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釉下彩很少有各種顏色
1. 釉上,釉中和釉下彩有什麼區別
景德鎮的陶瓷彩飾大體分釉上彩和釉下彩兩大類,什麼中「釉上彩」和「釉下彩」呢?我們說,「釉上」和「釉下」從字面上就能清楚地說明用於陶瓷彩飾方面兩種主要而不同的方法,過去稱釉上彩為「表繪」,釉下彩則為「里繪」。但是它們的調制、應用和煅燒情況就有顯著的差異。釉上彩的燒成在釉的表面,它的燒成溫度比釉下彩低得多(700-850℃即可)―――製品燒至紅熱狀即可,它的性質幾乎不受釉的組成所影響。相反,釉下彩必須達到一定的高溫(一般都在1250℃以上)才能產生所應有的效果。釉上彩的著色劑常常混合在易熔融的熔塊中,當煅燒後就牢固地粘結在器皿上,釉下彩的著色劑就不必調制在熔塊中,但需要足夠的耐火性以適應它的需要,往往需要很高的溫度進行燒制。
釉下彩又包括青花、釉下五彩、釉里紅等。青花是釉下用含有鈷的珠明料為著色劑,在生坯上繪畫,再罩以透明釉,入窯高溫(1300℃上下)焙燒而成的一種陶瓷彩繪裝飾。
釉下五彩在景德鎮也叫窯彩,是一種釉下高溫燒成的彩繪方法。窯彩集中了許多表現方法的特長,將點、洗染、勾、塗、空白線條等不同方法綜合運用,效果良好。現在釉下五彩所用顏色有艷黑、草青、海碧、金茶、瑪瑙紅、紫色、大綠、墨綠、藍綠和黃色等幾十種。
釉下五彩不僅運用於日用瓷,而且也運用在陳設瓷上。
釉里紅是釉下彩繪的一種顏色,又名「釉下紅」。釉里紅是隨釉下青花開始不久而出現的。它的製作是由均窯紫紅斑釉引起的。元代,釉里紅即已流行,當時的青花夾紫就是青花釉里紅。
釉里紅本來是釉下的色彩,但至今仍不列入釉下五彩之中;這是因為釉里紅顏色始於釉下五彩之前。它出現後,就長期地廣泛地流行著,具有獨特傳統風格。中國傳統習慣,常以紅色代表吉祥與富貴。因此,釉里紅長期以來都為廣大群眾所喜愛。釉里紅的呈色紅而不鮮,朴實無華,這也是深受群眾喜愛樂用的因素。
2. 都說餐具釉上彩的有毒,可是為什麼大多數餐具都是釉上彩的呢骨瓷釉上彩的標注高環保,安全性可靠嗎
我是陶瓷從業人員,我也來答一下吧。其實正常使用是沒有問題的,最佳答案有廣告嫌疑,就不說了。釉中和釉下彩顏色比較單一,因為很多顏料不能融入釉面或者被釉面覆蓋。比較出名的釉下五彩,就屬於陶瓷行業的「高科技產品」。而絕大多數人購買餐具還是追求圖案精細好看,家居整體風格搭配。所以釉中釉下彩簡單的幾種顏色越來越不能滿足日益增長的顧客需求。釉中釉下要賣,怎麼辦,只能竭力鼓吹釉上有毒。國外很多大牌奢侈品陶瓷(愛馬仕、范思哲等),都是釉上彩的。最近幾次的國宴餐瓷也是釉上彩的(如金磚、上合峰會),只有釉上圖案才能很低的成本出新花樣。
不排除以前有不法商家使用劣質顏料,低溫燒制,導致鉛鎘超標。但是很悲哀的告訴大家,現在陶瓷顏料的市場被國外壟斷了,高檔的是用德國的顏料,低檔的是日本的顏料。國產顏料由於一貫都是靠經驗主義,顏料燒制發色不穩定,都基本被淘汰了。
另外釉上彩小膜花紙工藝也一直在改進,不是以前的單純塑料膜,還有窯燒工藝也一直在改進,都是國標要求著的。
從2017年開始國家大力控制環保,目前陶瓷行業,乃至整個輕工行業,都面臨最嚴酷的寒冬,市面上基本很難買到鉛鎘溶出超標的產品。
所以總結一下,釉上彩並沒有問題,如果生產過程烤制印花溫度正常(沒有過低溫烤制),不會存在任何問題的。國家越來越重視環保環境衛生,釉上彩如果真有問題,市面上不會有的,國宴更不可能使用了。
另外,看到另外幾個答案,其實錯漏處不少。1、釉下彩其實也可以在泥胎上貼花,不是完全手繪。2、素胎可以先燒泥胎再上釉,二次燒成,現在很多骨瓷都是這樣燒制的。傳統的是泥胎晾乾再施釉,一次燒成,但是骨瓷這樣燒製成品率會低一點,而且晾乾工藝不好工業控制。3、釉中彩現在大多數跟釉上彩一樣的工藝,就是成型的白胎貼花,高溫燒融化釉面,顏色融入釉面。這是比較新的釉中製作方法。傳統的釉中是上下各罩一層釉。4、所有的金邊餐具都是釉上的,因為金膏耐熱溫度不到900(最好的金膏也不行),而釉中的燒制溫度在1000多度,才能融化釉面。5、關於釉上彩,一般成本在釉中、下彩之上。細心對比一下幾類產品的價格就知道。原因也很簡單因為顏色多一點,印花成本高,每多一個顏色多印一次版的。燒成時候釉下彩又是一次成型,成本更降低不少。釉上彩一般成本是最高的。所以說因為成本低才生產釉上彩完全是無稽之談。註:這里的成本演算法是按同類產品算的,不含手繪製品人工成本。
最後還是加一點吧,我們廠釉上釉中釉下產品都有,但是釉下相比銷量真的不行,也是市場決定的吧。扭轉成年人的思維是件可笑的事,所以,建議介意的還是去購買釉下產品。沒這方面顧慮的,放心用吧,沒事。
3. 釉上彩和釉下彩有什麼區別,如何區分
區別:起源時代不同、主要品種不同、燒制工藝不同
區別一:起源時代不同
釉上彩繪瓷歷史久遠。北齊武平六年(公元575年)范粹墓就曾出土相當精美的白彩綠彩器,在許多晉青器上也能看到赫彩點飾。
釉下彩瓷的出現應追溯到漢末三國時期,不過當時只是以赫色顏料簡單地點彩來裝飾瓷器,還沒有刻意地繪制紋飾。真正的釉下彩繪瓷應在唐代。
區別二:主要品種不同
釉上彩的主要品種是釉上五彩;而釉下彩的主要品種是青花、釉里紅、釉下三彩等。
區別三:燒制工藝不同
所謂釉上彩,就是先燒成白釉瓷,或者燒成單色釉瓷,也可以燒出多色彩瓷,在這樣的陶瓷上進行彩繪後,再入窯經600攝氏度至900攝氏度溫度烘烤而成。
釉下彩是入窯高溫(1200—1400℃)一次燒成。燒成後的圖案被一層透明的釉膜覆蓋在下邊,表面光亮柔和、平滑不凸出,顯得晶瑩透亮。
4. 釉上彩和釉下彩的區別是什麼
區別:
一、繪彩時間不同
釉上彩用各種彩料在已經燒成的瓷器釉面上繪制各種紋飾
釉下彩用色料在已成型晾乾的素坯(即半成品)上繪制各種紋飾
二、燒制次數不同
釉上彩要經過兩次燒制,而釉下彩只需要一次燒成。
三、歷史起源不同
釉上彩繪瓷歷史久遠。北齊武平六年范粹墓就曾出土相當精美的白彩綠彩器,在許多晉青器上也能看到赫彩點飾。
釉下彩瓷的出現應追溯到漢末三國時期,不過當時只是以赫色顏料簡單地點彩來裝飾瓷器,還沒有刻意地繪制紋飾。真正的釉下彩繪瓷應在唐代。
(4)為什麼釉下彩很少有各種顏色擴展閱讀
一、釉上彩的主要品種
釉上五彩,粉彩是釉上彩。釉上釉下混合彩是先燒成釉下彩(即在瓷胎上直接繪畫圖案,罩透明釉高溫一次燒成,主要是青花) ,然後再在適當的部位塗繪釉上彩,入爐低溫二次燒成。
青花礬紅彩,鬥彩、青花五彩都屬於釉上釉下混合彩。最終形成青花類、色釉瓷類、彩瓷類三大系列。彩料品種多,色調豐富,紋樣稍凸出,操作較釉下彩簡便。但畫面光亮度較差,長久使用後易磨損變色;受酸性食物侵蝕會溶出鉛、鎘等毒性元素。
主要品種有五彩、粉彩、新彩、琺琅彩、墨彩、描金等。
二、釉下彩的分類
1、青花
釉下彩的一種品種。用含有鈷的珠明料為著色劑,在瓷胎上繪畫,再罩以透明釉,經高溫燒成白地藍花,故名。唐代河南鞏縣窯已有燒制。
明代景德鎮青花瓷發展到最高的階段,以其胎釉潔潤、彩色鮮艷的特點而成為主流瓷,並且長達六百年盛行不衰。清代景德鎮青花瓷以康熙朝製品為最佳。雍正、乾隆時期,青花已無法再燒出康熙青花的寶藍色。
青花瓷的出現據說是陶工們曾用毛筆彩繪了黑花和釉黑紅,經過辛勤的勞動實踐,找到了鈷土礦,陶工又用毛筆把它彩繪在坯件上,再在繪了花紋的坯件上罩了一層白釉。這樣,比以往的印、刻花更鮮明的「青花」,就在景德鎮特有的瓷器上出現了,這就是青花瓷器。
從青料的種類來分,包括蘇麻離青、平等青(陂唐青)、石子青、回青、浙青、珠明料和化學青料等,各類青料的產地、顏色、使用年代都有較大差別,是鑒別各朝代青花的標准之一。
2、釉里紅
釉下彩品種之一。以氧化銅為著色元素,在瓷胎上彩繪,施釉後經高溫焙燒而成,白地紅彩,紅彩在釉下,故名。
始於元代景德鎮窯。釉里紅瓷的發展經歷了兩個大階段:第一階段從元代釉里紅產生,到明宣德朝發展到高峰,明中期後衰退以至晚期停產。明代末年,民窯又開始試燒釉里紅瓷器,但大多色澤不純正。
第二階段從清康熙朝起恢復生產,到雍正朝發展到高峰,之後又逐漸走下坡。
3、色彩合成
在一件瓷器上同時用青花和釉里紅兩種色彩裝飾,故名。畫面由紅、藍兩色組成,二者相互襯托,相得益彰,俗稱「青花加紫」。另外,有用釉上綠彩代替青花,或用釉上礬紅彩代替釉里紅的工藝,裝飾效果也宛若青花釉里紅,但畢竟是另一種彩釉了,亦不如青花釉里紅瓷名貴。
元代景德鎮窯創燒,由於燒成難度大,一直被視為我國古瓷的名貴品種。明清時色彩更加絢美,所繪龍、鳳、纏枝花卉等,十分綺麗。
4、釉下五彩
清光緒三十三、三十四年間,湖南瓷業學堂研製出黑、藍、紅、褐、綠五種高火釉下彩顏料,醴陵從此燒制出名揚天下的釉下五彩瓷。
湖南瓷業公司在成立初期的十幾年中,由於不惜工本製造上等瓷器,所以出品優良、畫工精美,尤其是釉下彩陳設瓷,裝飾效果別具一格,在當時已達到了極高的水平,被譽為「東方陶瓷藝術高峰」。
5、釉下七彩工筆瓷
景德鎮釉下七彩工筆瓷由杜玖樺2011年研發成功,填補了景德鎮沒有釉下七彩工筆瓷的歷史空白,是陶瓷家族中釉下彩的一個新品種。
景德鎮釉下七彩工筆瓷直接在坯體上進行手繪、手繪後施釉、入窯1300多度高溫一次燒成。
5. 瓷器的釉上彩和釉下彩,釉中彩有什麼區別,哪種好
對於初學者來說,分辨釉上彩和釉下彩可從陶瓷表面觀察。
釉下彩表面光亮柔和、平滑不凸出,色彩呈現效果一般。
釉上彩有凹凸感,畫面光亮度較差,色彩好。
釉中彩色調較釉上少,但畫面不磨損,光滑
6. 骨瓷餐具中有釉下彩嗎為什麼很多都是上彩和中彩怎麼區別釉中彩和...
有釉下彩,釉下彩瓷器的顏色比較單一,多是純色,圖案遠觀還行,近看就不夠精緻,這是由製作工藝決定的,因為很多顏料不能融入釉面或者被釉面覆蓋。
1、產生的年代不同
釉上彩:在明代從釉下青花彩繪的基礎上所創造出來的。
釉中彩:七十年代發展起來的一種新的瓷器裝飾材料和技法。
釉下彩:最早雛形可以追溯到宋代,一直延續至今。
2、燒制工藝不同
釉上彩先把瓷坯燒成白釉或單色釉瓷,再對它們進行彩繪,最後再入窯低溫燒制(入窯低溫600—900℃),主要是為了固化彩料,保持成品的穩定性。
釉中彩先在素坯上施了一層釉料,然後在表面進行彩繪完成後又覆蓋一層玻璃體釉衣,高溫快燒(通過1100—1330℃),在1330°的高溫下顏色在釉料中間會滲透,呈現一種暈染的感覺。
釉下彩在成型的素坯上繪制,然後罩以白色透明釉或者淺色釉,一次燒成(入窯高溫1200—1400℃)。燒成後的圖案被釉衣覆蓋在下面,表面光滑柔和、平滑細膩,永不褪色。
(6)為什麼釉下彩很少有各種顏色擴展閱讀
釉下彩燒成後的圖案被一層透明的釉膜覆蓋在下邊,表面光亮柔和、平滑不凸出,顯得晶瑩透亮,釉下彩瓷的出現應追溯到漢末三國時期,不過當時只是以赫色顏料簡單地點彩來裝飾瓷器。
目前市場上的釉下彩餐具是用彩料在瓷器坯體上直接施彩,然後再罩一層透明釉,入窯後在高溫氣氛中(1200-1400℃左右)與瓷器一次燒成的品種。它的突出優點在於不受磨損、永不褪色、無鉛無毒、光滑平整、操作簡單。元、明、清時期景德鎮青花瓷是釉下彩的最成功製作,也是中國瓷器的代表品種之一。釉下彩包括青花、釉里紅、釉下三彩、釉下五彩、釉下褐彩、褐綠彩等。
7. 釉下彩的各種顏色是什麼化學成分發色的嗎
釉下彩,就是燒制前在白泥坯上繪制圖案,這需要有好的耐心和嫻熟的技巧。技師先要徒手懸肘勾線,以摻水後彩料的薄、厚來控制燒成後色彩的濃度,再在圖案上覆蓋一層「釉」燒制。釉是一種玻璃質,在1200℃開始熔化,真正熔化是在1400℃,它熔化成液體,均勻附著在白坯表面,形成有光澤的釉面。而圖案也在這時清晰顯露。這一切的成敗優劣,全憑製作者的經驗和感覺。釉下彩瓷器使用時對人的健康而言很安全,原因是顏料中的化學成分,全被覆蓋在1400℃高溫才會溶化的釉下了。
8. 釉上彩和釉下彩區別有什麼 釉上彩和釉下彩有哪些區別
1、產生的年代不同:釉下彩是最早的,從宋代一直延續至今;而釉上彩是明代從釉下青花彩繪的基礎上所創造出來的。
2、製作歩驟、過程不同:釉下彩是用生胚經過烘烤之後的速配上用色料進行彩畫裝飾,然後再上釉,最後窯燒製成;而釉上彩先將白瓷胎的瓷器燒制好,再在瓷器表面用彩畫裝飾,然後入窯燒制,畫的圖案和釉色是分開燒的。
3、燒成的溫度順序不同:釉下彩燒制的時候是先用泥坯800℃燒成素坯,在畫完之後上完又再經過1200到1300℃左右的窯火進行燒制。釉上彩是先用1200~1300度的窯火燒成白瓷坯,然後再用彩畫裝飾之後用800攝氏度進行二次燒制。
4、外表不同:釉下彩色彩光潤、表面平滑、永不褪色、即使久經磨蝕、只要釉面完好,並不會減少產品彩繪時的色澤鮮艷度。而釉上彩色料並沒有與釉料融合,所繪制的紋樣突出釉面,摸上去有手感,沒有釉下彩光滑。
5、分類不同:釉下彩繪主要以青花、釉里紅以及釉下五彩為主。釉上彩繪主要包括古彩、粉彩、新彩等為主。
6、色料不同:釉下彩的色料是用高溫燒成的,所以顏色的變化難掌握;而釉上彩色料是用低溫燒成的,所以燒出來的顏色變化不大。
9. 釉上彩和釉下彩有什麼區別
釉上彩和釉下彩有什麼區別
1、產生的年代不同:釉下彩是最早的,從宋代一直延續至今;而釉上彩是明代從釉下青花彩繪的基礎上所創造出來的。
2、製作歩驟、過程不同:釉下彩是用生胚經過烘烤之後的速配上用色料進行彩畫裝飾,然後再上釉,最後窯燒製成;而釉上彩先將白瓷胎的瓷器燒制好,再在瓷器表面用彩畫裝飾,然後入窯燒制,畫的圖案和釉色是分開燒的。
3、燒成的溫度順序不同:釉下彩燒制的時候是先用泥坯800℃燒成素坯,在畫完之後上完又再經過1200到1300℃左右的窯火進行燒制。釉上彩是先用1200~一千三四十度的窯火燒成白瓷坯,然後再用彩畫裝飾之後用800攝氏度進行二次燒制。
4、外表不同:釉下彩色彩光潤、表面平滑、永不褪色、即使久經磨蝕、只要釉面完好,並不會減少產品彩繪時的色澤鮮艷度。而釉上彩色料並沒有與釉料融合,所繪制的紋樣突出釉面,摸上去有手感,沒有釉下彩光滑。
5、分類不同:釉下彩繪主要以青花、釉里紅以及釉下五彩為主。釉上彩繪主要包括古彩、粉彩、新彩等為主。
6、色料不同:釉下彩的色料是用高溫燒成的,所以顏色的變化難掌握;而釉上彩色料是用低溫燒成的,所以燒出來的顏色變化不大。
10. 釉上彩、釉下彩和釉中彩三者的優缺點 是什麼
釉上彩 在已燒成瓷器的釉面上用彩料繪畫,再入窯在600~900℃之間進行二次焙燒而成的品種。這種彩,因施在釉上,用手捫之,有凸起感覺。如釉上紅彩、宋加彩、五彩、粉彩、琺琅彩、墨彩等。由於彩在釉上,因而易磨損,易受酸鹼等腐蝕,易褪色,但因燒溫低,著彩選料廠,因而品種豐富而藝術性強,以用於陳設器皿為佳。
釉中彩釉中彩類似釉下五彩的繪花和貼花。釉中彩一般作為餐具生產較多,因為其造價比較昂貴,一般工藝品不用這種工藝,釉中彩餐具無鉛無毒,健康環保。
釉下彩 釉下彩是生坯或經素燒坯胎或釉胎上飾紋加彩、罩釉,經1340℃左右高溫一次燒成,色料充分滲透於坯釉之中,色澤光潤耐酸鹼無鉛毒。但因高溫燒成,適應的色料不多,顏色變化極難掌握。仍待繼續研究。釉下彩主要有青花、玲瓏、釉下五彩和刻劃花等。 青花——手工繪制、戳印花、貼花; 玲瓏——素玲瓏、映玉玲瓏、青花玲瓏、彩玲瓏(鏤雕、半刀泥、手工繪制、印花、貼花) 釉下五彩——手工繪制、印花、噴花、貼花; 雕刻花——堆雕貼花、影青刻花、刻填花、半刀泥; 釉里紅——手工繪制。
(10)為什麼釉下彩很少有各種顏色擴展閱讀
釉是覆蓋在陶瓷製品表面的無色或有色的玻璃質薄層,是用礦物原料(長石、石英、滑石、高嶺土等)和原料按一定比例配合(部分原料可先製成熔塊)經過研磨製成釉漿,施於坯體表面,經一定溫度煅燒而成。能增加製品的機械強度、熱穩定性和電介強度,還有美化器物、便於拭洗、不被塵土腥穢侵蝕等特點。
參考資料
釉-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