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眼觀萬物 » 人的眼睛為什麼會看得見東西

人的眼睛為什麼會看得見東西

發布時間: 2022-07-29 17:36:59

Ⅰ 人的眼睛為什麼能夠看見東西

眼睛通過把光投射到對光敏感的視網膜成像,在那裡,光線被接受並轉化成信號並通過視神經傳遞到腦部。通常眼睛是球狀的,當中充滿透明的凝膠狀的物質,有一個聚焦用的晶狀體,通常還有一個可以控制進入眼睛光線多少的虹膜。

眼睛是人類感官中最重要的器官,大腦中大約有80%的知識都是通過眼睛獲取的。讀書認字、看圖賞畫、看人物、欣賞美景等一些事物都要用到眼睛。眼睛能辨別不同的顏色和光線的亮度,並將這些信息轉變成神經信號,傳送給大腦。

(1)人的眼睛為什麼會看得見東西擴展閱讀

保護眼睛的注意事項

1、注意工作環境

電腦室內光線要適宜,不可過亮或過暗,避免光線直接照射在熒光屏上而產生干擾光線。定期清除室內的粉塵及微生物,清理衛生時最好用濕布或溫拖把,對空氣過濾器進行消毒處理,合理調節風量,變換新鮮空氣。如果是在家中進行電腦操作,也應盡量參照心個條悠揚,並使用防護屏,以最大 可能地減少電子輻身對人體的危害。

2、注意勞逸結合

一般來說,電腦操作人員在連續工作1小時後應該休息10分鍾左右。並且最好到操作室之外活動活動手腳與軀干,散散步,做做廣播操,進行積極的休息,或者在室內做眼睛保健操和活動頭部(很多人抱怨頸椎疼,活動頭部會有幫助)。

3、注意保護視力

欲保護好視力,除了定時休息、注意補充含維生素A類豐富的食物之外,最好注意遠眺,經常做眼睛保健操,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 。

4、注意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電腦操作時,由於電腦鍵盤接觸者較多,工作完畢應洗手以防傳染病。

Ⅱ 人的眼睛為什麼能看到東西

人的眼球的最外層,是無色透明的眼角膜,就好像照相機的鏡頭是一樣的。人的眼睛看起來總顯得水汪汪的,是它經常受到淚水的沖洗而一塵不染。

眼睛最主要的部分是瞳孔就是眼睛中間黑色的小圓孔,外界的光線通過它進入視網膜上。當光線強時,瞳孔縮小;光線弱時,瞳孔放大。還是和照相機一個原理,根據光線的強弱,調整光圈。還有就是視網膜,眼睛有它,就能看到東西,因為視網膜上有很多感光細胞,這些細胞受到光的刺激後,會轉化為神經沖動,傳遞到大腦皮層的視覺中心,從而看到世間萬物。

Ⅲ 眼睛看得見東西的原理是什麼

俗話常說:「耳聽為虛,眼見為實」,這種說法不僅是幾百幾千年來的經驗之談,更已經被很多人奉為真理。但眼睛看見的是否真的就是事物的本身呢?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人們經常用以證明一個事物的真實性的表述就是:這是我親眼看到的!但,法庭上卻不承認沒有其他輔助證據的一個人的「親眼所見」。為什麼?眼見不為實嗎?

的確,不可否認眼睛是人的感覺器官中最直接,最能反映事物原貌的。這一點已被美國范德比爾特大學的科學家托馬斯·詹姆斯及其同事通過兩個實驗證實。

在他的第一個實驗中,托馬斯·詹姆斯等人讓接受實驗的志願者觀看計算機屏幕上的球。這個球是由很多的點構成的,這些點或是向左或是向右轉動,讓人們感覺球在也在相應的方向上轉動。托馬斯·詹姆斯等人讓志願者說出球的轉動方向,結果各有一半的人選定向左或向右。這不出所料,因為那些點向左或是向右轉動的時間是相同的。此後,科學家讓接受實驗者在觀看屏幕的同時,手中還觸摸一個向左或向右轉動的用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做成的球,希望人的觸覺能影響大腦的判斷。但結果是,只有65%的受驗者宣稱他看的球的轉動方向與他觸摸的一致,這顯示觸覺並沒有多大的影響。

托馬斯·詹姆斯等人進行了第二個實驗。他們讓受驗者閉上一隻眼睛來觀看實際存在的轉動的球。由於只用一隻眼,受驗者不能肯定說出球的轉動方向,但是他們又讓受驗者能夠觸摸或感覺到球的轉動方向,結果只有70%的受驗者正確說出了球的轉動方向,另外的30%還是被錯誤的視覺信息所誤導。托馬斯·詹姆斯等人由此得出結論,視覺觀察結果對於大腦判斷最為重要。人的大腦不是將視覺和觸覺所獲得的信息聯合起來,而是分開加以處理的,而且更相信視覺信息,盡管有些時候觸覺信息更可靠。

托馬斯的試驗在證實「眼見為實」的同時,卻也又恰恰證明了「眼見不一定為實」。

其實,自古以來,人類就有很多錯覺,如不用理智來精細推測,用開放的心胸來包容,往往會被表面現象迷惑,將錯就錯,甚至哲學家也不例外。亞里士多德就曾經認為重的物體比輕的物體落地快,可是後來伽利略的斜塔實驗證明他是錯的。孔子即使被奉為中國的聖人卻也不能避免。因此著名靈魂樂手馬文·蓋在上世紀60年代的流行歌曲中告誡人們:我們應該只相信眼見的一半。

那麼,為什麼自己親眼看得真真切切的東西卻可能並不是我們腦中浮現的呢?這是有一定的科學依據的。因為我們眼睛的構造、大腦的工作原理、我們的認識習慣以及一系列傳統觀念的束縛,使得眼見不一定為實。

一、人眼是有視覺限制的。

我們人類有眼睛。正常人的眼睛在接觸光線後,會產生視覺。但是人的眼睛有它特殊的構造,並不是一切光線都能使人產生視覺。紅外線和據說螞蟻能夠"看得見的"紫外線,都不能夠使人產生視覺。因此正常人的眼睛,也可以說是很有"缺陷"的。

二、人腦會創造自己的一套邏輯,將非現實的信息予以合理化。

而現在華盛頓大學聖路易分校生物醫學工程系和匹茲堡大學神經生物學系的合作研究顯示,有時你看到的任何事都不能相信。研究人員發現,你實際上正在做的事和你認為你正在做的事,在大腦中顯示的部位不同。

丹尼爾·莫朗是聖路易分校生物醫學工程暨神經生物助理教授。他與合作夥伴——匹茲堡大學的安德魯·修懷茲和安東尼·瑞納專注於研究認知和視覺小把戲,以及獼猴和人對這些小把戲的反應。他們創造了一個虛擬實境電視游樂器對猴子進行實驗,讓它們以為自己在用手描繪橢圓形,而實際上它們是畫著圓形。研究人員監控猴子的神經細胞,並分辨腦中哪一個區域顯示圓形,哪一個區域顯示橢圓形。他們發現主要運動皮質區顯示的是實際行動,而隔壁一個稱之為腹側運動前區的部位,製造著橢圓的幻象。

這項研究顯示,人腦會創造自己的一套邏輯,將非現實的信息予以合理化。例如第一次戴上一副雙焦點的老花眼鏡時,會發現眼睛看到的景象和手觸摸到的周圍環境是不大一樣的。漸漸地大腦會進行調整,消除視覺與觸覺的差異。腹側運動前區在此扮演重要角色。

三、我們的認識習慣使我們往往忽略事物的真實面貌。

我們往往說「一見鍾情」,其中說明我們對於事物的認識其實是十分模糊且第一印象的。我們對於一件事物的認識,一般上一開始只是對視覺信號進行模糊處理,即只對信號進行輪廓辨認和處理,也即只辨認主要特徵。比如人或動物或物體;動的或靜的;大或小;遠或近;男或女;高或矮等等特別明顯的差異進行甄別。我們只有在多次接觸或引起注意的時候才會注意到更多的細節的東西。這就造成我們被第一印象所欺騙。

這也就是說,人在得到一個印象時,一是模糊掃描的,二是將其分成各種要素來記存的。也就是說記存的不是完整的印象。所以,即使是眼光最敏銳和記憶最好的人也無法真正還原一個事物的完整的印象。

四、傳播通道中的「噪音」亦將影響「眼見之景象」

這里的「眼見」指的其實是向別人描述自己「親眼看見的東西」,人們往往把別人看見的東西就當成是事物的本來面目,認為既然有人看見了,又能如此詳細的描述出來這總不會有錯吧?但事實上,這之間往往會出現偏差。

人要將自己看到的事物傳給另外別人時,並不能將原來的「印象」原原本本地送到別人的眼中。而是需要用另外的人體器官如:嘴——語言描述;手——圖畫描寫;這就要轉換,即將腦中記存的要素重新組合成印象並變成語言和動作。因為印象是要重新組合的,所以只要意識上出現偏差這種組合就會出現偏差,而且往往將自己沒注意的差異漏掉。而在信息傳播過程中,也會產生誤差,這些都是「噪音」。接受這樣的描述的人再將這些描述在大腦中進行類似的處理。這樣與事物的原本面貌之間的差異就更大了。有時甚至是很離譜。

五、傳統想法加上利害關系,使人們只看到他們想要看的。

親眼看到的才信,對看不見、不能理解的一概不信,這是一般人判斷真偽的方法。實際上這是由於傳統想法加上利害關系蒙蔽了人的眼睛。正因為人們相信自己看到的就是真實的,這也往往會造成一種麻痹心裡,忽略了其實應該是可以注意到的因素。使他們只看得見他們想要看到的,看不見他們不想看到的。所以這也是一種迷信,是迷信於自己的眼睛和觀念,而正是這種固步自封的認識方法造成了科技無法進步。

比如我們看見室內的桌子、椅子、筆、硯、杯、盤都是靜止不動的,是堅實無縫的。但是物理學家會告訴我們,在這些物質內部,電子圍繞原子核以光的速度旋轉著,原子與原子也是時刻不停地振動著。

電子與原子核,原子與原子之間都留著極大的空隙,非常疏鬆,像空氣一樣。這和我們看見外表的靜止、堅實完全不一樣。可見,人類的眼睛實際上是看不到物體真相的,必須用合乎邏輯的理智才能推得正確的答案。

平時我們認為確實看得一清二楚的事物,事實上有時也沒有真正看清。科學家告訴我們,人眼所能看到的光線,只在可見光400~700納米的電磁波長范圍內,是極為有限的一部分;聽到的頻率范圍也僅限於20~2萬赫茲。

由於人眼的錯覺,太空中原來大放光明的地方,長久以來一直被認為是漆黑一團,就是因為人眼的視力所限,即使藉助某些工具,人觀察到的也只能是最表層的顯現。後來科學家意識到了這個問題,採用了紅外線、紫外線、X射線來觀察天體,結果豁然開朗,那些隱藏在黑暗中的天體瞬間出現在人類眼前,景象壯觀得令人難以置信。當前最先進的哈勃太空望遠鏡,就能用紅外線來觀察天體。

正是由於上訴種種原因,使得我們看到的往往與事物本身是有出入的,尤其是第一印象。看上面的那些圖也可以說明這一點,往往是第一眼欺騙了自己,當我們重新認真審視這些圖時,就可以很快發現其中的奧妙了,

對此我們可以發現,對於眼睛所造成的視覺誤差,雖然有人體構造等等的限制我們暫時無法改變,但對於我們的認識習慣等是可以減少我們這種不必要的「麻煩」的。這要我們在關注事物的時候,不要受陷於自己的刻板印象,不要急於下結論,多看多想,多點理性,少點魯莽,很多「誤會」是可以被消除的。

Ⅳ 眼睛為什麼可以看見東西

人的眼睛,就像是一部使用方便的照相機。我們用眼睛可以看到外界所有事物,喜歡看什麼就可以看。不論是近處還是遠處,都可以看的客觀逼真。

眼睛是一個可以感知光線的器官。最簡單的眼睛結構可以探測周圍環境的明暗,比如昆蟲;更復雜的眼睛結構可以提供視覺,比如人類。

眼睛是球狀的,當中充滿透明凝膠狀的物質,有一個聚焦用晶狀體,還有一個可以控制進入眼睛光線多少的虹膜。眼睛由眼球和眼眶、結膜、眼器和外肌等結構組成。

眼睛通過調節晶狀體的彎曲程度也就是屈光,來改變晶狀體焦距獲得倒立的、縮小的實像。眼睛所能看到的最遠的點叫遠點,正常眼所能看到的遠點在極遠處;眼睛所能看到的最近的點叫近點,正常眼睛的近點在距離眼睛約10厘米處。

看東西主要靠眼球。眼球中間有個圓孔叫瞳孔,外界光線通過瞳孔照入眼球裡面,眼球里晶狀體再把光線匯聚反射到視網膜上。

視網膜上一億多個視神經細胞把物體上的感覺影像攝下來,圖像刺激視網膜上的感光細胞,產生神經沖動,沿著視神經傳到大腦的視覺中樞,在那裡經過分析、辨認,於是我們就看見東西了。

Ⅳ 為什麼人的眼睛能看東西

人眼的結構:
眼睛是由許多細小部分組成的復雜器官,而每部分對於正常的視覺都是至關重要的。
清晰的視覺決取於眼睛各部分共同協調的工作。人能看到一個具體的物體如樹木,是通過光把樹木反映到人的眼睛,從角膜進入眼,角膜是眼球表面的一層薄膜。然而,光通過虹膜(眼前部含色素的薄膜),中間是瞳孔。虹膜通過收縮瞳孔控制光的進入量。例如,光強的時候,瞳孔就收縮到大頭針頭大小,以控制過多的光進入。光弱的時候,瞳孔就放大以便進入更多的光。光到達晶狀體。晶狀體把光投射到視網膜上。角膜進行最大的屈光,而晶狀體懸器精緻地聚焦。
健康的眼睛,根據物體的遠近自動調節,能清晰地觀看。物體近時,眼睛的睫狀肌收縮,晶狀體凸度增加。看遠物時,睫狀肌松馳,晶狀體凸度減小。
晶狀體後面和視網膜前是玻璃體,它含有一種透明的膠狀物質,叫玻璃狀液。光通過玻璃體進入視網膜。視網膜覆蓋眼睛的三分之二,控制視覺寬度。視覺清晰時,光能直接聚焦在視網膜上。如光線聚焦在視網膜前或後,視覺就會模糊不清。
視網膜由幾百萬個專門從事接受光的細胞組成的,叫視網膜桿錐體,它把光變成電流信號,通過視神經傳送到腦部。視網膜桿錐體有在黑暗中觀察和識別各種顏色的功能。位於視網膜中部的黃斑是錐體最多的部分。黃斑中部的小凹狀體是錐體最集中的地方。黃斑負責中心視覺,能識別顏色和物體的細節。
視網膜周圍主要是桿體,能在黑暗中觀看,能識別運動和兩側的物體。視神經位於視網膜後面負責將接受光細胞的信號傳送到腦部。每隻眼睛傳送的形象信號略有差別。圖像是倒置的。到達腦部,圖像就矯正過來,形成一個圖像。
分析視神經傳送的數據的復雜過程叫視覺過程。

Ⅵ 為什麼眼睛能看見東西

眼睛是人的視覺器官,人看東西靠的是眼球。眼睛對於每個人都很重要,它為人們帶來的是光明。眼睛中間有個小孔叫瞳孔,瞳孔生有一層膜,膜里有許多專門管看東西的神經細胞。這些細胞把看到的東西傳給大腦,人就能看見東西了。

Ⅶ 人的眼睛為什麼能看到東西

人的眼睛之所以能看到各種東西,是因為物體受到光的照射後,能把光向四面八方反射出來,這些反射光到達眼睛裡,眼睛通過其特有的功能,我們就能看到東西。如果在伸手不見五指的黑夜,沒有光的反射,眼睛就沒辦法看見東西了。

有趣的是,不僅人的眼睛和自然界的許多生物能感受光,而且有些金屬也具有這種感光的本領。這種金屬在光的照射下能發射電子。光線越強,射出的電子就越多。電子在導體中流動,形成電信號。這種現象稱為「光電效應」。

Ⅷ 眼睛為什麼能夠看到東西

我們的眼睛就像一架照相機,相機可以留下湖光山色的美景,眼睛可以看到色彩斑斕的世界。但是眼睛比任何精密的照相機要高級得多,它的高效、靈敏、精確的功能是任何照相機無法比擬的,所以我們可以稱眼睛為超級照相機。

眼球從前到後由透明的角膜、房水、晶狀體、玻璃體組成了眼睛的屈光系統,相當於照相機的一組鏡頭。眼球的外殼從外到內由鞏膜、葡萄膜、視網膜組成,鞏膜和葡萄膜起著照相機暗箱的作用,視網膜如照相機的底片,黑眼珠中央可大可小的瞳孔如照相機光圈,晶狀體和睫狀體共同完成的調節作用如同照相機鏡頭的焦距調節。

夜晚突然停電,四周一片漆黑!打開手電筒我們不僅可以看見電筒發出的光,還能看到電筒光所照射區域的物體。在窗明幾凈的商場,常見有人被透明的玻璃門撞得頭破血流!因此,要看見物體,不僅需要有光,還需要有能反射光的物體,反射的光線進入我們的眼睛,我們才能看得見。例如,看書時必須要有光照射到書本,並反射到眼睛內我們才能看到書本的內容。

光線照射到物體,經過物體的反射,部分光線進入我們的眼睛,通過角膜、房水、晶狀體、玻璃體的折射,聚焦在視網膜上並成像,視網膜將信號沿視神經傳送到大腦視中樞,引發對視覺的判斷,於是我們看見了該物體。

Ⅸ 人眼為什麼能看見東西

我們生活的世界是如此的豐富多彩,絢麗的大自然,熙攘的人群,高聳的摩天大廈,而正是由於有了眼睛,我們才能看見周圍的東西,因此有人把眼睛叫做心靈的窗戶。假如我們沒有了眼睛,那麼這個世界將會變得漆黑,原本的一切都會在眼前失去蹤影,我們只有生活在一片黑暗之中。但是為什麼人們的眼睛能看見東西呢?這還需要從眼睛的構造上講起。

你肯定見過照相機吧!如果調整焦距,輕輕一按快門,「咔嚓」一聲,絢麗的風景就被拍在底片上了,但是你們知不知道,照相機原本就是根據眼睛的結構被發明的。眼睛最主要的地方是眼球。顧名思義,人們的眼球是個球體,好像裝滿水的水晶球,眼球的眼球壁分三層。最外層是鞏膜,鞏膜有一定的硬度能夠保護眼球,就像照相機的外殼,在鞏膜的前面,有一部分是透明的,稱為角膜。透過我們的角膜,我們能夠看到棕色虹膜,有些人把它稱為「黑眼球」,但它不過是一層薄膜,並且在虹膜中心有一圓孔,顧名思義就是瞳孔,它可以擴大也百丁以縮小,就好像一道閘門,能夠調節進入眼睛光線的含量。眼球壁的中間層是脈絡膜,它含有大量的血管與色素,它能夠供給眼球足夠營養,同時就好像照相機的暗箱,防止光線的進入。眼球壁的內層叫做視網膜,視網膜通過神經與我們的腦相接。在視網膜上有很多可感受光線的細胞,它們就好像偵察兵一樣,一旦有光線射在視網膜上,細胞可以立刻報告給大腦。

在眼球壁內有很多東西,例如房水、晶狀體、玻璃體,但其中最重要的就屬晶狀體了。晶狀體在虹膜之後,就好像是中間厚四周薄的凸透鏡,當物體本身的光線或物體反射的光線穿透過角膜進入眼睛後,它能夠把進入的光線匯聚在一塊兒,形成了一個像點。隨後調節眼球,使像點落在視網膜上,這時候視網膜的偵察兵們便會把消息傳遞給大腦,如此我們便看到了事物。

Ⅹ 人眼為什麼會看見東西

對視覺和顏色的認識,古人很早就思考過這個問題,提出過一些猜測。有人認為是眼睛發出光線,這些光線碰上物體,人才看見那些物體。還有人認為眼睛發出觸須那樣的東西,通過觸摸而看到物體。這些看法都是錯誤的,但它說明人的認識是不斷進步的。
對視覺在《墨經》中已有記載:「目以火見」。已明確表示人眼依賴光照才能看見東西。稍後的《呂氏春秋·任數篇》明確地指出:「目之見也借於昭」。《禮記·仲尼燕居》中也記載:「譬如終夜有求於幽室之中,非燭何見 ? 」東漢《潛夫論》中更進一步明確指出:「夫目之視,非能有光也,必因乎日月火炎而後光存焉」。以上記載均明確指出人眼能看到東西的條件必須是光照,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認為:光不是從眼睛裡發出來的,而是從日、月、火焰等光源產生的。這種對視覺的認識是樸素、明確、比較深刻的。
公元11世紀,阿拉伯科學家伊本?海塞本糾正了上述看法。他認為光線是從火焰或太陽發出,射到物體上,被物體反射後進入人眼,人因此而看到物體。
顏色問題,在我國古代很少從科學角度加以探索,而著重於文化禮節和應用。早在石器時代 的彩陶就已有多種顏色工藝。《詩經》里就出現了數十種不同顏色的記載。周代把顏色分為 「正色」和「間色」兩類,其中「正色」是指「青、赤、黃、白、黑五色」。「間色」則由不同的「正色」以不同的比例混合而成。戰國時期《孫子兵法·勢篇》更指出:「色不過五 ,五色之變不可勝觀也」。可見這「正色」和「間色」的說法,與現代光學中的「三原色」 理論很類似,但缺乏實驗基礎。清初博明對顏色提出」五色相宣之理,以相反而相成。如白 之與黑,朱之與綠,黃之與藍,乃天地間自然之對,待深則俱深,淺則俱淺。相雜而間,色生矣」 (《西齋偶得三種》) 。這里孕育了互補色的初步概念,雖未形成一定的顏色理論,但從半經驗半思辨的角度看也實在是難能可貴的。
外界物體發出的光或反射物體的光,通過瞳孔,進入眼睛,通過晶狀體成像在視網膜上,連接視網膜的神經把這些信號報告給大腦,我們就看到了美麗的物體。

熱點內容
小米wifi為什麼那麼快啊 發布:2024-11-16 22:22:05 瀏覽:297
淘寶退款後為什麼交易關閉 發布:2024-11-16 22:10:44 瀏覽:816
小米大米蜜棗一起煮為什麼會苦 發布:2024-11-16 22:04:20 瀏覽:237
中午過後就沒吃東西了為什麼不瘦 發布:2024-11-16 21:57:48 瀏覽:190
為什麼ps畫筆線條顏色變淡了 發布:2024-11-16 21:12:24 瀏覽:524
飛機經停為什麼便宜 發布:2024-11-16 20:57:33 瀏覽:500
休息時間少為什麼會痔瘡 發布:2024-11-16 20:54:13 瀏覽:202
手機在褲兜里為什麼不響 發布:2024-11-16 20:49:16 瀏覽:852
淘寶網首頁稱為什麼 發布:2024-11-16 20:49:12 瀏覽:329
種草莓是男生為什麼越抱越緊 發布:2024-11-16 20:48:57 瀏覽: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