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眼觀萬物 » 濃硫酸銅溶液的顏色為什麼是黑色

濃硫酸銅溶液的顏色為什麼是黑色

發布時間: 2022-09-25 20:18:37

『壹』 銅和濃硫酸反應為什麼變黑

銅和濃硫酸反應變黑是因為生成硫化銅黑色沉澱。

硫酸是氧化性酸這兒同時體現出了酸性和氧化性(所有的氧化性酸HNO3 H2SO4等都是這樣子反應過程先氧化再和氧化物反應生成鹽)以下是具體過程銅片變黑是由於銅與濃硫酸反應是分兩步進行的。濃硫酸將銅氧化成氧化銅(黑色),氧化性。硫酸跟氧化銅反應生成硫酸銅。酸性。

濃硫酸的定義:

濃硫酸,俗稱壞水,化學分子式為H₂SO₄,是一種具有高腐蝕性的強礦物酸。濃硫酸指質量分數大於或等於70%的硫酸溶液。濃硫酸在濃度高時具有強氧化性,這是它與稀硫酸最大的區別之一。同時它還具有脫水性,強腐蝕性,難揮發性,酸性,吸水性等。

濃硫酸,是質量分數大於或等於70%的硫酸水溶液,俗稱壞水。濃硫酸具有強腐蝕性:在常壓下,沸騰的濃硫酸可以腐蝕除銥和釕之外所有金屬,其可以腐蝕的金屬單質種類的數量甚至超過了王水。硫酸在濃度高時具有強氧化性,這是它與稀硫酸最大的區別之一。

『貳』 為什麼銅與濃硫酸反應會有黑色物質

由於濃硫酸的性質,反應中副產物很多,既有CuS(黑色),又有CuSO4(藍),所以你應該看到墨綠色的產物,方程式樓上的大神已經給了~

『叄』 濃硫酸與銅反應觀察到溶液變黑 銅片表面變黑是為什麼

答:銅逐漸溶解,有氣泡生成,產生的氣體能使紫色石蕊變紅或品紅溶液褪色.溶液冷卻後稀釋呈藍色.

說明:實際銅與濃硫酸反應現象非常復雜,至今學術界仍在討論.對於中學生來說,掌握上面敘述就完全可以了.如果感興趣,可以閱讀下面內容(警告:對高考來說全無用處!!!)

銅與濃硫酸反應實驗現象的探究與分析

[摘要]銅與濃硫酸共熱反應因兩者的量不同,反應時的最終現象不同。若濃硫酸過量時,主要現象有:銅表面先變黑,形成黑色濁液,隨後又變成白色濁液。銅全部反應完後,靜置,灰白色物質沉於管底,所得溶液呈淡藍色,冷卻至室溫呈無色。反應中還伴有白色煙霧,並有淡黃色物質冷凝在管壁。若銅過量,最終得灰白色固體物質。由此說明銅與濃硫酸共熱的反應是很復雜的,且反應後所得溶液顏色隨溫度變化而變化。

[關鍵詞] 銅 濃硫酸 共熱反應 現象 原因

高一新教材P131頁關於銅與濃硫酸反應的實驗敘述是這樣的:「實驗表明,濃硫酸與銅在加熱時能發生反應,放出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或使品紅溶液褪色的氣體,反應後生成物的水溶液顯藍色。說明銅與濃硫酸反應時被氧化為Cu2+」。
然而該實驗的現象並非這么簡單,且實驗有兩種情況:

一種情況是濃硫酸過量。用下列「實驗裝置圖1」(固定儀器和加熱酒精燈均未畫出)來完成此實驗。其實驗現象有(按實驗進程):銅與冷的濃硫酸不發生反應,加熱時隨濃硫酸溫度升高銅絲(或銅片)表面變黑,產生氣泡,細小黑色顆粒狀物質從銅絲(或銅片)表面進入濃硫酸中,形成黑色的懸濁液。隨著加熱溫度繼續升高(至沸騰),黑色顆粒狀物質與濃硫酸反應,轉變成細小灰白色的顆粒狀物質,隨濃硫酸一起翻滾。在此過程中試管里還產生了大量的白色煙霧,起初部分煙霧在試管上部內壁冷凝析出淡黃色固體物質。在持續加熱濃硫酸(沸騰)時,淡黃色固體物質又慢慢消失了。此間導氣管導出的氣體分別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使品紅溶液和KMnO4溶液褪色。當銅全部反應後,停止加熱靜置時,試管內的煙霧也隨之慢慢消失了,試管中的液體呈淺藍色,管底沉積的固體物質呈灰白色。繼續冷卻試管時,溶液顏色慢慢變淺,至室溫時幾乎無色。將此無色溶液注入盛有少量水的試管中,所得溶液變為淺藍色。再向殘留有灰白色固體的試管中滴加少量蒸餾水時,所得溶液呈藍色,試管底部未溶固體的上層部分呈藍色,下層仍為灰白色(久置時可變為藍色)。

NaOH溶液 銅 濃硫酸 安全 紫色石 品紅 KMO4 NaOH 銅 濃硫酸
裝置 蕊試液 溶液 溶液 溶液
實驗裝置圖1 實驗裝置圖2

另一種情況是銅過量。用「實驗裝置圖2」 (固定儀器和加熱酒精燈均未畫出)完成此實驗。為了便於觀察有關反應現象和驗證產物,將細銅絲一端捲成螺旋狀沒入濃硫酸中,另一端露置在液面上方(如圖2所示)。長玻璃導管是讓揮發的濃硫酸和水冷凝迴流。開始加熱反應時的現象與前者相同。隨著反應的不斷進行,試管和長導氣管內壁有少量淡黃色固體物質凝聚。露置於試管液面上方的光亮銅絲逐漸變黑。一會兒後試管里的硫酸全部反應完,試管里的物質變為灰黑色的固體。取出試管中原來露置液面上變黑的銅絲,將其分別置於盛有一定量濃硫酸和稀硫酸的兩支試管中,震盪,銅絲表面的黑色物質不溶。若將光亮的銅絲在空氣中加熱變黑後,再分別置於盛濃硫酸和稀硫酸的兩支試管中時,振盪,發現置於稀硫酸中的銅表面的黑色物質全部溶解,光亮的銅露出;濃硫酸中的銅表面的黑色物質只有部分溶解。
從上述實驗現象來看,教材中描述的實驗現象是過於簡單,容易引起學生形成一些模糊認識。是此教者在教學中可做對比實驗,並示其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作適當的分析交待,一是澄清學生中產生的模糊認識,使之准確理解;二是供一部分學有餘力的學生和興趣愛好者在課外進行研究性學習。

有關實驗現象分析如下:
硫酸與銅共熱時溶液中先產生黑色物質後變成灰白色物質的原因
濃硫酸與銅共熱反應是分步進行的,銅先被濃硫酸氧化為黑色的氧化銅,氧化銅再與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銅,這是反應過程中的主要化學反應,其反應的方程式為:
Cu+H2SO4(濃) CuO+SO2↑+H2O
CuO+ H2SO4(濃) CuSO4+ H2O
該過程的凈化反應可表示為:
Cu+2H2SO4(濃) CuSO4+ SO2↑+ 2H2O
同時反應過程中還伴有一些副反應,如生成有CuS、Cu2S等黑色物質,隨著反應的進行,這些物質又被濃硫酸氧化生成硫酸銅、二氧化硫、硫等物質。其副反應有:
5Cu+4H2SO4(濃) 3CuSO4+Cu2S+4H2O
Cu2S +2H2SO4(濃) CuSO4+CuS+ SO2↑+ 2H2O
CuS +2H2SO4(濃) CuSO4+ SO2↑+S+ 2H2O
S +2H2SO4(濃) 3 SO2↑+ 2H2O
反應過程中產生的黑色物質是CuO 、Cu2S 、CuS等,後來轉變為灰白色物質是未溶解於濃硫酸中的CuSO4。
產生大量白色煙霧及凝聚的淡黃色固體物質慢慢消失的原因
由於反應溶液處於沸騰狀態(濃硫酸的沸點溫度為338℃),反應中生成的水及一定量的硫酸變成蒸氣,因而在試管上方形成了硫酸的酸霧。濃硫酸與銅共熱時的副反應中生成的硫在此溫度下有一部分變成了硫蒸氣從溶液中逸出,硫蒸氣先被冷凝成淡黃色固體附著在試管壁上。隨著試管內溫度的逐漸升高,硫酸蒸氣將凝聚的硫氧化為二氧化硫而慢慢消失。其反應的方程式為:
S +2H2SO4(濃) 3 SO2↑+ 2H2O
3.「實驗裝置圖2」試管中露置銅絲變黑的原因
「實驗裝置圖2」試管中露置銅絲變黑,既不是被試管中空氣里的氧氣氧化為氧化銅,也不是被揮發的硫酸蒸氣氧化為氧化銅。因實驗證明氧化銅能溶於濃硫酸或稀硫酸中(酸霧冷凝的硫酸溶液比濃硫酸的濃度小,氧化銅能溶解其中)。是此,該黑色物質是產生的硫蒸氣與銅反應生成的硫化亞銅。其反應方程式為:
S(蒸氣) +2Cu Cu2S
實驗證明該黑色物質既不溶於冷的濃硫酸又不溶於稀硫酸,這正是硫化亞銅的性質(硫化亞銅只能被處在高溫狀態的濃硫酸氧化)。
4.「實驗裝置圖1」中反應完畢後所得溶液顏色放置變淺的原因
這與Cu2+和水分子的絡合作用及硫酸的吸水性有關。當溶液溫度較高時,水合硫酸分子離解,產生了一定數量的自由水分子,這些自由分子便與Cu2+絡合為四水絡銅離子{[Cu(H2O)4]2+},並形成絡合平衡:
Cu2++4H20 [Cu(H2O)4]2+
(無色) (藍色)
使溶液呈現藍色;降溫時硫酸分子吸附水分子的能力增強,使上述絡合平衡向左移動,溶液變為無色。硫酸的水合作用可用式子表示如下:
H2SO4(aq)+ n H20(l) H2SO4·nH20(aq);△H < 0
5.銅過量時濃硫酸全部反應完的原因
有人認為,濃硫酸與過量的銅反應終了時,銅和硫酸(變為稀硫酸)都有剩餘。其理由是隨反應進行時,由於硫酸的不斷消耗和水的不斷生成,致使硫酸濃度慢慢減小,當其變成稀硫酸時,銅與稀硫酸不再發生氧化還原反應,是此反應停止。上述實驗表明不會出現這種情況。這是因為濃硫酸中含水的量很少,盡管反應過程中有一定量的水生成(生成的水大部分隨硫酸蒸氣冷凝迴流到試管中),但導出的氣體中必有一定量的水蒸氣隨二氧化硫氣體逸出了,故濃硫酸並未實質性變稀,是此,只要有銅存在時,其氧化還原反應就可持續進行下去,直至硫酸全部反應完,得到硫酸銅和少量的氧化銅及硫化銅(硫化亞銅)的灰白色固體混合物。放置時可看到,長導氣管中冷凝的水還在慢慢向下流動,試管上部內壁的無水硫酸銅與之接觸之後發生水合作用,生成藍色的五水合硫酸銅晶體。
值得注意的是,濃硝酸與過量的銅反應時存在硝酸濃度的量變而引起化學反應的質變問題,這是因為濃硝酸中水的含量超過了35%,即本身水的量較多。再加之該反應是在通常情況下進行的,反應中水沒有變成蒸氣逸出。隨反應的進行硝酸不斷消耗,硝酸濃度在慢慢減小,變成稀硝酸後,硝酸的還原產物則為NO,化學反應即發生了質的變化。
6.SO2不能使石蕊、甲基橙指示劑褪色的原因
將SO2持續通入盛有紫色石蕊試液或甲基橙試液的試管中,試液只會變紅,不會褪色。這是因為SO2與水作用生成的H2SO3不能與這些物質發生加合作用。SO2是具有漂白性,但並非對所有的有色物質都有漂白性,上述這兩種指示劑就是實例之一。常見的可被SO2漂白的有色物質有品紅溶液、藍色墨水、天然纖維素中含有的一些有色物質(如草帽辮、紙漿)等,這些漂白的機理均與SO2與水作用生成H2SO3有關,即H2SO3能與這些有色物質發生加合作用,使之褪色。SO2使另一類物質褪色值得注意,即SO2能使紫色KMnO4溶液褪色,能使溴水、碘水褪色,能使Fe3+的溶液褪色,這些「漂白」均屬於氧化還原反應所致。

http://..com/question/25813554.html?si=2

http://..com/question/5765739.html?si=1

『肆』 高中化學 濃硫酸與銅反應生成的硫酸銅溶液為什麼不是藍色的 而是圖中的灰黑色

哦,我看到過。我看是感覺很像灰綠色,不過還好,偶爾會有實驗誤差吧,不過一般CuSO4是藍色

『伍』 關於銅與濃硫酸反應時的現象為什麼溶液會變成黑色渾濁

銅絲,或者銅片吧,溶解,溶液變藍,銅絲(或者銅片)上會有氣泡冒出。實際的情況則可能還出現:溶液變渾濁,並有黑色的物質生成,是生成了少量硫化銅

『陸』 濃硫酸與銅反應觀察到溶液變黑 銅片表面變黑是為什麼

硫酸是氧化性酸
這兒同時體現出了酸性和氧化性
(所有的氧化性酸HNO3
H2SO4等都是這樣子反應過程
先氧化
再和氧化物反應生成鹽)以下是具體過程銅片變黑是由於銅與濃硫酸反應是分兩步進行的.
第一步濃硫酸將銅氧化成氧化銅(黑色),氧化性第二步硫酸跟氧化銅反應生成硫酸銅.酸性第一步比第二步劇烈所以能夠看到黑色的氧化銅.
溶液變黑是因為反應劇烈並有氣泡冒出SO2,溶液相當於被攪拌
生成的氧化銅來不及與硫酸反應而懸浮在溶液中.
有關方程式:Cu+H2SO4=CuO+H2O+SO2↑條件:加熱
CuO+H2SO4=CuSO4+H2O
(溶液黑變藍)但是硫酸足夠的話
最後得到藍色溶液的~

『柒』 銅和濃硫酸反應為什麼出現黑色沉澱

在試管中加入一塊銅片,注入少量濃硫酸,加熱片刻。在試管口的濕潤的蘭色石蕊試紙變紅(SO2生成),未反應完的銅表面黑色的不溶物,試管底部還有少量的灰黑色的沉澱;將試管內的溶液倒入另一支盛有水的試管中很難觀察到溶液變藍。出現這種情況,一來沒有達到實驗的目的,二來在教學過程很難解釋實驗過程中出現的異常現象。 其實那黑色的物質是CuS、Cu2S等硫化物,灰黑色的沉澱是CuS、Cu2S等與CuSO4的混合物。整個反應是在非水溶液中進行的,反應過程中生成的少量的水以水蒸氣釋放出,生成的CuSO4幾乎沒有水溶解而以白色沉澱出在試管中。反應後試管中的溶液幾乎都是濃H2SO4 ,被倒出稀釋的是H2SO4 而不是CuSO4溶液,故很難觀察到溶液變藍。
在銅與濃硫酸反應實驗中,我們發現:銅片上總有大量黑色物質附著。這種黑色物質是什麼?在反應中起了什麼作用?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作了下列實驗。
http://www.jshlzx.net/klh/2/2016/text/zk16_190.htm
實驗
(1)仔細觀察銅與濃硫酸的反應,發現:開始給試管中的銅與濃硫酸加熱,無現象。反應是在有氣泡產生,隨之銅片表面變黑時開始的。當大量氣泡產生,體系達沸騰後,銅片表面的黑色物質不斷脫落,並在沸騰的溶液中由大到小,銅片表面繼續變黑。停止加熱,銅片上仍有黑色物質附著,試管底部有黑白相間的固體,溶液並無明顯的藍色。
(2)停止反應後,將銅片取出,用少許水洗滌。可見洗液呈明顯藍色。且銅片上黑色物質減少,但不能完全溶解。
(3)向(2)之黑色未溶物中加入氰化鉀溶液,則全部溶解。向此溶液中加入亞硝醯鐵氰化鈉,則溶液顯紫色,示有S2-。
(4)取少量(1)中清液,加水稀釋,無明顯藍色,加入濃氨水有[Cu(NH3)4]2+的藍色出現。用K4Fe(CN)6檢驗,有銅色Cu2Fe(CN)6沉澱生成,示有Cu2+。
(5)繼續加熱(1)試管中的濃硫酸及黑白相間物質,則固體物質有部分溶解現象。將未溶物按前面的程序操作,結果相同。
(6)將銅與濃硫酸反應時的氣體導出,使之通入碘酸鉀溶液中,片刻後加CCl4並振盪,有單質碘的紫色出現,繼續通氣體,I2的紫色又褪去;將氣體通入品紅溶液中——品紅褪色,示有SO2氣體。將余燼火柴放入氣體中,偶爾有閃點出現,示有少量氧放出。
分析
實驗(2)可認為黑色物質部分溶於稀硫酸,即有Cu2O或CuO存在。實驗(3)可認為黑色物質是Cu2S或CuS。實驗(4)可知銅與濃硫酸的反應,體系中游離的Cu2+不多。實驗(1)(5)(6)可知銅與濃硫酸的反應中有單質硫、氧氣、二氧化硫產生。
熱力學分析
用熱力學分析以上現象則結論更可靠。
1.對於簡單反應的熱力學分析
Cu與濃H2SO4的反應,如果有CuO、Cu2O、CuS、Cu2S生成,則可能有下列反應發生:
① Cu+H2SO4==CuO+SO2+H2O
②2Cu+H2SO4==Cu2O+SO2+H2O
2Cu+2H2SO4==2CuS+2H2O+3O2
④4Cu+2H2SO4==2Cu2S+2H2O+3O2
這四個反應的熱力學計算結果,列於表1。
2.對於耦合反應的熱力學分析
表面看反應中Cu2S與CuS不能生成,但反應(3)、(4)均有氧產生,且濃硫酸加熱即有氧產生,而反應實際中,體系釋放出的氧又很少,那麼,下列反應在體系中一定發生(產物與①②相同)
⑤2Cu+O2==2CuOΔG=-258.8
⑥4Cu+O2==2Cu2OΔG=-301
按照反應的耦合觀點分析,則Cu2S、CuS可以產生。
所謂耦合,即是兩個或兩個以上體系通過各種相互作用彼此影響,以至聯合起來的現象。在化學中常把一個不能自發進行的反應和另一個易自發進行的反應耦合(這個易自發的反應能消耗掉非自發反應的某種產物)。從而構成一個可以自發進行的反應。
我們把非自發的反應③④與自發的反應⑤⑥進行耦合,則有下列結果:
反應③+3×⑤
⑦ 8Cu+2H2SO4==2CuS+6CuO+2H2O
反應④+3×⑤:
⑧10Cu+2H2SO4==2Cu2S+6CuO+2H2O
反應③+3×6:
⑨14Cu+2H2SO4==2CuS+6Cu2O+2H2O
反應④+3×⑥:
⑩16Cu+2H2SO4==2Cu2S+6Cu2O+2H2O
耦合反應的熱力學分析結果如表2。
由耦合反應的熱力學分析結果可知:
(1)根據反應的計量關系,在參加反應的濃硫酸量均相同的情況下,這四個反應中,反應⑩的ΔG負值最大,且反應掉的銅最多。因此,首先產生的黑色物質應是黑色的Cu2S與被黑色掩蔽的棕紅色的Cu2O的混合物。
(2)四個耦合反應的ΔG的順序差值(如-169.48與-104.08的差值)均略大於60kJ·mol-1。在反應⑩的反應趨勢相當大的情況下,⑨只能在反應進行到一定程度後發生,⑧的ΔG是負值,反應可發生,但因有⑩、⑨的制約,不太容易,⑦則不能發生。因此,體系中的黑色物質主要是Cu2S與Cu2O的混合物。
這個熱力學計算的結果與文獻中的粗略推斷,頗為一致。
3.Cu2S、Cu2O轉為CuSO4的熱力學分析銅與濃硫酸的反應很復雜。反應中有少量CuS、CuO生成,按前面的分析是不可避免的。這里,CuO可溶於濃硫酸:
CuO+H2SO4==CuSO4+H2OΔG=-79.36kJ·mol-1
CuS可溶於熱的濃硫酸,從熱力學計算也可知:
CuS+2H2SO4==CuSO4+SO2+2H2O+S
ΔG=-2.28kJ·mol-1,ΔS>O
升溫有利於反應向右進行。
現在分析一下主要產物Cu2S與Cu2O在濃硫酸中的溶解性。
Cu2O可溶於濃硫酸:
Cu2O+H2SO4==CuSO4+H2O+Cu
ΔG=-58.24kJ·mol-1
Cu2S在濃硫酸中的溶解較為復雜,下面是幾個反應的耦合式:
Cu2S+2H2SO4==CuSO4+Cu+S+SO2+2H2O
ΔG=30.42kJ·mol-1,ΔS=127.51Jmol-1ΔH=68.44kJ·mol-1t>264℃時、反應可進行這個溫度在濃硫酸的沸點以下,可以達到。且,實際上反應中的產物SO2不斷逸出,此反應向右進行是可能的。但在一定時間內,反應、進行不完全。反應、進行的程度也遠不如⑨,⑩。這就是取出銅片後,我們仍看到有黑白(白色是S)相間的物質存在的主要原因。
綜上所述,銅與濃硫酸的反應,在體系內主要生成Cu2S、Cu2O。濃硫酸含水相當少,一價銅在干態情況下較穩定,所以一定時間內在體系中溶解不完全。故體系中雖有CuSO4產生,但量不大,且不易生成CuSO4·5H2O及Cu2+。因此反應停止後,看不到二價銅水合物的明顯藍色。

挑有用的看看吧!

『捌』 銅與濃硫酸反應,為什麼有黑色物至生成

硫酸與銅共熱時溶液中先產生黑色物質後變成灰白色物質的原因
濃硫酸與銅共熱反應是分步進行的,銅先被濃硫酸氧化為黑色的氧化銅,氧化銅再與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銅,這是反應過程中的主要化學反應,其反應的方程式為:
Cu+H2SO4(濃)
CuO+SO2↑+H2O
CuO+
H2SO4(濃)
CuSO4+
H2O
該過程的凈化反應可表示為:
Cu+2H2SO4(濃)
CuSO4+
SO2↑+
2H2O
同時反應過程中還伴有一些副反應,如生成有CuS、Cu2S等黑色物質,隨著反應的進行,這些物質又被濃硫酸氧化生成硫酸銅、二氧化硫、硫等物質。其副反應有:
5Cu+4H2SO4(濃)
3CuSO4+Cu2S+4H2O
Cu2S
+2H2SO4(濃)
CuSO4+CuS+
SO2↑+
2H2O
CuS
+2H2SO4(濃)
CuSO4+
SO2↑+S+
2H2O
S
+2H2SO4(濃)
3
SO2↑+
2H2O
反應過程中產生的黑色物質是CuO
、Cu2S
、CuS等,後來轉變為灰白色物質是未溶解於濃硫酸中的CuSO4。
產生大量白色煙霧及凝聚的淡黃色固體物質慢慢消失的原因
由於反應溶液處於沸騰狀態(濃硫酸的沸點溫度為338℃),反應中生成的水及一定量的硫酸變成蒸氣,因而在試管上方形成了硫酸的酸霧。濃硫酸與銅共熱時的副反應中生成的硫在此溫度下有一部分變成了硫蒸氣從溶液中逸出,硫蒸氣先被冷凝成淡黃色固體附著在試管壁上。隨著試管內溫度的逐漸升高,硫酸蒸氣將凝聚的硫氧化為二氧化硫而慢慢消失。其反應的方程式為:
S
+2H2SO4(濃)
3
SO2↑+
2H2O

『玖』 銅跟濃硫酸反應溶液為什麼顯黑色

硫酸是氧化性酸 這兒同時體現出了酸性和氧化性
(所有的氧化性酸HNO3 H2SO4等都是這樣子反應過程 先氧化 再和氧化物反應生成鹽)

以下是具體過程
銅片變黑是由於銅與濃硫酸反應是分兩步進行的。
第一步濃硫酸將銅氧化成氧化銅(黑色),氧化性
第二步硫酸跟氧化銅反應生成硫酸銅。 酸性
第一步比第二步劇烈所以能夠看到黑色的氧化銅。

溶液變黑是因為反應劇烈並有氣泡冒出SO2,溶液相當於被攪拌 生成的氧化銅來不及與硫酸反應而懸浮在溶液中。
有關方程式:Cu+H2SO4=CuO+H2O+SO2↑條件:加熱
CuO+H2SO4=CuSO4+H2O (溶液黑變藍)
但是硫酸足夠的話 最後得到藍色溶液的~~

『拾』 銅與濃硫酸反應為什麼生成了黑色物質

銅與濃硫酸反應不會產生黑色物質,產生藍色的硫酸銅固體和二氧化硫氣體。

化學反應方程式:

(10)濃硫酸銅溶液的顏色為什麼是黑色擴展閱讀:

產物硫酸銅的用途:

1、用作分析試劑,例如可用於生物學中配置鑒定還原糖的斐林試劑和鑒定蛋白質的雙縮脲試劑的B液,但通常是現配現用;

2、用作食品級螯合劑和澄清劑,用於皮蛋和葡萄酒生產工藝中;

3、工業領域。用於製造其他銅鹽如氯化亞銅、氯化銅、焦磷酸銅、氧化亞銅、醋酸銅、碳酸銅,銅單偶氮染料如活性艷藍、活性紫等;塗料工業用於生產船底防污漆;電鍍工業用作全光亮酸性鍍銅主鹽和銅離子添加劑。

印染工業用作媒染劑和精染布的助氧劑;有機工業用作合成香料和染料中間體的催化劑,甲基丙烯酸甲酯的阻聚劑。無水鹽用於催化轉縮醛反應。無水鹽與高錳酸鉀反應生成一種氧化劑,用於伯醇的轉換。

3、農業領域,與石灰水混合後生成波爾多液,作為殺菌劑,用於控製作物上的真菌,防止果實等腐爛;由於銅離子對魚有毒,用量必須嚴格控制。養殖業也用作飼料添加劑微量元素銅的主要原料;

4、用於醇類和有機化合物的脫水劑。氣體乾燥劑。

5、化學教育,硫酸銅通常被包含在兒童的化學實驗試劑中,用於晶體的生成試驗和電鍍銅實驗。因為它的毒性,不建議幼兒使用。

硫酸銅還可以用來演示晶體失水風化和得到結晶水的過程。 在初中實驗考試中,利用硫酸銅與鐵發生的置換反應驗證質量守恆定律。還可製取硫酸。

6、醫療領域用作催吐劑。

熱點內容
為什麼姨媽疼人和人不一樣 發布:2025-02-05 17:33:01 瀏覽:591
為什麼每個小件分揀不一樣 發布:2025-02-05 17:32:29 瀏覽:591
蘋果11手機為什麼卡針捅不開 發布:2025-02-05 17:22:34 瀏覽:1001
今天晚上為什麼要燈火通明 發布:2025-02-05 17:11:02 瀏覽:71
為什麼一揉睛明穴眼睛裡就發癢 發布:2025-02-05 17:10:58 瀏覽:637
為什麼電腦玩游戲突然沒有響應 發布:2025-02-05 17:06:16 瀏覽:227
為什麼廠里的上班時間不能喝酒 發布:2025-02-05 17:02:45 瀏覽:732
為什麼不能紋睜著眼睛的紋 發布:2025-02-05 16:57:52 瀏覽:76
為什麼牙縫里的東西好臭啊 發布:2025-02-05 16:56:44 瀏覽:236
拼多多旗艦店口紅為什麼這么便宜 發布:2025-02-05 16:55:49 瀏覽: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