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通為什麼無法超越蘋果知乎
⑴ 為什麼高通驍龍處理器比不過蘋果A系列
一、高通和蘋果的差距從第一批64位處理器就開始了
1、雖然ARM自己在2012年10月份公布了Cortex-A57(64位處理器),但是高通2014年才能發布第一批64位處理器驍龍810和驍龍808。但是,蘋果2013年的手機就有64位ARM CPU了,那就是用在蘋果5s上的A7。2014年時蘋果就發布了第二代64位處理,那就是用在蘋果6上的A8,從此蘋果就把高通遠遠的拋在後面。
2、由於2013年蘋果就出了第一批64位手機cpu,高通著急啊,2014年趕緊祭出自己的首款高端64位cpu驍龍810,但是由於當時技術不是太成熟,驍龍810剛投發市場就出現很多問題,由於驍龍810發熱嚴重,溫度一高就鎖核,性能大打折扣,當時被譽為「火雞810」,不少搭載810的手機深受其害,其中就包括小米首款大屏旗艦手機小米NOTE,真正的為「發燒」而生了。
為了追趕蘋果,高通再次發力,2015年高通把810的8核砍掉4個核換上自主架構Kryo,820誕生了!不過還是遠遠的追不上蘋果的A9,這可怎麼辦呢,高通絞盡腦汁在2016年推出820的"小改款",那就是高通821啊,但蘋果都是A10了,最後在今年,高通使出渾身解數,注意,這次高通要發大招了啊,高通史上最強處理器835隆重登場,綜合性能也就和蘋果A10打個平手,可是蘋果又出仿生處理器A11了~,分析一下高通這么多年的追逐過程,和蘋果至少相差1代產品,但高通810是敗筆啊,這么說就是相差了2代產品!,能追上嗎。
二、影響處理器性能的重要因素--緩存
在Cortex-A75之前,ARM的Cortex處理器都沒有支持L3緩存。但蘋果自從A7以來,一直在使用L3緩存。Apple A7和A8擁有1 MB L2高速緩存和4 MB L3高速緩存。A9和A10具有3 MB L2緩存和4 MB L3緩存。inter的i5處理器的緩存也不過如此啊,A11更是把二級緩存提升到8MB。
雖然Cortex-A75現在支持L3緩存,最多4 MBL2和4 MB L3緩存,但是這些都是由高通公司的晶元製造商決定是否使用的。
三、系統優化
通常說的性能,都是在操作系統之上通過應用程序測試出來的結果。因此,影響得分的不只是硬體本身的性能,還需要操作系統與處理器的配合。同樣的處理器上面用不同的操作系統,或者說同樣的操作系統做不同程度的優化配置,結果有可能差距會很大。
其實高通soc的集成度遠超蘋果,以835為例,在這小小的一塊里塞進了cpu、gpu、isp、dsp、基帶等等,這是蘋果所做不到的。
然後是性能功耗比,835cpu的a73改是arm推出的核心面積最小、效率最高的大核架構,功耗表現非常出色,能長時間維持高頻運行,可以說是目前最適合手機cpu的大核架構。而以蘋果A系歷來的表現來看,靠堆晶體管加大核心面積,雖然能把單核性能拉上去,但犧牲了功耗,實際上很難滿血運行,即使有10nm工藝也沒用,架構和製程是同等重要的!gpu部分高通優勢就更明顯了,論能效比,adreno稱第二沒人敢稱第一。
因此,只要安卓機的處理器性能沒有比蘋果機的處理器高出太多,性能想超過蘋果基本上也非常難。
最後,舉個例子,形象地說一下:
蘋果就是做高鐵的,把列車和軌道都做了,只能跑火車,其他車跑不了,做出來的火車也跑不了高速公路和其他普通馬路。
而高通做的是轎車,除了可以跑高速公路,還可以跑在普通馬路,甚至顛簸的土泥路上。
所以高通的CPU其實是犧牲了很多性能而換取了更多的兼容性。
⑵ 界讀丨為什麼高通驍龍和華為麒麟,都斗不過蘋果A系晶元
讓蘋果的A系列晶元,跑跑安卓,再看,不是一個系統沒法評判
麒麟最好的晶元在沒被美國針對時候已經超越高通了,再給點時間超過蘋果a晶元指日可待。可惜美國發現這威脅太大立刻封禁了華為這方面,華為如果沒有備用系統的話現在估計就消失了。
如果不是美國禁止晶元企業為華為生產晶元,麒麟早干翻蘋果了。華為是暫時輸給美國,而不是輸給蘋果!
蘋果,高通都是美國的,都干不掉對方,那就合夥壟斷。華為———禁止華為進入美國市場,全世界封殺華為,斷掉華為供應鏈。華為還怎麼競爭呢
蘋果產品線優勢太明顯了。它可以不計成本研發生產新的,甚至養N個團隊。旗艦如果賣不完可以下放到次旗艦。高通要是出了一代u不好賣或者研發太久市場和資金直接沒了。這就是鈔能力
⑶ 為什麼中國的手機晶元就是做不過蘋果和高通驍龍
舉例:
類似10歲的人總打不過20歲的人一樣。
中國高科技行業,是近幾年才飛速發展起來的。蘋果與高通,技術積累年限比國內廠商多很多,而國人是一片白紙,科研成果需要不常嘗試與探索,任何事情都需要時間,也許蘋果與高通只是一時間為第一。一生走過來,相信很多人都得多第一,小米、華為也非常出色,至少在安卓陣營讓三星尷尬了。所謂的做不過蘋果和高通,只是一時間的,手機市場10年過後,也許會經歷另一次革命,誰出局還未知,就像諾基亞一樣。
華為麒麟手機晶元已經想當出色了,麒麟960與高通820不相上下。但是華為大概是2009年才發部第一款手機處理器 K3,然而高通是在1985年成立的。
小米近年也開始研發晶元,大概二年時間的樣子。澎湃S1(小米 5C)。
中國在如此之大的市場競爭環境下,自己沒有技術與經驗積累,還能與世界頂級廠商競爭,已經非常不錯了。國人已經變得非常強大,強大到高通或者蘋果,不得不擔憂自己處境了。
⑷ 蘋果高通大戰原因是什麼
蘋果高吞吐量戰爭的原因是什麼?據北京時間1月19日消息,泄露的電子郵件顯示,蘋果和高吞吐量之間的法律戰爭源頭不是專利使用費,而是擔心代碼.
高吞吐量敢於「憤怒」蘋果的原因是高吞吐量掌握了大量的通信業專利,蘋果不能繞過高吞吐量.另一個原因是高吞吐量不生產移動通信業的其他產品和設備.
蘋果高吞吐量戰爭的原因是什麼
高吞吐量是開發驅動型公司.
高吞吐量在2G時代取得了CDMA網路制式的主導權,基本上取得了所有清弊配CDMA的核心專利,在3G時代,各種3G標准(IEEE以外的wimax)以CDMA為中心,在3G時代高吞吐量確立了移動通信領域的絕對霸主,3G時代被稱為高吞吐量時代.
3G時代高吞吐量的全球徵收「高吞吐量稅」,使通信業整體受苦,在4G的「高吞吐量化」下,實際上4G標准中高吞吐量的分量幾乎消失了,但由於兼容性問題,在4G時代,高吞吐量依然是通信業不可原諒的公司.
蘋果高吞吐量戰爭的原因是什麼
蘋果不願支付通信專利費也在業內很有名,各種拖欠專利費,經常被通信業巨頭指控,這也是常態.
高吞吐量之所以如此有信心,是因為其他移動通信業巨頭有自己的移動通信業產品和硬體設備,高吞吐量除了晶元什麼也不生產.
高吞吐量初期有自己的手機和設備,之後為了普及自己的CDMA技術和晶元,冷酷地賣給了其他公司.正因為如此,「諾基亞、愛立信、華為等」移動通信業的大公司也因為得不到高吞吐量的軟肋而答指必卜嫌須妥協.
高吞吐量被稱為軟肋的唯一地方是「反壟斷」調查,如果這個地方被FTC抓住,高吞吐量被判定壟斷的話,高吞吐量的專利費徵收後變得困難的可能性很高,也許會影響通信業整體的構造.
⑸ 為什麼高通和蘋果A系晶元都是基於arm的晶元,性能差別卻這么大
蘋果A系列晶元性能強於高通晶元,一個很重要原因就是蘋果A系列晶元沒有集成基帶,只由CPU和GPU兩個部分組成,甚至連WiFi晶元也沒有。因此在相同的體積和工藝製程下,蘋果A系晶元CPU的面積更大,上面可以集成的晶體管數量也就越多。
而高通本來是通信行業的,和手機處理器比起來,基帶晶元才是它最拿手的地方。所以高通晶元一個主要特色就是將基帶晶元也集成到了處理器當中。這樣做的好處是讓基帶晶元也和CPU、GPU一樣使用最先進的工藝製程,從而減少功耗,降低發熱量。但是手機晶元的體積那麼小,高通處理器再繼承了基帶、WiFi等模塊之後,留給CPU、GPU的空間就比較小了。因此同一時期的高通晶元在性能上是不如蘋果A系晶元的。
但是手機不是 游戲 機,決定手機使用體驗的除了性能之外還有很多方面,其中就包括基帶的信號和功耗。高通擁有自己的基帶技術,基帶與處理器之間的兼容性更好,因此網路信號質量更佳,且功耗比較低,手機發熱量小。更重要的是,由於集成了基帶,其它手機廠商購買了高通處理器之後,就相當於得到了一套完整的移動平台解決方案,基帶、WiFi、藍牙之類的都包括進去了。
相對的,蘋果A系處理器由於沒有基帶晶元,只能尋求第三方的外掛基帶。而使用外掛基帶就存在與處理器的兼容性問題,而且功耗比較高,手機發熱量大。比如iPhone XS Max使用的英特爾基帶就是基於14nm的,而同期高通晶元集成的基帶只有7nm,兩者的功耗就差了許多。更早的iPhone X由於CPU和基帶的功耗都比較高,一玩 游戲 就發熱卡頓。
比較下來,蘋果A系處理器的性能好,但是信號質量稍弱一些。而通驍龍處理器的性能不如蘋果,但信號質量更好。所以一般對手機性能要求比較高的用戶會選擇蘋果手機,但如果對信號網路質量比較高的用戶則會選擇高通手機。
ARM只是給你一個CPU的架構,但是你要設計一整顆SoC,所以發揮的空間很大。
①蘋果的晶元設計能力相當強;
②蘋果沒有基帶,很多空間;
③iOS系統把硬體性能提升一個等級;
說起iPhone5s,大家是不是想起它率先加入了指紋識別,但是它還有一個特點讓人震撼,那就是它的晶元是第一顆移動端的64位的晶元。
當然ARM架構是沒推出64位的架構的,但是蘋果覺得32位已經不夠用,直接跳過ARM的32位的架構,自己推出了64位的架構,逼著ARM後來也推出了64位的架構。你可以想像當時的蘋果設計晶元能力是多麼強大。
所以,不是說給予ARM的架構,晶元設計能力就是一樣的,蘋果有著超乎大家想像力的晶元設計能力。
早起的晶元對比高通的,沒有基帶部分、沒有ISP部分,甚至連WIFI的通訊晶元都沒有,這些空間空出來之後,全都用來做CPU了,塞入了更加多的晶體管,性能自然更加強啊。
除此之外,蘋果本身還十分捨得堆料。在晶元的緩存中,也是安卓的成倍的存在,這些成本都是相當昂貴的,但是蘋果捨得給下去,大大提高晶元的緩存性能。
你以為蘋果只有晶元的硬體優勢?蘋果的晶元很強,但是iOS的優化也是很強的。
前些年,蘋果的GPU性能跟不上,但是得益於強大的CPU幫助,還有iOS的優化,讓蘋果的性能表現提升了一個等量級。
這才是蘋果A系列晶元強大的原因。
題主說的沒錯,高通驍龍系列晶元和蘋果A系列晶元都是用的ARM的指令集,但由於設計思路的不同,兩者的CPU性能有著天壤之別。
我們知道,蘋果是第一個用上64位處理器的手機廠商,為了發掘最強大的性能,蘋果把自己的CPU做的非常強悍。於是,在當年令人無法想像的A7處理器就誕生了。
A7 Cyclone是一個很寬的架構,每個時鍾周期最多可以同時解碼、發射、執行、收回6個指令/微操作,作為比較,上一代的A6 Swift則最多不超過3個。另一方面,A7的重排序緩沖達到了驚人的192,是上代的四倍多,同時巧合的是正好與Intel Haswell架構一樣。分支預測錯誤懲罰也增加了,但幅度不大,而且又正好與Intel Sandy Bridge及其後的架構在同樣范圍內。也就是說,A7的規模幾乎已經能和桌面版的core處理器相比較了。
這種情況下,A7展現出了巨大的單核性能提升,高通方面直到驍龍652處理器發布才能夠與之相比。
高通驍龍處理器一直以來都是魔改ARM公版架構,公版架構的規模相當小,同主頻的時候公版架構性能只有蘋果A系列的一半。因此高通處理器的單核性能相對較弱,但較小規模的架構可以堆更多的核心,因此,高通處理器的多核心性能還是不錯的。我們能夠看到,驍龍845的單核性能依然不如A9,但多核性能已經接近A11了。
如果從晶元的角度來說,高通和蘋果的產品不完全基於ARM,不過,總體的印象來說,蘋果的A系列晶元確實會好過高通。下邊先列舉幾個整體性的原因,後邊說一些關於CPU的內容。
高通的旗艦晶元大多出現在年初,而蘋果的產品是在秋天,兩款晶元之間是有著半年多的時間差。比如高通驍龍845表現非常不錯,結果到了秋天,蘋果弄出來一個A12。第二年高通的855出來了,但是產品上市,鋪貨,七七八八的事情處理完成,855這樣的晶元大范圍輸送到用戶手裡可能要到年中,然而蘋果下一代又要快來了。
一般來說事情有個先後,而年份又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整體概念和劃分依據,即使兩方的設計能力相當,並且都意圖設計最好的晶元,但這種時間上的差就會造成晚出來的那個會有更好的表現,也更容易使用最新的一些技術。另外,蘋果的運營效率不得不佩服,A系列晶元可以瞬間觸及用戶,技術的傳到也會帶來技術感知上的時間差。
晶元的表現是一個綜合的概念,也要通過產品來實現。由於蘋果品牌和價格上的優勢,產品屬於高端的原因,蘋果手機的整體定位傾向於市場上最好的那類,如果產品表現好,也會去部分帶動晶元的表現。
其中一個比較重要的環節在價格,依託iPhone高端上比較大的銷量,蘋果可以在晶元上大量投入,可以把高性能的晶元更好的賣出去。這種更為良性的循環可以推動蘋果設計出更好的晶元。安卓這邊由於產品擋位鋪的比較大,中低端的產品不再少數,其中一些晶元並沒有使用那麼先進的技術,而國內一些性價比的機型在突出性能的同時,在整體素質方面也會多少有些不足,這些在產品端的不足會對晶元的表現帶來不利的影響,甚至可能不能發揮晶元性能的極致。當然,這里說的不光光是跑分,晶元是一個非常綜合的東西。
這個方面其實很好理解了,也就是經常提到的優化問題。
喬布斯提到一個類似這樣的觀點,好的軟體公司都要有自己的硬體。軟體是我們接觸最直接的部分,系統相應, 游戲 表現等都是軟體的圖像帶來的直接反饋。蘋果的A系列晶元是為IOS專門定製,整體表現會占優勢。反過來說,IOS就像是一個優化器,可以把A系列的性能更好的展現出來。
手機畢竟是多功能集成的產品,IOS的規則可以更好的實現資源調度。最常見的例子:安卓的後台問題直到現在還是會多多少少拖累整機的表現。
總體上來說,由於時間差,產品定位,不同平台的問題,蘋果和高通的晶元在最終表現上確實會有差距。
不過從目前的表現來看,兩者之間的差距其實並沒那樣巨大,一則是晶元技術的發展,另外一個原因在於手機這個品類的成熟。當中檔產品已經可以滿足大部分需求的時候,高端晶元差距的感知也會變少。
問題中提到了ARM,這里簡要說幾個關於CPU的部分,也應該是熟知的部分了。
1、指令集
提到ARM,最直接的關聯是指令集。ARM定了很多規范,不過蘋果和高通如何使用這些規范則是另外一回事兒。而規范的使用和規范的制定存在相互影響,很難說蘋果的晶元就是完完全全的按照ARM的規范來,也有可能是蘋果和高通在一些地方用的好進而影響規范的制定。總之,ARM作為晶元行業中重要的一員,但並不是說萬物就基於ARM。另外,現在手機晶元集成的功能很多,ARM也並不能完全覆蓋,比如常說的人工智慧晶元,GPU,ISP,網路模塊等。
2、架構
蘋果和高通的晶元架構差別,比如A12,六核心,兩個Vorex核心,四個tempest核心。
高通驍龍855,八核心,一個prime核心,三個performance核心,四個efficiency核心。兩者在緩存,內存控制,調度極致方面肯定有很多不同。不過究竟哪個好還是會回到前邊的內容,最終的產品和平台如何使用。另外,在宣傳策略上也會有差異,蘋果經常是丟出一句,非常強,參考對象變成了英特爾。而高通這邊,除了和蘋果晶元競爭,還要面對華為,三星等晶元的競爭,總體思路上也會有一些變化。
以上還只是CPU這一個部分,整個晶元的架構和最終表現的差異最終會更大。總體來說,把蘋果和高通的晶元直接對比很難說的清楚。
最後提下這里對移動晶元的看法。相比性能,多功能集成和進一步小型化封裝或許更值得去關注。比如,apple watch的S晶元。另外,晶元是否有好的表現依託於產品,而只有產品有好的銷量才可以維持晶元的不斷進步。試想,如果沒有智能手機的興起,哪裡有ARM的一統江湖。
嚴格地來說,高通驍龍和蘋果A系列晶元採用的是ARM的架構/指令集層級授權,而並非簡單地使用了ARM的IP核心。
這個級別的授權可以對ARM架構進行大幅度改造,甚至可以對ARM指令集進行擴展或縮減,蘋果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在使用ARMv7-A架構基礎上,擴展出了自己的蘋果swift架構。
那既然都是架構/指令集層級授權,為什麼高通驍龍和蘋果A系列晶元的性能差異那麼大?
其實單純從跑分的角度來看,驍龍的多核性能和A系列晶元不相上下。但蘋果採用的了「少核心,多性能」的策略,不計成本地增大核心面積和效率,用來換取功耗和性能。
不僅如此,蘋果設計的晶元在流水線效率、通道、帶寬和L2/L3上從不吝嗇,目的就是為了把單核的性能提高。
這樣的設計對於日常應用和 游戲 來說很占優勢,因為這些場景下CPU更多的是單核(或雙核)工作。
另外一個讓我們覺得A系列晶元性能更好的原因是iOS對於蘋果晶元的優化,正是因為蘋果不僅有自研晶元的能力,更是在操作系統上形成了閉環,使得iOS配+蘋果晶元的體驗要超過安卓+高通晶元。
從底層一點的技術上來看,由於安卓採用的Java虛擬機導致了安卓系統對資源的佔用要比蘋果iOS要多,一直以來就使得安卓手機在體驗上沒有蘋果手機流暢。
不過這兩年隨著晶元性能和內存容量的不斷提高,安卓手機的體驗已經越來越接近蘋果手機。而驍龍的GPU性能要比A系列晶元更勝一籌,所以兩者的差距事實上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巨大。
拿A10做例子說明:
簡單理解就是A系沒基帶,可以堆CPU配置,其它處理器需要內置基帶,核心面積有限。
蘋果A系列晶元是用面積換速度!
作為晶元設計者很難清楚,晶元其實就是速度、面積、功耗的折中,三者完全折中才是最出色的產品。當然,如果要追求高速度,那麼就要加大面積,提高功耗。
我們這里做一個簡單的比喻,我們要把8箱蘋果從樓下拿到樓上怎麼速度夠快呢?
第一種情況 :找一個跑得快的人,一個樓梯,每次上下樓用時3分鍾,每次搬一箱,那麼8箱就需要8次,用時24分鍾;
第二種情況 :找一個跑得快的人,兩個慢的人。快的用時3分鍾一個來回,慢的人5分鍾一個來回,那麼快的人搬5次,慢的人三次,總共用時15分鍾,比之前少用了9分鍾,但是多請了一個人。
第三種情況 :把樓梯改成電梯,縮短上下樓時間。那麼就要在房間里安裝個電梯,那麼時間就更多短了。
第四種情況: 就是多找幾個人,坐著電梯上下,就會更快。這樣的話,屋內的人多了,消耗多了,電梯也佔了空間,那麼就需要更多的空間。
其實晶元設計也一樣,要麼多核設計,要麼增大面積,增加電路;蘋果手機晶元內部沒有基帶晶元,所以相同的大小可以放更多的電路,那麼勢必導致其速度更快。當然功耗也隨之增加,這也是蘋果手機續航差的一個原因。
關於高通和蘋果性能差異你怎麼看呢?歡迎評論留言交流,喜歡請點擊關注!
高通和蘋果均使用ARM公司的ARM架構,為何性能差距這么大?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為何蘋果處理器要遠遠領先其他廠家呢。
ARM公司已經將基礎框架搭建完成,如何進一步設計則看各家公司的研發實力。
所有的一切,同蘋果高額的利潤模式同樣密不可分。
蘋果處理器晶元面積較大,並且沒有集成基帶晶元,節省了一定空間。
一個使用安卓系統,一個使用iOS系統。
設計對象的差異化,導致兩款處理器性能也存在差異。
⑹ 為什麼高通CPU在同時期總是追不上蘋果
這個主要是成本的關系,蘋果的手機售價高,很多人只說硬體的成本而不考慮研發成本;
蘋果A系列處理器可以硬體和軟體做高度融合設計,處理器根據系統的特性進行自定義優化,提高核心和緩存容量及處理器的性能表現,比如像蘋果A11處理器,處理器架構、集成GPU、ISP都是自行研發的成果;
高通處理器主要是針對外售,需要考慮到成本及平台兼容性,現在的市場上在售的型號大部分是以ARM公版作為基礎,小幅修改的成果,個人認為,可能設計方向是要考慮到盡可能在核心面積小(成本降低)的情況下得到較高的性能,在這種思路下處理器性能跟不上同時代的蘋果處理器是比較正常的了,可以說目前蘋果A系列處理器部分基本可以領先高通處理器1-1.5年左右,基帶什麼另說,這個高通是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