蝦為什麼有些顏色淺些
A. 海水養殖蝦深色的好還是淺色的好
一般來說深色的好一些。
拓展鏈接
海水養殖對蝦要模式有精養、半精養、粗養、混養,也嘗試工廠化養殖和封閉式生態綜合養殖。
①精養模式。對蝦精養模式是一種單位水體苗種密度高、養殖投入物和能量投入多、管理精細的對蝦養殖模式。常見的對蝦精養模式包括普通土池集約化養殖、土池淡化養殖、高位池養殖、地膜池養殖和冬棚養殖等類型。
②半精養模式。這種養殖模式主要採用土池進行養殖。養殖池面積0.67~1.34公頃,水深1.2~1.5米,需藉助機械提水,具有相對獨立的進、排水系統,一般每0.67公頃水面配備2~3台增氧機,有的養殖池在養殖期間適量添加淡水,調節鹽度進行淡化養殖。該模式對蝦放養密度相對較低,一般來說,斑節對蝦的密度為15萬~30萬尾/公頃,凡納濱對蝦45萬~60萬尾/公頃,可根據池塘條件和設施條件適當增減。養殖生產管理較為簡單,養殖對蝦產量相對較低,一般情況下,斑節對蝦為2 ~3噸/公頃,凡納濱對蝦為4.5~6噸/公頃。半精養模式所需的生產成本投入相對較小,養殖管理技術也相對簡單,又能取得一定的養殖效益,因此,較易為廣大群眾所接受,以一家一戶為生產單位進行對蝦養殖生產的養殖戶多採用此模式。但由於該養殖模式的池塘配套設施簡陋,養殖管理技術措施還存在一定的缺失,因此,在養殖過程中對病害的防控存在一定的壓力,相對而言對蝦養殖的成功率和產量也不太高。
③混養模式。混養是指對棲息於不同水層、習性不同的水產經濟生物在同一池塘內按一定的比例搭配進行同時養殖的一種模式。其優點為既能充分利用水體空間,全面提高單位面積水體的綜合生產效益,又有利於優化養殖環境。一般所採用的混養模式有蝦蟹混養、蝦魚混養、蝦貝混養、蝦藻混養,華南地區最為常見的是對蝦與鋸緣青蟹混養。混養的對蝦品種主要有斑節對蝦、刀額新對蝦等。蝦蟹同屬甲殼動物,其棲息習性、食性雖然有許多相同之處,但青蟹營底棲爬行活動,而蝦類多營游泳活動,蝦蟹混養可以充分利用水體空間,提高經濟效益。
B. 蝦的顏色為什麼有的是紅黑有的是淡白色呢,什麼品種
基圍蝦:所謂基圍蝦,泛指基圍地帶出產的蝦只,是接近沿海范圍的小河小涌,由漁民從河涌引進大量海水,而海水中早有麻蝦的精子卵子在,就這樣養在一起成長,便成基圍蝦。生長在河涌的泥底,身體稍呈黝黑色澤。 海麻蝦:從基圍蝦的解釋所知,海里的麻蝦和河涌里的圍蝦是屬同一種類。只是麻蝦生長在沙底的海中,身體呈紅色。然而食味兩者皆有優勝,都是新鮮白灼美味。 赤米蝦:價錢較平,用以簡單白灼味道亦不俗。特徵是在狹長身細,身帶紅點。分為海產和人工飼養,當然以海產的食味為佳。殼薄易食。 竹節蝦:亦稱花蝦、竹蝦、斑節蝦、日本對蝦,和老虎蝦同類。特徵有細小鋸齒位於其頭上方向前突出的長刺,和兩眼間刺狀突出。有藍色的橫斑花紋,附肢黃色,尾部呈鮮黃帶藍。殼薄而硬,肉質厚實。 春蝦:漁民稱為「白豆蝦」或「珍珠蝦」。特色是腹部的卵子滿溢,有些紅色、紫色、藍色等,介乎鹹水和鹹淡水交界的產物。內地的長江口和香港新界西北地區的後海灣及珠江口一帶,都有這些蝦出現。 瀨尿蝦:香港常見的瀨尿蝦是「口蝦蛄」和「黑斑口蝦蛄」,即簡分為前者是經常吃到的硬殼那種,後者便是有斑馬紋的軟身那種。本港的大嶼山附近的「分流角」一帶,毗鄰海灣、珠江口都有出產。但現時有很多都是由印尼或泰國空運到來,色澤略呈深黑,但生猛度當然稍遜本地貨了。 琵琶蝦:市面上的琵琶蝦種類頗多,常見的叫蟬蝦,又名豬仔蝦,香港人又稱雷公蝦,台灣叫蝦蛄頭。樣子肥肥胖胖,很有趣。爪粗而短,暗紅色澤,額角扁平呈五角形,甲殼硬而厚。肉質鮮味,多用以制沙律食用。 小資料:教你揀新鮮瀨尿蝦 背部呈碧綠色澤的瀨尿蝦是生猛貨色,肉質鮮美。若然蝦身轉黃,便是死亡前奏。雖爪會張,奄會動,但這時肉質已開始「瀉」,一段時間後背部便會變淺黃至淡黃,蝦身「化水」,肉質變「削」,不能吃的了。 參考資料:網路資料 淡水蝦養殖種類 世界上已知蝦類共有2640種,隸屬於39科,和螃蟹、蟹蝦和龍蝦有較近的親緣關系。蝦的特點是有半透明的身體,腹部柔軟靈活,與扇狀的尾巴相連接。附屬肢體已進化以適合游泳。有長長的觸角。 蝦類的淡水養殖包括淡水蝦的養殖和海蝦淡化養殖,我國淡水蝦的養殖品種主要有:日本沼蝦、羅氏沼蝦、淡水龍蝦。 日本沼蝦又俗稱青蝦,隸屬軟甲亞綱,十足目,遊行亞目,長臂蝦科,沼蝦主要分布於日本與我國. 亦是我國淡水捕撈的重要對象。除西部高原地區以外廣泛分布於全國各地的湖泊江河水庫池塘和溝渠之中。具有食性雜生長快繁殖力高抗病能力強等特點.青蝦生存的水溫在0至34℃,水溫降至8℃以下進入越冬期。產卵期在五至九月份,在水溫18至20℃時開始繁殖,繁殖的蝦苗經三至四個月的精心養殖後多數個體可達四至五厘米的上市規格。江蘇、浙江、上海一帶是青蝦養殖和消費的主要集中地。 羅氏沼蝦的原產地是印度太平洋。羅氏沼蝦隨著不同的生長階段會有不同的棲息習性。幼體發育期須在鹽度為8‰-22‰鹹淡水中生存。仔蝦和成蝦生活在淡水中。生存溫度為15至35℃,生長適溫22至32℃。成蝦對鹽度無限制,即可在淡水中生活,也可在低鹽度的半鹹水中生活。且喜歡在受到潮汐影響的河流下游以及與之相通的湖泊、水渠、水田等水域生活。池塘養殖五個月左右,體長達八至九厘米,體重達二十至二十五克。幼蝦、成蝦多單獨生活,多分布在水域邊緣,喜攀附於水草、樹枝等到物上,有時也在水中活動。 目前我國主要養殖的淡水龍蝦的品種有紅蟹蝦、亞比蝦和克氏原蟹蝦; 克氏原蟹蝦原產於中、南美洲和墨西哥東北部地區。在上個世紀的三十年代從日本引進我國,現已擴展至安徽、上海、江蘇、香港、台灣等地,形成數量龐大的自然種群。克氏原蟹蝦形似蝦而甲殼堅硬。成體長約5.6-11.9cm,暗紅色,甲殼部分近黑色,腹部背面有一斜形條紋。幼蝦體為均勻的灰色,有時具黑色波紋。蟹,狹長。甲殼中部不被網眼狀空隙分隔,甲殼上明顯具顆粒。可在3‰至9‰的鹽度中生長;能耐40℃的高溫及-15℃的低溫。繁育力強。 紅蟹蝦,又被稱為澳洲龍蝦、淡水龍蝦、小龍蝦。原系澳大利亞的野生種類,1971年澳大利亞才開始進行人工養殖,外形酷似龍蝦,是目前世界上優良的淡水養殖蝦類之一。該蝦在河流、湖泊、池塘中都能生活,底棲、爬行,在半鹹水中也能生存。雜食性,攝食有機碎屑、水生植物、水生昆蟲、小型底棲動物、發酵牛糞及人工配合飼料。最適水溫22-32℃。極限水溫4℃和37℃。水質惡化時能爬離水體自救。自然界較大個體為500克,人工養殖當年苗種能長到60-100克,2齡雄蝦能長到280克。可自然繁殖,在北方地區一年產卵1-2次。 亞比蝦,該蝦具有較強抗乾旱能力,蝦和蝦苗都可以在潮濕(無水)的環境下存活較長時間。亞比蝦不善游泳,多在池底爬行棲息,喜隱藏在磚石縫隙。水草叢下,喜集群活動,晝伏夜出、不喜強光。亞比蝦存活溫度范圍在5—35度,適易生長溫度為13—28℃,當水溫超過13℃即開始攝食、生長和繁殖,水溫超過30℃則會抑制生長,甚至導致死亡。具有較強的耐低氧特性。成蝦可以在具有一定鹽度(17%‰以下)的水體中生存。亞比蝦為雜食性,可以攝食植物性餌料,如青菜、穀物、植物碎屑等,也可以攝食動物性餌料,如蚯蚓、昆蟲幼蟲、螺蜆、小魚蝦、蝌蚪或其它肉類等。 海蝦淡化養殖的品種有南美白對蝦。 南美白對蝦原產於中、南太平洋海岸水域的秘魯北部至墨西哥桑諾拉,是目前世界公認的養殖產量最高的三大優良蝦種之一,具有抗逆性強、耐鹽性廣、營養要求低、出肉率高、肉味鮮美、離水存活時間長等優點。南美白對蝦的生長水溫在15至38℃,最適水溫22至35℃,低於18℃,攝食活動受影響,9℃以下側卧發生死亡。也可在鹽度0.5‰至35‰的水域中生長,經淡化鹽度馴化,也可在純淡水池中養殖。 另外,刀額新對蝦和斑節對蝦也是海蝦淡化養殖的品種。 ===================================================== 推薦你看一下這本書 http://www.uobuy.com/Item/1503926/content.html 《淡水蝦健康養殖技術》/水產健康養殖新技術叢書 ==================================================== 克氏螯蝦(淡水龍蝦)養殖技術 一、淡水龍蝦的基本習性 淡水龍蝦,學名克氏螯蝦,又稱龍蝦、大龍蝦、大紅蝦。 該蝦原產於美國,在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從日本傳入我國,現已廣泛分布於長江中下游。該蝦屬溫熱帶淡水蝦類,適應力強,繁殖率高,食性雜,生長快,抗病,耐高溫,耐低氧,離水數小時也不會死亡。蝦肉味細嫩,營養豐富,含人體必需的8種氨基酸,而脂肪含量較低,並含較多的原肌球蛋白和副肌球蛋白,可食部分較高。深受國內消費者喜愛,出口量也日漸增加,銷售和收購價格不斷上升,養殖前景和效益均看好。 淡水龍蝦廣泛生活於淡水湖泊、河流、池塘、水溝及稻田等水域,底棲生物、浮游生物及各種水草均是適口餌料,在這些水域中生長良好。 幼蝦生活在淺水區或池邊,喜穴居,有時躲藏在石礫水草的隱蔽處,通常蝦穴挖在大水面周岸粘土較多沼澤地蘆草叢生的灘岸地帶,蝦穴一般圓形,向下傾斜,深達30厘米左右,且曲折方向不一。淡水龍蝦棲息地點常有季節性移動現象,春天水溫上升,蝦多在淺水處活動;盛夏不溫較高時就向深水處移動;冬季在洞越冬。淡水龍蝦蛻皮、生長和繁殖也在洞穴中進行,以防被傷害,並且該蝦喜陰怕光,光線微弱或黑暗時爬出洞穴。雨水季節,淡水龍蝦也經常會爬上陸地活動。該蝦並具有較強的耐飢餓能力,一般能耐餓3~5天;秋冬季節一般20~30天不進食也不會餓死。攝食的最適溫度為25~30℃;水溫低於15℃以下活動減弱;水溫低於10℃或超過35℃攝食明顯減少;水溫在8℃以下時,進入越冬期,停止攝食。淡水龍蝦雄蝦的壽命一般為20個月,雌蝦的壽命為24個月。 淡水龍蝦一般是10月底至翌年3月間交配抱卵,不同的水域交配時間不一,過早交配卵子常常未成熟,過遲則卵子過熟而老化。 交配的適宜水溫為22~25℃,交配季節最好不要捕撈,讓其抱卵孵化,繁衍後代。淡水龍蝦在春、夏、秋季交配,一年可產卵3~4次,一般體長7~10厘米、體重15~30克的親蝦,其懷卵量為220~270粒,而個體大小不同,其懷卵量差距很大。正常情況下,交配產卵後的抱卵蝦需有1~2月的孵化過程(即胚胎發育),需消耗很大的體力,因而要加強對抱卵蝦的營養和培育。抱卵蝦孵化的適宜水溫為22~27℃,孵化時間6~10周。蝦苗培育前需清塘消毒、過濾進水,然後施有機肥以培育天然餌料生物供蝦苗攝食。一般蝦苗培育時放養幼體密度為15~20萬,如用「豆漿」法培育,則放養密度可為16
C. 蝦蒸熟以後,為什麼有些此較紅一點,有些又要白一點
蝦身體的顏色主要是由甲殼真皮層中的色素細胞決定的。在蝦甲殼的真皮層中,分布著各種各樣的色素細胞,不過它們大多數是青黑色的,這也是蝦呈青色的原因。在這些色素細胞中,有一種叫蝦紅素的色素,平時它與別的色素混在一起,無法顯出鮮紅的本色,可經過燒煮後,別的色素都被破壞和分解了,唯獨它不怕高溫,於是,蝦的甲殼便呈現出蝦紅素的紅色。不過,在蝦甲殼的真皮層中,蝦紅素的分布是不均勻的。因此,你會發現蝦煮熟後,並不是通體紅彤彤的,在蝦紅素分布較多的地方,如背部分顯得格外紅,而有些蝦的蝦紅素分布較少的地方,說會你所說的變白.
D. 活蝦的身體顏色為什麼不均勻
這主要是與蝦內的蛋白質的含量有關的,蝦殼的色素區內含有一種原蝦紅素,可與不同種類的蛋白質相結合,由於蝦死後體內的蛋白質變性,色素逃離,使外殼變成紅色。在一般狀況下,活蝦的外殼都是青綠色的,因為蝦的體內原本含有一種物質叫蝦青素。但是,大部分的色素遇到高溫都分解掉了,只有蝦紅素不怕熱,遇到高溫不會分解,反而顯現出鮮艷的紅色,因此蝦煮熟後,外殼會變為紅色。
E. 海蝦是深色還是淺色
海蝦生的時候要看品種的,有的顏色深,有的顏色淺。這和它生活的地方和習性有關系。一般所說的基圍蝦都是顏色較淺的那種。烹飪之後新鮮的蝦都呈粉紅色。沒有深淺之分了。
中國對蝦又叫作東方對蝦或中國明對蝦,俗稱大明蝦。雌蝦呈灰青色,雄蝦偏黃,最顯著的特徵是長長的額劍,中國對蝦可以長到將近30厘米,口感也很出眾。上世紀60年代,中國對蝦實現了人工養殖,主要分布在我國渤海和東海沿岸。中國對蝦的野生資源嚴重衰退,養殖成本較其它對蝦高,所以價格居高不下,好在南美白對蝦的口感完全可以媲美中國對蝦。
F. 水晶蝦黑金剛顏色變淺了怎麼辦
我們玩水晶蝦的愛好者都見到過這樣的現象,拿網將水晶蝦從缸子撈出來放在小容器內,水晶蝦顏色立即變得很淺,這種現象背後的原因是什麼呢?
本人帶著這樣的疑惑查閱了一些資料,根據我掌握的知識粗略為大家解釋一下。水晶蝦是甲殼動物的一種,甲殼動物體色能發生兩種變化,一種變化是形態學變色,另外一種是生理學變色。形態學變色是由色素細胞內色素顆粒的消長,以及甲殼動物長期處於黑暗或者明亮條件下色素細胞本身的增減所致,這個變化需要時間較長。生理學變色比較迅速,是由色素細胞色素的分散或聚集所引起,是甲殼動物對環境快速反應的結果。米蝦類具有很大的生理學變色能力,其色素的移動受一系列激素的控制,這些激素是由中樞神經系統產生,是神經內分泌產物。
這樣我們就大體明白水晶蝦捕撈之後身體變色的原因了,在捕撈過程中水晶蝦受到驚嚇,中樞神經系統產生激素,激素傳遞信號給色素細胞,色素顆粒受到激素控制立即分散,從而導致水晶蝦身體顏色變淺,這應該屬於一種本能的應激反應,把身體顏色變淺保護自己吧?
G. 水晶蝦為什麼脫殼顏色變淺怎麼辦
一、水晶蝦脫白的原因
1、光源
有些朋友會聽過醫生建議缺鈣的患者,每天曬一會太陽,這是因為從生物學角度,特定的光譜可以促進生物體對鈣的吸收,而陽光對人體吸收鈣有一定的促進作用,所以醫生才會這樣建議,那麼陽光對水晶的增白是否有效果呢,回答是肯定的,是,因為通過一些實驗已經證明了這種方法有一定效果,有些朋友會問總不能把蝦缸放陽台吧,是的,按現在好多朋友的成功增白方法,基本都是採用10000K的光源,因為它的光譜和強度都比較符合生物學鈣吸收的原理。
2、水的硬度
水的硬度會決定蝦體脫殼的速度,但是我經過大量實驗,在同等條件下(光線,飼料,水質PH值,養殖密度等),硬度越高蝦體越白,我的極限參數是33德國度,在這個參數雖然是如同在走鋼絲,但是可以確定一點,在如此高的硬度條件下,蝦體的白度已經達到幾乎是極限值,除了紅色之外,幾乎根本沒有中間的透明部分,所以根據以上我的個人實驗,硬度和水晶蝦體白的厚度有直接關系,但我再次提醒各位,這種實驗具有一定的危險性,請慎重模仿,因為在33的高硬度下,水晶有可能出現無法脫殼而死的狀況,這只是個極限實驗。
3、水的PH值
有好多蝦友放了很多新的ADA泥,所以水非常的酸(PH5以下),由於ADA泥中含有很多鞣酸,鞣酸會使溶於水的鈣離子析出,雖然仍然存在於水中,但是析出之後的鈣已經以固體存在,以固體形態存在的鈣是無法起到任何作用的,所以水太酸,蝦就會脫白現象的發生。
水晶蝦
二、水晶蝦脫白的治療方法
要保證水晶蝦能健康的成長,首先應該保證水環境的質量。提高硬度及PH值在7左右,可以控制蝦米的脫白可以加入好品質的麥飯石PH酸性的時候。同時要確保合適的光照,可以考慮買只UVB的燈。當然,在選購水晶蝦的時候,就要挑選那些質量好,體質好的水晶蝦哦,這樣也可以適當的減少脫白情況哦。
水晶蝦脫白的原因有很多,所以我們不能單純的給予光照來解決問題,只有分析出確切的原因並且對症下葯,才能完美的處理水晶蝦脫白的情況。
H. 蝦的顏色為什麼有的是紅黑有的是淡白色呢,什麼品種
因為蝦也有不同的品種,不同品種的基因決定不同的顏色。
蝦(Shrimp),是一種生活在水中的節肢動物,屬節肢動物甲殼類,種類很多,包括南極紅蝦、青蝦、河蝦、草蝦、對蝦、明蝦、龍蝦等。 蝦具有很高的食療營養價值,並可以用作中葯材。
紅蝦:體長50~90毫米,體重1.5~9.0克,體紅色,第1~6腹節後緣顏色較濃,呈鮮紅色帶狀,頭胸甲較大,易脫落。產地、產季:分布於我國東海、黃海南部及南海,是浙江近海資源的優勢品種。夏秋季是拖蝦作業的主要捕撈種類,尤其在浙江中北部產量較高。
青蝦:青蝦是經濟價值很高的淡水蝦類之一。它生長快,個體大,繁殖快,生命力強,廣泛分布於我國淡水湖泊中。青蝦肉質細嫩鮮美,營養豐富,每百克食用部分含蛋白質16.40克,營養學家認為它有一定的補腦功能。經省海洋與漁業局專家實地考察和專家評定,江蘇泗陽,浙江德清被評定為「青蝦之鄉」。
河蝦:河蝦廣泛分布於我國江河、湖泊、水庫和池塘中的河蝦(又稱青蝦,學名叫日本沼蝦(Macrobranchium nipponense)),是優質的淡水蝦類。
草蝦:草蝦,學名斑節對蝦,又稱黑殼蝦,屬對蝦科。由於該蝦喜歡棲息於水草場所,故稱為草蝦。草蝦具有生長快、食性雜、廣鹽性、養殖周期短、個體大、肉味鮮美、營養豐富、成蝦產量高等特點。
明蝦:明蝦又名對蝦,是我國重要海鮮品之一。其肉質肥厚,味道鮮美,富含蛋白質。中醫認為,其味甘鹼性溫,可補腎壯陽,滋陰健胃。
龍蝦:龍蝦(學名:Palinuridae)是節肢動物門甲殼綱十足目龍蝦科4個屬19種龍蝦的通稱。又名大蝦、龍頭蝦、蝦魁、海蝦等。它頭胸部較粗大,外殼堅硬,色彩斑斕,腹部短小,體長一般在20~40厘米之間,重0.5公斤上下,無螯,是蝦類中最大的一類。最重的能達到5公斤以上,人稱龍蝦虎。體呈粗圓筒狀,背腹稍平扁,頭胸甲發達,堅厚多棘,前緣中央有一對強大的眼上棘,具封閉的鰓室。主要分布於熱帶海域,是名貴海產品。中國已發現8種,以淡水龍蝦 產量較大。
I. 蝦褪殼後,整隻蝦的顏色變淺,是怎麼回事
色素全在殼上,而組織色素較少,自然顏色變淺了。
J. 家裡養的紅色觀賞蝦顏色越變越淺,好多都變成透明的了,怎麼辦
那是染色蝦,賣的人早在水裡加了染色的東西,實際上是礦物質。蝦體吸收後會呈現出顏色,常見的是藍色,也有黃色和紅色,其他的暫時沒見到過。
和正常的比較蝦體顏色明顯偏淡,而且多是線條狀的色彩。
下回買的時候注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