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山甲顏色為什麼發白
㈠ 炮製過的穿山甲片里有白色晶粒是什麼
穿山甲殼是動物穿山甲表面的鱗片,它也叫甲片或者穿山甲片,是一種功效出色的中葯材,葯用價值特別高
穿山甲殼的作用與功效
1、穿山甲殼能疏風通絡
穿山甲殼能疏風通絡,可以止痛也能止腫,平時可以用於人類風濕骨痛和經絡不通以及前節腫痛等多種常見病的治療,治療功效十分明顯,治療時可以把穿山甲殼用醋灸制以後煎制服用。
2、穿山甲殼能通經下乳
通經下乳是穿山甲殼的重要作用之一,它對女性產後乳汁不足有良好的治療作用,平時治療時可以把穿山甲殼與王不留行以及木瓜和黃芪還有木通等多種常見中葯材一起煎制服用,每天一次,連用三到五天就能讓乳汁分泌量明顯增加。
3、穿山甲殼能治高血壓
穿山甲殼能治高血壓,平時治療時可以把穿山甲殼與丹參和代赭石等中葯材一起煎制服用,每天一次,可以讓高血壓很快恢復正常,而且不易復發。
4、穿山甲能鎮靜安神
鎮靜安神也是穿山甲的重要作用之一,平時把它與熟棗仁以及生地等中葯材一起食用,不但不能治療人類的神經衰弱,還能緩解失眠,能讓人們的睡眠質量明顯提高。
㈡ 穿山甲鱗片的葯用效果怎麼樣
《中國葯典》中記錄了中華穿山甲的功能主治包括:消腫潰癰,通經下乳等。在中國,穿山甲甲片可葯用,但僅限於定點醫院臨床使用和中成葯生產。
2008-2015年間,國家林業局每年披露的穿山甲甲片消耗控制量,即批准使用量,約為每年26.5噸左右,相當於5.7萬頭穿山甲。而CITES貿易資料庫記錄顯示2001-2014年間,中國年均甲片(商業、科研、教育)進口額僅為446千克。這中間的差額只能通過國內庫存以及非法貿易來填補。
數據顯示,僅2018年,國內6個海關就共查獲走私穿山甲鱗片38.14噸,這意味著約有6萬只穿山甲慘遭殺戮,這其中大部分是非洲穿山甲。
為更好地保護穿山甲,綠會建議取消穿山甲葯用標准,從葯典中刪除,今後不得再用甲片制葯。對已生產出的含穿山甲成分的中葯成方制劑進行查封,禁止出售。對庫存甲片予以公開銷毀,徹底消除流入市場的可能。
(2)穿山甲顏色為什麼發白擴展閱讀
穿山甲為胎生動物,其發情交配時間以4-5月為主,發情期雌雄同居,交配後便分開,分娩期為12月至翌年1月。妊娠期5-6個月左右,雄性穿山甲發情持續時間較長,雄性發情期一直發情,不呈現周期性;雌性發情期有2-5個發情周期,發情周期12-25天。
雌性受孕後不再發情,雄性發情期到處尋找雌性,發情交配期雌雄同居,交配後分開。穿山甲每年1胎,在人工飼養條件下,2年時間可產3胎。
初生仔穿山甲體重為90-130克,閉眼,無鱗,色淺白色,半月齡開眼;1個月以後增重200-500克,鱗片漸次角化,多為黑褐色;2個月後可隨母穿山甲外出覓食;外出時,幼獸伏於母獸背尾部。以螞蟻和白蟻為食,也食昆蟲的幼蟲等。6個月仔獸體重可達1500-2000克,可離開母獸獨立生活。
㈢ 穿山甲的特徵
穿山甲的生活習性 穿山甲,顧名思義,一是有挖穴打洞的本領,二是身被褐色角質鱗片,猶如盔甲。除頭部、腹部和四肢內側有粗而硬的疏毛外,鱗甲間也有長而硬的稀毛。全長約1米的穿山甲,頭小呈圓錐狀;吻長無齒;眼小而圓,四肢粗短,五趾具強爪。雄獸肛門後有凹陷,睾丸不外露。
穿山甲在野外常年活動在海拔1500-1850米的范圍內,在低海拔地區也會活動。但不常到平原或農田較多的地方活動,活動大都選擇在半山區,多棲息於山地丘陵的樹林、灌木叢中,居住地隨季節和食物而變化,平時無固定住處。隨覓食時所挖洞穴而居住,洞穴大小與挖食白蟻巢的深淺大小一樣。深度從0.3-0.4米至數米不等,多為距地表1-2米的盲洞。每年4-8月多雨的季節不住深洞,冬季則睡於深洞內。穿山甲怕寒冷,當氣溫在23℃以下時,洞穴墊有草屑及樹葉,懷孕母獸居住的洞穴寬敞較深,固定而隱蔽,墊草較厚。
穿山甲白天極少活動,蜷縮於洞內睡覺,夜晚外出覓食,黎明前返回住地洞穴,活動范圍可達5-6公里之遠。發情期的雄獸活動范圍更大,常翻山越嶺,涉澗渡河,尋找配偶。穿山甲的性情孤僻,除繁殖季節交配時公母在一起同居外,一般均為異居、獨居生活。
穿山甲既能翻山越嶺,又能游泳、上樹覓食白蟻。穿山甲很愛清潔,從不隨地大小便,排便後習慣用前足扒土蓋住糞便,實際上是為了防止猛獸聞到氣味跟蹤而來。穿山甲的視覺極度退化,夜晚活動全靠敏銳的嗅覺和聽覺擇路、覓食和避敵。一旦遇上虎豹敵害,便就地不動,將頭彎向腹下,用寬大的長尾結實地裹住蜷成一團,像一隻大鐵球。
穿山甲以蟻為主食,也食黑蟻或蟻的幼蟲和其它昆蟲的幼蟲,從不食素。它沒有牙齒,囫圇吞食。胃中披著角質膜,借吞食時吞進胃中的小砂石將食物磨碎。穿山甲的食量較大,一隻體重3公斤的穿山甲一次能食白蟻300-400克,飽食後2-3天不吃一隻白蟻也可以。
在夏秋季節,氣溫較高,白蟻和螞蟻在地表活動,這時穿山甲就舔食地面的白蟻和螞蟻;冬春季節,氣溫下降,白蟻都集中在蟻巢內活動,穿山甲便挖洞掘巢,採取全面殲蟻的方法取食。掘巢時,穿山甲用兩只生有尖銳長爪的前肢挖土,後肢推泥,有時還能扭轉身體,仰卧著挖洞上方的泥土,使洞道保持圓形,穿山甲的掘洞速度每小時可達2-3米。
穿山甲遇敵或受驚時蜷成一團,頭部被嚴實地裹在腹前方,並常伸出一前肢作防禦敵狀,若在密叢中有躲避處,遇人或敵害,則迅速逃走。它善於打洞,前肢挖泥,挖捕時,若聽見過分吵擾,即迅速遁土而去。掘到蟻巢後,它便用前肢扒碎白蟻的菌圃,將富有粘液的長舌迅速伸縮,從碎菌圃和泥沙中舐食白蟻;大約半小時後,穿山甲便能將巢內大部分白蟻吞食下肚。有時遇到大蟻巢,一次吃不完,它出洞後就用泥土封閉洞口,到第二天晚上再取食剩餘的白蟻。穿山甲挖掘白蟻巢的准確率達100%。
穿山甲居住的洞穴大多是把蟻巢的白蟻吃光後,再搬一些乾草枯葉墊在洞里並居住在裡面,有時幾個月不搬走,有時3-5天就搬走。穿山甲的居住處一般冬春季節多選擇向陽避風處,夏秋季節則選擇陰涼通風的地方,從不馬虎
㈣ 炒熟的穿山甲鱗片怎麼辨認真假
穿山甲鱗片主要成分是角蛋白,和人的頭發成分差不多,是一種有機蛋白質。
取一小塊,用火燒,聞聞有沒有類似頭發燒焦的焦糊味。
另外,角蛋白燒出的灰渣不會結成膠狀,是鬆散的塊狀,手一搓即散開。
希望採納。
㈤ 穿山甲的顏色
穿山甲鱗片棕褐色,老年獸的鱗片邊緣橙褐或灰褐色,幼獸尚未角化的鱗片呈黃色。
穿山甲棲息於丘陵、山麓、平原的樹林潮濕地帶。喜炎熱,能爬樹。能在泥土中挖深2~4米、直徑20~30厘米的洞。末端的巢徑約2米。以長舌舐食白蟻、蟻、蜜蜂或其他昆蟲。
它們具有夜行性。分布於亞洲的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如中華穿山甲(鯪鯉)棲於山坡洞穴內,傍晚出外覓食,以白蟻和螞蟻為食,包括蟻類幼蟲及卵。
食量很大,一隻成年穿山甲飽食的胃內容納有500克白蟻。還能上樹去尋食白蟻,上樹時用銳爪鉤住樹干,再用強大的尾抵住或捲住樹干。
㈥ 穿山甲長什麼樣
穿山甲體形狹長,全身有鱗甲,四肢粗短,尾扁平而長,背面略隆起。不同個體體重和身長差異極大。頭呈圓錐狀,眼小,吻尖。舌長,無齒。耳不發達。
足具5趾,並有強爪;前足爪長,尤以中間第3爪特長,後足爪較短小。全身鱗甲如瓦狀。自額頂部至背、四肢外側、尾背腹面都有。
鱗甲從背脊中央向兩側排列,呈縱列狀。鱗片呈黑褐色。鱗有三種形狀:背鱗成闊的菱形,鱗基有縱紋,邊緣光滑。縱紋條數不一,隨鱗片大小而定。腹側、前肢近腹部內側和後肢鱗片成盾狀,中央有龍骨狀突起,鱗基也有縱紋。尾側鱗成摺合狀。
鱗片之間雜有硬毛。兩頰、眼、耳以及頸腹部、四肢外側、尾基都生有長的白色和棕黃色稀疏的硬毛。絨毛極少。成體兩相鄰鱗片基部毛相合,似成束狀。雌體有乳頭1對。
㈦ 穿山甲的外貌
穿山甲屬(學名:Manis), 是鱗甲目穿山甲科的一個屬,共有4個物種。地棲性哺乳動物。體形狹長,四肢粗短,尾扁平而長,背面略隆起,體表被角質鱗甲。頭骨呈筒狀,吻尖長,無牙齒而舌甚發達。爪長,尤其是前足中趾爪特長,用以挖掘蟻類洞穴。
㈧ 穿山甲有白色的嗎
沒有
穿山甲都是灰褐色的
㈨ 穿山甲的特徵是什麼
穿山甲又名鯪鯉,隸屬鱗甲目,鱗鯉科,是危害林木和堤壩的白蟻的主要天敵。
穿山甲身圓腹大,身長一般為40~50厘米,尾扁而粗,長為27~35厘米,體重3~6公斤。全身除臉和腹部以外,從頭至尾披著17行約600多塊猶如盔甲的角質鱗甲。四肢短粗,爪強健而銳利,用以打洞搔地尋覓蟻類。它們嘴尖,頭小,與南美洲森林裡產的食蟻獸、樹獺、猶狳等貧齒目動物,以及非洲產的管齒目的豚鼠等,都有以蟻類為食的習性,並與此習性相適應,共同具有無齒或少齒、舌很細長的特點,故又把這三個目合稱為貧齒類動物,但它們之間並沒有親緣關系,只是生態上的一種趨同現象。
穿山甲棲息於亞熱帶、熱帶丘陵山地有森林、灌叢、草莽等的各種生境,往往選擇30~50度的山坡築造其棲身的洞穴,很少在平地上發現,在陡峭的石山禿嶺上更為罕見。穿山甲隨季節和食物而變化遷居。冬春季節,多住在山坡下草叢中,夏秋兩季,天氣熱,它多住在山坡上較為涼爽而不易為流水沖刷的地段。每年4~9月,天氣炎熱多雨,穿山甲不住深洞,棲息於距洞不遠的淺窩。冬季則睡在洞的深處,留洞時間較長。氣溫在23℃~24℃以下時,營巢內總是墊草或屑枝葉,甚為怕冷。
穿山甲打洞時前爪挖泥,後爪往外攤泥,速度很快。白天多卷縮在洞內酣睡,入夜外出覓食活動,一夜能行走翻越數個山體,行程達5公里左右。冷天活動較少,多居住在洞內。穿山甲能泅渡大河,速度比蛇游得還快,據觀察,一條20米寬的河流只需8分鍾游到對岸。
穿山甲在白天幾乎都在睡覺,睡覺的時候將頭部和四肢縮到胸腹前,尾巴緊緊的裹在外面,這種球狀的睡姿可以保護其沒有鱗甲的胸腹,以防敵人偷襲。在遇到危險的時候,穿山甲也是這樣縮成一團,使野獸無法下口,因為它的鱗甲非常硬,加上身體呈球形,想咬也無法用力。它的長而扁的尾巴兩側長滿了鋒利的鱗片,像一把兩面開刃的利劍,成為它們自衛或進攻的武器。若同性的穿山甲相遇,常常會發生領域的爭斗。在毆斗時,把尾巴插入對方肋部的鱗片內以刺傷對方的皮膚或使其鱗甲脫落,嚴重者使皮膚潰爛乃至死亡。山貓、狼等野獸對於穿山甲無可奈何。一些大型的猛獸如老虎、豹子等,可以把穿山甲弄翻,穿山甲可以用尾巴來懲罰對方。曾經有獵人在大穿山甲的尾巴上發現有一隻已經死去的豹,脖子被穿山甲的尾甲刺穿卡住了,原來是豹在用爪子撥弄穿山甲的時候,一不小心被穿山甲掄起鋒利的尾巴,狠狠的抽打在脖子上,鱗片切斷了豹的頸動脈,卡在了脊椎上,豹子就此送了命。
穿山甲的聽覺和視覺差,但是嗅覺靈敏。平時走路十分緩慢,頭部經常左右晃動,嗅聞空氣中蟻穴的氣味。蟻巢一般在1~2米深的地下,從主巢到副巢有四通八達的通道,穿山甲憑借著敏銳的嗅覺可以判斷出蟻穴的出口和入口所在。它一般先找到出口,挖開洞口,用吻鼻堵住,然後憋足了氣,向洞內噴壓氣體。有人認為它們口內有感受氣體壓力的敏感的神經細胞組織,也有人認為其鼻黏膜能夠嗅出白蟻溢出的蟻酸的濃度,總之,它們幾秒鍾以後就可以判斷洞道的長短,若洞道長於4米以上的時候,就會放棄,若探明洞道比較短的時候,就沿蟻道挖掘,時速可達2~3米,用前爪抓碎白蟻的菌圃,然後用那富有黏液的40多厘米長的長舌快速伸縮,將白蟻吞食。白蟻是世界性的害蟲,穿山甲是白蟻的天敵。據科學家觀測,250餘畝森林中,只要有一隻成體的穿山甲,白蟻就不會對森林造成危害。穿山甲還有爬樹的本領,爬樹時用四肢鉤住樹干,再用尾巴抵住或捲住樹於去尋找樹上的螞蟻,一隻成年穿山甲一次能食螞蟻500克。
夏季炎熱,螞蟻都爬到洞穴的外面活動,不容易集中捕食,這時,它們就將身上的鱗片張開,散發出一種特殊的氣味,引誘螞蟻鑽人鱗甲間。等螞蟻進入到一定數量的時候,再將鱗甲關閉。然後,穿山甲走到水中將鱗張開,釋放出的白蟻全部浮在水面,它便伸出舌頭掃食。穿山甲的口腔中雖然沒有牙齒,但唾液腺十分發達,從口腔的頰部可以一直延伸到肩部的皮下,唾液腺大量分泌液體,將白蟻送人特殊的胃裡。胃分兩室,前胃壁薄,胃容物可達4/5,主要是貯存作用。後胃有在進食的時候吃進的小沙石等粗糙的顆粒物,胃壁褶皺而厚,有角質膜,收縮時研磨食物,代替了牙齒的作用。
穿山甲發情交配一般夏季為主,此期間,雄獸翻山越嶺四處尋找配偶,常在穿越山脊處拉屎撒尿,並用趾爪抓地面。常循直徑追尋雌獸。每年冬季繁殖一次,每胎只產一仔,成活率低。仔的體重約100克,閉眼,無鱗,色淺白。半月後體重250克左右,這時已睜眼睛。一月後鱗甲再次角質化,並變為黑褐色,體重增到500克。兩月後,仔獸扒在母獸的背頸上隨母外出覓食。半年後體重1500~2000克重,這時仔獸離開母體營巢獨立生活。穿山甲母性強,有幼仔時外出不遠離,外出後每天仍回原地。
穿山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