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行星有不同顏色
『壹』 為什麼天空當中看到的星星,顏色都各不相同
你知道嗎,無論是行星還是恆星都有其獨特的色彩,而行星的顏色,可能取決於大氣的濃度,比如大氣稀薄的火星和水星,展現的是它們本身的顏色;而大氣相對濃厚的金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則是根據大氣成分以及反射、吸收等效應,給它們帶來五彩斑斕的色彩。
由此可見,每種天體顏色的構成原因各有不同。正是它們之間的交相輝映,讓我們看到了美麗夢幻的星空。面對浩瀚的宇宙,還有更多的天體奧秘等著我們去探索和發現。
本文由北京天文館副編審李良進行科學性把關。
『貳』 太陽系中的行星都有哪些不同為什麼它們是不同的顏色
眾所周知,太陽系中有著八個行星,這八個行星當中除了最遠的天王星和海王星之外,其他六個行星都可以在地球上觀測得到。隨著我們的科技的進步,使得我們可以更直觀地觀測得到行星,因此我們能夠很容易地辨別行星的形狀和真實的顏色。太陽系的行星由於組成成分的不同,導致它們都擁有各自的特點,並且表面所呈現的顏色也不一樣。
最後,太陽系的八大行星都有各自不同的特點和顏色,組成了現在這個美麗又富有活力的太陽系。
『叄』 為什麼行星顏色不同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屬於類地行星。雖然他們顏色有差異,但它們的主要成分都是岩石和金屬。因為有了大氣層改變了它們的顏色。
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屬於類木行星,是體積龐大的氣態巨行星,上面有強烈的風暴。海王星上有可能存在鑽石海洋。另外,氣態巨行星還有顏色不同的行星環。
『肆』 為什麼星星有不同的顏色
可見光從紅到紫,頻率變大,能量增大。
恆星的物質組成基本是一樣的,其顏色取決於溫度。有的恆星表面溫度高,25000-40000度,發出的光能量較大,所以高頻的成分多一些,偏藍;而另一些恆星溫度低一些,表面溫度2600-3600度,發出的光能量小,因而低頻的成分較多,偏紅;還有溫度介於兩者之間的,11500度以上,25000度以下,往往是白色。注意,在可見光中,紅光的頻率最低,藍紫光的頻率最高。另外還有一個因素:藍移和紅移。如果我們觀察的天體正在遠離我們,那麼我們觀察到的光的頻率會向低頻(也就是紅色)偏移;相反的,如果如果我們觀察的天體正在靠近我們,那麼我們觀察到的光的頻率會向高頻(也就是藍紫色)偏移。參見網路「多普勒效應」詞條http://ke..com/view/1805.html
對於行星,那就看組成行星表面的物質了。比如地球,地球表面水多,水容易散射藍光,紅光透射到了海底,所以從宇宙中看到地球是藍色的。火星表面多含鐵的氧化物,所以顯紅色……
『伍』 為什麼星星有不同顏色
星星顏色的不同,說明它的表面溫度不同。太陽光看上去是白色的,實際上由紅、橙、黃、綠、青、藍、紫七種顏色的光組成。星星的溫度越高,它發出的光線中藍光的成分就越多,看上去這顆星就呈藍色;如果這顆星的溫度很低,那它發出來的光線中紅光的成分多,看上去它就是一顆紅顏色的星星了。我們可以根據星星的顏色,來估計一顆恆星的表面溫度大約是多少。太陽看上去是白顏色的,它的表面溫度是6000℃;織女星也發出白色光,但它發出的光比太陽光更白,它的溫度也就比太陽高,差不多有10000℃;天蠍座那顆亮亮的「心宿二」,從它的火紅色就可知道它的表面溫度不會超過3600℃。
編輯推薦:
『陸』 為什麼行星顏色不同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屬於類地行星。雖然他們顏色有差異,但它們的主要成分都是岩石和金屬。因為有了大氣層改變了它們的顏色。
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屬於類木行星,是體積龐大的氣態巨行星,上面有強烈的風暴。海王星上有可能存在鑽石海洋。另外,氣態巨行星還有顏色不同的行星環。
『柒』 造成各種行星顏色不同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太陽系有八顆行星,每一顆都有自己的顏色。水星: 你在這里看到的純灰色圖像並不是水星的真實顏色。水星的表面主要由硅酸鹽組成,所以它的主要顏色是棕灰色。產生純灰分的原因是探測器上的單色濾光片。如果你人為地增強顏色,根據化學成份的物理特性,你也會看到藍色、黃色的「人造」。金星: 在這幅由水手10號拍攝的圖像中,淡黃色的物質實際上是金星大氣層中的硫酸雲。這張黃金圖片中的地質表面是真實的,由麥哲倫拍攝的雷達圖像,但是顏色是人工渲染的。
這種藍色是由於天王星的大氣中富含甲烷,甲烷吸收紅色和橙色,實際上是太陽系中最冷的行星天王星的藍色。藍色是增加對比度的效果。海王星: 海王星和天王星有著相似的結構,但是海王星更大更小,有著更溫暖的大氣層,並且有著比天王星稍高的內部壓力,所有這些都使得海王星更藍,但是沒有那麼藍。藍色到藍精靈樣,因為大多數圖像是用橙色、綠色和紫色濾鏡混合拍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