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號文件為什麼要提種子
Ⅰ 一號文件是關於哪些方面的意見對農村發展有什麼影響
廣西北海市合浦縣廉州鎮大江村的農民在地里播種花生
人民網北記者李棟)近日,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意見》發布,對新發展階段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做出總體部署,為當前和未來一個時期做好「三農」工作規范了方向。
「中一號文件提出的'提升糧食和重要農產品供給保障能力」的強化現代農業科技」建設現代鄉村產業體系」推進農業綠色發展'等內容,將成為我們重點耕耘的方向。」中化集團農業事業部黨委書記,總裁覃衡德表示,未來將充分運用現代農業科技,提升自身農業的整體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貢獻力量。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經濟研究部部長葉興慶對人民網記者表示,中央一號文件對「十四五」時期農業農村逐步做出了整體部署。全國的政策藍圖落地,納入到每個地方。很重要的是,要從各地的發展基礎,發展條件出發,因地制宜精準施策,有針對性有側重點的推進。」
葉比較慶說,農業現代化和農村現代化的起點,基礎條件也是不一樣的,未來面臨的艱巨巨性,復雜性和困難也不同。此文件特別突出,對兩個現代化要一體設計,一並進行,體現了新時期推進「三農」工作的新特點。
Ⅱ 2012年中央一號文件農業政策內容
2012年中央一號文件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於加快推進農業科技創新
持續增強農產品供給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見》
(摘要)
2012年農業農村工作的總體要求是:------進一步加大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力度,奮力奪取農業好收成,合力促進農民較快增收,努力維護農村社會和諧穩定。
一、加大投入強度和工作力度,持續推動農業穩定發展
1.毫不放鬆抓好糧食生產。保障農產品有效供給,首先要穩住糧食生產,確保不出現滑坡。要切實落實「米袋子」省長負責制,繼續開展糧食穩定增產行動,千方百計穩定糧食播種面積,擴大緊缺品種生產,著力提高單產和品質。繼續實施全國新增千億斤糧食生產能力規劃,加快提升800個產糧大縣(市、區、場)生產能力。繼續實施糧食豐產科技工程、超級稻新品種選育和示範項目。支持優勢產區加強棉花、油料、糖料生產基地建設,進一步優化布局、主攻單產、提高效益。深入推進糧棉油糖高產創建,積極擴大規模,選擇基礎條件好、增產潛力大的縣鄉大力開展整建制創建。大力支持在關鍵農時、重點區域開展防災減災技術指導和生產服務,加快推進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完善重大病蟲疫情防控支持政策。
2.狠抓「菜籃子」產品供給。抓好「菜籃子」,必須建好菜園子、管好菜攤子。要加快推進區域化布局、標准化生產、規模化種養,提升「菜籃子」產品整體供給保障能力和質量安全水平。大力發展設施農業,繼續開展園藝作物標准園、畜禽水產示範場創建,啟動農業標准化整體推進示範縣建設。實施全國蔬菜產業發展規劃,支持優勢區域加強菜地基礎設施建設。穩定發展生豬生產,扶持肉牛肉羊生產大縣標准化養殖和原良種場建設,啟動實施振興奶業苜蓿發展行動,推進生豬和奶牛規模化養殖小區建設。制定和實施動物疫病防控二期規劃,及時處置重大疫情。開展水產養殖生態環境修復試點,支持遠洋漁船更新改造,加強漁政建設和管理。充分發揮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在「菜籃子」產品生產和流通中的積極作用。強化食品質量安全監管綜合協調,加強檢驗檢測體系和追溯體系建設,開展質量安全風險評估。大力推廣高效安全肥料、低毒低殘留農葯,嚴格規范使用食品和飼料添加劑。落實「菜籃子」市長負責制,充分發揮都市農業應急保障功能,大中城市要堅持保有一定的蔬菜等生鮮食品自給能力。
3.加大農業投入和補貼力度。持續加大財政用於「三農」的支出,持續加大國家固定資產投資對農業農村的投入,持續加大農業科技投入,確保增量和比例均有提高。發揮政府在農業科技投入中的主導作用,保證財政農業科技投入增幅明顯高於財政經常性收入增幅,逐步提高農業研發投入占農業增加值的比重,建立投入穩定增長的長效機制。按照增加總量、擴大范圍、完善機制的要求,繼續加大農業補貼強度,新增補貼向主產區、種養大戶、農民專業合作社傾斜。提高對種糧農民的直接補貼水平。落實農資綜合補貼動態調整機制,適時增加補貼。加大良種補貼力度。擴大農機具購置補貼規模和范圍,進一步完善補貼機制和管理辦法。健全主產區利益補償機制,增加產糧(油)大縣獎勵資金,加大生豬調出大縣獎勵力度。探索完善森林、草原、水土保持等生態補償制度。研究建立公益林補償標准動態調整機制,進一步加大濕地保護力度。加快轉變草原畜牧業發展方式,加大對牧業、牧區、牧民的支持力度,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政策覆蓋到國家確定的牧區半牧區縣(市、旗)。加大村級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力度,積極引導農民和社會資金投入「三農」。有效整合國家投入,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切實加強財政「三農」投入和補貼資金使用監管,堅決制止、嚴厲查處虛報冒領、截留挪用等違法違規行為。
4.提升農村金融服務水平。加大農村金融政策支持力度,持續增加農村信貸投入,確保銀行業金融機構涉農貸款增速高於全部貸款平均增速。完善涉農貸款稅收激勵政策,健全金融機構縣域金融服務考核評價辦法,引導縣域銀行業金融機構強化農村信貸服務。大力推進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完善農戶信用評價機制。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穩定縣(市)農村信用社法人地位。發展多元化農村金融機構,鼓勵民間資本進入農村金融服務領域,支持商業銀行到中西部地區縣域設立村鎮銀行。有序發展農村資金互助組織,引導農民專業合作社規范開展信用合作。完善符合農村銀行業金融機構和業務特點的差別化監管政策,適當提高涉農貸款風險容忍度,實行適度寬松的市場准入、彈性存貸比政策。繼續發展農戶小額信貸業務,加大對種養大戶、農民專業合作社、縣域小型微型企業的信貸投放力度。加大對科技型農村企業、科技特派員下鄉創業的信貸支持力度,積極探索農業科技專利質押融資業務。支持農業發展銀行加大對農業科技的貸款力度。鼓勵符合條件的涉農企業開展直接融資,積極發展涉農金融租賃業務。擴大農業保險險種和覆蓋面,開展設施農業保費補貼試點,擴大森林保險保費補貼試點范圍,扶持發展漁業互助保險,鼓勵地方開展優勢農產品生產保險。健全農業再保險體系,逐步建立中央財政支持下的農業大災風險轉移分散機制。
5.穩定和完善農村土地政策。加快修改完善相關法律,落實現有土地承包關系保持穩定並長久不變的政策。按照依法自願有償原則,引導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促進農業生產經營模式創新。加快推進農村地籍調查,2012年基本完成覆蓋農村集體各類土地的所有權確權登記頒證,推進包括農戶宅基地在內的農村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穩步擴大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登記試點,財政適當補助工作經費。加強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管理和服務,健全土地承包經營糾紛調解仲裁製度。加快修改土地管理法,完善農村集體土地徵收有關條款,健全嚴格規范的農村土地管理制度。加快推進牧區草原承包工作。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穩定林地家庭承包關系,2012年基本完成明晰產權、承包到戶的改革任務,完善相關配套政策。搞好國有林場、國有林區改革試點。深入推進農村綜合改革,加強農村改革試驗區工作。
二、依靠科技創新驅動,引領支撐現代農業建設
6.明確農業科技創新方向。著眼長遠發展,超前部署農業前沿技術和基礎研究,力爭在世界農業科技前沿領域佔有重要位置。面向產業需求,著力突破農業重大關鍵技術和共性技術,切實解決科技與經濟脫節問題。立足我國基本國情,遵循農業科技規律,把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為首要任務,把提高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勞動生產率作為主要目標,把增產增效並重、良種良法配套、農機農藝結合、生產生態協調作為基本要求,促進農業技術集成化、勞動過程機械化、生產經營信息化,構建適應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農業發展要求的技術體系。
7.突出農業科技創新重點。穩定支持農業基礎性、前沿性、公益性科技研究。大力加強農業基礎研究,在農業生物基因調控及分子育種、農林動植物抗逆機理、農田資源高效利用、農林生態修復、有害生物控制、生物安全和農產品安全等方面突破一批重大基礎理論和方法。加快推進前沿技術研究,在農業生物技術、信息技術、新材料技術、先進製造技術、精準農業技術等方面取得一批重大自主創新成果,搶占現代農業科技制高點。著力突破農業技術瓶頸,在良種培育、節本降耗、節水灌溉、農機裝備、新型肥葯、疫病防控、加工貯運、循環農業、海洋農業、農村民生等方面取得一批重大實用技術成果。
8.完善農業科技創新機制。打破部門、區域、學科界限,有效整合科技資源,建立協同創新機制,推動產學研、農科教緊密結合。按照事業單位分類改革的要求,深化農業科研院所改革,健全現代院所制度,擴大院所自主權,努力營造科研人員潛心研究的政策環境。完善農業科研立項機制,實行定向委託和自主選題相結合、穩定支持和適度競爭相結合。完善農業科研評價機制,堅持分類評價,注重解決實際問題,改變重論文輕發明、重數量輕質量、重成果輕應用的狀況。大力推進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建設,完善以產業需求為導向、以農產品為單元、以產業鏈為主線、以綜合試驗站為基點的新型農業科技資源組合模式,及時發現和解決生產中的技術難題,充分發揮技術創新、試驗示範、輻射帶動的積極作用。落實稅收減免、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高新技術優惠等政策,支持企業加強技術研發和升級,鼓勵企業承擔國家各類科技項目,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積極培育以企業為主導的農業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發展涉農新興產業。加快農業技術轉移和成果轉化,加強農業知識產權保護,穩步發展農業技術交易市場。
9.改善農業科技創新條件。加大國家各類科技計劃向農業領域傾斜支持力度,提高公益性科研機構運行經費保障水平。支持發展農業科技創新基金,積極引導和鼓勵金融信貸、風險投資等社會資金參與農業科技創新創業。繼續實施轉基因生物新品種培育科技重大專項,加大涉農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實施力度。推進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和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建設。按照統籌規劃、共建共享的要求,增加涉農領域國家工程實驗室、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科技資源共享平台的數量,支持部門開放實驗室和試驗示範基地建設。加強市地級涉農科研機構建設,鼓勵有條件的地方納入省級科研機構直接管理。加強國際農業科技交流與合作,加大力度引進消化吸收國外先進農業技術。加強農業氣象研究和試驗工作,強化人工影響天氣基礎設施和科技能力建設。
10.著力抓好種業科技創新。科技興農,良種先行。增加種業基礎性、公益性研究投入,加強種質資源收集、保護、鑒定,創新育種理論方法和技術,創制改良育種材料,加快培育一批突破性新品種。重大育種科研項目要支持育繁推一體化種子企業,加快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商業化育種新機制。優化調整種子企業布局,提高市場准入門檻,推動種子企業兼並重組,鼓勵大型企業通過並購、參股等方式進入種業。建立種業發展基金,培育一批育繁推一體化大型骨幹企業,支持企業與優勢科研單位建立育種平台,鼓勵科研院所、高等學校科研人員與企業合作共享。加大動植物良種工程實施力度,加強西北、西南、海南等優勢種子繁育基地建設,鼓勵種子企業與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建立相對集中穩定的種子生產基地,在糧棉油生產大縣建設新品種引進示範場。對符合條件的種子生產開展保險試點,加大種子儲備財政補助力度。完善品種審定、保護、退出制度,強化種子生產經營行政許可管理,嚴厲打擊制售假冒偽劣、套牌侵權、搶購套購等違法行為。
三、提升農業技術推廣能力,大力發展農業社會化服務
11.強化基層公益性農技推廣服務。充分發揮各級農技推廣機構的作用,著力增強基層農技推廣服務能力,推動家庭經營向採用先進科技和生產手段的方向轉變。普遍健全鄉鎮或區域性農業技術推廣、動植物疫病防控、農產品質量監管等公共服務機構,明確公益性定位,根據產業發展實際設立公共服務崗位。全面實行人員聘用制度,嚴格上崗條件,落實崗位責任,推行縣主管部門、鄉鎮政府、農民三方考評辦法。對紮根鄉村、服務農民、艱苦奉獻的農技推廣人員,要切實提高待遇水平,落實工資傾斜和績效工資政策,實現在崗人員工資收入與基層事業單位人員工資收入平均水平相銜接。進一步完善鄉鎮農業公共服務機構管理體制,加強對農技推廣工作的管理和指導。切實改善基層農技推廣工作條件,按種養規模和服務績效安排推廣工作經費。2012年基層農業技術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示範縣項目基本覆蓋農業縣(市、區、場)、農業技術推廣機構條件建設項目覆蓋全部鄉鎮。大幅度增加農業防災減災穩產增產關鍵技術良法補助。加快把基層農技推廣機構的經營性職能分離出去,按市場化方式運作,探索公益性服務多種實現形式。改進基層農技推廣服務手段,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刊、互聯網、手機等媒體和現代信息技術,為農民提供高效便捷、簡明直觀、雙向互動的服務。加強鄉鎮或小流域水利、基層林業公共服務機構建設,健全農業標准化服務體系。擴大農業農村公共氣象服務覆蓋面,提高農業氣象服務和農村氣象災害防禦科技水平。
12.引導科研教育機構積極開展農技服務。引導高等學校、科研院所成為公益性農技推廣的重要力量,強化服務「三農」職責,完善激勵機制,鼓勵科研教學人員深入基層從事農技推廣服務。支持高等學校、科研院所承擔農技推廣項目,把農技推廣服務績效納入專業技術職務評聘和工作考核,推行推廣教授、推廣型研究員制度。鼓勵高等學校、科研院所建立農業試驗示範基地,推行專家大院、校市聯建、院縣共建等服務模式,集成、熟化、推廣農業技術成果。大力實施科技特派員農村科技創業行動,鼓勵創辦領辦科技型企業和技術合作組織。
13.培育和支持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通過政府訂購、定向委託、招投標等方式,扶持農民專業合作社、供銷合作社、專業技術協會、農民用水合作組織、涉農企業等社會力量廣泛參與農業產前、產中、產後服務。充分發揮農民專業合作社組織農民進入市場、應用先進技術、發展現代農業的積極作用,加大支持力度,加強輔導服務,推進示範社建設行動,促進農民專業合作社規范運行。支持農民專業合作社興辦農產品加工企業或參股龍頭企業。壯大農村集體經濟,探索有效實現形式,增強集體組織對農戶生產經營的服務能力。鼓勵有條件的基層站所創辦農業服務型企業,推行科工貿一體化服務的企業化試點,由政府向其購買公共服務。支持發展農村綜合服務中心。全面推進農業農村信息化,著力提高農業生產經營、質量安全控制、市場流通的信息服務水平。整合利用農村黨員幹部現代遠程教育等網路資源,搭建三網融合的信息服務快速通道。加快國家農村信息化示範省建設,重點加強面向基層的涉農信息服務站點和信息示範村建設。繼續實施星火計劃,推進科技富民強縣行動、科普惠農興村計劃等工作。
四、加強教育科技培訓,全面造就新型農業農村人才隊伍
14.振興發展農業教育。推進部部共建、省部共建高等農業院校,實施卓越農林教育培養計劃,辦好一批涉農學科專業,加強農科教合作人才培養基地建設。進一步提高涉農學科(專業)生均撥款標准。加大國家勵志獎學金和助學金對高等學校涉農專業學生傾斜力度,提高涉農專業生源質量。加大高等學校對農村特別是貧困地區的定向招生力度。鼓勵和引導高等學校畢業生到農村基層工作,對符合條件的,實行學費補償和國家助學貸款代償政策。深入推進大學生「村官」計劃,因地制宜實施「三支一扶」、大學生志願服務西部等計劃。加快中等職業教育免費進程,落實職業技能培訓補貼政策,鼓勵涉農行業興辦職業教育,努力使每一個農村後備勞動力都掌握一門技能。
15.加快培養農業科技人才。國家重大人才工程要向農業領域傾斜,繼續實施創新人才推進計劃和農業科研傑出人才培養計劃,加快培養農業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進一步完善農業科研人才激勵機制、自主流動機制。制定以科研質量、創新能力和成果應用為導向的評價標准。廣泛開展基層農技推廣人員分層分類定期培訓。完善基層農技推廣人員職稱評定標准,注重工作業績和推廣實效,評聘職數向鄉鎮和生產一線傾斜。開展農業技術推廣服務特崗計劃試點,選拔一批大學生到鄉鎮擔任特崗人員。積極發揮農民技術人員示範帶動作用,按承擔任務量給予相應補助。
16.大力培訓農村實用人才。以提高科技素質、職業技能、經營能力為核心,大規模開展農村實用人才培訓。充分發揮各部門各行業作用,加大各類農村人才培養計劃實施力度,擴大培訓規模,提高補助標准。加快培養村幹部、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到村任職大學生等農村發展帶頭人,農民植保員、防疫員、水利員、信息員、沼氣工等農村技能服務型人才,種養大戶、農機大戶、經紀人等農村生產經營型人才。大力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對未升學的農村高初中畢業生免費提供農業技能培訓,對符合條件的農村青年務農創業和農民工返鄉創業項目給予補助和貸款支持。
五、改善設施裝備條件,不斷夯實農業發展物質基礎
17.堅持不懈加強農田水利建設。加快推進水源工程建設、大江大河大湖和中小河流治理、病險水庫水閘除險加固、山洪地質災害防治,加大大中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大中型灌溉排水泵站更新改造力度,在水土資源條件具備的地方新建一批灌區,努力擴大有效灌溉面積。繼續增加中央財政小型農田水利設施建設補助專項資金,實現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建設基本覆蓋農業大縣。加大山丘區「五小水利」工程建設、農村河道綜合整治、塘堰清淤力度,發展牧區水利。大力推廣高效節水灌溉新技術、新設備,擴大設備購置補貼范圍和貸款貼息規模,完善節水灌溉設備稅收優惠政策。創新農田水利建設管理機制,加快推進土地出讓收益用於農田水利建設資金的中央和省級統籌,落實農業灌排工程運行管理費用由財政適當補助政策。發展水利科技推廣、防汛抗旱、灌溉試驗等方面的專業化服務組織。
18.加強高標准農田建設。加快永久基本農田劃定工作,啟動耕地保護補償試點。制定全國高標准農田建設總體規劃和相關專項規劃,多渠道籌集資金,增加農業綜合開發投入,開展農村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和示範建設,集中力量加快推進旱澇保收高產穩產農田建設,實施東北四省區高效節水農業灌溉工程,全面提升耕地持續增產能力。佔用耕地建設重大工程,要積極推行「移土培肥」經驗和做法。繼續搞好農地質量調查和監測工作,深入推進測土配方施肥,擴大土壤有機質提升補貼規模,繼續實施旱作農業工程。加強設施農業裝備與技術示範基地建設。加快推進現代農業示範區建設,支持墾區率先發展現代農業。
19.加快農業機械化。充分發揮農業機械集成技術、節本增效、推動規模經營的重要作用,不斷拓展農機作業領域,提高農機服務水平。著力解決水稻機插和玉米、油菜、甘蔗、棉花機收等突出難題,大力發展設施農業、畜牧水產養殖等機械裝備,探索農業全程機械化生產模式。積極推廣精量播種、化肥深施、保護性耕作等技術。加強農機關鍵零部件和重點產品研發,支持農機工業技術改造,提高產品適用性、便捷性、安全性。加大信貸支持力度,鼓勵種養大戶、農機大戶、農機合作社購置大中型農機具。落實支持農機化發展的稅費優惠政策,推動農機服務市場化和產業化。切實加強農機售後服務和農機安全監理工作。
20.搞好生態建設。鞏固退耕還林成果,在江河源頭、湖庫周圍等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適當擴大退耕還林規模。落實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二期實施方案,統籌解決就業困難的一次性安置職工社會保險補貼問題。逐步提高防護林造林投資中央補助標准,加強「三北」、沿海、長江等防護林體系工程建設。抓緊編制京津風沙源治理二期工程規劃,擴大石漠化綜合治理實施范圍,開展沙化土地封禁保護補助試點。構建青藏高原生態安全屏障,啟動區域性重點生態工程。適當擴大林木良種和造林補貼規模,完善森林撫育補貼政策。完善林權抵押貸款管理辦法,增加貸款貼息規模。探索國家級公益林贖買機制。支持發展木本糧油、林下經濟、森林旅遊、竹藤等林產業。鼓勵企業等社會力量運用產業化方式開展防沙治沙。擴大退牧還草工程實施范圍,支持草原圍欄、飼草基地、牲畜棚圈建設和重度退化草原改良。加強牧區半牧區草原監理工作。繼續開展漁業增殖放流。加大國家水土保持重點建設工程實施力度,加快坡耕地整治步伐,推進清潔小流域建設,強化水土流失監測預報和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監督管理。把農村環境整治作為環保工作的重點,完善以獎促治政策,逐步推行城鄉同治。推進農業清潔生產,引導農民合理使用化肥農葯,加強農村沼氣工程和小水電代燃料生態保護工程建設,加快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和農村污水、垃圾處理,改善農村人居環境。
六、提高市場流通效率,切實保障農產品穩定均衡供給
21.加強農產品流通設施建設。統籌規劃全國農產品流通設施布局,加快完善覆蓋城鄉的農產品流通網路。推進全國性、區域性骨幹農產品批發市場建設和改造,重點支持交易場所、電子結算、信息處理、檢驗檢測等設施建設。把農產品批發市場、城市社區菜市場、鄉鎮集貿市場建設納入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城鄉建設規劃,研究制定支持農產品加工流通設施建設的用地政策。鼓勵有條件的地方通過投資入股、產權置換、公建配套、回購回租等方式,建設一批非營利性農產品批發、零售市場。繼續推進糧棉油糖等大宗農產品倉儲物流設施建設,支持擁有全國性經營網路的供銷合作社和郵政物流、糧食流通、大型商貿企業等參與農產品批發市場、倉儲物流體系的建設經營。加快發展鮮活農產品連鎖配送物流中心,支持建立一體化冷鏈物流體系。繼續加強農村公路建設和管護。扶持產地農產品收集、加工、包裝、貯存等配套設施建設,重點對農民專業合作社建設初加工和貯藏設施予以補助。
22.創新農產品流通方式。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發展農產品電子商務等現代交易方式。探索建立生產與消費有效銜接、靈活多樣的農產品產銷模式,減少流通環節,降低流通成本。大力發展訂單農業,推進生產者與批發市場、農貿市場、超市、賓館飯店、學校和企業食堂等直接對接,支持生產基地、農民專業合作社在城市社區增加直供直銷網點,形成穩定的農產品供求關系。扶持供銷合作社、農民專業合作社等發展聯通城鄉市場的雙向流通網路。開展「南菜北運」、「西果東送」現代流通綜合試點。開展農村商務信息服務,舉辦多形式、多層次的農產品展銷活動,培育具有全國性和地方特色的農產品展會品牌。充分發揮農產品期貨市場引導生產、規避風險的積極作用。免除蔬菜批發和零售環節增值稅,開展農產品進項稅額核定扣除試點,落實和完善鮮活農產品運輸綠色通道政策,清理和降低農產品批發市場、城市社區菜市場、鄉鎮集貿市場和超市的收費。
23.完善農產品市場調控。准確把握國內外農產品市場變化,採取有針對性的調控措施,確保主要農產品有效供給和市場穩定,保持價格合理水平。穩步提高小麥、稻穀最低收購價,適時啟動玉米、大豆、油菜籽、棉花、食糖等臨時收儲,健全糧棉油糖等農產品儲備制度。抓緊完善鮮活農產品市場調控辦法,健全生豬市場價格調控預案,探索建立主要蔬菜品種價格穩定機制。加強國內外農產品市場監測預警,綜合運用進出口、吞吐調劑等手段,穩定國內農產品市場。完善農產品進口關稅配額管理,嚴厲打擊走私違法行為。抓緊建立全國性、區域性農產品信息共享平台,加強農業統計調查和預測分析,提高對農業生產大縣的統計調查能力,推行重大信息及時披露和權威發布制度,防止各類虛假信息影響產業發展、損害農民利益。
Ⅲ 2015年中央一號文件的文件特點
形勢任務明確
中共中央每年發布的第一份文件就是備受關注的中央「一號文件」。自2004年至今,一號文件已連續12年鎖定「三農」問題。
2015年文件開篇即用「四個重大」概括當前形勢,指出經濟增速放緩、農業生產成本攀升、農業資源短缺、城鄉資源要素流動加速等背景下,農業發展面臨重大考驗和挑戰。
中國農業仍然是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和農業現代化這「四化」同步的短腿,也是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短板,農業基礎仍然薄弱、農村發展仍然滯後、農民增收仍然困難,因此「一號文件」12年鎖定「三農」,體現中央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也繼續發出動員令和風向標。
2015年「一號文件」聚焦改革和農業現代化,與2014年發布的《關於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的若干意見》一脈相承。「一號文件」實際上是綜合性文件,過去12個文件整體邏輯一致,體現出政策的延續性和穩定性。
措施內容具體
2015年一號文件分兩個板塊,前面提出三個任務:農業要強,農民要富,農村要美,後面則是實現途徑:改革是動力,法治是保障。
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是最重要的內容。首次提出要把追求產量為主,轉到數量、質量、效益並重上來,這在以前提得不多。
對現代農業作了一個方向性界定。當前農業面臨的嚴峻形勢,對政策布局形成倒逼機制,只有通過改革創新,才能促進節本降耗,推進規模經營,形成現代農業發展的基礎條件,傳統拼資源、拼數量、拼消耗的方式必須根本轉變。
提出具體措施多達80多項。「三農」工作非一蹴而就,其中很大一部分已在過去一號文件中作出安排,比如新型農業經營體系、集體產權制度、土地改革等,都是進一步深化,其中提到2015年將盡快制定工商資本租賃農地的准入和監管辦法,嚴禁擅自改變農業用途。
對一些新的領域作出改革部署。比如提出推進農業水價綜合改革,這意味著下一步可能要增加用水成本,與當前水資源極度欠缺的現狀相適應,這項改革涉及千家萬戶農民的利益,比較敏感,多年來沒有改革,但不改革,資源環境保護取向的政策安排就無法落實,啟動改革後,水資源或將成為農業可持續發展最關鍵的資源因素。此外,一號文件對加快供銷合作社和農墾改革發展也作出新的布局。
首次提及增多
首次寫入加強轉基因科學普及。
轉基因第6次寫入一號文件,2015年在「強化農業科技創新驅動作用」中提到,「加強農業轉基因生物技術研究、安全管理、科學普及」,但其中加強轉基因科學普及首次寫入。
2015年一號文件提出「加強農業轉基因生物技術研究、安全管理、科學普及」。一些媒體錯誤解讀,認為這是國家放寬轉基因作物的信號。作為一種技術,一門科學,我們必須研究它、掌握它,但是,也必須「安全管理」,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利用它。為了民族和國家的未來,對轉基因技術在糧食、食品上的應用,我們必須採取慎而又慎的態度。
首次回應國內糧食進口過多。
文件還提出「科學確定主要農產品自給水平」,這是對有觀點認為國內糧食進口過多的一種回應,所謂科學確定,就是不追求過高和過低的自給率,防止兩個極端,而是根據國內資源稟賦特徵、生產實際水平來確定。
糧食安全戰略,確保「口糧絕對安全」。要確保糧食產量,在數量上滿足供給,是保證安全的基礎,特別是重要糧食作物,不能依賴進口。質量安全,要將糧食科學、種子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慎重考慮轉基因技術的應用,應該大力支持雜交水稻研究、推廣。
首次引入農村法治建設。
抓緊研究起草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條例、統籌推進與農村土地有關的法律法規制定和修改工作、研究制定規范各級政府「三農」事權的法律法規、健全農業資源環境法律法規等寫入文件。
Ⅳ 關於中央一號文件強調打贏種業翻身仗這件事,你有何看法
一:相信國家中央一號文件強調打贏種業翻身仗這件事,這一方式的提出表明了我國堅決打贏攻堅戰的決心。
從建國以來到改革開放,從改革開放到現在的蓬勃發展,雖然在現代化建設的道路上我們走了一些彎路,但是總體上的大方向是沒有錯的,所以我覺得我們應該相信祖國,跟隨祖國的步伐堅定不移的走下去,每次提出戰略的都是我國最優秀的人員,他們懂得我國的國情、未來發展方向和趨勢已經有的問題,在這些了解的基礎上合理的做出規劃。我國人才濟濟,雖然在部分方面很難超越國外某些領域,但是我們仍然是有自己的優勢的,不應該妄自菲薄,而是可以採取田忌賽馬,一邊提高自己的長處一邊補足自己的短缺的地方,從而真正的變大變強。
在現在的我們可能沒辦法理解到什麼,但是我們的農民就能理解到那種被遏制的感覺,再這樣下去我們的農業遲早要被外國拿捏住,作為我們的第一產業,我們更應該重視他的重要性。
Ⅳ 中央一號文件發布,其中有哪些亮點
2月22日,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全力支持糧食生產和重要農產品供應,加強現代農業的基礎支撐,堅決捍衛規模再貧困線,以產業為重點,促進農村發展,堅定推進農村建設,強調實效,改善農村治理,加強政策保障和體制機制創新,堅持和城市化的車輪在帶億萬農民進城就業的同時,在廣闊的田野上以後誰來種地?
2014年中央1號文件要求鼓勵有條件的農戶轉讓承包土地的經營權。必須明確,鼓勵流通是經營權,不能誤讀為其他任何權利。一號文件意在將經營權與承包經營權分離,實現理論和實踐上的重大突破,在農戶土地承包權長期不變的基礎上,為實現適度規模經營開辟發展空間。加強現代農業的基礎支撐。實施“長牙”的耕地保護硬措施。實施耕地保護黨政,嚴守18億畝耕地紅線。全面完成高水平農田建設階段任務。多渠道增加投資,2022年建成高標准農田1億畝,累計建設高效節水灌溉面積4億畝。大力推進源頭等農業核心技術攻關,全面實施種業振興行動方案。
Ⅵ 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發布,文件內容主要表達了什麼
圍繞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明確設立銜接過渡期,提出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接續推進脫貧地區鄉村振興、加強農村低收入人口常態化幫扶等重點舉措。“兩個決不能”就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決不能出問題、糧食安全決不能出問題。強調設立銜接過渡期,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確保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明確要求各地穩定糧食播種面積、提高單產水平,確保糧食產量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兩個開好局起好步”就是農業現代化、農村現代化都要開好局起好步。農業現代化方面,突出部署解決種子和耕地兩個要害問題,強化現代農業科技和物質裝備支撐,著力構建現代鄉村產業體系、現代農業經營體系,推進農業綠色發展。農村現代化方面,以實施鄉村建設行動為抓手,部署一批農村人居環境、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農村消費、縣域內城鄉融合發展等方面的重點工程和行動。“一個全面加強”就是加強黨對“三農”工作的全面領導。對健全黨的農村工作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加強黨的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和鄉村治理等方面提出明確要求,強調要強化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投入保障。
Ⅶ 2012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加大動植物良種工程實施力度,加強西北、西南、海南等優勢種子繁育基地建設。據
小題1:A 小題2:B Ⅷ 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農業現代化什麼是基礎 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農業現代化,種子是基礎。 農業現代化,種子是基礎。加強農業種質資源保護開發利用,加快第三次農作物種質資源、畜禽種質資源調查收集,加強國家作物、畜禽和海洋漁業生物種質資源庫建設。對育種基礎性研究以及重點育種項目給予長期穩定支持。 農業現代化舉措: 1、提升糧食和重要農產品供給保障能力。 地方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切實扛起糧食安全政治責任,實行糧食安全黨政同責。深入實施重要農產品保障戰略,完善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和「菜籃子」市長負責制,確保糧、棉、油、糖、肉等供給安全。 2、打好種業翻身仗。 加快實施農業生物育種重大科技項目。深入實施農作物和畜禽良種聯合攻關。實施新一輪畜禽遺傳改良計劃和現代種業提升工程。尊重科學、嚴格監管,有序推進生物育種產業化應用。加強育種領域知識產權保護。支持種業龍頭企業建立健全商業化育種體系,加快建設南繁矽谷,加強制種基地和良種繁育體系建設,研究重大品種研發與推廣後補助政策,促進育繁推一體化發展。 3、堅決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 統籌布局生態、農業、城鎮等功能空間,科學劃定各類空間管控邊界,嚴格實行土地用途管制。採取「長牙齒」的措施,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嚴禁違規佔用耕地和違背自然規律綠化造林、挖湖造景,嚴格控制非農建設佔用耕地,深入推進農村亂佔耕地建房專項整治行動,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 4、強化現代農業科技和物質裝備支撐。 實施大中型灌區續建配套和現代化改造。到2025年全部完成現有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堅持農業科技自立自強,完善農業科技領域基礎研究穩定支持機制,深化體制改革,布局建設一批創新基地平台。深入開展鄉村振興科技支撐行動。 5、構建現代鄉村產業體系。 依託鄉村特色優勢資源,打造農業全產業鏈,把產業鏈主體留在縣城,讓農民更多分享產業增值收益。加快健全現代農業全產業鏈標准體系,推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按標生產,培育農業龍頭企業標准「領跑者」。立足縣域布局特色農產品產地初加工和精深加工,建設現代農業產業園、農業產業強鎮、優勢特色產業集群。 6、推進農業綠色發展。 實施國家黑土地保護工程,推廣保護性耕作模式。健全耕地休耕輪作制度。持續推進化肥農葯減量增效,推廣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產品和技術。加強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全面實施秸稈綜合利用和農膜、農葯包裝物回收行動,加強可降解農膜研發推廣。在長江經濟帶、黃河流域建設一批農業面源污染綜合治理示範縣。支持國家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建設。 7、推進現代農業經營體系建設。 突出抓好家庭農場和農民合作社兩類經營主體,鼓勵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實施家庭農場培育計劃,把農業規模經營戶培育成有活力的家庭農場。推進農民合作社質量提升,加大對運行規范的農民合作社扶持力度。發展壯大農業專業化社會化服務組織,將先進適用的品種、投入品、技術、裝備導入小農戶。 Ⅸ 一號文件的結束語中提出了哪些要求
主要內容可以概括為「兩個決不能,兩個開好局起好步,一個全面加強」。 Ⅹ 中央一號文件內容
中共中央(2006)一號文件原文: 熱點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