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電腦資訊 » 藍綠廠為什麼模仿蘋果

藍綠廠為什麼模仿蘋果

發布時間: 2023-04-14 08:12:23

Ⅰ 為什麼oppo和 vivo被叫藍綠廠

這個叫法有一個由來,因灰VIVO的商標是藍色, OPPO的商標是綠色,而且這兩家公司都是步步高的的,而且營銷模式,產品的非常相似,所以經常放在一起說
。科普下:OPPO手機背景是綠色背景,vivo手機背景是藍色背景,面對各類的噴子,藍綠廠就這樣誕生了。

其實面對綠廠(OPPO)藍廠(vivo)手機被噴, 個人感覺主要是由於兩者以高價低配和廣告傳銷聞名的原因。同樣近兩年要問最火的手機廠商是誰?不是華為,不是小米,不是三星,也不是蘋果,而是藍綠廠的vivo和oppo了。很多人常說藍綠廠是靠著高價低配,賺的盆滿缽滿,畢竟只要明星一代言,廣告一忽悠,不懂手機的人自然而然就一擁而上。「你看這明星在用這手機,你看這廣告上就是這手機,你看這手機多像蘋果,你看這手機美顏多厲害」。

充電五分鍾,通話兩小時,這些鼓動性的宣傳廣告語,在加上智能美顏、明星同款,又有多少少男少女經禁得住誘惑呢?面對鋪天蓋地廣告語,在加上那些號稱主打高性價比的廠商一對比,藍綠廠想不被噴也就難了。

Ⅱ 一部iPhone12五六千元,蘋果手機為什麼這么貴

華為p50垃圾集於一身憑什麼賣一萬多?

蘋果1萬左右為什麼有人買?除了個別死忠粉以外,其餘的都是「弱者求平衡心態」,這是什麼概念,很簡單,開幾百萬豪車的人多選擇這種手機,而普通人終其一生可能都和幾百萬的豪車無緣,但是出於強行求平衡的心態就要買個蘋果來撐門面,顯示自己和富豪差距不大,至少在通訊工具上沒有大差距。這就可以理解為什麼有人會賣腎買蘋果了!說到底,這就是「弱者求平衡心態」。可悲的是,他們不知道,Y痿患者就算隨時手裡面握著根鐵棒,也改變不了自己Y痿的事實!

美帝工資3000美元左右,蘋果999美元,一個月可以買三個,貴么?

茅台為什麼這么貴

價值決定價格,需求影響價格

蘋果的系統優化好,用料還行。外觀比較亮眼,人家不會因為你買不買,而改變自己的初衷和策略。對各個軟體要求和審核較為嚴格。達不到要求就不會讓你上架人家的應用商城。

國產手機,起步晚,各個品牌間只會內斗,而不會合作,對自己的系統不做最優的優化,更新換代較快。(看看蘋果,每年只出一款,系統更新也很少。有自己的獨立系統。)倒是國產手機最近的價格越來越高,要逼近和超過蘋果了。。。

國產中要數華為最牛,有自己的系統,有自己的技術。但是價格略貴。

小米的最初口號是什麼,現在依然已經忘記了。。。。開始攻擊最高中高端市場。。。。

藍綠廠起步最晚,奈何資金雄厚,後起步,但技術吸取和更新較快,系統的調教和流暢度較為完善,現在依然到了可以和小米一決雌雄的階段。

安卓相對於蘋果而言,市場較大,卻種類較雜,各個品牌勢力競爭較為嚴重,都在為了搶市場而不斷推新換舊,導致自己的性能方面關注較少,也可能因為軟體市場的雜亂,導致優化不好做。。。而且對於各個軟體審核不嚴格。。。

而蘋果,主動權在自己手中,各個軟體必須向蘋果靠近,以蘋果的要求開發和優化軟體才能准許上架,導致系統個方面的優化和個軟體的配合比安卓好那麼一些。。。

所以蘋果,不擔心自己的技術,只擔心領導人為了迎合市場,而改變或放棄一些自己所擁有的優點和對完美系統的追求。。所以蘋果依舊可以笑傲江湖,而安卓各品牌仍在追趕中,如果安卓不加強規范和嚴格的要求各app和自己系統的最優優化。。。。那麼蘋果依然是大哥

一個小米六機主的留言

去二手市場看看,為啥蘋果這么貴,華為就廉價

第一呢蘋果手機貴在於它是進口產品,雖然大部分都是在國內製造出來的,但是國內都是屬於加工組裝,在國內銷售需要非常高昂的關稅!

第二呢,蘋果手機的質量,不開否認蘋果手機的質量絕對是所有手機中可以排在名列前矛的!

以前在一家製造蘋果手機的廠上班,見過蘋果手機的組裝過程,從零部件組裝完以後,後面有20多站的測試站!

有一站有問題就要打回去重新修!

可以說蘋果手機對品質的把控非常嚴格的!

還有蘋果手機獨有的ios系統,反應非常的快速,基本上不會出現卡頓情況!

15年剛畢業的時候買了一台蘋果6s一直用到今年,電池都用壞了,它的系統竟然一點都不卡!

還有蘋果手機一直都是引領手機階的 時尚 。蘋果手機的外形很多手機都在模仿!

國產手機想要徹底超越蘋果手機,可以從創意、系統,方面自主研發!

因為國產手機大部分使用的都是安卓的系統,剛買來的時候反應速度非常的快,但是使用一年後反應就變慢,使用一年半就可能會出現卡頓,使用兩年就不得不換新手機!

首先蘋果的售價其實一直都是這樣定位的,只要用過蘋果4,4S過來的,都會曉得,當時蘋果4S上市的時候也是5K左右,哪個時候的5K,我覺得應該相當於現在的1萬左右了,哪個時候我相信購買4S的朋友也沒嫌貴,反觀現在,就覺得蘋果價格高。在就是,隨著經濟的發展,手機也在不斷地更新。同樣,有便宜的,也有貴的,蘋果也是如此,推出了高端的12PROMAX,價格定位在1萬左右,低端的SE2,價格定位在3K多。以此來適應不同的消費者。 在就是,高端機和低端機的用料都是不一樣的,其次就是性能,畢竟一分價錢一分貨。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到你。

手機就是一個通訊工具。但就是有部分國人崇洋媚外,已買用蘋果、三星手機為榮,趨之若鶩,極度吹捧,無所不用其極,可悲也!

Ⅲ 藍綠廠機是不是智商鑒定機

說是藍綠廠為智商鑒定機過分了!
首先藍綠廠一開始就不是主打高配。
以藍廠為例(我家裡長輩都用的vivo我14年買個vivoy18給我媽用,一千塊左右橡知的手機,用了三年,17年下半年才因為內存不夠,換了個手機。我給她換了個vivox20)。首先藍廠手機品控是不錯的。況且售後也挺好。可能在配置上,用的處理器並不是最新最頂尖的。但是其價格也並不是頂尖上。和小橘賀米這種高配低價的手機可能沒法比。但是藍廠從總體使用感覺上絕對是不錯的。況且從影音方面,藍綠大廠還是有優勢的。
動不動智商鑒定機這樣說就不對了。難道都要買高配低價手機才算是好?藍綠大廠千元機也一樣不難用。蘋果賣的貴自然有賣的貴的道理。千元機也有千元機便宜的道理。
何必動不動藍綠大廠的就是智商鑒梁伍消定機!

Ⅳ 為什麼現在的國產手機從內到外都在模仿蘋果

中國人的拿來主義

中國人很會模仿,翻版飢冊,很多外國暢銷的東西,賣到了中國,就會被模仿,來促進銷量。很多東西外觀相似,但質量卻遠不如別人的產品,實在令人慚愧。

看齊行業老大

蘋果是手機行業的老大,新科技,新潮流的引導者,國產手機的模仿,也是看齊行業老大的結果,緊跟時代潮流,才不會被時代遺忘。

用戶的中肢早體驗度

蘋果的用戶體驗度一直很好,很多人都喜歡用蘋果手機,有些甚至把它當做身份的象徵。如果買一款外觀相似的國產手機,賣雀顯然性價比更高,所以國產廠商競相模仿。

我國設計的匱乏

我國人民的創造力,一直不如美國,所以難以製造出更先進的產品,只得被牽著鼻子走。

Ⅳ 為什麼有的手機廠商的手機是代工廠生產,而不自己建廠生產呢

貼牌生產,也許很多人並沒注意到。但如果走在大街上,尤其是廣東福建一帶,你會經常看到一些店面在銷售外貿原單產品。在淘寶上,從事相關商品買賣的人也不少。這也就是說,貼牌現象在我國是普遍存在的。那麼,為什麼手機品牌商會選擇代工廠而不是自己生產呢?

首先,講一個略微專業一點的詞語,微笑曲線。這個曲線在經濟學里很流行,說的是,產品的價值增值主要集中在研發和銷售環節,中間的生產環節其實是微利的。在手機行業,可以說這一點體現的尤為明顯。研發環節的重要產物——晶元,可以說連華為這種具有研發實力的一體化手機產銷商都受到制約,因而造成手機最貴的就是晶元。銷售環節的價值增值則主要體現在品牌塑造上,大品牌賣的貴還銷路好。

第二,從價值鏈分工的角度來講,有些企業樂於只動手不動腦,專注搞生產,也就是代工廠;而有些手機品牌商則樂於將生產環節外包或者貼牌,比如小米,這時價值鏈分工的產物。就像廚師很多,但你問他為啥不出去開飯店,人家說不願意操那份心。反過來,你問飯店老闆,你咋不下廚,人家會說,雇個人就好了。

第三,手機品牌商找代工廠有陪螞啥好處?最主要的是省心省力,不用擔心生產這塊。而且,代工廠由於規模因素,成本比企業自己生產更低。在經濟不好的時候,生產外包還可以節約資金投入、降低運營風險。

一說到手機代工,大家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富士康,這是全球最大的代工企業,客戶有蘋果、華為、小米等。那很多人就好奇,為啥這些手機廠家不自己建廠生產呢?


代工生產也是生產主流

俗話說「術業有專攻」,手機廠家屬於方案整合商,而生產手機則是代工製造企業。就跟房地產中的開發商和建築商關系一樣,房地產公司既可以自己開發,也可以承包給專門的建築公司開發。

在功能機時代,諾基亞、三星這些手機廠家都是自己建廠自己生產。包括國內的波導手機,這些都是自己建廠生產,當年波導在寧波建成了最大的手機生產基地,年產2000萬台。但隨著聯發科的崛起(聯發科打包方案),很多小品牌加入,手機代工才開始流行起來。但真正改變這一格局的,還是蘋果和富士康這一對,幾乎顛覆了整個手機製造業。


代工生產的好處有哪些?

據我所知,國內的手機企業中只有vivo還堅持全部自主生產(哪怕是入門級的千元機也沒有外發生產),除此之外,華為、OPPO、小米這些企業都是外發代工+自己生產雙模式,包括三星也是這樣。唯一一個不自己建廠生產的企業則是蘋果,這也是蘋果手機背後印上「加尼福尼亞設計,中國製造」的原因!

至於那種模式更好,都有利有弊,但總的來說,還是自己建廠比外發代工更有優勢。這也是為什麼華為、小米這樣的企業從代工模式切換到自己建廠生產一部分的原因。至於蘋果,那是另類的存在。


一、輕資產: 手機絕亂旦廠家建一個工廠,需要很大的資金。從地皮、廠房、設備、人工,到後期生產、供應鏈、品控、出貨量等,這些都是實打實的重資產。很多手機廠家出貨量不高,並且利潤有限,撐不起這么大的投入。說得再難聽一點,外發代工,即使倒閉了,那最大的風險也是代工廠承擔了,要是自己建廠,那等於全部扛下來(看看樂視)。

二、靈活性: 外發代工除了把投入轉移出去外,靈活也是一大優勢。比如一款手機賣得好,那就追加訂單,要是一個工廠生產不過來,甚至可以向幾個工廠下單。要是賣得不好,那就砍掉訂單,不用擔心產能問題,也不用擔心設備、人員調整,這些都是代工廠自己的事。手機企業只需要給出訂單,到期收貨就行。少了中間環節,比較單純乾脆!


代工生產的短板在哪裡?

但我們發現,國內手機企業高端機更多是自己生產,反而把低端的手機外發代工,這又是為啥?

首先、代工企業也是要賺錢的,成本太低,加工費太低人家是不會接的。所以越是高端的手機代工費就越貴(當然成本也確實增加了),手機企業不願意把這部分利潤轉給代工廠,所以自己建廠,自己整合供應鏈,利潤最大化。

至於低端機,反正賺不了幾個錢,只要量夠大,那就可以把成本壓下來,所以ODM廠家代工的多是中低端機,除非確實沒有自建工廠的才是全部外發代工。


其次、當產品銷量足夠高時,分給幾家企業代工,那產品質量沒並擾法保證。畢竟大家的工藝不一樣,供應商不一樣,生產出來的產品就不一樣,這對高端旗艦機來說是致命的(看看手機屏幕,大家都會挑哪一個供應商的,蘋果手機也挑哪裡生產的)。所以,大家都願意自建工廠生產高端機,把品質抓在手裡。連小米這種一直代工的廠家,在小米10Ultra發布後都是自己生產一部分。除了利潤,品控也是一大原因!


隨著手機廠家銷量越來越大,自建工廠自己生產的規模也會逐漸提升,整合上下游,把產品完全掌握在自己手裡是大趨勢。蘋果之所以在中國生產無非就是看重中國的生產成本(跟特斯拉在上海建廠類似),蘋果真要是回美國建廠生產,那成本蹭蹭蹭網上漲,給富士康代工也是一種無奈選擇。

這幾年說到新款的5G手機,消費者心裡可能普遍的一個關鍵詞就是「缺貨」,尤其是像華為和小米這些國內手機廠商,每當發布一款新機,供不應求就已經成為默認的常態,盡管有人說有的廠商故意飢餓營銷,控制前期的手機供應鏈,從而營造一種很火爆的感覺,但是由於一年當中新手機大部分集中在春季發布,所以手機代工廠的產能壓力確實也很大,供貨經常達不到市場需求也屬正常。



有些人就問了,既然每年都供不應求,為什麼手機廠商非要尋求代工廠,而不打算自己建設工廠來生產自家的手機呢?這是因為手機代工廠並不是想建就能建的,先不說前期巨大的投資成本,光是後期的盈利問題就會讓手機廠商難受,畢竟目前沒有任何一家手機廠商能靠自家手機的產能滿足一家工廠的正常運轉,只有尋求更多客戶,代工更多手機等產品才有希望盈利。



而且對於一家代工廠來說,還需要不斷投入建廠成本,生產線升級和人員工資,這些都會導致手機廠商面臨更大的資金壓力,把有限的手機研發資金消耗殆盡,長期算下來其實是很不劃算的。如果只是為了保證產量而建設自家的工廠,可能反而會因此導致產品研發受到阻礙,即使產能沒問題了,可能競爭力也會下降,導致銷量還不如以往,這樣的話顯然就得不償失了。

其實,不只是手機有代加工,很多的產業也這種模式。這在以前是不可想像的,那時候什麼都是自己做,最好一個工廠變成了大雜燴,什麼都不專,龐大的資產管理、人員管理、資金籌措調配使得企業疲於奔命,最後的結局就是很快關門。

隨著現代企業的發展,要求的技術含量、人才等越來越高,使企業的專業化、集約化變成必然,通俗地說就是「專業團隊」。

企業建工廠,首先是選址,然後是建設,同時招聘人員,這些都是需要大量的資金、時間才能完成。其建廠的費用可能會超過單一產品研發費用,如此大的人力、物力、財力是一般公司所不願意做的。

它們的共同的想法就是:專業的事交有專業的團隊去做。畢竟一個公司不是什麼都那麼專,你的短處恰是別人的長處。

另外還有企業是生存,一個工廠建完後,需要訂單吧,就是手機來說,哪些訂單自己的工廠根本吃不飽,工廠總不能上一個月放一個月假吧,如果天天處於半停產狀態,那麼結果就是人才流失,廠子關門。

如果大家把訂單交給一個工廠去做,那麼這個工廠肯定吃得飽飽的,而手機廠家也不需花費大量的資金和精力去管理經營工廠。

當然,也不是所有的手機廠家都是給別人代加工生產的,目前藍綠兩廠因為以前步步高的產業原因,基本上手機都是自己生產,而小米、蘋果等廠家原因別人代加工生產。

就國內來說,還有一個手機代工廠很有名,它就是比亞迪電子,就是那個生產 汽車 的比亞迪旗下的公司。有消息稱,如果比亞迪投產的生產線全部建設完成並開工,一年可以生產4億台手機以上。

個人看來,代工廠並非不是好事,手機廠家在節約資金、時間的同時,卻能推出達到要求的產品,完成產品的同時也給另外的企業生存空間。

當然,外包代加工也有惡心的時候,比如,在米國制裁華為的時候,珠海的代工廠偉創力(美國企業)就扣押華為7億元物資,致華為蒙受大量經濟損失。

個人觀點,同意嗎?

2020-12-4

感謝您的閱讀。

為什麼手機廠商的手機,都是代工廠生產,而不自己建廠生產呢?

您的這種感覺不太正確,因為就目前來講,國內已經有手機廠商開始自建工廠,包括華為、小米等等。

那為什麼並不是所有的手機廠商都來自己建廠,自己生產?

根本原因還是在於自建廠是不是可以盈利。

小結

如果自己建廠不能盈利,請別人幫忙生產就成了唯一的選擇。

首先不是全部手機廠商都找代工廠生產手機,比如藍綠廠OPPO,VIVO這兩個品牌的手機都是自產自銷,另外華為,中興,三星也是有自己的手機工廠。

當然也有很多手機廠商的手機是代工廠生產的,比如蘋果,小米手機都是代工廠生產的,華為也有部分手機是代工廠生產的。

自建工廠的話前期軟硬體設施的投入以及生產人員的招聘等等都是個很大的問題,需要大量資金和時間解決。

眾所知周,智能手機的配備極其復雜,拋去核心部件晶元外,還有屏幕、攝像頭、處理器CPU、存儲器等等多部件的配備要求。這些要求就需要很多個不同類型的工廠來承擔其工作。而作為智能手機品牌公司,本來就在智能手機市場競爭方面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在這壓力之下,他們將公司的重點投入在核心技術的打造上。

所以就有很多大品牌的智能手機公司本著集中精力做大事的原則給像富士康,和碩,偉創力,比亞迪這些智能手機代加工公司提供了市場。

另外就是現在的手機代工巨頭技術成熟,生產的手機產品質量可靠,產能也有保證。

代工廠生產手機相比手機廠商自建工廠有著更大的成本優勢。手機廠商也能騰出手集中精力來搞研發和銷售。

當然代工廠也有缺陷,例如2019年美國制裁華為時,珠海的美資代工廠偉創力就扣押的華為的生產物資。

隨著 科技 的發展,如今智能手機已經普及到我們每個人的生活中了。我們會發現在國內眾多手機品牌中,手機都是代工廠生產的。

首先,手機廠不是並不是說建設就建設,前期需要投入巨大的資金成本。先不考慮前期投資資金的成本,光後期的盈利問題就會讓手機廠家難受。畢竟沒有任何一個手機廠商,自家的手機就能滿足到一家工廠的正常運轉,只能通過尋找更多的客戶,代工其他更多的其他手機產品業務,才有可能達到盈利的希望。如今僅僅只是自家品牌的手機,完全不能滿足到工廠需求,那麼反而需要投入更多的資金維持這個廠的正常運作,這反而成了手機廠商的負擔。

對於一家工廠來說,前期不僅僅需要投入建廠成本,以及各種設備需求。更重要的是後期維護以及人員工資,而這些開支需要後續怎麼來平衡,如果僅僅靠自家產品時完全滿足不了平衡,甚至需要額外投入大量的資金維持工廠。長期算下來很不劃算,而外包給代工廠,不僅僅保障了自己的供應需求,而且無需投入沒必要的資金,用於產品的研發更加劃算。

總的來說,手機廠商自己建廠,一方面沒有這個必要,畢竟國內有眾多廠商自己完全沒必要投入沒必要的資金。另外一方面不劃算,自家產品維持不了一個廠的需求,反而得不償失。

這其實就是一個成本問題,自建工廠投入的資金多,包括建廠,建員工宿舍樓,機台產線,原材料庫存等等,需要大量資金支持,成本遠高於代工廠,而且極其容易造成管理不到位!反觀代工就簡單得多了,只需要將設計方案和品質標准以合同形式制定交與代工廠,後期就只需驗收貨就行了,其它啥都不用管。而且代工廠會為多家品牌代工,原材料的價格會更低。所以對於所有廠商來說,代工廠的成本和效率更高,是市場化的必然選擇

欲知「為什麼手機廠商的手機,都是代工廠生產,而不自己建廠生產呢?」,請看下文:

其實,不光是手機存在代工,幾乎所有的名牌產品都是代工生產的。

這就導致了很多人想不明白:自己的產品,自己做更利於監控,提供質量保證,減少流通環節,提高自己的盈利能力。

縱觀一下代工史,你不難發現:

之前的名牌廠家都是自己研發、自己生產、自己銷售、自己服務。

現在呢?

基本上都是自己研發、別人代工、授權或代理銷售、服務外包。

為什麼會這樣呢?

因為現在 社會 和時代變了,工人變的「金貴」了(工資漲了,福利高了,工傷負擔重了等),不再像之前的「奴隸」好對待了。

針對這種情況:

1、自己研發,就相當於掌握著核心技術,一般市場上最先進、最高端、性能最好的手機,都不是最新的研發成果,因為沒人會把自己最新最核心的研發成果拿出來等著別人去模仿和復制。雖然有專利保護,但打官司不是首選,而是一種無奈的被動。如果有人跟進,馬上降價,投入高一個「版本」的手機,讓跟風者「血本無歸」。

2、讓別人代工:手機上零部件的價格基本上是「死的」,做一部手機成本是多少,大家都能算出來的,然後給代工廠商讓點利,就可以擺脫土地的投資、廠房的建設、生產設備的投入、員工的待遇福利及工傷問題等等。也就是說,把出力不討好的事情丟給了代工廠去做。

3、授權或代理銷售:同樣是省去了門面或連鎖的建設和投入。並且對授權商或代理商有銷售額的規定,必須在規定的時間內銷售多少,當然是有一點浮動比例的。如果完不成任務,將會取消資格並且面臨賠償或罰款。

4、服務外包:就是跑腿的事情,修得好修不好都是煩人事。

總之,手機廠商這樣做就是最明智的選擇,抓住核心和主要的贏利點,其它的丟給別人,讓自己輕松上陣,並且屁股後面培養了一大群跟隨者,也達到水漲船高的目的,不然,就會形成「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堆出於岸,流必湍之;行高於人,眾必非之。」

這個跟多的應該是考慮到成本的問題吧!

畢竟建設一個工廠所要考慮的問題有很多,廠房的選址問題建設問題,後期的人員管理,製造設備的人員培養和維護,產品的存儲和物流。每一項都可以說是非常復雜,並不僅僅說投入資金就能解決的。

Ⅵ 為什麼國產手機大部分都在模仿蘋果

當蘋果剛發布時,許多人抱怨劉海屏的設計,甚至一些國內製造商也發話不採用這種設計。然而,在過去的半年裡,各大製造商推出的新款或多或少帶有蘋果的影子,其中劉海屏設計被廣泛採用。那麼為什麼國產手機模仿蘋果呢?

當下追求極致的屏佔比是所有廠商的目標,劉海屏的設計雖較為激進,但只是過渡的形態。好在國產廠商早意識到了創新力不足的短板, 目前國產手機正在不斷完善,體驗越做越好,相信以後會有自己獨特的設計風格。

Ⅶ 藍綠廠的手機,為啥更新那麼快

就目前而言,vivo和OPPO一藍一綠兩個手機廠,被網友戲稱為藍綠廠,ov廠,這兩個品牌的手機目前銷量非常好,但是藍綠廠的手機口碑確實一直兩極分化,用的好的一直在誇藍綠廠的手機運行十分流暢,體驗不好的一直在黑藍綠廠的手機配置辣雞。這是為什麼?對比華為和小米等手機品牌來說,藍綠廠的一些配置可能真的不盡如人意,但是別忘了藍綠廠的手機顏值可是行業領先啊,藍綠產的目標受眾是那些追求手機顏值的年輕用戶群體,是那些酷愛自拍的年輕妹子。她們多數是不追求多麼高的手機配置的。什麼逆光也清晰,照亮你的美啊等等等等諸如此類的廣告語我們就可以看出來它的目標受眾到底是誰了。目前的手機,性能得到了飛速發展。智能手機的性能基本上已經處於過剩狀態,也就是說旗艦晶元已經完全超越了現階段的服務。而一般的中低端晶元則能夠完全覆蓋日常生活使用。所以oppo vivo手機晶元看起來性能比較差一點,但是足夠保障手機的流暢運行。而且oppo,vivo的手機處理器可能差一點,但是在運存上得以加大。從而彌補了手機處理器vivo推出了一個名叫智慧系統的功能,當APP不被使用了,會被系統凍結在後台,這跟iOS運行模式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再加上現在的處理器的性能確實有點過剩,使用中端處理器,堅持一到兩年是完全可以的。另外OPPO、vivo都酷愛使用大運存,APP要使用得多,運行得快,運存是一個關鍵點然而vivo和OPPO最近相繼推出的兩款最強旗艦手機,一款vivo NEX一款OPPO Find X已經徹底讓藍綠廠成功擺脫了低性能的代名詞,但是取而代之的是更多的工藝方面的不足,所以藍綠廠要想走的更遠,不只需要更高的品牌影響力,還有優質的做工與不忘初心的情懷!

Ⅷ 為何OPPO和vivo出的新機,總要模仿蘋果手機的外觀

有幾個緣故緣由:首先,客不雅觀不雅觀緣故緣由仍是蘋果今朝在智妙手機這個規模有較多領先的地方,不是每家企業都有才能對將來趨向做出切確的斷定,

所以偶爾辰我們為什麼說小米MIX能如斯偉大,它不僅僅挑戰了蘋果的權威,斷定開啟了引領潮流的全面屏形式,

並且能在一邊倒的劉海屏之中,堅持走著不一樣的路,並且能獲得公共和主流媒體的認可。這不是隨意一款產物能做到的。

Ⅸ 為什麼買小米手機的人說藍綠廠手機垃圾

不用藍綠廠手機的人都說藍綠廠垃圾,只有你真正去用了,才發現別人說得對。
藍綠廠os屎上有名,把ios生搬硬套到安卓上,卡頓的一批。手機外形背面抄蘋果,正面抄SAMSUNG,難得的雙面屏手機還抄的努比亞,簡直無力吐槽。高價低配,天價中配,性價比完全不存在。號稱旗艦機賣2000多尼瑪還用曉龍425、聯發科的處理器。一天到晚就會狂吹自己的鏡頭像素,嗎的蘋果800w照樣吊打你。售後也奇差。藍綠廠花銷估計全放在雇水軍,請明星上了。總之一句話:智商檢測機。

Ⅹ 藍綠廠是什麼意思 oppo vivo為什麼叫藍綠

「藍綠」是oppo、vivo兩個品牌的廣告牌底色。「藍綠廠」的「廠」也包含了網友對於oppo、vivo兩個品牌的嘲諷。

因為如果想要配置更高性能更強的手機有太多的品牌可以選擇,像蘋果手機流暢又上檔次,小米配置高售價又便宜,但oppo和vivo這兩個品牌常年使用驍龍中端處理器,卻要賣上高端的價格,由此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滿,於是乎「藍綠廠」、「廠妹機」等詞語紛紛出現。

(10)藍綠廠為什麼模仿蘋果擴展閱讀:

OPPO在全球智能手機市場中出貨量共1.131億部,以8.1%的市場份額位居第五;同時,在中國智能手機市場,OPPO手機年出貨量共7890萬部,以19.8%的市場份額位居第二。

vivo在京宣布將連續成為2018年及2022年兩屆世界盃全球官方贊助商。藉助世界盃足球賽這一頂級賽事,vivo也將進一步提升國際影響力,扎實海外布局步伐,為未來品牌出海計劃做鋪墊。2019年12月25日,獲得2019年度人民匠心品牌獎。

熱點內容
玄鳳鸚鵡眼睛為什麼會是紅色 發布:2025-02-14 01:10:36 瀏覽:573
為什麼華為晚上沒有用會耗電 發布:2025-02-14 01:00:42 瀏覽:972
為什麼qq電話時別的軟體聲音很小 發布:2025-02-14 01:00:36 瀏覽:757
拼多多賣的煙為什麼這么便宜 發布:2025-02-14 00:33:53 瀏覽:603
電腦表格價格為什麼看不了 發布:2025-02-14 00:21:18 瀏覽:602
為什麼各個軟體都賣火車票 發布:2025-02-14 00:21:15 瀏覽:997
農村孩子打拚為什麼累 發布:2025-02-14 00:21:07 瀏覽:196
手機扣扣為什麼登不上去的 發布:2025-02-14 00:02:55 瀏覽:28
鏈家為什麼在這個時間點選擇轉型 發布:2025-02-14 00:02:12 瀏覽:495
為什麼微信里找不到來電音樂 發布:2025-02-14 00:00:23 瀏覽: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