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亂糞便為什麼呈米泔水樣顏色
❶ 霍亂弧菌患者「米泔」糞便與哪種因素有關
米泔樣大便的腹瀉。最典型的腸毒素性腹瀉,霍亂弧菌喜歡小腸中的鹼性環境,它們進入小腸後,會在小腸黏膜上迅速大量繁殖,並產生大量腸毒素,抑制腸道的再吸收,促進腸液的過度分泌及胃腸道的排空蠕動。由於霍亂的腹瀉量大,致使膽汁分泌減少或停止,加上腸液的稀釋,使原來被膽色素染成黃色的大便變成清水樣或淘米水樣的大便。所以,人們形容典型的霍亂大便是米泔樣大便。
❷ 大便的各種顏色表明了什麼
大便的正常顏色是黃褐色。如果大便顏色很深,一般有幾種可能。 第一是與食物有關,吃了豬血或動物內臟,大便會變成紅黑色,吃綠色蔬菜吃得多,葉綠素含量高,大便呈綠色。 第二是與葯物有關,胃病患者吃含鉍的胃葯,缺鐵性貧血病人經常補充鐵劑,大便也會呈黑色。炭劑、一些黑色的中成葯吃了也會拉黑便。這種黑便呈深淺不等無光澤的炭樣黑色。 以下是大便異常顏色和疾病的關系: 灰白色:如果大便的顏色是「白陶土樣」的,有可能是黃疸或由於結石、腫瘤、蛔蟲等引起的膽道阻塞,導致膽黃素無法隨大便排出。 黑色:如果沒有吃豬血,又沒有吃可能拉黑便的葯物,大便出現黑色,一般是上消化道出血。胃和十二指腸出血,血通過幾米長的腸道,發生各種化學變化,逐漸變黑,因此,這些地方出血,量又不是很大的話,大便應該是黑的。在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中,因潰瘍病出血的約佔一半,其中大部分是十二指腸潰瘍出血。除潰瘍病之外,胃炎、肝硬化合並食管或胃底靜脈曲張破裂、胃癌,也是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見原因。 紅色:拉血便,多是下消化道出血,下消化道包括空腸、回腸、直腸、結腸,由於「路程」短,化學變化少,這些部位出血,大便應呈紅色。如果上消化道出血量大,血來不及在腸道里過多停留,拉出來的大便也是紅色。但無論是上消化道還是下消化道出血拉血便,都有一個特點,血和大便混在一起,如果血不跟大便混在一起,只是附在大便表面或部分偏離,甚至是便後滴血,這種情況是患了痔瘡。
❸ 請問霍亂是什麼屬於什麼樣的病
感染霍亂弧菌引起的烈性傳染病。 霍亂是 一種急性腹瀉疾病,由不潔的海鮮食品引起,病發高峰期在夏季,能在數小時內造成腹瀉脫水甚至死亡。霍亂是由霍亂弧菌所引起的,通常是血清型O1的霍亂弧菌所致,但是在1992年曾經有O139的新血清型造成流行。霍亂弧菌存在於水中,最常見的感染原因是食用被病人糞便污染過的水。霍亂弧菌能產生霍亂毒素,造成分泌性腹瀉,即使不再進食也會不斷腹瀉,洗米水狀的糞便是霍亂的特徵。 流行 霍亂在1817~1923年的100多年間,在亞、非、歐美各洲,曾先後發生過6次世界性大流行。1820年(清嘉慶二十五年)霍亂傳入中國,至1948年為止近130年中,大小流行近百次,6次世界性大流行無一不禍及中國。 霍亂流行過程三環節分述如下。 ① 傳染源。是病人和帶菌者。輕型患者中埃爾托型霍亂比古典型霍亂所佔比例為大。帶菌者分健康帶菌、潛伏期帶菌和病後帶菌三種。健康帶菌者的排菌時間較短,一般不超過7天。潛伏期排菌多在最末一兩天,持續時間更短。病後帶菌有兩種情況:恢復期帶菌自臨床症狀消失後3個月內帶菌,絕大多數患者恢復期帶菌的時間不超過一周,和慢性帶菌(持續排菌超過3個月),這種情況少見,可能與膽囊或膽道的炎症有關。 ② 傳播途徑。比較復雜,多經水傳播,也會通過帶菌者的排泄物(尿液,糞便)傳播。食物、手和蒼蠅等也會傳播霍亂。 預防 (1)管理傳染源:設置腸道門診,及時發現隔離病人,做到早診斷、早隔離、早治療、早報告,對接觸者需留觀5天,待連續3次大便阻性方可解除隔離。 (2)切斷傳播途徑:加強衛生宣傳,積極開展群眾性的愛國衛生運動,管理好水源、飲食,處理好糞便,消滅蒼蠅,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3)保護易感人群:積極鍛煉身體,提高抗病能力,可進行霍亂疫苗預防接種,新型的口服重組B亞單位/菌體霍亂疫苗已在04年上市。
❹ 為什霍亂病人的糞便呈米泔水樣
米泔水樣便:由腸道受刺激,大量分泌水分所致,常見於霍亂、副霍亂等
❺ 為什麼大便一直排出白色像水一樣的液體呢,
健康人的大便呈棕黃色,大便顏色的變化與疾病的關系十分密切。
白色或灰白色:提示膽道梗阻,有膽結石、膽道腫瘤或胰頭癌的可能。此外,灰白色便還可見於鋇餐造影後,這並百疾病所致生理性糞便。
白色淘米水樣(即糞便呈米泔水樣的白色混濁液體)量多,常見於霍亂。
白色油脂狀:量多,並有惡臭,常見於胰源性腹瀉或吸收不良綜合征。
白色粘液狀:提示可能是慢性腸炎、腸息肉和腫瘤。
由於你沒吃什麼東西,可能導致大便不成形,但是總是去切拉不出來,顯得里急後重,且大便顏色異常,則提示可能腸道疾病。你先吃一些清淡的粥和青菜,多喝水(腹瀉易脫水),若症狀未好轉或加重,請立即去醫院檢查。
❻ 為什麼大便是黃顏色而不是綠色或黑色什麼的
人體除了利用胃腸蠕動來進行消化吸收外,還要依靠胃液和膽汁等來幫助與促進消化吃入的食品(膽汁主要對於脂肪的消化和吸收具有重要作用).其中膽汁是金黃色或黃褐色的,由於它的影響使大便呈黃色.
健康人的大便呈棕黃色,大便顏色的變化與疾病的關系十分密切。
白色或灰白色:提示膽道梗阻,有膽結石、膽道腫瘤或胰頭癌的可能。此外,灰白色便還可見於鋇餐造影後,這並百疾病所致生理性糞便。
白色淘米水樣(即糞便呈米泔水樣的白色混濁液體)量多,常見於霍亂。
白色油脂狀:量多,並有惡臭,常見於胰源性腹瀉或吸收不良綜合征。
白色粘液狀:提示可能是慢性腸炎、腸息肉和腫瘤。
深黃色:可由紅細胞先天性缺陷、溶血性細菌感染、惡性瘧疾、配錯血型的輸血,某些化學葯品或毒素的中毒、各種免疫反應(包括自體免疫)等引起。
綠色:呈水樣或糊狀,有酸臭味、多泡沫,多見於消化不良、腸道功能失調等疾病。若綠便中混有膿液,則是急性腸炎或菌痢的表現。此外,吃了大量含有葉綠素的食物,或腸內酸性度過高,也會使糞便變成綠色。
淡紅色:像洗肉水樣大便,這種大便最多見於夏季因食了苛些被嗜鹽菌污染的腌製品;常見於沙門氏細菌感染引起的腹瀉。
鮮紅色:常見於下消化道出血。外層沾有鮮血,量少,並伴劇能,便後疼痛消失,是為肛裂;若血色鮮紅,量多少不一或呈血塊,附在糞便外層,與糞便不相混,用水可將血液或血塊沖走的,有內痔出血的可能。若血色鮮紅,並與糞便混在一起,提示可能為腸息肉或直腸癌、結腸癌所致。
暗紅色:因血液和糞便均勻地呈暗紅色,又稱為果醬色,常同見於阿米巴痢疾,結腸息肉和結腸腫瘤另有一種情況是正常人進食過量的咖啡、巧克力、可可、櫻桃、桑椹等也可出現暗紅色大便,這要同上面的疾病區別開來。
黑色:因同馬路上柏油色,又稱柏油樣便,是常見的一種上消化道出血大便。它包括十二指腸潰瘍、胃潰瘍、胃竇炎、粘臘脫垂、肝硬化時的食道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等。但是,食過多的肉類、動物血、肝臟、菠菜、口服鐵劑、鉍劑、活性炭等,糞便也可呈黑色,應加以區別。用水將黑便沖散,若顯出血色,即為消化道出血。
俗話說:「十男九痔」。日常大便出血,人們往往想到的是痔瘡,而忽略了大腸癌的可能性。大便出血,首先要警惕癌腫的可能。這對老年人尤為重要
❼ 霍亂的傳染源和患者症狀有哪些
由霍亂弧菌引起的烈性腸道傳染病。主要傳染源是病人和帶菌者。病人的吐瀉物或糞便一旦污染水源、食物、用具、手等即可將本病菌散播。蒼蠅也是傳播本病的媒介。人受感染後1~3天即可發病,短者只需數小時。主要症狀是腹瀉、嘔吐,大便和嘔吐物呈白色米泔水樣。由於失水嚴重,病人很快出現口乾、煩躁、抽搐等失水狀態,皮膚乾燥、眼窩下陷、兩頰內凹、脈搏微弱、血壓下降。本病預防為主,一旦發病應迅速將病人隔離以免爆發流行。治療時應及時補充體液,並輔以抗生素殺菌治療。
❽ 感染後糞便呈米泔水樣的細菌是
感染後呈米泔水樣糞便的細菌是霍亂弧菌。感染後出現嚴重腹瀉、嘔吐,糞便呈米泔水樣或洗肉水樣。
❾ 霍亂的症狀有哪些
【臨床表現】
本病潛伏期短者數小時,長者3~6天,一般為1~3天。古典生物型和O139群霍亂弧菌引起的疾病,症狀較嚴重;埃爾托生物型霍亂弧菌引起的症狀輕者多,無症狀的病原攜帶者亦較多。典型患者多突然發病。少數患者發病前1~2天可有頭昏、乏力或輕度腹瀉等症狀。
1.病程分期典型病例病程可分3期。
(1)吐瀉期:以劇烈的腹瀉開始,繼而出現嘔吐。一般不發熱,僅少數有低熱。
①腹瀉:腹瀉是發病的第一個症狀,其特點為無里急後重感,多數不伴腹痛,排便後自覺輕快感。少數患者有腹部隱痛,個別病例可有陣發性腹部絞痛。排出的糞便初為黃色稀便,後為水樣便,以黃色水樣便多見。腹瀉嚴重者排出白色混濁的「米泔水」樣大便。有腸道出血者排出洗肉水樣大便。出血多者則呈柏油樣便,以埃爾托生物型霍亂弧菌引起者多見。腹瀉次數由每天數次至數十次不等,重者則大便失禁。
②嘔吐:一般發生在腹瀉之後,不伴惡心,多為噴射性嘔吐。嘔吐物初為胃內食物,繼而為水樣,嚴重者亦可嘔吐「米泔水」樣物,與糞便性質相似。輕者可無嘔吐。
(2)脫水期:由於劇烈的嘔吐與腹瀉,使體內大量水分和電解質喪失,因而出現脫水、電解質紊亂和代謝性酸中毒,嚴重者出現循環衰竭。本期病程長短,主要決定於治療是否及時和正確與否。一般為數小時至2~3天。
①脫水:可分輕、中、重三度。輕度脫水,可見皮膚黏膜乾燥,皮膚彈性力差,一般約失水1000ml,兒童70~80mL/kg體重;中度脫水,見皮膚彈性差,眼窩凹陷,聲音輕度嘶啞,血壓下降和尿量減少,喪失水分3000~3500ml。兒童80~100ml/kg體重;重度脫水,則出現皮膚干皺,沒有彈性,聲音嘶啞,並可見眼眶下陷、兩頰深凹、神志淡漠或不清的「霍亂面容」。出現循環衰竭和酸中毒者,若不積極搶救,可危及生命。重度脫水患者約脫水4000ml,兒童100~120ml/kg體重。
②循環衰竭:是嚴重失水所致的失水性休克。臨床表現:當血容量明顯減少後,出現四肢厥冷,脈搏細速、甚至不能觸及,血壓下降或不能測出。繼而由於腦部供血不足,腦缺氧而出現意識障礙,開始為煩躁不安,繼而呆滯、嗜睡甚至昏迷。
③尿毒症酸中毒:臨床表現為呼吸增快,嚴重者除出現庫斯莫爾(Kussmaul)呼吸外,可有神志意識障礙,如嗜睡、感覺遲鈍甚至昏迷。
④肌肉痙攣:這是嘔吐、腹瀉使大量的鹽喪失,嚴重的低血鈉引起腓腸肌和腹直肌痙攣。臨床表現為痙攣部位的疼痛和肌肉呈強直狀態。
⑤低血鉀:腹瀉使鉀鹽大量喪失,血鉀可顯著降低。臨床表現為肌張力減弱,膝反射減弱或消失,腹脹,亦可出現。
(3)恢復期或反應期:腹瀉停止,脫水糾正後多數患者症狀消失,尿量增加,體力逐步恢復。但亦有少數病例由於血循環的改善,殘留於腸腔的內毒素被吸收進入血流,可引起輕重不一的發熱,一般患者體溫高達38~39℃,持續1~3天後自行消退。
2.臨床類型根據失水程度、血壓和尿量情況,可分為輕、中、重三型。
(1)輕型:起病緩慢,腹瀉不超過10次/d,為稀便或稀水樣便,一般不伴嘔吐,持續腹瀉3~5天後恢復。無明顯脫水表現。
(2)中型(典型):有典型的腹瀉和嘔吐症狀,腹瀉達10~20次/d。為水樣或「米泔水」樣便,量多。因而有明顯失水體征。血壓下降,收縮壓僅9.31~12kPa(70~90mmHg),尿量減少,尿量為500ml/24h以下。
(3)重型:患者除有典型腹瀉和嘔吐症狀外,存在嚴重失水,因而出現循環衰竭。表現為脈搏細速或不能觸及,血壓明顯下降,收縮壓低於9.31kPa(70mmHg)或不能測出。尿量為50mL/24h以下。
除上述三種臨床類型外,尚有一種罕見的暴發型或稱中毒型,又稱「乾性霍亂」(cholerasicca)。本型起病急驟,尚未出現腹瀉和嘔吐症狀,即迅速進入中毒性休克而死亡。
【診斷】
霍亂流行地區,在流行季節任何有腹瀉和嘔吐的患者,均應疑及霍亂可能,因此均需作排除霍亂的糞便細菌學檢查。凡有典型症狀者,應先按霍亂處理。
1.診斷標准有下列之一者,可診斷為霍亂。
(1)有腹瀉症狀,糞便培養霍亂弧菌陽性。
(2)霍亂流行期間,在疫區內有典型的霍亂腹瀉和嘔吐症狀,迅速出現嚴重脫水,循環衰竭和肌肉痙攣者。雖然糞便培養未發現霍亂弧菌,但並無其他原因可查者。如有條件可作雙份血清凝集素試驗,滴度4倍上升者可診斷。
(3)疫源檢索中發現糞便培養陽性前5天內有腹瀉症狀者,可診斷為輕型霍亂。
2.疑似診斷具有以下之一者
(1)具有典型霍亂症狀的首發病例,病原學檢查尚未肯定前。
(2)霍亂流行期間與霍亂患者有明確接觸史,並發生瀉吐症狀,而無其他原因可查者。疑似患者應進行隔離、消毒,作疑似霍亂的疫情報告,並每天做糞便培養,若連續2次糞便培養陰性,可作否定診斷,並作疫情訂正報告。
❿ 什麼是霍亂病,有什麼危害及症狀啊
霍亂 文章來源:億康醫學網 霍亂是由霍亂弧菌所致的烈懷腸道傳染病,臨床上以劇烈無痛性瀉吐,米泔樣大便,嚴重脫水,肌肉痛性痙攣及周圍循環衰竭等為特徵,解放後我國已消滅本病,但國外仍有不斷發生和流行,因此必須隨時警惕本病的發生,認真做好預防工作。 1、病因 霍亂弧菌分為兩個生物型,一個中古典生物型即霍亂的病原體,另一個是愛爾.托生物型即副霍亂的病原體。這兩個生物型除某些生物學特徵有所不同外,在形態學及血清學性狀方面幾乎相同,霍亂弧菌為革蘭氏染色陰性,對乾燥、日光、熱、酸及一般消毒劑均敏感。霍亂弧菌產生致病性的是內毒素及外毒素,正常胃酸可殺死弧菌,當胃酸暫時低下時或入侵病毒菌數量增多時,未被胃酸殺死的弧菌就時入小腸,在鹼性腸液內迅速繁殖,並產生大量強烈的外毒素。這種外毒素對小腸粘膜的作用引起腸液的大量分泌,其分泌量很大,超過腸管再吸收的能力,在臨床上出現劇烈瀉吐,嚴重脫水,致使血漿容量明顯減少,血液濃縮,出現周圍循環衰竭。由於劇烈瀉吐,電解質丟失、缺鉀缺鈉、肌肉痙攣、酸中毒等甚至發生休克及急性腎功衰竭。 2、臨床表現 潛伏期數小時至6天,突然起病,100%的病人有腹瀉,腹瀉為無痛性無里急後重感,每日大便數次甚至難以計數,量多,每天2000~4000ml,嚴重者8000ml以上,初為黃水樣,不久轉為米泔水水樣便,少數患者有血性水樣便或柏油樣便,腹瀉後出現噴射性和邊疆性嘔吐,初為胃內容物,繼而水樣,米泔樣,由於劇烈瀉吐,體內大量液體及電解質丟失而出現脫水表現,輕者口渴,眼窩稍陷,唇舌乾燥,重者煩躁不安,眼窩下陷,兩頰深凹,精神呆滯,皮膚干而皺縮,失去彈性,嘶啞,四肢冰涼,體溫下降,敵國液濃縮,脈搏細弱,心章低鈍,血壓下降,如不及時搶救危及生命,病人脫及及時得到糾正後,大多數症狀消失,逐漸恢復正常,部分病人出現發熱反應,一般38~39℃,持續1~3天自行消退,目前霍亂大多症狀較輕類似腸類。 按脫水程度,血壓、脈搏及尿量多少分為四型。 (1)輕型,僅有短期腹瀉,無典型米泔水樣便,無明顯脫水表現,血壓脈搏正常,尿量略少。 (2)中型,有典型症狀體及典型大便,脫水明顯,脈搏細速,血壓下降,尿量甚少,一日500ml以下。 (3)重型:患者極度軟弱或神志不清,嚴重脫水及休克,脈搏細速或者不能觸及,血壓下降或測不出,尿極少或無尿,可發生典型症狀後數小時死亡。 (4)暴發型:稱乾性霍亂,起病急驟,不等典型的瀉吐症狀出現,即因循環衰竭而死亡。 3、診斷 在夏秋季節對可凝病人應詳細詢問發病前一周內的活動情況,是否來自疫區,有無與本病病人及其污染物觸史,以及是否接受過預防接種等,流行病學資料結合臨床和實驗室檢查可做出診斷,凡臨床上發現有瀉吐症狀或原因不明的腹瀉患者,應取糞便或嘔吐物標本,盡快進行病原診斷,包括鏡檢、培養、分離,凝集試驗及其它鑒定試驗。 (1)確診標准: ①凡有腹瀉嘔吐等症狀,大便培養霍亂弧菌陽性者。 ②霍亂流行期在疫區有典型霍亂症狀而大便培養陰性無其它原因可查者。 (2)疑似標准: ①凡有典型瀉吐症狀的非疫區道發病例,在病原學檢查未確診前。 ②霍亂流行期,曾接觸霍亂患者,有腹瀉症狀而無其它原因可查者。 4、治療與護理 (1)一般治療與護理: ①按消化道傳染病嚴密隔離。隔離至症狀消失6天後,糞便弧菌連續3次陰性為止,方可解除隔離,病人用物及排泄物需嚴格消毒,可用加倍量的20%漂白粉乳劑或2~3%來蘇兒,0.5%氯胺,還可用新葯「84」消毒液消毒,病區工作人員須嚴格遵守消毒隔離制度,以防交叉感染。 ②休息。重型患者絕對卧床休息至症狀好轉。 ③飲食。劇烈瀉吐暫停飲食,待嘔吐停止腹瀉緩解可給流質飲食,在患者可耐受的情況下緩慢增加飲食。 ④水份的補充為霍亂的基礎治療,輕型患者可口服補液,重型患者需靜脈補液,待症狀好轉後改為口服補液。 ⑤標本採集。患者入院後立即採集嘔吐物的糞便標本,送常規檢查及細菌培養,注意標本採集後要立即送檢。 ⑥密切觀察病情變化。每4小時測生命體征1次,准確紀錄出入量,註明大小便次數、量和性狀。 (2)輸液的治療與護理: ①輸液量:按脫水程度補液,一般入院後最初2小時應快速輸液以糾正低血容量休克及酸中毒,輕型補液要3000~4000ml,小兒每公斤體重100~500ml,中型補液4000~8000ml,小兒每公斤體重150~200ml,重型補液8000~12000ml,小兒每公斤200~250ml。 ②輸液內容:在開始糾正休克及酸中毒時,用生理鹽水與1/6mol/L的乳酸鈉或碳酸氫鈉,待休克糾正後可增加葡萄糖注射液,有尿時即刻補鉀。 ③輸液速度:所有低血容量休克患者入院30分鍾應輸入含鈉液1000~2000ml,或30~60ml/分,入院最初的輸液速度非常重要,如輸液不及時可發生休克而死亡。或發生腎功能衰竭,休克糾正後將每日需要量均輸完。 ④輸液的注意事項:為保證所需輸量需用粗針頭,選擇易固定的較大血管,必要時建立兩條靜脈輸液通道,輸入液體應加溫以免因大量輸入低溫液體引起不良反應,在整個輸液過程中,密切觀察患者有無心力衰竭肺水腫等臨床表現,一旦發生立即通知醫生,減慢輸液速度,給氧氣吸入、強心劑治療。 (3)對症治治療與護理: ①頻繁嘔吐可給阿托品。 ②劇烈腹瀉可酌情使用腎上腺皮質激素。 ③肌肉痙攣可靜脈緩注10%葡萄糖酸鈣、熱敷、按摩。 ④周圍循環衰竭者在大量補液糾正酸中毒後,血壓仍不回升者,可用間羥胺或多巴胺葯物。 ⑤尿毒症者應嚴格控制體入量,禁止蛋白質飲食,加強口腔及皮膚護理,必要時協助醫生做透析療法。 (4)病頭治療與護理:四環素有縮短療程減輕腹瀉及縮短糞便排菌時間,減少帶菌現象,可靜脈滴注,直至病情好轉,也可用強力黴素、復方新諾明、吡哌酸等葯治療。 5、預防 (1)管理傳染源:設置腸道門診,及時發現隔離病人,做到早診斷、早隔離、早治療、早報告,對接觸者需留觀5天,待連續3次大便阻性方可解除隔離。 (2)切斷傳播途徑:加強衛生宣傳,積極開展群眾性的愛國衛生運動,管理好水源、飲食,處理好糞便,消滅蒼蠅,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3)保護易感人群:積極鍛煉身體,提高抗病能力,可進行霍亂疫苗預防接種,但效果不理想,理想的口服疫苗正在研究中。參考資料: http://www.ekw.cn/qywy/treatment/nurse/3/97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