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電腦資訊 » 1號文件為什麼是農業

1號文件為什麼是農業

發布時間: 2023-05-18 17:35:45

⑴ 農1是什麼意思

農一也就是農一代,就是二十世紀40-50年代的農民。他們生在農村,長在農村。

⑵ 1號文件是什麼意思

一號文件就嘩瞎源是新年的第一份簽署的正式文件。
由於是第一份文件將會顯得特別,具有指導意義。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曾在1982年至1986年連續五年發布以農業、農村和農民為主題的中央一號文件,對農村改革和農業發展作出具體部署。
2004年至2021年連續十八年發布以「三農」(農業、農村、農民)為主題的中央一號文件,強調了「三農」問題在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時期「重中之神明重」的地位。
2023年2月13日,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做好2023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發布亂態。
在不同的年代背景下,中央一號文件各有側重,准確把握保護農民物質利益、尊重農民民主權利、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的改革主線,加速了城鄉協調發展的歷史進程,共同奏響了繁榮農村經濟、促進農民增收、推動農村社會發展的氣勢磅礴的主旋律。
是我國城鄉社會走向和諧發展、致力於共同繁榮的時代最強音。

⑶ 1號文件解讀

法律分析:央一號文件原指中共中央每年發布的第一份文件。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開始發布《第一號文件》。現在已成為中共中央、國務院重視農村問題的專有名詞。中共中央在1982年至1986年連續五年發布以農業、農村和農民為主題的中央一號文件,對農村改革和農業發展作出具體部署。2004年至2021年又連續十八年發布以「三鎮消農」(農業、農村、農民)為主題的中央一號文件,強調了「三農」問題在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時期「重中之重」的地位。

法律依據滾頃:《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第三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家機構實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則。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都由民主選舉產生,對人民負責,受人民監督。

國家行政機關、監察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都由人民代表大會產生,對它負責,受它大旅陸監督。

中央和地方的國家機構職權的劃分,遵循在中央的統一領導下,充分發揮地方的主動性、積極性的原則。

⑷ 為什麼每年的中央一號文件都是關於農業的

2010:一號文件破題城鄉統籌「三農」問題的真正解決,功夫在「農」外2010年的中央一號文件還姓農.不過,與過去有質的區別——那就是工作重心增加了城鎮化問題,變成新農村建設與城鎮化兩輪驅動.還是那句老話:「三農」問題的真正解決,功夫在「農」外. 為什麼中央還把一號文件鎖定「三農」?除了常規的「三農」問題是中國現實發展的重中之重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過去的「三農」戰略已經到了必須進行重大調整、集中力量打攻堅戰的時候了.這個攻堅戰就是喊了多年但一直未能根本觸及與破題的城鄉統籌. 這個問題太過復雜,涉及太多的部門與問題,包括農民工、戶籍制度、就業、社會保險、糧食安全、中央與地方關系等等,過去已有的6個中央一號文件,都沒有正面談論此問題.2010年的中央一號文件到了必須觸及這些硬骨頭的時候了.所以,2010年是城鄉統籌與城鄉一體化破題的一年. 新世紀以來出台的6個中央一號文件,2004年關注的主題是農民收入,2005年是農業綜合生產能力,2006年至2009年是新農村建設,傳統的農民收入、現代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等都裝入了新農村建設發展戰略中. 細心的人會發現,新農村建設雖然很好,但一直難以破解過去制約中國發展,並且已喊了多年的城鄉統籌問題.新農村建設得再好,還是難以擋住或留住農村的青年,他們對城市嚮往的熱情永遠難以改變. 盡管政府把物力、財力等投向了農村,但還是難以解決農村的散、空、窮問題.龐大的人口不能一直滯留在農村,要把他們轉移出來,減少農村人口,才是最終消除貧困,縮小城鄉差距的主要途徑.單純地讓農民留在農村是永遠難以解決城鄉統籌問題的.未來的城鄉統籌就是要逐步解決農村人口向城裡統的問題,而不是單向地把農村的土地統向城市,資金統向城市,人也跑向城市,但人口戶籍卻還留在農村. 人口戶籍留在農村,也一直制約著城市規模的擴大.數年來除了超大規模的幾個大城市不斷生長外,中等城市與城鎮一直數量偏少,規模偏小,且發展速度緩慢.縣域的鄉鎮人口一般也就幾千人,一直難以有集聚效應,更無法對周邊的農村產生輻射與帶動作用,人氣遠遠不足. 如果通過城鎮化的發展,在規劃引導基礎上,積極穩妥地吸引大批回鄉青年在中小城市與城鎮落戶,通過戶籍制度放開與產業發展吸引大量農村人口,集聚的人氣會對中小城市與城鎮的發展有一個帶動作用.人口的增加必然會帶動這些城市與城鎮的房地產及其相關產業發展.而大量的人口從農村轉移出去後,農村的土地經營規模也會因此而擴大,從而使務農的農民通過經營較大規模的土地提高收入. 所以,2010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成了中國未來發展的一個戰略轉移點,從此,中國的發展重點就從過去單純地發展新農村,過渡到真正的城鄉統籌.通過城鎮化,使中小城市與城鎮吸引大量轉移出的農民,從根本上解決「三農」問題.當然這是一個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問題,屬於最難啃的骨頭.單一的政策是難以奏效的,必須綜合考慮多方面因素,包括城鎮規劃、戶籍制度、房地產發展、就業機會創造、社會保障、農地非農用、糧食安全等. 從這個角度來看,中央再次把一號文件鎖定在「三農」上,是想通過對戶籍制度的破題與中小城市與城鎮的發展,作為農村問題徹底解決的工作抓手,以此引導未來城鄉一體化全面發展.(文/鄭風田作者為中國人民大學教授)2004~2009:一號文件又歸三農如果改革初期關於農村問題的5個一號文件是為農村改革保駕護航的話,那麼2004年至2009年的一號文件,則是開啟了重農時代. 2004年2月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促進農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見》作為2004年中央一號文件,正式公布. 人們不會忘記:從1982年至1986年,中央連續出台了5個關於農村工作的一號文件,開創了中國農村發展和改革的新局面.此後,在廣大農村幹部群眾心目中,中央一號文件成為象徵解放和發展農村生產力的專用名詞. 時隔18年後,黨中央、國務院又發出了關於農業和農村工作的第六個一號文件,處於「真窮、真苦、真危險」境地的農民高興地發現:中央一號文件又回來了. 此後直到2009年,中央又連續出台了6個一號文件.如果說改革初期關於農村問題的5個一號文件是為農村改革保駕護航的話,那麼2004年至2009年的中央一號文件,則是開啟了重農時代. 改革開放初期的5個中央一號文件,使幾千年溫飽不保的中國農民,在歷史的瞬間,越過了貧困,從溫飽線上逐步向小康邁進.然而,農村的改革,深層次的推進,依賴於城市國有經濟改革和政治體制改革. 第一,從1985年起國家實行流通渠道體制改革,但這項改革經歷了曲折反復之後,至今也沒有完成,致使農民不能順利走向市場. 第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確立後,按照原來的設想,新的農業體制是有統有分,是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但事實上,一直受「大集體」壓抑的農民,沒有那種興趣.所以當時層層上報設立了多少多少個經聯社、合作社,但實際上是農戶各自經營.這種千家萬戶各自經營的方式,與大市場的要求極不適應.農民不了解市場,往往是看鄰居.本村當年種什麼賺了錢,明年就跟上種什麼.結果是,今年市場上的稀缺產品,明年就過剩,農民吃盡了苦頭. 尤其是在改革的中心轉向城市之後,由於城市和農村的改革交織在一起,出現了一些新的碰撞和摩擦. 首先,誤認為農村富裕起來了,因而各方面通過種種辦法向農村、向農民伸手,農民負擔不斷加重. 同時,國家繼續採取剪刀差的辦法從農村積累資金,用於城市建設、工業建設.稅制改革雖然取得了很大成績,但對縣以下財政收入壓得太緊,只佔全國財政收入的21%,卻供養了69%的國家工作人員,農村公共財政開支嚴重不足.本應由國家負擔的義務教育和公共衛生事業卻要農民負擔.為了維持基層政權的正常運轉,亂收費、亂攤派、亂集資現象屢禁不止.再加上農村機構膨脹,人員增加等多方面的原因,農村改革初期農民得到的實惠一點一點地被抵消了. 而且,由於城鄉二元結構的長期存在,大批剩餘勞動力滯留農村,農民不能充分就業,因而農民收入增長緩慢,農民物質和文化生活水平得不到進一步提高.特別是中部糧產區,有的年份還出現了負增長,農民種糧積極性嚴重受挫,因而造成糧食連年減產,對國家的糧食安全和市場供應產生了不利的影響. 2000年,長期在農村基層工作的李昌平,把他在農村從事基層領導工作所體會、觀察到的問題,致信朱鎔基總理,概括為「農民真苦、農村真窮、農業真危險」,一時成為「三農」問題最經典的名言.在這三個概括中,對農業是否危險或許還存有一定的爭論,但農民真苦、農村真窮,卻是普遍公認的事實.農村所面臨的嚴峻形勢,也引起了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關注. 1993年以來,中央每年召開一次農村工作會議、每年出台一個關於農業和農村工作的文件,已經成為慣例.但2003年卻先後召開了兩次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下發了兩個文件,為20年來所僅見. 為准備2003年初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剛剛選舉產生不久的新一屆中央政治局和中央政治局常委會專門召開會議.在2002年12月28日的中央政治局會議上,中央政治局就提出,要更加關注農村,關心農民,支持農業,要把「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這為2003年年初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作了非常重要的鋪墊. 2003年初,新當選的總書記胡錦濤出席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並作重要講話,講話中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這句話後來被廣泛引用.這也解釋了總書記到會作重要講話的深層原因. 2003年底,第二次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召開.從表面上看,這一方面是出於對1978年12月22日十一屆三中全會原則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加快農業發展若干問題的決定》拉開農村改革序幕的紀念,另一方面也由於2004年春節是在1月份而使會期提前.但更深層次的原因是,中央經過認真的分析和研究後認為,2003年在遭受非典和多種自然災害的影響下,農業和農村保持穩定發展,目前的局面來之不易,很多經驗值得認真總結;同時,近幾年來農民收入持續增長緩慢,已成為影響農村乃至整個國民經濟全局的重大問題. 農業和農村工作從長時期的「基礎地位」,到近幾年的經濟工作「首要位置」,再到現在的全黨工作「重中之重」,四個字的變化,反映了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對解決「三農」問題的高度重視.中央一號文件時隔18年重新回來,就是這種高度重視的最好體現. 18年後,中央再次把「三農」問題作為中央一號文件下發,讓農民增收成為文件的主題,是在農民收入增長緩慢、城鄉居民收入差距不斷擴大這個大背景下作出的戰略決策.文件傳遞了一個明確的信號:那就是黨和政府高度關注著「三農」問題,黨和政府十分關心著廣大農民的根本利益,黨和政府時刻惦記著9億農民的增收問題. 此後,直到2010年,中央年年都把「一號文件」留給「三農」,使廣大農民在每一個春天都能最先感受到一種破冰後的溫暖.(文/余廣人作者為近代史學者)1982~1986:「中央一號文件好!」 改革開放初期的5個「一號文件」,反映了廣大農民的心聲,記載了中國農村改革的歷史進程. 1978年冬,安徽省鳳陽縣梨園公社小崗生產隊的18位農民,按下了18個鮮紅的血手印,分田到戶,率先實行農業「大包干」.鄰村得知後,也模仿著干起來.1979年6月,安徽省委第一書記萬里到鳳陽聽了有關大包乾的匯報後,當即表示支持. 鳳陽縣小崗隊18個農民包產到戶的壯舉,率先敲響中國農村改革的鼓點. 不準落戶口一「黑戶口」一社會主義「依存戶口」 在既往社會主義公有體制的詞典里,「包產到戶」在憲法里找不到支持的釋義.甚至在十一屆三中全會的紅頭文件中也找不到明確根據.三中全會發出的《關於加快農業發展若干問題的決定(草案)》有兩個明確的「不許」——「不許分田單干,不許包產到戶」. 但這個文件也能讓人看到改革的跡象:農村勞動組織「可以按定額記工分,可以按時記工加評議,也可以在生產隊統一核算和分配的前提下,包工到作業組,聯系產量計算勞動報酬,實行超產獎勵」.這個「可以、可以、也可以」的農村政策,農民只看到了「也可以」,把它當成一個充滿希望的小窗口——包產到戶不準落戶口,「到組」的「也可以」,也是他們長期求之不得的啊. 「也可以」的「包產到組」隨即開始撕破「兩個不許」的禁錮.到1979年國慶前夕,「包產到戶」、「分田單干」在農村已成不可遏制之勢.此時召開的十一屆四中全會將三中全會的《關於加快農業發展若干問題的決定》幾經修改,去掉「草案」二字,作為37號文件正式下發. 修改後的《決定》,把「草案」中的「兩個不許」,改為「一個不許」、「一個不要」:「不許分田單干.除某些副業生產的特殊需要和邊遠山區、交通不便的單家獨戶外,也不要包產到戶.」在中央紅頭文件中,語氣如此和緩的「也不要」,此前罕見.這小小的文字修改,給農民打開了一條門縫,「包產到戶」從這條窄窄的門縫擠出去,雖然是「黑戶口」,但開始了「野蠻」生長.

⑸ 中央一號文件是什麼

中央一號文件是中央每年發布的第一份文件,通常在年初發布。

1949年10月1日,中央開始發布《第一號文件》,現在已成為中央重視農村問題的專有名詞。中央在1982年至1986年連攔塵續五年發布以農業、農村和農民為主題的中央一困做號文件,對農村和農業發展作出具體部署。

2004年至2022年又連續十九年發布以「三農」(農業、農村、農民)為主題的中央一號文件,強調了「三農」問題在中國社會現代化時期「重中之重」的地位。2023年2月13日,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關於做好2023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汪衡衡意見》發布。

發布背景

「三農」問題在中國的開放初期曾是「重中之重」,中央連續五年發布以農村為主題的中央一號文件,這五個「一號文件」,在中國農村發展史上成為專有名詞—「五個一號文件」。時隔18年,中央於2003年12月30日簽署《關於促進農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見》,中央一號文件再次回歸農業。

2005年1月30日,《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村工作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見》,即第七個一號文件公布。2006年2月21日,公布了以「建設社會新農村」為主題的2006年中央「一號文件」。對於這個文件,社會反響強烈,這個文件給農民鬆了綁、指了路、開了心。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中央一號文件

⑹ 一號文件是啥意思

一號文件意思介紹如下:

(6)1號文件為什麼是農業擴展閱讀:

中央一號文件的歷史價值

在中央一號文件指引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呈現出新趨勢、新氣象。

首先,中國農村已形成適應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的農業和農村政策體系框架:全面取消農業稅;對農業生產實行直接補貼;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社會事業發展重點轉向農村;在全國農村普遍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保障農民工權益等。

新的農業和農村政策框架體系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實現城鄉一體化新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財政保障和政策支持。

其次,下發的5個中央一號文件,按照「以工補農,以城帶鄉」的思路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針,形成支農惠農的長效機制,我國農業生產的「怪圈」開始被打破,糧食生產已經連續5年豐收。

再次,加大力度建立健全適應現代農業和農村發展的基礎設施。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攜消指出,今後將逐步提高農村基本公共服務水平,包括提高農村義務教育水平,增強農村基本醫療服務能力,穩定農村生育水平,繁榮農村公共文化,宴斗建立健全農村社會保障體系。

⑺ 中央一號文件是什麼

「中央一號文件原指中共中央每年發的第一份文件。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開始發布《第一號文件燃吵瞎》。現在已碰銀成為中共中央重視農村問題的專有名詞。中共中央在1982年至1986年連續五年發布以農業皮空、農村和農民為主題的中央一號文件,對農村改革和農業發展作出具體部署。2004年至2017年又連續十四年發布以「三農」(農業、農村、農民)為主題的中央一號文件,強調了「三農」問題在中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時期「重中之重」的地位。」

一是強調糧食主產區農民增收和貧困地區農民增收這兩個重點和難點。

二是從農業內部、農村內部和農村外部這三個層次,提出促進農民擴大就業和增加收入的有關政策。

三是從為農民增收創造必要外部條件的角度,提出了開拓農產品市場、增加對農業和農村投入,以及深化農村改革的政策措施。

四是強調了各級黨委、政府和有關部門要切實加強領導、落實政策。

2013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鼓勵和支持承包土地向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流轉。其中,「家庭農場」的概念是首次在中央一號文件中出現。

2014年中央一號文件確定,進一步解放思想,穩中求進,改革創新,堅決破除體制機制弊端,堅持農業基礎地位不動搖,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

2015年中央一號文件確定加大改革創新力度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

2016年中央一號文件強調要用發展新理念破解「三農」新難題,提出要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公布,提出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2018年中央一號文2月初公布,提出關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

文件確定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目標任務:

到2020年,鄉村振興取得重要進展,制度框架和政策體系基本形成;

到2035年,鄉村振興取得決定性進展,農業農村現代化基本實現;

到2050年,鄉村全面振興,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全面實現。

文件從提升農業發展質量、推進鄉村綠色發展、繁榮興盛農村文化、構建鄉村治理新體系、提高農村民生保障水平、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強化鄉村振興制度性供給、強化鄉村振興人才支撐、強化鄉村振興投入保障、堅持和完善黨對「三農」工作的領導等方面進行安排部署。

⑻ 在中國,為什麼每年的一號文件都是以農業為主

中國的18億畝耕地是底線!任何時候,這個底線是絕對不能突破的!所以,在今年的「兩會」上,應該把這個底線和三農問題放在首位討論!要對那些「圈地切割」嚴厲打擊!一個國家,盡管人口多少,沒有飯吃,大家可想而知。所以,農業是基礎也是根本,就是別的行業如何發展,只要是有人為的發展,人吃不上飯都會餓死,一切皆為零。

⑼ 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發布,中央一號文件發布,具有什麼重要意義

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發布,中央一號文件發布,有利於農業農村現代化取得重要進展,農業基礎設施現代化邁上新台階,農村生活設施便利化初步實現,提高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有利於健全黨的農村悶宴工作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加強黨的農村基層螞毀銀組織建設和鄉村治理。

三、有利於保持鄉村獨特風貌。

農業農村部黨組成員兼中央農辦秘書局局長吳宏耀強調,鄉村建設不能搞大拆大建,要保持鄉村獨特的風貌,“編制村莊規劃要在現有的基礎上展開,注重實用性,不能都推倒重來,搞大拆大建。村莊要保持鄉村獨特的風貌,要留住村莊的鄉情味和煙火氣,防止千村一面。同時,要嚴格規范村莊的撤並,不得違背農民意願,強迫農民上樓。鄉村建設是為農民而建,一定要尊重農民的意願。”

⑽ 在中國為什麼每年的一號文件,都是以農業為主

1、一號文件往往不斷關心農業,關鍵取決於農業是新四化同步的薄弱點,積極推進農業智能化是實際與歷史時間的硬任務。在社會經濟進到新形勢的情況下,農業發展趨勢必須積極融入這一變化。

2、中國的基本國情便是人口數量多,僅是十幾億人口數量,要確保它們可以吃飽了、吃好、吃得營養成分、吃得身心健康,農業就會有非常大的每日任務,從這種視角去看看,中國人一直講糧定天下,糧食作物是全部社會經濟發展趨勢的壓艙石。因而,不管何時把「三農」難題放到第一位全是真知,全是必需的。

3、每一年的一號文件都專注於農業,這對村民是個非常大的激勵。並且,農業情況關聯到每一個人、每一個家中的日常生活。因此 ,她們也期待能見到中央怎樣進一步加強農業,使農業有更強的產出率,能有更強的提供。

4、在邁進全方位建設全面小康社會,邁進基本建設智能化強國之路的環節中,不可以讓農戶盆友落在後面。而現階段,城鎮發展趨勢差別還非常大,要想達到群眾對幸福生活持續提高的要求,就需要處理好這一不配合和不充分的的難題。

5、鄉村的多功能性,是大城市所代替不上的,鄉村要生產製造糧食作物,確保我國和中華民族的糧食生產安全、農業產品提供,又要防護好生態環境保護,為都市的快速發展帶來優良的綠色生態商品。因而,要想完成鄉村振興的總體目標,都必須農業、鄉村有更快的發展趨勢。而關心農業也是因為更快的激發出鄉村的多功能性。

熱點內容
淘寶為什麼要登錄賬號 發布:2025-02-09 03:46:21 瀏覽:521
蝙蝠為什麼晚上飛出洞口 發布:2025-02-09 03:23:57 瀏覽:661
燙金徽章為什麼便宜 發布:2025-02-09 03:21:34 瀏覽:143
為什麼沒有時間兼顧家庭 發布:2025-02-09 03:20:02 瀏覽:419
為什麼手機鈴聲 發布:2025-02-09 03:19:49 瀏覽:192
手機拍照為什麼會自動打開閃光燈 發布:2025-02-09 03:19:49 瀏覽:663
為什麼找不到美團的人工客服 發布:2025-02-09 03:17:40 瀏覽:566
眼睛總是腫是因為什麼 發布:2025-02-09 03:16:13 瀏覽:525
為什麼車子中網上有三條帶顏色 發布:2025-02-09 03:06:39 瀏覽:620
冬天為什麼晴天晚上冷 發布:2025-02-09 03:06:05 瀏覽: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