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蘋果不用液態金屬
⑴ iPhone 使用的「液態金屬」指的是什麼
受啟發於 @張茂 和 @張一劉 ,因為他們兩個的答案最初看到覺得完全矛盾,後來仔細查詢了,才發現他們兩個人都是說的對的,只是受限於環境,都沒有說全面而已。看得出來,張茂同學確實是研究液態金屬的,但是由於沒有接觸到 iPhone 的生產過程,所以不明白 iPhone 的液態金屬用在了何處,而張一劉先生則是接觸了 iPhone 的外殼生產,所以能夠具體到 Al 所用型號(感謝張先生透露的這一點點信息,足夠我完成查證了),但是因為 iPhone 生產部件的代工廠分布過散,張先生一樣沒有知道液態金屬的應用部件。
Amorphous Alloy 就是 iPhone 所用材料的統稱,其中 Amorphous 是指的非晶態的,Alloy 則是指的合金。而這一材料由於生產困難,工藝要求高,並沒有能夠用於 iPhone 的外殼,而是用在了 iPhone 的 SIM 卡托取卡針部分。這一部分,是由美國 LiquidMetal 公司生產(液態金屬名稱的由來),所以可能張先生沒有接觸到。
(取卡針)
這就是非晶態金屬的真身了,在沒有接觸過之前,很多人會誤以為液態金屬長成這樣:
或者,這樣:
哦,不對,應該是這樣:
甚至有人在看到蘋果採用液態金屬的新聞後說了這么一句話:
這個……腦洞太大完全堵不住……
所以我來結束這一切。
正文
要說液態金屬,我們首先得從普通金屬說起:
作為一個讀過初中的好孩子,我們知道,金屬由金屬鍵鏈接,被老師們描述為:
Positive ions surrounded in a sea of electrons.
即金屬陽離子沉浸在自由電子的海洋中。
金屬鍵會影響金屬以下幾個特性:
Hardness
Melting point
Strong
Tough
Malteable
Electrically conctive
Thermally conctive
其中,對於日常使用,我們主要關心:
Hardness
Strong
Tough
Malteable
其餘的,除非特殊用途,一般生活中不會存在太多的影響。
Hardness
即硬度,被描述為材料抵抗永久性損壞(刺穿、缺損)的能力。說白了,就是你手機哐當一下掉地上,拿起來的時候,外殼上有沒有劃痕。
這中間,損壞這個種類,初中老師也說了(初中老師好偉大……),分為 Elastic Deformation(彈性形變) 和 Plastic Deformation(塑性形變)。
那麼思考一下,同樣是受力為什麼會出現這兩種區別?
初中老師這個時候不管用了,因為初中知識只能告訴你,受力超過了材料的彈性限度,物體就發生塑性形變了,那麼,為什麼?
萬能的大學老師出現了,大學老師說,因為原子出軌了。
(原諒我找不到原子……)
本來,大家應該是端端正正做好,比如如下面這樣:
嗯,很規矩,但是受到外力作用,出現了上面幾個「王.八.蛋」,於是大家就走散了……
認真點說,這叫原子發生永久性位移,那麼位移發生之後,為什麼材料會改變性質和形狀呢?
下面,要引入一個概念:
Crystallinity
抱歉我也拿不準這個的中文叫什麼,叫結晶性( 謝謝@張小魚怒 )……
這個 Cristallinity 是什麼,其實就是元素中,原子排列的形式,我們可以想像,金屬內部如果放大,不會是亂成一鍋粥的,這是它的天然屬性,即有 Distinct crystal lattice structure。但是,並非所有的物體,都有這個 Distinct crystal lattice structure,比如玻璃、陶瓷等等 Ceramics(無機非金屬)材料或者 Polymers(有機高分子)材料。
所以,往下又會分出三種類型的材料:
Crystalline 晶體
Semi-crystalline 半結晶體
Amorphous 非晶體
這個時候,看到 Amorphous,應該知道我們的液態金屬 Amorphous Alloy 屬於哪一類了吧?
回到之前的 Cristallinity,為什麼要提及這個 Cristallinity,因為它決定了原子排列的有序程度,而根據生活常識,我們知道,一間房間越有序,是不是要想讓它變得混亂越容易?
這就是原因,物質總是傾向於從有序變為無序,從高能變為低能。
為了更好的理解,以作為 Crystalline 的金屬,又可以在 Atomic Crystalline Formation(原子晶體結構)上,分為下面三種( @左昊誠 謝謝你提供的翻譯,但是感覺直譯的名字不如縮寫好記):
Body-Centered Cubic (BCC)
Face-Centered Cubic (FCC)
Hexagonal Close Pack (HCP)
很煩有木有,好吧我也很煩,尤其最後一個的讀音……
首先根據圖片在腦袋中想像一下,不要單純的只看一張圖,要嘗試想像大量同樣的結構拼接之後會怎麼樣,然後我分別解釋一下:
Body-Centered Cubic (BCC)
因為是以一個原子為中心的正方體,所以很多的類似結構組合之後,會出現大量原子 Overlap(應該翻譯為重疊),因為每一個原子,都可以作為周圍 8 個原子的中心。所以!每一個原子的各個方向的受力都是均勻的,因此需要更大的力使其發生 Plastic Deformation(塑性形變),因此,Hardness 很高(但是不比 Ceramic 高,原因等會說)。同樣的,它的 Strong 和 Tough 都很強,但是,這就導致了這一結構的金屬 Ductility(延展性)並不是很強,三種結構中,屬於中間水平。
主要為這一結構的材料,是 Steel(鋼)(含鐵),為什麼我要用英文,因為之後會有鋼的表示法。
Face-Centered Cubic (FCC)
可以想像的出,因為不存在 BCC 中的重疊結構,那麼內部受力就是不均勻的。內部出現矛盾,表現出來就是容易瓦解。也導致它存在大量的 Slip Planes(在知乎上提過問,翻譯過來應該是滑移面),這個 Slip Planes 等下說。因此,它的硬度比 BCC 要低,Strong 和 Tough 也都要低些,但是反過來,它的 Ductility 很好,適於成型和加工。
主要為這一結構的材料,是 Aluminum(鋁,簡稱 AL)
記住這兩個主要材料的分類,就可以記住這兩個結構 BCC 和 FCC 的大概性質。
Hexagonal Close Pack (HCP)
這個很特殊,中間層和上下層不鏈接,上下為 FCC,中間為 BCC,所以它有 BCC 的硬度,Strong 和 Tough。你以為它結合了 BCC 和 FCC 的全部優點嗎?你真是想太多啊……如果真的有,那我們就可以一起造鋼鐵俠了……它的缺點,就是比 BCC 還低的 Ductility,以至於可以用 Brittle(質脆)形容性質。
* 剛剛提到了一個 Slip Planes,這個東西是這么被定義的:
Slip planes are essentially paths of least resistance through which atoms are able to move, to compensate for applied loads and forces.
說白了就是一個滑不溜鰍的面,然後王.八.蛋們,哦,不對,原子們受力後可以在上面從這里跑到那裡。
這個面存在的越多,原子就越容易移動,原子越容易移動,材料就越軟。
然後呢,我們開始討論一下比原子更宏觀一點的一種結構:
Grains(精子,不對,萬惡的輸入法,晶粒)
The basic crystalline unit, or unit cell, is repeated, as illustrated
這個東西,就是晶粒:
這些晶粒的形成,是這樣來的,如同攪基一樣,一開始是兩個原子覺得合適,然後他們在一起了,這是正常的,之後遇到了第三個,覺得不錯,三個人就在一起了,這就是 3P,然後又走啊走,見到第四個人,順理成章的,4P 了,隨著人數的增加,慢慢的就是 5P,6P,7P……一直到 100P,1000P 都可以繼續下去,大家一起搞來搞去就把事情搞大了。
但是,隨著人數的增加,每個人喜歡的姿勢和角度都不一樣(Alignments or Orientations),有的喜歡上下,有的喜歡前後,有的喜歡 69,搞來搞去各種姿勢扭曲在一起,就形成了 A Polycrystalline Solid。但是,由於大家都是同一種東西,除了某些人外,這個主要的結合部位(化學鍵)和方向(鍵角)基本還是一致的,這就保證了晶體結構基本還是在三個裡面不停的轉。
於是搞出了下圖這種東西:
這就是亂倫的社會……然後不同的大大小小(Size)亂倫社會因為外力和內力的原因在 Grain Boundaries(晶界)碰到了一起,就有一次的一起亂倫……於是形成了上圖所示的東西。
因為畢竟大家口味不同,所以還是會有小小的不合適,所以存在這種 Dislocations(錯位):
當然這些不重要,我只是一說而已。
休息一下
上文我們講述了這么幾點:
三種不同的晶體結構有各種不同的性質;
金屬內部的結構可以重組(一起散場,然後再換不同的伴侶);
同一種金屬,也有不同的晶體結構、晶粒大小和錯位。
接下來,討論一點合金和無機非金屬:
合金分為:
Ferrous Alloys(含鐵合金)
Non-ferrous Alloys(不含鐵咯)
其中,Ferrous Alloys 在 iPhone 中的應用,是 Steel(鋼);而 Non-ferrous Alloys 在 iPhone 中的應用,是 Aluminum(鋁)。
鋼,又分為 Low / Med / High Carbon Steels:
Low-Carbon Steel
含 Carbon(碳)量少於 0.20%
Med-Carbon Steel
含 Carbon 介於 0.20%~0.50%
High-Carbon Steel
含 Carbon 介於 0.50%~1.0%
Ultra-High Carbon Steel (Cast Steels)
含 Carbon 介於 1.0%~2.0%
Cast Iron (鑄鐵)
含 Carbon 超過 2.0%
這里,我們知道,Carbon,即碳,可以和鐵 Fe 在加熱時,變成 Fe3C,這個東西是一個很特殊的 Intermetallic Compounds,硬度很高,但是基本沒有 Ductility。和鐵混合後,能夠極大的改變鐵原有的性質,體現在 Carbon 含量越高,鋼的硬度越高,但是質地越脆。
這里介紹一下鋼的讀法:
比如 1018 Steel,前兩者 10XX,是告訴我們剛裡面有哪些元素(鋼不止可以加碳,還可以加 Chromium 鉻增加硬度和抗腐蝕性、Copper 銅增加機械加工性、Manganese 錳降低易碎程度、Molybdenum 鉬穩定碳化物並且阻止晶粒增大、Nickel 鎳可以增加韌性和抗腐蝕性、Vanadium 釩可以在穩定韌性的同時增加強度)
而後兩個 XX18,則是告訴我們碳的含量,比如 18 就是 0.18% 的碳。
(寫到這里去洗了個澡然後回來看到電腦上有頁面順手就關了……幸好有保存……嚇死爸爸了……)
補充一個小知識:
Stainless Steels(不銹鋼)分為三種:
Ferritic(鐵素體不銹鋼)— —含有大量的 Chromium(鉻),以至於不會變為 Austenitic(奧氏體),價格低,抗氧化性好。
Austenitic(奧氏體不銹鋼)— —含有 Nickel(鎳),高韌性、高可塑性、低強度。
Martensitic (馬氏體不銹鋼,謝謝 @聞志恆 )— —比 Ferritic 含鉻量低,目前非均勻相(別問我相什麼意思……又可以說一大截……簡單來說就是均勻的、可定義結構的、可知化學成分的混合體或單質,比如空氣,比如冰)中可製造的最硬的鋼。
然後介紹 Non-ferrous Alloys,以鋁為例子:
Corrosion Resistance(抗腐蝕)
Ease of Fabrication(易鑄造)
High Electrical and Thermal Properties(高導電導熱性)
Light Weight(輕,對比 iPhone 4/4S 和 iPhone 5s 就大概知道)
Strength at Elevated Temps(溫度基本不影響強度)
Aesthetically Appealing(美觀,鐵什麼的都黑不溜秋的)
以上特性,請結合 Al 的晶體結構理解
然後,在張一劉先生答案中提到的:
我很明確告訴你,iPhone 5 外殼不是液態金屬,它採用的是由金橋鋁業生產的 AL6063 T6 型號鋁合金(鋁擠而成),通過數控機床加工型腔,外形,再注塑將上中下三個金屬塊連起來,再用數控機床加工,中間省略了(怕擔上泄密罪名)最後陽極染色,這個外殼就加工好了。
我能說液態金屬陽極染色的工藝不行么,其實就是連 AL7075 陽極染色都有問題。
中的 AL6063 和 AL7075 是什麼意思呢?
不同於鋼,鋁的讀法是
X-X-XX
其中第一個數字和鋼差不多,是用來定義所加元素種類的:
1XXX – 99% Aluminum 基本是純鋁
2XXX – Copper 加銅
3XXX – Manganese 加猛
4XXX – Silicon 加硅
5XXX – Magnesium 加鎂
6XXX – Magnesium & Silicon 這是硅和鎂
7XXX – Zinc 鋅
8XXX – Other Elements
而第二個數字,表示合金中的元素或雜質極限含量的控制要求,如果第 2 位為 0,則表示其雜質極限含量沒有什麼特殊的控制要求,如果是 1~9,數字越大,控制的要求越多,一般情況下是 0。
最後兩位數,和鋼不一樣,用於指明這一種鋁在同類型中的數字。
所以,我們知道,iPhone 5 所用的鋁,是硅鎂鋁合金。為什麼用了 6063 而非 6061(強度更高),因為 6063 更適合擠壓後拋光和陽極氧化上色。
介紹完了材質,我們講講 Strain(應變)和 Stress(應力)
Strain(ℰ)
A material』s deformation reaction to an outside force or load
指的是材料對於外力作用的變形反應,原子通過破壞晶體結構來補償外力作用。
想像一下兩個人(當然可以是 3 個 4 個甚至更多人)在一起獲得生命的大和諧時,你們身下的那張床和床墊……
根據姿勢的不同,Strain 還有不同的表現:
Compressive 壓縮
Tensile 拉伸
Shear 扭曲
想想真是活色生香……
Stress(σ)
How a material internally distributes the applied load.
請再三注意這個詞,internally,內部的。
也就是,你和你女朋友獲得生命的大和諧時,床墊裡面的彈簧分散向各個部分的力。
為什麼要強調這一點,等會高潮部分會說。
正常情況下,Strain 和 Stress 是成線性關系的:
但是直到外力不斷施加……
就會到達一個叫做 Yield Point(屈服點,謝謝 @張小魚怒 )的點,這個點,就是材料內部原子開始(一定注意是開始)從原始位置移動到新位置的點。(也就是上圖中兩條線的焦點)
然後繼續施壓,就變成了這幅萎樣:
是的……高潮了……
這個點,叫做 Ultimate Tensile Strength (UTS)(極限抗拉強度)……過了這座山,東西就斷了……
這是常見的幾種材料的各種數據……
其中鋁還是用了比 6063 更高強度的 6061
好了廢話說了一大堆,開始正式的說 Amorphous Alloy(非晶態金屬,俗稱液態金屬)是個啥子玩意了……
最後一次鋪墊,真的,我發誓
我們來了解一下怎麼改變金屬性質:
看過金剛狼的孩子們應該記得,金剛狼的身體里,被改造後是大量的超高密度合金(和美國隊長的盾牌一樣),在電影里,有這么一段對話:
將軍說:你知道把金屬注入你身體最難的是什麼嗎?
將軍自己回答:是保持超高密度合金的液態(把液態的粘稠物注入金剛狼的身體……OMG……難怪金剛狼當時那麼痛苦後來那麼撕心裂肺的想找將軍)
誰爆我菊花!
這種熔化金屬再凝固的過程,就是我們改變金屬的一種方法:
Heat Treatment
The controlled heating and cooling of materials for the purpose of altering their structures and properties.
兩個元素把握好,就可以控制金屬,人人都是萬磁王:
Temperature
Rate of Cooling
怎麼做呢?
一步步來
我們知道金屬有 Distinct crystalline lattice structure,傾向於 Form Naturally
當合金合成時,作為溶質的原子溶解進作為溶劑的原子,像這樣:
然後不斷的加熱(Tempetrature),金屬會溶解,成為 Molten State
這個時候,如果讓金屬冷卻下來(我沒有說速率 Rate 喲),金屬原子就會失去能量,開始形成固體
怎麼形成?失去能量的低能金屬原子會開始重新排列(高潮完以後能量低,然後重新找伴侶的找伴侶,換姿勢的換姿勢)。這個時候,稱為 Nucleation Points。
然後,找好伴侶,換好姿勢的原子們,又開始重新形成 Grains,至於怎麼形成,請看前面……具體表現在,Grains 的大小在各個方面變大
Grains 們又開始在 Grains Boundaries 遇見其他的 Grains,逐漸形成新的金屬。
前面留了個坑,這個金屬冷卻的速率和溫度都是改變金屬性質的重要元素對吧?那麼,速率有哪幾種?
Full Anneal
Normalized
Quenched
這個我還把坑留著,等會再講。
Heat Treatment 是一種方法,用於改變金屬晶粒大小,但是這種加熱並非唯一的方法,為什麼?因為加熱是為金屬原子提供能量,是不是?只要能夠提供能量,是不是我們也可以改變?
所以,如果我不停的去掰彎一根金屬棒子(請不要想歪了),棒子會斷是不是?
這就是第二種:
Strain Hardening
通過塑性形變,改變晶粒大小。
具體過程:
你得有一根硬棒子……
掰彎它……
在反過來掰彎它……
如此重復(請各位女同胞不要這樣……很痛苦的)
這一彎一直,造成了大的晶粒不斷的被折碎成小的晶粒
導致在 Grain boundaries 區域,內部的 Stress(應力)急劇增大(現在知道為什麼前面反復強調應力是內部的了吧?)
應力與應變在一定程度上為線性(記得圖嗎?)
隨著應變的增大,應力增大,然後 Grains 數量增加,大小減小,金屬材料的整體 Ductility(延展性)下降(可以試試掰回形針,掰斷以後你會發現斷裂處很堅硬)
如果此時 Plactic Deformation 繼續下去,那麼就會造成材料的 Fracture。
這個時候,如果在第 9 步之前,我們為材料加熱,熱能會提供足夠的能量給晶粒,以形成新的晶粒,那麼就可以降低內部應力,提高 Ductility,材料不至於斷裂,但是卻被細分得足夠小。
那麼這個時候回到加熱的速率問題:
先回憶一下晶粒大小對於金屬性質的影響:
Smaller grains = Higher Hardness & Strength, Lower Ductility
Larger grains = Lower Hardness & Strength, Higher Ductility
現在回到之前提到的三種速率,不同的速率,會對同一種材料,造成截然不同的結果:
Full Anneal(最慢)
A material is heated above its phase transition temperature and allowed to slow cool inside of the furnace.
融化材料後,在烘箱中冷卻(比如,針對 AL6061-O 可以從 940 攝氏度每隔 3 個小時下降 10 度),為原子形成晶粒提供足夠的熱量和時間,以形成足夠大、整齊的晶粒。
產出來的東西,有足夠的韌性。
Normalized(中間)
A material is heated above the phase transition temperature and allowed to cool in still air.
就是放在空氣中冷卻,不主動加熱,也不主動降溫。
左為 Full Anneal,右為 Normalized
Quenched(最快)
「Rapid」 cooling of a material. Heat is removed from the material at an accelerated rate using various materials as a quenching media.
通過放在一些溫度較低的媒介里,來達到急速降溫的目的,比如:水、油、金屬、沙子、高分子化合物等等……
這是 Martensite(目前最硬的鋼,可以看出基本沒有什麼晶粒結構可言了)
好的,到這里,我們大概知道了,如果給金屬的溫度越高,冷卻金屬的速率越快,金屬就會有越小的晶粒和越少的晶粒結構,直接影響就是越高的硬度和越低的 Ductility(延展性),反之則是更低的硬度和更高的延展性。
那麼液態金屬是什麼?
是 Amorphous Alloy,非晶態合金,也就是說沒有晶態結構,根本就沒有晶粒,所以延展性低,但是相反的,硬度卻極高,類似玻璃。那麼為什麼不用玻璃呢?因為玻璃基本沒有延展性……Amorphous Alloy 雖然延展性低,但它依舊保留了部分的金屬特性,包括有一定的延展性,只是針對常規晶態合金而言,低了不少。
這樣的材料,用來做手機的外殼是相當合適的,既有超高的硬度(2.5 倍於鈦合金,1.5 倍於不銹鋼),又有一定的延展性不至於像玻璃一樣稍微施加外力就會破碎,而且保持很輕的重量。但是問題在於成本過高,工藝要求高:
這是張茂同學簡單的描述:
要麼直接鑄造急冷而成,要麼在過冷液相區進行塑形加工而成。
解釋一下,之前我們提到了 Martensite 是通過 Quenched 極冷鑄造而成,那麼假設一下,如果直接在金屬保持 900 度以上高溫的時候,瞬間降溫會是什麼結果?那麼我們可以得到根本就是無序原子構成的合金,硬度也會遠強於鋼。
第二個問題是:面對大塊的金屬,怎麼讓金屬內部和外部同時均勻、急速的冷卻?這就是為什麼蘋果至今仍然沒有將 iPhone 和 iPad 的外殼採用液態金屬的原因。
為了達到這種條件,蘋果甚至想通過反重力鑄造來達到極限的冷卻時間:
當然,理想總是好的,現實總是殘酷的,我們現在也只能在 iPhone 的取卡針上看到液態金屬的存在,希望有一天,不管是誰,能夠找到相對簡易的鑄造方法,那個時候,也許 21 世紀就不會是「鈦」的世紀而會是「液態金屬」的世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