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安卓cpu比不過蘋果
1. 明明安卓不卡了,但是為什麼還比不過蘋果
首先吧,還是品牌問題,品牌這種軟實力沒辦法具體比較,但蘋果是手機一哥毫無疑問。
然後就是系統問題,iOS天生架構就比安卓好,雖然初始難度大,但是體系單一,但是路子走順了維護也簡單。安卓一開始大家都知道就是Linux的皮加上java虛擬機的搭配,優點是開發難度低,缺點就是架構比較繁瑣,所以天生就是十分力只能用六七分。因為初始印象,到安卓7還是安卓9才開始安卓大改,這才從系統層面解決了 歷史 問題,安卓也是11開始加上各個廠家的重視獨自優化,才開始體驗上和蘋果的能夠打擂台。
但是之前多年的積病給人留下了印象就是,安卓就是卡,就是沒同時期蘋果流暢。
另外系統生態和廣告也是一個體驗差距,國外的安卓有谷歌市場統一,所以體驗不差,還有統一的GMS推送。國內由於某些 歷史 原因谷歌不被允許進入,所以缺失了一個統一標准,導致大家都知道的全家桶現象,各自推各自的家族廣告。蘋果國內外都是APP store,也能維持一致的體驗,所以這就是體驗層面的差距,一個一致統一,一個國內的混亂無序。
就好想你逛商場,你覺得萬象城萬達廣場高端一些,還是商業城高端一些。
最後就是定位和成本問題,蘋果從誕生開始,就沒出過什麼平民化價位的產品,基本都是高價高品質高利潤,這幾年庫克上位才開始市場下探。安卓也有機皇,三星,但是公關問題導致退出了,剩下的都是國內企業,企業發展也需要從小到大,從低到高,所以一開始都是做低價開始,國內手機圈也一直嘗試上探高端,但是目前能夠做到的也只有華為,所以漂亮國才要制裁它,威脅到它自己企業的地位了。
但是我覺得國內手機還是會崛起,就跟我們的國家一樣,現在也已經追上了,希望鴻蒙能夠真的普及吧,不再仰望和依賴iOS和android,畢竟都是別人家的。
蘋果就好比是私人企業,老闆一個人說了算,從始至終都是這樣;安卓就好比是合夥企業,一開始的時候,還能齊心協力,到後來就各想各的利益,誰都想自己得到的好處多一點,所以就扯皮了。
很簡單,1就是系統,軟體比較規范,沒有那麼多亂七八糟垃圾廣告,用起來比較省心!2就是品牌,定位高端裝逼神器!
說實話國產旗艦創新或者流暢一點都不輸蘋果,只是品牌認知度真的不怎麼樣,總有些人骨子裡認為低人一等!這是沒辦法的事,再加上國產軟體有點太隨心所欲了,好像不是流氓都混不下似的!也是沒辦法的事!以後國家出手慢慢規范一些,就和蘋果沒什麼差距了!
也有人說是蘋果生態離不開,我覺得這只很少數人,絕不是主要原因!
首先,這個問題取決於市場價值和市場標准。當然和什麼愛國之類的無法聯系在一起。這就好比愛馬仕等奢侈品品牌和國產品牌相比一個道理,有的人是因為情懷,捨不得更換。也有的人是因為質量問題,或者說心裡問題總覺得奢侈品貴就有貴的價值,所以選擇奢侈品。更有一部分人是因為攀比心理在作怪,老是覺得國產比不上那些。手機也是一個道理iPhone 13賣5.6千大多數人想也不想就買了,但是華為P50賣同樣的價格就會覺得不值得這價格。其實同價位都是差不多的。只能取決於個人的愛好。
系統只看好鴻蒙,最新一代的系統,萬物互聯,功能齊全,沒有短板
可惜安卓還是用兩年就卡
2. 大家都知道在數值上安卓手機的運存往往要比蘋果大,為什麼使用流暢度卻依然有差距
蘋果手機運存高嗎?不高,與安卓機型比,少的不是一星半點。安卓機型已經發展到8G運存,而蘋果手機的運存最高也才3G,處理器最高也才6核(如iPhoneX)。
吊詭的是大家都感受到蘋果手機卻比安卓手機流暢度要高,這就不得不讓人佩服了。
雖然安卓手機已經做了很大改善,不像當初那般稍微用的久一些,就會頻頻卡頓。但在手指觸碰到屏幕的那一瞬間,還能感受到安卓特色般的「生硬」感,不像蘋果手機「乾脆利落」帶來的別樣流暢感。這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一、系統環境迥異
使用國外安卓手機的或許都有一個感受,雖然流暢度和蘋果有點差異,但不像國內的那麼明顯。
這就納悶了,難道外國的月亮就比較圓么?
事實上,這都是國內手機軟體造的孽,我們平時下載的App還常駐後台,相互喚醒。
也就是說看似我們關掉了某個APP,實際上它們一直在後台藏著偷偷活動。
更為可惡的是如果我們打開某個APP,它總要拖家帶口,甚至把隔壁老王也一起叫上,這樣不卡才怪呢。
國外的這種情況就要輕很多,順暢度自然也就好很多了。
還有就是國內的App下載後,CPU的負荷度遠超國外的,這就好比一個人總是處在很緊張很大壓力下,整個人能精神起來嗎?
3. 為什麼高通驍龍處理器比不過蘋果A系列
一、高通和蘋果的差距從第一批64位處理器就開始了
1、雖然ARM自己在2012年10月份公布了Cortex-A57(64位處理器),但是高通2014年才能發布第一批64位處理器驍龍810和驍龍808。但是,蘋果2013年的手機就有64位ARM CPU了,那就是用在蘋果5s上的A7。2014年時蘋果就發布了第二代64位處理,那就是用在蘋果6上的A8,從此蘋果就把高通遠遠的拋在後面。
2、由於2013年蘋果就出了第一批64位手機cpu,高通著急啊,2014年趕緊祭出自己的首款高端64位cpu驍龍810,但是由於當時技術不是太成熟,驍龍810剛投發市場就出現很多問題,由於驍龍810發熱嚴重,溫度一高就鎖核,性能大打折扣,當時被譽為「火雞810」,不少搭載810的手機深受其害,其中就包括小米首款大屏旗艦手機小米NOTE,真正的為「發燒」而生了。
為了追趕蘋果,高通再次發力,2015年高通把810的8核砍掉4個核換上自主架構Kryo,820誕生了!不過還是遠遠的追不上蘋果的A9,這可怎麼辦呢,高通絞盡腦汁在2016年推出820的"小改款",那就是高通821啊,但蘋果都是A10了,最後在今年,高通使出渾身解數,注意,這次高通要發大招了啊,高通史上最強處理器835隆重登場,綜合性能也就和蘋果A10打個平手,可是蘋果又出仿生處理器A11了~,分析一下高通這么多年的追逐過程,和蘋果至少相差1代產品,但高通810是敗筆啊,這么說就是相差了2代產品!,能追上嗎。
二、影響處理器性能的重要因素--緩存
在Cortex-A75之前,ARM的Cortex處理器都沒有支持L3緩存。但蘋果自從A7以來,一直在使用L3緩存。Apple A7和A8擁有1 MB L2高速緩存和4 MB L3高速緩存。A9和A10具有3 MB L2緩存和4 MB L3緩存。inter的i5處理器的緩存也不過如此啊,A11更是把二級緩存提升到8MB。
雖然Cortex-A75現在支持L3緩存,最多4 MBL2和4 MB L3緩存,但是這些都是由高通公司的晶元製造商決定是否使用的。
三、系統優化
通常說的性能,都是在操作系統之上通過應用程序測試出來的結果。因此,影響得分的不只是硬體本身的性能,還需要操作系統與處理器的配合。同樣的處理器上面用不同的操作系統,或者說同樣的操作系統做不同程度的優化配置,結果有可能差距會很大。
其實高通soc的集成度遠超蘋果,以835為例,在這小小的一塊里塞進了cpu、gpu、isp、dsp、基帶等等,這是蘋果所做不到的。
然後是性能功耗比,835cpu的a73改是arm推出的核心面積最小、效率最高的大核架構,功耗表現非常出色,能長時間維持高頻運行,可以說是目前最適合手機cpu的大核架構。而以蘋果A系歷來的表現來看,靠堆晶體管加大核心面積,雖然能把單核性能拉上去,但犧牲了功耗,實際上很難滿血運行,即使有10nm工藝也沒用,架構和製程是同等重要的!gpu部分高通優勢就更明顯了,論能效比,adreno稱第二沒人敢稱第一。
因此,只要安卓機的處理器性能沒有比蘋果機的處理器高出太多,性能想超過蘋果基本上也非常難。
最後,舉個例子,形象地說一下:
蘋果就是做高鐵的,把列車和軌道都做了,只能跑火車,其他車跑不了,做出來的火車也跑不了高速公路和其他普通馬路。
而高通做的是轎車,除了可以跑高速公路,還可以跑在普通馬路,甚至顛簸的土泥路上。
所以高通的CPU其實是犧牲了很多性能而換取了更多的兼容性。
4. 安卓系統和iOS為什麼差那麼遠配置高於蘋果的安卓手機運行起來都沒蘋果流暢
主要因為以下幾個方面:
1、安卓系統在整體的編寫閉薯緩和優化上不如IOS。
2、安卓系統的手機並沒有專業的要求配置轎模;而ios卻是適配進行的,整體性能得到了保證。
3、處理器的差距,即使是現在最流行的高通的處理器,也沒有蘋果自己產的處理器好。
4、安卓系統在運行中,手核會產生很多的系統緩存,而ios系統卻不會,更加的保證了系統運行的流暢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