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樓和鍾樓為什麼不是一樣的顏色
① 鼓樓和鍾樓有什麼區別分別是做什麼用的
鼓樓是敲鼓用的,有大事發生的時候就敲鼓,集結所有的人告知大事;鍾樓是敲鍾用的,子時午時告知以前沒有鍾表的古代人現在是什麼時間。
② 鍾樓和鼓樓的起源及用途是什麼
1、鍾樓和鼓樓的起源:
在人類社會,為了統一人們的行動,就必須統一時間,因此需要建立授時系統。中國古代的授時系統就是人們常說的「晨鍾暮鼓」,即早晨敲鍾,傍晚敲鼓,鍾樓和鼓樓因此而產生。
2、用途:報警報時
如唐代實施晨鍾暮鼓,鼓響,城門關閉,實行宵禁;鍾鳴,城門開啟,萬戶活動。老百姓都習以為常。
為了准確時間,鍾鼓樓最早備有4個銅漏壺,分別叫:天地、平水、萬分、收水。漏壺正中安裝了1個名「饒」的銅樂器,以機械操縱,時到每刻擊饒報點。
(2)鼓樓和鍾樓為什麼不是一樣的顏色擴展閱讀:
古代其他報時方式:
(1)打更
打更,在舊時成都,是個較為普遍的職業。在過去的成都,人們缺少精確的報時手段,晚上的報時就幾乎全靠打更的了。甚至很多農村城鎮都有打更的。那時候大家晚上少有文化娛樂生活,基本上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人們聽到更夫的打更聲,便知道了時間,按慣例該做什麼,人們都過著一種按部就班的平靜生活。
別看小小的打更,還有許多門道。比如,打落更(即晚上七點)時,一慢一快,連打三次,聲音如「咚——咚!」,「咚——咚!」,「咚——咚!」;打二更(晚上九點),打一下又一下,連打多次,聲音如「咚,咚!」。「咚,咚!」;打三更(晚上十一點)時,要一慢兩快,聲音如「咚!——咚,咚!」;打四更(凌晨一點)時,要一慢三快,聲音如「咚——咚,咚,咚」;打五更(凌晨三點)時,一慢四快,聲音台「咚——咚,咚,咚,咚!」
打更節奏,總體來說是由慢到快,連打三趟便收更結束。但為什麼又不打六更(凌晨五時)呢?因為成都人早睡早起,五更一過便開始起床做家務了,「一日之計在於晨」嘛,就連皇帝也在五更天便開始准備上朝了。另外,還有種說法就是五更天鬼在串,此時不宜驚動他們以免影響他們回不到陰間而在陽間為禍,當然,這是古人的封建迷信了。古代的更夫十分辛苦,晚上不能睡覺,而要守著滴漏(一種記時的東西)或燃香(也是計時的東西),才能掌握准確的時間。
(2)午炮報時
在清末到民國初年,聳起的樓宇阻擋了鍾聲,人們就找到了聲音更大的裝備——大炮,進入了午炮報時的時代。在北京德勝門東側的城牆上設有一座炮台,用來報時的「午炮」就架在這里。
炮台有電話與北京觀象台連通,每當快到中午時,兩個值班人分工合作,一人守在電話旁,聽電話里傳來的指令;另一人揭開炮衣,裝好炮葯、手持點燃的長香,站在炮位上靜候指令下達。當北京觀象台通過電話發來指令時,炮台上的人馬上點燃炮葯,午炮發出轟鳴,這聲音響徹大街小巷,人們就知道:現在是中午12點,有鍾表的趕忙對表。
(3)西洋高招 :落球報時
在歐洲,當中國人進行午炮報時的時候,他們開發出了另外一種落球的報時方式。最先進行落球報時的是英國倫敦的格林尼治天文台,每天中午13點整(有些地方是中午12點),天文台鍾樓頂端的圓球准時落下,附近海域停泊的船隻據此調節船上的鍾表,然後帶著調好的鍾表升帆出海。
雖然今天我們看這種方法有點粗疏,但海員對它卻懷有崇敬之情,因為它為海員忠實服務近百年之久。17世紀以後,航海事業蓬勃發展,海員比任何人都更迫切地需要精密計時。對海員來說,精密時鍾猶如生命線,沒有它便難於知道船隻的位置,就有觸礁的危險。對於海員,「中午13點落下的圓球」是無比親切的。
我國曾經進行過落球授時的是上海,19世紀80年代,法租界當局就在法國碼頭設置信號站,正午時刻利用信號塔頂落球報時,為來往上海港的各國船隻服務,時間由徐家匯觀象台控制。
③ 為什麼在一些大的寺院前左右都設有鍾樓和鼓樓,這有什麼說法
鍾鼓樓主要是用於警戒和報時。在古代,鍾鼓樓分別在寅時(3時至5時)和戌時(19時至21時)擊鍾兩次,而從戌時開始,每個更次擊鼓,直到次日寅時,這就是「晨鍾暮鼓」 。「緊十八,慢十八,不緊不慢又十八」 ,是一些地方受寺廟鍾鼓樓的敲鍾傳統的影響形成的敲鍾節奏,一般每天敲兩次,早上開城門敲一次,晚上關城門再敲一次,每次「緊十八,慢十八,不緊不慢又十八」 ,共五十四下,一天總共一百單八下,都是九的倍數,體現出人們的數字崇拜。
而孫悟空則負責擊鍾,「三藏展背舒身,鋪胸納地,望金象叩頭。那和尚便去打鼓,行者就去撞鍾。三藏俯伏台前,傾心禱祝。祝拜已畢,那和尚住了鼓,行者還只管撞鍾不歇,或緊或慢,撞了許久,那道人道:『拜已畢了,還撞鍾怎麼? 』行者方丟了鍾杵,笑道:『你那裡曉得,我這是做一日和尚撞一日鍾的。 』此時卻驚動那寺里大小僧人、上下房長老,聽得鍾聲亂響,一齊擁出道:『那個野人在這里亂敲鍾鼓? 』 」
④ 在古代鍾樓和鼓樓為什麼是相對的
古代鍾樓和鼓樓是用來報時用的。鼓樓上有鼓,鍾樓上有鍾,是更夫用來向全城百姓報告時間的。因為鼓樓擊鼓定更,鍾樓撞鍾報時,所以古代鍾樓和鼓樓為什麼是相對。
在沒有鍾表計時的古代,鍾鼓聲對人的起居勞作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因此人們常說「暮鼓晨鍾」。
鍾鼓樓是漢族傳統建築之一,屬於鍾樓和鼓樓的合稱,在中國古代主要用於報時的建築。鍾鼓樓有兩種,一種建於宮廷內,一種建於城市中心地帶,多為兩層建築。宮廷中的鍾鼓樓始於隋代,止於明代。它除報時外,還作為朝會時節制禮儀之用。
城市中的鍾鼓樓早為專用報時建築。
古代里坊制城市(見里)實行宵禁,早晚擊鼓為啟閉坊門的信號。建於明洪武年間的西安鍾鼓樓是現存最古老的實例。此外,唐代寺廟內也設鍾和鼓,元、明時期發展為鍾樓、鼓樓相對而建,專供佛事之用。
⑤ 西安的鍾樓和鼓樓有什麼區別嗎都在哪呢
鍾樓:始建於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因樓上懸掛鐵鍾一口而得名。
鼓樓:古時樓上懸掛一面大鼓,傍晚時擊鼓向全城居民報時,故稱鼓樓。
西安鍾樓位於西安市中心,明城牆內東西南北四條大街的交匯處。
西安鼓樓位於古都西安市中心,明城牆內東西南北四條大街交匯處的西安鍾樓西北方約200米處。
【拓展資料】
西安鼓樓位於西安城內西大街北院門的南端,東與鍾樓相望,始建於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三年,比鍾樓大四歲,迄今已有625年歷史。
清康熙三十八年和清乾隆五年先後兩次重修。樓上原有巨鼓一面,每日擊鼓報時,故稱「鼓樓」。歷經歲月滄桑,如今巨鼓早已不存,惟余鼓樓巍然聳立。
西安鍾樓記錄著西安滄海桑田的歷史,它銘刻著西安人心中的悲愴與驕傲。
鍾樓
西安鼓樓是所存在中國最大的鼓樓,位於西安城內西大街北院門的南端,東與鍾樓相望。
鼓樓橫跨北院門大街之上。鼓樓和鍾樓是一對孿生兄弟,相距僅半里,互相輝映,為古城增色。
鼓樓是明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建成的,比當初的鍾樓早建4年。樓基面積比鍾樓樓基大738.55平方米,通高34米,雄傑秀麗不亞於鍾樓。古時樓上懸掛一面大鼓,傍晚時擊鼓向全城居民報時,故稱鼓樓。
主持修建鼓樓的有長興侯耿炳文、西安知府王宗周等人,據說是在微雨朦朧之中為鼓樓工程奠基的。清康熙三十八年(公元1699年)、乾隆四年(公元1740年)曾先後兩次重修。
據乾隆五年《重修西安鼓樓記》載,上年陝西小麥豐收,「隴有贏糧,畝有遺秉,民不俟命」,出現了「男娶女歸,禮興訟息」的太平景象,於是效法古事,重整鼓樓。長安縣令王瑞具體負責修繕事宜。重修後的鼓樓,面貌崇隆敞麗,燦然一新。登樓遠望,鬧市風光、秦川景色歷歷在目。
古時擊鍾報晨,擊鼓報暮,因此有「晨鍾暮鼓」之稱。同時,夜間擊鼓以報時,「三鼓」,就是「三更」,「五鼓」就是「五更」,一夜共報5次。明代的西安城周長11.9公里,面積為8.7平方公里,鼓樓地處西安城中部偏西南,為使鼓聲能傳遍全城,就必須建造高樓,設置大鼓。明、清兩代,鼓樓周圍大多是陝西行省、西安府署的各級衙門,這些衙門辦公和四周的居民生活都離不開鼓聲,鼓聲亦成為當時人們最熟悉的悅耳之聲了。
⑥ 西安市為什麼建造鍾樓和鼓樓
鍾鼓樓在古代是報時用的,晨鍾暮鼓,意思就是早上是在鍾樓敲鍾報時,晚上擂鼓報時
⑦ 鍾鼓樓怎麼畫
備用材料:鉛筆或黑筆。
1,首先我們在白紙上畫一條長的弧線,在弧線上畫一個長方形的城樓。
⑧ 古時候鍾樓是什麼顏色鼓樓是什麼顏色
古時候鍾樓,鼓樓的顏色,就是青瓦的顏色。
⑨ 廣州為什麼沒有聽說過鼓樓、鍾樓呢 一般的比較有歷史的城市不是都有鍾樓鼓樓的嗎 為什麼廣州沒有
鍾鼓樓古代主要是用來報時防盜和禮拜的功能,很多城市都有,應該說是古代的一種常規設置。在歷史更迭中很多鍾鼓樓都被破壞了,尤其到了晚清,現在保留下來的鍾鼓樓全國也還有一些。我不知道廣州有沒有,我個人認為應該是有的,我們荊州都有。但是現在只剩下一個地名了,鍾鼓樓已經不復存在
⑩ 西安鍾樓和鼓樓是一個地方嗎
是一個地方,但是二者位於對立面。
西安鍾樓位於西安市中心,建於明太祖洪武十七年(1384年),初建於今廣濟街口,與鼓樓相對,明神宗萬曆十年(1582年)整體遷移於今址。
西安鼓樓,位於古都西安市中心,明城牆內東西南北四條大街交匯處的西安鍾樓西北方約200米處。
西安鍾樓和鼓樓的歷史價值:
西安鍾樓是中國現存同類建築中規模最大、建築年代最久、保存最完好的鍾樓。明代西安是西北軍政重鎮,所以無論從建築規模、歷史價值或藝術價值各方面來說,西安鍾樓都居中國同類建築之首。
西安鼓樓是中國現存明代建築中僅次於故宮太和殿、長陵棱恩殿的一座大體量的古代建築,且在中國同類建築中年代最久、保存最完好,無論從歷史價值、藝術價值和科學性方面都屬於同類建築之冠。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西安鍾樓
網路-西安鼓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