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眼觀萬物 » 為什麼眼睛是感覺器官

為什麼眼睛是感覺器官

發布時間: 2022-08-02 18:12:52

Ⅰ 眼睛看得見東西的原理是什麼

俗話常說:「耳聽為虛,眼見為實」,這種說法不僅是幾百幾千年來的經驗之談,更已經被很多人奉為真理。但眼睛看見的是否真的就是事物的本身呢?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人們經常用以證明一個事物的真實性的表述就是:這是我親眼看到的!但,法庭上卻不承認沒有其他輔助證據的一個人的「親眼所見」。為什麼?眼見不為實嗎?

的確,不可否認眼睛是人的感覺器官中最直接,最能反映事物原貌的。這一點已被美國范德比爾特大學的科學家托馬斯·詹姆斯及其同事通過兩個實驗證實。

在他的第一個實驗中,托馬斯·詹姆斯等人讓接受實驗的志願者觀看計算機屏幕上的球。這個球是由很多的點構成的,這些點或是向左或是向右轉動,讓人們感覺球在也在相應的方向上轉動。托馬斯·詹姆斯等人讓志願者說出球的轉動方向,結果各有一半的人選定向左或向右。這不出所料,因為那些點向左或是向右轉動的時間是相同的。此後,科學家讓接受實驗者在觀看屏幕的同時,手中還觸摸一個向左或向右轉動的用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做成的球,希望人的觸覺能影響大腦的判斷。但結果是,只有65%的受驗者宣稱他看的球的轉動方向與他觸摸的一致,這顯示觸覺並沒有多大的影響。

托馬斯·詹姆斯等人進行了第二個實驗。他們讓受驗者閉上一隻眼睛來觀看實際存在的轉動的球。由於只用一隻眼,受驗者不能肯定說出球的轉動方向,但是他們又讓受驗者能夠觸摸或感覺到球的轉動方向,結果只有70%的受驗者正確說出了球的轉動方向,另外的30%還是被錯誤的視覺信息所誤導。托馬斯·詹姆斯等人由此得出結論,視覺觀察結果對於大腦判斷最為重要。人的大腦不是將視覺和觸覺所獲得的信息聯合起來,而是分開加以處理的,而且更相信視覺信息,盡管有些時候觸覺信息更可靠。

托馬斯的試驗在證實「眼見為實」的同時,卻也又恰恰證明了「眼見不一定為實」。

其實,自古以來,人類就有很多錯覺,如不用理智來精細推測,用開放的心胸來包容,往往會被表面現象迷惑,將錯就錯,甚至哲學家也不例外。亞里士多德就曾經認為重的物體比輕的物體落地快,可是後來伽利略的斜塔實驗證明他是錯的。孔子即使被奉為中國的聖人卻也不能避免。因此著名靈魂樂手馬文·蓋在上世紀60年代的流行歌曲中告誡人們:我們應該只相信眼見的一半。

那麼,為什麼自己親眼看得真真切切的東西卻可能並不是我們腦中浮現的呢?這是有一定的科學依據的。因為我們眼睛的構造、大腦的工作原理、我們的認識習慣以及一系列傳統觀念的束縛,使得眼見不一定為實。

一、人眼是有視覺限制的。

我們人類有眼睛。正常人的眼睛在接觸光線後,會產生視覺。但是人的眼睛有它特殊的構造,並不是一切光線都能使人產生視覺。紅外線和據說螞蟻能夠"看得見的"紫外線,都不能夠使人產生視覺。因此正常人的眼睛,也可以說是很有"缺陷"的。

二、人腦會創造自己的一套邏輯,將非現實的信息予以合理化。

而現在華盛頓大學聖路易分校生物醫學工程系和匹茲堡大學神經生物學系的合作研究顯示,有時你看到的任何事都不能相信。研究人員發現,你實際上正在做的事和你認為你正在做的事,在大腦中顯示的部位不同。

丹尼爾·莫朗是聖路易分校生物醫學工程暨神經生物助理教授。他與合作夥伴——匹茲堡大學的安德魯·修懷茲和安東尼·瑞納專注於研究認知和視覺小把戲,以及獼猴和人對這些小把戲的反應。他們創造了一個虛擬實境電視游樂器對猴子進行實驗,讓它們以為自己在用手描繪橢圓形,而實際上它們是畫著圓形。研究人員監控猴子的神經細胞,並分辨腦中哪一個區域顯示圓形,哪一個區域顯示橢圓形。他們發現主要運動皮質區顯示的是實際行動,而隔壁一個稱之為腹側運動前區的部位,製造著橢圓的幻象。

這項研究顯示,人腦會創造自己的一套邏輯,將非現實的信息予以合理化。例如第一次戴上一副雙焦點的老花眼鏡時,會發現眼睛看到的景象和手觸摸到的周圍環境是不大一樣的。漸漸地大腦會進行調整,消除視覺與觸覺的差異。腹側運動前區在此扮演重要角色。

三、我們的認識習慣使我們往往忽略事物的真實面貌。

我們往往說「一見鍾情」,其中說明我們對於事物的認識其實是十分模糊且第一印象的。我們對於一件事物的認識,一般上一開始只是對視覺信號進行模糊處理,即只對信號進行輪廓辨認和處理,也即只辨認主要特徵。比如人或動物或物體;動的或靜的;大或小;遠或近;男或女;高或矮等等特別明顯的差異進行甄別。我們只有在多次接觸或引起注意的時候才會注意到更多的細節的東西。這就造成我們被第一印象所欺騙。

這也就是說,人在得到一個印象時,一是模糊掃描的,二是將其分成各種要素來記存的。也就是說記存的不是完整的印象。所以,即使是眼光最敏銳和記憶最好的人也無法真正還原一個事物的完整的印象。

四、傳播通道中的「噪音」亦將影響「眼見之景象」

這里的「眼見」指的其實是向別人描述自己「親眼看見的東西」,人們往往把別人看見的東西就當成是事物的本來面目,認為既然有人看見了,又能如此詳細的描述出來這總不會有錯吧?但事實上,這之間往往會出現偏差。

人要將自己看到的事物傳給另外別人時,並不能將原來的「印象」原原本本地送到別人的眼中。而是需要用另外的人體器官如:嘴——語言描述;手——圖畫描寫;這就要轉換,即將腦中記存的要素重新組合成印象並變成語言和動作。因為印象是要重新組合的,所以只要意識上出現偏差這種組合就會出現偏差,而且往往將自己沒注意的差異漏掉。而在信息傳播過程中,也會產生誤差,這些都是「噪音」。接受這樣的描述的人再將這些描述在大腦中進行類似的處理。這樣與事物的原本面貌之間的差異就更大了。有時甚至是很離譜。

五、傳統想法加上利害關系,使人們只看到他們想要看的。

親眼看到的才信,對看不見、不能理解的一概不信,這是一般人判斷真偽的方法。實際上這是由於傳統想法加上利害關系蒙蔽了人的眼睛。正因為人們相信自己看到的就是真實的,這也往往會造成一種麻痹心裡,忽略了其實應該是可以注意到的因素。使他們只看得見他們想要看到的,看不見他們不想看到的。所以這也是一種迷信,是迷信於自己的眼睛和觀念,而正是這種固步自封的認識方法造成了科技無法進步。

比如我們看見室內的桌子、椅子、筆、硯、杯、盤都是靜止不動的,是堅實無縫的。但是物理學家會告訴我們,在這些物質內部,電子圍繞原子核以光的速度旋轉著,原子與原子也是時刻不停地振動著。

電子與原子核,原子與原子之間都留著極大的空隙,非常疏鬆,像空氣一樣。這和我們看見外表的靜止、堅實完全不一樣。可見,人類的眼睛實際上是看不到物體真相的,必須用合乎邏輯的理智才能推得正確的答案。

平時我們認為確實看得一清二楚的事物,事實上有時也沒有真正看清。科學家告訴我們,人眼所能看到的光線,只在可見光400~700納米的電磁波長范圍內,是極為有限的一部分;聽到的頻率范圍也僅限於20~2萬赫茲。

由於人眼的錯覺,太空中原來大放光明的地方,長久以來一直被認為是漆黑一團,就是因為人眼的視力所限,即使藉助某些工具,人觀察到的也只能是最表層的顯現。後來科學家意識到了這個問題,採用了紅外線、紫外線、X射線來觀察天體,結果豁然開朗,那些隱藏在黑暗中的天體瞬間出現在人類眼前,景象壯觀得令人難以置信。當前最先進的哈勃太空望遠鏡,就能用紅外線來觀察天體。

正是由於上訴種種原因,使得我們看到的往往與事物本身是有出入的,尤其是第一印象。看上面的那些圖也可以說明這一點,往往是第一眼欺騙了自己,當我們重新認真審視這些圖時,就可以很快發現其中的奧妙了,

對此我們可以發現,對於眼睛所造成的視覺誤差,雖然有人體構造等等的限制我們暫時無法改變,但對於我們的認識習慣等是可以減少我們這種不必要的「麻煩」的。這要我們在關注事物的時候,不要受陷於自己的刻板印象,不要急於下結論,多看多想,多點理性,少點魯莽,很多「誤會」是可以被消除的。

Ⅱ 眼睛在感覺器官中有什麼作用

眼睛是一個非常復雜的器官,它能同時處理150萬個信息。科學家估計,我們獲得的信息中,有80%是從眼睛得來的。人眼既能極目千里,用肉眼既可看到1500光年外的獵戶座大星雲,又能近視咫尺之內,明察秋毫之末。人眼看東西有立體感,能比較准確地判斷物體的大小、遠近、形狀、厚度等。

Ⅲ 為什麼說眼是人體最重要的感覺器官

因為眼睛是最敏感的視覺器官,對於外界事物感覺強烈。

Ⅳ 人的感官有哪些

眼、耳、鼻、舌、身等。大腦是一切感官的中樞。眼睛是視覺,耳朵是聽覺,鼻子是嗅覺,舌頭是味覺,身體各個部位是觸覺。

但隨著科技對生物學和人類大腦的研究探索日趨深入,科研人員發現了其他幾種人體感官。除「五大」感官之外,其實人體全身有多個感覺感知器,它們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保持身體平衡,發出飢餓信號等。

一般根據感受器所在部位和所接受刺激的來源把感受器分為三類:

1、外感受器:分布在皮膚、粘膜、視器及聽器等處,接受來自外界環境的刺激,如觸、壓、切割、溫度、光、聲等物理刺激和化學刺激。

2、內感受器:分布在內臟和血管等處,接受加於這些器官的物理或化學刺激,如壓力、滲透壓、溫度、離子和化合物濃度等刺激。

3、本體感受器:分布在肌、肌腱、關節和內耳位感覺器等處,接受機體運動和平衡時產生的刺激等。


Ⅳ 眼睛是人類最重要的感覺器官,人們從外界接收的各種信息中80%以上是通過視覺獲得的,視覺器官包括

視覺器官包括眼球、視神經、視覺中樞。眼球是視覺器官的終端,主要是接收外界的光線的剌激,在視網膜上成像,然後經過視神經上傳到視覺中樞,在大腦中形成影像。

Ⅵ 眼是視覺的什麼

眼,亦稱眼睛、目、招子,是大部分動物接收光線並在大腦形成影像的器官。對於人類來說,它是視覺器官,最重要的感覺器官之一。眼是一個非常精細的器官,可以在不同的環境下對自己 的具體形態進行改變,使得人類在復雜的環境中獲取正確的信息。 最簡單的眼睛結構可以探測周圍環境的明暗,更復雜的眼睛結構可以提供視覺(復眼通常在節肢動物,例如昆蟲中發現,通常有很多簡單的小眼面組成,並產生一個影像)。 在很多脊椎動物和一些軟體動物中,眼睛通過把光投射到對光敏感的視網膜成像,在那裡,光線被接收並轉化成信號並通過視神經傳遞到腦部。通常眼睛是球狀的,當中充滿透明的凝膠狀的物質,有一個聚焦用的晶狀體,通常還有一個可以控制進入眼睛光線多少的虹膜。

Ⅶ 為什麼人有兩個眼睛

一個取景器的話只能確定方位,但無法在沒有參照物的情況下確定距離。
由此派生出兩個派系,捕食者為了更好地判斷獵物的方向而更多的選擇了同方向的兩隻眼睛。被捕食者由於更關心有或者沒有而不是距離,所以更多的進化出了取景范圍在兩側的,甚至有些可以獨立移動的眼睛。
希望可以幫到你。

熱點內容
送子媽媽為什麼離孩子那麼遠 發布:2024-11-18 11:36:34 瀏覽:278
素描為什麼用筆方式不一樣 發布:2024-11-18 11:32:40 瀏覽:766
蘋果手機銀色為什麼愛刮花 發布:2024-11-18 11:19:22 瀏覽:740
海豚為什麼眼睛紅 發布:2024-11-18 11:19:18 瀏覽:757
為什麼會出現粘稠的東西 發布:2024-11-18 11:12:33 瀏覽:530
網盤文件後面為什麼看不了 發布:2024-11-18 11:08:14 瀏覽:506
為什麼走路想踩東西 發布:2024-11-18 11:08:00 瀏覽:635
睜眼睛時間長了為什麼會流淚 發布:2024-11-18 11:06:28 瀏覽:359
為什麼陰天會刺眼睛 發布:2024-11-18 10:46:07 瀏覽:179
為什麼蘋果8p老是變成2g網 發布:2024-11-18 10:46:06 瀏覽: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