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鋼琴師眼睛為什麼左右不定
1. 電影《海上鋼琴師》中男演員眼睛有毛病還是導演要求,眼睛動來動去
人物刻畫要求的。本來那個角色就有些敏感神經質,而且沒有安全感,眼睛動能增強這方面的感覺。
2. 《海上鋼琴師》:重溫之後的解讀
「那天我在舷梯上,感覺很好,還穿著你的那件大衣,風度翩翩,我決心下船,意志堅定,這些都不是問題……」
當1900決心踏上陸地的時候 ,整個船上的人都為他送行,他們從小看著1900長大,認為1900應該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並且他的音樂才華不應該只局限於「弗吉尼亞人號」這一方天地。但是,促使1900上岸的一個關鍵因素,是幾年前的一個夜晚,一位拿著小風琴的男人。他在與1900合奏一曲後,開始向1900吐露心聲。
1900: 去美國,你似乎不像別人那麼興奮。
男子: 不是因為美國,我只是想念過去,幾年以前,我還只知道種地,對於我來說整個世界都在那塊土地上,我從來沒有在城裡的大街上走過,也許你根本不理解。
1900: 我完全可以理解,我認識個人 跟你經歷相似。
男子: 難道他的耕地也完全乾透了?難道他的老婆也跟牧師私奔了?難道他的5個孩子也死於熱病?
1900: 不,但他也是孤獨終老。
男子: 那他比我幸運,我還有個女兒,最小的一個,她倖存了下來,為了她我才決定和壞運氣斗一斗,我開始四處漂泊,有一天,當我照舊穿過陌生的城市時,我爬上了一個山丘,在那我見到了這一生中最美麗的東西——大海。
1900: 大海?
男子: 我以前沒見過大海 感覺就像被閃電擊中 因為我聽到了海的聲音。
1900: 海的聲音?
男子: 對,大海的聲音。
1900(皺眉,搖頭): 我從來沒有聽到過
男子: 海的聲音就像是在吶喊,不斷地吶喊,它喊道,你!腦子就是一團漿糊,人生無限!你明白了么!無限!我從來沒有考慮過,我的想法一下就變了,就這樣,我下定決心改變生活,從頭開始。
男子: 改變生活,從頭開始。把這個告訴你朋友。
當男子描述自己聽到大海的聲音的那個片段時,1900聽得幾乎入了神,眼睛直勾勾地看著男子,彈琴的手也慢慢放緩,指尖偷偷溜出的音符悄悄地融進著男子說的話,男子說的每一個字就彷彿擁有魔力讓1900著迷,讓他努力地想要在腦海中想像出這個畫面。那一晚,從出生就一直與大海形影不離的1900,第一次覺得自己似乎並沒有那麼了解大海,他也想要聽到大海的聲音。
所以,當1900決心要下船的頭一天晚上,他與邁克斯說,自己想要下船,去岸上聽大海的聲音。邁克斯問他那是什麼聲音,1900答道:「 海的聲音,就像是在吶喊,告訴你人生是無限的。你一旦聽到,就明白自己的生命應該如何渡過。如果我留在這兒,也就聽不到海的聲音了。如果我下船,在岸上生活幾年後,變得和別人一樣,也許有一天,我離開,到海邊,我就會聽到海的聲音。 」
第二天,1900戴上帽子,穿上駝絨大衣,拎起皮箱,緩緩地一步一步走下舷梯,每一步走得都非常仔細。就在大家以為快要見證1900要真正踏上陸地的那一刻時,1900卻停住了腳步,他一動不動地站在舷梯上,眼睛直勾勾的看向遠方,眾人都很奇怪他為什麼停下腳步。過了許久,他微微一笑,伸手摘掉帽子並拋向遠方,一個轉身,重新走上舷梯,回到弗吉尼亞人號上。
沒有人知道1900為什麼最終選擇回頭。直到多年後邁克斯在廢棄的裝滿炸葯的弗吉尼亞人號船艙內找到1900,1900告訴他,當年他站在舷梯上許久之後決定不下船,並不是他看到了什麼,而是他看不到。
1900: 那天我在舷梯上,感覺很好,還穿著你的那件大衣,風度翩翩,我決心下船,意志堅定,這些都不是問題,我不是因為看到什麼才停下來,是我看不到的,你能理解嗎?我所看不到的,那些漫無邊際的城市,可以說,什麼都不缺,就是沒有盡頭,我看不到東西的盡頭,世界的盡頭。
1900: 比如說鋼琴,琴鍵有始也有終,琴上88個鍵,一個不多一個也不少,琴鍵是有限的,但是你是無限的,在這些鍵上所能創造出的音樂,那才是無限的,這個我喜歡,也是我願意做的。但是在舷梯上,擺在我面前的琴鍵有成千上萬,永遠也數不完的琴鍵,根本就沒有盡頭,這個鍵盤太大,而在這個無限大的鍵盤上,你根本就無法去演奏,這不是為凡人准備的,這是上帝的鋼琴。
1900: 你沒有看見那些街道嗎?有上千條?你怎麼去選擇哪一個?一個女人,一棟房子,一塊屬於自己的土地,一片窗外的風景,一種死亡的方式,所有這些問題都涌到你面前,你卻不知道盡頭,你難道就從來沒有被這種想法嚇得要死嗎?這樣的日子是多麼的恐怖,我就出生在這里,世界從我身邊經過,但只有2千人一次,這里有夢想,而又永遠不會超出船頭船尾,你可以在有限的鋼琴上,表達出無限的快樂來,這樣才是我的生活。陸地?對我來說是太大的船,就像女人太漂亮,旅途太長,香水太濃,這支曲子,我不知道從何彈起。我永遠離不開這條船,不過,我可以結束自己的生命。」
1900從出生就在船上,從未下過船,他對這個有限的空間了如指掌,就如同他對鋼琴上的88個鍵一樣,生活可以在他的手下隨心所欲的演奏出自己內心。 但是,當他站在舷梯上,願望面前這個無盡的城市時,他說他看不到盡頭,他無法在這個擁有無盡的琴鍵的鋼琴上進行演奏。 他無法選擇從哪裡開始,他下船後該往哪兒走,該走哪條路,該遇到什麼人,該如何去面對未知的一切。
「所有這些問題都涌到你面前,你卻不知道盡頭,你難道就從來沒有被這種想法嚇得要死嗎?」顯然,他被這些突如其來涌現在他面前的問題所震驚,他無法接受,又或者說,他自身的認知是他無法適應接下來的生活,從一個已知的完全了如指掌的生活環境,到一個完全陌生,看不到盡頭的世界,1900無法接受。
有些人說,1900是逃避,他不敢面對他面前這座無盡的充滿未知的城市。筆者一開始也是這么認為,但是當再一次重溫電影時,我發現了上圖這一幕,這是當1900扔掉帽子決心回到船上所露出的表情,我看到的不是膽怯或者是退縮,而是如釋重負,是心頭陰霾散去的微笑,是對抉擇將來的肯定。
筆者想起那位拿著小風琴的男人,對於那個那塊土地就是整個世界的男人,當他第一次見到大海時,他突然明白自己接下去該怎麼活;而1900亦是如此,只不過,給1900回答的不是大海,而是眼前這個未知的城市。 那個男人從陸地接近大海時,聽到了大海的聲音,明白了該如何去活;1900從大海接近陸地,聽到了陸地的聲音,明白了接下來自己該如何選擇。 當初那個迫切想要知道大海究竟說些什麼的1900,現在已經得到答案,對於他來說,眼前這個未知的城市,才是當初那個男人所說的能帶給他聲音的「大海」,而自己也做出了選擇。
筆者想到了人生的三個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1900一開始就出生在弗吉尼亞人號船上,從未下過船,他生活的理解的大海是被動接受的,是習慣性的,這也就是第一重「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境界。當他遇到拿手風琴的男人對他描述自己聽到大海聲音的時候,讓他進入了「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境界,他覺得他自己與大海朝夕相處,卻從未聽到大海的聲音,突然間他不知道自己為什麼這么一心留在船上,不知道如何去活。到最後他站在舷梯上,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重新回到船上,回到大海的身邊,也就回到了最後的「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境界。
1900的一生是圓滿的,就算他最後與裝滿炸葯的弗吉尼亞人號船在海中央隨著一聲聲巨響和熊熊燃燒的烈火中化為灰燼,永沉海底,那是他的選擇,也是他最好的歸宿。1900屬於弗吉尼亞人號船,屬於大海,他的指尖永遠在黑白琴鍵之間遊走,他的樂符只在海上響起,低音是夜色下的大海,壯闊而平靜;高音是波瀾起伏的海浪,拍打著船身,最後他用生命畫上休止符,隨弗吉尼亞人號船一起融入大海。
3. 海上鋼琴師開始馬克斯·托尼眼睛為什麼轉
因為鋼琴節奏引導眼睛的律動。
(3)海上鋼琴師眼睛為什麼左右不定擴展閱讀:
《海上鋼琴師》在中國觀眾中的口碑確實非常好,豆瓣評分高達9.2,有93.5%的網友給出4星以上。隨便翻看一篇關於《海上鋼琴師》的影評,大多都是溢美之詞。但要說它「沒有獲得任何獎項」,這就有點不符合事實了。
《海上鋼琴師》是1998年10月上映的,1999年就獲得了義大利金球獎最佳編劇、歐洲電影獎最佳攝影,以及義大利大衛獎的最佳導演、最佳攝影、最佳製作設計、最佳服裝設計、最佳音樂,還有桑尼奧電影節的最佳影片和最佳服裝設計。在義大利銀絲帶獎上,《海上鋼琴師》再度包攬了最佳導演、最佳編劇等5項大獎。
第二年,它又獲得了美國金球獎最佳配樂和德國藝術院電影公會的最佳外語片獎。這些獎項足以表明,《海上鋼琴師》在西方國家盡管沒有掀起滔天巨浪,但還是激起了不少水花。就影片的立意來看,我並不覺得存在什麼問題。
一個從小在船上長大,對音樂具有天賦異稟的「1900」,滿足於這艘船的空間,沉浸在自己的音樂世界裡。即便這艘船已成為將要被炸毀的廢船,即便唯一的好友來勸他離開,他都不願離開這一方讓他感到安全、舒適和美好的空間。
4. 海上鋼琴師中Max的眼睛是真的嗎
是真的,演員的演技很好!就是這樣才打動人啊!很喜歡海上鋼琴師
5. 《海上鋼琴師》 Max的眼珠為什麼總在晃,看
因為海上鋼琴師的主角眼睛隨著鋼琴的節奏在律動。
海上鋼琴師1900顯然是一位命運悲劇與性格悲劇交織的受苦者,但卻也是一位高貴的典型。與那些寧可忍受驚濤駭浪也願去美洲「淘金」的移民不同,他絲毫沒有到陸地世界去尋找「金礦」的沖動。要不是因為那場「該死的戰爭」,1900的人生倒也是純美的。
然而,1900最終步入了絕境,在效果上獲得「毀滅」的表現,這一點與古希臘的悲劇秉承一致。但是,與反抗命運的悲劇不同,1900接受了自我毀滅的結局,從而也就沒有以嚴肅的態度來對待人生,反而從中產生了荒誕感、孤獨感、恐俱感和絕望感,缺乏了與命運抗爭的尊嚴和信心。
(5)海上鋼琴師眼睛為什麼左右不定擴展閱讀:
劇情簡介:
1900年的第一天,往返於歐美兩地的郵輪Virginian號上,負責郵輪上添加煤炭的工人丹尼·博德曼在頭等艙上欲撿拾有錢人殘留下來的事物時,卻意外的在鋼琴上發現一個被遺棄的新生兒,裝在TD牌檸檬的空紙箱內。
由於堅信「TD」正代表了Thanks Danny的縮寫,於是丹尼不顧其他工人的嘲笑,獨立撫育這個嬰兒,並為了紀念這特別的一天,將他取名為:1900。
海上出生的1900,在陸地上卻是個從未存在的人,沒有親人、沒有戶籍,也沒有國籍,大海便是他的搖籃,而他也隨著Virginian號往返靠泊各個碼頭,逐漸長大。
6. 海上鋼琴師裡面那個邁可斯的眼珠為什麼一直抖
扮演小號手Max的演員是普路特·泰勒·文斯,影片中許多特寫鏡頭他的眼球都有明顯晃動。有人說他演技太好了,被鋼琴優美旋律所吸引,眼睛跟著鋼琴的節奏在抖,將他內心情緒表現的淋漓盡致。
劇中在因緣際會下Max來到Virginian號加入樂隊伴奏,也因此認識了1900,兩人因此結為好友。馬克斯再三鼓勵1900下船去向全世界展露他的天賦。
飾演令1900鍾情的女孩的梅蘭妮·蒂埃里是一名模特,多次出現在《Vogue》等雜志上,出演該片時她只有16歲。包括紐約、南安普敦、那不勒斯等港口的外景,都是在羅馬搭建而成的。最後在錄音合成時採用的大部分實際音響出自鋼琴演奏者締尤特布塔。
7. 《海上鋼琴師》裡面麥克斯的眼睛
他的眼睛是一種疾病,不是有意這樣表演的。
《海上鋼琴師》是由朱塞佩·托納托雷執導,蒂姆·羅斯、比爾·努恩、梅蘭尼·蒂埃里主演的劇情片,於1998年10月28日在義大利上映。
該片改編自亞利桑德羅·巴里克文學劇本《1900:獨白》,講述了一個被命名為「1900」的棄嬰在一艘遠洋客輪上與鋼琴結緣,成為鋼琴大師的傳奇故事。
影片評價
《海上鋼琴師》的情節如同碧海潮生,高潮一浪接著一浪。在狂風暴雨中一邊任鋼琴自由滑動一邊彈奏,小孩子無師自通的演奏震驚滿船的人,這些只不過是大師的鋪墊罷了。自稱「爵士樂祖師」的傑利上船與1900比賽鋼琴,激動人心的程度簡直可以和最激烈的槍戰相媲美。
8. 你看懂了豆瓣9.2分的《海上鋼琴師》了嗎
(這是我在寫的第32篇文章。)
The trouble is that no one would believe a single word of my story.
這是《海上鋼琴師》的開頭獨白,引人入勝。
跟著,美國自由女神出現在輪船前方,船上的移民歡呼,彷彿看到了新希望,同時還有一句對白「有些人的眼睛就是跟別人不一樣,他們註定就會看見美國。」
多年看電影的經驗告訴我,這兩句對白將會統領全片。
然後,男主之一圖尼出現,他到樂器店去賣他的舊樂器--演奏小號,店家出價低。
圖尼:就算我是一個無名小輩,它也不只值20元美金的。
店家堅持只值幾塊錢。
圖尼:你剛買下了一段音樂史。
開場富有哲學意味的獨白,以及幽默而又內涵豐富的對白,讓人覺得這應該是值得一看的影片。
圖尼捨不得他的小號,臨走前要求再使用一次,店家不耐煩地滿足了他這個要求,他吹起了小號。店家拿出了一個黑膠片,留聲機放出同樣一首曲子。
店家問這首曲子的演奏家是誰。
圖尼:如果我告訴你這是個從來不曾在這個世上存在過的鋼琴師,也不算撒謊。
由此展開了這個故事。
然後鏡頭切換到豪華游輪「佛吉尼亞號」上,一個被遺棄在鋼琴旁的白人孤兒被輪船上的黑人燒煤工收養了。
(我能問一下嗎?:為什麼出現在電影電視里的嬰兒總是光著身體,只用一條圍巾打包,然後露出一隻藕胖的手臂?為什麼不穿衣服?不怕著涼?這是什麼藝術表現手法嗎?)
那年是1900年,燒煤工給他取名為1900。
燒煤工怕1900被帶走,一直把他藏在船艙里,對世界來說,他不存在,沒有國籍、沒有生日、沒有家人,官方記錄上,他從來沒有出生過。
燒煤工因為意外去世,大家在游輪甲板上給燒煤工舉行海葬,這時,遠處傳來聲音,1900循聲回頭,一個阿姨告訴他「那是音樂」。
鏡頭又切回了樂器店。
圖尼說唯一一張母片被毀了,怎麼還會有唱片? 店家是從一個二手商人手裡買了一架鋼琴,鋼琴里藏著唱片碎片,他把碎片拼好,然後復刻一張。
於是,圖尼找到了因為年久失修而即將被爆破的郵輪佛吉尼亞號。
他回憶起當年他是如何在面試官面前強行炫技而被錄取登上佛吉尼亞號,成為一名小號演奏員,回憶起與1900第一次見面的場景。
圖尼在海浪的顛簸中滿地打滾、嘔吐,1900卻能走動自如,並且穩坐琴桌前,用音樂治癒圖尼的暈船。
燒煤工去世那年,1900八歲,那一年他聽到了音樂,並且,無師自通,偷溜到一等艙彈奏起鋼琴曲,驚艷了在場的所有客人。
遇到圖尼的時候,1900二十七歲,他從未下過船,未曾上過岸,卻能寫出前所未有的曲子。他天生就是個鋼琴神童。
他跟圖尼談起新奧爾良,彷彿去過,卻是未曾去過。
看到這里,結合開頭的對白,懷疑這可能是個靈異故事。
從圖尼的回憶里切換回來,是佛吉尼亞號正要被炸毀,圖尼阻止這件事,他堅信船上還有人,有1900。 他堅信所有的人都會下船,但是1900不會。
回到過去。
1900神乎其技的演奏,總能吸引大家環繞周圍,圖尼笑著問他:你彈著琴鍵的時候,你在想什麼?
1900:我昨晚去了美麗的國家。。。。。
1900說他總是在旅行,每次都去不同的地方。
看到這里,我想,這也可能不是個靈異故事,1900可能是個高人,有神遊的功夫,以我在網路界的見識,這種功夫在我們的武俠小說、神話小說里沒少出現過。
圖尼總是勸1900下船上岸。
「你做什麼都可以,人們會為你瘋狂,你能賺很多錢,買下最好的房子」
「不要像個悠悠球,總是盪來盪去,世界就在你的前面,幾步路而已」
「走下去,你就得到一切」
「為什麼不試一下?為什麼不下船去看一看?」
1900:為什麼為什麼為什麼,我覺得陸地上的人浪費了太多的時間去想為什麼,冬天的時候盼著夏天,夏天來了又害怕冬天再來,人們從不厭倦旅行,總是追尋四季如春的地方。
有天,1900在彈奏,一個老漢不請自來地跟著合奏,他告訴1900,他的田地幹了,妻子跟神父跑了,幾個孩子痢疾死了,活下來一個女兒,後來他見到了一生中最美麗的東西----大海,他聽見了大海的聲音,聽見大海的吶喊,就這樣,他離開了土地,不再做農民,改變了生活。
老漢是因為生活的磨難,改變了生活的方向。而1900因為什麼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呢?
每次演奏,1900都被要求彈常規曲目,但是他總是拋棄團隊,即興創作。
圖尼問他,怎麼做到的?
他跟圖尼說:
「那個局促不安的上了年紀的胖女人,像是和年輕情人一起殺害了丈夫,卷跑了珠寶。這曲子彈的就是她。」
「那個男的眼睛有點迷濛,有一個人他無法遺忘,心裡充滿了回憶卻毫無辦法。你聽聽他的曲子。」
「再看那個准備進修道院的妓女。」
「另一個男的看起來渾身不舒服,可能偷穿了別人的衣服,偷溜到頭等艙期待艷遇,美國就印在他的眼睛裡。他會第一個看到美國」。果然,游輪駛近美國的時候,他是第一個歡呼起來的。
看到這里,我也明白了。
老漢代表的是那種因為生活變故而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的一類人。
而甲板上的看到自由女神出現而狂呼的人們,是被慾望裹挾,在追求名利的路上迷失的絕大多數的我們。
1900從不按樂譜演奏,他能即興創作,彈奏出眼中所見,腦中所想。
神乎其技。
他不下船,但是他在電話簿上盲點一個號碼,然後騷擾過去,想跟別人聊天,哪怕聊天氣。
他在想什麼?想通過這樣的方法了解這個世界嗎?
他從不上岸,但是岸上有他的傳說。他能把十種爵士樂糅在一起彈。
於是,爵士樂的發明者傑利親自來挑戰他。
傑利是一個恃才傲物、俯視眾生的形象。 但我覺得不討厭,因為電影這種表現手法過於誇張了,讓人出戲。正常人多少會顧及點禮數,不會這么名目張大地公開對別人的蔑視吧。
傑利說他反正買得起去歐洲的船票,買得起整艘船。就是順路就來挑戰一下的意思。 傑利在船邊擺POSE,讓記者拍下他嘚瑟的模樣的時候,1900正在船上看著這一幕。
圖尼問1900:怕嗎?
1900不解:為什麼要決斗?決鬥了又能怎麼樣?
傑利出現在船艙的時候,1900正好在演奏。
傑利霸氣地跟1900說:我認為你坐了我的位置,你讓開。
好討厭的人設。
傑利率先彈了第一首挑戰曲。
這時有旁白,我不知道是否1900的內心獨白。1900有看透人的本領,可能他是從琴聲中讀出了傑利的人生。但是,1900又似乎不是完全的脫俗,他會電話騷擾他人。
也許,他是在船上的人來人往中聽過傑利的故事,這些事情中也許包括他跟圖尼第一次見面提到的新奧爾良。
旁白說傑利不是在彈琴,而是在輕撫音符,他原在新奧爾良一個風月場里彈奏,哪裡的人們想趁機做一些風月之事,傑利就得順勢彈一些與之相配的歌曲。
可見傑利確實有很高的音樂技巧的,但是出身、經歷決定了他精神境界低吧。
1900彈了一首聖誕平安歌作為回應。
觀眾覺得1900瘋了,這首歌不能拿來比賽。
傑利似乎聽流淚了。 這里,我沒看懂。傑利有流淚嗎?他為什麼流淚?
我想1900是為碰到了一個音樂界高手而發自內心的高興,音樂是他與人交流的方式,彈奏平安夜表示他的高興,是對音樂朋友的惺惺相惜吧。
他根本就不打算比賽,他彈琴只是因為開心,想彈。
傑利彈第二首曲子的時候,1900聽哭了,他被傑利的演奏感動了。這個回合,他彈了跟傑利一模一樣的曲子。
觀眾表示反對,覺得這樣不是比賽。圖尼也問他是不是瘋了,說他明明一隻手就能贏,還說自己跟其他小夥伴打賭1900會贏,輸了要多挖200年的煤。
可1900說,他也想賭,賭傑利贏。當時,他開心得像個小孩,可能以為自己找到了知音吧,他根本不在乎輸贏。
觀眾看不出1900的實力,傑利可是專業的,傑利或許看出就在剛才,1900過目不忘地復制了一首此前從沒有聽過的曲子。
傑利豁出去了,彈了一首炫技曲,觀眾沸騰了。
1900憤怒了,他找到知音的夢想破滅了,傑利一切都是為了贏,是個精緻的功利者。
1900管圖尼要了一根煙,然後瞪著傑利說「你自找的,混蛋」。
然後,彷彿四手聯彈,八手聯彈,1900把自己的才華發揮得淋漓盡致,使出了所有的能量,滿頭滴汗,玻璃杯都被琴聲震碎了。
而1900放在琴面上的那根我一開始覺得不知所謂的香煙,此刻派上了用場,1900把煙靠近琴弦,煙被點燃了。
1900在大家的目瞪口呆中把點著的煙遞給圖尼:You smoke it, I don』t know how.
(我想知道:彈熱的琴弦把煙點著,這科學嗎?)
目光、掌聲、贊美,隨手可得。
傑利灰溜溜地走了,1900看著他走下船梯,說:去他的爵士樂。
八歲那年,他偷溜到一等艙展現他的天賦異稟的之前那一刻,船長說他不能到一等艙去,他也說「去他的一等艙」。
他不是個會被規則束縛的人。
1900要錄制唱片,窗外,出現了那個他心儀的女子--栢多安小姐,他心生歡喜,一如既往地即興創作,給他錄制的人十分高興「這是天籟之音,不必下船,有了它什麼都有,發行幾百萬張唱片」。
可是,他把唱片撕碎了。
然而,他對栢多安小姐念念不忘,他錄了一張唱片要去送給她,而從她跟旁人的對話中,他知道了她是手風琴老漢的女兒,因為她說爸爸告訴過她曾聽見大海的聲音。
因為旁人的打斷,唱片沒有送出去。
栢多安要下船的時候,他終於跟她打了招呼,告訴她,他曾與她爸爸合奏一曲,可是她被擁擠的人群推著向前,而他勇氣不足,唱片依舊沒送出去。
他不善言辭,但是寥寥數語,栢多安讀懂了1900與她爸爸及她三人之間的默契,她給了她一個友好的吻,並且告訴他自己住在莫特街27號,說可以去找她。
然後,1900跟圖尼說,從熱內亞到紐約只要三天,到紐約他就下船去看大海。他說在船上聽不見大海的聲音,大海的吶喊會告訴你生活是無邊的,陸地上的生活可能會讓自己變得正常,跟其他人一樣。
手風琴老漢和他的女兒讓1900產生了換一種活法的想法。
圖尼很高興,說1900是想去找栢多安小姐,圖尼說會帶紅酒去探望他,並設想了1900的生活:會有房子,生幾個孩子,1900會帶圖尼參觀院子,1900的妻子會給他們烤火雞,然後圖尼會稱贊她的廚藝。
這是大多數人終其一生追求的幸福生活。是值得嘗試的生活。
1900下船的那一天來了。
圖尼很不舍,彼此其實都覺得再也不會相見了。
一步兩步三步,1900柃著行李箱走下船梯。
船上為他送行的人中,有人跟他喊:替我給百老匯問好。
所有人都相信,以他高超的演奏水平,走出佛吉尼亞號,是一個更廣闊的天地,他會名利雙收,驚艷世界。
可是,1900走到船梯的中間,停下了腳步。他望著前方的建築物,突然,把帽子扔進海里,然後毫不猶豫的轉身,回到了船上。
扔掉的帽子是代表他一段心理歷程的結束?
象徵著對另一種生活的可能性的放棄?
是他更堅定了內心的選擇?
之後,他很長時間不跟人說話,一個人呆著過了很多天。也許,即使他知道內心的方向,並作出了更適合的選擇,仍然會有傷心失落吧。因為,選擇了一種,常常也表示失去了另一種。
然後,有一天他跟圖尼說「real shame,現在好多了,不再想那件事了。」
又像過去的時光那樣,快樂地彈琴。
但是,圖尼離開了佛吉尼亞號,不會有人像1900那樣一輩子不上岸。圖尼再回來就是要在郵輪要被炸毀報廢之前,把1900勸下船。
但是1900拒絕了。
他說他知道鋼琴鍵盤的起點和終點,反正就88個琴鍵,是有限可知的東西,他可以用有限的琴鍵彈奏無限的音樂。
而下了船的世界是個無限的琴鍵,是上帝的鋼琴,無法演奏。
在船上,每次身邊來去就只有2000人。而外面的世界,光街道就幾千條,無法選擇,整個世界是個重擔,讓人恐懼和奔潰。
他寧願舍棄自己的生命,也不願意在一個看不到盡頭的世界生活,反正對這個世界來說他不曾存在。
他選擇跟郵輪一起毀滅。
他是純粹的,所以他彈奏的音樂能讓人怦然心動,別人趨之若鶩的成就,他隨手可得,卻棄之如履。
他代表的應該是我們身邊稀缺的那些早就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樣的生活,並且十分篤定地走下去的人,不為環境所左右,不為外人所綁架。
然而,他最後選擇隨船毀滅。
他只敢在一艘船上對抗規則? 他是懦弱,不敢面對現實生活,還是看透了生死,把死亡當作回家?
還是所有人都有著自己的局限性?
我並沒有看懂這個電影。
我也還有其他的疑問,比如,圖尼提到他所在的時間是1933年,那麼1900生活的時間就是世界大戰期間,這個背景對1900的選擇有沒影響呢?
寫了太多了,我要結束今天的這篇日更文章了。
文中的一些對白,不是完全抄電影的,因為我就今天中午看一遍電影寫的這個文章,記不準那麼多對白。
這是豆瓣9.2分的電影,我是因為這個評分跑去電影院看的, 讓人看懂又看不懂的電影,的確是值得一看的受歡迎的高分電影。
1900撕碎的唱片扔進了垃圾桶,圖尼撿起來藏在鋼琴里。
9. 為什麼普魯特·泰勒·文斯的眼睛總是不停地動。。
因為他的眼睛有眼球震顫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