採煤工作面進風側的人員一般不會受到嚴重傷害,應迎風撤出災區。回風側的人員要迅速佩戴、使用自救器,經最近的路線進入進風側。

如果爆炸造成冒頂,人員應立即佩戴自救器,設法撤到新鮮空氣區域或救生艙;如果不能做到就應臨時搭建避難簡易硝室,靜卧。

二、煤與瓦斯突出時的自救與互救:

採煤工作面發生煤與瓦斯突出或出現預兆時,要以最快的速度通知人員迅速向進風側撤離。撤離中快速打開隔離式自救器並佩戴好,迎著新鮮風流繼續外撤。如果距離新鮮風流太遠,應首先到避難室內避災,或利用壓風自救系統進行自救。

掘進工作面發生煤與瓦斯突出或出現預兆時,必須迅速向外撤至防突反向風門之外。

三、礦井火災事故時的自救與互救

井下發生火災時,要抓住時機在火勢較小並保證安全的情況下開展滅火工作。如果火勢較大不能控制,要立即組織撤離,其間要注意科學自救互救,互相照應、互相幫助。

1、要盡可能迅速了解和判明事故的地點、范圍和事故區域的巷道情況、通風系統、風流及火災煙氣蔓延的速度、方向以及與自己所處巷道位置之間的關系,並根據礦井災害預防和處理計劃及現場的實際情況,確定撤退路線和避災自救方法。

2、位於火源進風側的人員,應迎著新鮮空氣撤退。位於火源回風側的人員或在撤退途中遇到煙氣有中毒危險時,應迅速戴好自救器,盡快通過捷徑進入新鮮空氣中或在煙氣沒有到達之前順著風流盡快從回風出口撤到安全地點;如果距火源較近且越過火源沒有危險時,也可迅速穿過火區撤到火源的進風側。

煤礦井下自救的原則是什麼3

一、發生災害事故現場作業人員應急自救互救基本原則

1、迅速撤離災區: 當發生重大災害事故時,災區不具備事故搶險條件,或者在搶救事故時可能危及營救人員自身安全時,應迅速撤離現場,躲避到安全地點或撤到井上。在這里咱們要說一下就是事故搶險條件,什麼樣的情況叫不具備事故搶險條件呢?打個比方說,井下發生瓦斯或者煤層爆炸,現場連最基本的氧氣都沒有了,我們還怎麼搶險,只能等專業的救護隊伍來了才能進行救援,還有就是最常見的透水事故了,因為水這個東西,流動性很強,我們又是地下開采,本身這個積水就存在壓力,一丹爆發災情,蔓延十分迅速,我們的生命隨時受到威脅的時候,這時候我們腦子里第一的念頭不應該是想著怎麼匯報,而應該是如何撤離,其次才是匯報。因為我們在事故中首先要做的是自救!

2、及時報告災情 :在災害事故發生初期,現場作業人員應盡量了解和判斷事故性質、地點和災害程度,在積極、安全地消除或控制事故的同時,要及時向礦調度室報告災情,並迅速向事故可能波及區

域人員發出警報。這里咱們要記住,匯報要建立在自身安全的條件下,先要保證自身的安全,比如發現了險情,如果險情蔓延不是很迅速,就應該先匯報,後撤離,但如果險情蔓延十分迅速,就應該先撤離一定的距離,然後盡快向調度室匯報。說到匯報,為什麼向調度室匯報呢?因為調度室作為煤礦的調度中心,他掌握了全礦的信息,根據匯報情況可以及時分析出受災害威脅地區,並最快速度做出反應,組織人員撤離。可以盡快通知有關領導,組成救援指揮中心,最快速度排出搶險救災隊伍對職工進行救援。大家要知道,在事故中時間往往真的就是生命了!早一秒和晚一秒也許真的就是天壤之別了。所以匯報是互救的同時也是在自救,因為他加快了我們被救援的速度!

3、積極消除災害: 利用現場條件,在保證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採取積極有效的措施和方法,及時投入現場搶救,將事故消滅在初始階段或控制在最小范圍內,最大限度減少事故造成的損失,搶救人員時要做到「三先三後」即「先搶救生還者,後搶救已死亡者;先搶救傷勢較重者,後搶救傷勢較輕者;對於窒息或者心跳、呼吸停止不久、出血和骨折的傷工,現復甦、止血和固定,然後搬運、,這里也拿出水來說吧,比如工作面透水了,我們需要盡快撤離了,在撤離的途中或者開始撤離時,在保證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我們如果可以打開水泵的話,那希望大家盡量打開,因為它不能解決出水問題,但它可以減緩積水的速度,相應的也為我們的撤離延長了時間。所以在災情發生後,在保證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採取一些有效措施是搶險的同時也是在自救!當然了,如果當時慌了,還是趕緊撤離的好,因為腦子亂的時候作出的決定不一定是對的。

4、妥善安全避災: 當災害事故發生後,我們首選是撤離至地面,不要在井下逗留。如果避災路線因冒頂、積水、火災或有害氣體等原因造成阻塞,現場作業人員無法撤離時,或自救器有效工作時間內不能達到安全地點時,應迅速進入避難硐室和災區較安全地點,或者就盡快構造臨時避難硐室,進行自救互救,努力維持改善自身生存條件,等待救援。

5、過濾式自救器使用的注意事項

首先,險情發生後我們佩戴了自救器,切記,自救器必須佩戴到安全地點才能取下,切不可因感覺乾熱就取下;其次,要熟記熟知自救器的佩戴過程,以便快速佩戴到位,節約避險時間;帶上自救器後,不要說話,必要時用手勢聯系,而且不能跑,要迅速的走,這樣可以延長自救器的使用時間;防止途中碰掉鼻夾,萬一碰掉要控制住不要用鼻孔呼吸,避免吸入過多有害氣體,危及生命;還有當井下發現有火災或瓦斯煤塵爆炸時,必須立即佩戴自救器,馬上撤離,不可等看到煙霧再帶,那會就晚了。

6、有害氣體中毒的現場急救

井下發生瓦斯、煤塵爆炸或水災事故後,會產生大量一氧化碳,使人中毒,有時煤與瓦斯突出造成高濃度瓦斯充滿巷道,或在冒頂、透水後,采空區的有害氣體湧入巷道,也會造成人員中毒或窒息。如果發現有人中毒或窒息,盡快抬運新鮮風流和支架完好的地點,急救者必須帶好自救器,傷者也盡快佩戴。對窒息傷工,應採取人工呼吸或胸外心臟按壓,以恢復其呼吸和心跳。

二、在高溫煙霧巷道撤退的要點:

礦井發生火災事故後,會產生大量的高溫煙霧,其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人吸入後會中毒窒息甚至死亡,煙霧會阻擋人的視線,在撤退時易迷失方向,同時高溫煙霧能使人中暑、灼傷。撤退時應做到:

1、在一般情況下不要逆煙霧方向撤退,在特殊情況下,如在附近有脫離災區的通道口又有把握脫險時,或者只有逆煙撤退時才有求生希望時,盡量包裹頭部等重要部位然後逆煙撤退。

2、在高溫煙霧巷道里撤退時,不要直立奔跑,在煙霧不嚴重時,應盡量躬身彎腰,低頭迅速前行,在煙霧打、視線不明或溫度時,應盡量貼著巷道底板及一側,摸著軌道、管路等急速爬出。

3、在高溫煙霧巷道撤退時,盡可能利用水溝水,頂板和巷道淋水或者底板積水浸濕毛巾、工作服,或者向身上灑水等方法降溫,減少體力消耗,而且要記住盡量不要全部弄濕,避免溫度過高水分蒸發造成燙傷。注意保護重要部位,防止高溫煙氣的傷害。

4、為了搶救人員,排出爆炸產生的有害氣體,要查明無火源的情況下,方可恢復通風,如不能確定災區有無火源,應慎重考慮是否啟用風機,避免再次爆炸。

5、發生爆炸事故後,會大量消耗井下空氣中的氧氣,現場作業人員在撤離時必須佩帶自救器,避免吸入高溫氣體或有害氣體。

『貳』 在地震中救出來的人,為什麼要蒙上眼睛

原因是多方面的:很長時間在廢墟下,眼睛習慣黑暗,猛的見強光,對視力有損害,甚至會導致失明(這個道理不多說了,到處都有的)。 另一個方面,他們被埋在地下,身體長期受擠壓,還有好長時間沒吃一點東西,所以內分泌的體液等等會減少,身體會減少對這些的需求,身體是很虛弱的!但如果被救出來一被活動,原本受擠壓的身體會因為沒有了擠壓力而舒展,身體對分泌的需求迅增,體液等身體的分泌加快,人會不適,導致死亡!當然,不猛烈被活動就不會出現這種情況了,人如果身體素質好,也可以不出現上述情況。 光是一種強烈刺激身體的東西,人對它反應很大!蒙眼會不致受光刺激後激動身體迅速舒展,從而迅速的增加對體液分泌的需求!而這時虛弱的身體卻不會也迅速的適應這種變化,從而出現上述情況! 即使沒有陽光,人也會因為受外面的刺激,生的興奮而激動或過度放鬆而導致以上結果! 遮住他的雙眼能迅速讓他冷靜下來!避免上述情況! 還有,人被長埋,不讓他多喝水,大口呼吸,都有這方面的原因,這個解釋了很多東西。 以後大家要注意了,這個道理不只是在這里有用的! 生活中很多要這個道理的!

『叄』 煤礦坍塌,工人被救出時,遮蓋雙眼的原因

因為長時間待在黑暗中,眼睛適應了黑暗,瞳孔會放大以捕捉更多的光線,如果突然出現在陽光下,瞳孔來不及收縮,強烈的光線會亮瞎眼,出現失明。所以要有一個適應的過程。

『肆』 營救被礦井冒頂埋壓人員的原則是什麼

①若遇險人員被破碎矸石埋壓,搶扒時要格外小心,先扒出頭部,並清理口鼻腔及附近阻礙呼吸的碎煤矸石,用一隻柳條筐或其他物件掩蓋,以免下落矸石砸傷頭部,迅速用雙手清理埋壓在身上的煤矸石,不可用鐵鍬清理。

②若埋壓遇險人員的矸石塊較大,要立即用雙手搬開,或者採用支撬法或用千斤頂等起重器械將煤岩塊抬起。

③如果底板松軟或是煤底,也可以採取卧底的方法,不能用手鎬刨或大錘砸,更不能放炮崩,以免遇險人員受到進一步傷害。

④無論何種情況,營救人員都不能站在埋壓在遇險人員身上的矸石之上。

⑤遇險人員的胳膊、腿被埋壓,搶扒十分困難時,若不及時將人員救出,有可能發生二次冒頂,更不易將其救出;或者埋壓時間過長,流血過多,可能造成遇險人員休克甚至死亡。在緊急關頭,有時可以採取截肢辦法保住生命。

『伍』 地震救人為什麼都捂眼睛呀

參考下面的網頁
-----------------------
和二樓說的差不多,但是具體說就是長時間在黑暗中,瞳孔放大~被救出後如果被強光照射,輕度會出現暈眩,嚴重的會引起視力退化,如果照射時間過長或者是過度強的光,會導致失明。同時由於長時間沒有水分補充,身體各部分嚴重缺水,同樣也包括眼睛,搶救現場灰塵大,大顆粒灰塵對眼睛傷害很大,又因為沒有淚水的潤滑以及保護,所以這樣做也有一定保護作用~
參考資料:引自災難自救(平民自救

『陸』 地震從廢墟里就出來人之後,必須把被救人的眼睛蒙上,為什麼

因為人長期在黑暗中瞳孔會變大一下子來到了光茫地方瞳孔不能急時的縮小會傷害到視網膜嚴重的還可能瞎了

『柒』 從礦井救出後為何要蒙面

礦井裡面很黑的
他們在地地下呆了那麼多個小時,眼睛已經適應了沒有陽光的環境,如果出來後突然見到陽光,眼睛會受不了的,可能會刺激瞎了的,所以要蒙著點
比如說,半夜你起來開燈,你眼睛肯定受不了,就是這個道理

『捌』 為什麼地震中大多數獲救者被抬出來後要蒙上眼睛

被救出後要用深色布料蒙上眼睛,避免強光刺激.

震後自救

地震時如被埋壓在廢墟下,周圍又是一片漆黑,只有極小的空間,你一定不要驚慌,要沉著,樹立生存的信心,相信會有人來救你,要千方百計保護自己。

地震後,往往還有多次餘震發生,處境可能繼續惡化,為了免遭新的傷害,要盡量改善自己所處環境。此時,如果應急包在身旁,將會為你脫險起很大作用。

在這種極不利的環境下,首先要保護呼吸暢通,挪開頭部、胸部的雜物,聞到煤氣、毒氣時,用濕衣服等物捂住口、鼻;避開身體上方不結實的倒塌物和其它容易引起掉落的物體;擴大和穩定生存空間,用磚塊、術棍等支撐殘垣斷壁,以防餘震發生後,環境進一步惡化。

設法脫離險境。如果找不到脫離險境的通道,盡量保存體力,用石塊敲擊能發出聲響的物體,向外發出呼救信號,不要哭喊、急躁和盲目行動,這樣會大量消耗精力和體力,盡可能控制自己的情緒或閉目休息,等待救援人員到來。如果受傷,要想法包紮,避免流血過多。

維持生命。如果被埋在廢墟下的時間比較長,救援人員未到,或者沒有聽到呼救信號,就要想辦法維持自己的生命,防震包的水和食品一定要節約,盡量尋找食品和飲用水,必要時自己的尿液也能起到解渴作用。

震後互救

震後,外界救災隊伍不可能立即趕到救災現場,在這種情況下,為使更多被埋壓在廢墟下的人員,獲得寶貴的生命,災區群眾積極投入互救,是減輕人員傷亡最及時、最有效的辦法,也體現了"救人於危難之中",的崇高美德。

搶救時間及時,獲救的希望就越大。據有關資料顯示,震後20分鍾獲救的救活率達98%以上,震後一小時獲救的救活率下降到63%,震後2小時還無法獲救的人員中,窒息死亡人數占死亡人數的58%。他們不是在地震中因建築物垮塌砸死,而是窒息死亡,如能及時救助,是完全可以獲得生命的。唐山大地震中有幾十萬人被埋壓在廢墟中,災區群眾通過自救、互救使大部分被埋壓人員重新獲得生命。由災區群眾參與的互救行動,在整個抗震救災中起到了無可替代的作用。

震後救人時間要快

震後救人,力求時間要快、目標准確、方法恰當,互救隊伍不斷壯大的原則。具體做法是:先救近處的,不論是家人、鄰居,還是陌生人,不要舍近求遠;先救容易救的人,這樣,可迅速壯大互救隊伍;先救青壯年和醫務人員,可使他們在救災中充分發揮作用;先救"生",後救"人"。唐山地震中一農村婦女,每救一個人,只把其頭部露出,避免窒息,接著再去救另一個人,在很短時間內使幾十人獲救。

救人的方法

應根據震後環境和條件的實際情況,採取行之有效的施救方法,目的就是將被埋壓人員,安全地從廢墟中救出來。

通過了解、搜尋,確定廢墟中有人員埋壓後,判斷其埋壓位置,向廢墟中喊話或敲擊等方法傳遞營救信號。

營救過程中,要特別注意埋壓人員的安全。一是使用的工具(如鐵棒、鋤頭、棍棒等)不要傷及埋壓人員;二是不要破壞了埋壓人員所處空間周圍的支撐條件,引起新的垮塌,使埋壓人員再次遇險;三是應盡快與埋壓人員的封閉空間溝通,使新鮮空氣流人,挖扒中如塵土太大應噴水降塵,以免埋壓者窒息;四是埋壓時間較長,一時又難以救出,可設法向埋壓者輸送飲用水、食品和葯品,以維持其生命。

在進行營救行動之前,要有計劃、有步驟,哪裡該挖,哪裡不該挖,哪裡該用鋤頭,哪裡該用棍棒,都要有所考慮。

過去曾發生過救援人員盲目行動,踩塌被埋壓者頭上的房蓋,砸死被埋人員,因此在營救過程中要有科學的分析和行動,才能收到好的營救效果,盲目行動,往往會給營救對象造成新的傷害。

施救和護理

先將被埋壓人員的頭部,從廢墟中暴露出來,清除口鼻內的塵土,以保證其呼吸暢通,對於傷害嚴重,不能自行離開埋壓處的人員,應該設法小心地清除其身上和周圍的埋壓物,再將被埋壓人員抬出廢虛,切忌強拉硬拖。

對飢渴、受傷、窒息較嚴重,埋壓時間又較長的人員,被救出後要用深色布料蒙上眼睛,避免強光刺激,對傷者,根據受傷輕重,採取包紮或送醫療點搶救治療。

大震來臨時,家庭成員該如何避震,專家建議掌握三條原則:

原則一:因地制宜,正確抉擇。震時每個人所處的環境、狀況千差萬別,避震方式也不可能千篇一律,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這些情況包括:是住平房還是住樓房,地震發生在白天還是晚上,房子是不是堅固,室內有沒有避震空間,你所處的位置離房門遠近,室外是否開闊、安全。

原則二:行動果斷、切忌猶豫。避震能否成功,就在千鈞一發之際,決不能瞻前顧後,猶豫不決。如住平房避震時,更要行動果斷,或就近躲避,或緊急外出,切勿往返。

原則三:伏而待定,不可疾出。古人在《地震錄》里曾記載:"卒然聞變,不可疾出,伏而待定,縱有覆巢,可冀完卵",意思就是說,發生地震時,不要急著跑出室外,而應抓緊求生時間尋找合適的避震場所,採取蹲下或坐下的方式,靜待地震過去,這樣即使房屋倒塌,人亦可安然無恙。

高樓避震三大策略

專家建議,在北京這樣以樓房為主的大都市中,居民應該有意識地掌握一些科學適用的避震策略。

策略一:震時保持冷靜,震後走到戶外。這是避震的國際通用守則,國內外許多起地震實例表明,在地震發生的短暫瞬間,人們在進入或離開建築物時,被砸死砸傷的概率最大。因此專家告誡,室內避震條件好的,首先要選擇室內避震。如果建築物抗震能力差,則盡可能從室內跑出去。

按照國家有關標准,北京地區居民樓房應具有抵禦烈度為8度的地震破壞的能力。專家建議,地震發生時先不要慌,保持視野開闊和機動性,以便相機行事。特別要牢記的是,不要滯留床上;不可跑向陽台;不可跑到樓道等人員擁擠的地方去;不可跳樓;不可使用電梯,若震時在電梯里應盡快離開,若門打不開時要抱頭蹲下。另外,要立即滅火斷電,防止燙傷觸電和發生火情。

策略二:避震位置至關重要。住樓房避震,可根據建築物布局和室內狀況,審時度勢,尋找安全空間躲避。最好找一個可形成三角空間的地方。蹲在暖氣旁較安全,暖氣的承載力較大,金屬管道的網路性結構和彈性不易被撕裂,即使在地震大幅度晃動時也不易被甩出去;暖氣管道通氣性好,不容易造成人員窒息;管道內的存水還可延長存活期。更重要的一點是,被困人員可採用擊打暖氣管道的方式向外界傳遞信息,而暖氣靠外牆的位置有利於最快獲得救助。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當躲在廚房、衛生間這樣的小開間時,盡量離爐具、煤氣管道及易破碎的碗碟遠些。若廚房、衛生間處在建築物的犄角旮旯里,且隔斷牆為薄板牆時,就不要把它選擇為最佳避震場所。此外,不要鑽進櫃子或箱子里,因為人一旦鑽進去後便立刻喪失機動性,視野受阻,四肢被縛,不僅會錯過逃生機會還不利於被救;躺卧的姿勢也不好,人體的平面面積加大,被擊中的概率要比站立大5倍,而且很難機動變位。

策略三:近水不近火,靠外不靠內。這是確保在都市震災中獲得他人及時救助的重要原則。不要靠近煤氣灶、煤氣管道和家用電器;不要選擇建築物的內側位置,盡量靠近外牆,但不可躲在窗戶下面;盡量靠近水源處,一旦被困,要設法與外界聯系,除用手機聯系外,可敲擊管道和暖氣片,也可打開手電筒。

家庭避震秘笈

1.抓緊時間緊急避險。如果感覺晃動很輕,說明震源比較遠,只需躲在堅實的傢具底下就可以。大地震從開始到振動過程結束,時間不過十幾秒到幾十秒,因此抓緊時間進行避震最為關鍵,不要耽誤時間。

2.選擇合適避震空間。室內較安全的避震空間有:承重牆牆根、牆角;有水管和暖氣管道等處。屋內最不利避震的場所是:沒有支撐物的床上;吊頂、吊燈下;周圍無支撐的地板上;玻璃(包括鏡子)和大窗戶旁。

3.做好自我保護。首先要鎮靜,選擇好躲避處後應蹲下或坐下,臉朝下,額頭枕在兩臂上;或抓住桌腿等身邊牢固的物體,以免震時摔倒或因身體失控移位而受傷;保護頭頸部,低頭,用手護住頭部或後頸;保護眼睛,低頭、閉眼,以防異物傷害;保護口、鼻,有可能時,可用濕毛巾捂住口、鼻,以防灰土、毒氣。

平時的准備工作

1. 自己家的安全對策是否萬無一失?

平時的准備工作

,是將受害控制在最小程度的基本。

對大衣櫃、餐具櫃廚、電冰箱等做好固定、防止傾倒的措施。

在餐具櫃廚、窗戶等的玻璃上粘上透明薄膜或膠布,以防止玻璃破碎時四處飛濺。

為防止因地震的晃動造成櫃廚門敞開,裡面的物品掉出來,在櫃廚、壁櫥的門上安裝合葉加以固定。

不要將電視機、花瓶等放置在較高的地方。

為防止散亂在地面上玻璃碎片傷人,平時准備好較厚實的拖鞋。

注意傢具的擺放,確保安全的空間。

充分注意煤油取暖爐等用火器具及危險品的管理和保管。

加固水泥預制板牆,使其堅固不易倒塌。

2. 緊急備用品准備好了嗎?

(1)飲用水 (2)食品、嬰兒奶粉 (3)急救醫葯品 (4)攜帶型收音機、手電筒、干電池(5)現金、貴重品(6)內衣褲、毛巾、手紙等

3. 從平時起,建立鄰里互助的協作體制

發生大地震時,可以預計在廣大區域造成巨大災害。在這種情況下,消防車、救護車不可能隨叫隨到。所以,,有必要從平時起通過街道等組織,與當地居民進行交流,建立起應付發生火災、傷員時的互助協作體制。

從平時起,鄰里之間應就一旦有事時互助協作體制進行商談。

積極參加市民防災組織。

積極參加防災訓練。

在不同環境中怎樣避震?

避震要點

選擇小開間、堅固傢具旁就地躲藏;

伏而待定,蹲下或坐下,盡量蜷曲身體,降低身體重心;

抓住桌腿等牢固的物體;

保護頭頸、眼睛,扼住掩住口鼻;

避開人流,不要亂擠亂擁,不要隨便點明火,因為空氣中可能有易燃易爆氣體。

1、在戶外怎樣避震

就地選擇開闊地蹲下或趴下,不要亂跑,不要隨便返回室內,避開人多的地方;

要避開高大建築物,如:樓房、高大煙囪、水塔下,避開立交橋等一類結構復雜的構築物;

避開危險物高聳或懸掛物,如變壓器、電線桿、路燈等、廣告牌、吊車等;

避開危險場所,如:狹窄街道、危舊房屋、危牆、高門臉等。

2、在家庭怎樣避震

在樓內,應選擇小開間、堅固傢具旁就地躲藏;在平房,根據具體情況或選擇小開間、堅固傢具旁就地躲藏,或者跑出室外空曠地帶。

地震後房屋倒塌有時會在室內形成三角空間,這些地方是人們得以倖存的相對安全地點,可稱其為避震空間,它包括炕沿下、堅固傢具下、內牆牆根、牆角、廚房、廁所、儲藏室等開間小的地方。因此,當地震發生時,如果在室里要注意利用它們。

3、室內避震要注意:

保持鎮定並迅速關閉電源、燃氣,隨手抓一個枕頭或坐墊護住頭部在安全形落躲避;

躲避時不要靠近窗邊或陽台上去!

千萬不要跳樓!

4、在高大復雜的建築物怎樣避震

不要停留在過街天橋、立交橋的上面和下方。

注意躲開廣告牌、街燈、物料堆放處。

要躲開建築物,特別是有玻璃幕牆的高大建築。

5、 在學校怎樣避震

不要向教室外面跑,應迅速用書包護住頭部抱頭、閉眼,躲在各自的課桌下,待地震過後,在老師的指揮下向教室外面轉移;

在操場室外時,可原地不動蹲下,雙手保護頭部。注意避開高大建築物或危險物;

千萬不要回到教室去。

6、在野外和海邊怎樣避震

在野外:要避開山腳、陡崖和陡峭的山坡,以防山崩、泥石流滑坡等;

在海邊:要盡快向遠離海岸線的地方轉移,以避免地震可能產生的海嘯的襲擊。

7、在公共場所怎樣避震

就地蹲下或趴在排椅下,避開吊燈、電扇等懸掛物,保護好頭部;

千萬不要慌亂擁向出口,避開人流的擁擠,避免被擠到牆或柵欄處;

在商場、書店、展覽飽、地鐵等處應選擇結實的櫃台或柱子邊,以及內牆角等處就地蹲下遠離玻璃櫥窗、櫃台或其他危險物品旁邊;

在行駛的電(汽)車內要抓牢扶手,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

8、特殊情況下的求生要點

遇到火災時:趴在地上用濕毛巾捂住口鼻。待搖晃停止後向安全地方轉移。轉移時要彎腰或匍匐、逆風而行。

燃氣泄漏時:同火災時一樣,遇到有毒氣體泄漏時,要用濕布後住口鼻,逆風逃離,注意不要使用明火。

熱點內容
為什麼都說小米手機返修率高 發布:2025-02-02 09:39:00 瀏覽:547
為什麼做事能力不好 發布:2025-02-02 09:37:42 瀏覽:738
為什麼雜牌led燈那麼便宜 發布:2025-02-02 09:33:28 瀏覽:567
華為榮耀手機為什麼微信視頻來電無提示 發布:2025-02-02 09:33:28 瀏覽:473
配速大於每公里跑的時間是為什麼 發布:2025-02-02 09:29:09 瀏覽:125
蘋果解鎖開關為什麼點不開 發布:2025-02-02 09:24:48 瀏覽:231
冬天晚上為什麼看不見北斗星 發布:2025-02-02 09:21:37 瀏覽:787
6歲男孩為什麼晚上咳嗽厲害 發布:2025-02-02 09:09:07 瀏覽:26
天景山小區房價為什麼便宜 發布:2025-02-02 08:55:00 瀏覽:209
抖音里為什麼找不到自己 發布:2025-02-02 08:44:49 瀏覽: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