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直射為什麼眼睛會出問題
Ⅰ 為什麼要小心微波
前面我們曾經提到過「神通廣大」的微波。自19世紀中葉物理學家麥克斯韋、赫茲等人提出並證實了電磁場有關理論後,人類開始了對電磁波造福人類的應用研究,無線電通訊應運而生,並從軍事走向民用。直到20世紀30年代,人們才發現經常接觸微波的人群中,出現有失眠、頭痛、乏力、心悸、記憶力減退、毛發脫落及白內障等癥候群。經研究才知一定強度的微波輻射會對人體造成不良影響。50年代各國相繼建立了安全標准,但那時被認為有問題的僅是顯而易見的微波熱效應。
70年代以來,從相繼發表的研究報告表明,低強度微波的非熱作用對人體引起的不良影響,更是當今社會的一大公害。微波的非熱效應,是指電子在生物體內細胞的分子中間移動,擾亂了生物體的電反應而引起的作用,或者說人體在反復接觸低強度微波照射後,溫度雖無上升,但造成機體健康的損害。實驗和病理學調查發現,這種非熱作用對人體的健康影響比較廣泛,能引起神經、生殖、心血管、免疫功能及眼睛等方面的改變。長期低強度射頻電磁輻射非致熱效應,對動物神經、內分泌、膜通透性、離子水平等都有影響,也有報告認為能引起dna(脫氧核糖核酸)損傷、染色體畸變等。
低強度微波對人體的危害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中樞神經系統的影響。主要表現為神經衰弱癥候群,其症狀主要有頭痛、頭暈、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集中、睡眠質量降低、抑鬱、煩躁等。實驗發現微波輻射能使大鼠腦組織耗氧率減慢一半,反映大鼠腦組織氧代謝能力減弱,耗氧能力下降。從實驗能觀察到小鼠下丘腦的超微結構改變,線粒體變化明顯。出現線粒體腫脹、融合和變形;脊缺損、斷裂及空化等,主要表現為線粒體結構受損。部分腦區腦電總量降低,腦電峰值能量明顯下降。下丘腦海馬琥珀酸脫氫酶含量明顯下降。國外有學者也指出,腦的呼吸鏈和氧化磷酸化對電磁波輻射是很敏感的指標。較低強度微波輻射對下丘腦超微結構的改變,結果在神經元未顯示粗面內質網等細胞器形態改變前,首先表現線粒體膜的輕度不完整。
(2)微波對眼的影響。有關微波對眼部的損害,無論是職業接觸人群流行病學調查還是動物試驗方面,國內外均已有大量的報道。一般認為,因晶狀體本身無血管組織,故成為微波造成熱損傷的敏感部位。長期在低強度微波環境中工作,也可使眼晶狀體混濁、緻密、空泡變性,且與接觸時間成正比例。有學者認為,低強度微波致眼損傷的機理可能是微波的長期蓄積作用、非致熱作用或聯合作用所致,也有學者認為微波使晶體滲透壓改變,房水滲入晶體,抑制其核糖核酸合成而致晶體混濁等,加速晶體老化和視網膜病變,而對視力、眼晶狀體損傷、眼部症狀(如乾燥、易疲勞)有顯著影響。
(3)對循環系統的影響。低強度微波輻照對循環系統的影響國內已有大量的報道,且結果大致相同,主要表現為心悸、心前區疼痛、胸悶等症狀及心電圖異常率增加、竇性心動過緩加不齊、心臟束枝傳導阻滯等,另外血壓、血象、腦血流、微循環也會有不同程度地改變。微波對心血管系統的影響,主要是因為微波輻照引起自主神經系統功能紊亂,以副交感神經興奮為主,即使在低場強的情況下,這種影響仍然存在。而微波對腦血流的影響說明其所形成的電磁場可影響腦部血循環及血管功能,腦部經微波照射後,血管擴張,血流量增加、彈性血管管壁張力減低,血管緊張度增高,所以導致了腦血流圖的一系列變化。
(4)對免疫功能的影響。主要是抑制抗體形成,使機體免疫功能下降。微波的免疫效應與功率密度和暴露時間有關。功率密度較大時,短期暴露可刺激機體的免疫機能,長期暴露則抑制免疫;功率密度較低時,產生免疫刺激則需較長時間的暴露。另外,微波對機體免疫功能的影響還表現出累積效應。
(5)對生殖機能的影響。國外有學者指出,用低功率的微波輻射懷孕大鼠,會導致小鼠出生後小腦浦肯野細胞的減少。此後,有不少學者以子代腦的形態和行為作指標,觀察了微波輻射懷孕動物的致畸效應。也有對孕鼠輻射導致後代腦ache活性下降的報道。國內也有許多非致熱效應微波引起機體生殖系統危害的報道。低強度微波輻照的非熱效應能影響精子細胞。實驗發現5毫瓦/平方厘米微波輻照對人精子的活動度、存活率及穿卵率影響顯著。微波輻照附睾或睾丸可導致雄性生殖細胞內多種酶活性的改變。有研究觀察了微波照射男性志願者睾丸,發現血清睾酮含量隨照射時間的延長而顯著降低,同時,黃體生成素顯著上升,提示微波可損害睾丸間質細胞合成睾丸酮的功能。另一項研究也發現雷達作業人員血清17羥-皮質醇和睾丸酮含量異常率高。
(5)對遺傳方面的影響。新的研究還表明:微波會以別的方式影響生物細胞,破壞含有遺傳信息的生物分子脫氧核糖核酸(dna),破壞染色體結構。
對微波的防護注意以下幾點:
(1)微波輻射能吸收:調試微波機時,需安裝功率吸收天線(如等效天線)吸收微波能量,使其不向空間發射。需要在屏蔽小室內調試微波機時,小室內四周上下各面均應敷設微波吸收材料。
(2)合理配置工作位置:根據微波發射有方向性的特點,工作點應置於輻射強度最小的部位,盡量避免在輻射束的正前方進行工作。
(3)個體防護用品:一時難以採取其他有效防護措施,短時間作業可穿戴防微波專用的防護衣帽和防護眼鏡。
(4)健康檢查:一兩年健康檢查一次,重點觀察眼晶狀體的變化,其次為心血管系統、外周血象及男性生殖功能。
(5)衛生標准:我國微波輻射衛生標准(GB10436-89)規定,作業場所微波輻射的容許接觸限值:連續波,平均功率密度50微瓦/平方厘米,日接觸劑量400微瓦時/平方厘米;脈沖波非固定輻射,平均功率密度50微瓦/平方厘米,日接觸劑量400微瓦時/平方厘米;脈沖波固定輻射,平均功率密度25微瓦/平方厘米,日接觸劑量200微瓦時/平方厘米。
不過人們不必對輻射過於恐懼,因為輻射不屬於強致癌因素,不會引起「特殊癌」,只是使癌的發生率有所提高。據對現有資料統計分析,只有4%的腫瘤是電離輻射造成的,而且輻射危害是可以預防的,輻射造成的損傷也是可以治療的。
Ⅱ 微波爐 .光波爐 工作時,會產生微小輻射 對人有害
電磁輻射的強度與距電器的距離的平方成反比。據測定,微波爐在工作時,它產生的磁場強度為540mG,若距離10厘米,磁場強度立即降為43mG,若距離再遠,則再行降低,降到1mG以下時,對人體就無危害了。所以,為了您和家人尤其是下一代的健康,請您提高電磁輻射防護意識,購買帶有電磁輻射的家電產品時,一定要慎重選擇。
微波的污染和微波爐泄漏的必然性
人體與微波幅射源(如工作的微波爐)距離很近時,可以受到過量的輻射能量而訴說頭昏、睡眠障礙、記憶力減退、心動過緩、血壓下降等。研究發現,當人眼靠近微波爐泄漏處約30cm,微波漏能達1mW/cm2時,會突然感到眼花,眼底檢查見視網膜黃斑部上方有點狀出血。
微波爐的加熱腔體採用金屬材料做成,微波不能穿透出來。微波爐的爐門玻璃是採用一種特殊的材料加工製成,一般設計有金屬防護網、載氧體橡膠、爐門密封系統和門鎖系統等安全防護措施,可以防止微波泄漏。人體最容易受到微波傷害的部位是眼睛的晶體。如果眼睛較長時間受到超過安全規定的微波輻射,視力會下降,甚至引起白內障。為了保障使用者的健康,國際電工委員會和我國有關部門規定,在微波爐門外5厘米處,測得微波的泄漏不得超過5毫瓦/平方厘米。
至於微波泄漏問題,應該說是在微波爐製造中首先應當解決的要素,而且廠家目前都只能採用被動密封、分級鏈式斷路。最初級的一種方式叫機械防泄漏,主要靠爐門的密封性來實現防微波泄漏。而國外的一些著名微波爐製造商,則利用微波本身的特性,採用環繞抑制的結構,使整爐的微波泄漏控制到最小。先進的電控機構可以及時切斷磁控管的工作電源,以確保無微波泄漏。如用以隔斷微波泄漏所採用的三級連鎖防護技術。三級連鎖包括初級連鎖裝置、次級連鎖裝置和監察器。初級連鎖裝置可在瞬間使磁控管停止工作;次級連鎖裝置則是初級連鎖裝置的雙保險,萬一初級連鎖防護沒有奏效,次級連鎖就會立即承擔起阻斷磁控管發射微波的工作;在以上兩道防線都沒有履行職責的情況下,監察器——也就是第三道防線,就會使電流短路,斷開保險絲。這樣,微波就消失了。需要說明的是,要讓監察器工作的效率是很低的,一般來說,前兩道防線就足以使微波爐停止工作,從而防止微波泄漏了。
微波爐中泄露出來的微波在空間傳播時,它的衰竭程度與離微波爐的距離平方大致成反比關系。這就是說,假如在微波爐爐門處每平方厘米的微波爐泄露有10毫瓦的話,那麼在1米以外的空間只有0.001毫瓦的強度了。何況微波爐爐門實際的泄露量要遠遠低於這個數值,國際標准嚴格規定微波爐微波泄露量不得大於每平方厘米5毫瓦,我國一些生產廠家的出廠技術要求都控制在國際標準的1/5即每平方厘米1毫瓦以內,是國際標准泄漏量的1/50。
專業人士建議:消費者既不要對微波輻射置之不理,也不要過分緊張,只要您合理選擇,使用防護得當,就可以充分享受到高科技帶給您的舒適生活。
微波爐的微波泄漏既然是必然的那麼怎樣才能免受其害呢?根據微波爐的工作原理,微波泄漏只可能發生在門體周圍,而且微波輻射隨距離的增大衰減很快。國家標准規定,在離微波爐5cm處,微波泄漏必須控制在1mw/cm2之內(有載),目前,市場上銷售的微波爐基本能夠把微波泄漏控制在國家標准規定的限定值內,尤其是一些名牌產品如國內的海爾等微波泄漏量已達到了國家標準的幾十分之一甚至百分之一。
1、就當前國情廚房相對較窄小,一定要給微波爐安身之地留有寬裕空間,在購買之前就應該做好打算,否則用微波爐時,它的周圍就成了「 雷場」。
2、使用微波爐必須按照說明書的規定正確操作,以免人為造成微波爐的泄漏擴大。當微波爐使用一段時間後,應當經常檢查爐門有無機械性損傷,若開啟不正常應及時送到專業部門維修,防止微波泄漏。
3、購買質量好的產品才能減少微波的泄漏,在微波爐大量降價的今天(筆者買微波爐時花了2000大元),一方面是技術進步成本降低,恐怕偷工減料也會時有發生吧。
4、記著用微波爐時離它遠一點
Ⅲ 微波輻射對人體到底有什麼傷害
1、對神經系統的影響
神經系統對微波有較高的靈敏度,人體在反復接觸低強度的電磁輻射後,會使中樞神經系統的機能發生變化,出現神經衰弱等症狀,其主要表現為頭昏、嗜睡、無力、易疲勞、記憶力衰退和腦電圖慢波增多等。除了引起神經衰弱症以外,電磁輻射最具有特徵的是使植物神經機能紊亂。
2、對心血管系統的影響
在微波作用下,常發生血液動力學失調,血管通透性改變,心電圖變化等現象,長期受微波作用者的血壓均降低,但也有增高的。對心電圖的分析,除多數呈現心動過緩外,也有心動過速、竇性心律不齊,房性或室性早博,還有ST段壓低下及T波低平等心肌膚缺血的改變。而另一些則可發展至植物神經性血管功能紊亂表現。
3、對眼的影響
人眼的晶體很容易遭受電磁輻射的照射,由於其內部血流量少,所以在電磁波輻射下溫度極易升高。實驗研究表現微波輻射可導致白內障,其閾值對單次照射約為100mW/cm2,對重復照射為80mW/cm2或更低些。高強度的電磁波輻射還可傷害角膜、虹膜和前房,可造成視力減退,或完全喪失。
4、對生殖系統的影響
從衛生學調查表明,長期從事微波作業,男性可出現陽痿、性機能減退,女性出現月經紊亂,高強度的微波輻射還可能造成懷孕婦女的流產。此外,微波輻射還可能導致機體糖代謝紊亂,婦女分泌機能下降等。
微波輻射特點:
1、微波與紅外線相對,是物體低溫條件下的重要輻射特性,溫度越低,微波輻射越強。
2、微波輻射的強度比紅外輻射的強度弱的多,需要經過處理才能夠使用接收器接收。
3、在遙感技術運用中,不同地物間的微波輻射差異較紅外輻射差異更大,因此微波可以幫助識別在可見光與紅外波段難以識別的地物。
4、微波的頻率為300MHz~300GHz,它位於電磁波波普的紅外輻射光波和無線電波之間,因而只能激發分子的轉動能級躍遷。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微波輻射
Ⅳ 微波對人有何傷害紫外線對人又有何傷害
微波有個特點,對水分越多的器官,傷害越大。微波對人體傷害最大的部位是眼睛,眼睛的晶狀體周圍沒有血管,傳熱很慢,容易引起白內障和其他眼部疾病。當微波超過50微瓦/平方厘米的時候,就會對人體產生不良影響。具體的影響主要是中樞神經系統,可能導致頭痛、頭昏、睡眠問題、記憶減退等等。再增強的話就會對心臟產生影響。
紫外線對人體的傷害與紫外線的輻射強度和輻射時間成正比,即照射劑量越大,對人的傷害越嚴重。人體受到短時間照射即會產生皮膚泛紅、搔癢、起過敏性的丘疹;長時間照射會使皮膚組織受到嚴重的傷害,足夠劑量的照射甚至會造成皮膚的癌變。紫外線照射到人眼也非常有害,短時較大劑量照射會使眼睛紅腫、流淚、睜不開眼,長期受到紫外線輻射會導致白內障甚至致盲。另外,紫外線輻射時會使空氣中氧氣生成臭氧使人產生頭暈、惡心等不良反應。
Ⅳ 微波治療儀的常見問題
①微波的使用禁忌:患者體內有金屬植入物,除專門醫囑外,一般不可治療。助聽器應從病人身上拿走。
植入心臟起搏器或心臟電極的病不能接受微波治療。
裝有金屬節育環的婦女治療盆腔炎要遵從醫囑。
治療部位有嚴重血循環障礙,感溫遲鈍或喪失者慎用。
出血傾向的患者禁用。
嚴重局部水腫及全身性感染疾病患者禁用。
妊娠期婦女及三歲以下兒童慎用。
高熱患者及糖尿病患者慎用。
嚴禁對眼及男性生殖器部位進行照射。②治療時,如果輻射器緊貼皮膚,是否會灼傷皮膚
是否會灼傷皮膚與輻射器是否緊貼皮膚無關,它只取決於微波能量密度的大小。在正常情況下,當治療部位感覺過熱時,使用者應移開輻射器,將微波輸出功率調小後,再繼續治療。治療部位有嚴重血循環障礙,感溫遲鈍喪失者慎用。
③為什麼禁止對眼睛和男性生殖器部位進行照射
微波可引起眼睛損傷,眼睛是人體對微波比較敏感和易受傷害的器官。一方面眼睛的晶狀體含有較多的水分,吸收較多的微波能量;另一方面血管又較少,不易帶走過量的熱。在微波照射下,可能眼的表層組織角膜還沒有出現傷害,而晶狀體已出現水腫。在大功率、長時間作用下會造成晶狀體渾濁,嚴重的導致白內障。更強的照射會使角膜、虹膜、前房和晶狀體同時受到傷害,以致造成視力完全喪失。
微波對睾丸的損害也比較大。睾丸是人體對微波熱效應的又一敏感器官。在微波輻射作用下即使睾丸的溫升達到10攝氏度到20攝氏度。皮膚雖沒有感到很痛,但男性生殖機能在不知不覺中已受到微波輻射的損害,微波輻射只抑制精子的生長過程,並不損害睾丸的間質細胞,也不影響血液中的睾酮含量。受微波輻射的損害後,通常會產生暫時性不育現象,輻射量過大,會引起永久性不育。
④治療時輻射順距離病灶部位多遠適宜
通常體表輻射器緊貼在病灶體表處,這樣微波治療儀輸出的能量全部作用於病灶部位會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
⑤如何找到最佳治療部位
當輻射器貼近病灶部位時,先將輻射器在病灶區附近緩地平移滑動。在移動過程中,會發現某個部位熱感最明顯,此外即為病變較嚴重部位。輻射器即可停留在此外進行治療。
⑥隔著衣物進行治療是否會影響治療效果
微波是一種電磁波,具有穿透性強的特點,它能穿過玻璃、紙張、塑料和類似材料。微波在人體組織內產生熱量,作用深度約為5-8厘米,不受衣服和石膏等體表覆蓋物的影響,瞬間可穿透表皮、脂肪層,直達肌肉層,因此它不需要除去衣服即可治療,即使尷尬部位的治療,也不需要特意迴避,可以在休閑和娛樂中解除病痛,使病灶部位達到最理想的療效。
⑦為什麼植入心臟起博器或心臟電極的病人不能使用微波治療
心臟起搏器或心臟電極金屬物品,而微波是一種高頻電磁波,當金屬在微波治療儀電磁場的作用下,產生高熱,會燙傷植入人體內的心臟起搏器或心臟電極周圍的組織細胞。
Ⅵ 微波爐有沒有輻射
有的人表示,因為微波爐有輻射所以拒絕使用,其實這種想法是錯誤的。微波爐確實有一定的輻射,但只要是正規廠家生產的微波爐,都是經過權威部門檢測過的,這種輻射不會對人體造成傷害,所以可以放心使用。
1、電磁輻射的強度與距電器的距離的平方成反比。據測定,微波爐在工作時,它產生的磁場強度為540mG,若距離10厘米,磁場強度立即降為43mG,若距離再遠,則再行降低,降到1mG以下時,對人體就無危害了。所以,為了您和家人尤其是下一代的健康,請您提高電磁輻射防護意識,購買帶有電磁輻射的家電產品時,一定要慎重選擇。
2、微波爐的加熱腔體採用金屬材料做成,微波不能穿透出來。微波爐的爐門玻璃是採用一種特殊的材料加工製成,一般設計有金屬防護網、載氧體橡膠、爐門密封系統和門鎖系統等安全防護措施,可以防止微波泄漏。人體最容易受到微波傷害的部位是眼睛的晶體。如果眼睛較長時間受到超過安全規定的微波輻射,視力會下降,甚至引起白內障。為了保障使用者的健康,國際電工委員會和我國有關部門規定,在微波爐門外5厘米處,測得微波的泄漏不得超過5毫瓦/平方厘米。
3、微波爐的微波泄漏既然是必然的那麼怎樣才能免受其害呢?根據微波爐的工作原理,微波泄漏只可能發生在門體周圍,而且微波輻射隨距離的增大衰減很快。國家標准規定,在離微波爐5cm處,微波泄漏必須控制在1mw/cm2之內(有載),目前,市場上銷售的微波爐基本能夠把微波泄漏控制在國家標准規定的限定值內,尤其是一些名牌產品如國內的海爾等微波泄漏量已達到了國家標準的幾十分之一甚至百分之一。
Ⅶ 微波爐工作時,看裡面會傷眼睛嗎
盡量不要長時間的看,稍微看幾眼就能觀察到食物的狀況的啦!畢竟眼睛還是很脆弱的,而且微波爐使用時本身就會產生大量輻射,還是少靠近為妙,有時我靠近時都會感到隱隱的頭疼
Ⅷ 微波對人體有哪些危害
微波的危害:
1:中樞神經系統影響
中樞神經系統對射頻微波電磁輻射比較敏感,因此受到研究者的重視,尤其是職業人群接觸射頻微波電磁輻射對神經系統影響的流行病學調查,在我國有很多報道。射頻微波電磁輻射的健康危害主要表現為神經衰弱癥候群,其症狀主要有頭痛、頭暈、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集中、抑鬱、煩躁等[1-4] 。王少光等[2] 報道對293名脈沖微波職業接觸人群進行調查,其接觸微波頻率為400-9400MHz,功率密度為0.07-0.18mW/cm2,神經衰弱癥候群的發生率達40.3%;348名連續微波職業接觸者,工作環境微波暴露頻率為3400-8600MHz,功率密度為0.06-0.15mW/cm2,其神經衰弱癥候群的發生率為37.1%,而對照組僅為5.1%,說明微波電磁輻射能使接觸人群神經衰弱癥候群症狀患者明顯增加,進一步的分析結果表明,神經衰弱癥候群的發生率與工齡呈正相關。丁朝陽等[1,4]也有類似報道,並認為接觸微波使睡眠質量降低。趙清波等[3]報道職業接觸微波頻率為3500-4200MHz,其場強小於0.050 mW/cm2(通常為0.010-0.030 mW/cm2)時,神經衰弱癥候群的發生率為71.8%,即明顯高於對照組的13.6%,且與工齡呈正相關。馮養正等[5]報道的一組暴露於0.30 mW/cm2的職業人群,其頭痛、脫發的發生率顯著高於對照組人群。而頭暈、乏力、失眠、記憶力減退等其他症狀卻無顯著性差異。郭保科[6]等認為在脈沖微波場強1.75mW/cm2和連續波場強為0.05mW/cm2的職業接觸者,主訴症狀全身無力、頭痛、頭暈、失眠、多夢等神經衰弱綜合症發生率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顯著性,而對視力、眼晶狀體損傷、眼部症狀(如:乾燥、易疲勞)有顯著性影響。
射頻微波對人體神經行為的影響近年也有不少報道[4,5,7,8]。馮養正等[5]對74名職業微波接觸人群(平均場強:0.053 mW/cm2)進行核心行為測試,結果表明每日接觸微波劑量在0.3mW.h/cm2的職業人群神經行為功能各指標與對照組比較無顯著性影響。而朱啟星等[7]對38名接觸低場強微波者進行行為測試後認為,即使在微波電磁場暴露功率密度小於0.01 mW/cm2的環境中的作業人員也能出現情緒不穩定,注意力、反應速度、聽記憶、視感知 運動速度和心理運動穩定性降低等神經行為影響,且與工齡呈負相關。龍雲芳等[8] 對50名接觸微波作業人員進行核心行為測試,發現在低強度微波(0.035mW/cm2)環境下,作業人員出現明顯的情感狀態特徵改變,其中除有力 好動指標外,其餘指標觀察組與對照組比較均有顯著性差異;數字跨度、簡單反應時班後降低差值與對照組有顯著性差異,其餘各項無明顯變化。
許多實驗室研究認為,環境電磁輻射是屬於低強度長期作用的非致熱效應,這種效應已從動物實驗得到了證實。劉尊永等[82] 報導微波輻射能使大鼠腦組織耗氧率減慢一倍,反應大鼠腦組織氧代謝能力減弱,耗氧能力下降。姚耿東等[9] 報道在微波頻率為3 GHz電磁場強度為1mW/cm2和5mW/cm2的情況下,微波照射一個多月後,即能觀察到小鼠下丘腦的超微結構改變,主要表現為線粒體結構受損。劉喬堡等[10] 以不同劑量微波輻射大鼠100天,發現小於1mW/cm2劑量輻射的單個大腦皮質細胞和全腦組織的RNA、DNA僅呈無意義的減少;當微波強度達5mW/cm2時則較對照組顯著降低,作者認為在此劑量下連續暴露,可使腦細胞和組織受到損傷,導致中樞神經系統功能障礙;同時作者採用紅外輻射做對照,在紅外輻射使體溫升高近似劑量5mW/cm2時並未造成損傷,因此,作者認為紅外熱作用與微波熱效應的生物學作用性質截然不同。浦京遂等[11]等在3GHz,5mW/cm2的暴露條件下,將小白鼠每天照射一小時連續7天照射後發現,部分腦區腦電總量降低,腦電峰值能量明顯下降。下丘腦海馬琥珀酸脫氫酶含量明顯下降,與姜槐等[12]報導用新生子鼠所作結果基本一致。而也有報告認為在功率密度低於2W/cm2(9370MHz)時不會造成腦及眼球損害。
陶松貞等[13] 用微波治療儀在功率密度為20 mW/cm2 、10mW/cm2 、1mW/cm2的情況下一次性全身照射大鼠一小時,在電境下觀察見到兩組大鼠的大腦神經細胞均有不同程度的變化,其中線粒體變化明顯。出現線粒體腫脹、融合和變形;嵴缺損、斷裂及空化等,三個試驗組普遍可見可核質稀疏、溶解等,作者認為低功率密度的微波對大鼠大腦皮質細胞的超微結構有一定影響。在頻率為4GHz,功率密度為0.5-3mW/cm2,每天照射3小時,連續31天的情況下,小鼠全腦5-HT含量明顯下降[14]。
2:微波對眼的影響
有關微波對眼部的損害,無論是職業接觸人群流行病學調查還是動物試驗方面,國內均已有大量的報道。許多報道認為高強度微波輻照會產生白內障[770],動物實驗也有同樣報道[17,20-23],但低強度微波的慢性作用可否引起眼部損害(特別是晶狀體混濁和白內障)尚無定論[15-18,20,24]。
微波的生物作用有致熱效應和非致熱效應,其對人體全身各系統均有損害,眼晶狀體為主要靶器官[19]。一般認為,因晶狀體本身無血管組織,故成為微波造成熱損傷的敏感部位。但目前無公認的微波所致白內障的臨床特異性形態學特徵,所以確定臨床上人眼的微波白內障存在很大爭議[15,25]。
有資料報道,長期在一定強度微波環境中工作,可使眼晶狀體混濁、緻密、空泡變性,且與接觸時間有關。晶狀體混濁形態與部位無一定規律性,形態為點狀、片狀、條狀、網狀、鍋巴狀等,部位有後囊、後下皮質、後極、赤道及前皮質部[15-17,19,25-29,33]。另外,微波還對眼的其它部位如結膜、角膜、虹膜、眼底等造成損害,包括易疲勞[19,30, 31],視力下降[15,16,24,32,33],結膜充血[20,33],角膜損害[33],視網膜黃斑區出現灰褐色斑[21,29,34],黃斑區陳舊性病變[27],對光反應弱[20,33],眼底小血管痙攣、出血[17,26],視網膜細小出血點[19,21,33,34,]等。
戴淑芳等(1994年)報道對142名雷達作業人員進行調查,其接觸微波功率密度為100-300 m w/cm2。結果顯示微波接觸組晶狀體混濁發生率(76.05%)明顯高於對照組(48.78%),兩組混濁程度亦有顯著差異,混濁形態多為後束下點狀、小片狀,混濁的進展率(與6年前相比)亦有較大差異。眼底改變接觸組與對照組相比差異無顯著性,未發現視盤、角膜、虹膜有異常改變[29]。
川醫職防院(1982年)報道對296名職業接觸者進行調查,微波功率密度為10-100 m w/cm2,結果顯示微波組視力降低發生率(32.65%)明顯高於對照組(15.75%),發現晶狀體後皮質、赤道部、前皮質及後極部出現4個以上混濁顆粒的發生率與對照組相比有不同程度的增高,主要表現為細小塵狀混濁,且雙眼混濁程度相似[16]。
潘達顏等(1992年)報道了對33名微波機房工作人員接觸微波功率密度為75-175m w/cm2進行的健康影響調查發現,其結膜充血、眼底黃斑區反光減弱和晶狀體混濁檢出率(76.4%,21.1%,27.3%)均明顯高於對照組(9.8%,2.4%,9.8%),但未發現白內障[20]。
另外,也有一些報道認為低強度微波輻照對眼無明顯影響,周從勤等(1981年)調查了艦艇部隊中雷達人員251人,其接觸微波功率密度為0-35 m w/cm2和77000m w/cm2,結果顯示,接觸組視力、視野、晶狀體、眼底均無明顯變化[30]。李煥英等(1993年)調查了144名微波通訊人員,其接觸微波的功率密度為10-450 m w/cm2,144人當中有不同程度晶狀體混濁的14例(9.72%),對照組86人中有12例(6.97%),兩組經c 2檢驗未見明顯差異 [36]。
3: 微波對循環系統的影響
低功率微波輻照對循環系統的影響國內已有大量的報道,且結果大致相同,主要表現為心悸、心前區疼痛、胸悶等症狀及心電圖異常率增加、竇性心動過緩加不齊、心臟束枝傳導阻滯等,另外血壓、血象、腦血流、微循環也會有不同程度的改變[20,24,31,32,36,38-41]。
姜槐(1982年)[31]對1664名微波接觸人員(功率密度為<100m w/cm2~>1000m w/cm2)的健康影響情況分析和王少光等(1984年)[38]對311人接觸頻率3400~8600mHz、功率密度12-29mw/cm2的連續波及204人接觸頻率400~9400mHz、功率密度20-400mw/cm2的脈沖波所引起的健康影響進行的調查結果均顯示了微波接觸組主訴心悸、心前後疼痛、胸悶者明顯高於對照組,心電圖異常率增加、竇性心動過緩(<60次/分)加心律不齊、心臟右束枝不完全傳導阻滯發生率也明顯高於對照組,且左室高電壓、肥厚的發生率也有增高的趨勢。微波接觸人員血壓、血細胞變化不明顯,血小板輕度減少。
潘達顏等(1992年)[20]對微波機房接觸微波功率密度為75-175m w/cm2的33名工作人員進行了調查,發現與對照組相比,微波接觸組心悸症狀雖有增加,但無統計學意義;心電圖異常率明顯增高;血壓偏低的檢出率明顯增高;血紅蛋白和紅細胞均值明顯升高。
4:電磁輻射對免疫系統的影響
機體免疫系統在抵禦外部病原侵襲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並與腫瘤的發生關系密切。近年來,隨著微波的廣泛應用,微波對機體免疫機能的影響,引起人們越來越廣泛的關注。一般認為微波對機體免疫功能的影響與微波頻率、功率密度和暴露時間等因素有關,低強度短期照射有免疫刺激作用,長時間或大功率照射對機體的免疫功能常表現為抑製作用[42]。
有研究發現[43],用頻率為2450MHz,功率密度為1mW/cm2的微波輻射小鼠,1小時/天,連續7天,能明顯提高動物的免疫機能(P<0.01),輻照劑量為1mW/cm2以下時,小鼠巨噬細胞吞噬雞紅細胞的功能、B淋巴細胞對LPS的增殖能力和QHS反應均呈正的劑量-效應關系。邵斌傑等[44]將小鼠暴露於3GHz的脈沖波(重復率937Hz,脈寬1.2us)下,暴露強度為1、5、7、12mW/cm2,1小時/天,暴露第二天發現小鼠對綿羊紅細胞刺激有不同程度的反應增強(HAT,血細胞凝集素效價增高),其中以7 mW/cm2組為最高,5、12 mW/cm2組次之,而1mW/cm2組僅有增高的趨勢,與對照組無顯著差異。5 mW/cm2的照射,對不同時期的小鼠影響不同,以成年鼠HAT反應最強,青年鼠次之,對幼年鼠HAT無顯著性影響。在7mW/cm2組,大鼠外周血淋巴細胞絕對值增加,HAT反應增強,說明急性微波暴露對機體免疫功能有刺激作用。用同一頻率,在功率密度為0.5、0.1和0.05mW/cm2時照射大鼠和小鼠發現,在照射11個月後,在照射強度為0.05mW/cm2時,小鼠淋巴細胞增高,而其它組和大鼠各組則無顯著性變化。在暴露強度為5 mW/cm2,3小時/天,暴露37天時,小鼠外周血白細胞增加,呈現免疫機能增強;但將小鼠微波暴露時間延長至3個月,其它條件不變,卻發現小鼠的免疫反應被抑制,這種抑制隨功率密度的增加而加深[44,45];另一項研究[46]也發現,頻率為2450MHz的微波輻射小鼠,功率密度為1 mW/cm2和5 mW/cm2,1小時/天,連續45天,與對照組比較,暴露組免疫機能被顯著抑制,表現為T、B淋巴細胞功能和巨噬細胞功能降低,但輻照劑量為0.2mW/cm2時,對免疫功能無顯著影響。
5:微波生殖學效應
生殖系統對微波電磁輻射比較敏感,致熱效應微波所產生的生殖系統損害比較明顯[50-53]。但國內也有許多非致熱效應微波引起機體生殖系統危害的報道。
1形態學改變
微波對雄性生殖系統的影響國內研究結果較為一致,一般認為2450MHz微波輻照動物附睾或睾丸,使其溫度升高並維持一段時間可引起生精上皮、附睾上皮、曲細精管周組織上皮、曲細精管上皮等呈現超微結構改變,破壞睾丸生精過程,並導致初級精母細胞、早期和晚期精子細胞形態學異常[51-58]等,停止微波暴露後一段時間,雄性生殖系統的上述改變可恢復正常。有些學者認為微波對雄性生殖系統的影響具有累積效應,但有研究發現一次暴露也能導致小鼠精子畸形率顯著升高及其DNA含量顯著降低[59,60,61]。
有研究發現[62],低強度微波輻照的非熱效應也能影響精子細胞。2450MHz輻照體外人類精液1小時,功率密度分別為3、5、7、9mW/cm2,發現5 mW/cm2微波輻照對人精子的活動度、存活率及穿卵率影響顯著,而功率密度為3、7、9 mW/cm2的微波輻照對上述指標則無明顯影響,研究還發現7mW/cm2組的人精子染色體異常發生率明顯高於其它各組。上述研究表明微波暴露對人類精子的影響似乎具有功率密度窗口效應,但未見其它研究證實。
Ⅸ 微波輻射對眼睛有何傷害
輻射不僅對眼睛造成一定的傷害,還會對人體造成傷害。我這里有些方法,你可以試一試。 平時多補充水果蔬菜,盡量在用電腦或看電視時時間超過30分鍾,就揉揉眼睛,眺望窗外,,或看看綠色的東西還可以放點小盆栽在電腦桌上。建議可以倒杯水,放在電腦桌上,這樣的話,皮膚的水分,就不會被吸收得太多。希望對你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