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血漿為什麼有不同顏色
Ⅰ 既然血漿由多種簡單成份組成,為何不可以人工合成血漿
血漿只是不含有血細胞,其它成分還是相當復雜。包括血白蛋白,免疫球蛋白,這些成分都稀少也很不簡單,人工沒辦法合成。半合成倒是有可能,就是提供最大的成分生理鹽水,再配上濃縮的血蛋白,可以用來代替血漿。合成血漿,對環境和組分要求嚴格,需要嚴格防範病毒污染。
Ⅱ 人造血是什麼顏色的
人造血是一種乳白的、完全人工合成的復甦DA,以代替人血中輸送氧氣的血紅蛋白。1933年,人造血首批研究取得成果。1966年,美國辛辛那提大學的兩位教授格拉克和高蘭做了一次示範表演,將一隻小鼠完全浸沒在全氟化碳液中仍能活著,這是因為在這種溶液中小鼠仍能得到生存所必需的氧氣,所以不致於因窒息而死亡。但是,這種全氟化碳溶液不能同血液混合。
克拉克和高蘭發現碳化氟能像血液一樣,吸收空氣中的氧。1966年這兩位科學家把一些小鼠放入一桶液體中,並將小鼠完全浸沒在液面下,按說下鼠應該在數分鍾之內死亡,但它們卻活了好幾個小時,桶中的液體含有碳化氟和水,碳化氟分子同水中的氧氣結合,並進入小鼠的血液內。在發明血液替代品的道路上,克拉克和高蘭邁出第一步。
圖:這種人造血含有人造血紅蛋白。血紅蛋白是血液中能攜帶氧氣的分子。當血紅蛋白攜帶有大量的氧氣時,血液呈鮮紅色。
第二年,另一位美國亨利·斯洛維特給幾只兔子注射了含有碳化氟和蛋清的混合物。他發現如果這種混合物不超過血液總量的三分之一,兔子就能夠成活。
第一位接受人造血的是日本科學家內藤良知。1979年,他給自己注射了200毫升人造血。如今,醫生已經用了多種不同配方的人造血供急救時應用。
輸血時人造血只能和血液一起使用。它常用於那些需要大量輸血的病人,如受到三度燒傷的病人。
1967年,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教授享利·斯拉維特終於在補充蛋白質的情況下,使全氟化碳溶液乳化。但是這種乳化液仍然有使血液凝聚的危險,並有可能堵塞某些毛細血管。
日本醫生良知內藤在日本福島中心醫院遇到一個具有罕見血型的急診病人,由於沒有辦法為其輸血,只好給他注射了人造血,並獲得了成功。
1980年6月19日和6月30日,上海第一醫學院附屬中山醫院分別給兩位病人輸入造血,患者無任何不良反應,均已康復。這種人造血液是由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和第三軍醫大學經過5年努力研製成功的。它呈乳白色,無血型之分,任何人均可使用,從而避免了輸血的交叉感染。而且化學性質穩定,可在工廠大量生產,保存期也比血液長。人造血液具有血液的主要性能,它與只能維持血壓的普通替代血漿不同。其載氧能力約為血液的2倍,在大量失血的情況下輸送這種人造血能維持機體組織的生存,同時還可治療許多疾玻因此,氟碳人造血臨床應用成功,引起了國際醫學界的普遍重視。但日本和中國目前製造的氟碳人造血尚未具備普通血液那樣輸送養分的功能,有待於進一步的研究和完善。
Ⅲ 血漿為什麼成紅色
我們知道,血液在人體中晝夜不息地流動著,正是由於血液的流動,人才能夠活著,因此在文學作品或其他藝術品中,紅色有時就成為血液的代表物而用以象徵生命或生命力。在小說的世界裡,要想描述出一個驚心動魄的場面,就用人的鮮血來渲染。在電影和戲劇中更是如此,如果沒有鮮紅的血,戲劇的情節就不會那麼動人心魄、扣人心弦。現在,世界各國通用的危險信號都是和血一樣的紅色,這和血的顏色是紅色這一事實有著密切的關系。
但是,血為什麼會是紅色的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只有深入到人體的血液細胞中去才會找到答案。
到底是什麼成分構成了血的紅色呢?
如果我們把從人體中采出的血液加入抗凝劑後,再應用離心分離器,可以很容易地將血液分離成紅色的固體成分和黃褐色的液體成分(稱為血漿)。顯然,紅色成分是存在於固體成分之中的。
當我們把這種固體成分放在顯微鏡下來觀蔡時,可以發現它是由三種不同的細胞混合在一起的。它們分別被稱為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在1立方毫米的血液中,它們存在的濃度分別為450~500萬個、6000~8000個和30~50萬個。我們還可以根據這些血細胞成分比重之間的差異,採用精密離心分離法做進一步的分離,這時就可以看出紅色成分是存在於紅細胞中的。這就是我們所說的血紅細胞。
如果在沉降下來的紅細胞中加入蒸餾水,則由於被紅細胞膜隔開的細胞內外滲透壓等,而使水分滲入細胞血球內部。隨著細胞內部壓力增大,最後導致膜的破裂,這時細胞內的物質就溶出到外液中(稱溶血現象)。再把這種液體用離心分離器分離處理,就得到紅色透明的上清液(稱溶血液)和極少量的沉澱物。沉澱物是紅細胞膜的殘骸,由於把它用食鹽水洗滌時顏色變淺,因此所提到的紅色成分的問題,最後歸結為溶血液中溶解的是什麼物質的問題。
將溶血液再用半透膜進行透析時,紅色成分並不滲向外液。由此可知紅色成分是一種高分子物質。使用鹽析法。色譜法等分離方法分離溶血液中的離分子物質時,得到的主要是紅色的蛋白質,另外還得到微量與紅細胞代謝有關的酶等。紅色的蛋白質稱為血紅蛋白(以下用Hb表示),它就是我們所要尋找的血液中的紅色成分。
在細胞中,Hb存在的濃度高達35%,而就血液整體而言,它約佔15%的濃度。眾所周知,Hb在體內除擔負著輸送氧氣的作用而外,對於二氧化碳氣的輸送也扮演著重要角色。
氧合血紅蛋白為紅色,脫氧血紅蛋白為紫紅色。動脈血和靜脈血的顏色,就是這種顏色的反映。由這種Hb的顏色所染成的紅色血液,在所有脊椎動物體內不斷地循環著。
Hb是由叫做珠蛋白的蛋白質和叫做血紅素的低分子鐵絡化合物所形成的復合物,氧與中心鐵原子相結合,這種血紅素是血液顏色的來源。通過血紅素分子中的卟啉環上的一電子和鐵離子的d電子體系對於電磁波的吸收,使它在可見光區域出現幾個特徵吸收譜帶,尤其在415~430納米的位置上,存在著分子吸光度為1.3X105摩爾-17厘米-1左右的強吸收帶,稱為索雷特帶。
老化了的紅細胞由肺臟等加以破壞,Hb也被分解。作為血紅素分解產物的尿膽素原和尿膽素,則成為糞便的成分被排瀉到體外。糞便的黃褐色就是來源於這些物質。如果只問血為什麼是紅色而不問糞便為什麼是黃色,那就未免有些不公平了。
但是,人的血液也並不總限於是紅色的,幾千人中常會找到一個具有異常血紅蛋白的人。這種異常血紅蛋白是在發生突然變異後,使得珠蛋白分子中的某一氨基酸被其它種類的氨基酸所替代。M型異常血紅蛋白中雖然也存在有血紅素和鐵的結合,但是在這種結合的附近,如果出現了某個被替代了的氨基酸,那麼,這種血紅蛋白不僅不能和氧結合,而且顏色也會發生改變,使這種Hb成為咖啡色,含有這種血紅蛋白的血液就成為暗紅色。含這種血液的人,無論是唇、面頰、耳垂、指甲和口腔等均呈紫色,所以叫做黑血症。
最後,我們再來舉一個血液不一定是紅色的例子。軟體動物和節肢動物的血液是藍的(也有例外),就是因為這類動物的血淋巴中溶解有叫做血藍蛋白的藍色鋼蛋白質,它也起著氧的運輸作用。有的讀者可能還記得,在我們童年的時候,把螞蚌或蜻蜒解剖,怎麼也找不到有紅色的血液流出來的那樣一種驚奇的心情.
Ⅳ 血液中的血漿是什麼顏色的
血漿相當於結締組織的細胞間質。是血液的重要組成分,呈淡黃色液體(因含有膽紅素)
Ⅳ 人造血液是什麼顏色的
如果談起第二次世界大戰,人人都會想到原子彈。但是,你知道製造原子彈的鈾是用什麼分離的嗎?是一種稱為「全氟碳」的物質。而全氟碳正是人造白色血液!
讓我們還是先來看看什麼是人工血液,然後再談談全氟碳的由來。
人工血液是指那些具有攜帶氧和排出二氧化碳等血液功能,並且輸入體內後,在一定時間里,可以全部或部分代替血液功能的液體。
研究人工血液的工作,已經有半個多世紀了。臨床上應用的代血漿,就是研究的成果之一。但它只能起到補充血容量的作用,它不能輸送氧氣和排出二氧化碳,所以嚴格地說,不能算人工血液。
現在,各國科學家關於人工血液的報道很多,提出的主要研究途徑有:人工合成血紅蛋白及其類似物,無基質血紅蛋白的利用及全氟碳化合物。
其中,全氟碳化合物被稱為白色的血液。它的發現,與美國克拉克的名字密切相關。
1966年7月,發生了一件奇跡般的事:
美國辛辛那堤醫院小兒科教授克拉克,在做實驗時,不知什麼時候,一隻老鼠掉進了白色的全氟三丙胺溶液中。當時他並不知道。幾個小時之後,等他回到實驗室時,那隻老鼠竟然像魚一樣在那白色溶液里歡蹦亂跳。他把這個發現公布後,轟動了整個醫學界。1979年4月,日本宣布在世界上首先研究成功人造血,並在臨床上獲得成功的應用。我國化學家也於1980年6月9日在上海第一次將自己研製成功的這種人造血輸入病人體內,至今仍在應用。
因為這種化合物的分子中,只有氟原子和碳原子,故又名「氟碳人造血」。又因為它是白色的,所以又叫它為「白色的血液」。
這種白色的人造血,是由全氟碳化合物組成的膠體超細乳劑,乳劑的顆粒直徑小於0.1毫微米;它的粘度同人血差不多,比重比人血略大些。與人血相比,它有許多奇特的功能:它不僅可以擴充血容量,而且可以攜帶和排出二氧化碳,它攜帶氧氣的能力比人血大2倍,特別適用於大出血急救和手術;它無血型之分,不論何人均可輸注;化學穩定性好,存放時間達半年,比人血高一倍。它對人體無害,在體內64小時後,自動地通過肺部呼吸和尿液排出體外。因而被稱為「20世紀的醫學奇跡」。
正因為它的以上特點,所以輸全氟碳人造血有許多優點:(1)不需要配血型,這對於罕見血型的病人、血型不合而手術無備血的病人特別合適;(2)輸這種血不會引起輸血後肝炎,避免了血液的交叉感染;(3)它與高壓氧艙配合,可用於搶救一氧化碳中毒的病人。
這種人工血液還可用於臟器移植,特別是用於腎移植時的腎灌流保存;某些手術需要體外循環時,也可以用人工血液作為充填液以代替血液。與其他人工血液一樣,它還有許多不足之處,比如不具備人血的免疫、凝血、抗菌、營養等功能,還需科學家進一步研究探索。
人工血液的研究,不僅直接對醫學臨床工作具有現實意義,而且對細胞培養、免疫功能、骨髓造血功能、腫瘤治療、循環生理等基礎研究也很有價值。相信在下個世紀,會出現更好的全氟碳乳劑。
Ⅵ 人造血漿的特點
人造血液的特點是:(1)性質穩定,溶解氧氣的能力比人血大一倍,並能將二氧化碳等廢物帶走,排出體外。(2)人造血液沒有血型之分,輸入任何人的血液里都不會引起不良反應。
Ⅶ 血漿是什麼顏色的
我在單采血漿站工作,以上講紅色的,是血液進入漿袋裡,所以你看到的是紅色的,工作上我們稱{竄紅},暗紅色,我也見過 ,有這樣暗紅色血漿。但大多數以黃色為主。知道了嗎?
Ⅷ 為什麼每個人的血液顏色不同,有的深而有的淺
血液對於人體而言就像黃金一樣,雖然它只佔你身體重量的很小一部分,但卻發揮著物質傳遞和保持身體正常運轉的重要作用。而你在醫院里抽血的時候,可能會發現兩次抽血的血液顏色會有所不同,它們有時候顏色偏深紅,但有時候顏色偏淺紅。這是為什麼呢?下面就讓我來為大家講一下其中的緣由。
再是血液顏色過淺的問題,這種情況是貧血的表現,因為你血液中血紅蛋白數量不夠,血液顏色也會變淺,這導致你的血液無法承載足量的氧氣,有時候發病就會感到呼吸短促,頭暈等等。
不管是什麼原因,正常的血液顏色才是最好的,因為這才是最健康的。
Ⅸ 人造血液是什麼顏色的
人造血是一種乳白的、完全人工合成的復甦DA,以代替人血中輸送氧氣的血紅蛋白。1933年,人造血首批研究取得成果。1966年,美國辛辛那提大學的兩位教授格拉克和高蘭做了一次示範表演,將一隻小鼠完全浸沒在全氟化碳液中仍能活著,這是因為在這種溶液中小鼠仍能得到生存所必需的氧氣,所以不致於因窒息而死亡。但是,這種全氟化碳溶液不能同血液混合。
1967年,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教授享利·斯拉維特終於在補充蛋白質的情況下,使全氟化碳溶液乳化。但是這種乳化液仍然有使血液凝聚的危險,並有可能堵塞某些毛細血管。
日本醫生良知內藤在日本福島中心醫院遇到一個具有罕見血型的急診病人,由於沒有辦法為其輸血,只好給他注射了人造血,並獲得了成功。
1980年6月19日和6月30日,上海第一醫學院附屬中山醫院分別給兩位病人輸入造血,患者無任何不良反應,均已康復。這種人造血液是由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和第三軍醫大學經過5年努力研製成功的。它呈乳白色,無血型之分,任何人均可使用,從而避免了輸血的交叉感染。而且化學性質穩定,可在工廠大量生產,保存期也比血液長。人造血液具有血液的主要性能,它與只能維持血壓的普通替代血漿不同。其載氧能力約為血液的2倍,在大量失血的情況下輸送這種人造血能維持機體組織的生存,同時還可治療許多疾玻因此,氟碳人造血臨床應用成功,引起了國際醫學界的普遍重視。但日本和中國目前製造的氟碳人造血尚未具備普通血液那樣輸送養分的功能,有待於進一步的研究和完善
Ⅹ 人造血漿的缺點
當然,人造血液還存在一些缺點。例如,人造血液中沒有白血球,不具備抵抗外來病毒和病菌侵入人體的功能;人造血液中不含血小板,血液流出後便難以凝結。這些都有待進一步研究並加以解決。
此外血漿代用品輸用不當,將對機體帶來不良影響,如①輸用過量造成的凝血機能障礙及腎功能損害;②過敏反應。右旋糖酐發生率約為0.07-0.1%,羥乙基澱粉約為0.1%,明膠類為0.05-1.0%。過敏症狀嚴重時應及時給予相應處理,更換液體並用腎上腺素和皮質激素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