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為什麼眼睛那麼大
Ⅰ 李白長什麼樣
李白眼睛炯炯有神,張嘴的時候有猛虎下山的氣勢,有的時候他穿得整整齊齊,腰扎玉帶,頭扎布巾,也顯得風流倜儻。李白在詩文里常自稱:「身不滿七尺,而心雄萬夫。」(《與韓荊州》)「身不滿七尺」,換算成今天的尺寸也就一米七左右,不算高,但是他的心氣很高,藐視群雄。
李白二十歲左右的時候,曾去拜見當時著名的道教領袖人物司馬承禎,司馬承禎對李白有一個評價,說李白「有仙風道骨,可與神遊八極之表」(《大鵬賦》),意思是李白的相貌頗有些仙風道骨,器宇不凡,可以一同遨遊雲天宇宙。
李白回憶說,自己初到長安,著名詩人賀知章曾驚嘆他像一個「謫仙人」,就是說像天上下凡的神仙。而且李白在寫給別人的詩文里對自己也有類似的評價,說自己以「天為容,道為貌,不屈己,不幹人」(《代壽山答孟少府移文書》),自己以天地自然為容貌,不肯附庸權貴,也不肯為功名拜謁王公。
從這些記載中,大體能夠感受到李白那種飄逸孤高的氣質。容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個人的精神面貌,對於李白,有一個總的印象:身材不高,目光炯炯有神,氣質飄逸非凡,個性高傲張揚。
Ⅱ 關於李白的故事
磨杵成針
李白從小就是一個非常聰明的孩子。還在他5歲的時候,小小李白就坐在窗前開始搖頭晃腦地大聲背誦前人有名的文章了。只消兩三遍,他就可以毫不費力地把書上的內容背鍀滾瓜爛熟。由於李白總是把功課作得很好,所以老師非常喜歡李白,經常在小朋友們面前誇獎他。可是,李白當時也是一個貪玩的小孩子,也和其他小朋友一樣,身上難免有一些缺點。有一天,老師還在講課呢,他卻聽著聽著就走神了,一雙大眼睛盯著窗外,腦子里竟然想起了昨天晚上媽媽給他講的金色鯉魚的故事。李白想:「那些小魚穿著金色的鱗片衣服,在陽光的照耀下閃閃發光,真是太好看了。可是,它們的美麗會不會引來壞人呢?要是被人抓住了,就不能自由自在地游泳了呀,多可憐。」瞧,李白開始陷入他自己編織的幻想的世界裡。老師看見李白愣愣的模樣,知道他沒有認真聽課,就停下課來,很生氣的說:「李白,你站起來重復一遍我剛才講的話。」李白一下子清醒了,慌忙站起來,卻一句話也說不出。「同學們都在笑話我吧!」李白的臉刷的紅了,他感到難為情極了。放學回家的路上,李白還在生自己的氣呢。忽然,他發現一條清澈的小溪邊,一位白發蒼蒼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很粗的鐵棒。老婆婆磨得很認真很賣力,大滴大滴的汗珠從老婆婆的額頭上滾下,可是老婆婆只是抬起手用衣袖擦了擦汗,又接著繼續磨那根大鐵棒了。李白看見老婆婆這么辛苦地磨鐵棒,覺得非常好奇。於是他跑上前去,來到老婆婆的身旁,一邊輕輕地拉著老婆婆的衣角,一邊很有禮貌地說:「婆婆,您好。請問您磨這根大鐵棒干什麼呢?」老婆婆繼續專心地磨著她的鐵棒,頭也不回地說:「我呀,我要把它磨成一支細細的綉花針哩。」李白瞪大了眼睛,嘟著嘴說:「這么粗的鐵棒能磨成針嗎?」老婆婆轉頭看了看李白,見他一臉不相信的樣子,這才停下手中的活,蹲下身來,慈祥地對李白說:「好孩子,只要功夫深,鐵棒也能磨成綉花針哩!」李白像是突然明白了一個深奧的道理,使勁地點了點頭。這件事給李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對他以後的學習和生活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後來凡是讀書碰到困難,他就自然而然地想起「只要功夫深,鐵棒磨成針」的教導,便抖擻精神,鼓起勇氣,堅持不懈地奮力拚搏。有一段時間,他為了專心讀書,甚至搬到一所道觀中去安心苦讀。正是憑著這種精神,他閱讀了大量的書籍,為他以後取得在詩歌創作上的成功打下了牢實的基礎。
詩仙」下凡
唐朝著名詩人李白的大名呀,在中國那可是沒有人不知道的。李白是一位非常偉大的詩人,他一生寫了許許多多很有名的詩歌流傳後世。直到今天,很多愛學習的小朋友都在背誦李白的詩呢。李白寫的詩歌充滿了神奇的想像力,常常把人帶到似乎只有神仙才居住的另一個奇幻的世界,所以喜愛李白詩歌的人又給了李白一個美稱,把他稱作「詩仙」。李白就像一位灑脫狂放、雲游萬里的仙人一樣,游遍了中國秀美的山河。他每到一個有特點的地方,總會寫下抒發感情的詩篇,而且從來不擺名人的架子,與當地的老百姓成為很好的朋友,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因此,民間流傳著很多關於李白的動人故事。
有關李白的出生,就有一個神秘的傳說。說的是李白的母親生下李白的前一天晚上,做了一個很奇怪的夢。她到底夢見了什麼呢?原來,她夢到了一片很美麗的星空。那麼多閃亮的星星都在沖她眨眼睛呢,實在讓人有些看不過來了。不過,還是有一顆很特別的星星吸引了李白媽媽的注意。這是秋天傍晚西方天邊上最早升起的那顆最亮的星,叫做太白星,也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啟明星。它是那麼耀眼那麼閃亮,把夜空中其它的星星一下子就比下去了。正當李白的媽媽抬著頭望著這顆太白星贊嘆它的明亮耀眼時,這顆太白星忽然從天上墜下來,落入了李白媽媽的懷里。這時,李白媽媽感到肚子一陣疼痛。於是,一個白白胖胖的小生命便呱呱落地了。因為這個太白星的夢,爸爸媽媽便決定給他們可愛的小寶寶起名李白,字太白。李白長大後,為了實現幫助君王治理國家、幫助窮苦老百姓多做一點好事的遠大理想,用他的詩歌抒發自己對祖國的忠誠、對人民的熱愛,激勵自己與各種困難作斗爭,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李白真的像一顆明亮的太白星一樣,用他的光芒照耀著我們前進的道路呢。
力士脫靴
李白過人的才華,使他成為一位名滿天下的大詩人。所以就連當時的皇帝唐玄宗也想看一看李白到底是個怎樣厲害的人物。於是唐玄宗下詔書請李白到皇宮來相見,一起商談國家大事。聽到皇帝召見,李白邁著大步,仰天長笑著走進皇宮,沒有一絲拘束緊張的樣子。唐玄宗看見李白儀表非凡,氣宇軒昂,雙目炯炯有神,就像一片朝陽升起在東方。通過與李白親切的交談,皇帝發現這個李白可真是不簡單,他的知識如此淵博,無論問他什麼問題,都能對答如流,並能提出很多自己獨到的見解呢。
唐玄宗皇帝得到這樣一個值得誇耀的文人在身邊,高興得合不攏嘴,立即邀請李白留下來和他一起吃飯。當時,誰如果能和皇帝一起吃飯,那可是一件非常非常榮耀的事。更何況,皇帝還用滿桌的好菜親自招待李白呢。於是,有很多人羨慕李白,但也有很多小心眼的人嫉妒他。可李白才不怕別人嫉妒他呢,他還是像以前一樣瀟灑狂放。李白喜歡喝酒,與他同一個時代的另一位大詩人杜甫有一首詩曾經這樣寫到:「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這首詩的意思是:「李白喝一斗酒就能作上百篇的詩,他倒在長安的酒店裡就可以忽忽大睡。在李白喝酒的時候,即使是天子的召喚,他也不理,而自稱自己是酒中仙。」有一天,皇帝又召見李白,請他起草一份很重要的詔書。恰巧李白剛剛喝完酒,東倒西歪地走到大殿上。他眯著眼往四周看了看,看見站在皇帝身邊的一個太監正在很不友好地盯著他。這個太監叫高力士,當時得到皇帝無比的寵愛,就連皇帝的兒子們也稱呼他「阿哥」,王公大臣們也要稱呼他「老爹」呢。高力士心裡總想著:「我可是皇帝眼前的紅人,誰敢得罪我!」所以他整天在皇宮里橫行霸道,老欺負那些被他排擠的小官員。他發現皇帝喜歡李白,心裡就很不舒服,還想著要找個機會整整李白呢。李白呢,其實早就看不慣這個欺軟怕硬的太監了。於是趁著這天的酒性對皇帝說:「皇上,我有個小小的請求,不知您准不準?」皇上因為急著要李白寫詔書,便著急地說:「你有什麼要求,盡管講。」李白說:「我剛喝了點酒,因此無法像平常那樣很恭敬地寫文章。請皇上准許我穿戴隨便一點,這樣我才能把這篇詔書寫得符合您的要求。」皇上想了想,摸著鬍子說:「既然這樣,我就准許你隨便一點吧。」於是,李白伸了個懶腰說:「我穿的鞋太緊了,要換一雙松一點的便鞋。」皇帝便立即叫人給他取雙便鞋來換。李白趁機向站在一旁的高力士把腳一伸:「給我把鞋脫了!」高力士平時作威作福搞慣了,沒想到李白會來個突然襲擊。在完全沒有心理准備的情況下,高力士當慣奴才的膝蓋便自然而然地跪了下去,竟給李白把靴子脫了。這一次,李白可給那些受高力士欺負的人出了口氣,就連千百年後的人們聽到這個故事也覺得痛快呢。
淚別汪倫
李白非常喜歡游覽名山大川,他多次漫遊長江南北,黃河上下。我們偉大祖國的版圖上,幾乎印滿了李白的足跡。那些爛漫的山花發出一陣陣芳香,那些快樂的小鳥「啾啾」的叫著,大自然在李白的眼中充滿了詩情畫意,是一個千姿百態的世界。所以,他常常到各地去遊玩。一天,他收到一個叫汪倫的人寫給他的一封信。信上寫著:「先生喜歡遊玩嗎?我們這里有十里桃花。先生喜歡喝酒嗎?我們這里有萬家酒店。請您來我們皖南涇縣玩吧。」李白看了這封邀請信十分高興,馬上收拾行李就向涇縣出發。可是到了涇縣以後,李白朝四周張望了半天也沒見到什麼十里桃花,更別提萬家酒店了。正在納悶,一個村民打扮的人走上前來說:「李白先生,見到你真是太榮幸了。我就是汪倫。」汪倫接著便解釋說:「我信里所說的十里桃花,是指十里之外有個桃花潭,而萬家酒店呢,是說有一家姓萬的人開的酒店。」李白聽了,哈哈大笑。兩個人就這樣交上了好朋友。汪倫邀請李白在他家住一段時間,叫妻子做了好多鄉噴噴的飯菜,還拿出了釀造多年的好酒熱情地招待李白。他們邊吃邊聊,真是愉快極了。後來李白又到附近的幾個朋友家住了幾天。可還有很多重要的事情等著李白去辦呢。所以待了幾天後,李白決定要離開了。但為了不給汪倫添麻煩,李白並沒有專門向汪倫告別,他准備悄悄地坐船回家了。誰知就在李白已經上了船而船正要開動的時候,汪倫趕到了。要知道如果再慢一步,就來不及了。李白聽到汪倫和村裡的鄉親們手拉著手一邊唱著為他送行的歌,一邊用腳踏出節奏。李白又驚又喜,他沒想到汪倫會和這么多村民一起來河邊送他,這些老百姓對他實在太好了。他只覺得心頭一熱,眼淚差點掉了下來。就這樣,李白作了一首非常有名的詩,詩名叫《贈汪倫》。詩的後兩句寫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意思是:「桃花潭的水就算有千尺那麼深,也比不上汪倫來送我的情誼深呀。」
這首送給汪倫的詩為什麼會這么美好動人,為什麼會流傳這么廣呢?因為它抒寫了一位偉大的詩人與普通人之間純真質朴的友情。這也是為什麼千百年來李白能得到老百姓特殊喜愛的很重要的原因哦。
Ⅲ 李白的樣子是什麼
在中國古代詩人當中,我們也許最熟悉李白的詩,對李白似乎也最為了解,其實不然。比如,李白的相貌到底如何?他是胖是瘦?是高是矮?他的詩不錯,字究竟寫得怎麼樣呢?
與李白同時代有個年輕人叫魏顥,特別崇拜李白,算是李白的一個「追星族」。李白對他也很信任,把自己當時所做的詩文交給魏顥整理成集,魏顥在這個詩文集的前面寫了一篇小序,即《李翰林集序》。在這篇序里,他對李白的相貌有一點描述,他說李白「眸子炯然,哆(chī)如餓虎」。什麼意思呢?就是說他這個人的眼睛炯炯有神,這里的「哆」是張大嘴巴的意思,就是說當李白張嘴的時候有猛虎下山的氣勢,這是動態的一面。還有一面是什麼呢?再看後面這兩句話,「或時束帶,風流醞籍」,有的時候他穿得整整齊齊,腰扎玉帶,頭扎布巾,也顯得風流倜儻。李白在詩文里常自稱:「身不滿七尺,而心雄萬夫。」 (《與韓荊州書》)「身不滿七尺」,換算成今天的尺寸也就一米七左右,不算高,但是他的心氣很高,藐視群雄。
Ⅳ 歷史上李白長得帥嗎
歷史上李白長得還算是比較不錯的。他長得比較器宇軒昂。如果長得不帥,也不可能只靠才起到現在的。他在古代是有很多粉絲的。
Ⅳ 李白長什麼樣的 。
李白
與李白同時代有個年輕人叫魏顥,特別崇拜李白,算是李白的一個「追星族」。李白對他也很信任,曾把自己當時所做的詩文交給魏顥整理成集。魏顥在《李翰林集序》小序中這樣描述李白:「眸子炯然,哆(chī)如餓虎」,意思是說李白的眼睛炯炯有神。這里的「哆」是張大嘴巴的意思,就是說當李白張嘴的時候有猛虎下山的氣勢。後面還有兩句話:「或時束帶,風流醞籍」,說李白有時穿得整整齊齊,腰扎玉帶,頭扎布巾,顯得風流倜儻。
李白在詩文里也常自稱:「身不滿七尺,而心雄萬夫。」 (《與韓荊州書》)。「身不滿七尺」,換算成今天的尺寸大約一米七左右,雖不算高,但是他心氣很高,藐視群雄。
李白二十歲左右時,曾去拜見當時著名的道教領袖人物司馬承禎,司馬承禎對李白有一個評價,說李白「有仙風道骨,可與神遊八極之表」(《大鵬賦》)。說李白器宇不凡,有仙風道骨,可以一同遨遊雲天宇宙。
李白回憶自己初到長安時,著名詩人賀知章曾驚嘆他像一個「謫仙人」,就是說他跟天上下凡的神仙一樣。
李白在寫給別人的詩文里對自己也有很高的評價,說自己以「天為容,道為貌,不屈己,不幹人」(《代壽山答孟少府移文書》)。自己以天地自然為容貌,不肯附庸權貴,也不肯為功名拜謁王公。從這些記載中,我們大體能夠感受到李白那種飄逸孤高的氣質。
容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個人的精神形象。由以上記載描述可知,李白身材不高,目光炯炯有神,氣質飄逸非凡,個性高傲張揚。
台灣著名詩人餘光中也曾在一首詩里這樣寫李白:「酒入愁腸,七分化作月光,餘下三分呼為劍氣,綉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尋李白》)。結合前面內容來看,這首詩確實寫出了李白的個性氣質,非常傳神。
Ⅵ 李白的背後故事,詩作+自己的感想
李白
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靜寧西南),隋末其先人流寓碎葉(今吉爾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馬克附近)。幼時隨父遷居綿州昌隆縣(今四川江油)青蓮鄉,二十五歲起「辭親遠游」,仗劍出蜀。天寶初供奉翰林,因遭權貴讒毀,僅一年余即離開長安。安史之亂中,曾為永王璘幕僚,因璘敗系潯陽獄,遠謫夜郎,中途遇赦東還。晚年投奔其族叔當塗令李陽冰,後卒於當塗,葬龍山。唐元和十二年(817),宣歙池觀察使范傳正根據李白生前「志在青山」的遺願,將其墓遷至青山。有《李太白文集》三十卷行世。李白一生絕大部分時間是在玄宗統治的盛唐即開元、天寶年間度過的。在李白流傳下來的九百多篇詩中,大部分鮮明的表現了他對封建貴權的輕蔑,對腐朽政治的揭露和對人民疾苦的同情,對祖國壯麗山川的贊美。同時也由於封建統治思想的嚴重影響,李白的不少作品往往流露道家人生如夢、及時行樂和儒家「窮則獨善其身」的消極情緒。李白是我國唐代與杜甫並稱的偉大詩人,其詩作詩風雄奇豪放,想像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善於從民歌、神話中吸取營養和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瑋絢爛的色彩,是屈原以來積極浪漫主義詩歌的新高峰。他的詩歌各體俱佳,而其中又以七言歌行與七言絕句最為擅長.
李客沒有當過官,是個很有文化修養的大商人,對家裡的子弟要求很嚴。李白是李客第12個兒子,從小聰慧過人,學習又十分刻苦,李客非常疼愛他,而且精心培養他。
李白5歲時,李客就指導他誦讀漢代著名文學家司馬相如的辭賦,並常對他說:「孩子,你要為我們李門爭氣,希望你將來也成為司馬相如那樣有成就的人。」李白把父親的殷切期望銘記在心,立志做一個超過司馬相如的文學家。
李白10歲那年,開始動筆學習辭賦,創作非常認真,字斟句酌,一絲不苟。他想到少年時在眉州象耳山讀書,有一次逃學回來,經過一條小溪,見一位老大娘在溪旁磨鐵杵(舂米的工具)李白問老大娘磨它做什麼,老大娘回答說:「磨成針。」李白想,我學習辭賦,只要有這個精神,超過司馬相如是不會有問題的。(李白從小就是一個非常聰明的孩子。還在他5歲的時候,小小李白就坐在窗前開始搖頭晃腦地大聲背誦前人有名的文章了。只消兩三遍,他就可以毫不費力地把書上的內容背鍀滾瓜爛熟。由於李白總是把功課作得很好,所以老師非常喜歡李白,經常在小朋友們面前誇獎他。可是,李白當時也是一個貪玩的小孩子,也和其他小朋友一樣,身上難免有一些缺點。有一天,老師還在講課呢,他卻聽著聽著就走神了,一雙大眼睛盯著窗外,腦子里竟然想起了昨天晚上媽媽給他講的金色鯉魚的故事。李白想:「那些小魚穿著金色的鱗片衣服,在陽光的照耀下閃閃發光,真是太好看了。可是,它們的美麗會不會引來壞人呢?要是被人抓住了,就不能自由自在地游泳了呀,多可憐。」瞧,李白開始陷入他自己編織的幻想的世界裡。老師看見李白愣愣的模樣,知道他沒有認真聽課,就停下課來,很生氣的說:「李白,你站起來重復一遍我剛才講的話。」李白一下子清醒了,慌忙站起來,卻一句話也說不出。「同學們都在笑話我吧!」李白的臉刷的紅了,他感到難為情極了。放學回家的路上,李白還在生自己的氣呢。忽然,他發現一條清澈的小溪邊,一位白發蒼蒼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很粗的鐵棒。老婆婆磨得很認真很賣力,大滴大滴的汗珠從老婆婆的額頭上滾下,可是老婆婆只是抬起手用衣袖擦了擦汗,又接著繼續磨那根大鐵棒了。李白看見老婆婆這么辛苦地磨鐵棒,覺得非常好奇。於是他跑上前去,來到老婆婆的身旁,一邊輕輕地拉著老婆婆的衣角,一邊很有禮貌地說:「婆婆,您好。請問您磨這根大鐵棒干什麼呢?」老婆婆繼續專心地磨著她的鐵棒,頭也不回地說:「我呀,我要把它磨成一支細細的綉花針哩。」李白瞪大了眼睛,嘟著嘴說:「這么粗的鐵棒能磨成針嗎?」老婆婆轉頭看了看李白,見他一臉不相信的樣子,這才停下手中的活,蹲下身來,慈祥地對李白說:「好孩子,只要功夫深,鐵棒也能磨成綉花針哩!」李白像是突然明白了一個深奧的道理,使勁地點了點頭。這件事給李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對他以後的學習和生活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後來凡是讀書碰到困難,他就自然而然地想起「只要功夫深,鐵棒磨成針」的教導,便抖擻精神,鼓起勇氣,堅持不懈地奮力拚搏。有一段時間,他為了專心讀書,甚至搬到一所道觀中去安心苦讀。正是憑著這種精神,他閱讀了大量的書籍,為他以後取得在詩歌創作上的成功打下了牢實的基礎。)
李白按照這個意願,勤學基礎練。一天,他經過幾次修改,把一篇辭賦寫好了,便興沖沖地送給父親看。他自認為寫得不錯,一定會得到父親的誇獎。不料,父親讀了以後,很不滿意,對他說:「你這篇賦寫得太差了,既無氣勢,又乏文采。不過你也不要灰心,應當繼續努力。」
李白點了點頭:「一定按照父親的要求辦。」回到書房,他把那份文稿投到火爐中燒了。然後重新構思,重新創作,連續擬作了三次,沒有一次感到滿意,只得都付之一炬,直到第四次,才寫成比較滿意的兩篇,即《擬別賦》、《擬恨賦》。《擬別賦》後來散失了,《擬恨賦》還保留著,收在宋人宋敏求所編的《李太白集》中。
淚別汪倫
李白非常喜歡游覽名山大川,他多次漫遊長江南北,黃河上下。我們偉大祖國的版圖上,幾乎印滿了李白的足跡。那些爛漫的山花發出一陣陣芳香,那些快樂的小鳥「啾啾」的叫著,大自然在李白的眼中充滿了詩情畫意,是一個千姿百態的世界。所以,他常常到各地去遊玩。一天,他收到一個叫汪倫的人寫給他的一封信。信上寫著:「先生喜歡遊玩嗎?我們這里有十里桃花。先生喜歡喝酒嗎?我們這里有萬家酒店。請您來我們皖南涇縣玩吧。」李白看了這封邀請信十分高興,馬上收拾行李就向涇縣出發。可是到了涇縣以後,李白朝四周張望了半天也沒見到什麼十里桃花,更別提萬家酒店了。正在納悶,一個村民打扮的人走上前來說:「李白先生,見到你真是太榮幸了。我就是汪倫。」汪倫接著便解釋說:「我信里所說的十里桃花,是指十里之外有個桃花潭,而萬家酒店呢,是說有一家姓萬的人開的酒店。」李白聽了,哈哈大笑。兩個人就這樣交上了好朋友。汪倫邀請李白在他家住一段時間,叫妻子做了好多鄉噴噴的飯菜,還拿出了釀造多年的好酒熱情地招待李白。他們邊吃邊聊,真是愉快極了。後來李白又到附近的幾個朋友家住了幾天。可還有很多重要的事情等著李白去辦呢。所以待了幾天後,李白決定要離開了。但為了不給汪倫添麻煩,李白並沒有專門向汪倫告別,他准備悄悄地坐船回家了。誰知就在李白已經上了船而船正要開動的時候,汪倫趕到了。要知道如果再慢一步,就來不及了。李白聽到汪倫和村裡的鄉親們手拉著手一邊唱著為他送行的歌,一邊用腳踏出節奏。李白又驚又喜,他沒想到汪倫會和這么多村民一起來河邊送他,這些老百姓對他實在太好了。他只覺得心頭一熱,眼淚差點掉了下來。就這樣,李白作了一首非常有名的詩,詩名叫《贈汪倫》。詩的後兩句寫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意思是:「桃花潭的水就算有千尺那麼深,也比不上汪倫來送我的情誼深呀。」
這首送給汪倫的詩為什麼會這么美好動人,為什麼會流傳這么廣呢?因為它抒寫了一位偉大的詩人與普通人之間純真質朴的友情。這也是為什麼千百年來李白能得到老百姓特殊喜愛的很重要的原因哦。
有關李白的出生,就有一個神秘的傳說。說的是李白的母親生下李白的前一天晚上,做了一個很奇怪的夢。她到底夢見了什麼呢?原來,她夢到了一片很美麗的星空。那麼多閃亮的星星都在沖她眨眼睛呢,實在讓人有些看不過來了。不過,還是有一顆很特別的星星吸引了李白媽媽的注意。這是秋天傍晚西方天邊上最早升起的那顆最亮的星,叫做太白星,也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啟明星。它是那麼耀眼那麼閃亮,把夜空中其它的星星一下子就比下去了。正當李白的媽媽抬著頭望著這顆太白星贊嘆它的明亮耀眼時,這顆太白星忽然從天上墜下來,落入了李白媽媽的懷里。這時,李白媽媽感到肚子一陣疼痛。於是,一個白白胖胖的小生命便呱呱落地了。因為這個太白星的夢,爸爸媽媽便決定給他們可愛的小寶寶起名李白,字太白。李白長大後,為了實現幫助君王治理國家、幫助窮苦老百姓多做一點好事的遠大理想,用他的詩歌抒發自己對祖國的忠誠、對人民的熱愛,激勵自己與各種困難作斗爭,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李白真的像一顆明亮的太白星一樣,用他的光芒照耀著我們前進的道路呢。
天寶初年,唐玄宗剛寵楊玉環時,李白結識了賀知章。賀知章將李白引見給唐玄宗,皇帝見了李白的詩也贊嘆不已,就在金鑾殿上召見李白,當詩人遠遠步上台階時,唐玄宗竟然走上前去迎接李白,談起當時的政事,李白能當場根據唐玄宗的意思,寫下一篇「和番書」,而且一面口若懸河地與玄宗談話,一面手不停筆地寫下來,唐玄宗大為高興,親手調制了一碗羹送給李白吃,從此任命他為翰林。
一天晚上,唐玄宗帶著他的寵妃楊玉環,乘月色觀賞移植到沉香亭的四株名貴牡丹。興慶湖畔,他們漫步長堤,身後是空輦和一行最出色的梨園弟子。他們在花香月色之中,擺下歌舞。李龜年正張羅著管弦班子准備唱的時候,唐玄宗說:「賞名花,對妃子,此情此景怎能再唱舊詞?」叫李龜年拿著金花箋賜給李白,讓李白趕緊寫詞(也就是配合歌唱的七言律詩)。哪想到這時李白正和幾個朋友躺在酒樓里呢。李龜年趕快用冷水激醒他,叫人把李白架進興慶宮,半醉半醒的李白,寫下了三首《清平調》: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曾向瑤台月下逢。
一枝紅艷露凝香,雲雨巫山枉斷腸。
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
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
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闌干。
唐玄宗見新詞不錯,當然高興,但想李白古體詩超凡脫俗,律詩不大多見,眼下已唱了三首七言律詩,不知五言詩寫得怎麼樣,於是讓李白以「宮中行樂」為題寫十首五言律詩。
李白醉意朦朧中,也明白皇帝在試他的本事,就對唐玄宗奏道:「臣今天不巧已醉,倘若陛下賜給我無畏的膽子,這才能盡情發揮臣的薄技。」
皇帝一笑:「好吧!」就叫兩個內侍扶住搖搖晃晃的李白,再讓兩個內侍按住朱絲為欄的稿紙。
李白命令道:「楊國忠,快給我捧墨!高力士,快把我的靴子脫了!
楊國忠是楊貴妃的哥哥,高力士是當時最得寵的宦官,這兩位是皇上的心腹寵臣,朝中大臣也沒資格這樣無禮,李白豈不是狂妄到不想要腦袋了!但唐玄宗當時心情特別暢快,又見到李白的律詩能在醉意中寫得那麼完美,就讓楊國忠和高力士去伺候李白。
高力士給李白脫了靴子,李白在席上坐下。楊國忠捧過研好的墨來。李白拿過筆略一沉思,便刷刷刷,手不停筆地又寫了十首《宮中行樂詞》。
唐玄宗讀了很高興,馬上讓樂師譜曲,讓樂工演唱。
楊國忠和高力士哪兒能忍下這口氣,雖然表面上侍候李白,心裡早把李白咒了無數遍,准備伺機收拾李白。
李白寫完詩就睡著了。李龜年配著李白的詩唱著清平調,楊玉環見那些詩寫的全是稱贊自己的美麗,也與玄宗盡情賞花才回去。
過了兩天,楊玉環一個人唱那幾支清平調玩的時候,高力士乘機說:「我還以為娘娘對李白恨之入骨呢,怎麼您會唱他的詞?」
楊玉環很奇怪地問:「他一個翰林學士,怎麼能使我恨他到這個地步呢?」
高力士說:「第二首《清平調》里有『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那不是把您比作穢亂漢宮的趙飛燕了嗎?」
楊玉環想想也有道理,從此,每當唐玄宗想重用李白時,楊玉環總在一旁阻止。
李白等了很長時間不見皇帝重用,便猜到一定是有人從中作梗,就乾脆向唐玄宗辭去那隻能逗君王開心的翰林差事。唐玄宗雖然愛惜李白的才能,但什麼事也比不上楊玉環重要,既然她討厭李白,就只好賞給李白許多黃金讓他出京游歷。
從此,李白騎著毛驢雲游四方,到華陰時,醉醺醺地想登山,走過華陰縣衙門口卻沒有下驢。縣令不認識李白,見一個小百姓竟敢騎驢闖縣衙,大怒,吩咐把李白抓到大堂之上叱問他:「你是什麼人?膽敢如此無禮?」
李白當時接筆寫下一紙奇怪的供狀,上面沒寫姓名籍貫,只寫著:「曾經用皇上的手帕抹嘴;皇帝親自為我調制羹湯;楊國忠為我捧硯;高力士替我脫靴;天子的門前我尚能騎馬,華陰縣門口卻騎不得驢。」
縣令又驚訝又羞愧,忙向李白作揖拜謝道:「不知翰林到此,失敬,失敬!」
李白高聲笑著,騎上他的驢繼續浪跡天涯去了。
唐肅宗乾元年間,年過花甲的李白仍在騎著毛驢浪跡天涯。一天,他正行走在至金陵途中,炎熱的天氣使他渴得七竅生煙,忽見前邊一家門前挑著一面小旗,上書「佳醋」二字。李白到了門前,見是一醋店。他想,沒有酒喝,喝點醋解解渴也不錯。
李白把毛驢拴在樹上,緩步走進店來,一看,店內早已坐著一人,看穿戴象個七品芝麻官。李白懶得理他,就直奔櫃台,對店家說:
一人一口加一丁,竹林有寺沒有僧,
女人懷中抱一子,二十一日酉時生。
店家是個落泊文人,一聽就知道這是一首詩謎,不一會兒,他就琢磨出了謎底是「何等好醋」。於是忙拱手笑答:「此乃山西陳醋,北國佳品,客官盡可品嘗!」
李白很高興,醋店遇知音,就邊喝邊與店家聊起來。一會兒,李白飲完了醋,把醋壺還給店家後說:
鵝山一鳥鳥不在,西下一女人人愛,
大口一張吞小口,法去三點水不來。
店家馬上就解出了謎底是「我要回去」,便與李白告別「客官,祝你一路平安!」李白頷首笑道「謝謝!」
縣官見李白從進店到走,都與店家說說笑笑,說的什麼他不明白,可是把他冷落在一邊,理也不理,他可受不了。見李白轉身要出門,就站起來叫道:「且慢,你是何許人也,竟敢在我面前咬文嚼字!」
李白回過頭來,說:
豆在山根下,月亮半空掛, 打柴不見木,王里是一家。
說完,解下毛驢騎上,揚長而去。
李白走得看不見蹤影了,縣官還在那裡琢磨這首詩呢。
店家心裡知道是「豈有此理」,也假裝不明白,讓縣官琢磨去吧!
杜甫
有一天,杜甫又纏著姑母講故事。姑母說:
「咱們杜家出過許多名人,晉朝著名大將杜預(他的故事,請看本全書第12集)就是我們的第十三代遠祖。他打仗有勇有謀,為朝廷立過大功。百姓們還編歌謠稱贊過他呢!」
「真了不起!」杜甫翹起大拇指稱贊道。
「你爺爺(杜審言)是個有名的詩人,他寫的詩,受到過皇上的獎賞,人們都誇他是個才子。」
這些故事給杜甫很大鼓舞。他刻苦讀書,好學苦練,七歲的時候,寫出了自己的第一首詩《詠鳳凰》。有一天,他把自己寫的一篇文章拿給父親看,正巧有兩位客人來訪。他們也很有興致地看起來。
「如此佳作,就像出自班固、揚雄(都是漢朝著名的文學家)的手筆呀!」客人們看完後說。
從這以後,這兩位客人經常向人們誇獎杜甫,還帶他到精通音律的人家做客,聽當時著名的宮廷樂師李龜年的絕妙音樂。這對他的影響很大。杜甫一生寫詩都十分講究技巧,反復推敲,「語不驚人死不休」。
有一天,杜甫對妻子說:
「聽說老皇上到蜀地去了,太子登了基,我打算到他那兒去為國效力。」
第二天凌晨,杜甫上路了。沒走多遠,就被叛軍抓住。叛軍把他押到長安,見他是個頭發斑白的讀書人,盤問了一番,又把他放了,但是又不讓他離開長安。
杜甫只能在長安流浪。不過幾個月,這座雄偉的京城已經完全變了樣。過去皇帝的宮殿和王侯的住所,有的成了一堆破磚碎瓦,有的住滿了叛軍。街上橫七豎八地倒著屍體,不時還有一隊隊叛軍的騎兵耀武揚威地通過,揚起漫天塵霧。
杜甫親眼看到這悲慘景象,為國家前途擔憂。他在長安期間寫下不少優秀的詩篇,《春望》就是其中一首: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去下面的網站看看吧~~還有很多
http://218.24.233.167:8000/RESOURCE/XX/XXYW/YWBL/LSGS/1800_SR.HTM
李白和杜甫詩歌藝術高下,自唐以來,一直是一個經久不衰的話題。
一千多年來,好事者絡繹不絕。其實這完全是多事,況這也確是個難題。即便不帶個人好惡,有非常學力者也難評判。
太白杜甫出生於唐詩上群星燦爛的時代。王維高適和太白出生於同年,杜甫約小太白10歲。此時詩人燦若星河,風格多樣,手法也各有長。李白和杜甫是其中的真正翹楚。
太白是個很有政治抱負的詩人,以大鵬自居,用青蓮為名。心雄萬夫,汲汲功名。大有以天下為己任的豪情。30歲那年,他寫了「與韓荊州書」,中有「平生不願萬戶侯,但願一識韓荊州」之句。此文歷來多被傳頌,但也常遭人垢病。這篇文章簡直可以看成是太白出世的宣言,可惜這宣言實在是不漂亮。與向來給人們以「謫仙」形象完全大相徑庭,也不象後來那種「安能催眉折腰事權貴」的高士。和盛唐時的一些邊塞詩樣,希望建功立業報效君王也是一種積極進取的作為,這本身無可厚非。他嚮往管仲謝安那樣能輔佐朝廷,但實際上太白的才高只在詩,倘讓他去經綸國家,大約比不上狄仁傑,張九齡。「仰天大笑出門去」用在狂歌縱飲時,風流倜倘,瀟灑出群,倒是詩人的好寫照。嗜酒學劍,問道,求仙,尚俠,浪遊,挾妓,貫穿他生活的始終,及至醉中捉月升天,完成其浪漫的一生。這一切,和現實的煩瑣政務,切實的濟世利民,完全是風馬牛。
天寶三年,太白入宮做了翰林,這與當時的玄宗天子好詩以及太白的詩名有關。滿以為從此可以施展政治抱負的太白未免太天真了。皇帝所要只是一名弄臣。三首「清平調」的高級宮詞,一曲「可憐飛燕倚新妝」激楊妃,遭饞而被「千金放還」。自此,政治熱情幻成一腔憤懣,開始游山縱水寄情詩歌了。雖然永王之亂時,太白又一次進身廟堂但畢竟是曇花一現這與太白仕途,固然是不幸;但對中國文學卻是千古幸事。「李太白集」許多浪漫,奇麗的名篇都出於晚年作品。沒有了剛出蜀時的豪放羈,狂狷傲倪,但更多了清新俊逸。
杜甫是真正的儒家,具有真正關心民間疾苦悲天憫人的古代「士」的情懷。他出身宦家,祖父是寫出「雲霞出還曙,梅柳度江春」的唐初有名詩人杜審言。不過,這些在他的詩歌創作中似乎看不到一點痕跡。
觀其一生,一直是在辛苦輾轉中度過。他沒有太白那樣橫空出世的起點也沒有過高的政治期望。一輩子沒有做過多大的官,他的生活,經歷更貼近民眾。比太白晚生了10多年,正是唐朝由盛轉弱的轉折點,身經安史之亂,飽受離別流離貧病之苦。他的作品和太白那些不著塵世,飄飄若仙有雲泥之別。「三吏三別」「北征」「羌村」無不浸透人生的苦難和悲涼。晚年在老友嚴5的照拂下才能在成都過上安定生活。他的一些比較明快的作品也都是在「浣花草堂」所作。如「二個黃酈鳴翠柳」「黃四娘家花滿溪」等。縱觀他的全部作品,現實主義是一根主線。他是真正的身體力行,不作矯聲的詩人。郭沫若有本書《李白與杜甫》,是為了迎合毛澤東喜歡唐三李而曲學阿世的風派作品,不足為據的。但他在「浣花草堂」的題字「世上蒼夷,詩中聖哲;民間疾苦,筆底波瀾」對杜甫的評價倒是非常精當的。
考察一下李杜的交往也是很有趣的話題。杜甫贈李白的詩有10首,其中不乏聲情並茂之作。尤其在「夢李白」的幾首里。如「死別已吞聲,生別常惻側」「國人皆欲殺,吾意獨憐才」都是讓人感動的好句。李白送杜甫的不多,記得有「飯課山頭遇杜甫,頭戴笠子日卓午」的句子。兩人聚少離多,感情是真摯的。李白有仙氣,感覺是不食人間煙火,他的詩與友情,親情就很淡。這是不應苛求的。
文章寫到這里有點近似「博士賣驢」的味道。該怎麼評價李杜的詩歌藝術?總的看來李白近仙,杜甫近人。仙易讓人慕,但太多空想。看他的他天馬行空,才氣縱橫。清詞麗句,疊出不窮。想像奇特,浪漫無涯。千百年來,可算是空前絕後。也的確,他的詩是不能學的。無此胸襟,無此豪情,只能得其皮毛,難有其筋骨。晚唐的李賀到有點彷彿,但多鬼氣,細看之下,實在不是那一回事。宋人王令,氣派宏大,也不過大在氣派而已。他死的早,但也和太白風格有異。自宋以降,更是一蟹不如一蟹了。口出狂言倒有,能才情俊發,佳句神來的寥若晨星了。
杜詩詩歌格律最完備的。沉雄生澀,感情飽滿,結體謹嚴,用韻險絕,也足以讓人望而卻步。他的許多詩的確是千古絕唱,如「無邊落木瀟下」這首七律,被認為「唐七律之冠」,我最喜歡的到是「落花時節又逢君」的那首,真是讓人盪氣回腸。他的許多涉及親情的詩,如「閨中望月」亦頗有風致,使人感動。讀他的詩,有時總覺得他在苦著臉……近代詩人林庚白曾出狂言,說自己的詩高於老杜。舍下倒有他的「麗白樓詩選」,詩的確不錯,但說高於老杜,鬼才信他!
以前在清韻寫「晚唐詩。李商隱」時曾謅過一首打油詩:少年意氣慕太白,中歲頹唐愛溫李。華鬢聽雨僧廬下,老來飽讀淵明詩。前二句大約是寫實。但飽讀淵明,可能是矯情了。陶集本來就薄,能反復吟俄的就那幾首,況無田園可歸,也足以影響詩興,我想真到了晚年,可能會喜歡老杜多些。
說太白才高只在詩,是縱觀他一生的行藏得出的結論。前面說過嗜酒學劍,問道,求仙,尚俠,浪遊,挾妓,貫穿他生活的始終,這是平實之論。王安石曾說太白詩「十句九句婦人酒耳」,這話或許尖刻,但也看出北宋這位卓越的政治家對李詩的看法,這實際上道出了李詩的一種傾向。至於鬼兄說太白學「長短術」「劍術」,本人看來這也只能算野狐禪,於治國濟民基本是不搭界。他不滿足被當做弄臣那是豪無疑問的,但現實留給他的出路只有二條:要麼浪跡山水,要麼供奉朝庭。經綸濟世非他所長,須知,即便在朝堂之上,在寫「清平調」時他還醉熏熏的,別人以水拂面,他才清醒。一個老是醉眼朦朧的詩人讓他來埋頭與朝廷公案,黎民俗事實在是難以想像。太白可以名動公卿讓他位居公卿將相,實在是難為他了……詩人,是他最好的選擇,盡管他是一萬個不情願。
至於杜甫,他本來就沒有什麼政治野心,也沒想過出將入相。但你作的那些假設確有些想當然,歷史實在是個復雜的東西。任何一些小的因素都會影響人的一生際遇。可以說他能力不足,也可以說他命運多蹇。
陶詩對中國知識分子影響甚劇這是事實。究其原因,與舊式文人的傳統
有關。身在廟堂,則思山林野趣;處身山野,又忍不住濟世思君。政治冷血,文人多情,他們總是政客手上的清客或皇帝身邊的弄臣。能真正如張九齡,王安石之流出將入相的,只是少數。總以為一身本事,可以匡濟天下,現實是往往遭饞,造嫉,被流放,被擱置,懷才不遇,牢騷滿腹。失意後的阿Q氣的避難所,就是歸隱田園。而不為五斗米折腰的陶老夫子,成為他們的楷模--這就是陶詩千百年來,影響深遠的原因。可惜,方今社會與古代相差太遠,品味陶詩,能將「那股氣」讀出來,實在是件難事。鄙人尚未入中年,還難理解個中三味……
Ⅶ 李白的眼睛是什麼顏色的李白是哪裡人
黑色的、
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東)
關於李白出生地,眾說紛紜,大致有兩種說法。其一,李白出生於中亞西域的碎葉城(在今吉爾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凱克以東的托克馬克市附近),李白約五歲時,其家遷居綿州昌隆(今四川江油)。其二,李白出生綿州昌隆縣(今四川江油縣)的青蓮鄉。這兩種說法,至少有一種是錯誤的。並且,都有資料和歷史考證,讓人相信哪種,真是左右為難。
Ⅷ 李白的相貌特徵
史料中並沒有什麼可信的關於李白的畫像流傳下來:
1、眼睛炯炯有神,比如魏顥的《李翰林集序》說他「眸子炯然,哆如餓虎」,意思是李白的眼睛炯炯有神,像餓虎一樣。
2、身高,《與韓荊州書》中說:「雖長不滿七尺,而心雄萬夫。」,意思是雖然個頭不高,但是心裡有很大的抱負和志向。據此推測其身高大約在一米七以下。
(8)李白為什麼眼睛那麼大擴展閱讀:
李白的一生: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據《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聖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與李唐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
李白深受黃老列庄思想影響,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明堂賦》《早發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詞賦,宋人已有傳記(如文瑩《湘山野錄》卷上),就其開創意義及藝術成就而言,「李白詞」享有極為崇高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