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眼觀萬物 » 簡陽沱江河為什麼兩邊顏色不同

簡陽沱江河為什麼兩邊顏色不同

發布時間: 2022-10-06 15:36:19

A. 湖南鳳凰城那條河是沱江,四川瀘州也有沱江,兩條沱江有沒有區別

不是同一條江

四川沱江是長江上游支流。在四川省中部,發源於九頂山南麓,南流至金堂縣趙家渡後稱沱江,經簡陽、資陽、資中、內江等地在瀘州市注入長江。

鳳凰沱江是鳳凰縣境最大的河流,為武水一級支流,發源於花垣縣老人山、火焰洞一帶,其中大部分水流滲入暗河。

沱江是四川一條與眾不同的大河,同時又是四川工業城市最集中的河流。 沱江的發源地,是四川盆地西北緣的九頂山,又名茶坪山。這座山裡的東、中、西三處分別流出許多溪流,逐漸匯成三條較大的支流:西邊一條湔江,長139公里;中間一條石亭江,長141公里,東邊一條綿遠河,長180公里;它們匯合在金堂趙鎮附近,才正式成為沱江幹流。因為綿遠河最長,所以現在把它定為沱江的正源,另外兩條就算旁系支流。

鳳凰沱江至瀘溪縣河溪會武水,在武溪鎮匯入沅江。幹流全長131公里。在鳳凰縣境長96.9公里,流域面積為732.42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11.89立方米/秒,自然高差533米。

B. 四川資中是不是有條沱江河

是的。中國長江上游支流。沱江是四川一條與眾不同的大河。 沱江的發源地,是四川盆地西北緣的九頂山,又名茶坪山。這座山裡的東、中、西三處分別流出許多溪流,逐漸匯成三條較大的支流:西邊一條湔江,長139公里;中間一條石亭江,長141公里,東邊一條綿遠河,長180公里;它們匯合在金堂趙鎮附近,才正式成為沱江幹流。因為綿遠河最長,所以現在把它定為沱江的正源,另外兩條就算旁系支流。
位於中國四川省中部。發源於川西北九頂山南麓,綿竹市斷岩頭大黑灣。南流到金堂縣趙鎮接納沱江支流——毗河、清白江、湔江及石亭江等四條上游支流後,穿龍泉山金堂峽,經簡陽市、資陽市、資中縣、內江市等至瀘州市匯入長江

C. 湖南沱江的詳細資料

湖南沱江為鳳凰縣境最大的河流,為武水一級支流,上有二源:北源為烏巢河,發源於禾庫都沙南山峽谷中,灘險流急,天雨水漲,行旅多阻。沱江從西至東橫貫鳳凰縣境中部地區,流經臘爾山、麻沖、落潮井、都里、南華山、沱江鎮、官莊、橋溪口、木江坪等9個鄉鎮。至瀘溪縣河溪會武水,在武溪鎮匯入沅江。幹流全長131公里。在鳳凰縣境長96.9公里,流域面積為732.42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11.89立方米/秒,自然高差533米。
鳳凰沱江泛舟沱江的水位最高的1974年為305.9米,最低的1962年為300.39米,平均為300.93米。流量最大的是1974年6月30日為896立方米/秒、最小的是1966年6月21日為0.014立方米/秒,平均為11.89立方米/秒。
沱江河是古城鳳凰的母親河,她依著城牆緩緩流淌,世世代代哺育著古城兒女。坐上烏篷船,聽著艄公的號子,看著兩岸已有百年歷史的土家吊腳樓,別有一番韻味。順水而下,穿過虹橋一幅江南水鄉的畫卷便展現於眼前:萬壽宮、萬名塔、奪翠樓……一種遠離塵世的感覺悠然而生。
沱江的南岸是古城牆,用紫紅沙石砌成,典雅不失雄偉。城牆有東、北兩座城樓,久經滄桑,依然壯觀。沱江河水清澈,城牆邊的河道很淺,水流悠遊緩和,可以看到柔波里招搖的水草,可以撐一支長篙漫溯。沿沱江邊而建的吊腳樓群在東門虹橋和北門跳岩附近,細腳伶仃的立在沱江里,象一幅永不回來的風景。
沱江河水清澈,城牆邊的河道很淺,水流悠遊緩和,可以看到柔波里招搖的水草,可以撐一支長篙漫溯。沿沱江邊而建的吊腳樓群在東門虹橋和北門跳岩附近,細腳伶仃的立在沱江里,像一幅永不回來的風景。

沱江鎮原名鎮竿鎮,因沱江河流經此地,民國31年(1942年)改名為沱江鎮。自清代以來,鎮台、道台、廳治、縣治,都設在此地。建國後,鳳凰縣人民政府也設在這里,是全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2001年12月被國務院批准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沱江鎮是民國第一任內閣總理熊希齡、「鄉土文學之父」沈從文和著名畫家黃永玉的故鄉。全鎮總面積116.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19063畝,共13882戶,7.8萬人。是一個以苗族、土家族為主的多民族聚居地區。沱江鎮現有黨支部38個,黨員1320人,鎮政府幹部職工(含退休)184人。

D. 簡陽沱江河的歷史 註:一定要是歷史

沱江的歷史和地理

沱江的發源地,是四川盆地西北緣的九頂山,又名茶坪山。這座山裡的東、中、西三處分別流出許多溪流,逐漸匯成三條較大的支流:西邊一條湔江,長139公里;中間一條石亭江,長141公里,東邊一條綿遠河,長180公里;它們匯合在金堂趙鎮附近,才正式成為沱江幹流。因為綿遠河最長,所以現在把它定為沱江的正源,另外兩條上源支流就算旁支。

沱江上源的三支,很早就受到人們的注目。中國正史中最古老而又系統的地誌——《漢書·地理志》中,就記載了它們的情況。當時湔江稱為湔水,出自綿縣玉壘山;石亭江稱為雒水,出自雒縣章山;綿遠河稱為綿水,出自綿竹縣紫岩山。這三條河從深山走出的地方,都形成比較大的沖積扇,我們的祖先們就模仿岷江都江堰那樣,讓水流象一把摺扇似的分成許多股,化為引水灌溉的水利工程。湔江山出口處名堂叫堋口,在歷史上水流曾被一分為二、一分為三,最多時竟一分為九;清末民初就建有湔江堰;石亭江出山口處名叫高景關,清代就將水流引作三股,建成朱家堰、李家堰、火燒堰,民國時合稱朱李火堰,綿遠河出山口處名叫漢旺場,清代形成綿江堰,以後發展為官渠堰、宋家堰、硼砂堰,民國時合稱官宋硼堰。這些引水渠,與平原上的河道差別不大,經常十年河東,十年河西,變化多端,與現代引水工程有很大的不同。

本來,一條江河總有它自己的流域。所謂流域,是指這個區域里的水流,全都匯集到這條河裡去,因而流域的周邊,總是被連綿不斷的分水嶺所包圍著。沱江西北的九頂山,分水嶺很分明,東北有綿竹與安縣分界線上的山岡一直延伸到德陽羅江,與龍泉山脊相連,再向南伸往樂至、安岳、大足、榮昌,把沱江與涪江水系隔開,分水嶺也很清楚;但西南方的成都平原上,由於地勢平坦,分水嶺不夠分明,留下一個大缺口。兩千多年前興修都江堰引水乾渠時,自西向東開了幾條人工河道,其中最主要的兩條,是蒲陽河的下段青白江和柏條河的下段毗河,它們在金堂趙鎮匯入沱江;於是就把岷江的水,源源不斷地送到沱江里來,使沱江成為混血兒。而沱江流域的北部西緣,這張大口,使「流域」這個概念受到了大大的沖擊。

四川許多樹枝狀的河流,上源經常是三股,好象三叉戟一般。本來沱江上源也是一把三叉戟,但西邊又從岷江射來兩股箭,使它變成五大股。它們從東到西是綿遠河、石亭江、湔江、青白江、毗河,其中前三條是純種,後兩條是異族,最後匯合到一個大家庭里,江名也就定為沱江。這時,它遇到了橫梗在面前的龍泉山,就一穿而過,形成一道名叫金堂峽的知名峽谷。有些地理書,怕讀者弄昏了頭腦,在講到沱江時往往只從金堂峽談起,避開了水源雜交的上一段。

古往今年,沱江的上源五支有許多不同名字,如毗河又叫郫河、毗橋河和前江,湔江又叫半淙水和中江;石亭江又叫妥江、沉犀江和後江,綿遠河又叫綿陽河。在歷史的長河中,流傳下不少傳說。毗河流域里的新都繁陽山,據說是漢代道教天師張道陵修煉的地方,上面還有浴丹池、通仙井和麻枯洞;石亭江南邊七里,有著東漢孝子姜詩的家。姜詩的老母愛喝石亭江的水,因為那水甘洌可口;愛吃石亭江的魚,因為那魚鮮美無比。姜詩夫婦每天總讓小兒去挑水捕魚,供奉老母。有一天,這可憐的孩子失足落水,淹死在石亭江中,姜詩夫婦忍住悲痛,瞞著母親,親自挑水供水供魚的重擔,只說兒子到成都求學去了。到了冬天,還假裝縫制棉衣,送往成都,實際上是把棉衣和淚水一齊拋向江里。姜詩夫婦的孝心,終於感動了上帝,他家門口忽然湧出一股清泉,味道和石亭江一樣的甘甜,每天早晨,泉水裡還蹦出一對鯉魚,讓姜詩維持母孝之道。至今,這個孝泉還在,但鯉魚早已沒有,泉池周圍形成了一個大集鎮,名叫孝泉鎮。

沱江在金堂峽河段:古代稱為金堂江,以下又稱中江。過了金堂峽,進入漢代叫做牛縣的簡陽,所以江名又稱牛水或牛江,唐代那裡又稱雁水或雁江。接著,江流通過資陽、資中縣境,古代又有資江之名。資中縣東南江邊有個唐明渡,相傳安祿山造反時,是唐明皇帶著楊貴妃逃亡擺渡的地方,這段江流又稱珠江。接著,沱江又流過內江,包圍城市繞了半圈,留下李白的著名詩句。接著流過富順縣,那裡的江名又稱金川,宋代方誌上稱力釜川,釜就是鍋,說江流環繞縣城,很象一口鍋。沱江兩岸崩落的大石留在江心裡,叫作「三台七曜石」,實際上那是七塊巨石分為兩層,也算是古代的一處名勝。接著,江流到達瀘州,匯入長江,在瀘州那裡,晉代《華陽國志》提到江中有「大闕、小闕」,那可能呈十分巨大的礁石。相傳沱江匯入長江之處,江面十分寬闊,夏天漲起了洪水,「兩江環合,彌漫浩渺」,好象大海一般,瀘州人把這種景色稱為「海觀」,而且曾在江邊蓋起了一座海觀樓。據說《封神榜》里的周朝大官尹吉甫就生在那裡。尹吉甫的兒子尹伯奇,因為忍受不了後母的虐待,曾在山腰一塊大石上作曲彈琴,抒發心中的悲憤,最後跳進江中自盡。那塊石頭後來稱為撫琴台。由於諸葛亮《出師表》里有「五月渡瀘」這句話,於是後人在瀘州江邊上修起了一座渡瀘亭。東面的堡子山,又稱得功山,相傳是諸葛亮渡江前扎營的地方,山下有條小溪,名叫馬謖溪,相傳馬謖的部隊就駐扎在那裡。不過,從宋代起,考古家們研究過孔明渡瀘的地方,大家都認為他渡的是金沙江,而不是這條沱江。

現在再從沱江幹流轉到它的支流。

沱江最大的幾條支流:發源於簡陽東境龍泉山的絳溪河,古稱絳水、赤水,長75公里,在簡陽縣城處從右岸匯入沱江:發源於金堂東南龍泉山的資水河,又名陽化河,古稱資溪,長114公里,在資陽縣北昆侖渡從左岸匯入沱江,發源於仁壽縣北境龍泉山的球隊溪河,古稱珠溪,長140公里,在資中縣球溪口從右岸匯入沱江,發源於安岳西境山丘的蒙溪河,古稱大蒙溪水,長120公里,在資中縣東南蒙溪口從左岸匯入沱江;發源於安岳縣南山丘的大清流河,古稱清流溪、玉帶溪,長122公里,在江內縣郭北鄉從左岸匯入沱江,發源於榮縣北境尖山子的釜溪河,上游稱榮溪河、旭水河,到自貢又稱鹽井河,古稱榮溪、榮川,長146公里,在富順鄧井關從右岸匯入沱江,發源於大足縣北境山丘的瀨溪河,過榮昌縣後稱胡市河。古稱耶水、龍溪、岳陽溪,思晏江,長238公里。是沱江最大支流。在瀘縣胡市從左岸匯入沱江。

分析一下沱江支流的古今河名,可以發現一些有趣的內涵。絳溪河之所以稱「絳」,因為水色帶紅,特別在洪水期間更是如此;資水河居然借用了古代幹流資江之名;球溪河的名字好象從天上掉下來似的,找不到什麼依據,很可能是古名「珠溪」的誤寫,釜溪河顯然是借用了古代幹流名稱「釜川」,據說在這條河的發源地,古代曾有個榮隱先生在山中修道,並留下一個石洞,而瀨溪河是因為它古代有條支流叫作瀨波溪。

最後,讓我們小結一下沱江的地理數據:它從綿元河的頭算起,總長634公里:計算下來的流域面積是2.78萬平方公里;幹流平均比降是3.35‰;天然落差有2354米;河口多年平均流量是455立方米每秒。匯水面積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支流共有60條。

沱江是長江左岸的一級支流,發源於九頂山南麓,全長702公里。河道平均比降0.43‰。大的支流有60條,千支百脈,展布成一個不封閉的流域,這是因為西北端有來自岷江的連通水道存在。

沱江流域形狀瘦長,四邊與岷江流域相鄰,東邊與涪江流域相接,總面積2.79萬平方公里。有19個市、縣、區全部在流域中,另有17個市縣部分在流域內。流域南北長約380公里,東西平均寬只有73公里。自貢、內江、大足一線是流域最寬的地方,大約有150公里;龍泉山一帶最窄,只有49公里。流域里除北端出露古生代岩層以外,其餘地區都是三迭、侏羅、白堊紀的砂岩、砂質粘上岩,粘土岩互層,地震烈度不高。

沱江流域北部上游是山區,出山就是平原,然後進入丘陵。地勢自西北的東南傾斜,地質構造簡單,溪流水系發育,流域內氣候宜人,土地肥沃,耕地集中,人煙稠密,名城接踵,重鎮連綿。整個流域中生活著1740萬人,有著1694萬畝耕地。在利用天然資源方面,農、林、牧、副、漁五業齊全;在農業種植方面,稻、薯、麥、棉、麻、菸、蔗、玉米、花生種類俱備。金堂的柑桔、簡陽的棉花,什邡的烤煙,資陽的花生,內江的甘蔗,安順的紅麻,樂至的蠶桑,無論是品質和產量都十分引人注目。置身於平原區,一望平疇,春來菜花金黃,新秧翠綠,田園境色,美不勝收。放眼中下游丘陵區,梯田層迭,塘池交錯,除了裸露的紅色岩坡幾乎找不到一塊荒廢的土地,由於燃料缺乏,繁茂的草木已經採伐殆盡,水土流失嚴重,但勤勞的人民年年冬閑都要挑沙面土,把坡上沖到坡下的泥土,一擔一擔地挑到原處,每年總要把坡上田地重新塑造一遍。

岷江起源於阿壩州的松藩縣弓杠嶺南麓隆板溝,自北向南流經松藩、茂縣、汶川三縣,折東入都江堰,通過魚咀過安瀾橋分流外江、內江,再各按二分法繼續分流奔騰直下。外江主流叫江安河,經玉石,穿溫江,流過雙流。溫江至雙流一段,叫金馬河。因河中曾挖出金馬而得名。據檔案記載和歷史考察,清以前這里的主流不是金馬河,是楊柳河。1998年,雙流縣城北白河龍江村段一個白畝砂石場開挖,揭開了岷江萬年洪江古河道的神秘面紗。證明楊柳河前的岷江主流又是洪江。再進一步考察,歷史上的這條古河洪江,從北向南穿越成都平原西部。先從都江堰出水後,經流崇州,穿越溫江,流過雙流,在新津與都江堰外江分流下來的西河、羊馬河、石魚河等五河匯合,再經彭山江口,入樂山注入長江。內江穿寶瓶口後,沿途分走馬河、清水河、沱江河、柏條河、東風渠等滾滾東南去。清水河經郫縣入成都,成都府河、南河兩江環繞,穿九眼橋,過雙流華陽鎮,再經古鎮黃龍溪與借田下來的鹿溪河匯合人彭山江口,從而形成岷江一個龐大的水利自然澆灌體系。

岷江水系岷江又稱汶江、導江,以「岷山導江」而得名。發源於岷山弓杠嶺和郎架嶺,全長735公里, 流域面積 14萬平方公里;全河落差 3560米,水力資源 1300多萬千瓦。岷江是長江上游水量最大的一條支流,都江堰以上為上游,以漂木、水力發電為主;都江堰市至樂山段為中游,流經成都平原地區,與沱江水系及眾多人工河網一起組成都江堰灌區;樂山以下為下游,以航運為主。岷江有大小支流90餘條,上游有黑水河、雜谷腦河;中游有都江堰灌區的黑石河、金馬河、江安河、走馬河、柏條河、蒲陽河等;下游有青衣江、大渡河、馬邊河、越溪河等。

古蜀人飼養桑蠶並以蠶絲製作絲綢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600年的新石器時代末期,他們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穿上布衣的人群。

岷江流至都江堰,地勢由高山峽谷突變為平原,河床陡然開闊,水勢趨緩,為都江堰渠首工程的建設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地形條件。此處位於呈扇形伸展的成都平原的頂部,海拔739米,是整個都江堰灌區的制高點,良好的地理位置,使都江堰既可扼制住剛出峽谷的岷江水勢,使其不能直瀉成都平原,又可因地勢高而控灌整個都江堰灌區,是設置渠首樞紐的最佳位置。

都江堰渠首工程由魚嘴、飛沙堰、寶瓶口三大主體工程和人字堤、外江閘、工業引水攔水閘等附屬工程組成。其中,三大主體工程充分利用了周圍的地形環境和岷江河床彎道環流的水流規律,相輔相成,布局合理,配合巧妙,協調運行,在整個渠首工程中起主導作用,很好地完成了引水、泄洪、排沙等任務,使都江堰成為世界上著名的無壩引水樞紐。

都江堰以其「歷史跨度大、工程規模大、科技含量大、灌區范圍大、社會經濟效益大」的特點享譽中外、名播遐方,在政治上、經濟上、文化上,都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都江堰是由渠首樞紐、灌區各級引水渠道,各類工程建築物和大中小型水庫和塘堰等所構成的一個龐大的工程系統,擔負著四川盆地中西部地區7市(地)36縣(市、區)1003萬余畝農田的灌溉、成都市 50多家重點企業和城市生活供水,以及防洪、發電、漂水、水產、養殖、林果、旅遊、環保等多項目標綜合服務,是四川省國民經濟發展不可替代的水利基礎設施,其灌區規模居全國之冠。

都江堰渠首樞紐主要由魚嘴、飛沙堰、寶瓶口三大主體工程構成。三者有機配合,相互制約,協調運行,引水灌田,分洪減災,具有「分四六,平潦旱」的神奇功效,使中外專家、學者、和遊人無不為之傾倒。渠首三大主體工程修建在岷江出山口處。這里群山環抱,大江中流,氣勢恢宏,景色絕佳。堰功人物,代代相濟;文人墨客,多會與此。都江堰灌區是四川省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也是四川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地帶。「物華天寶,地傑入良」,歷史上有「天府之國」的美譽。灌區內自然景觀,人文景觀,都市華彩及城鎮風光,異彩紛呈,美不勝收。灌區水利,星羅密布,各展風韻,各具特色,令人賞心悅目,「人民渠、東風渠、三合堰、通濟堰,碧水落伯;黑龍灘、三岔湖、魯班水庫,湖光漣灧;龍泉洞穿,天工開物,靈水泉涌」。全灌區呈現出「長龍地上走,銀河天際流;彩虹起深谷,高峽出平湖」的壯麗圖景。

都江堰用她的乳汁,哺育西蜀大地,創造了「天、地、人、水』和諧共榮的光輝典範。在人類向21紀跨越的偉大進程中,都江堰將顯示出她更加輝煌的新姿。都江堰渠道工程位於青城山麓的岷江幹流上,距成都55公里,創於古蜀國開明王朝。

都江堰這一復雜、巨大而又巧妙、綠色的工程,使我國傳統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天人合一」的理想在此達到了至高的境界。換而言之,它是符合今天全球提倡的「人與自然和諧共處」、「可持續發展」等思潮的楷模。

歲月悠悠,江水悠悠,都江堰經歷了無數王朝的更迭,卻依然是源頭活水涌流不絕。伴著國運的興衰,他像一位歷史老人,飽經憂患,蹣跚而行。特別是近代以來。國運不昌,堰務不振,到本世紀40年代末,都江堰灌區面積由歷史上的 300餘萬畝,萎縮到 282萬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都江堰的改造與發展開始了一個新紀元。國家先後投資75億元對古老的都江堰進行了規模宏大的改造和建設。

從 50年代初至 60年代末,擴灌成都平原及周邊高地,灌溉面積達678萬畝。80年代初,由南北中三路打通橫亘於成都平原東部的龍泉山,建成黑龍灘、三岔、魯班等大中小型水庫300多座,把都江堰的水源源不斷地引到「十年九旱」的廣大丘陵區囤蓄灌溉,使灌區面積擴大到了858萬畝。

目前,都江堰灌區已形成由渠首樞紐,灌區各級引水渠道、各類工程建築物和大中小型水庫、塘堰等,構成的一個龐大的工程系統。灌區工程規模龐大,現有乾渠55條,長2437公里,支渠536條,長5472公里,斗渠5460條,長12037公里,斗渠以上建築物5萬余座。其中乾渠工程有水閘 998座,隧洞 334座,渡槽 415座,涵管 965座,倒虹管91座。蓄水設施有大型水庫3座,中型水庫8座,小型水庫326座,塘堰4.8萬處,總蓄水能力15億立方米,形成了具有都江堰灌區特色,引、蓄、提相結合的工程格局,使滔滔岷江,任憑調遣。「東流不盡秦時水,西望長陪太守祠」。歷史在這里跨越了2250個春秋。

前有古人,後有來者。都江堰的汩汩銀流,奔騰不息,從李冰的時代一直流淌到今天。為了繼承李冰開創的業績,歷代治蜀者均把堰務作為安邦定國、保土安民的大計。川西人民更是前仆後繼,百折不回,與岷江兇猛無比的夏潦秋汛展開了曠日持久的拼搏。

歷漢、晉、唐、宋,都江堰的灌溉面積由初期的 70萬畝擴大到 200萬畝;至明、清又增至300萬畝。長期受到都江堰孕育的歷史文化名城成都,早在漢代就成為全國著名的五大都城之一;到了隋代,已經是「水陸所輳,貨殖所萃」的大都會;唐時更發展成為全國最繁華的商業中心,時稱「揚一益二」(揚州第一,益州第二)。元初義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在其游記中對成都發達的水上商運寫到:「河中船舶舟楫如蚊,運載著大宗的商品,來往於這個城市」,足見成都經濟之繁榮

都江堰灌區位於四川盆地西部,介於東經 103029』-105024』、北緯 290 24』-31029』之間,地跨岷、涪、沱三江,東臨清江。總體規劃面積為2.86萬平方公里,現灌區幅員面積2.32萬平方公里,受益范圍包括成都、德陽、綿陽、樂山、眉山、遂寧、資陽7市37個縣(市、區),總體規劃灌溉面積1500萬畝,目前實際灌溉面積1007萬畝。都江堰灌區主要由成都平原區、岷江、涪江、淪江流域部分丘陵區及龍泉山低山區組成。成都平原區:面積約0.67萬平方公里,占灌區幅員面積的23.4%,海拔450-730米。岷涪沱三江丘陵區:面積約2.05萬平方公里,占灌區幅員面積的對71.7%,海拔400-500米。龍泉山低山區:位於平原區與丘陵區之間,面積約0.14萬平方公里,占灌區幅員面積的4.9%,最高海拔1050米。灌區屬中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氣候溫和、四季分明、降雨豐沛。多年平均氣溫15.l℃-17 3℃;多年平均降雨量880-1250毫米;多年平均蒸發量875.1-1222.1毫米。

毗河、中河、北河於縣城趙鎮的三江半島匯流成沱江。沱江從三江半島之梅林公園東下1O公里許,切開龍泉山,形成險峻的沱江小三峽——鱉靈峽、明月峽、九龍峽。鱉靈峽為沱江第一峽;全長 0.8公里,相傳此峽為古蜀王望帝相鱉靈所鑿,山崖上現還有「三皇廟」供奉鱉靈;明月峽長 6.5公里,因江流逶迤前行,彎狀似月,故叫明月峽;九龍峽長 1公里,從明月峽進入九龍峽,只見右岸有九條凸出地面的山脊,沿山而下,穿江而過,又順左岸的山勢竄上山巔,如九條蛟龍戲於山水之間,人稱「九龍過江」,故此峽名日九龍峽。

洪雅旅遊十八景 炳靈嚴王峽--瓦屋山鎮北端,觀賞千米長峽碧波如鏡、索橋凌空的壯觀景色,瞻仰靈祠遺址,追懷鱉靈治水業績,體味濃郁的羌風楚韻。

青白江區地處成都近郊,原為古蜀三都之一的新都屬地,距西南中。心城市成都25公里,與聞名世界的廣漢三星堆遺址相鄰,因境內有清白江大河流過而名。水路以毗河通向川東,故開發甚早,可追溯到殷商時期,古蜀鱉叉開鑿金堂曾在此留下足跡。

E. 沱江的水文特徵

沱江上游山區首要天幹流多年平均年徑流量分別是:綿遠天河王場4.61億立方米,石亭江高景關站6.73億立方米,湔江關隘站7.14億立方米。上游廣大把土地整平地域流域不關閉,有自岷江引入水量補給,據毗河石堤堰水文現象站以及蒲陽河新橋水文現象站所測資料不完全計數,年引水量靠近25億立方米。結合廣大把土地整平及龍泉山戔戔間徑流,沱江上游各部分來水於金堂峽以上匯集後,三皇廟站多年平均年徑流量達76.4億立方米,下游控制站李家灣增至129億立方米,加上李家灣站以下區間徑流,至沱江口全流域的多年平均年徑流量約140億立方米。因為沱江流域靠沿岸的工礦企業成長較快,大量未經處理的廢水排入河道,致使沱江水質惡化嚴重。
據1981年四川省水文現象總站等單位分段多組水樣監視檢測結果,即發現耗氧量及氨、氮無論均值還是極值都大大超過地面水標准,乃至江中有機物綜合評價切合國家一、二級水質標準的河長,僅占介入評價河長的41.9%。在評價的總河長中,屬水質傑出的河長只佔1.8%,大部河段水體中酚、氰、砷、汞、六價鉻等的檢出率均超過標准50%以上,簡陽至內江段屬嚴重污染(四類)等,可見沱江流域內水質受污染狀態嚴重。沱江流域在四川省屬弱產沙區,李家灣站多年平均年輸沙模數為503噸/平方公里,幹流各控制站的多年平均懸移質年輸沙量別離是:三皇廟站582萬噸,資中縣登瀛岩水文現象站892萬噸,李家灣站1170萬噸。 沱江水利研發較早,引溝渠、堰設置設備擺設較多,自宋朝起即有引綿遠河水灌田的記錄,明、清及平易近國期間,渠、堰設置設備擺設都有結果長。上游廣大把土地整平中保留下來並經改造後至今仍繼續使用的較大古堰如:綿遠河綿竹縣官宋硼堰(官渠堰、硼砂堰、宋家堰的合稱)、石亭江古堰,湔江彭縣湔江堰等;在中下游連綿小山地域,除引水工程外,還多建有小山塘蓄水。但這些個工程蓄、引的水量都很小,控灌面積不足,鄰界間常發沒燒開過的水利紛爭。開國後,沱江水利事業獲患上新的全面成長,在整治原有渠堰的基礎上,1953年起頭引用都江堰內江水域蒲陽河水源開始建築人平易近渠(初稱官渠堰)。按1985年計數,人平易近渠天乾渠在本流域的澆灌面積已達132萬畝。
上游另一引水工程春風渠(初名東山灌渠)始建於1956年,由都江堰內江水域府河引水,1980年全面建成。其北乾渠、東乾渠的澆灌面積就達52.2萬畝。至1985年,沱江流域內已開始建築中型水庫23座(包孕三岔等囤蓄水水庫),合計總倉容8.28億立方米,蓄水澆灌面積134.6萬畝。按照1980年的計數,流域內的中、小水庫,各型天乾渠道及利用各種排灌等水利的蓄、引、提的總水量達55億立方米,澆灌總面積1042萬畝。沱江流域內最先的水電研發,屬1935年建成的金堂縣玉虹橋水電廠,裝機容量為40千瓦,位於清白江楊柳堰。開國後因渠系改造,此廠已廢置。
人類祖先早就開始利用沱江水資源了。江上自古就揚起風帆,輕舟巨舫來回穿梭,溝通物資交流的渠道,開闊交通旅行的事業,為四川社會經濟發展作出了貢獻。宋代有個轉運使韓壽,為了航道的順暢,曾經徹底地修治過金堂峽航道。此後歷代都有些有識之上,組織群眾,鑿平灘險,整理航線,使這條黃金水道暢通無阻。
在古代,人們很早就開挖了一些渠道,引沱江水來灌田。上游平原區的湔江堰、朱李火堰、綿江堰等一系列引水工程,都是先輩治水業績的結晶。就連丘陵區里,這種引水渠堰也並不少見。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修建了人民渠。這條引水長龍的龍頭浸在彭縣慶興鄉,吸的是青白江的水,自西向東橫切沱江上游三支,沿途發出千支萬脈,把岷沱兩江的水送往平原東北部,接著穿過龍泉山,進入涪江流域,使古老的天府陸海,延伸到更遠之處。
把沱江幹流的水,大規模地用到農田灌溉上去,是建國以後的事。因為沱江沿岸的田地要比江水高出60~80米,千百年來,這種田高水低的客觀形勢,使沿江人民望洋興嘆,盡管大旱之年田裡幹得裂開大口,禾苗幹得垂頭枯萎,人們望著滔滔江水卻無可奈何。60年代發展了機電提灌,才破天荒地地用離心泵、水輪泵把江水抽到高高的山坡上去灌田。1967年,在金堂淮口九龍灘修成一座電灌站,安裝了5台310~380干瓦的電動機,相應帶動了5台水泵,把沱江水一抽34米高。到了70年代,把這里算作一級站,在更高的地方修了兩個二級站,從一級渠道中抽水,再提高13米。送入高田。不久,又在山頂附近建站,從二級渠道中抽水,使江水第三次提高11米。這樣,九龍灘電灌站就分成三級,一共把江水提高了58米,解決了20萬畝農田的灌溉問題。80年代裡,在九龍灘那裡修起了水電站,就不用再從遠方送來提灌電力了。
除了九龍灘電灌站。在沱江幹流上還修建了簡陽的雞公山,資陽的大洪場。內江的圓山頂和白馬等電灌站。值得一提的,是隆昌的石盤灘水輪泵站,它不但是沱江幹流上第一座河床式水輪泵站,而且還是四川省內規模最大的一座新型提水工程。1972年開始,在沱江石盤灘修了一道9.2米高的砌石攔河壩,把沱江攔腰截斷,左端設置一座船閘,讓來往船支從這一孔道出入;在左岸下側修建水輪泵站的前池和泵室,一共安裝了25台川100一15型水輪泵。利用緊束在引水道里的江中急流,沖動泵底水輪,帶動上部泵身抽水,把江水抽到73米的高處。工程在1975年建成。按照設計,每秒鍾可以抽水5立方米,在中等乾旱年裡,每年可以提水9057萬立方米,灌田22萬畝以上。
灌溉方面,因為要耗費大量動力、能源或水量,一般面不是很大。所以,簡陽沱江兩岸的大片農田,一直是個老旱區。建國後修建的東風渠,雖然引用都江堰水源解決了平原區西南隅的灌溉問題,但因有龍泉山的阻隔,未能把水送到南邊的旱區來。1972年,簡陽人民經過兩年的努力,征服了龍泉山這只攔路虎,打通了長6公里以上的龍泉山隧洞,實現了延伸東風渠到盆地丘陵旱區來的願望。 三岔水庫,在簡陽三岔壩,建有一座大壩,18座副壩。蓄水容積總共達到2.3億立方米。水庫的大壩是一種新型的「石渣壩」,利用開山採石和開挖壩基出的帶石渣土,採用震動碾壓方法填築而成。石渣壩從河谷底部算起,有35.5米高,壩底有990米長。1975年動工修建,1977年基本完成。現在這座三岔水庫,經過多年經營,庫中高地已成為浮在水上的孤島,上邊密植果木花卉,使庫區變成一個新生的人工湖泊。湖光山色,吸引了不少遊人。20世紀80年代初辟為旅遊區,命名「三岔湖」。
沱江流域內的知名水庫,還有長葫兩庫,它們都座落在支流威遠河上,70年代中先後建成。上游一個是:長沙壩水庫,蓄水容積4570萬立方米,大壩是修建較早的漿砌條石溢流拱壩,最大壩高52.8米,壩頂弧長174米,中心部分溢流段弧長62.9米,長沙壩拱壩由四川省水利勘測設計院設計,曾獲四川省優秀設計獎。下游一個是葫蘆口水庫,蓄水容積7580萬立方米,大壩是漿砌條石重力壩,最大壩高71米,壩頂長215米。因為壩底基岩中有一層易於滑動的泥化夾層,對大壩的穩定十分不利,設計院在設計時曾採取了鋪蓋壓重、錯固、灌漿等多種措施來處理。由於設計審慎,施工精心,曾被評為70年代全國水電十大「雙優」工程,1983年又榮獲國家銀質獎章。長葫兩庫的水,除了保灌自貢、威遠一帶農田以外,主要為四川化工城自貢市提供了保貴的水源。
沱江右岸有支流絳溪河、九曲河等,在其上游建有三岔水庫、石盤水庫、張家岩水庫、老鷹水庫等四座大、中型水庫,總庫容3.495億立方米。
沱江左岸有支流陽化河,在其二級支流卷洞河上游建有東禪寺中型水庫一座,總庫容1075萬立方米。陽化河上,其在二級支流卷洞河上游建有中型水庫──東禪寺水庫一座,總庫容1075萬立方米。在絳溪河幹流上游建有大型水庫──三岔水庫一座,總庫容2.18億立方米;在支流赤水河上游建有中型水庫──石盤水庫一座,總庫容6960萬立方米;在支流海螺河上游建有中型水庫──張家岩水庫一座,總庫容1450萬立方米。三座大、中型水庫總蓄水量2.68億立方米,控制流域面積261.27平方千米,是都江堰東風渠龍泉山引水工程的骨幹充屯水庫,控制灌溉面積78.96萬畝。九曲河幹流上游建中型水庫──老鷹水庫一座,總庫容3670萬立方米,兼有灌溉和城市供水功能。 沱江流域水能理論蘊藏量共有153萬千瓦,可開發利用的部分有26萬干瓦。根據最新規劃,已提出幹流上的23級開發方案,總利用水頭172米,已經投入建設或建成的現力8級。開發潛力仍然很大。
水資源利用的重大項目,還有水力發電。水電開發要有兩個基本條件,一是水量,二是水頭。沱江中下遊河道比降不大,似於缺乏發電水頭,但它回腸九曲,給人以可乘之機,如果裁彎取直另開引水道,結合低壩引水,就可以把水頭加以集中,創造出新的開發條件來。於是從60年代起,曾經在水利規劃的基礎上,吹起了沱江水電開發的號角。
最早修建的幹流電站是貓貓寺。這一電站1964年底動工,1966年7月第一台2500千瓦水輪發電機組投產運行,到1967年4月共裝有3台機組,總容量7500千瓦。1981年又增加一台650千瓦機組,容量達到8250干瓦,電站開發形式是修建攔江低壩,同時利用河曲裁彎引水。攔河壩高4.5米,壩頂長324米,引水渠長300米,進水口在河曲上游,發電廠房布置在河曲下游。電站設計水頭6.2米,引用流量每秒174立方米,年平均發電量接近5000萬千瓦小時。
與貓貓寺條件相似的幹流電站還有五二溪,60年代曾經動工興修,中間幾次停工,一直到1985年底才最後建成。建有攔河壩高13米,長323米,引用水頭7.4米,引用流量每秒110立方米,安裝3200干瓦機組兩台,平均年發電量。200萬萬千瓦小時。
現已動工的幹流電站,還有總容量7500千瓦的石橋、10800千瓦的南津驛、12000千瓦的五里店、12800千瓦的黃蓄浩等。九龍灘電灌站、石盤灘水輪泵站也逐漸改造成水電站。
資陽市沱江河道上建有簡陽石橋水電站、雁江南津驛水電站、王二溪水電站攔河大壩三座。 幹流長年可通木船、機動船,中下游支流多已渠化。沱江航道可行駛15-50噸級林船和機動船,原為全程通航,現為間段通航。
沱江水系中的通航河道,除幹流外,還有資水河、蒙溪河、球溪河、大清河、小清河、釜溪河、馬鞍河等支流,總通航里程超過700公里。一般是1~4月枯水期減載,7~8月洪水期停航。

F. 沱江河有多長都流經了那些地方

沱江,全長712公里,南流到金堂縣趙鎮接納沱江支流——毗河、清白江、湔江及石亭江等四條上游支流後,穿龍泉山金堂峽,經簡陽市、資陽市、資中縣、內江市、自貢市、富順縣等至瀘州市匯入長江。流域面積3.29萬平方公里。從源頭至金堂趙鎮為上游,長127公里,稱綿遠河。從趙鎮起至河口稱沱江,長522公里。

沱江發源於海拔4984米的九頂山。上源分三條水流。東源:綿遠河長180公里,中源:石亭江長141公里,西源:湔江長139公里,在金堂縣趙鎮附近相匯,成沱江主幹流。並且,岷江水網交錯其間,流域被打亂,沱江里還流淌著岷江的水。所以,沱江不像其他河那樣涇渭分明 ,是一條混血的江。但最後,由於綿遠河最長,就把它定為正源。

(6)簡陽沱江河為什麼兩邊顏色不同擴展閱讀

《四川省沱江流域水環境保護條例》規定:

第二十條 直接從沱江流域取用水資源的單位和個人,應當依法向水行政主管部門申請領取取水許可證。

在地下水超采地區,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採取措施,嚴格控制開采地下水。在地下水嚴重超采地區,經省人民政府批准,可以劃定地下水禁止開采或者限制開采區。禁止在地下水禁采區取用地下水。

第二十四條 省人民政府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應當會同水行政等主管部門和有關市級人民政府,定期召開聯席會議,建立沱江流域水環境保護聯合協調機制,協調解決水環境保護重大事項:

(一)組織編制並指導實施沱江流域水環境保護規劃;

(二)開展重大涉水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會商;

(三)建立水環境信息共享機制;

(四)建立水環境資源承載能力監測預警和水污染事故及突發環境事件應急聯動機制;

(五)水環境保護的其他相關重大事項。

第二十九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在沱江流域實行總磷污染防治特別措施:

(一)削減總磷污染物排放總量,禁止新建、改建、擴建增加含磷污染物排放的建設項目;

(二)推動磷礦開采項目逐步搬遷或者退出,禁止新建磷礦開采項目;

(三)強化工業領域總磷污染防治,禁止在工業循環冷卻水除垢、殺菌過程中加入含磷葯劑;

(四)加強資源化綜合利用,新增磷石膏實現產消平衡,並按照要求削減磷石膏堆放存量,實施涉磷石膏堆場規范化整治,按照要求開展地下水監測;

(五)監督磷石膏堆場按照相關技術規范採取防滲漏和滲濾液處理、沖洗廢水處理等措施達標排放,禁止偷排和漏排;

(六)其他特別措施。

G. 沱江河的資料

沱江發源於四川盆地北部的九頂山,是長江左岸流域全部在四川境內的一級支流,沱江流域也是四川省內惟一的「非封閉型」流域。沱江流經的著名的城市,有果都金堂,重地簡陽,名鎮資陽,古府資中,甜城內江,酒市瀘州等。

隨著工業的迅猛發展,人口的迅速增加,用水量與日俱增。沱江古來那種水量豐沛的形象漸漸淡化,除了洪水期以外,水源漸漸有些捉襟見肘。航運事業遭受到水量不足、鐵路公路、水利水電工程等因素的沖擊,終於萎縮下來。工業污水傾入江中,使沱江的水質污染日趨嚴重,受到直接威脅的首先是江里的魚類。

「這個水好害人哦,你看我的皮膚!」四川省簡陽市人民醫院的護士李旭升邊說邊捲起袖子和褲腿,露出紅乎乎的一片疙瘩,「你看這個皮膚過敏成哪個樣子?搽了好幾天葯才好一點!」盡管是在醫院上班,李旭升和其他市民一樣,起初一點都沒有把身體的不適反應跟喝的自來水聯系起來。

「還是我家那個鼻子好點,好幾天前,他就說這個水沖眼睛,喝了肚子也不舒服,我當時還不相信,跟他說,這個河沿岸啥子垃圾沒得?哪時候對頭過?」

李旭升說的這條河是沱江,他們這個城市的自來水水源,幾天之後,他們就知道,沱江果然是出了問題,而令整個城市陷入水荒之中。

怪不得水味道不對

「噗,噗,噗」,一聲接一聲,從沱江沿岸遠遠近近地傳來。

船工周長春披衣起床,循聲來到江邊,吃驚地看見,江面上處處水花,一條條的魚兒像是喝醉了酒,顛三倒四,亂蹦亂跳,一些大魚還跳到了岸上,鰓幫子一張一合的。

這是2004年2月27日的早晨。簡陽。

「做夢都沒夢見過那麼多的魚跳上岸來」,周長春是簡陽市星光村一組的村民,多年在江邊。每年枯水季節來臨,由於上游長年污染,岸邊總會浮起一些仰白肚子的魚。他們也撿過一些,吃了,也沒什麼大問題。

接下來的幾天,江水的顏色越來越污濁,氣味越來越難聞,浮到江邊的死魚也越來越多。

鄉下死魚的消息零零星星地傳到了簡陽市內,但是,城區卻依然平靜。也有一些警覺的市民感到不安。

2月27日晨,市民高建國起來做早飯,一打開水龍頭就聞到異味,水燒開後,異味更濃,「好像是硫磺味,又好像氨水的味道」。他當時就把這鍋水倒了,又接一鍋,還是一樣。

3月1日,很多市民發現,水龍頭流出的水呈褐黑色,刺鼻的味道也越來越濃。「就是再遲鈍的人也看得出有問題。」高說。

猜疑和不安很快得到證實。3月2日下午3點鍾,簡陽市政府貼出的「暫時停止飲用自來水」的通告頓時掀起滿城風雨。

張貼在大街小巷的通告是這樣說的:根據環保和衛生防疫部門的監測報告,沱江上游出現污染物,我市自來水廠取水點受到污染並已超過國家飲用水衛生標准。現在水廠提供的自來水只能用於除飲用水和食品加工之外的生活用水和工業用水,凡沱江沿線在沱江河提取飲用水的單位和城鄉居民要立即停止取水飲用。

據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的一份文件顯示稱,3月2日、3日簡陽、資陽等斷面水體氨氮超標,最大超標指數為152倍。

市民們突然明白過來:怪不得前幾天的水味道不對!

一些小道消息在市民中間不脛而走。在簡陽市幾天時間,記者就聽說了這樣幾個版本,其中一說是自來水公司早就監測出水有問題,往上報,市政府怕造成社會恐慌,所以沒及時公布,最後是省裡面來人了才貼的通知。

接受記者采訪的簡陽市常務副市長毛壽君說,自己和其他幾個市領導家的自來水也是一直飲用到3月2日貼出布告那天。「我家家屬比較節約,一直都用自來水,一直用到那天中午。」他說。

而離市委大院最近的圖書館送水公司的工作人員對記者說,他們在縣委大院里的客戶有11戶,沒有任何異常,都是3月2日下午三四點鍾開始突然出現搶水情況。

發現問題之後

按照普通人的理解,自來水公司每天都要監測自來水的水質,應該是第一道關口。但是,自來水公司發現問題卻是在2月27日有關部門已經介入之後。這是為什麼呢?

自來水公司2月20日的全指標檢測據說沒有發現問題。

「說實話,廠裡面很難把得住關,首先,國家的飲用水衛生檢測標准裡面就沒有氨氮和亞硝酸鹽氮這兩項指標,再說,他們的檢測設備和技術都有些問題,就是全指標檢測也很難查得出來。」市衛生防疫站衛生監督科科長賴文才舉了一個例子:水廠化驗室的技術員要測溶解氧,就拿個瓶子對著水龍頭接水,「這個能測出溶解氧?應該是專門的采樣儀器,在水下面30公分取水,還不能產生水流,你對著水龍頭接,所有氧氣都跑進來了,還測哪樣溶解氧哦!」

按照職責,環保局和衛生防疫站都會對河源水進行監測,但是記者得到有關方面的解釋是:這個時間極不湊巧。簡陽市環保局每個月對沱江河流簡陽段3個斷面進行水質監測的時間定在每月9日,而負責監測自來水公司的水源水和出廠水的衛生防疫站的取樣時間同樣不在這段時間。

事實上,簡陽市政府部門是從2月26日開始介入污染事件的。簡陽市政府的一份綜合報告說,這天,簡陽市環保局接到報告,得知簡陽與上游縣交界的宏緣、養馬河段出現大面積死魚。

「魚死了有很多種可能性,那幾天氣溫也忽高忽低的,是溶解氧太低還是什麼污染物,如果是污染物,是氫化物還是硫化物還是氨氮?查清楚了就能幫助盡快鎖定污染源。」

26日這天接到報告後,市環保局就派人到現場觀察。河水的水樣監測是在27日才開始做的。市衛生防疫站介紹說,當天下午2點,他們和市環保局分別取回了水樣,進行了化驗。到下午5點,防疫站的監測結果出來:「三氮」嚴重超標40-50倍。事後,這個結論被省環保局所證實。

3月1日是星期一,晚上11點,四川省環保局值班室突然接到簡陽市所屬的地級市資陽市環保局電傳過來的緊急報告,稱:「接簡陽市局報告……資陽市檢測站1日下午4點采樣監測……出現了明顯異常情況……建議沱江河資陽段沿線飲用水取水點暫停使用。」這是記者在省環保局看到的第一份上報材料。

3月2日上午是省環保局領導作述職報告,獲悉污染報告的人員都坐立不安的,一散會,幾個局領導碰頭開了緊急會議,馬上派出調查組。

3月2日下午,簡陽市政府緊急召開了市長辦公會議,專題研究這一突發事件。會議決定,通告全市市民:暫停飲用自來水。

在同一時間,沿沱江約62公里的污染帶上的兩岸城市,資中、內江兩地的自來水廠已停止取水和供水,迅速作出應急方案。

但到這個時候,下游地的各級政府仍然不知道污染源究竟出自何處。

對污染源的處置

3月2日上午,省環保局調查組一行人到達川化集團的時候,排污口上的污水仍然汩汩流淌。

調查組就是帶著自動監測設備,順著這股污染源,在氨氮濃度超標150倍的最高點上,找上門的。

沱江有3條支流:北河、中河和毗河。毗河是其中污染情況最為嚴重的支流。而毗河所流經的青白江區則是成都市的一個工業區,周圍集中了四川化工集團、成都氮肥廠等幾家大中型的化工企業。

對於沱江下游水質氨氮指標嚴重超標的直接原因,省環保局事故調查組3月6日得出的結論是:川化集團第二化肥廠於去年11月20日停車進行技改,今年2月14日,該公司違背「三同時」制度,違反環保程序,擅自開車試運行。試運行中該化肥廠水解、解吸裝置的兩台給料泵出現故障,致使尿素工藝冷凝液氨氮指標過高不能進入鍋爐回用,直接向毗河排放。

根據尿素工藝的一般流程來分析,氨水罐里的尿素工藝冷凝液要通過給料泵輸送到水解、解吸裝置,這樣,冷凝液中所含的尿素、氨氮和二氧化碳等物質才能被分解回收,提純的水才能進入鍋爐燒成蒸汽。如果說給料泵出現故障,就會導致氨水罐里的工藝冷凝液沒有經過任何處理就直接排放到了河流!

污染源在3月2日已經被切斷。省環保部門採取果斷措施關掉川化第二化肥廠技改裝備,並要求川化集團公司立即安裝自動在線監控設備。技改項目在經過環保部門監測排污合格後,才能生產。省環境監測總隊則對該公司跟蹤監督,每兩小時監測一次排污情況,確保排污不反彈。

3月11日,記者來到青白江區。因為調岷江的水沖刷,窄窄的毗河裡面水流湍急。

事故發生後,四川省從沱江各個上游水庫緊急調水用於沱江沖污,稀釋沱江水。

事實上,3月1日,四川省水文水資源勘測局派員采樣過程中,已發現中河及排洪河(毗河支流)水質感觀很差,作了如下記錄:「中河河面有大量腐爛漂浮物和少量死魚,河水呈淡黃綠色,有明顯的腐臭味。排洪河河岸污泥呈油黑色,河水棕黑色,河水有刺鼻的氨味。」

化肥廠的給料泵究竟是什麼時候出現的故障?這個冷凝液的排放量究竟有多大?這些數據目前尚未公布。

專家們的分析是,污水排放的時期很重要,如果豐水期排放,大流量的河水能較快稀釋工業廢水的濃度。但是,2月的沱江恰好處於枯水期,最小流量只有12m3/s。以往金堂九龍灘電站為發電需要每年從上游調配一定量的水,但是去年年底,九龍灘電站中止發電,結果今年的上游來水就更少,河水的自凈能力就更低。

「沒有調水沖刷以前,冬季枯水期流速很慢,從水文資料看得出來,沱江一天流不了10公里。」根據這一流速和下游發現污染的時間,長江水利委員會環保局局長洪一平分析說,從污染點到簡陽有70多公里,至少要六七天時間。也就是說,化肥廠的排污應該是在2月20日之前。

至為關鍵的問題是,川化集團內部的質量控制和安全管理措施是怎樣制定的?為什麼高濃度的冷凝液能夠長時間的排放?

「我們有規定,枯水期限量生產、減量排污,企業這次技改開工沒有向環保部門申報,出現污染究竟是管理不力還是有意排放,我們現在還正在調查。」省環保局一位官員說。

按照《水污染防治法》第20條規定,排污單位發生事故或者其他突然性事件,排放污染物超過正常排放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水污染事故的,必須立即採取應急措施,通報可能受到水污染危害和損害的單位,並向當地環境保護部門報告。

看來,正是上游和下游之間信息鏈條的斷裂和預警機制的缺損,使得污染事件迅速轉化成一場突如其來的公共衛生事件。

政府平息水荒

往日肅穆的市政府大院現在更像是一個公園。大院的老槐樹下面,有一口水井。川流不息的人群提著壺挑著桶來,又晃晃盪盪地出去,沿路灑下一灘灘的水跡印。

在簡陽,3月2日下午會議以後所採取的一系列措施很快平息了這場水荒。

3月2日下午,得知水污染的市民們急速奔上街頭,全城所有的礦泉水、純凈水一搶而光。簡陽市政府從成都緊急調來5萬桶純凈水,不到兩個小時也銷售殆盡。據稱,因為政府已經發出通知,並派出工商部門的同志巡視監督,不準銷售各類純凈水、礦泉水、飲料的商家哄抬物價。所以,簡陽的市場沒有出現大的波動。

這些天里簡陽的水生意奇好無比。一家純凈水店鋪的老闆說,該店拉一車(200至300桶)水到街上,不到一個小時便會賣光,3月3日這天他們已經賣了5大卡車的純凈水了。

「自來水不能喝,但是可以用來沖洗東西,」在及時發布公告的幾個小時後,晚上6點,政府重新恢復了自來水供應。這樣,就減小了整個城市對水的需求壓力。

但市民們自發的找水行動已經如火如荼地展開。從建設路到政府街,從古井街到三馬巷,隨處可見提著塑料桶、鐵皮桶、油桶、臉盆、開水壺四處找水的人群。最初那幾天,簡陽城內的20餘口古井前排起了長長的隊伍。

簡陽市政府下令,所有水井一律無條件向市民供水,得到命令的簡陽市公安局還派出警力到各井口維持秩序。

與此同時,政府還出動了兩輛消防車、兩輛環衛車到20公里外的龍泉水庫日夜不停地拉水。

3月3日,在環衛所門口,記者看到,一輛環衛車被一大群拿著各種容器的老先生、老太太以及大嫂圍住。車上能出水的出口都被打開。環衛所的馬師傅滿頭大汗,忙著給眾人放水:「老太婆不要擠,擠壞了可不劃算……大家都有……哎喲,小朋友,你的手伸哪去了?」「你的桶都伸到我鼻子下了……流地上可惜了,唉,不要慌,慢慢來……讓這個背娃娃的……」

馬師傅說,從頭天晚上他們就開始到20多公里外的水庫拉水,到現在已往返六趟了。

隨著上游調水的沖刷,環保部門和衛生防疫站檢測的三氮指標在迅速回落。3月13日,市政府常務副市長帶隊到水廠,對兩個水池進行了徹底清潔。3月16日,簡陽市的街上貼出了自來水可以恢復飲用的通知。

據了解,就在8日,簡陽市政府已經開會研究,立即實施從張家岩水庫提取飲用水的工程。《簡陽報》的標題是:痛下決心另尋新水源。

實際上,即使沒有這次污染事故,簡陽市政府也被這條河流弄得頭痛。當地環保部門和防疫站提供的資料說,2002年的時候,這條河流在冬季就已經是劣V類水質。

在簡陽下游,成立了沱江水污染應急處置指揮部的內江市政府也啟動了第二水源取水方案,從3日凌晨起,幾十輛消防車和灑水車從自貢大山鋪取水,24小時不間斷運水到內江。顯然,內江也將改水。

H. 四川的沱江是一條什麼樣的江

沱江是四川一條與眾不同的大河。 沱江的發源地,是四川盆地西北緣的九頂山,又名茶坪山。這座山裡的東、中、西三處分別流出許多溪流,逐漸匯成三條較大的支流:西邊一條湔江,長139公里;中間一條石亭江,長141公里,東邊一條綿遠河,長180公里;它們匯合在金堂趙鎮附近,才正式成為沱江幹流。因為綿遠河最長,所以現在把它定為沱江的正源,另外兩條就算旁系支流。沱江位於中國四川省中部。發源於川西北九頂山南麓,綿竹市斷岩頭大黑灣。南流到金堂縣趙鎮接納沱江支流——毗河、清白江、湔江及石亭江等四條上游支流後,穿龍泉山金堂峽,經簡陽市、資陽市、資中縣、內江市等至瀘州市匯入長江。全長712公里,流域面積3.29萬平方公里。從源頭至金堂趙鎮為上游,長127公里,稱綿遠河。從趙鎮起至河口稱沱江,長522公里。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1200毫米,年徑流量351億立方米,其中岷江補給約佔33.4%。水力資源蘊藏量約186.7萬千瓦。幹流長年可通木船、機動船,中下游支流多已渠化。沱江流域森林覆被率僅6.1%,為四川各河中最低者,沱江流域內有成都、重慶、德陽、內江、自貢、資陽、綿陽、遂寧、瀘州等大中城市,大、中型工廠多達千餘座,是四川省
工業集中之地,人口密度之高冠於其他各河。沱江流域又是四川最大棉、蔗產地。沱江水系發育,上游有綿遠河、青白江、毗河勾通相鄰流域岷江水系,構成了沱江為不封閉流域的特點;中下游支流與幹流呈對稱性的樹枝狀分布,主要支流有絳溪河、球溪河、資水河、蒙溪河、大清流河、釜溪河、瀨溪河等。沱江發源於海拔4984米的九頂山。分三條水流。東源:綿遠河長180公里,中源:石亭江長141公里,西源:湔江長139公里,在金堂縣趙鎮附近相匯,成沱江主幹流。另外,沱江源頭活水還來源於清白江和毗河,這樣它就有了5個源頭,並且,岷江水網交錯其間,流域被打亂,沱江里還流淌著岷江的水。所以,沱江不像其他河那樣涇渭分明 ,是一條混血的江。但最後,由於綿遠河最長,就把它定為正源。沱江河道曲折,從趙鎮到瀘州市,長522公里,比直線多出了2.11倍。沱江河床並不平坦,而是嶺壑相交,崎嶇起伏。雖不利於航運,但它卻是通航卻很早。沱江三峽第一峽金堂峽,全長13公里,像個大「S」,右岸是炮台山,左岸是雲頂山,江寬100米左右。南宋末年,四川人為抗擊元軍入侵,在長江支流險要處修築城市,保護自己。現在雲頂山上就有個當時修的雲頂石城。第二峽,月亮峽,從資中縣登瀛岩到歸德鄉,全長21公里。這里山陡但不高,氣勢比不上金堂峽。這里岩石易風化,所以形成很多洞穴,江中也有一些坍塌的巨石。洪水時,江寬不過200米。第三峽,青山峽,在富順縣安溪鎮境內,全長只有2公里,兩岸的金錢山和青山嶺原本連接為同一山脈,被沱江硬生生的切斷,所以江寬不到120米。據說明朝時建文帝曾流落到這里,並在金錢寺出家為僧。河口年平均流量982立方米/秒,河口江寬562米。水文1.降水沱江流域屬亞熱帶溫濕天氣,全流域多年平均空氣溫度為17.1℃。多年平均年降水量在上游山區約為
傍晚的沱江[1]
1200~1700毫米,上游廣大把土地整平區900~1500毫米,中下游連綿小山區約870~1100毫米。降水量集中於6~9月,約占整年70%左右。綿竹縣天池鄉站1978年年降水量2363.6毫米,是全流域的最高記錄。流域內降水量年際變化較大,上游各地最小年的年降水量通常是550~1100毫米,中下游為520~800毫米,大多在600~750毫米間,以金堂縣三皇廟站1969年年降水量518.7毫米為最小記錄。天池站1995年24小時降水量447毫米,三日降水量673毫米,是沱江流域該兩時段最大記錄。2.徑流與泥沙沱江上游山區首要天幹流多年平均年徑流量分別是:綿遠天河王場4.61億立方米,石亭江高景關站6.73億立方米,湔江關隘站7.14億立方米。上游廣大把土地整平地域流域不關閉,有自岷江引入水量補給,據毗河石堤堰水文現象站以及蒲陽河新橋水文現象站所測資料不完全計數,年引水量靠近25億立方米。結合廣大把土地整平及龍泉山戔戔間徑流,沱江上游各部分來水於金堂峽以上匯集後,三皇廟站多年平均年徑流量達76.4億立方米,下游控制站李家灣增至129億立方米,加上李家灣站以下區間徑流,至沱江口全流域的多年平均年徑流量約140億立方米。因為沱江流域靠江工礦企業成長較快,大量未經措置懲罰的污廢水排入河道,致使沱江水質惡化惡化。
沱江景點介紹圖片(16張)據1981年四川省水文現象總站等單位分段多組水樣監視檢測結果,即發現耗氧量及氨、氮無論均值或者極值都大大超過地面水標准,乃至江中有機物綜合評價切合國家1、二級水質標準的河長,僅占介入評價河長的41.9%。在評價的總河長中,屬水質傑出的河長只佔1.8%,大部河段水體中酚、氰、砷、汞、六價鉻等的檢出率均超過標准50%以上,簡陽至內江段屬嚴重污染(四類)等,可見沱江流域內水質受污染狀態嚴重。沱江流域在四川省屬弱產沙區,李家灣站多年平均年輸沙模數為503噸/平方公里,幹流各控制站的多年平均懸移質年輸沙量別離是:三皇廟站582萬噸,資中縣登瀛岩水文現象站892萬噸,李家灣站1170萬噸。.洪枯水沱江上游山腳與廣大把土地整平瓜代帶屬龍門山暴雨區。因為流域形狀狹長,一般環境下,暴雨分離,幹流及各支流洪水錯開,洪水峰形較胖,但如果遇暴雨籠罩面積大或者持續時間長,中、下游洪水與上游洪峰遭受,則造成幹流較大或者特大洪水,如1981年7月,沱江流域中、上游同時發生暴雨,11~14日累計,上游廣大把土地整平地域多處雨量超過了300毫米,李家灣站以上的流域平均雨深達網易毫米,幹流三皇廟水文現象站14日洪峰流量8110立方米/秒,超過了調查歷史最大洪水(1840年)。三皇廟站以下,沿程又有支流及區間洪水匯入,至登瀛岩水文現象站,於14日15時洪峰流量達到14000立方米/秒,李家灣水文現象站16日最高水標位達273.26米,洪峰流量達15200立方米/秒,僅低於1948年(水標位273.67米,相應流量16200立方米/秒)及1898年月歷史最大洪水(水標位275.35米,相應流量18600立方米/秒)。沱江流域支流上澆灌引用水量大,一年中洪、枯水量相差很大,在降水量較少的冬季,缺少地面徑流補給,枯水流量很小,有時甚或者斷流,幹流李家灣站多年平均年最小流量32.5立方米/秒,1978年3月最小流量僅6.72立方米/秒。開發

I. 沱江河有多長都流經了那些地方

有很多支流,其中以綿遠河180km為主,沱江流域內有成都、德陽、內江、自貢、瀘州5座大中城市。
沱江發源於海拔4969m的九頂山。分三條水流東:綿遠河長180km,中:石亭江長141km,西:澗江長139km,在金堂縣趙鎮附近相匯,成沱江沱江主幹流。另外,沱江源頭活水還來源於清白江和毗河,這樣它就有了5個源頭,並且,岷江水網交錯其間,流域被打亂,沱江里還流淌著岷江的水。所以,沱江不像其他河那樣涇渭分明
,是一條混血的江。但最後,由於綿遠河最長,就把它定為正源。

J. 怎麼寫關於簡陽市的沱江河

簡陽市的沱江河:

沱江,長江上游支流。沱江自簡陽市宏緣鄉林蔭寺進入資陽市境內,南向流經簡陽市養馬鎮、石橋鎮、東溪鎮(右納絳溪),至新市鎮南出境,南入雁江區境,在簡陽境內流長84.9公里。平均流量為255立方米/秒至275立方米/秒。

發源:

沱江發源於海拔4984米的九頂山。上源分三條水流。東源為綿遠河長180公里,中源為石亭江長141公里,西源為湔江長139公里,在金堂縣趙鎮附近相匯,成沱江主幹流。另外,沱江源頭活水還來源於清白江和毗河,有5個源頭,並且岷江水網交錯其間,流域被打亂,沱江里還流淌著岷江的水。

所以,沱江不像其他河那樣涇渭分明 ,是一條混血的江。但最後,由於綿遠河最長,就把它定為正源。

熱點內容
為什麼程序升級後微信卡屏 發布:2025-02-04 05:48:47 瀏覽:658
為什麼淘寶那麼多假貨沒人問 發布:2025-02-04 05:41:35 瀏覽:743
為什麼葯片有多種顏色 發布:2025-02-04 05:32:13 瀏覽:4
螢火蟲晚上發光為什麼 發布:2025-02-04 05:18:25 瀏覽:442
三星賬號為什麼登錄不了淘寶網 發布:2025-02-04 05:14:14 瀏覽:780
為什麼孩子一熱就起大包 發布:2025-02-04 05:14:14 瀏覽:321
為什麼超市特價豬肉很便宜 發布:2025-02-04 05:08:25 瀏覽:492
蘋果為什麼手機突然掉電很快 發布:2025-02-04 05:04:32 瀏覽:712
為什麼外向貧嘴的男人內向 發布:2025-02-04 04:54:25 瀏覽:900
為什麼procreate軟體變白色的了 發布:2025-02-04 04:53:41 瀏覽: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