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眼觀萬物 » 烏鴉為什麼不喜歡睜眼睛

烏鴉為什麼不喜歡睜眼睛

發布時間: 2022-10-08 16:19:53

⑴ 烏鴉的生活習性是怎樣的

烏鴉喜群棲,集群性強,一群可達幾萬只。群居在樹林中或田野間,為森林草原鳥類,主要在地上覓食,步態穩重。除少數種類外,常結群營巢,並在秋冬季節混群游盪。

行為復雜,表現有較強的智力和社會性活動。一般性格兇悍,富於侵略習性,常掠食水禽、涉禽巢內的卵和雛鳥。某些供玩賞的籠養烏鴉會「說話」,有的實驗室飼養的烏鴉能學會計數到3或4,並能在盒內找到帶記號的食物。

雜食性,吃穀物、漿果、昆蟲、腐肉及其他鳥類的蛋。很多種類喜食腐肉,並對秧苗和穀物有一定害處。但在繁殖期間,主要取食小型脊椎動物、蝗蟲、螻蛄、金龜甲以及蛾類幼蟲,有益於農。此外,因喜腐食和啄食農業垃圾,能消除動物屍體等對環境的污染,起著凈化環境的作用。

(1)烏鴉為什麼不喜歡睜眼睛擴展閱讀:

烏鴉的邏輯推理能力超強

直到20世紀90年代,一個經過仔細設計的科學實驗最終證明烏鴉具有邏輯推理的能力,發表於1943年的一個試驗,設計人是當時德國柯尼斯堡動物學研究所的工作人員奧托·克勒(OttoKoehler)。

克勒的試驗揭示,通過訓練,他那10歲的寵物烏鴉「雅各布」可以數到7。他的訓練方法是讓雅各布從若干容器當中的一個容器下面取回食物,每個容器的蓋子上面都標注著個數不同的點。它們能利用邏輯推理來解決問題。烏鴉能夠辨別不同的個體,這種能力與人類的辨識能力十分相似。

烏鴉擁有某種智慧來引導它們的行為。拉繩取食的實驗表明,烏鴉利用了邏輯推理;偷竊和反偷竊的策略表明,烏鴉會根據競爭者的實際情況―――它們是否看到自己埋藏食物―――來判斷競爭者的行為。然後,它們將所有信息綜合,決策應該採取哪種埋藏和取回食物的策略。

⑵ 烏鴉的生活習性

1、烏鴉喜群棲,集群性強,一群可達幾萬只。群居在樹林中或田野間,為森林草原鳥類,主要在地上覓食,步態穩重。除少數種類外,常結群營巢,並在秋冬季節混群游盪。

2、行為復雜,表現有較強的智力和社會性活動。鳴聲簡單粗厲。一般性格兇悍,富於侵略習性,常掠食水禽、涉禽巢內的卵和雛鳥。

3、某些供玩賞的籠養烏鴉會「說話」,有的實驗室飼養的烏鴉能學會計數到3或4,並能在盒內找到帶記號的食物。

4、雜食性,吃穀物、漿果、昆蟲、腐肉及其他鳥類的蛋。很多種類喜食腐肉,並對秧苗和穀物有一定害處。但在繁殖期間,主要取食小型脊椎動物、蝗蟲、螻蛄、金龜甲以及蛾類幼蟲,有益於農。


(2)烏鴉為什麼不喜歡睜眼睛擴展閱讀:

烏鴉終生一夫一妻。繁殖期的求偶炫耀比較復雜,並伴有雜技式的飛行。雌雄共同築巢,巢築於樹的高枝上,呈盆狀,以粗枝編成。枝條間用泥土加固,內壁襯以細枝、草莖、棉麻纖維、獸毛、羽毛等。

有時墊一厚層馬糞。每窩產卵5-7枚。卵灰綠色,布有褐色、灰色細斑。雌鳥孵卵,孵化期16-20天。雛鳥為晚成性,親鳥飼喂1個月左右方能獨立活動。野生烏鴉可活13年。

除夏威夷烏鴉等少數物種處於瀕危狀態外,其餘物種分布范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准,種群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

⑶ 很多電影里烏鴉為啥會優先啄人的眼睛

一個是因為烏鴉啄眼睛的時候導演會把鏡頭放在人的臉部,這樣可以凸顯人物的表情烘托氣氛;其實烏鴉更喜歡腐肉的味道,另外一個原因說起來有點惡心,烏鴉渴了,眼球中的晶體液含有大量水分

⑷ 關於烏鴉的說法

1. 歷史的傳說: 消極形象: 古希臘神話影響了南歐洲早期文明的大部,傳說太陽神阿波羅與格露絲相戀,派聖鳥去監視格露絲的操守,一天聖鳥看到格露絲與其他男子往來,以為她與其他男子有染,就回來向阿波羅報告,阿波羅一怒射殺了格露絲。而後證實格露絲並未和其他男子私通,阿波羅又怒貶聖鳥,令其潔白的羽毛變成黑色,這便是烏鴉的由來,烏鴉由此背上了欺騙的惡名。在英語中eat crow----意為自己打自己的嘴巴。 積極形象: 與南歐相反,在北歐,烏鴉卻成為思想(Hugin)和記憶(Munin)的化身,傳說眾神之主奧丁一隻眼睛睜開可以觀察到全世界,另一隻眼睛永遠關閉.當他睜開的眼睛被宇宙遮擋看不見的時候,就派站立他左右兩肩的兩只烏鴉去巡視天下,因此眾神之主奧丁對天下的事情無所不知. 在北美:加拿大的溫哥華地區流傳一個古老的傳說:遠古時代,一場毀滅世界的洪水過後,游曳在海灘的一隻烏鴉發現了一個大貝殼發出奇怪的聲音,原來裡面是當初的人類,烏鴉就指引他們來到陸地,但他們卻全是男人,烏鴉又去海邊找到一隻巨大的石鱉,下面藏著的全是女人,烏鴉把他們領到了一起,鼓勵他們相互交流,並給他們招來日月星辰,帶來火種,三文魚和杉木,教會他們捕獵和耕作,引導人類一天天的進化和發展. 在古東亞的漁獵地區烏鴉也被當作神鳥來崇拜,日本的<古事記>和<日本書紀>等文獻記載:神武天皇東徵到熊野,在熊野山被敵軍圍困,天神派」八尺鳥」為其引路突圍.後來日本國內建立了3000多家熊野神社祭拜烏鴉.影響至今。 鳥兒自古與人類關系密切,「鴻鵠之志」、「子規啼血」、「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古人為我們留下了無數有關鳥類的成語、寓言、詩文和圖畫。它們包含著古人對自然的認識、想像以及附會。從今天起,本版將開設「鳥鳴卷」專欄,作者馮永鋒先生是《光明日報》記者、民間環保項目「自然大學」的發起人。這第一聲「鳥啼」,就來說說我們最常見的烏鴉。 有一個「軍旅作家」很有意思,她跑到四川西部去采風,突然發現有許多烏鴉。她在文章中驚奇地寫道:「都說天下烏鴉一般黑,我看到的烏鴉,怎麼嘴和腳是紅的?難道這邊的烏鴉變異了?」其實她看到的是紅嘴山鴉,她要是再往海拔高些的地方走,還有可能看到黃嘴山鴉,嘴和腳都是黃色的。如果她到河南南部信陽一帶去旅行,觀察得精心一些,就有可能看到一種烏鴉,脖子是白色的,學名叫白頸鴉。 如果她喜歡看中國古代字畫,又會發現,古人喜歡畫「雪後寒鴉圖」,上面的烏鴉,有些穿著白色的小褂子,有些與傳統的烏鴉一樣黑成一團。古代畫家筆下的這種烏鴉,現代的學名真的是叫寒鴉,或者有的叫「達烏里寒鴉」。畫家畫寒鴉,大概既畫了寒冷天氣下的「烏鴉」,又畫了寒冷天氣下的「寒鴉」。這些畫多半是在北方畫的,南方很少有大雪,即使有大雪鋪陳的地面,也很少那麼空曠遼遠,即使有些塊平地,也不一定有烏鴉附集。 烏鴉喜歡聚合的特點被用來當成貶義詞,比如「烏合之眾」,就用來比喻沒有組織,沒有訓練,像群烏鴉似的暫時聚集的團伙。《後漢書·耿弇傳》就說:「發突騎轔烏合之眾,如推枯折腐耳。」烏鴉和喜鵲、灰喜鵲是我見過最抱團的鳥類,也是最擅長打群架的鳥類,面對任何可能的危險,他們都會互相呼應,快速聚集,為了共同的利益不顧個體的性命。 從這一點上可以看出烏鴉與喜鵲的同源。烏鴉和喜鵲都屬於鴉科動物,都常在人類身邊生活,和麻雀相似,是「親人鳥」。觀鳥這么多年來,我經常看到烏鴉和喜鵲各自組成軍團,為了地盤而大打出手。喜鵲成堆的地方,一般就沒有烏鴉;烏鴉控制的地盤,一般也很少有喜鵲。 有人不喜歡烏鴉,早上出門的時候,要是第一眼看到喜鵲,就渾身高興;要是第一眼看到烏鴉,尤其第一耳聽到烏鴉叫喚,就擔心不吉利。要是有人說些擔憂的話,就被諷為「烏鴉嘴」。可如果我們跑到中國的史料堆里去翻尋,也許我們會發現烏鴉其實是挺正面的鳥類。 中國歷來是講「以孝治天下」的,為了配合「孝體系」的傳統,古人發明了「二十四孝圖」,列舉了不同類型的孝子的行為方式,供社會借鑒。但這還不夠,中國人的形意思維發達,字是形意的,詩是形意的,寓言故事也是形意的。對於喜歡象徵和形意的人來說,把身邊的常見物種,附會上某些特殊意義,是必然要做的事。 常見的鳥就被古人一一用上。鴻雁代表對遠人的思念,杜鵑(布穀、子規)代表旅人對家鄉的懷想,麻雀、燕雀代表短視的小人,鴻鵠(鴻是鴻雁,鵠是天鵝)代表遠大的志向和強大的才能。而烏鴉,被附會上了一個美好的傳說,不管是大嘴烏鴉、小嘴烏鴉還是禿鼻烏鴉,都用來籠統地喻示「孝順」。 在儒家的諸多經典和傳講中,總喜歡說烏鴉「反哺慈親」。意思是,烏鴉是孝順的典型,當他們的父母年紀大了,老了,病了,厭倦世事了,無法覓食的時候,小烏鴉、年輕的烏鴉、兒孫輩的烏鴉,不但會給父母尋找食物,而鴉,不但會給父母尋找食物,而且會把食物給弄得很可口,像人類吐哺以養育子女一樣。李密的《陳情表》之所以成為名文,與這一段很有關系:「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劉,今年九十有六,是臣盡節於陛下之日長,報劉之日短也。烏鳥私情,願乞終養。」私人的盡孝,大於對朝廷的盡忠。 古代文人多半是些沉迷於想像中的人,如果我們非要用科學的態度去校正他們,反而顯得我們犯了邏輯病和迷信科學病。科學上說,太陽上有黑子和耀斑,而中國的古代人,把太陽稱為「金烏」,一些古代畫作,真的就畫著太陽上面蹲著只烏鴉。古人認為太陽中有三足烏,月亮中有兔子,因此用「烏飛兔走」比喻日月的運行,時間的流逝;文人們形容太陽落山、月亮升起,也一定是「金烏西墜,玉兔東升」。 烏鴉還用來形容某個官職。最常見的是形容御史,御史府又被稱為烏府,據說這是從漢代開始的。《漢書·朱博傳》:「是時御史府吏舍百餘區,井水皆竭。又其府中列柏樹,常有野烏數千棲宿其上,晨去暮來,號曰『朝夕烏』。」 我國的古琴曲中,有一曲至今被彈唱的,叫《烏夜啼》。唐代詩人張籍寫有《烏夜啼引》,詩前有「引」說:「李勉《琴說》曰:《烏夜啼》者,何晏之女所造也。初,晏系獄,有二烏止於舍上。女曰:『烏有喜聲,父必免。』遂撰此操。」張籍的詩是這樣的:「秦烏啼啞啞,夜啼長安吏人家。吏人得罪囚在獄,傾家賣產將自贖。少婦起聽夜啼烏,知是官家有赦書。下床心喜不重寐,未明上堂賀舅姑。少婦語啼烏,汝啼慎勿虛,借汝庭樹作高巢,年年不令傷爾雛。」何晏是三國魏的玄學家,李勉是唐代的高官、宗親,據說也是音樂家、制琴大師。後代的注釋者指出,《清商西曲》也有《烏夜啼》一詩,宋臨川王所作,「與此義同而事異」。 1998年去世的英國桂冠詩人特德·休斯最後的一部詩集名字叫《烏鴉》,而且一直沒有收滿,據說只收了三分之二,有些詩甚至沒有寫全。因此有文學研究者認為,這表明了詩人對「空白」的追求。在中國的古代,烏鴉也是經常入詩的。這里,找首與烏鴉有關的古詩來結尾吧。白居易的《慈烏夜啼》,謳歌烏鴉反哺,針砭世態,抨擊人間不孝者,很值得一讀: 慈烏失其母,啞啞吐哀音。晝夜不飛去,經年守故林。夜夜夜半啼,聞者為沾襟。聲中如告訴,未盡反哺心。百鳥豈無母,爾獨哀怨深。應是母慈重,使爾悲不任。昔有吳起者,母歿喪不臨。嗟哉斯徒輩,其心不如禽。慈烏復慈烏,鳥中之曾參。 在滿族民間傳說中,烏鴉的拯救者形象跟烏鴉的食腐性有關。烏鴉落在努爾哈赤和皇太極的身上,將其包圍,給敵人造成他們已經死了的假象,從而搭救了他們。努爾哈赤下令要在索倫桿上敬飼烏鴉。沈陽故宮清寧宮前就立著一根索倫桿,有丈余高,頂部有一碗型之物,木桿置於漢白玉基座上。薩滿在祭祀儀式中,將五穀和豬雜碎放在神桿的頂端,敬飼鴉鵲;皇太極則不準任何人傷害烏鴉,且專門伺鴉。《東三省古跡遺聞》載:「必於盛京宮殿之西偏隙地上撒糧以飼鴉,是時烏鴉群集,翔者,棲者,啄食者,梳羽者,振翼肅肅,飛鳴啞啞,數千百萬,宮殿之屋頂樓頭,幾為之滿。」這里,烏鴉的靈性是因為烏鴉「偶然」救主而被賦予的。它已經不是原來的動物崇拜了。對於被救助的皇帝來說,是因為被意外搭救,而採取行動感激烏鴉,對於滿族後世來說,是由於烏鴉救了滿族的皇帝(也是祖先),所以對烏鴉心存感激。二者都是一種報恩的行為。對於烏鴉是這樣,對於喜鵲也是一樣。關於努爾哈赤的傳說有很多異文,其中,有的就說是喜鵲立在了小罕(努爾哈赤)的頭上,被明軍當成木樁得以逃生。這跟清文獻記載的喜鵲救樊察的傳說有相似之處。然而,為什麼救人的是鴉鵲而不是別的鳥類呢?究其原因,還是跟原始的滿族對於鴉鵲的動物崇拜有關。鴉鵲在滿族先民的心目中是具有神性的,這種觀念世代傳承,深深積淀在滿族人的集體無意識當中。滿族神話傳說中鴉鵲拯救祖先的形象的出現正是這種集體無意識的體現。

⑸ 為什麼不能看烏鴉的眼睛

不能看烏鴉的眼睛,因為烏鴉會對人類主動攻擊。
如果和烏鴉對視,會引起烏鴉的恐慌和害怕,它會主動攻擊人類,造成不必要的傷害。
烏鴉喜群棲,集群性強,一群可達幾萬只。群居在樹林中或田野間,為森林草原鳥類,主要在地上覓食,步態穩重。除少數種類外,常結群營
巢,並在秋冬季節混群游盪。行為復雜,表現有較強的智力和社會性活動。一般性格兇悍,富於侵略習性,常掠食水禽、涉禽巢內的卵和雛鳥。

⑹ 西方人為什麼認為烏鴉是不祥的象徵

從某種意義上講,烏鴉能嗅出死亡或腐敗的氣味,並由此預言一個人的死,卻不能預知人類的惡毒和詭計多端,以及這種惡毒和詭計多端所散發出的死亡或腐敗的氣息。

在西方人心目中,烏鴉是不吉祥的動物,是報凶信的使者。如果某戶人家將有災禍,烏鴉便會棲息在門前的樹上;如果某個朝代即將滅亡,烏鴉便會群集於華表之上———聒噪。

相信科學的現代人認為,這是迷信,然而,真正迷信的永遠是人,而不是動物。烏鴉只不過具有某種「特異功能」而已。

(6)烏鴉為什麼不喜歡睜眼睛擴展閱讀:

烏鴉的世界影響

烏鴉在國際上的文化形象和中國一樣是矛盾的:古希臘神話影響了南歐洲早期文明的大部,傳說太陽神阿波羅與格露絲相戀,派聖鳥去監視格露絲的操守,一天聖鳥看到格露絲與其他男子往來,以為她與其他男子有染,就回來向阿波羅報告,阿波羅一怒射殺了格露絲。

而後證實格露絲並未和其他男子私通,阿波羅又怒貶聖鳥,令其潔白的羽毛變成黑色,這便是烏鴉的由來,烏鴉由此背上了欺騙的惡名。在英語中eat crow——意為自己打自己的嘴巴。

與南歐相反,在北歐,烏鴉卻成為思想(Hugin)和記憶(Munin)的化身,傳說眾神之主奧丁一隻眼睛睜開可以觀察到全世界,另一隻眼睛永遠關閉。當他睜開的眼睛被宇宙遮擋看不見的時候,就派站立他左右兩肩的兩只烏鴉去巡視天下,因此眾神之主奧丁對天下的事情無所不知。

在北美:加拿大的溫哥華地區流傳一個古老的傳說:遠古時代,一場毀滅世界的洪水過後,游曳在海灘的一隻烏鴉發現了一個大貝殼發出奇怪的聲音,原來裏在裡面的是當初的人類,烏鴉就指引他們來到陸地。

但他們卻全是男人,烏鴉又去海邊找到一隻巨大的石鱉,下面藏著的全是女人,烏鴉把他們領到了一起,鼓勵他們相互交流,並給他們招來日月星辰,帶來火種,三文魚和杉木,教會他們捕獵和耕作,引導人類一天天的進化和發展。

在古東亞的漁獵地區烏鴉也被當作神鳥來崇拜,日本的和等文獻記載:神武天皇東徵到熊野,在熊野山被敵軍圍困,天神派「八咫鳥」為其引路突圍。後來該國內建立了3000多家熊野神社祭拜烏鴉。影響至今。

⑺ 講一講《烏鴉和麻雀》的故事

烏鴉和麻雀都是在動物學校的學生,都在鳥類班。烏鴉在班上是出了名的笨。但是它堅信笨鳥能先飛,只要有毅力,肯下苦功夫,就一定能克服困難,達到預期效果。於是它下課便一步不離「大本營」。總是不停地看書,死記硬背。每天比別人的時間要多很多倍。而且晚上還開「夜車」。

而麻雀,在鳥類班以小聰明而著名,它認為烏鴉那種辦法是一種笨辦法,與高效率的時代格格格不入。它認為學習應該講究技巧和方法。於是它只是上課把老師講的歸納起來,再上課記。而下課回家根本不花時間去看,到處可見它奔跑的聲音。

快要期末考試了,它們倆充滿了信心,相信自己一定能考好。登上那羨慕已久的鳥類班的第一把交椅。
考試結果一出來,著實嚇它們一跳,它們不趕相信自己的眼睛,揉了揉,再看一遍。可結果偏偏是那樣,它們還是處於長江中下游水平。它們倆大惑不解。於是,它們便帶著疑惑去問它們的老師——夜鶯。

老師夜鶯說:「你們應該把自己本身具有的,與別人優點結合起來。烏鴉你有毅力,你應該學習麻雀的技巧和方法。而麻雀,你則應該學習烏鴉的那種毅力。」它們聽了若有所悟地點了點頭。

於是烏鴉與麻雀取長補短。這一次期末考試,它們終於如願以償。看著自己的成績,它們會心的笑了。笑得那麼甜、那麼開心……

在一個很大的樹林里,居住著許多種類的鳥。
其中就有烏鴉和麻雀。
由於他們生活習性的不同,所以他們很少有來往。
烏鴉把自己的窩懸掛在大樹的上邊,遠遠看去,就象一個帽子一樣。
記得麻雀很小的時候,有一天,她就指著樹上的象帽子一樣的烏鴉窩問媽媽「媽媽,那是什麼啊?」
「寶貝,那是一種叫做烏鴉的很醜陋的鳥做的窩。」媽媽很有耐心地告訴女兒。
「那麼高,那他不怕摔下來嗎?」善良的小麻雀竟然為烏鴉的安全而擔心。
「傻孩子,他會飛的啊!」媽媽撫摩著女兒的頭,會心地笑了。
從那以後,在小麻雀的心中,就有了一個對烏鴉的印象,一個很醜陋的傢伙。

小麻雀漸漸的長大了。
她離開了自己的媽媽,因為她已經學會了飛翔。
許多時候,她都仰望著樹梢上的烏鴉窩,她想親自看一看,醜陋的烏鴉到底有多麼的醜陋,可是她卻一直也沒有看見過。
有一天,小麻雀正在樹上尋找東西吃。
她遇到了幾個打鳥的孩子,於是,來不及躲避的她受傷了。
那一顆罪惡的氣槍子彈打中了她的翅膀。
她一下子就掉在了茂密的草叢中。漫天都是她細細的羽毛。
「快找找,就在附近!」她聽見了孩子們的說話聲。
於是她嚇得一動也不動地蜷縮著,心跳得厲害。
過了很長時間,她隱約聽見了那幾個孩子嘈雜的腳步聲和嬉笑聲漸漸遠去了,她長長地鬆了一口氣,一陣劇烈的疼痛遍布她的全身,她就什麼也不知道了。

當麻雀醒過來的時候,她不知道自己睡在什麼地方,身邊有一個象媽媽一樣的身體,在溫暖著她,緊緊地依偎著自己。她往天上望望,依稀看見了幾顆閃爍的小星星。
「這是在什麼地方啊?」麻雀迷惑了。
她想起來,可是翅膀上的傷口又疼了起來。
不知道過了多長時間,麻雀感覺到傷口處涼涼的,很舒服的感覺。她睜開了眼睛,她看見了一隻很美麗的黑色的鳥,正在用嘴叼著一片綠色的葉子望她的傷口上擠綠色的液體。
這只鳥,穿著黑色的衣服,羽毛很光滑很柔順。
從他的目光中,麻雀已經感覺到了,是他救了自己。
「你是美麗的黑天鵝嗎?」麻雀小心地問。
「我不是天鵝,我是黑烏鴉。」他憨憨地笑了。
麻雀真的迷惑了,這樣漂亮的鳥,怎麼會是烏鴉呢?
「但是無論你是烏鴉還是天鵝,都是我心中最美麗的鳥。因為你有一顆水晶一樣的心靈」麻雀望著烏鴉甜甜地笑了。
「那你就是我心中最可愛的小小鳥。」烏鴉望著麻雀美美地笑了。
說實話,烏鴉長這么大,還是第一次聽見有人叫他天鵝呢!
而且還是一個這樣可愛的小麻雀。

從那天起,麻雀就開始和烏鴉住在了一起,因為她的傷口還沒有癒合,每天都是烏鴉到外邊給她找回吃的。
烏鴉告訴麻雀,他的愛人在不久前被一群壞孩子捉去殺死了,這個曾經溫馨的家,就剩下了孤獨的自己。
夜晚,烏鴉就那樣緊緊地摟著她嬌小的身體,他們就這樣甜甜地睡過去。
白天,烏鴉出去的時候,麻雀就傻傻地望著天空,等待著那熟悉的黑色的身影,飛回來。
麻雀的傷口疼的時候,烏鴉就去找回來據說是能治外傷的那中草,嚼成汁液,給麻雀療傷。
麻雀的傷口一天一天的好了起來。
烏鴉高興地說「等你好了,我就送你回家。」
不知道為什麼,一說到回家,麻雀的心情就特別的煩躁。
在逐漸的接觸中,麻雀已經喜歡上了這只黑色的鳥。
雖然烏鴉的聲音很難聽,可是麻雀卻感覺那是最優美的音樂。
愛情就是這樣,它可以改變一個人的思想,只要你擁有了愛,缺點也變得如此的可愛。

在一個夜晚,烏鴉已經睡著了,可麻雀卻怎麼也睡不著。
因為烏鴉說了,明天就要送她回家了,麻雀的傷口已經好的差不多了。
可是麻雀不想離開這里,不想離開自己最愛的烏鴉。
小麻雀,悄悄地用嘴,啄著自己的傷口,傷口火辣辣的疼痛,可是麻雀還在啄著,殷紅的鮮血順著麻雀翅膀的羽毛流了出來。
「怎麼了?你的傷口怎麼流血了?」早晨起來睡夢中的麻雀就聽見了烏鴉焦急的聲音。
「我也不知道啊!」麻雀忍著劇烈的疼痛,裝做若無其事地回答著。
「以後要小心了,又不能送你回家了。」烏鴉嘆了一口氣。
麻雀卻會心地笑了。

「我們可以永遠在一起啊!為什麼要送我回家呢?」麻雀不止一次的問烏鴉。
「因為我們不是一種鳥,我們根本就不能生活在一起,你有你的生活方式,我有我的生活習性,你要去尋找屬於你自己的幸福,你知道嗎?小小鳥。」烏鴉溫柔地解釋著。
「我們不是一種鳥,可我們一樣有會飛的翅膀,我們不是一樣的習性,我們可以保持各自的特點,只要我們心中有愛,我們就可以在一起生活,也許以後的我們沒有完美的結局,但是我們曾經真愛過,我們永遠也不會後悔」。
麻雀怎麼也想不通,她只要有愛,就足夠了。
當烏鴉又一次說要送麻雀回家的時候,麻雀又開始偷偷地啄自己的傷口了。
終於這個秘密被烏鴉發現了。
「你怎麼這樣傻啊?」烏鴉擁抱著麻雀,傷心地哭了。
從那以後,烏鴉在也不說送麻雀回家的事情了。
麻雀和烏鴉就那樣幸福地生活著。

麻雀不在管烏鴉叫烏鴉,「你是我的黑天鵝」
烏鴉也不在叫麻雀為麻雀。「你是我的小小鳥。」
雖然他們知道這種愛不會有什麼樣的完美結局,但是他們曾經享受過愛體會過那種發自內心愛的幸福。
可是災難終於降臨了。
一天,烏鴉又去尋找食物了。傷口還沒有完全痊癒的麻雀守在屋裡,等待著烏鴉的回來。
她忽然感覺到房屋在劇烈的搖晃。
孩子的說話聲傳了過來。
「看看里邊有沒有老鴰蛋?要有的話,就全部掏出來,我們好不容易爬上這么高的樹。」
麻雀已經感覺到了危險的來臨,於是她用盡了力氣,趁孩子們還沒有摸到她的時候,她飛了出去。
已經很多天沒有飛了,她的翅膀是那樣的沉重,可為了生命,為了找到她的「黑天鵝」烏鴉,她一定要飛出去。
「怎麼,老鴰窩里飛出了一隻麻雀,你看你看!」麻雀聽見了孩子們好奇的說話聲。
麻雀終於落到了一棵離烏鴉窩不太遠的樹上。
她能看見孩子們的手正伸進窩里。
忽然,麻雀看見了一個熟悉的黑色的身影,象劍一樣飛向烏鴉窩。
是麻雀的「黑天鵝」,他不顧孩子們的阻擋,勇敢地飛進了窩里。
麻雀的眼淚流里下來,是為了救自己,他才飛回來的啊!
烏鴉在也沒有飛出來,調皮的孩子們捉住了他。
他痛苦地在孩子們的手中掙扎著。
黑色的羽毛一片一片的零落。

麻雀在也忍不住了,她向這群孩子飛了過來。
她在孩子們的上空盤旋著,烏鴉聽見了他的「小冤家」呼喚他的聲音。
可是烏鴉在也睜不開眼睛了。
麻雀為了能救回「黑天鵝」,拚命的煽動著翅膀,艱難地跟著孩子們飛著。
她的傷口在流血。
「這只烏鴉,這么快就死了!真沒勁!」
「聽說烏鴉死了,是不能吃的,很臟!扔了他吧!」
麻雀清楚地聽見了孩子們的對話,然後看見他們把烏鴉扔在了地上。
等到孩子們走遠了,麻雀終於找到了她的「黑天鵝」,他已經停止了呼吸。
他的身體已經僵硬了,冷冷的。
麻雀就這樣默默地蹲在烏鴉的身邊,她親吻著烏鴉的羽毛。
夜幕降臨了,麻雀緊緊地摟著烏鴉,躺在草地上。
「今生,我們不能夠在一起,那麼來生就讓我也變做一隻烏鴉,做你美麗的的妻子吧!」
麻雀睡著了,她看見了自己也變做了一隻黑色的烏鴉,和她的「黑天鵝」一起在藍天上,自由地飛翔。
「你看,那個窩,就是我們的家!」
她聽見了黑天鵝在呼喚著她,於是他們一起向家中飛去。

不知道過了多少天,那幾個孩子又走了過來。
「你看,那隻死烏鴉的身邊怎麼有一隻死麻雀呢?」
孩子們遠去了,烏鴉和麻雀的故事,也結束了。

熱點內容
常泰康為什麼有兩個顏色 發布:2025-02-03 21:56:14 瀏覽:14
白色燈為什麼能散發顏色 發布:2025-02-03 21:55:41 瀏覽:381
人為什麼用水洗東西 發布:2025-02-03 21:41:21 瀏覽:5
鬧鍾為什麼在定好時間會響起來 發布:2025-02-03 21:36:26 瀏覽:950
為什麼我的手機有網快手卻沒網 發布:2025-02-03 21:27:31 瀏覽:135
為什麼有些共同群找不到 發布:2025-02-03 21:22:21 瀏覽:422
為什麼解壓的文件會在c盤 發布:2025-02-03 21:22:11 瀏覽:393
為什麼微信好友能拍我 發布:2025-02-03 21:22:10 瀏覽:701
手機為什麼老愛發熱 發布:2025-02-03 21:17:03 瀏覽:612
為什麼閉上眼睛會有點點 發布:2025-02-03 21:17:02 瀏覽: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