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美國學生上課帶電腦
⑴ 為什麼美國學生(特別是大學生)那麼愛用筆記本電腦,隨時都帶著,好象他們就是用那個記筆記的,不用筆記本.
其實沒有那麼誇張的~當然,很多人都是背著本本上課去的~但是筆記本還是要更普及一點,他們會用本本在中午的時候或者沒課的時候在校園的任何一個角落上網……不過不是必須的~因為學校其實到處都有可以上網的地方~比如圖書館還有有些教學樓有開放的電腦就在走廊上的。
⑵ 美國小孩上課用iPad幹嘛
在美國的Washington Waldorf School,幼兒園的學生在課堂里不能接觸任何新科技,注重人與人之間的互動。這所學校的老師和家長認為孩子今後有的是機會接觸電子產品。「我們尊重並敬仰童年這一階段,孩子不應該趕著走出童年」。
然而,就在離這所學校不遠的弗吉尼亞州的弗林特山學校(Flint Hill School),卻有著截然相反的看法。
同齡的孩子在托兒所階段就可以把樂高或是積木玩具放在一邊了。這些三、四歲的孩子人手一台iPad。有了平板電腦,從學習數數、辨識顏色和形狀開始就使用iPad。他們使用iPad的拍照功能學習攝影,用教學應用程序培養創造力。他們自己創作故事書,還跟朋友用Skype聊天。學生有很多獨立性,課堂上允許學生使用電腦發郵件、使用即時通信軟體。
⑶ 外國的高中課堂必須用筆記本電腦嗎
美國的課堂教學方式方法多樣,根據老師的教學習慣,一般建議使用電腦進行分析和記錄,所以,盡量要帶哦。
了解美國的高中學分制度
美國高中大多實行學分制,以舊金山為例,學生在高中階段必須修滿230個學分,科目包括英語、數學、科學、社會科學、外語、視覺與表演藝術、健康、大學與職業生涯教育、體育及選修課。科目的多樣性常常會讓人覺得,美國學分制高中選課自由、沒有應試壓力,但在方老師看來,學分制的「自由」也只是有條件的自由,美國學生也有升學壓力,且科目設置層層遞進,如果想在高中修習AP課程,相關基礎課程一門也不能少。
鄧強和李通寶是林肯高中十年級的學生。他們是好朋友。每天早上八點,在第一節課的鈴聲響過以後,鄧強走進了301課室,他要上英語課;而李通寶則走進了303課室,他第一節上的是幾何。他們在第六節課的時候會一同到204課室上課,因為他們都選了方老師教的職業生涯課。
林肯高中是位於美國加州舊金山的一所公立高中。跟全加州的所有普通高中一樣,林肯高中是實行學分制的。
在美國,假如高中實行學分制,公立高中畢業的學分是每一個校區的教育董事會根據州政府、各大學,以及教育認證機構的要求而制定的。在舊金山聯合校區,高中學生必須得到至少230個學分才有資格畢業。當然,畢業的要求並不止這些,除了拿到最少230個學分以外,學生還必須通過加州的高中畢業考試才能拿到高中畢業證書。
舊金山聯合校區的高中學分制是這樣的:在畢業要求的230個學分裡面,學生必須修讀40個學分的英語,30個學分的高中程度數學,20個學分高中程度的科學(其中必須有10個學分生物科學,10個學分物質科學,如物理、化學、綜合科學等)30個學分的社會科學(包括世界歷史、美國歷史、經濟學和美國政治),20個學分的外語,10個學分的視覺或表演藝術,5個學分的健康教育,5個學分的大學與職業生涯教育,以及20個學分的體育;剩下的學分就是選修課。
學分是如何決定的呢?通常,一門課上一個學期,假如學生能得到「D」以上的成績(及格以上),就算拿到了5個學分,一年就能拿到10個學分。在林肯高中,學生每天必須在學校上六節課,天天上的課都是一樣的,這樣,假如學生上的所有課都及格了,每一個學年就可以拿到60個學分。因此,通常學生從9年級開始,讀了四年,每年所有課都及格,就有資格畢業了。
但是,假如學生有一門課不及格,就沒有學分,而學生是不允許每天上多於六節課的。因此,這個學生就必須上暑期班補課,或者比別人多讀一年或半年才能高中畢業了。
學分制給予學生多大的自由度呢?是不是學生想上什麼課就可以上什麼課?回答是否定的。
第一、每一門課程都有所謂的「資格要求」,也就是要求學生必須具備哪些條件才能上這門課。比如,「微積分」要求學生必須在「三角函數」這門課及格才能上;而「三角函數」要求學生必須在「高等代數」這門課及格才能上;「高等代數」就要求學生「初等代數」及格,並且是「平面與立體幾何」也合格,或者同時在上,才能選。因此,進入高中的學生,只要是同一個年級的同學,百分之八十以上都是上同樣的課,最多是任教的老師不同。
第二、某一些課程的設置,是專門針對某一個年級的學生的,不是這個年級的學生符合資格要求當然也可以上,但是馬上就會發現自己會很吃虧。
例如:九年級的學生大部份都會上「大學和職業生涯教育」這門課。學生當然可以在十二年級的時候才上。但是,他們馬上會發現職業選擇教育裡面有教學生如何從九年級開始就作以後申請大學的准備,自己拖了兩年,很多要做的東西,本來應該在九年級作的,已經錯過了。
又比如,十一年級的學生通常學的英語課程是美國文學,社會科學課就學美國歷史。這樣,文學和歷史學到的東西可以互相對照,加深認識。但是,假如一個學生在十年級的時候學美國文學,因為十年級的社會科學課是世界歷史,就失去了相互對照的效果了。
學分制會不會促進「素質教育」,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愛好,選擇一系列提高自己素質的課程?回答也是否定的。
學分制以制度來說,確實是希望通過給予學生一定的自由度(比如有60個學分是選修課),來選擇能提高自己素質的課程。因此,林肯高中在1940年建校初期,就制定的辦校的目標是「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而非「為大學培養預備人材」。所以,林肯高中目前開設的選修課就有:電腦藝術;電腦網路維護;環境科學;會計初步;財富規劃;辦公室文員訓練;銀行業務訓練(與花旗銀行等大銀行共同合辦);生物工程技術;攝影與暗房技術;舞台技術;室內設計;建築制圖;心理學;新聞學以及一系列的體育選修課包括高爾夫球、擊劍、健身、保齡球、射箭、射擊、游泳、舉重、各種球類、摔交等等。
但是,以上這些非常吸引人的選修課,每年選修的人都非常少,以致很多課根本就不夠學生,無法開設。為什麼會這樣呢?原來,這些選修課絕大部分在申請大學的時候起不到任何作用,而每年的「升學率」是百分之九十七的林肯高中裡面,百分之四十九的學生是華裔。
原來,因為美國沒有「高考」這樣的東西,名牌的大學在考慮招收一個高中學生的時候,對於該學生是否具備一定的學術水平,能在大學裡面繼續深造,主要是看學生在高中上過哪些課,成績如何的。尤其是競爭激烈的名牌大學熱門專業更加是如此。
另外,由於美國大學一年級的課程有不少可以以「大學預科(Advanced Placement)」的名義下放到高中,高中學生只要上了這些課,並通過由大學理事會主持的全國統一考試,就可以得到大學的學分。學生得到大學的學分越多,當然就越證明該學生的學術能力。
由於大家都想上大學,都想讀名牌大學、熱門專業,當然就拚命選能夠幫助自己在競爭中取勝的選修課。比如,加州大學伯克萊分校的電子工程專業是非常非常熱門的專業。因為太多學生競爭,入學的門坎水漲船高,現在基本是要求學生必須要在高中的階段修過大學預科的微積分;一年半的物理和四年的外語才達到最低要求。
但是,學生要有資格修讀大學預科的微積分,要讀五年的高中數學才行(第一年幾何;第二年高等代數;第三年三角函數;第四年微積分,第五年才到大學預科微積分);要有資格修讀大學物理,學生必須先修過生物;化學,和大學預科的生物或化學才行,而那半年的高級物理不可以跟那一年的高中物理同時上的。結果,不少學生為了能在高中的四年裡面達到這個要求,就必須每天上兩節數學課或科學課。
每天學生只能上六節課,又怎麼會有時間上選修課呢?即使有,學生也不會上那些無關的選修課,因為學術課程已經把學生壓得喘不過氣來了。我們拿一個十年級的學生做例子,假如他想上名牌大學的話,他的每天的課程表可能是這樣的:英語,高數初級,AP陶藝,AP世界歷史,體育,化學。
十年級的英語課要求學生分析10本小說,因此,每天肯定要看幾十頁的小說,同時還得找資料做分析,一個小時是肯定的了;數學課肯定有大概一小時的作業;世界歷史是大學課程,要到圖書館找資料,閱讀,做研究性學習,大概也得兩個小時;化學作業通常非常難,大概也要一個小時左右。雖然學生每天下午三點三十分放學。但每天都必須花一個小時做英文,兩個小時做世界歷史作業;一個小時化學作業,一個小時數學作業。加起來每天要花至少五個小時來完成各科的作業。
另外,假如要准備考試,或者學生的英語能力不那麼好,要靠查字典來看懂課本的話,花的時間還不止。人人都傳說美國讀書容易,壓力不大。但筆者所教過,想上好大學的學生,無一不是每天晚上做功課做到深夜的,很多人甚至下午六點多睡覺,然後到了凌晨兩點多起來做作業,因為夜深人靜注意力才能集中。如此大的壓力,誰敢不選「三角函數」而去選「保齡球」這個課?除非他不想進大學了!
即使是一些非常好的選修課,也經常乏人問津的。比如林肯高中跟一些大銀行合作推出的課程,可以讓學生在修讀的同時,到銀行裡面作有薪實習,畢業後更可以到銀行工作。但是,因為這些課無法令學生在申請大學的時候擁有競爭上的優勢,選修者寥寥。
另一方面,因為上面這些選修課,教師都必須擁有相關的執照才能教的,比如林肯高中前任教「汽車修理」課的老師,不僅有汽車修理的教學執照,而且還是豐田汽車公司專門培訓汽車修理技術員的技術指導,但是,因為選修的學生少,無法開班,想當教師的人也不會去讀這方面的執照。因此,當這位老師退休以後,林肯高中就再也請不到有執照的老師來教「汽車修理」這一科了。
沒有所謂「學術價值」,也就是得到大學承認的選修課,隨著選修的學生人數越來越少,逐漸絕滅。在舊金山的高中裡面,「家政」,「縫紉機維修」,「木工」,「金工」,「打字」,「電腦程序」以及「烹調」課已經消失。「汽車修理」和「銀行業務」等課早已絕滅,只剩一家高中在苦苦支撐這些課,當教這些課的教師退休的時候,就是這些課程走進歷史的時候。
不過,一些不服輸的學校和教師仍然為了拯救這些選修課而不懈地奮斗。已經瀕臨絕滅的「攝影與暗房技術」課的重生就是一個例子。教這門課的老師成功地把課程改成了「數碼攝影技術」並向大學申請承認,結果被承認為視覺藝術的一門課之一,成功擠進了「學術課程」的隊列裡面。
然而,並不是所有選修課都那麼好運。只要學生和家長們認為讀大學才是在社會立足的唯一途徑,選修課的命運都不會是光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