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的應用商店為什麼也有廣告
㈠ 為什麼蘋果商店裡的應用那麼多
蘋果商店中存在一些偽裝軟體,例如「幽靈應用」和一些看似正常但實際含有惡意功能的應用。
1. 幽靈應用 (Phantom Apps)
「幽靈應用」是一種特殊的偽裝軟體。這些應用在蘋果商店中看似合法,但在用戶安裝後並不會正常工作。一段時間後,這些應用會從用戶的設備中消失,但會繼續在後台運行,竊取用戶的私人信息,如賬戶密碼、信用卡信息等。例如,某款流行的游戲應用被發現是一個「幽靈應用」,它在用戶不知情的情況下,竊取了大量的私人信息。
2. 含有惡意廣告的應用
有些應用在商店中描述得天花亂墜,但下載後卻含有大量的惡意廣告。這些廣告不僅影響用戶體驗,還可能包含惡意鏈接,引導用戶到危險的網站或下載其他惡意軟體。例如,一個看似提供免費音樂的應用,在用戶點擊某個廣告後,會自動下載惡意軟體,導致設備被攻擊。
3. 偽裝成系統工具的應用
有些惡意軟體會偽裝成系統工具或更新程序,誘導用戶下載和安裝。一旦安裝,這些應用可能會獲取過多的許可權,對設備造成損害或竊取信息。例如,一款聲稱可以優化設備性能的應用,實際上在後台偷偷上傳用戶的私人數據。
4. 社交工程陷阱
社交工程陷阱也是一種偽裝軟體的形式。攻擊者可能會創建看似合法的應用,誘導用戶輸入私人信息或進行付款。例如,一個聲稱可以提供獨家明星內容的應用,要求用戶先付費再獲取內容,但實際上並沒有任何獨家內容。
為了防範這些偽裝軟體,用戶需要保持警惕,仔細閱讀應用的評價和描述,只從可信的來源下載應用,並定期更新操作系統和應用版本,確保設備的安全。
㈡ 為什麼蘋果的app大多有廣告而安卓手機沒有
安卓雖香,但有個地方一直被人詬病,就是系統廣告多。
不管是系統自帶的應用商店,還是相冊、日歷,都有猝不及防的廣告。
有些系統還算良心,像MIUI給出了關閉系統廣告的開關。有些系統則將系統廣告開關藏得嚴嚴實實的,像尋寶游戲一樣……
隔壁iOS系統除了流暢、不卡頓、干凈,還有系統廣告少這個大賣點。
然鵝這個果粉一直引以為傲的優勢,似乎快要沒了。
iOS也有廣告
之前iPhone XS/XR發布的時候,Apple Store就推送以舊換新的促銷廣告。
後來蘋果發現單靠賣iPhone不太賺錢,還是賣配件賺錢(不是)需要多開拓賺錢的渠道。
所以蘋果現在將更多精力放在Apple Music、Apple TV+、Apple News這些訂閱服務。
既然要將訂閱服務做大,那廣告當然不能少。
最近很多人都收到了蘋果推送的Apple Music廣告,提示可以獲得Apple Music三個月的免費會員。
蘋果這樣一波推送系統廣告的騷操作後,肯定會招攬到不少新用戶來訂閱。
這已經不是蘋果的「第一次」了。
之前還推送過一次Apple Music的廣告,用來宣傳自家的Apple Music現在已經支持亞馬遜的Echo音箱了。
這樣一條廣告後,可以想像不少亞馬遜Echo音箱用戶紛紛「入坑」。
蘋果最雞賊的地方是,這些廣告利用了系統的優先順序來進行推送。
所以我們碰到了只能默默地清除,而不能像其他App一樣能在設置中直接關掉推送。
這些都是廣告
除了這些彈窗廣告,蘋果還有一些操作,小雷覺得是「另一意義上的廣告」。
在「錢包」里,蘋果會在首頁大咧咧地顯示自己的「Apple Card」(蘋果自家信用卡服務)。
現在首頁給我搞這么大的一個廣告,會讓你有走錯片場的感覺,根本忘了自己原本進來是幹嘛的。
誒,我本來不是來看銀行卡交易記錄嗎?/誒,我不是要看電影票嗎?
現在你們可能看單獨一個廣告沒啥感覺,但當你把原生App里的大幅廣告都放在一起,就完全不同感受了。
值得慶幸的是現在這些廣告暫時只有外區的iOS有這廣告。
可能是國區還沒有這些訂閱服務的原因,小雷暫時沒發現國區iOS有這些大幅廣告。
但也別開心得太早,下面講的這個就和大多數朋友有關了。
一個是App Store上的廣告。
說起App Store,大家可能沒啥感覺,看起來挺干凈的,廣告不是很多。
實際上,蘋果在2016年就推出了App Store的搜索服務。廣告商可以通過競標的方式,來獲得App Store搜索頁面最頂端的C位。
也就是說,我們在搜索結果頁面看到的頭一個的App,可能不是最多下載或者評分最高的,而是通過瘋狂氪金上位的。
另外一個也很讓我們困擾,就是iCloud的彈窗:
一兩天就會出現一次,來提醒你iCloud空間不足,趕緊氪金擴大雲盤空間。
受不了彈窗的朋友,要麼進入設置中把不必要的備份刪去,騰出一些空間出來,要麼就像小雷一樣,乖乖地每個月掏錢充值保清凈。
蘋果打臉?
一直以系統干凈為賣點的iOS,重視用戶體驗和口碑的蘋果,怎麼開始越來越多廣告了,甚至有「致敬」安卓的勢頭?
小雷大膽地猜測,這和蘋果最近主推的訂閱服務有關。
自從前年iPhone XS銷量撲了之後,蘋果的求生欲就越來越強了,不斷尋求新出路。
蘋果從去年開始就在訂閱服務上發力,一口氣推出了信用卡服務Apple Card、流媒體服務Apple TV+和Apple News,還有游戲服務Apple Crade。
想要拉攏iPhone用戶訂閱這些服務,就不能指望用戶自己屁顛屁顛地自行開通,還要通過這些明示暗示的內置廣告,來提示用戶「iPhone還有這么好用的服務」。
不過看蘋果對訂閱服務越來越重視的亞子,每年都有新的訂閱服務增加,特別是iOS 13就一下子新增了好幾個。
小雷估計以後這類內置服務類廣告只會增不會減,所以大家還是打好預防針吧。
好歹給個開關
今天小雷吐槽蘋果內置廣告這個操作,並不是針對手機廠商在系統廣告這個行為。
我們都知道,廣告是手機廠商收入的一個大頭。
比如小米的廣告收入,2018年竟然達到100億(2019年廣告收入減少了,只有48億)。
所以說這些手機系統內部的廣告帶來的流量,帶來的收益是十分高的。
把主動權和選擇權交給我們,不想看完全可以通過開關給關掉。
MIUI之前被我們吐槽廣告多,可以在系統的各個地方看到各種花式廣告。
但小米後來也學乖了,在系統設置中加入了一鍵關閉廣告的開關。
給用戶一個選擇的空間,用戶可以選擇看或者不看,而不是強迫每個用戶都得看。
還有一點是,iPhone的定價已經非常高了,iPhone 11 Pro定價小一萬,足足比同期安卓旗艦貴上兩倍甚至三倍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