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麗球魚為什麼會掉顏色
1. 金球瑪麗魚身上發白是怎麼回事前半身發白,沒白點沒絮狀物,不愛游動,背鰭邊緣發黑,求高手指點
水霉病「也稱白毛病」
是一種由真菌引起的疾病,水黴菌為條件致病菌,多是腐生性的,因此,魚體受傷是發病的誘因,當黴菌從魚體傷口侵入時,肉眼看不出異狀,當肉眼能看到時,菌絲已深入肌肉,蔓延擴展,向外生長成綿毛狀菌絲,似灰白色綿毛。一般情況下沒有體表受傷的魚只不容易被感染。水溫過低也是引發此病的一個原因。孔雀石綠是治療此病的最好葯物,但我不支持用此葯,因為毒性太大不好撐控,用不好會造成悲劇收場,建議病輕時升溫下鹽加黃粉,嚴重時用甲酫容液「分析純」每百公升水放入5毫升。
2. 皮球銀瑪麗魚掉鱗片怎麼回事
如果是腹部掉鱗有2中可能。
1、松鱗病。放入少量鹽殺菌,不能放碘鹽。
2、其它魚追逐,相互哆導致。
3. 我家一條白色瑪麗球魚身上不知不覺有好多黑斑,最近越來越多了.......
病了病了!維生素不同於氨基酸、糖類,其需要量甚微,而且魚蝦自身基本不能合成,主要從飼料中攝入。維生素是維持魚體生長發育、促進機體代謝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魚類因維生素的缺乏而產生的症狀,因魚的種類不同而有所不同。維生素分為水溶性和脂溶性兩種,水溶性維生素主要包括氨基苯甲酸,vb1、vb2、vb6、膽鹼、泛酸、煙酸、肌醇、生物素、vb12、葉酸和vc等;脂溶性維生素主要包括va、vd、ve、vk等。維生素缺乏引起病症:
vb1缺乏可導致魚類平衡感覺喪失,體色黑化等症狀。
你的魚就是這種的:體色黑化!
4. 白色瑪麗球魚尾變黃怎麼回事
你的魚得了白點病了,2隻魚應該都感染了.
白點病的治療方法?
1。可利用白點蟲不耐高溫的方法,提高水溫到30度。促使產生在魚體表面的孢子快速成熟,加速其生長速度,使他們自魚體表面脫落後。
2。用硝酸亞汞、孔雀石綠治療(註:一些書籍上常提到這兩種葯物,但這兩種葯物卻是劇毒產品,會對人體產生巨大傷害,極易至癌。故不推薦使用,在此提到也是提醒大家在其他病害的治療上也應避免使用!!!)
3。紅葯水治療。這種方法的關鍵在於不要加多,水色曾微紅即可,寧少勿多!浸泡5-10分鍾,每天1-2次。
5. 黑瑪麗尾部逐漸褪色,孔雀魚也是一樣,慢慢的會出現精神不振,用不了幾天就死掉了,希望大家幫我解難。
二個原因,一是你魚缸的採光有問題,二,你沒有給魚池新鮮的魚蟲。
6. 瑪麗球魚身體上有一橫紅色還不游動
水質長期不好。
1、瑪麗球魚身體上有一橫紅色還不游動是水質長期不好導致的,養好瑪麗球魚的關鍵是過濾,而過濾主要是過濾魚便,水裡的毒素都是魚便產生的。
2、養魚過濾的根本目的就是把水體里魚便分解後產生的氨毒清除。
3、氨毒轉化為對瑪麗球魚無害的物質,這樣水體就會無毒魚也會健康少病。
4、以上就是瑪麗球魚身體上有一橫紅色還不游動的解釋。
7. 黑瑪麗魚尾巴掉色
黑瑪麗的尾巴變成白色了,這是好多養魚人都會或多或少遇到的問題,首先你要看看水循環系統是否正常,其次是,幾天沒有換水了,然後是根據天氣氣溫看,水裡面是不是有病菌了,黑魚的身上,魚鰭,魚尾,要是有白色的物質,看起來霧蒙蒙的那種,那就是病菌,那就要把這條魚單獨撈出來放進一個治療缸,有魚葯,並且之前用過,知道量是多少的養魚人,那就用魚葯, 要是新手,那最好是粗鹽,不要用家裡的食用鹽,食用鹽有碘,對魚鰓及魚的呼吸有影響,如果多了,甚至是導致魚死亡,然後治療缸要加溫到30°,不要懷疑,黑瑪麗的生存環境是23°-28°,加溫不要高於30°,粗鹽最實用最保險的治療鹽,最後,把原先缸里的水換3/2,然後放少點粗鹽殺菌。
8. 黑瑪麗為什麼掉色
一、觀賞魚的體形、體色主要是由其自身的遺傳因素決定的,但在魚生長的不同階段,其體色也是不斷變化的。這其中最顯著的就是在金魚、錦鯉的幼魚至半成魚階段,有一個體色明顯變化的「轉色期」,這段時間是魚品質高低形成的關鍵時期,如果喂養得當,管理得法,就能使魚的體形、體色更為完美,其觀賞價值和商業價值都能提高一個檔次。
二、環境因素是影響魚體色的重要原因。不同的水體環境,其酸鹼度、所含的溶解氣體、有機化合物、礦物質都各不相同,即使是同一品種的魚,生長在不同的相對穩定的水質環境中,其體色的差異也是很大的。有些養魚高手看見魚就能說出大致的產地,最主要的依據就是不同地方魚體形、體色上的區別。典型的例子就是福建、廣東等地產的金魚普遍比北方養殖的金魚品質要好,體色要艷麗。
三、人工雜交形成的變異品種,如近年來流行的七彩紅蓋子、血鸚鵡、一顆心等。這類觀賞魚由於經過人為的控制,有意識的進行同種或異種雜交和強化某些方面的變異基因,使其體形可愛、體色血紅的特點逐漸穩定了下來。血鸚鵡就是由慈鯛科的紅魔鬼魚和火口魚雜交而成,經過一段時間的選育優化,形成的一個獨立的觀賞魚品種。
四、人工配合飼料中添加增色成分的做法已被廣泛應用,具有一定的效果。但不同廠家所添加的增色成分也各不相同,既有天然增色成分(如玉米蛋白粉、紅蘿卜素、蝦紅素等),也有人工合成物質(如類紅蘿卜素、加麗素紅、工業合成色素等)。根據武漢工業學院飼料系對觀賞魚(金魚、錦鯉、血鸚鵡等)分組對比養殖實驗表明,天然增色成分中玉米蛋白和蝦紅素的效果較好,優於紅蘿卜素等其他添加劑。人工合成色素添加量小,效果並不明顯,有些合成色素添加量在超出一倍以上時,魚體快速變紅,停用數日後體色變淺,死亡率增高。實驗證明:處於轉色期的幼魚,飼料中不必刻意添加增色成分,但粗脂肪、粗蛋白含量要高,維生素、鈣、鐵含量要豐富,且要易於消化吸收,所以最好喂膨化飼料。處於非轉色期的魚,投喂營養均衡並合理添加天然增色成分的餌料,魚體一般在三周左右出現較明顯的增色、變色效果;喂添加過量合成增色劑的餌料,則一周左右即有增色效果,但對魚體有較大損害。
最後,市場上有些商販為使魚兒體色更紅、更艷,採用的造假手段可謂五花八門,有用激光打色的,有用顏料體表染色的,也有採用往魚體肌肉內注射顯色劑的。筆者曾親眼所見,有人居然把接吻魚染成閃閃發光的紅、綠、蘭等各種顏色,非常好看,但這些經過「人工美容」的魚往往體質較弱,買回後一般很難成活。
9. 為什麼缸里的觀賞魚全部掉色了
觀賞魚褪色的原因很多,專家指出大致有以下幾種: 水質不穩--每種淡水魚都有適合生長的水質酸鹼度,如果在一個魚缸里飼養太多不同種類的魚,除了可能會有打架情形發生外,寒、熱帶魚和水中酸鹼度的差距,也會造成觀賞魚生長發育的不良。 營養不足--一般觀賞魚若只用普通飼料喂養,時間久了難免營養不良。 缺乏陽光--觀賞魚雖長在水裡,但若是缺乏陽光,魚體的顏色會漸漸變淡。 染色消退--觀賞魚褪色除了飼養技巧問題外,還有一個重要因素是經過染色增艷處理。台北市面經過染色處理的觀賞魚並不少,最常見的就是透明玻璃魚類。泰國出口的觀賞魚即以打針方式將各色顏料注入魚體。其餘如使用增艷飼料、注射荷爾蒙等,都可改變魚體色彩。以及由於沒有繼續餵食含有增艷劑的飼料,時間久了,色彩自然越來越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