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壺嘴為什麼顏色好
1. 紫砂壺的壺嘴和把手的介面為什麼跟壺身的顏色有差異
樓主指的是壺的流和把與壺身的介面處顏色略有不同么?這是正常的,因為紫砂壺製作壺身後,需要用脂泥(一直稀釋的泥料)來粘接壺嘴壺把和壺底,由於脂泥的密度低,所以燒後的銜接處顏色會不同。
2. 怎麼辨別紫砂壺好壞
鑒別一把紫砂壺的好壞應從它的泥料、做工、款等幾個方面來入手。目前市場上見到的紫砂壺大致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沒有任何收藏價值的劣質壺,一類是具有收藏價值的紫砂壺。劣質壺的原料往往是沙鍋泥、花瓶等低檔泥料,它的顏色油亮,呆板,打碎後可以明顯看出里外層的顏色不同。這類壺的價格往往在幾元到幾十元之間,基本沒有收藏價值。真正的紫砂壺所選用的泥料是由紫砂岩風化、粉碎、調配而成的,具有色不艷,質不膩等特點,用不同檔次的紫砂泥作成的壺,它的市場價格有很大的差別。
作為既有實用性又有藝術性的紫砂壺,在做工方面是非常講究的。壺身各部分比例協調,點、線、面的過渡轉折清晰流暢。壺嘴和壺口的高度一般應在同一水平線上,在倒水時,水流呈水柱形,不會是發散的。壺口和壺蓋之間結合緊密自然,如果按在壺蓋上面的通氣孔,倒水時不會有水流出來。還可從兩個方面著手。一是從亮色上看。真正的紫砂壺體重、色紫,因為長期為人手撫摩,上面呈現出汕潤的光亮。而新制的紫砂壺一般說來質地都比較疏鬆,顏色偏黃,有光亮的少,無光亮的多。即使有光亮,也是用州白蠟打磨上去的。
再從文字上看,舊壺的款都是用陽文,字體極為工整。新壺如果用陽文,字體因為摹仿或顯呆板,或筆劃長短粗細不一。如果是用舊壺加刻新款,則所刻文字為陰文。
3. 為什麽我買來的紫砂壺壺口有明顯的顏色深淺差別很大是化工壺口馬
紫砂壺壺口有明顯的顏色深淺差別很大不一定是化工壺。有時在製作時會有其它泥(不小心)搞到壺嘴上或者拿錯泥製作壺嘴等等情況都會發生。一是說明這個作者是個新手,工作馬虎。二是說明此壺一般般。你上傳照片看看,讓大家評評。
4. 紫砂壺哪種顏色最好
幾上午紫紅色最好紫砂壺的顏色以紫紅色為主,因而稱為紫砂壺由於原料的不同配比還可以得到硃砂紫深紫。麗琵海棠紅等不同的顏色評價一件紫燒好不好?不能光看顏色。
5. 請問紫砂壺什麼顏色好 黑的還是紫的
紫砂這東西,現在國家只允許小規模採集。買的時候不要太便宜,小心人工加料合成的。黑的和紫的只是個中含鐵礦物質多少決定,如果都是真的買那個看自己喜好。
6. 紫砂壺什麼顏色好
紫砂壺的顏色大致分為紫泥。綠泥。紅泥。每種泥料都很好。每種泥料都有高中低檔之分。每位師傅做的壺都有自己的特點,個性,文化,精神在裡面。紫砂壺的款式有很多種,一種壺配合某一種泥料壺就會顯得大氣,漂亮。同一種壺用別的泥料就顯得沒那麼好看。總之壺型配合泥料,泥料配合壺型。
7. 好的紫砂壺有什麼特徵
質量好的紫砂壺泡茶不走味、貯茶不變色,即使是盛暑時節,所泡之茶仍不易餿。由於泡茶日久,茶素慢慢滲入陶質中去,如果只泡清水,也有一股清清的茶香。
紫砂壺在拍賣市場行情看漲,是具有收藏價值的「古董」,名家大師的作品往往一壺難求,正所謂「人間珠寶何足取,宜興紫砂最要得」。
紫砂壺,曾是中國特有的手工製造陶土工藝品,現也有機器大批量製造的。製作原料為紫砂泥,原產地在江蘇宜興,又名宜興紫砂壺。
鑒別紫砂壺的好壞可以具體到六個方面:
一、泥料。壺體密度越高越好,要做得像岩石一樣。做到密度高,首先要泥好。
二、顏色。好壺顏色很講究。紫色高貴、神秘;紅色端莊、絢爛;黃色如綢緞一般典雅。單是顏色就讓人看不夠。
三、器型。壺身上看到的所有線條,包括輪廓線和壺面交界面的線條,要有彈性,如樹杈、竹枝一般,能立得住,彰顯出蓬勃的生命力。身筒要有膨脹感,有氣感,有空間的張力。
四、比例。壺體造型要協調,遵循章法。
五、細節。壺裡面看不見的地方更要做好,無一處不認真。壺的氣孔不是一個簡單的眼,而是藝術作品裡面的一個元素,一看就覺得漂亮,而不只作為透氣用。
六、合理。符合壺理和自然規律,剛柔並濟,方圓並現,曲直相合。一把壺拿在手裡,要看出對比和變化,而不是一成不變。
以上內容參考 網路-紫砂壺鑒定
以上內容參考 網路-紫砂壺
8. 怎樣辨別紫砂壺質量。和好壞
方法:
1、看精密
壺的精密度是指壺蓋與壺身的緊密程度,密合度愈高愈好,否則茗香散漫。測定方法是注水入壺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一,正面手壓氣孔再傾壺倒水,涓滴不出則表明有間不容發的精密度,或手壓流口再反倒壺身,若壺蓋不落也表明精密度高。
9. 請問,如何鑒別一把紫砂壺的好壞
一、嘴不流涎。
倒茶時茶水一丁點都不允許有順著壺嘴往下流。流涎嚴重是不能允許的,但是過於偏激就有點鑽牛角尖了,很多壺因為整把壺的造型而決定了壺嘴不可能做到毫不流涎,要綜合而論,不要因為一丁點的流涎而槍斃掉,那樣的話做紫砂壺師傅都得改行。
鮑敏霞:《一鳴驚人》
二、口不流涎。
是指倒茶時茶湯不能從壺口流出,實際上很多紫砂壺都做不到這點;符合這個標準的不等於就是一把好壺;稍有流涎的也不等於是劣壺;這里除了跟個人使用習慣有關外,還與壺型不同有相當關系。
三、滴水不漏。
通過按壓透氣孔來控制茶湯的流出與停止,能做到收放自如是很多壺友所追求的,實際使用當中卻很少有人以按壓透氣孔來控制茶湯的收放,使用起來是相當的不自如,而有相當的壺是按壓不到氣孔的,比如石瓢。
四、淋水上壺,幹得快的就是好料。
購買紫砂壺時可以做一下實驗,一般把水淋到紫砂壺上,乾的快的會比價好。
五、全手工紫砂壺比半手工壺好。
全手工製作是傳統工藝,非常考驗作者功力,而半手工成型的紫砂壺也精品不斷;不能以片言只語而論。
六、三點一水平。
紫砂壺蓋取下,倒扣桌面上,壺嘴、壺口、壺把三點是在同一水平上就是好壺,曾經在電視上看到過一個「專家」如是傳授經驗。按這個標准來選紫砂壺,大師都該下崗。
七、三點一直線。
這個問題原來專門寫過一篇博來論述。有些朋友以此為標准嚴格要求,有過而無不及,做紫砂壺的師傅都要氣得吐血。
八、蓋密無縫。
有些朋友相當在意子口與紫砂壺口的間隙,選紫砂壺的時候總要左右晃一下壺蓋,要是能晃動的距離大一丁點馬上否定這把壺的價值,總希望壺蓋蓋上是紋絲不動的。子口與壺口要是一點間隙都沒有,想想看會不會好用?只要有一丁點的茶葉擋在壺口,壺蓋就合不上了,要取下蓋子也是惱人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