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眼觀萬物 » 古蜀人為什麼重視刻畫眼睛

古蜀人為什麼重視刻畫眼睛

發布時間: 2022-07-29 11:49:18

Ⅰ 三星堆的發現和發展

偶然發現
三星堆是三座長約數十米至百米、高約5米至8米,連結成一線的土堆,分布在馬牧河西岸東、南、西三面的台地上。關於三星堆其名,有一個美麗的神話。傳說玉皇大帝從天上撒落三把泥土,落在了廣漢的湔江之畔後形成了三座大土堆,突兀地立於平原之上,猶如一條直線上分布的三顆金星,故名三星堆。在牧馬河對岸,有一高出周圍的弧形台地,富於奇想的人們於是將這片台地起名為月亮灣。三星堆與月亮灣隔河相望,亘古而來,形成了廣漢八景之一——三星伴月。
三星堆遺址的發現,始於當地農民燕道誠與兒子燕青於1929年春淘溝時偶然發現的一坑玉石器,其中有圭、璧、琮、玉圈、石珠等,一共300多件。1931年春,在廣漢縣傳教的英國傳教士董篤宜聽到這個消息後,找到當地駐軍幫忙宣傳保護和調查,還將收集到的玉石器交美國人開辦的華西大學博物館保管。根據董篤宜提供的線索,華西大學博物館館長葛維漢和助理林名鈞於1934年春天組成考古隊,經四川省教育廳頒發執照,廣漢縣政府批准,由廣漢縣縣長羅雨倉主持,在燕氏發現玉石器的附近進行了為期十天的發掘。發掘收獲豐富,共出土文物600多件,有陶器、石器、玉珠、玉杵、玉璧、玉圭等,這些文物後交由華西大學博物館收藏。此次考古發掘的成果被葛維漢整理成《漢州發掘簡報》,發表於1936年的《華西邊疆月刊》,文中將這批出土的文物命名為「廣漢文化」。遺憾的是,三星堆遺址自1934年首次發掘以後,發掘就長期停滯。[1-2]

深入發掘
20世紀50年代開始,考古工作者又恢復了在三星堆的考古工作。四川省博物館的王家佑、江甸潮等調查三星堆、月亮灣,首次發現三星堆存有大片古城遺址,當時還沒有認識到三星堆遺址的巨大規模,所以將三星堆遺址北部的月亮灣地點和南部的三星堆地點各自當作一個遺址,分別命名為「橫梁子遺址」和「三星堆遺址」。 1963年,由馮漢驥領隊,四川省博物館、四川大學歷史系組成的聯合考古隊再次發掘了三星堆遺址的月亮灣等地點,展現了三星堆遺址和文化的基本面貌。當時,馮漢驥教授曾認識到,三星堆「一帶遺址如此密集,很可能就是古代蜀國的一個中心都邑」。馮先生當時曾預言,三星堆很可能是古蜀人的遺址,說不定就是古蜀人的「都城」。[1-2] 對三星堆的初步考古發掘,一直持續到上世紀80年代。根據已有成果,考古學家推測三星堆、月亮灣是商周時期古蜀國都邑所在,但是並未找到代表商周文明的青銅器皿,更沒有找到相應的文字記載。而三星堆也漸漸成為當地磚廠取土作業的場所,偌大的土堆漸漸被夷為平地。
20世紀八九十年代以後,三星堆遺址迎來了大規模連續發掘
發掘三星堆遺址
時期,前後長達20年。1980~1981年的發掘,清理出成片的新石器時代的房址遺跡,出土標本上萬件,還發現了具有分期意義的地層迭壓關系。這次發掘的發掘報告《廣漢三星堆遺址》中指出,三星堆是「一種在四川地區分布較廣的、具有鮮明特徵的,有別於其它任何考古學文化的一種古文化」 ,已經具備了夏鼐提出的命名考古學文化的三個條件,建議命名為「三星堆文化」。 1982年和1984年,考古工作者分別在三星堆地點西南和西泉坎地點進行了兩次發掘,發現三星堆遺址最晚期的遺存。
1986年7月18日,當地磚廠取土的工地上傳來消息,工人在那裡挖出了一塊玉石器。省文管會接到報告後立即派考古隊前往調查,發現那是一塊長約40厘米的玉璋,已經被挖碎。考古隊立即封鎖現場,進行搶救性發掘。從7月18日至8月14目,共開掘25平米的探方6個。
7月23日凌晨2點30分,考古人員發掘出了一根黃金手杖,手杖的芯為木質,以黃金卷包,上有奇特圖案,分別是2隻背對的魚、2隻背對的鳥、2顆對稱的頭戴五齒高冠的人頭,這樣的手杖在中國考古史上尚屬首次發現,決非等閑之物。考古人員在出土金杖的地方,發現了一個大坑。坑為長方形,口大底小。坑口長約4.5米,寬約3.5米;坑底平整,長4.1米,寬2.8米,深逾1.6米。坑內出土了金、銅、玉、石、骨、陶、象牙等質料的文物420件,其中青銅器178件,金器4件,玉器129件,另外還有海貝和大約3立方米左右的燒骨碎渣。玉戈、玉璋等形制較大的玉石器,主要集中分布在東南坑壁的東端;玉鑿、玉錛、石斧、玉斧等形制較小的玉石器,主要分布在坑的西角;坑中部散見少量玉石器;銅「瑗」分布在整個坑內;銅人頭像、銅人面像、銅田、銅尊等大型銅器,主要分布在坑的西南部;象牙主要分布在坑中部一帶;金杖出於坑的中部偏西。根據器物的疊壓情況,專家推測這些器物絕不是被隨意擺放,而是按一定次序放置的:首先投放玉石器,然後投放金杖、銅人頭像,銅人面像、銅田、銅尊等大型銅器,再倒入燒骨渣,最後放置陶盞、陶器座、銅戈等器物。骨渣在坑內由南向北呈斜坡狀堆積,最厚處竟達60厘米~80厘米。骨渣大多數泛白,一部分呈藍黑色,裡面雜有竹木灰燼,但坑內不見煙熏痕跡。為什麼坑內會有這么多的骨渣呢?這些骨渣作何用途?經過觀察,考古人員發現這些骨渣在入坑前就已焚燒砸碎,並推斷這些骨渣正是將用於祭祀的犧牲「燔燎」後的殘余物質,燔燎指的是將犧牲焚燒祭天。坑內出土的銅人頭像,頸部呈倒三角形,內裝海貝,或插象牙,也均被火燒過。有人認為這些器物象徵著被古蜀人祭祀的神靈,不過也有專家提出異議,認為據史載和考古發現,商代祭祀有「人祭」和「殺牲祭」兩種,以「俑」代替人牲作為祭品則始於殷墟婦好墓中隨葬的玉人、石人。祭祀坑內的銅人頭像應該是象徵被殺的「人牲」,而非象徵被祭祀的對象。從殷墟甲骨文中,可以看到很多有關「燎祭」的卜辭,祭祀名目繁多,對象廣泛,祭品有牛、羊、豕等。而三星堆祭祀坑內有經火燔燎敲碎的骨渣,金器、青銅器、玉石器、陶器、象牙、貝等也皆有火燒過的痕跡。種種跡象表明,坑內的遺物正是古蜀人在舉行一次規模浩大、祭典隆重的「燎祭」活動後瘞埋下的。絕大部分學者都同意該坑距今約3400年,正是古蜀人進行祭祀活動後留下的遺物,因而命名為一號祭祀坑。這是在巴蜀文化中首次發現的祭祀坑,坑內所出文物對了解古蜀人祭祀禮儀、宗教意識等,提供了極有價值的材料。其中金杖、金面罩、青銅人頭像等文物,在中國冶金史和雕塑史上有特殊的意義。
8月14日下午6點,在距一號坑約30米遠的地方,磚廠工人取土時又發現了一個大坑。考古工作人員聞訊趕至,向坑中一望,發現一個青銅面具已經顯露出來,他們立即掩蓋回填,保護好現場。請示上級並得到批准後,從8月20日開始到9月17日,又進行了搶救性發掘清理。考古人員將這個新發現的坑命名為二號坑,這個大坑的發掘,更令人興奮和震驚不已。坑為長方形豎穴,坑口距地表深0.55米~0.65米,長5.3米,寬2.2米~2.3米。坑口至坑底深l.4米~1.68米,坑底長5米,寬2米~2.1米。坑底西南高,東北低,坑內填黃色五花土,填土都經夯打。根據出土時的堆積迭壓情況,坑內的遺物可分為上、中、下三層。下層堆積有大量草木灰燼、炭屑、小型青銅器件、青銅獸面、青銅樹枝、玉石器及大量的海貝等;中層堆積主要是大件青銅器,如大型立人像、車形器、大型人面像、人頭像、樹干、樹座、尊、彝等。上層堆積物主要為60餘枚象牙。如此清晰的分層情況表明遺物的投放顯然有一定先後次序。與一號坑相比,該坑距今約3100年左右,時間要晚於一號坑。出土遺物不論種類還是數量,都比一號坑豐富得多,清理出遺物1300餘件,其中青銅器735件,金器61件,玉器486件,還有象牙器等,另有海貝4600餘枚。其中大型青銅立人像、大型青銅人面具、青銅神樹等是一號坑所沒有的。這批文物的出土,進一步反映了古代蜀族的祭祀規摸和祭祀內容,同時也展示了古代蜀族的青銅文化水平和青銅藝術特點,為研究祭祀坑的時代以及古代蜀文化的政治、經濟、藝術、冶金、宗教、禮儀等,提供了重要資料。不過令人費解的是,坑內大部分遺物都遭到了損壞,或已殘缺,或做了特殊的處理。如青銅立人像由腰部折為兩段,上半身位於坑的中部,下半身位於坑的西北部,被一青銅樹座所壓。尊、罍、彝等青銅容器主要位於坑的東南和東北兩角,大部分容器外表都被塗成硃色,器內裝有海貝、玉石器。青銅獸面被置於坑西北角,伴有大量的海貝。青銅人頭像、青銅人面像主要分布於坑的四周,有的頭像內還裝有不少的海貝。頭像和面像部分損毀並經過火燒,尤其是人面像,大部分被打壞或燒壞。象牙及骨器之類也明顯有被燒焦的痕跡,有的玉石器被燒裂。有專家推測,大多數遺物是在入坑前人們舉行某種儀式時有意損壞的,小部分是夯土時打碎的。1986年7月至9月間,兩個大型祭祀坑的相繼發現,4000餘件精品文物的橫空出世,轟動了世界。
1986年出土了大量遺物和復雜的地層迭壓關系,根據這年的發掘材料,一些考古研究者開始了三星堆遺址分期的嘗試。也正是在1986年,兩處埋藏有豐寶藏的長方形器物坑被意外揭露出來,其包含的大量金屬器的出土,引起了海內外學術界對位於中國西南的古蜀文明的重視。在三星堆遺址大規模發掘的同時,1985~1987年對成都市區的十二橋遺址進行了發掘,該遺址最下層的文化面貌與三星堆遺址最晚期遺存相同,為三星堆文化的去向等問題提供了重要材料。
1990年開始,對三星堆文化和文明的探索從成都平原延伸到了渝東地區和陝南地區。由於早於三星堆文化的四川盆地新石器時代文化面貌的初步揭示,並且有多處龍山時代的古城遺址和若干處具有新石器時代文化向三星堆文化過渡階段遺存的發現,為三星堆文明研究的深入進行提供了更廣闊的前景。
面對三星堆文明,四川大學博物館館長、考古學家童恩正無比激動地說:「這簡直就是奇跡!」倫敦不列顛博物館首席中國考古學家傑西卡·羅森也發自內心地贊嘆道:「這些發現現在看來比有名的中國兵馬俑更非同凡響。」香港《文匯報》報道稱:「它比湖南馬王堆的文物時間早、數量多,其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更高,可以和西安的半坡遺址相媲美!」
詳細見http://ke..com/link?url=_uK_u2wRI76wrXKcIHpP3z7I1hEYvNaF_h1_#2

Ⅱ 關於三星堆的猜想

三星堆遺址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中國西南地區的青銅時代遺址。位於四川廣漢南興鎮。1980年起發掘。在遺址中發現城址1座,據認為,其建造年代至遲為商代早期。已知東城牆長1100米,南牆180米,西牆600米,為人工夯築而成。清理出房屋基址 、灰坑、墓葬、祭祀坑等。房基有圓形、方形、長方形3種,多為地面木構建築。自1931年以後在這里曾多次發現祭祀坑,坑內大多埋放玉石器和青銅器。1986年發現的兩座大型祭祀坑,出土有大量青銅器、玉石器、象牙、貝、陶器和金器等。金器中的金杖和金面罩製作精美。青銅器除罍、尊、盤、戈外,還有大小人頭像、立人像、爬龍柱形器和銅鳥、銅鹿等。其中,青銅人頭像形象誇張,極富地方特色;立人像連座高2.62米,大眼直鼻,方頤大耳,戴冠,穿左衽長袍,佩腳鐲,是難得的研究蜀人體質與服飾的資料。祭祀坑的年代約當商末周初,被認為是蜀人祭祀天地山川諸自然神祗的遺跡。

三星堆遺址博物館

廣漢市三星堆遺址是古代蜀國的都城之一,70多年來,那裡一直是考古工作者探索古蜀文化的重要目標。1986年7~9月兩個商代大型祭祀坑的發現,兩坑上千件蜀國珍貴文物面世,頓時轟動中國,震驚了世界。據學者研究,兩個大型祭祀坑內的文物,大部分都是古蜀國王室的宗廟重器,可能是遭遇改朝換代,新王朝將前代王室的宗廟重器全部焚毀,在舉行祭祀儀式後而埋入坑中的。

在三星堆祭祀坑出土的上千件青銅器、金器、玉石器中,最具特色的首推三四百件青銅器。其中,一號坑出土青銅器的種類有人頭像、人面像、人面具、跪坐人像、龍形飾、龍柱形器、虎形器、戈、環、戚形方孔璧、龍虎尊、羊尊、瓿、器蓋、盤等。二號坑出土的青銅器有大型青銅立人像、跪坐人像、人頭像、人面具、獸面具、獸面、神壇、神樹、太陽形器、眼形器、眼泡、銅鈴、銅掛飾、銅戈、銅戚形方孔璧、鳥、蛇、雞、怪獸、水牛頭、鹿、鯰魚等。

器形高大、造型生動、結構復雜是三星堆青銅器重要特點。二號祭祀坑中出土的立人像高達2.62米,重180多公斤,人像頭戴獸面形高冠,身著衣服三層,最外層衣服近似「燕尾服」,兩臂平抬,兩手呈持物獻祭狀(圖31)。這樣高大的青銅鑄像在商代青銅文明中是獨一無二的。同坑出土的大型獸面具寬138厘米,重80多公斤,造型極度誇張,方形的臉看起來似人非人,似獸非獸,角尺形的大耳高聳,長長的眼球向外凸出,其面容十分猙獰、怪誕,可謂青銅藝術中的極品。青銅神樹高384厘米,樹上九枝,枝上立鳥棲息,枝下碩果勾垂,樹桿旁有一龍援樹而下,十分生動、神秘,它把有關古代扶桑神話形象具體地反映出來了。

三星堆青銅器以大量的人物、禽、獸、蟲蛇、植物造型為其特徵。青銅的人頭像、人面像和人面具代表被祭祀的祖先神靈;青銅的立人像和跪坐人像則代表祭祀祈禱者和主持祭祀的人;眼睛向前凸出的青銅獸面具和扁平的青銅獸面等可能是蜀人崇拜的自然神只;以仿植物為造型特點的青銅神樹,則反映了蜀人植物崇拜的宗教意識。以祖先崇拜和動、植物等自然神靈崇拜為主體的宗教觀念,這是早期蜀人最主要的精神世界。�

兩坑出土的這些青銅器,除青銅容器具有中原殷商文化和長江中游地區的青銅文化風格外,其餘的器物種類和造型都具有極為強烈的本地特徵,它們的出土,首次向世人展示商代中晚期蜀國青銅文明的高度發達和獨具一格的面貌。

值得注意的是:在三星堆出土文物中,表現人「眼睛」的文物不僅數量眾多,而且這些文物本身珍貴、奇特,如一件大面具,眼球極度誇張,瞳孔部分呈圓柱狀向前突出,長達16.5厘米。又如此件突目銅面具,雙目突出的圓柱長9厘米。此外,還有數十對「眼形銅飾件」,包括菱形、勾雲形、圓泡形等十多種形式,周邊均有榫孔,可以組裝或單獨懸掛、舉奉,表現了對眼睛特有的重視。

古蜀人為什麼如此重視刻畫眼睛?銅面具眼睛瞳孔部分為什麼要作圓柱狀呢?原來,這與古蜀人崇拜祖先有關。前面提到,《華陽國志》記載:「蜀侯蠶叢,其目縱,始稱王」,其墓葬稱為「縱目人冢」。據學者研究,所謂「縱目」,即是指這種銅面具眼睛上凸起的圓柱,三星堆出土的突目銅面具等,正是古代蜀王蠶叢的神像。

據史書記載,蜀王蠶叢原來居住於四川西北岷山上游的汶山郡。而這一地方「有鹼石,煎之得鹽。土地剛鹵,不宜五穀。」直到近代,此地仍是嚴重缺碘、甲亢病流行的地區。我們知道,甲亢病患者的一個重要特徵,就是眼睛凸出。因此,蜀王蠶叢很可能是一個嚴重的甲亢病患者,生前眼睛格外凸出。而他的後人在塑造蠶叢神像時,抓住了這一特點並進一步 「神化」,這就是蜀王蠶叢神像被刻畫成「縱目」的原因。

地震損毀狀況

據四川省三星堆博物館副館長張耀輝介紹,三星堆博物館建設時是按防8級地震設計,而且,由於隱患處理及時,12日下午的地震只是震碎了兩件陶器標本,真正的文物並沒有一件受損。

文章來源: 中國網綜合消息

Ⅲ 古蜀人為什麼會製造面容威嚴、表情誇張的黃金面具

2001年2月8日,成都市金沙村爆出了一條猛料:在這個寧靜的小村莊約5平方公里范圍內,埋藏著一座存在於公元前12世紀至公元前7世紀的古蜀王國的都邑

這個消息一經公布後,考古學家紛紛將目光移到了這里,它是四川繼三星堆遺址以來,又一重大考古發現,因此金沙遺址被評為「2001年全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

金沙遺址包含古蜀人的生活、祭祀、墓葬區域,它反映出了商代晚期至西周時期,古蜀部落在成都地區的生活狀態,具有極高的考古研究價值。

這座金沙遺址出土的文物,種類頗多:包括金器、銅器、玉器、石器、象牙器、漆器、陶器等。

其中,最吸引我的,要數古蜀人打造的——黃金大面具。

了解了這兩點,咱們再來看古蜀國的黃金大面具,也便不難理解古人為何會刻意製造出誇張的表情了。

Ⅳ 三星堆到底是什麼意思啊

一展館建築為半弧斜坡型生態式建築,系張揚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之人文精神。

三星堆博物館新展館將於2004年5月1日正式開館,調整後的博物館的展場,從目前的約4000平方米左右擴展到近7000平方米, 就現在全館的總體布局而言,兩個展館在展品類型的設置上,將形成第一展館以玉石器、金器、陶器、神樹為主的綜合展示,而第二展館為青銅器專館的總體布展特點。 博物館的館區也將從現在的150畝擴大到400多畝,龐大的園區即館園結合的特色將得到進一步的增強,相應的配套設施則可為廣大民眾提供更多的優質服務。
新展館簡要介紹
新展館共分一廳(序展)六個單元
序展以三星堆典型文物——神壇底部一對造型奇特的神獸為原型製作主體雕塑,輔之以三星堆遺址全景電子掛屏和大型壁畫「長江文明之源」,提綱挈領、開宗明義,揭示三星堆文明的深邃與厚重,表徵其作為長江上游文明傑出代表的典型意義。

第一單元勾勒上起新石器時代晚期,下迄商末周初的古蜀歷史大輪廓。全方位展示三星堆古蜀王都的宏大規模,揭示三星堆遺址作為西南地區文明社會初期繁榮昌盛的古城、古國的性質,彰明其在中國早期城市文明的重要地位。

第二單元介紹古蜀國的農業與商業概貌,反映當時商貿之盛況。

第三單元反映古蜀國制陶工藝方面取得的成就,展示獨具特色的各類器型及成熟高超的制陶工藝。

第四單元展示三星堆遺址、祭祀坑出土玉石器,凸顯其文物價值與藝術價值。反映三星堆玉石器從原料到半成品再到成品的工藝流程,揭示玉器在古蜀宗教禮儀上的內涵和功用及其所富涵的精神價值。

第五單元展示三星堆的部分青銅禮器,以反映三星堆古蜀國的冶金工藝。三星堆青銅器工藝繁復,造型精美,達到了當時范鑄工藝的最高水平。三星堆金器以錘拓、模壓、粘貼為主要技法,同樣體現出中國青銅時代高超的工藝水平。

第六單元旨在揭示神樹在古蜀原始宗教文化中「宇宙樹」的象徵意義,以反映古蜀人天人合一、人神互通的原始宗教觀念,以及日神崇拜及三界、天下之中的時空觀。新館陳列以三星堆文物中最具神韻的重器神樹高唱一曲壓軸戲。

通天神樹全是用青銅鑄造,高達384厘米,最上端的部分已經缺失,估計全部高度應該在4米以上。神樹分上、中、下三層,每層有三枝,共九枝,每枝朝不同方向彎成弓形,上面掛滿了「果實」;神樹上還有一條龍,從樹頂上蜿蜒而下,栩栩如生。
這棵神樹結構復雜的造型、精美獨特的工藝,可謂舉世無雙。
在中國,有許多關於神樹的記載,《三國演義》里就記載著一棵著名的神樹,它生長在洛陽躍龍祠旁,高十餘丈,亭亭如華蓋,直沖雲霄。有一次,曹操為修建一座宮殿,命人砍伐此樹做棟梁,結果下人回報說此樹鋸不開,也砍不斷,曹操大怒,決定親自去砍,周邊百姓上前說此樹是神樹,不能砍,曹操不聽勸諫,執意拔劍砍之,結果「吭當」一聲巨響,血濺了曹操一身。曹操驚愕不已,擲劍上馬,回到宮內,還大病了一場。
這個故事中自然有戲說的成分,但是神樹自古以來就在中國人的心目中占據著非常重要的位置卻是不爭的事實。
中國人關於神樹的崇拜不但由來已久,而且世代相傳。在中國的福建、台灣等許多地方,都將千年以上的樹木稱為神木,在台灣還有著名的神木園,共有神木22棵,園內的工作人員還根據每棵樹的特點為它們取了非常有趣的名字。這棵神木已有2200多歲了,它長了五個分枝,分別代表著長壽、富貴、健康、善良和快樂,所以被起名為「五福臨門」;。 在古代,參天大樹的形象極富象徵意義,人們用這種造型作為圖騰,有的刻畫於器皿之上,有的則直接做成青銅器。三星堆出土的通天神樹就是其中的代表,它不但氣勢恢弘,果實累累,而且每個樹枝上都棲息著一隻鳥,仔細數數一共九隻,那麼,通天神樹上為什麼會棲息著九隻鳥呢?這還和中國民間流傳的一個古老的神話故事有關……

青銅大立人,出土於三星堆二號祭祀坑,連同底座高達2.62米,重約180公斤,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的青銅器。其最神秘的地方是其左右手中心軸不在一條直線上,它到底手上拿的是什麼呢?誰也無法知道了。

Ⅳ 四川廣漢的三星堆文物和遺址展現了四川古代怎樣的社會風貌

遺址概況:夏朝始於公元前2000多年,尚且不是信史,距今有約4000年的歷史;信史中第一個王朝商朝的歷史距今也只有3600年。這,對於中國作為文明古國的形象無疑是不大相稱的。而三星堆,這個曾經名不見經傳三星堆文物說明圖片(20張)的小地方,將我們的歷史向前推到了4800年前,而它自己只不過是默默地躺在富饒的四川盆地,默默地承載著中華民族靈魂的濫觴……因此說:「中國有5000年的歷史,不是因為傳說中的炎黃二帝,也不是因為夏、商、周,而是因為我們有三星堆。」 三星堆遺址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中國西南地區的青銅時代遺址。位於四川廣漢南興鎮、成都平原。1980年起發掘。在遺址中發現城址1座,據認為,其建造年代至遲為商代早期。已知東城牆長1100米,南牆180米,西牆600米,為人工夯築而成。清理出房屋基址、灰坑、墓葬、祭祀坑等。房基有圓形、方形、長方形3種,多為地面木構建築。自1931年以後在這里曾多次發現祭祀坑,坑內大多埋放玉石器和青銅器。1986年發現的兩座大型祭祀坑,出土有大量青銅器、玉石器、象牙、貝、陶器和金器等。金器中的金杖和金面罩製作精美。青銅器除罍、尊、盤、戈外,還有大小人頭像、立人像、爬龍柱形器和銅鳥、銅鹿等。其中,青銅人頭像形象誇張,極富地方特色;立人像連座高2.62米,大眼直鼻,方頤大耳,戴冠,穿左衽長袍,佩腳鐲,是難得的研究蜀人體質與服飾的資料。祭祀坑的年代約當商末周初,被認為是蜀人祭祀天地山川諸自然神祗的遺跡。 就目前掌握的文物及史料來看,古蜀國與中原商王朝並無任何藩屬關系,而是兩個相對獨立的方國。在目前發現的商朝甲骨文中,記載有很多商朝軍隊與蜀人作戰的事件,但大多都是有始無終;在三星堆遺址中也出土了少量作為戰利品的商朝貴族使用的兵器、權杖和刻有商朝文字的器物,古蜀國的強大可見一斑。 三星堆文明上承古蜀寶墩文化,下啟金沙文化(見金沙遺址)、古巴國,前後歷時約2000年,是我國長江流域早期文明的代表,也是迄今為止我國信史中已知的最早的文明。不能否認,三星堆文化的確是中華文明最古老的源流之一。
價值:發現三星堆遺址對歷史學的重要意義有以下各點:
重新認識巴蜀文化
因為三星堆遺址的發現,與長期以來歷史學界對巴蜀文化的認識大相徑庭,有些地方甚至完全不同。例 金面銅人頭像
如歷史學界一向認為,與中原地區相比,古代巴蜀地區是一個相對封閉的地方,與中原文明沒有關聯或很少有交往。而三星堆遺址證明,它應是中國夏商時期前後,甚至更早的一個重要的文化中心,並與中原文化有著一定的聯系。驗證了古代文獻中對古蜀國記載的真實性。 以前歷史學界認為,中華民族的發祥地是黃河流域,然後漸漸的傳播到全中國。而三星堆的發現將古蜀國的歷史推前到5000年前,證明了長江流域與黃河流域一樣同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證明了長江流域地區存在過不亞於黃河流域地區的古文明。 有觀點認為三星堆代表了古羌人彝人文化。
豐富的青銅文化
廣漢市三星堆遺址是古代蜀國的都城之一,70多年來,那裡一直是考古工作者探索古蜀文化的重要目標。1986年7~9月兩個商代大型祭祀坑的發現,兩坑上千件蜀國珍貴文物面世,頓時轟動中國,震驚了世界。據學者研究,兩個大型祭祀坑內的文物,大部分都是古蜀國王室的宗廟重器,可能是遭遇改朝換代,新王朝將前代王室的宗廟重器全部焚毀,在舉行祭祀儀式後而埋入坑中的。
在三星堆祭祀坑出土的上千件青銅器、金器、玉石器中,最具特色的首推三四百件青銅器。其中,一號坑出土青銅器的種類有人頭像、人面像、人面具、跪坐人像、龍形飾、龍柱形器、虎形器、戈、環、戚形方孔璧、龍虎尊、羊尊、瓿、器蓋、盤等。二號坑出土的青銅器有大型青銅立人像、跪坐人像、人頭像、人面具、獸面具、獸面、神壇、神樹、太陽形器、眼形器、眼泡、銅鈴、銅掛飾、銅戈、銅戚形方孔璧、鳥、蛇、雞、怪獸、水牛頭、鹿、鯰魚等。 器形高大、造型生動、結構復雜是三星堆青銅器重要特點。二號祭祀坑中出土的立人像高達2.62米,重180多公斤,人像頭戴獸面形高冠,身著衣服三層,最外層衣服近似「燕尾服」,兩臂平抬,兩手呈持物獻祭狀(圖31)。這樣高大的青銅鑄像在商代青銅文明中是獨一無二的。同坑出土的大型獸面具寬138厘米,重80多公斤,造型極度誇張,方形的臉看起來似人非人,似獸非獸,角尺形的大耳高聳,長長的眼球向外凸出,其面容十分猙獰、怪誕,可謂青銅藝術中的極品。青銅神樹高384厘米,樹上九枝,枝上立鳥棲息,枝下碩果勾垂,樹桿旁有一龍援樹而下,十分生動、神秘,它把有關古代扶桑神話形象具體地反映出來了。 三星堆青銅器以大量的人物、禽、獸、蟲蛇、植物造型為其特徵。青銅的人頭像、人面像和人面具代表被祭祀的祖先神靈;青銅的立人像和跪坐人像則代表祭祀祈禱者和主持祭祀的人;眼睛向前凸出的青銅獸面具和扁平的青銅獸面等可能是蜀人崇拜的自然神祇;以仿植物為造型特點的青銅神樹,則反映了蜀人植物崇拜的宗教意識。以祖先崇拜和動、植物等自然神靈崇拜為主體的宗教觀念,這是早期蜀人最主要的精神世界。三星堆歷史遺跡介紹圖片(20張)兩坑出土的這些青銅器,除青銅容器具有中原殷商文化和長江中游地區的青銅文化風格外,其餘的器物種類和造型都具有極為強烈的本地特徵,它們的出土,首次向世人展示商代中晚期蜀國青銅文明的高度發達和獨具一格的面貌。
民族崇拜
值得注意的是:在三星堆出土文物中,表現人「眼睛」的文物不僅數量眾多,而且這些文物本身珍貴、奇特,如一件大面具,眼球極度誇張,瞳孔部分呈圓柱狀向前突出,長達16.5厘米。又如此件突目銅面具,雙目突出的圓柱長9厘米。此外,還有數十對「眼形銅飾件」,包括菱形、勾雲形、圓泡形等十多種形式,周邊均有榫孔,可以組裝或單獨懸掛、舉奉,表現了對眼睛特有的重視。 古蜀人為什麼如此重視刻畫眼睛?銅面具眼睛瞳孔部分為什麼要作圓柱狀呢?原來,這與古蜀人崇拜祖先有關。前面提到,《華陽國志》記載:「蜀侯蠶叢,其目縱,始稱王」,其墓葬稱為「縱目人冢」。據學者研究,所謂「縱目」,即是指這種銅面具眼睛上凸起的圓柱,三星堆出土的突目銅面具等,正是古代蜀王蠶叢的神像。 據史書記載,蜀王蠶叢原來居住於四川西北岷山上游的汶山郡。而這一地方「有鹼石,煎之得鹽。土地剛鹵,不宜五穀。」直到近代,此地仍是嚴重缺碘、甲亢病流行的地區。我們知道,甲亢病患者的一個重要特徵,就是眼睛凸出。因此,蜀王蠶叢很可能是一個嚴重的甲亢病患者,生前眼睛格外凸出。而他的後人在塑造蠶叢神像時,抓住了這一特點並進一步「神化」,這就是蜀王蠶叢神像被刻畫成「縱目」的原因。 隨著現代商業的發達,三星堆博物館附近的模擬工藝美術品應有盡有。

Ⅵ 突目銅面具的縱目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在三星堆出土文物中,表現人「眼睛」的文物不僅數量眾多,而且這些文物本身珍貴、奇特,如一件大面具,眼球極度誇張,瞳孔部分呈圓柱狀向前突出,長達16.5厘米。又如此件突目銅面具,雙目突出的圓柱長9厘米。此外,還有數十對「眼形銅飾件」,包括菱形、勾雲形、圓泡形等十多種形式,周邊均有榫孔,可以組裝或單獨懸掛、舉奉,表現了對眼睛特有的重視。
古蜀人為什麼如此重視刻畫眼睛?銅面具眼睛瞳孔部分為什麼要作圓柱狀呢?原來,這與古蜀人崇拜祖先有關。前面提到,《華陽國志》記載:「蜀侯蠶叢,其目縱,始稱王」,其墓葬稱為「縱目人冢」。據學者研究,所謂「縱目」,即是指這種銅面具眼睛上凸起的圓柱,三星堆出土的突目銅面具等,正是古代蜀王蠶叢的神像。
據史書記載,蜀王蠶叢原來居住於四川西北岷山上游的汶山郡。而這一地方「有鹼石,煎之得鹽。土地剛鹵,不宜五穀。」直到近代,此地仍是嚴重缺碘、甲亢病流行的地區。我們知道,甲亢病患者的一個重要特徵,就是眼睛凸出。因此,蜀王蠶叢很可能是一個嚴重的甲亢病患者,生前眼睛格外凸出。而他的後人在塑造蠶叢神像時,抓住了這一特點並進一步 「神化」,這就是蜀王蠶叢神像被刻畫成「縱目」的原因。

Ⅶ 三星堆出土了什麼文物

三星堆出土了金、 銅、玉、石、陶、貝、骨等珍貴文物近千件。在三星堆祭祀坑出土的上千件青銅器、金器、玉石器中,最具特色的首推三四百件青銅器。

一號坑出土青銅器的種類有人頭像、人面像、人面具、跪坐人像、龍形飾、龍柱形器、虎形器、戈、環、戚形方孔璧、龍虎尊、羊尊、瓿、器蓋、盤等。

二號坑出土的青銅器有大型青銅立人像、跪坐人像、人頭像、人面具、獸面具、獸面、神壇、神樹、太陽形器、眼形器、眼泡、銅鈴、銅掛飾、銅戈、銅戚形方孔璧、鳥、蛇、雞、怪獸、水牛頭、鹿、鯰魚等。

(7)古蜀人為什麼重視刻畫眼睛擴展閱讀

三星堆的世界之最

1、世界上最早、樹株最高的青銅神樹。具推斷可能為古神話傳說中扶桑樹。

2、世界上最早的金杖。長142公分,直徑2.3公分,重700多克,上有刻劃的人頭、魚鳥紋飾。

3、世界上最大、最完整的青銅大立人像。通高262公分,重逾180公斤,被稱為銅像之王。

4、世界上最大的青銅縱目人像。高64.5公分,兩耳間相距138.5公分。

5、世界上一次性出土最多的青銅人頭像,面具。達50多件。

參考資料:網路-三星堆遺址

Ⅷ 有關三星堆文化的文字資料

三星堆遺址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中國西南地區的青銅時代遺址。位於四川廣漢南興鎮。1980年起發掘。在遺址中發現城址1座,據認為,其建造年代至遲為商代早期。已知東城牆長1100米,南牆180米,西牆600米,為人工夯築而成。清理出房屋基址、灰坑、墓葬、祭祀坑等。房基有圓形、方形、長方形3種,多為地面木構建築。自1931年以後在這里曾多次發現祭祀坑,坑內大多埋放玉石器和青銅器。1986年發現的兩座大型祭祀坑,出土有大量青銅器、玉石器、象牙、貝、陶器和金器等。金器中的金杖和金面罩製作精美。青銅器除罍、尊、盤、戈外,還有大小人頭像、立人像、爬龍柱形器和銅鳥、銅鹿等。其中,青銅人頭像形象誇張,極富地方特色;立人像連座高2.62米,大眼直鼻,方頤大耳,戴冠,穿左衽長袍,佩腳鐲,是難得的研究蜀人體質與服飾的資料。祭祀坑的年代約當商末周初,被認為是蜀人祭祀天地山川諸自然神祗的遺跡。基本概況三星堆三星堆遺址是一個總面積超過12平方公里的大型遺址群,包括大型城址、大面積居住區和兩個器物坑等重要文化遺跡,位於成都平原北部之沱江沖積扇上,西出廣漢市七里許,北臨沱江支流湔江(俗稱鴨子河),悠悠五千載,勝跡昭汗青。傳說玉皇大帝在天上撒下了三把土,落在廣漢的湔江邊,成為突兀在大平原上的三座黃土堆,猶如一條直線上分布的三顆金星,三星堆因此而得名。現在考古發掘確認:三堆土實際是這個千年古都的南城牆,城牆上有兩個缺口,因年代久遠,城牆坍塌剝蝕而成。三星堆的實體已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燒磚瓦的熱潮中夷為平地。而僅存的半個堆也是在1986年磚廠取土中發現兩個祭祀後停止挖土才保存下來。三星堆遺址的年代從新石器時代晚期延續到商末周初,距今4800~2800年。三星堆遺址內存在三種面貌不同但又連續發展的三期考古學文化,即以成都平原龍山時代至夏代遺址群為代表的一期文化,又稱"寶墩文化";以商代三星堆規模宏大的古城和高度發達的青銅文明為代表的二期文化;以商末至西周早期三星堆廢棄古城時期為代表的三期文化,即成都「十二橋文化」。廣漢市三星堆遺址是古代蜀國的都城之一,70多年來,那裡一直是考古工作者探索古蜀文化的重要目標。1986年7~9月兩個商代大型祭祀坑的發現,兩坑上千件蜀國珍貴文物面世,頓時轟動中國,震驚了世界。據學者研究,兩個大型祭祀坑內的文物,大部分都是古蜀國王室的宗廟重器,可能是遭遇改朝換代,新王朝將前代王室的宗廟重器全部焚毀,在舉行祭祀儀式後而埋入坑中的。在三星堆祭祀坑出土的上千件青銅器、金器、玉石器中,最具特色的首推三四百件青銅器。其中,一號坑出土青銅器的種類有人頭像、人面像、人面具、跪坐人像、龍形飾、龍柱形器、虎形器、戈、環、戚形方孔璧、龍虎尊、羊尊、瓿、器蓋、盤等。二號坑出土的青銅器有大型青銅立人像、跪坐人像、人頭像、人面具、獸面具、獸面、神壇、神樹、太陽形器、眼形器、眼泡、銅鈴、銅掛飾、銅戈、銅戚形方孔璧、鳥、蛇、雞、怪獸、水牛頭、鹿、鯰魚等。器形高大、造型生動、結構復雜是三星堆青銅器重要特點。二號祭祀坑中出土的立人像高達2.62米,重180多公斤,人像頭戴獸面形高冠,身著衣服三層,最外層衣服近似「燕尾服」,兩臂平抬,兩手呈持物獻祭狀(圖31)。這樣高大的青銅鑄像在商代青銅文明中是獨一無二的。同坑出土的大型獸面具寬138厘米,重80多公斤,造型極度誇張,方形的臉看起來似人非人,似獸非獸,角尺形的大耳高聳,長長的眼球向外凸出,其面容十分猙獰、怪誕,可謂青銅藝術中的極品。青銅神樹高384厘米,樹上九枝,枝上立鳥棲息,枝下碩果勾垂,樹桿旁有一龍援樹而下,十分生動、神秘,它把有關古代扶桑神話形象具體地反映出來了。三星堆青銅器以大量的人物、禽、獸、蟲蛇、植物造型為其特徵。青銅的人頭像、人面像和人面具代表被祭祀的祖先神靈;青銅的立人像和跪坐人像則代表祭祀祈禱者和主持祭祀的人;眼睛向前凸出的青銅獸面具和扁平的青銅獸面等可能是蜀人崇拜的自然神祇;以仿植物為造型特點的青銅神樹,則反映了蜀人植物崇拜的宗教意識。以祖先崇拜和動、植物等自然神靈崇拜為主體的宗教觀念,這是早期蜀人最主要的精神世界。�兩坑出土的這些青銅器,除青銅容器具有中原殷商文化和長江中游地區的青銅文化風格外,其餘的器物種類和造型都具有極為強烈的本地特徵,它們的出土,首次向世人展示商代中晚期蜀國青銅文明的高度發達和獨具一格的面貌。值得注意的是:在三星堆出土文物中,表現人「眼睛」的文物不僅數量眾多,而且這些文物本身珍貴、奇特,如一件大面具,眼球極度誇張,瞳孔部分呈圓柱狀向前突出,長達16.5厘米。又如此件突目銅面具,雙目突出的圓柱長9厘米。此外,還有數十對「眼形銅飾件」,包括菱形、勾雲形、圓泡形等十多種形式,周邊均有榫孔,可以組裝或單獨懸掛、舉奉,表現了對眼睛特有的重視。古蜀人為什麼如此重視刻畫眼睛?銅面具眼睛瞳孔部分為什麼要作圓柱狀呢?原來,這與古蜀人崇拜祖先有關。前面提到,《華陽國志》記載:「蜀侯蠶叢,其目縱,始稱王」,其墓葬稱為「縱目人冢」。據學者研究,所謂「縱目」,即是指這種銅面具眼睛上凸起的圓柱,三星堆出土的突目銅面具等,正是古代蜀王蠶叢的神像。據史書記載,蜀王蠶叢原來居住於四川西北岷山上游的汶山郡。而這一地方「有鹼石,煎之得鹽。土地剛鹵,不宜五穀。」直到近代,此地仍是嚴重缺碘、甲亢病流行的地區。我們知道,甲亢病患者的一個重要特徵,就是眼睛凸出。因此,蜀王蠶叢很可能是一個嚴重的甲亢病患者,生前眼睛格外凸出。而他的後人在塑造蠶叢神像時,抓住了這一特點並進一步「神化」,這就是蜀王蠶叢神像被刻畫成「縱目」的原因。未解之謎三星堆出四川廣漢約三四公里,有三座突兀在成都平原上的黃土堆,三星堆因此而得名。1929年春,當地農民燕道誠在宅旁挖水溝時,發現了一坑精美的玉器,由此拉開三星堆文明的研究序幕。1986年,三星堆兩個商代大型祭祀坑的發現,上千件稀世之寶赫然顯世,轟動了世界,被譽為世界「第九大奇跡」。從本月起,四川省考古人員對三星堆遺址500平方米范圍內的20個探方實施發掘,預計明年3月結束。此次發掘,將提供更為翔實的資料,成為下個世紀大規模研究的前奏。未解之謎一:文明起源何方三星堆的發現將古蜀國的歷史推前到5000年前。三星堆文化來自何方?這里數量龐大的青銅人像、動物不歸屬於中原青銅器的任何一類。青銅器上沒有留下一個文字,簡直讓人不可思議。出土的「三星堆人」高鼻深目、顴面突出、闊嘴大耳,耳朵上還有穿孔,不像中國人倒像是「老外」。四川省文物考古所三星堆工作站站長陳德安接受記者采訪時認為,三星堆人有可能來自其他大陸,三星堆文明可能是「雜交文明」。未解之謎二:消失的古都古蜀國的繁榮持續了1500多年,然後又像它的出現一樣突然地消失了。歷史再一次銜接上時,中間已多了2000多年的神秘空白。關於古蜀國的滅亡,人們假想了種種原因,但都因證據不足始終停留在假設上。水患說。三星堆遺址北臨鴨子河,馬牧河從城中穿過,因此有學者認為是洪水肆虐的結果。但考古學家並未在遺址中發現洪水留下的沉積層。戰爭說。遺址中發現的器具大多被事先破壞或燒焦,似乎也應證了這一解釋。但後來人們發現,這些器具的年代相差數百年。遷徙說。這種說法無需太多考證,但它實際上仍沒有回答根本問題:人們為什麼要遷徙?成都平原物產豐富,土壤肥沃,氣候溫和,用災難說解釋似乎難以自圓其說。那麼,古蜀國消失在歷史長河的真正原因究竟是什麼呢?未解之謎三:神秘的器具三星堆出土的大量青銅器中,基本上沒有生活用品,絕大多數是祭祀用品。表明古蜀國的原始宗教體系已比較完整。這些祭祀用品帶有不同地域的文化特點,特別是青銅雕像、金杖等,與世界上著名的瑪雅文化、古埃及文化非常接近。三星堆博物館副館長張繼忠認為,大量帶有不同地域特徵的祭祀用品表明,三星堆曾是世界朝聖中心。在坑中出土了5000多枚海貝,經鑒定來自印度洋。有人說這些海貝用做交易,是四川最早的外匯,而有的人則說這是朝聖者帶來的祭祀品。還有60多根象牙則引起了學者們「土著象牙」與「外來象牙」的爭議。「不與秦塞通人煙」的古蜀國,居然已經有了「海外投資」,不可思議。未解之謎四:文字或圖畫在祭祀坑中發現了一件價值連城的瑰寶——世界最早的金杖。其權杖之說早已被學術界認同,但所刻的魚、箭頭等圖案卻引起了一場風波。一個民族必備的文明要素,三星堆都已具備,只缺文字。學者們對此的爭論已有些歷史,《蜀王本紀》認為古蜀人「不曉文字,未有禮樂」,《華陽國志》則說蜀人「多斑彩文章」。至於金杖上的圖案是圖是文,仁智各見。有的已在試圖破譯,另一些專家則認為刻畫的符號基本上單個存在,不能表達語言。不過如果能解讀這些圖案,必將極大促進三星堆之謎的破解。三星堆在文字方面尚存問號,也是它吸引人的地方之一。未解之謎五:何時能揭密三星堆博物館里展出的文物,是長達70年考古發掘的成果。現在正緊張進行的發掘工作是第13次大規模發掘。三星堆工作站站長陳德安告訴記者,本次發掘集中在古城中心位置,將極有可能發現古蜀國的宮殿。目前,已發掘出了涉及數十個朝代的碎陶片。12月17日,中央電視台將現場直播發掘工作,考古學家們笑著說:「17日,17日就都知道了。」

Ⅸ 三星堆文化中的眼睛

三星堆遺址是1931年英國牧師董宜篤(V.H.Donnithorne)在廣漢獲悉當地農民燕道誠因車水溉田挖出石壁、玉璋、玉琮、玉壁等一大批玉石器而被發現的。根據燕氏家族提供的情況,董宜篤得到這批玉石器出土的消息時,已事隔兩年,實際上,這批玉石器是1929年出土的。三星堆遺址的發現,已近七十年了。�

在這近七十年中,四川省內的文博考古單位和大專院校,先後對三星堆遺址進行調查和發掘,並開展了多種學科參與的綜合研究,現已初步揭示出:在夏商時代中國西南地區的成都平原上有一個高度發達的青銅文明中心,這個文明中心有其自身文化特點,又與中原夏商文明以及中原夏商文明以外的其它地區的方國文明存在著密切聯系;其主要的文化內涵表現在以下方面:1.具有政治中心性質,其規模超過周圍相鄰的城址;2.有高度發達的青銅冶鑄技術和黃金冶煉加工技術;有規模可觀的玉石器加工作坊和高超的玉石器加工技術;3.有分布范圍達3至4平方公里的夯土城牆遺址;4.自然水系的合理利用與治理;5.有較為完善的宗教禮儀祭祀制度。這些重要內容構成了三星堆遺址的主要文化內函。�

三星堆遺址在過去的調查發掘中,因工作地點的不同,曾被分別稱為「真武宮遺址」、「橫梁子遺址」、「月亮灣遺址」、「中心場遺址」等等。因同屬一個遺址群落,故在1980年以後,統一命名為三星堆遺址。�

近幾年的調查表明,三星堆遺址的文化遺存主要分布在鴨子河南岸大堰村至西外鄉高澗村一線臨河的高台地上,在馬牧河南岸的三星村一帶的高台地上也有較為集中、豐富的文化堆積。遺址的分布中心是真武村及三星村。�

在三星堆遺址周圍的廣漢、什邡、彭縣、新都等地區,還調查到十餘個相當於三星堆上層文化的古遺址,其中比較重要的有廣漢金魚鄉石佛寺遺址、興隆鄉煙堆子遺址、什邡市人民——新安遺址等。三星堆遺址周圍地區的一般遺址的發現,正顯示了三星堆遺址在周圍古遺址群中的政治經濟中心地位。

一、考古發掘

三星堆遺址發現後,於1934年華西大學葛維漢、林名均等在三星堆遺址首次拉開了考古發掘的序幕;1963年四川省博物館和四川大學聯合對三星堆遺址進行了發掘工作;1980年以來,四川省博物館、四川省文物管理委員會、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四川大學歷史系與廣漢市文化部門合作,又對三星堆遺址進行了十餘次的試掘和發掘工作,前後共揭露文化遺存約4000餘平方米,試掘城牆夯土1000餘平方米。比較重要的有1980?986年三星堆Ⅰ、Ⅱ、Ⅲ區的發掘;1986年三星堆Ⅱ區兩個祭祀坑的發掘;1988?989年東城牆的發掘;1991?992年西城牆的發掘;1995年南城牆的發掘:1997年11月?998年5月仁勝村土坑墓的發掘等。�

現已基本查明,三星堆遺址包含著兩種文化面貌不盡相同、且又有前後承繼關系的遺存:一種是三星堆早期遺存,或稱三星堆遺址一期文化,其相對年代大約在中原地區的龍山時代;另一種是三星堆晚期遺存,即三星堆二至四期文化,或叫三星堆遺址上層文化,其相對年代大致在夏至商末周初或更晚。�

以三星堆遺址為代表的早期遺存,在四川盆地內有廣泛的分布。綿陽邊堆山、巴中月亮岩、通江擂鼓寨、漢源獅子山等處遺址,都屬於這一時期的遺存。在成都平原還發現了相當於三星堆一期的遺址,其中有新津龍馬寶墩遺址、都江堰市青城鄉芒城遺址、溫江縣萬春鄉魚鳧城遺址、崇州市雙河古城遺址等,這些遺存已被命名為「寶墩文化」。在這些遺址內都發現了夯土城牆,城址規模較大,面積在20?0萬平方米左右。這些古城的發現,說明在三星堆一期,蜀人正由原始公社向文明社會過渡,出現了大小城邦組織,為後來出現高度發達的夏商時代三星堆古蜀文明奠定了基礎。

以三星堆二至四期為代表的晚期遺存,除在盆地內以成都平原為中心的地區有較為廣泛的分布外,在川北的嘉陵江、川西南的青衣江、大渡河流域也有分布。另外,在三峽地區的商周遺存中也見較為強烈的三星堆文化因素。在陝南漢中地區、鄂西地區,也受到三星堆文化的影響。�

二、三星堆文化的一般特徵

(一)三星堆早期遺存

三星堆遺址早期遺存的一般特徵可以概括為如下幾個方面。�

1.陶器。主要為泥質灰陶和夾砂褐陶兩大類。灰陶中以泥質青灰陶和灰白陶為最多。褐陶中有表面磨光的黑皮陶;有內黑外褐、或內褐外黑的黑衣陶。另外,還有一定數量的橙黃陶。器形主要有鋸齒形口沿罐、花邊形口沿罐、喇叭口大翻領罐、敞口鏤孔圈足豆等器形。其中不乏有製作精美、表面磨光的禮儀用器。陶器製法多手制,但輪制亦佔有一定比例。多平底器和圈足器。有的平底器的底較厚,似假圈足。紋飾有細如粗線的繩紋、籃紋、重疊繩紋、網格紋、米粒紋、縷孔、細弦紋、齒紋等。�

2.石玉器。石器是主要的生產工具,以斧、錛、鑿為主,器形較小,加工較精緻。反映了這一時期已經脫離了粗放的農業階段,出現了較高級的農業經濟,農業的高度發展為生產工具的精細加工提出了技術要求,同時,也為後來生產精美的玉石禮儀用器准備了條件。�

這一時期已經出現了玉璧、玉環、玉圭等小型的玉石禮儀用器。仁勝磚廠工地墓葬中出土有玉牙璧、玉錐形器、玉矛、貓眼石球等。�

3.房屋建築。在地面挖溝槽,築木骨泥牆,兩壁抹草拌泥,並經火燒烤。�

4.宗教意識。在房屋基址出現奠基坑,以青壯年或兒童作為奠基用的人牲;在勝仁磚廠工地發現坑位方向一致的墓葬22個,有的坑內埋入骨架仰身直肢,有的人骨架身軀不全,似經肢解。有的坑內埋有經肢解的動物犧牲,坑壁及坑底經反復夯砸或拍打,坑內的人的軀體和動物犧牲似也經過夯砸或拍打,這是一種特殊的掩埋方式,其性質有待進一步研究。�

5.城的出現:在成都平原與三星堆早期遺存同時期的其它遺存中,已普遍出現了夯土城牆。這些古城遺址群中的城邑沒有一個形成了象三星堆古城這樣的中心都邑,只有三星堆早期遺存發展成了蜀國的中心都邑,最後創造出璀燦奪目的三星堆晚期青銅文明。�

(二)三星堆晚期遺存

1.陶器。可以分為三期:�

早期陶器以夾砂褐陶為主,並有一定數量的泥質灰陶和泥質橙黃陶。器形主要有小平底罐、高柄豆、圈足豆、平底盤、圈足盤、鳥頭柄器、缸、瓮、器蓋、紡輪等。素麵陶較少,且有一定數量的磨光黑色皮陶。紋飾主要有繩紋、附加堆紋、雲雷紋等。時代相當於二里頭至二里崗下層時期。�
中期陶器仍以夾砂陶為主,有灰褐和黑灰兩色。此外,還有少量的泥質灰陶和泥質紅褐陶。器形除第二期常見的器形外,新出現有尊形器、觚形器、形器等。在本期稍晚還出現尖底盞和器座。本期小平底罐由早期的圓弧肩變為圓折肩,由薄卷唇變為尖圓唇,腹變淺,呈缽形;高柄豆由直柱柄變為竹節柄或線綻狀柄,出現實足尖。素麵陶比早期增多。繩紋主要有粗繩紋、凹弦紋、附加堆紋、網格紋、鏤孔、雲雷紋等。時代相當於二里崗上層一、二期(鄭州白家莊期)至殷墟早期(殷墟一、二期)。�

晚期陶器以夾砂褐陶為主,泥質灰陶比例大增,還有少量的夾砂紅褐陶和夾砂黑褐陶。中期常見的器類基本沿用,但器形變化較大。小平底罐幾乎全演變成小平底缽,另有向尖底杯演進的。的足胎壁較厚,腿瘦長,多乳頭狀實足尖。陶器多素麵,紋飾以粗繩紋和凹弦紋為主。粗繩紋表面多經抹平,凹弦紋多施用於器物的頸、肩上。另外,還有附加堆紋、網紋、鏤孔、雲雷紋等。年代相當於殷墟晚期(殷墟三、四期)至西周早期。�

2.玉石器。此時玉石禮器大量出現,許多斧、錛、鑿、斤等工具也不是實用器,而是禮儀性的工具,工具的禮儀化是三星堆晚期遺存的重要特徵。比較集中發現的是1929年的玉石器坑和1986年一、二號祭祀坑中出土的玉石器,以及1984年、1987年真武倉包包出土的玉石器。�

可將這些出土的玉石器納入遺址的分期范疇。1984年在真武倉包包處還發現二里頭形制的玉璋1件;1987年又在真武倉包包出土祭祀坑一個,該坑內出土文物除兩件銅牌飾外,還出土玉瑗、玉鑿、石璧等玉石器數十件。其中石璧大小依次遞減的順序重疊放置於祭祀坑中。該坑的時代相當於三星堆遺址二期(二里頭至二里崗下層時期),說明在這一時期三星堆文化已有較為完備的禮儀祭祀制度。�

1986年在三星堆南面發掘出土兩個商代大型祭祀坑。其中,一號祭祀坑出土玉石器近200件,二號坑出土玉石器100餘件。經整理研究後可知,一號坑部分玉璋和玉戈年代較早,有的可能早至二里崗時期,個別的還可以早到二里頭晚期至二里崗下層時期。一號坑其餘的玉石器大致相當於殷墟一期;二號坑的玉石器的年代相於殷墟二期。�

這一時期玉石器的特點,一是器物的體形大小兼備,如玉璋大的長達150厘米以上,小的僅長3厘米左右。石璧大的直徑達70厘米左右,小的也僅3?厘米。二是以工藝精良見長,如玉璧、玉瑗的好、孔兩面多數都有十分精確的凸起的周邊,在肉的兩面碾琢出若乾重凸起的同心圓,其凸線極為准確、圓潤。玉璋、玉戈長達七、八十厘米,硬度在6度左右,但兩側邊刃極薄,刃線准確、流暢。有的玉石器其上或鎪或鏤或刻出十分精細而生動的紋飾圖案,並見有用鹼性植物汁液作腐蝕劑描繪在玉石器上,將花紋圖案浸染而成的。三是玉石料的材質種類廣泛。經過岩礦型鑒定,除有軟玉、碧玉、琥珀、瑪瑙外,還有陽起石蛇紋石岩、陽起石角岩、陽起石透閃石岩、蝕變白雲大理岩、白雲質板岩、硅技板岩、蝕變灰綠岩、蝕變基性岩、陂嶁石岩、片麻岩、安山玢岩、石英片岩、角礫岩、石灰岩、灰長岩等數十種岩礦種類。�

3.青銅器和黃金器。相當於三星堆遺址二期的青銅器主要有銅牌飾和鑲嵌綠松石的銅虎等。�

在三星堆遺址兩個大祭祀坑中出土了青銅器三、四百件。一號坑出土的種類有人頭像、人面像、人面具、跪坐人像、龍形飾、龍柱形器、虎形器、戈、瑗、戚形方孔璧、龍虎尊、羊尊、瓿、器蓋、盤等。一號坑的下埋年代相當於殷墟一期,而一號坑的青銅器早的可以早到二里崗上層一、二期,晚的在殷墟一期偏早階段,而不見晚於殷墟一期的器物。一號坑出土的青銅器的年代相當於三星堆遺址三期的前段。�

二號坑出土的青銅器有大型青銅立人像、跪坐人像、人頭像、人面具、獸面具、獸面、神壇、神樹、太陽形器、眼形器、眼泡、銅鈴、銅掛飾、銅戈、銅戚形方孔璧、鳥、蛇、雞、怪獸、水牛頭、鹿、鯰魚以及、尊等器物種類。二號坑下埋的時代大約在殷墟三、四期之間,出土的青銅器年代都在殷墟二期的年代范圍內,但有早晚之間的差異,可以分成早、晚二組:早期組相當於殷墟二期早段,晚期組相當於殷墟二期晚段。二號坑在三星堆遺址的分期上相當於三星堆遺址的三期晚段。�

兩個坑出土的青銅器中,除青銅容器具有中原殷商文化和長江中游地區的青銅文化風格外,其餘的器物種類和造型都具有極為強烈的本地特徵,這些青銅器的出土首次向世人展示商代中晚期(前14?1世紀)蜀國青銅文明豐富多彩的文化面貌。�

三星堆青銅器以大量的人物、禽、獸、蟲蛇、植物造形為其特徵。青銅的人頭像、人面像和人面具代表被祭祀的祖先神靈;青銅的立人像和跪坐人像則代表祭祀祈禱者和主持祭祀的人;眼睛向前凸出的青銅獸面具和扁平的青銅獸面等可能是蜀人崇拜的自然神祗;以仿植物為造型特點的青銅神樹,則反映了蜀人植物崇拜的宗教意識。以祖先崇拜和動、植物等自然神靈崇拜為主體的宗教觀念,這是早期蜀人最主要的精神世界。�

器形高大、造型生動、結構復雜是三星堆青銅器重要特點。二號祭祀坑中出土的立人像高達2.62米,重180多公斤,由素麵的梯形基座和方形的平台以及立人像三部分組成。人像頭戴獸面形高冠,身著衣服三層,最外層衣服近似「燕尾服」,兩臂平抬,兩手呈握物獻祭狀。這樣高大的青銅鑄像在商代青銅文明中是獨一無二的。同坑出土的大型獸面具寬138厘米,重80多公斤,造型極度誇張,方形的臉看起來似人非人,似獸非獸,角尺形的大耳高聳,長長的眼球向外凸出,其面容十分猙獰、怪誕,可謂青銅藝術中的極品。青銅神樹高384厘米,樹上九枝,枝上立鳥棲息,枝下碩果勾垂,樹桿旁有一龍援樹而下,十分生動、神秘,它把有關古代扶桑神話形象、具體地反映出來了。�

一、二號祭祀坑分別屬於商代中期和晚期,大量精美的青銅器的存在,說明這時期三星堆遺址處於繁榮鼎盛時期。而三星堆青銅器的出現,可以上溯到商代早期甚至夏代。1976年在三星堆遺址北面高駢鄉發現的土坑中,出土了一件近似二里頭文化的銅牌飾。1987年在真武倉包包出土的祭祀坑中,又出土銅牌飾兩件。銅牌是二里頭文化中特有的銅器,在商文化中已不曾見到。有學者推測三星堆出土的銅牌飾的年代相當於二里頭晚期到商代早期,這說明三星堆青銅文明的生產可上溯到商代早期或夏代是不成問題的了。�

三星堆遺址的黃金器是商文化遺址中最豐富的。一是種類多,有金杖、金面罩、金箔虎形飾、金箔魚形飾、金箔璋形飾、金箔帶飾、金料塊等。二是形體大,其中一號祭祀坑出土的一柄金杖,用純金皮捶打而成,長142厘米,重400多克,其上用雙勾手法雕刻出魚、鳥、神人頭像和箭等圖案。圖案的意義大致是:在神人的護佑下,箭將魚射中,鳥又將箭桿帶魚馱負著歸來。這是一柄權杖,同時又可看作是具有巫術原理的魔杖。傳說蜀的國王魚鳧是以漁獵著稱,因而後世尊奉為神,這柄金杖有可能和魚鳧氏的傳說有關系。一、二號坑均出土有金面罩。二號坑出土的銅頭像上有的貼有金面罩,構成金面銅頭像。可以推測,出土的金面罩原來都是粘貼在銅頭像上使用的。一、二號坑出土豐富的黃金器也是三星堆遺址晚期遺存的重要特徵。�

4.房屋建築。三星堆遺址晚期遺址的房屋主要有方形,長方形和圓形三種形式,以長方形和方形者居多。是在原生地面上挖溝槽,槽中立木柱,間以小木棍或竹棍作為牆骨,在兩側抹草拌泥成為牆壁,並經火燒烤。屋面用五花土鋪墊,並經夯實。開間一般較大,面積在15?0平方米左右。其中一間大房子進深8�7米,開間23米,面積約200平方米。圓形房子一般不挖溝槽,直接在地面上掘柱洞立木圍成一圓圈,圓圈中心立擎柱以支撐屋頂。柱子之間無壁牆,估計是一種干欄式建築。屋內有火塘。�

5.宗教祭祀。1986年7月和8月,在三星堆遺址內先後發現兩個商代祭祀坑。隨後,學術界對兩個祭祀坑的性質爭論很大,有人認為是祭祀坑,有人認為是器物坑,有人認為是窖藏,更有人認為是陪葬坑。經過對出土文物的整理研究和學術界一段時期的討論,現已比較傾向於「祭祀坑」說。從兩個坑出土的器物的使用性質和功能分析,兩個坑內埋入的器物都不屬於日常生活用器,也不屬於一般性的禮儀祭祀用器,而是僅適合於大型宗廟內使用的像設、禮儀用器和祭祀用品。兩個坑內埋入的器物,同一坑內的器物年代差距較大。從器物的種類、用途和年代距離以及同一器類之間彼此連續發展,無文化面貌上的差異等情況來看,反映出是同一國家的先後時代不同的兩個宗廟內的用品。兩個不同時期的宗廟被毀後,再掘坑將宗廟重器埋入坑中。造成這種情況很可能是同一國家內統治階級內部權力的轉移即改朝換代所造成。在宗廟被毀後,舉行祭祀的禮儀,將宗廟器物焚後埋入坑中。�

除1986年夏在三星堆遺址發現的兩個大型祭祀坑外,1986年春天在一、二號祭祀坑西側還發現兩個小型祭祀坑,坑內出土銅器和玉石器,器物也經火燒過。這些情況說明有關三星堆晚期遺存的祭祀遺跡在三星堆遺址的分布是比較廣泛的。�

6.城牆建築。在遺址東、南、西三面發現城牆。這些城牆雖然曾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壞,但是城牆基礎依然存在。以調查和試掘結果表明,東城牆現殘長1000餘米,估計原長度應為1800米左右,北偏東12度;西城牆被鴨子河和馬牧河沖毀,現殘長800餘米,北偏東25度;南城牆在中段向南拐折,殘長約600米。整個城址呈北窄南寬布局,東西寬1600?000米,南北寬2000米左右,面積約3�5?�6平方公里。城牆橫斷面為梯形,牆基一般寬40餘米左右,頂部現存寬度約20餘米。牆體由主城牆(即牆心主體部分)和內側牆、外側牆三部分組成。主城牆呈梯形,採用平夯法夯築,兩腰經鏟削修整,並用圓木棒橫向拍打,表面十分平整、光滑、堅硬;內側牆和外側牆採用分段夯築法築成,每段夯築到一定高度,經切削修整後,又再繼續接夯。在主城牆局部,已經出現使用土坯磚來增加城牆高度,這是中國城牆建築史上發現的最早使用土坯壘築城牆的實物例證之一。另外,內、外側城牆為多數呈傾斜狀的斜行夯層。有的地方能看到分塊版築的情況;有些夯層為堆土壘築,夯築方法顯得較為隨意。這一方面說明了城牆的建築離版築技術的出現時代不遠;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因為城牆的體量較大,全部使用版築技術來夯築城牆滿足不了工程進度的需要。�

在城牆外側均發現有寬約20?0米的濠溝,濠溝的兩端分別與鴨子河和馬牧河相溝通,組成一個既有利於防洪排災、又有利於防禦和交通運輸的綜合性水系工程。由此可見,對水系的利用和治理是古蜀文明的一大特徵。�
在城牆的夯土內發現的陶片均屬於三星堆遺址一期(即相當於龍山時期)。在東城牆、西城牆和南城牆的試掘中,都發現了城牆夯土疊壓在一期文化層之上,同時又被二期或二期偏晚的文化層疊壓的地層關系。另外,在濠溝內沉積的主要是三、四期的地層,這說明三星堆遺址城牆的建築時代在二期(相當於夏至商代早期),使用年代在二期之晚至三、四期(商代中、晚期至西周早期)。�

三、三星堆文明在中國夏商文明中的關系、地位和作用

古代的蜀國,地處中國西南的邊陲。關於蜀的歷史,除甲骨文和《尚書·牧誓》外,晚至春秋與戰國之交,蜀和中原的交往才見於文獻記載。而關於蜀國春秋戰國時期青銅文化的面貌,則是晚至本世紀三十年代才認識的。至於夏商時期的青銅文化情況,學術界則是一無所知。三星堆夏商青銅文明的發現和確認,使人們對古蜀文明認識向前推進了1000多年,填補了古蜀文化和古蜀國歷史的空白。�

中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格局的形成在秦漢時期。其實,這種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格局的歷史淵源和文化基礎早在夏商時期就已經奠定。龍山時期,各個大型的族團已經形成。這些族團之間的互相兼並、交流融合,最後以夏族為主體的中國第一個奴隸制國家夏王朝建立。傳說記載蜀族是帝嚳封其支庶於蜀後發展起來的民族,並有「禹生於石紐」、「禹娶於塗山」的傳說。石紐和塗山分別在蜀巴二地,這些傳說記載反映了蜀族和中原民族的關系甚為密切和古老。夏代文明是中國青銅文明的早期階段。在三星堆遺址中出土了大量二里頭夏文化的典型器陶以及近似於二里頭風格的銅牌飾、玉璋等器物。傳說記載和出土材料都說明古蜀民族的產生和中原民族有著密切的關系;而中原青銅文明一經出現,古蜀民族就對中原青銅文明因素加以吸收。三星堆青銅文明作為中原地區以外的一個方國文明,它的產生和中原青銅文明有直接聯系。�

仁勝磚廠土坑墓中出土的玉錐形器,具有分布於長江下游及太湖地區的良渚文化玉錐形器的風格。良渚文化的年代大約在距今5000年?200年之間,三星堆出土的玉錐形器的年代估計在距今4000年左右,說明在龍山或二里頭早期,三星堆早期的居民不但與中原地區有較為密切的文化交往,甚至與遠至長江下游或太湖地區的居民也有文化方面的交往,這些重要發現使我們對認識三星堆文化的視野由巴蜀地區拓寬到中原地區乃至長江下游和太湖地區。�

商文明是中原地區高度發達的青銅文明。從三星堆文明中的商文化因素消長變化的情況分析,也可以看出商文明對蜀文明的發展也起過重要促進作用。在三星堆遺址出土的戈、璋、琮、壁、環、瑗等玉石兵器和禮器中,絕大多數器物具有明顯的商文化因素;出土的相當於二里崗上層至殷墟一期(約公元前15?4世紀)的青銅禮器中,尊、瓿、盤和器蓋等容器形制種類,都是商文化這一時期常見的形制種類,器物的紋飾也是商文化的紋飾風格。而到殷墟二期(約公元前13世紀左右),玉石器的戈、璋中,大量出現獨具地方風格的器物形制;青銅尊、雖然形制接近殷商文化或長江中游地區和陝南漢中地區出土的同類器物,但器物的紋飾極具地方風格,表現出強烈的地方民族個性。這時具有古蜀民族自己特點的青銅文明已經形成。從三星堆青銅文明的產生和發展來看,三星堆青銅文明既有其自身特點,又與中原夏商文明有不可分割的聯系;三星堆文明是中國青銅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

殷墟婦好墓中出土的Ⅰ式玉戈和Ⅱ式玉戈的形制的玉器,在三星堆兩個祭祀坑中有大量發現,相反,在中原地區這種形制的玉戈僅在殷墟婦好墓中見到。這說明這種玉戈是三星堆文化的特徵性器物,殷墟婦好墓中見到的這種器物有可能是受到三星堆文化影響的結果。�

中國商代的青銅文明的一個重要特徵,就是以、尊、鼎、鬲、壺、爵、角、觶等青銅禮儀用器為代表,這些器物造型莊重、紋飾繁縟,具有威嚴、神秘之感,而以動物和人像為題材的造型則較少;尤其是獨立人像的青銅製品,則幾乎不見。三星堆青銅文明則大量出土人像、人頭像、人面具以及神樹造型的青銅製品,無疑更加豐富了中國商代青銅文明的內容,填補了中國青銅文明的某些空白。�

中原地區商王朝至商代晚期已是「邦畿千里,維民所止、肇域四海」的強大的奴隸制國家,商文明對其周鄰的方國文明產生過重要作用和影響。作為一個遠離商王朝的蜀國,在商代已具有自身特點、且可與商文明媲美的高度發達的青銅文明,使我們有必要對商文明以外的周鄰地區的商代方國文明的形成和發展進行重新評估。大量的地下出土材料說明,中國文明是多元化的耦合而形成的,各方國、各民族之間的經濟文化方面的長期互相交流,取長補短,最後才出現了以中原文化為主體、各自異彩紛呈的中國古代文明。

陳德安 四川省考古研究所考古隊副隊長,三星堆工作站站長�

(責任編輯 林 向)

三星堆文明原始宗教的構架特徵

趙殿增

三星堆考古的主要收獲之一,就是證明了川西平原存在過一個從原始社會到古國方國形成階段的古文明中心(1),不少研究者已正式稱之為「三星堆文明」。這個古代文明的一個重要特色,就是創造出高度發達的精神文化,表明當時已經形成了別具一格的原始宗教體系。要全面了解三星堆文化的面貌和價值,就需要對當時人們的精神世界進行必要的研究。本文擬從部分出土文物反映的三星堆時期特殊崇拜習俗入手,對其原始宗教構成的特徵作一概要的分析。�

一、三星堆文明幾種特殊的崇拜習俗

三星堆文化的一大特色,是表現思想觀念意識形態的出土文物異常豐富,為我們探索當時的精神世界提供了具體線索,在城址、遺址、作坊、墓葬等遺跡和造型奇特的眾多器物之中,常常蘊含著豐富的精神文化因素,如土埂城牆的建設、高柄中空的燈形豆、鳥頭形的器把、數量眾多的各式石璧,大都包含有原始信仰方面的內涵。其中最突出最能集中反映三星堆精神文化的,則是祭祀坑中出土的成批成組專門用於祭神的文物。�

三星堆遺址中心及附近地區,曾多次發現埋葬神器禮器的長方形土坑,目前學者多認為是祭祀坑(2),它們是反映三星堆宗教觀念和祭祀活動的重要實物例證。雖然在埋藏原因方面尚有多種不同的見解,但在坑中出土的文物主要是用來祭神的這一點是比較一致的。

出土的器物包括人像、神象、靈獸、神樹、禮器、祭器等幾大類。均與當時人們的宗教祭祀禮儀活動有關。器物形態極為奇特怪異,從中可以窺視三星堆文明原始宗教信仰崇拜方面的一些特有色彩。�

表現人「眼睛」的文物不僅數量眾多,而且地位顯著、造型奇異,說明當時人們有一種崇拜眼睛的特殊習俗。最引人注目的,是那種突目人面具,例如大面具(K2②∶148),眼球極度誇張,瞳孔部分呈圓柱狀向前突出,長達16�5厘米,直徑13�5厘米。另一對突出目面具(K2②∶142;144),雙目突出似一圓柱,長9厘米,直徑10厘米。此外,還有數十對「眼形銅飾件」,包括菱形、勾雲形、圓泡形等十多種形式,周邊均有榫孔,可以組裝或單獨懸掛、舉奉,表現了對眼睛特有的敬重。「眼睛」紋常常作為主題花紋出現在重要圖案的中心部分,如大立人像(K2②∶149;150)頭頂花冠的兩側、身披法衣的雙肩中心,就有一對巨大的「眼睛」紋。這些實例證明,崇拜眼睛是三星堆古人信仰觀念中的一項重要內容。這種崇拜的社會內涵和精神實質,是對以「縱目」為特徵的蜀人始祖之神「蠶叢氏」的崇拜(3)。史籍中記載下來的傳說中蜀人的始祖名叫「蠶叢」,其唯一的形體特徵就是「縱目」。如東晉時常璩所著的《華陽國志》一書中說:「蜀侯蠶叢,其目縱,始稱王」,其墓葬稱為「縱目人冢」。三星堆大量出現突目巨眼的圖像,正是蜀祖蠶叢神像的具體體現。以面具眼飾來表現祖先崇拜觀念,構成了三星堆原始宗教體系的特有組成部分。�

三星堆文物中還特別強化了對人「手」的誇大和神化,表明對「手」的崇拜是當時又一項獨特的信仰習俗。這種現象首先反映在青銅人像群上,如大型立人像(K2②∶149;150),就有一雙超過比例一倍以上的大手,平舉在正前方視角焦點的顯著位置,作執物奉獻祭祀狀(也有的認為是作「掐指一算」之類的手勢)。較小的一尊獸首冠人像(K2③∶264),與大人像雙手姿態大體相同,只是兩個小指翹起,更象是在作「手勢」。神?/ca>

Ⅹ 三星堆文物再掀古蜀文明神秘面紗,神秘的古蜀人到底長啥樣

三星堆我國一處非常著名的古蜀文化遺跡,距今已經有了幾千年的歷史。可以說是我們中華文明當中最神秘的一部分,在其中出土了大量的文物,為我國考古界做出了極大的貢獻,彌補了歷史上的空缺。在1930年左右開啟了對三星堆的挖掘,當時就出現了很多古物震驚了考古界在1980年左右又開始了長時間的考古挖掘,出現了很多的神秘物品讓世界都為其驚嘆。2020年3月20日,在三星堆又出現了重大的發現,又發現了6個祭祀坑並且出土了500多件的重要文物,又引起了各界的關注,從三星堆遺址挖出來的文物形狀都十分的奇特,其中很多的青銅面具都特別的有特點,和人的五官極其的不相似,所以很多人看到之後就發出了聯想神秘的古蜀人到底是什麼樣子的,為什麼面具會如此,其實我對此有一些自己的看法,下面和大家分享一下。

熱點內容
為什麼別家的淘寶頁面很漂亮 發布:2024-11-16 20:28:17 瀏覽:361
孩子為什麼一到晚上就咳嗽有痰 發布:2024-11-16 20:27:24 瀏覽:56
鱷龜為什麼不願意吃東西 發布:2024-11-16 20:21:45 瀏覽:318
頭發里為什麼會有油油的東西 發布:2024-11-16 20:21:26 瀏覽:208
puma蕾哈娜系列為什麼淘寶賣100多 發布:2024-11-16 20:14:55 瀏覽:712
喝茶葉晚上為什麼睡不著覺 發布:2024-11-16 20:11:54 瀏覽:590
企業微信有消息為什麼沒有通知 發布:2024-11-16 20:02:39 瀏覽:468
微信為什麼拉黑了找不到了 發布:2024-11-16 19:54:55 瀏覽:714
檢測還原糖為什麼一般用蘋果和梨 發布:2024-11-16 19:54:11 瀏覽:766
女生為什麼會腰部痛 發布:2024-11-16 19:48:29 瀏覽: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