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磁波人眼睛為什麼看不到
1. 為什麼無線電波人無法察覺到
人眼只能接受電磁波的可見光部分(紅光-紫光)電磁波的波長太短,頻率過高,不能在人體形成反應。
2. 為什麼電磁波看不到,它和我們在一個空間維度嗎
在同一個空間維度。
另外,我們人眼是可以看到一部分的電磁波的。平時我們稱之為光波。
電磁波,按照頻率分類,從低頻到高頻,有無線電波、微波、紅外線、可見光、紫外光、X-射線和伽馬射線等等。人眼只可接收到的一部份的電磁波,波長大約在380至780納米之間,稱為可見光。
3. 電磁波看不見摸不著但它是客觀存在的
電磁波譜是很大一個波段,有的不可見,如無線電波、紅外線、紫外線、倫琴射線、伽馬射線),有的可見如可見光(白光由紅橙黃綠青藍紫七色光復合而成)但他們有共同的特性,都能在真空中傳播;有運動質量,沒有靜止質量;都是橫波,都能發生干涉、衍射、偏振現象。是客觀存在的。
4. 電磁波,為什麼用肉眼看不見黑暗中的物體
因為人眼(強調這一點是因為不同的生物對光的感知范圍有別)能看到的電磁波(可見光)范圍很窄,約為390nm~770nm,因此即便在白晝,人眼看不見的東西也有很多。黑暗中,盡管物體仍然能發出特定波長的電磁波,一般以紅外線為主,但是不在可見光范圍,所以人眼看不見。
5. 在未來,人類有沒有可能看見電磁波
人類的肉眼很難看見電磁波。
望遠鏡是眼睛的延伸
千百年來,人類一直是在用眼睛或眼睛的延伸(望遠鏡)來「看」宇宙。古人用肉眼就可以看到日月星辰和銀河系。後來,伽利略發明瞭望遠鏡,使得人類可以用更強大的「眼睛」去觀測宇宙。我們人眼看到的可見光只是電磁波一個非常窄的波段,在可見光之外有更長的長波如紅外,微波和射電波及更短的短波如紫外,X射線和伽馬射線。人們於是在這些波段建造了更強大的望遠鏡對宇宙進行全面觀測。然而,所有這些觀測都是用光子信使來傳遞信息的。
愛因斯坦場方程是用來求解時空結構的演化的。愛因斯坦發現所謂「引力」其實可以描述為時空的彎曲。在廣義相對論里其實沒有引力,愛因斯坦場方程只是描述如何把物質和能量(方程的右邊)與時空彎曲(方程的左邊)聯系起來。把方程從左讀到右講的是宇宙中的物質和能量分布如何可以引起時空彎 曲,把方程反過來讀講的是彎曲的時空如何決定物質怎樣運動。這是一個張量方程,全部寫出有16個方程(考慮度規張量的對稱性獨立方程有10個)。數學上非常復雜,但物理上非常簡單。更重要的是,無論你在哪個參照系,比如在地球上,在太空中,在黑洞旁邊,甚至在黑洞里,這個公式都是普適的,唯一不同的是方程的解(所謂時空度規)不同,亦即時空結構不同。
隨著科技的發展,人們會有更精確的儀器去觀察電磁波,但是肉眼是看不到的。
6. 為什麼人眼看不見紅外線、紫外線
因為視神經的共振頻率達不到這兩個極限
只有頻率適合的震動波才會被接收儀器接收嘛
順序是這樣的:因為人眼看不到過高或過低頻率的光,因此我們稱這些范圍的光波為紅/紫外線。
就像人們把自己耳朵聽不到的頻率叫做超/次聲波一樣。
人眼為什麼看不見紅,紫外線是由人眼的視網膜所能感受的波長決定的:即可見光波長范圍(390--760nm).
7. 為何人眼睛就看不到不可見光呢希望回答通俗點,莫答非所問,拜託🙏!
可見光:
指能引起視覺的電磁波。可見光的波長范圍在0.77~0.39微米之間。波長不同的電磁波,引起人眼的顏色感覺不同。0.77~0.622微米,感覺為紅色;0.622~0.597微米,橙色;0.597~0.577微米,黃色;0.577~0.492微米,綠色;0.492~0.455微米,藍靛色;0.455~0.39微米,紫色。
可見光是電磁波譜中人眼可以感知的部分,可見光譜沒有精確的范圍;一般人的眼睛可以感知的電磁波的波長在400到700納米之間,但還有一些人能夠感知到波長大約在380到780納米之間的電磁波。正常視力的人眼對波長約為555納米的電磁波最為敏感,這種電磁波處於光學頻譜的綠光區域
人眼可以看見的光的范圍受大氣層影響。大氣層對於大部分的電磁波輻射來講都是不透明的,只有可見光波段和其他少數如無線電通訊波段等例外。不少其他生物能看見的光波范圍跟人類不一樣,例如包括蜜蜂在內的一些昆蟲能看見紫外線波段,對於尋找花蜜有很大幫助。
不可見光:
不可見光顧名思義就是人類肉眼看不到的光,其中包括我們熟悉的紫外線、紅外線、遠紅外線等。
不可見光如果以波長來表示:
不可見光<380nm:如紫外線。
不可見光>760nm:如紅外線、遠紅外線。
速度方面要根據實際情況而定,一般說來凡是電磁波(也就是廣義上的「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都是一樣的,約為30萬公里/秒,但不同的介質對不同波長的光的阻礙作用是不同的,所以光在不同的介質中速度是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