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葯店煎葯顏色淺
1. 關於中葯的問題。這幾味葯煎出來,味道跟白開水一樣,顏色很淺,正常
把葯名列出來看看...
有些葯的氣、味都較淡,如千層紙等。但大多味濃氣沖...
2. 熬的中葯顏色深或淺葯效有什麼不一樣嗎
如果是同樣的葯,自然是顏色深的葯效好,建議熬葯前先把中葯在煎葯爐里泡半個小時,然後在煎,葯效會更好,因為我是在中醫院上班的,所以對中葯有些了解
3. 同種葯在葯房煎葯和自己在家煎葯味道和顏色不同這是為啥啊
煎葯機是高壓急煎 泡的時間少。自己按要求至少泡半小時 武火先煎 文火久煎 顧然工藝流程不同 使然
4. 為什麼同樣的葯方,不同葯店熬出的中葯顏色會有差別呢
葯品質量,熬葯時間,等都可能影響葯的顏色.也許是葯店把你的葯熬糊了,另換一種不治病也沒副作用的葯來忽悠你.
5. 拿到中葯液與以前的相比,味道淡了很多,顏色也輕了很多,葯效受影響嗎會是假的嗎
1,是不是醫生給你換葯方了?
2.可能是煎葯的時候水放得多點吧。
我想的話,普通中葯又不貴。應該不會有假的。
6. 為什麼代煎的中葯淡一些
總會有患者拿著煎好的中葯問我們, 在家自己煎葯都很濃,為什麼代煎的中葯看起來要淡很多?是不是葯房根本就沒認真煎?
真心沒有啊,葯房都是嚴格按照煎葯規范操作的,怎麼會不好好煎呢?
為了解開這個「天大」的誤會,我們決定做個實驗,來搞清楚這個問題~
第一步:調配兩劑一樣的中葯
同樣的處方調配,同樣的浸泡時間,同樣的煎煮時間
一劑採用機器煎煮,另一劑採用傳統方法煎煮
ang~ang~ang~煎好咯~
目測兩杯葯濃度上還真是有點差別,嘗一下口感也略有不同,難怪患者朋友會有疑問。
第二步:深入分析
明明前面的步驟都是一樣的,為什麼最後還是會有差別?咱們再倒回去看一遍,似乎我知道問題出在哪裡了
問題一:煎葯包裝的差異
左側是傳統煎葯,葯材直接置於煎葯鍋內煎煮
右側是煎葯機煎的中葯,葯材外面有無紡布袋包裝
雖然差別只是一個無紡布袋
但這個小袋子卻能過濾葯液中的大量澱粉、樹脂和其他不溶性成分
所以機器煎葯的濃度和口感都相對要清淡一點
問題二:煎葯原理的差別
煎葯機是高壓密閉的裝置,煎葯時葯材不會接觸空氣
傳統煎葯則會將中葯暴露在空氣中
大家都知道,切開的蘋果暴露在空氣中切面顏色會變深
中葯也同理
葯材中的 酚類、蒽醌類等成分易被空氣氧化而顏色加深
所以傳統方法煎出的中葯顏色會相對更深
結論來啦!正是因為以上這兩個原因,導致機器煎出的葯比傳統煎葯要來得淡,因此並不存在「代煎」的葯湯葯效不及傳統煎葯,所以親們還是可以放心服用代煎葯液的。
7. 煎葯為什麼變顏色
煎葯首先有個「煎」字,這是需要高溫的,需要煎的都是中草葯,草葯都是植物主要成分是蛋白質,蛋白質有一個重要的特性就高溫後要變性,變性是化學和物理變化相結合的產物,比如蛋清煮過後會變成白色,所以煎葯後會變色,也就是所說的湯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