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霞山為什麼有很多顏色
① 丹霞山的特點
丹霞是地理學上很重要的名詞。它是指紅色砂岩經長期風化剝離和流水侵蝕,形成孤立的山峰和陡峭的奇岩怪石,是巨厚紅色砂、礫岩層中沿垂直節理發育的各種丹霞奇峰的總稱。主要發育於侏羅紀至第三紀的水平或緩傾的紅色地層中,以中國廣東省北部丹霞山最為典型,故名。上世紀30-40年代,原中山大學地質系陳國達教授提出了"丹霞地形"的概念並推動了華南丹霞地形的研究;40-70年代末,原中山大學地理系吳尚時、曾昭璇教授將紅層地貌作為獨立的岩石地貌類型進行了系統的研,並使「丹霞地貌」這一名詞得以廣泛傳播;80年代以後,科學工作者先後對我國21個省區近400處丹霞地貌進行了實地考察,並把丹霞地貌研究推向全國。1991年在廣東省丹霞山召開了第一屆全國丹霞地貌旅遊開發學術討論會,並成立了"全國丹霞地貌旅遊開發研究會"。丹霞山是丹霞地層和丹霞地貌的命名地,現為國家地質地貌自然保護區。
丹霞地貌發育始於第三紀晚期的喜馬拉雅造山運動。這次運動使部分紅色地層發生傾斜和舒緩褶曲,並使紅色盆地抬升,形成外流區。流水向盆地中部低窪處集中,沿岩層垂直節理進行侵蝕,形成兩壁直立的深溝,稱為巷谷。巷谷崖麓的崩積物在流水不能全部搬走時,形成坡度較緩的崩積錐。隨著溝壁的崩塌後退,崩積錐不斷向上增長,覆蓋基岩面的范圍也不斷擴大,崩積錐下部基岩形成一個和崩積錐傾斜方向一致的緩坡。崖面的崩塌後退還使山頂面范圍逐漸縮小,形成堡狀殘峰、石牆或石柱等地貌。進一步的侵蝕,殘峰、石牆和石柱也將消失,形成緩坡丘陵。在紅色砂礫岩層中有不少石灰岩礫石和碳酸鈣膠結物,碳酸鈣被水溶解後常形成一些溶溝、石芽和溶洞,或者形成薄層的鈣華沉積,甚至發育有石鍾乳。沿節理交匯處還發育漏斗。在砂岩中,因有交錯層理所形成綉錦般的地形,稱為錦石。河流深切的岩層,可形成頂部平齊、四壁陡峭的方山,或被切割成各種各樣的奇峰,有直立的、堡壘狀的、寶塔狀的等。在岩層傾角較大的地區,則侵蝕形成起伏如龍的單斜山脊;多個單斜山脊相鄰,稱為單斜峰群。岩層沿垂直節理發生大面積崩塌,則形成高大、壯觀的陡崖坡;陡崖坡沿某組主要節理的走向發育,形成高大的石牆;石牆的蝕穿形成石窗;石窗進一步擴大,變成石橋。各岩塊之間常形成狹陡的巷谷,其岩壁因紅色而名為「赤壁」,壁上常發育有沿層面的岩洞。
中國廣東丹霞山、金雞嶺、南雄的蒼石寨、平遠的南台石和五指石,江西鷹溪、弋陽、上饒、瑞金、寧都,福建武夷山、連城、泰寧、永安,浙江永康、新昌,廣西桂平的白石山、容縣的都嶠山,四川江油的竇□山、灌縣的青城山,陝西鳳縣的赤龍山,以及承德等地,都有典型的丹霞地貌。
丹霞地貌區常是奇峰林立、景色瑰麗,旅遊資源豐富,如丹霞山、金雞嶺、武夷山等早已成為著名風景區,而且,沿垂直節理崩塌的陡崖使巨厚的紅色砂、礫岩層暴露無遺,對研究、恢復紅色盆地的古地理環境具有重要意義。
丹霞山位於湘、贛、粵三省交界處的仁化縣境內,距廣東省韶關市45公里,距仁化縣城9公里,是廣東四大名山之一(其餘三座名山是羅浮山、四樵山、鼎湖山),是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地質地貌自然保護區,被譽為「中國紅石公園」。丹霞山海拔408米,不算高,但它的山崖,遠看似染紅霞,近看則色彩斑斕,許多懸崖峭壁,像刀削斧,直指藍天,無數奇岩美洞,隱藏於山中,景色相當奇麗。因而,有人曾說過這樣過譽的話:"桂林山水甲天下,不及廣東一丹霞"。
丹霞山的岩石含有鈣質、氫氧化鐵和少量石膏,呈紅色,是紅色砂岩地形的代表,為典型的丹霞地貌。
丹霞山風景區可劃分為上中下三層。
上層景區有長老峰、海螺峰、寶珠峰。長老峰上建有一座兩層的"御風亭",是觀日出的好地方,可容200多人。在亭上可看到周圍的僧帽峰、望郎歸、蠟燭峰、玉女攔江、雲海等勝景。海螺峰頂有"螺頂浮屠",附近有許多相思樹。下有海螺岩、大明岩、雪岩、晚秀岩、返照岩、草懸岩等岩洞。寶珠峰有虹橋擁翠、舵石朝曦、龍王泉等景點。中層景區以別傳寺為主要景點,從這里到通天峽,兩旁岩石像合掌一般,遊人必須小心翼翼,手扶鐵索,碎步而上。"幽洞通天"四個蒼勁大字刻在石壁上,更增添了這里的險勢,使人頓生寒意。但這段陡直的丹梯鐵索已加建了穩固的鐵欄,扶著上落十分安全。下層景區主要有錦岩洞天勝景。在天然岩洞內有觀音殿,大雄寶殿,在洞中,還可看到馬尾泉,鯉魚跳龍門等風。這里有一塊很著名的"龍鱗片石",隨四季的更換而變換顏色。下層景區要鑽隧道、穿石隙,較為刺激。丹霞山下有一條清澈的錦江,環繞於峰林之間,遊客可乘舟漫遊,欣賞沿江兩岸景色和摩崖石刻。
方圓290平方公里的紅色山群「色如渥丹,燦若明霞」,故稱丹霞山。丹霞山由紅色沙礫岩構成,以赤壁丹崖為特色,地質學上以丹霞山為名,將同類地貌命名為「丹霞地貌」,丹霞山使之成為世界上同類特殊地貌的命名地和同類風景名山的典型代表。
丹霞地貌屬於紅層地貌,所謂「紅層」是指在中生代侏羅紀至新生代第三紀沉積形成的紅色岩系,一般稱為「紅色砂礫岩」。�丹霞地貌是上世紀三十年代以丹霞山為代表而命名的一類地貌類型。形成丹霞地貌的岩層是一種在內陸盆地沉積的紅色屑岩,後來地殼抬升,岩石被流水切割侵蝕,山坡以崩塌過程為主而後退,保留下來的岩層就構成了紅色山塊。
世界上丹霞地貌主要分布在中國、美國西部、中歐和澳大利亞等地,以我國分布最廣,其中又以丹霞山面積最大,發育最典型、類型最齊全、形態最豐富、風景最優美。我國著名地理學家曾昭璇在比較了國內外的丹霞地貌之後,認為丹霞山「無論在規模上、景色上」,皆為「中國第一」,「世界第一」。
② 丹霞地貌岩石顏色
丹霞地貌一種十分漂亮。
丹霞地貌是由水平或變動很輕微的厚層紅色砂岩、礫岩所構成,因岩層呈塊狀結構和富有易於透水的垂直節理,經流水向下侵蝕及重力崩塌作用形成陡峭的峰林或方山地形。
③ 為什麼丹霞地貌會有不同層次的顏色
因為不同的溫度使地殼發生變化
④ 七彩丹霞地貌是怎麼形成的注意是七彩丹霞不是丹霞!
彩色丘陵的顏色是沉積物形成時的沉積環境及當時環境下的氧化-還原程度的真實反映。沉積物中Ca、Fe離子的含量很大程度影響了地層顏色的變化,尤其是Fe離子。
當地層中的Fe3+含量較大及Fe3+/Fe2+比值較高時,地層顏色以紫紅、磚紅為主;當地層中Fe2+含量較大及Fe3+/Fe2+比值較低時,地層顏色以白色、黑色為主;當地層中Fe2+含量較大及Fe3+/Fe2+比值由高逐漸變低時,地層顏色逐漸由紅色向灰綠、黃灰、藍灰過渡,直至黑色或白色。
(4)丹霞山為什麼有很多顏色擴展閱讀:
丹霞地貌特點
現在懸崖上可以看到的粗細相間的沉積層理,顆粒粗大(直徑在2mm以上的碎屑的含量大於50%)的岩層叫「礫岩」,細密均勻(直徑在2—0.05mm的碎屑含量大於50%)的岩層叫做「砂岩」。
丹霞地貌最突出的特點是「赤壁丹崖」廣泛發育,形成了頂平、身陡、麓緩的方山、石牆、石峰、石柱等奇險的地貌形態,各異的山石形成一種觀賞價值很高的風景地貌,是名副其實的「紅石公園」。
⑤ 「丹霞地貌」為什麼這么紅
中國紅石公園――丹霞山,位於廣東省韶關市仁化縣境內。面積292平方千米,是廣東省面積最大、景色最美的風景區。2004年2月13日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為全球首批世界地質公園。
這么紅的丹霞山到底是怎麼形成的?
在距今1.4億年至7000萬年間,丹霞山區是一個大型內陸盆地,受喜馬拉雅造山運動影響,四周山地強烈隆起,盆地內接受大量碎屑沉積,形成了巨厚的紅色地層。
丹霞地貌是由紅色砂礫岩在水作用下,沿垂直節理面不斷侵蝕、搬運、磨蝕、風化後形成的一種獨特的地貌類型.其中以廣東韶關丹霞地區發育最為完善,因此命名為丹霞地貌.
它跟喀斯特地貌有很多共同點.都是流水作用的產物.
但是丹霞地貌產生的基礎是紅色砂礫岩,屬於第三紀沉積岩,這種岩石會產生特殊的垂直節理面,水流作用後不斷切割垂直節理面,最後呈現出獨特的紅色「峰林」景觀,具有很高的觀賞和科研價值.
⑥ 丹霞地貌為何會有層次不同的顏色
首先是由於岩性的不同造成的,砂岩,礫岩等形成時,由於其顆粒的大小不同,所以在形成岩石時顏色不同,其次是由於氧化的程度不同,也有不同
⑦ 什麼是丹霞地貌丹霞地貌有什麼特點
什麼是丹霞地貌?丹霞地貌都有哪些特點呢?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這種特殊的地貌吧!
看到這里,也許你會很好奇,到底是什麼原因,才會形成這種丹霞地貌呢?
丹霞,它是一種形成於西太平洋活性大陸邊緣斷陷盆地極厚沉積物上的地貌景觀。它主要是由紅色的砂岩和礫岩組成的,它是反映了一個乾熱氣候條件下的氧化環境。然後經過數年的地域地殼的抬升和,塊體運動以及風化腐蝕的作用下,就會形成丹霞這種特殊的地貌。
因此,有親身去感受過丹霞地貌的人都會說,親眼看到丹霞地貌的時候感覺它非常美,這種美,是來自於大自然最淳樸的美。不用有任何雕飾,在藍天和白雲的襯托下,它的景色相當奇麗。
⑧ 七彩丹霞地貌怎麼形成的
七彩丹霞地貌是沉積物形成時的沉積環境及當時環境下的氧化還原程度的真實反映。沉積物中Ca、Fe離子的含量很大程度影響了地層顏色的變化,尤其是Fe離子。
當地層中的Fe3+含量較大及Fe3+/Fe2+比值較高時,地層顏色以紫紅、磚紅為主;當地層中Fe2+含量較大及Fe3+/Fe2+比值較低時,地層顏色以白色、黑色為主;當地層中Fe2+含量較大及Fe3+/Fe2+比值由高逐漸變低時,地層顏色逐漸由紅色向灰綠、黃灰、藍灰過渡,直至黑色或白色。
⑨ 一座山有七種顏色的神奇山脈在中國的什麼城市
在所有的自然地貌景觀中,將色彩之艷、造型之奇、大地之秀匯聚一身,並呈現出純粹之美的,當屬於被《國家地理雜志》評為中國最美七大丹霞地貌景觀之一的張掖丹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