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人為什麼愛吃蘋果
㈠ 為什麼聖誕要吃蘋果呢有什麼特殊意思聖誕有哪些習俗呢
聖誕送蘋果
每年聖誕日,聖誕老人騎在白羊星座上,聖童手持聖誕樹降臨人間,隨著世事變遷,作家和藝術家開始把聖誕老人描述成我們今日熟悉的著紅裝,留白鬍子的形象。同時不同的國度和文化對聖誕老人也有了不同的解釋。在德國,傳說他扮成聖童把堅果和蘋果放在孩子們鞋裡。他乘雙輪馬車四處漫遊,觀察人們的行為,尤其是小孩,如果表現好,將會得到蘋果、堅果、糖等諸多獎品。壞孩子則得一鞭子。家長們靈機一動紛紛採用此傳說來鼓勵孩子們聽話。大大超過了新年,成為一個全民的節日。聖誕老人已經成為聖誕節最受喜愛的象徵和傳統。他趕著馴鹿,拉著裝滿玩具和禮物的雪橇挨家挨戶給每個孩子送禮物的快樂老精靈的形象已深深地留在人們的記憶中。
而在中國,人們更把聖誕節平安夜的蘋果當做一種"平安"的代名詞。於是聖誕送蘋果被當做一種傳統,人們在聖誕節時收到蘋果表示收到祝福,一年都會過的很好,祝大家年年平安,年年快樂。
西方許多家庭一進入12月份就開始忙著采購各種節日用品,如聖誕禮品及食物等。在12月24日這天晚上,一般全家人都要相聚在一起共進聖誕晚宴。有時,聖誕晚餐還要為「上帝的使者」設一個席位。聖誕晚宴極為豐盛.種種美食,色香味形俱備,令人大快朵頤,所以聖誕晚宴又叫聖誕大餐。在餐桌上,黃色圈狀的鮮橙片預示著美好的祝願。玫瑰、核桃、桂皮和顏色鮮艷的水果,是聖誕節傳統的桌上飾品。 聖誕晚宴最主要的一道菜是必不可少的傳統佳餚——烤火雞。在西方人眼裡,沒有烤火雞就算不上是聖誕晚宴。有些西方人還習慣在聖誕晚宴的餐桌上擺一整頭烤乳豬,英美等國的人們還喜歡在豬嘴裡放上一隻蘋果。這個習慣可能源於一些較大的家庭,因為只有大家庭才有可能吃得了一頭豬。後來一些講究排場的人在聖誕請客時也紛紛效仿。晚餐後的甜食,通常有李子、布丁和碎肉餡餅等——英美等國人認為,吃過這幾種食物後就會福星高照、大吉大利。
聖誕晚宴之後,人們還要去教堂報告佳音,並為唱詩班的人們預備糖果點心等。
世界上各國過聖誕節的飲食習俗既有相同之處,也各有不同。
在美國,聖誕大餐中還有一樣特別的食品——烤熟的玉米粥,上面有一層奶油,並放上一些果料,香甜可口,別有滋味。
在丹麥,當聖誕大餐開始時,人們必須先吃一份杏仁布丁,然後才能開始吃別的東西。
在法國,生性浪漫的法國人喜歡在12月24日的晚上載歌載舞,伴著白蘭地和香檳酒的濃郁酒香,一醉方休,醉度聖誕。
在英國,英國人除開懷痛飲啤酒之外,還喜歡去異地旅遊。比較保守的家庭則在聖誕前夜合家團聚。
在德國,一向比較嚴謹的德國人都要開懷暢飲啤酒戴白葡萄酒,吃甜食、酸食、酸豬蹄、啤酒燴牛肉、奶製品和各種生菜。
在義大利,雖然平時已吃好喝好,但過聖誕節時,那才真叫大吃大喝,山珍海味,美饌佳餚,玉盤奇饈,應有盡有,是饕餐之徒大顯身手的時候。
在澳大利亞,每家飯店酒店都為聖誕節准備了豐盛的食物,有火雞、臘雞、豬腿、美酒、點心等,人們在傍晚時分或一家老小或攜親伴友,成群結隊地到餐館去吃聖誕大餐。
英國
英國人在聖誕節是最注重吃的,食品中包括燒豬、火雞、聖誕布丁、聖誕碎肉餅等。每一個家人都有禮物,僕人也有份,所有的禮物是在聖誕節的早晨派送。有的唱聖誕歌者沿門逐戶唱歌報佳音,他們會被主人請進屋內,用茶點招待,或者贈小禮物。
美國
因為美國是由許多民族組成的國家,所以美國人慶祝聖誕的情形也最為復雜,從各國來的移民仍多依照他們祖國的風俗。不過,在聖誕時期,美國人的門外掛著花環以及其它別致的布置則是一樣的。
法國
法國的一般成年人,在聖誕前夕差不多都要到教會參加子夜彌撒。在完畢後,家人同去最年老的已婚的哥哥或姊姊的家裡,團聚吃飯。這個集會,討論家中要事,但遇有家人不和睦的,在此後也前嫌冰釋,大家要和好如初了,所以聖誕在法國是一個仁慈的日子。
西班牙
西班牙的兒童會放鞋子在門外或窗外,接收聖誕禮物。在許多城市裡有禮物給最美麗的子女。牛在那天也能得到很好的待遇。據說在耶穌誕生時,曾有一頭牛向他吐氣來使到他得到溫暖。
義大利
每一個義大利的家庭,都放有耶穌誕生故事的模型景物。在聖誕前夕,家人團聚吃大餐,到午夜時參加聖誕彌撒。完畢之後,便去訪問親友,只有小孩和年老的人得到禮物。在聖誕節,義大利人有一種很好的風俗,兒童們作文或撰詩歌,表示感謝他們的父母在一年來給他們的教養。他們的作品,在未吃聖誕大餐之前,被暗藏在餐巾里、碟子的下面或是桌布里,父母裝作看不見。在他們吃完大餐之後,便把它取回,向大家朗讀。
瑞典
瑞典人是很好客的,聖誕節時,更有明顯的表現,美一個家庭,不論貧富,都歡迎朋友,甚至陌生人也可以去,各種食品擺在桌上,任人來吃。
瑞士
瑞士的聖誕老人是穿白色的長袍,戴上假面具的。他們都是由貧苦人所扮,結隊向人討取食品和禮物。在收隊後,他們就平分所得的東西。
丹麥
丹麥是最初推出聖誕郵票和稱防癆郵票的,這種郵票發出來籌款作防癆經費。在丹麥人寄出的聖誕郵件上沒有不貼上這種郵票的。收接郵件的人,看見貼有愈多聖誕郵票的,會覺得更喜歡哩!
智利
智利人慶祝聖誕節,必有一種名叫【猴子尾巴】的冷飲品,是用咖啡、牛乳、雞蛋、酒和發酵的葡萄合制而成。這種飲料為什麼被叫做【猴子尾巴】呢?倒沒有人能夠解釋。
挪威
挪威人在聖誕前夕臨睡前,家裡各人都把自己所穿的一雙鞋子,由大至小排稱一列,是各人輪流唱出他最喜歡的聖誕歌或聖詩一首。
愛爾蘭
愛爾蘭的每一個家庭,在聖誕節前夕,都放有一枝洋燭或燈在窗門架,表示歡迎救世主降生。
蘇格蘭
蘇格蘭人在家裡找尋向別人借來的東西,必需在聖誕節之前都歸還與物主。他們多是在新年的首個星期一那天贈送禮物,並不是在聖誕節期間送的,小孩子和僕人都會得到禮物。
荷蘭
荷蘭人的聖誕禮物,往往是出乎一般人所意料的,有時會被藏在布丁羊腸裡面。
德國
德國的每一信奉耶穌教的家庭,都有一株聖誕樹,聖誕樹是在德國最先有的。德國人對於制聖誕節餅是很講究的。餅有很多款式,在親友之間,彼此均有贈送。
㈡ 法國為什麼蘋果的單產高
法國大部分屬於溫帶季風性氣候好空氣濕潤,很適合蘋果的生長,所以蘋果單產就高。
㈢ 請問誰知道法國人喜歡吃什麼呢
法國的飲食是西方國家中最具影響力的,同時也是非常的講究的。
法國最重要的就是葡萄酒(vin)和乳酪(fromage),這兩樣是法國餐桌上最不可缺少的。法國各地大約出產450多種不同風味的乳酪,每一種乳酪以最先發明其做法的村鎮名命名。
法國飲食各地區根據其特產也具有不同的特色,南方沿海多使用橄欖油,南方和西方沿海多水產,北方和東方則多肉食,總的說法國人不太喜歡素食。
特色食品有:青蛙腿(grenouille)、燉雞(coq au vin)、法式田螺(l'escargot)鵝肝(Foie gras);主食主要是麵包,具有法國特色的麵包有牛角包(croissant)和棍式麵包(baguette)。
法國東北部以海產為最佳。除了海鮮盤之外,蒸淡菜配薯條都是本地名菜。撒滿糖粉的松餅是餐後的甜點。主菜以豬肉熟依為重心,德式酸菜配豬肉和香腸最有代表性。蛋糕派餅也很普遍,特別是奶油圓蛋糕(kouglof),一種用葡萄乾、紅醋栗的杏仁奶油味冠形蛋糕,有時還以櫻桃酒浸過。
代表美食:奶油軟麵包 、土豆沙拉 、蛋白杏仁甜餅 、瑪德蓮蛋糕(madeleine或petite madeleine) 、肉醬派餅 、炭火煨牛肉 。
法國西部以海鮮為主,不過此地的水質偏咸,所飼養的小羊肉質略咸而風味而獨具風格。此地盛產蘋果,釀成了著名的蘋果白蘭地。
代表美食:生蚝 、蘋果塔(tarte tatin) 、卡恩式燒牛雜(tripes à la mode de Caen) 、海鮮盤 、烤鮭魚淋奶油白醬汁 。
法國中部以里昂為中心,主要是里昂菜
代表美食:里昂式內臟腸(Saucisson de Lyon) 、伯黑斯雞肉 、勃艮地焗蝸牛 、勃艮地紅酒燉牛肉 、第戎式牛排。
㈣ 法國人平時喜歡吃什麼,一般吃什麼比較多
法國的飲食文化非常悠久,從路易十四開始,法國的飲食外交便世界聞名,在法式宴會鼎盛時期,餐桌上一次可上200道菜。法國人最愛吃的菜是蝸牛和青蛙腿,最喜歡的食品是乳酪,最名貴的菜是鵝肝,家常菜是炸牛排外加土豆絲,此外,法國人還是世界飲酒冠軍,尤其是喝葡萄酒。
聞名世界的法國料理,以精緻豪華的高尚品味,風靡全球食客的胃,法國人將「吃」視為人生一大樂事,他們認為:美食不僅是一種享受,更是一種藝術。16世紀時的法國宮廷已有一套相當講究的飲食文化,法國大革命後隨著宮廷廚師的流落市井,宮廷料理開始在民間生根。
法國料理十分重視「食材」的取用,【次等材料,做不出好菜】是法國料理的至理名言,而法國料理就地取材的特色,使南北各地口味不一,因此「到什麼地方吃什麼菜、什麼時令吃什麼菜」就很重要。
法國料理的精華在醬汁(SAUCE),因為對食材的講究,法國人使用醬汁佐料時,以不破壞食材原味為前提,好的醬汁可提升食物本身的風味、口感,因此如何調配出最佳的醬汁,就全看廚師的功力了!此外,法國菜也被喻為最能表現廚師內涵的料理,每一道菜對廚師而言,都是一項藝術的創作。
法國人飲食特點
對晚餐較重視。愛喝葡萄酒、牛奶、紅茶等。到飯店喝咖啡和吃水果吃雪糕。愛吃牛肉、羊肉、雞、魚、蝦、雞蛋、各種燒腸子等。各種蔬菜都愛吃。愛飲清湯,愛吃水果(特別愛吃菠羅)。
在吃正式的法國餐館吃飲,餐具、酒具的配合使用都是一絲不苟的。吃甚麼樣的菜用甚麼樣的刀叉,是很有研究的,所以每人面前都選了兩三套。酒杯也是一樣,因為在這里吃食與喝品配搭是一藝術。習慣上,餐前要喝一杯開胃酒;用餐過程中,如果吃肉要配干紅葡萄酒;吃魚蝦一類的海味,要喝乾白葡萄酒;餐後有些人還喜歡喝一點白蘭地地一類的烈性酒。每種酒所用的酒杯都不同。看著高矮胖瘦好幾個酒杯放在跟前,還真證不勝酒力的?不過好在這里不講究"感情深,一口悶。席問大家邊吃邊聊,酒只是起到助興和調節氣氛的作用,卻頻頻舉杯,卻都淺到即止。保持餐桌上愉快的氣氛,但又不至於過分喧鬧。
著名食物
麵包
步入法國的城市,一家家麵包店隨即映入眼中,衣著整齊的店員滿臉笑容,彬彬有禮地接待著八方的來客。法國人有邊走邊吃的習慣,兒童上學也喜歡手拿長麵包,大口大口地吃。有時,他們把麵包當棍棒,追逐捅打,別具情趣。在法國裏買麵包要自行攜帶盛器,因為�包露出,很少是有包裝的,小孩裝麵包最有趣,他們將長長的�包一隻只塞進隱敞的外套袋中,若無其事雀躍著回家去。
蝸牛
巴黎的美食,可以用"多不勝數"來形容。除本土的以外,世界其他地方美味佳餚也都可以吃到。但最受當地人推崇的,還是一些傳統的法國菜。比如像聞名四海的法國蝸牛,就有幾十種吃法。據說法國人每年要吃掉三億多隻蝸牛,由於生產數量有限,它的價格已上升到每打幾十法郎,但有時還是供不應求。
鵝肝
巴黎人愛吃的另一種食品,就是鵝肝。它的吃法也有很多種,還可以做成鵝肝醬,是極好的佐餐佳品。法國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鵝肝醬生產國和消耗國,據不完全統計,每年大約要吃掉兩千多噸。而且價格不菲,質量好的,要賣到每公斤七八百法郎。
乳酪
品種繁多的乳酪是巴黎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東西。據說它是200多年前,由一個牧師發明的,現在已有360多個品種。
著名菜式
法國洋蔥湯
菜名:法式洋蔥湯
【原料】
牛肉2000克
洋蔥500克
色拉油150克
鹽20克
胡檄粉少
麵包片少
沙司少許。
【製作過程】
(l)把洋蔥切片,並用色拉油炒熟,至褐色。
(2)在鍋中放入洋蔥、牛肉湯攪拌至煮沸,加入鹽、胡椒粉即可。
(3)出湯時,在湯盆內加入麵包片,再撤入沙司即可食用。
【特點】 典型的法國風味,味道香濃。
白酒法國田螺
材料:
田螺.............6-8個
千層麵皮....2張
白葡卜酒....20克
黃奶油.........15克
大蒜碎.........少許
奶油.............40克
鮮奶油.........10克
做法:
1. 鍋內加熱先將田螺肉炒香備用、備一鍋熱水燙熟麵皮,排進盤內、另置一鍋融解奶油,放大蒜碎炒香
2. 再加田螺肉,白葡萄酒,使酒精蒸發、加奶油及鮮奶油、置放於盤內,部分塞於麵皮內、周圍淋上剩餘之白酒汁即可
鵝肝醬煎鮮貝
材料:
法國鵝肝醬....3片
鮮干貝.........6粒
蘆筍.............6支
洋蔥.............100克
紅蘿卜.........30克
洋蔥.............20克(切片加鹽炒熱,絞成泥醬)
調味料:
糖、鹽、太白粉 適量
做法:
1. 鮮貝略泡水,即泡冰水急速冷卻,取出在側邊切一半深,加入蔥、姜、鹽、酒約10分鍾,再煎至兩面黃,上盤
2. 蘆筍取花蕊部分,以鹽水燙熟,作盤飾
3. 取出鵝肝醬,略煎,置於鮮貝上,淋上醬汁,蘆筍裝飾即可上桌
柳橙法國鵝肝醬
材料:
法國新鮮鵝肝....2份
胡椒.............少許
鹽、柳橙、橄欖油、蘋果醋、白蘭地酒、什錦香料 適量
做法:
1. 新鮮鵝肝適當地調味,什錦香料、白蘭地酒,腌8小時、慢火隔水烤約60至80分鍾
取出鵝肝,待冷卻切片置於盤內,柳橙1個,取部分果肉裝盤,柳橙汁拌橄欖油、蘋果醋、淋於冷鵝肝周圍即可
法國咖啡文化
在20年代初期,在法國還是一片和平的時候,藝術便成了當時的一種風氣,而且出現了很多很多的咖啡館,而咖啡館內聚集了很多的寫作家。那些寫作家閑時便會聚在一起,在咖啡館中一邊喝咖啡,一邊暢談。一名名作家Paul Leautaud便把過這段時間稱為「咖啡文化時代」。
在吃正式的法國餐館吃飲,餐具、酒具的配合使用都是一絲不苟的。吃甚麼樣的菜用甚麼樣的刀叉,是很有研究的,所以每人面前都選了兩三套。酒杯也是一樣,因為在這里吃食與喝品配搭是一藝術。習慣上,餐前要喝一杯開胃酒;用餐過程中,如果吃肉要配干紅葡萄酒;吃魚蝦一類的海味,要喝乾白葡萄酒;餐後有些人還喜歡喝一點白蘭地地一類的烈性酒。每種酒所用的酒杯都不同。看著高矮胖瘦好幾個酒杯放在跟前,還真正不勝酒力的?不過好在這里不講究"感情深,一口悶。席問大家邊吃邊聊,酒只是起到助興和調節氣氛的作用,卻頻頻舉杯,卻都淺到即止。保持餐桌上愉快的氣氛,但又不至於過分喧鬧。
法國是一個具有優秀血統的國家,既有悠久的歷史,也有燦爛的文化。它的飲食有一套獨特的文化,只是關於飲或食的,也有其的自己一套。漫步巴黎街頭,幾乎可以看到五大洲各種風味的餐館招牌,加上法國高雅的飲食文化,令法國在飲食界是其中一個領導者。
㈤ 法國人喜歡吃什麼
法國人對吃的講究程度不亞於中國人。他們常常津津樂道於在哪個餐館吃得如何好,又在哪條街上新開一家什麼餐廳,一定要去吃一次雲雲。在接受吃的文化方面他們又是很開通的,只要是美味,無論是義大利的、西班牙的,還是北非或中國的,一概照單全收。但一說起法餐,那絕對是「非我莫屬」。只有同中國人在一起時,他們才會稍稍顯出謙遜的態度,說是「我們法餐中餐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兩大飲食」。你看,居然想同中餐平起平坐。
法國人不僅講究吃的內容,還講究吃的環境和吃的情趣。
除了貓狗肉不考慮之外,肉食也可謂品種繁多,有大家熟知的蝸牛、青蛙腿、馬肉,加上一般傳統肉類;海鮮更不在話下:生蚝,龍蝦,螯蝦,蜘蛛蟹及各種海貝;魚類主要為海魚,最走俏的有海魴、狼魚、鰨魚、大菱鮃及一些譯不出名字的魚,而吃熏大馬哈魚則為聖誕節傳統之一。會打獵的人還講究吃山鷸,是一種體形不大的鳥,卻渾身都是肉,肉質極鮮。
肉類的作法大多為燉、烤和煎。總的來說,他們沒有「炒」這個概念,有也只是煮的前奏。所以法餐可提前做好,不象中餐為了保持鮮嫩,總要在最後關頭下廚操勺。他們用的佐料基本上都是一些「草」,常用的有小蔥、百里香、香芹、月桂等。正如中餐佐料不止有醬油醋,法餐中也有五花八門的各類調料,如黃油、牛奶、奶油、雞蛋等,也能配成各式各樣的口味,就看他如何選配及操作了。最有代表性的吃法為煎牛排,分三種狀態,第一為半生不熟,僅煎幾秒鍾便上桌,切開後仍血淋淋的,有人為此大快朵頤,中國人會望而生畏;第二種為帶血狀,比前者多煎十幾秒;第三種為基本熟狀。吃時完全視各人口味選其需要的狀態。
法國人吃的青菜品種絕沒有中國的多,且大部分都生吃,其它都是西洋菜的模式:大而無味,也正好適應法餐的作法。人們漸漸地也用一些外來的佐料,如咖喱和生薑等。法國人認為生薑有壯陽的功效,所以接受起來十分容易。另外大白菜,豆芽也開始慢慢流行開來。他們對蔬菜的作法同中餐正好相反,沒有中間狀態:不是生吃就是煮得爛爛的。生吃的有各種生菜、甜紅蘿卜、西紅柿和黃瓜等。象煮得爛爛的就有什麼菠菜泥或悶煮各種菜,連扁豆都煮得軟軟的。
甜食更是五花八門,能看得你流了口水不說還非得買來嘗嘗不可。做甜食的佐料無非也就是黃油奶油牛奶麵粉雞蛋再加上糖而已,如配上各式水果或巧克力或香草等就做成了式樣不同的糕點。有愛好者大多數情況下在家裡自製點心,一點也不比外面買的差,甚至更好。
吃飯時客廳的氣氛及裝飾是要講究的,主人一定要事先將客廳精心布置一下,插上鮮花,晚間則打上柔和的燈光,大餐桌鋪上燙好的桌布和布餐巾,再擺上精美的瓷製餐具。最好的當屬里莫日的瓷器,潔白的細瓷點綴上精緻的花紋,顏色也配得恰到好處,講究的人家要擺上銀制刀叉和水晶杯。酒杯視各家情況一至三隻不等。一般為兩只,包括酒杯和水杯,有三隻的就考慮到紅、白葡萄酒了。遇有重大場合,飯後要開香檳酒,又是另一隻杯子。順便說一句,法國香檳酒是香檳地區產的帶汽白酒,與中國的小香檳不可同日而語。受法國人邀請時,千萬別以為「隨便來點香檳」就行了,因這種酒實在不是隨便喝的。
刀叉餐具的講究看過電影《泰塔尼克號(TITANIC)》的人一定有所領教,初一看真能嚇一跳:盤子的兩邊左右各擺三至四副刀叉,杯子有大中小三號。那是最為講究的一種,一般情況擺上一、兩副刀叉就夠了。如吃海鮮更是熱鬧,有各式各樣的工具,你若不大幹一場都覺得對不起它們。一般的規矩是每上一道菜先從最外面的刀叉用起,隨用隨撤,到後來就好辦了。大號杯子用於喝水,其它用於紅白葡萄酒。大勺只用於喝湯或公用;小勺又有甜食和咖啡之分,後者較前者小一號。如是在家中用餐,如此一頓飯下來鍋碗杯勺可夠洗一通的,幸好有人發明了洗碗機。
吃飯的程序是:首先喝開胃酒,以酒精濃度較高的酒為主,同時吃點小咸餅干,等於是讓胃適應一下。然後全體上席,第一道菜通常是冷拼、熱菜餅或海鮮,用一隻中淺盤子;如第一道為湯,就得用深盤子加上大勺。無論吃什麼,這第一隻盤子總要撤下。隨之而來的主菜用大淺盤用餐,至少包括兩個熱菜,一葷一素,有時會有米飯或面條,屬於配菜。主食永遠是法式麵包。等所有的人將食物都盛到自己盤中後,女主人拿起刀叉並說「祝大家好胃口」,客人方可開始。有時客人不懂規矩先動手也是有的,這時女主人便立即不動聲色地拿起刀叉,以不顯得客人失禮。熱菜之後是乳酪間或加拌生菜,換上一小淺盤,然後就是飯後甜食加咖啡或茶。最後,有時主人還建議喝消化酒,其酒精濃度比開胃酒更高一點。常常有外國人不懂法國人的對酒的講究,將開胃酒在用餐時倒給客人;或有人象在中國干老白乾一樣斟上滿滿一杯,然後舉杯一飲而盡;甚至主客不分,自己起身倒酒。遇此類情況,法國人一般來說比較寬容。有去過中國的就了解一點中國人的行事方式,他們會開玩笑說:「我們在中國時,都按他們的習慣做;在法國,我們還是得隨他們。」不過一點沒有責怪的意思。
大多數法國人都很會做菜,尤其是家中來客人時,夫妻倆更是各顯身手。一般來說,客人到後,妻子負責招呼,丈夫掌管酒水,需要時倆人就同時下廚上菜。在這樣一種氣氛里,無論吃什麼都會給你一種溫馨的感覺。更不用說主人精心烹調出的美味了。如在飯店用餐,那麼各式菜不僅味道鮮美,廚師還能用各類食品顏色拼出各種圖案及樣式,其講究程度就不是一般家庭所能做到的了。
來法旅遊的中國人吃法餐最不能接受的就是冷熱交替、甜咸相加:第一道,冷盤(咸);第二道,熱菜(咸);第三道,甜食(冷);最後,咖啡或茶(熱且加糖),不僅如此,用餐中還要喝酒和冷水。吃完了飯肚子如何承受只有心知肚明了。不過法國人從來沒有不適,也就不便大張旗鼓地發牢騷。
法餐雖不象中餐擁有幾大菜系,各地卻都有傳統的代表菜,如多爾多涅的油浸鴨肉及鵝肝,阿爾薩斯的酸菜腸,布列塔尼的黑面燉肉和薄餅,諾曼底的牛羊下水,普羅旺斯魚湯等等等等。現代的新式法餐更著重味道的細膩及陳列的樣式,使人的味覺和視覺都得到美的享受。
綜上所述,中法兩種飲食各有千秋,各具特色。吃在法國不僅讓你得到食的滿足,其中的情趣也是別有一番滋味。一般來說,法國人很容易接受中餐,反之中國人接受起法餐來就有些條件;而中餐里能讓法國人不喜歡的東西比法餐里中國人不喜歡的要少。
㈥ 法國人吃什麼
法國是世界三大烹飪王國之一。法國人講究吃,而且捨得花錢。法國人不愛吃無鱗魚,也不愛吃辣味的菜餚。他們一般都喜歡吃略帶生口、鮮嫩的美味佳餚。法國人一般都樂於喝生水(自來水),不習慣喝開水。
法國人在飲食嗜好上有如下特點:
1、注重烹調火候,講究菜餚的鮮嫩,強調菜餚的質量。
2、口味:一般喜肥、濃、鮮、嫩,偏愛酸、甜、鹹味。
3、食品:主食為米飯或麵粉,愛吃點心;副食愛吃肥嫩豬肉、羊肉、牛肉,喜食魚、蝦、雞、雞蛋及各種腸子和新鮮蔬菜,偶爾也願品嘗些新奇的食物,如蝸牛、蚯蚓、馬蘭等;喜用丁香、胡椒、香菜、大蒜、番茄汁等作調料。
4、製法:對煎、炸、燒、烤、炒等烹調方法製作的菜餚偏愛。
5、菜譜:很欣賞紅燒鱖魚、宮保肉丁、脆皮炸雞、炒蝦球、銀芽雞絲、菠蘿火雞、拔絲蘋果等風味菜餚。
6、水酒:對酒嗜好,尤其愛飲葡萄酒、玫瑰酒、香檳酒等,一般不能喝或不會喝酒的人也常喝些啤酒;通常他們慣用的飲料還有礦泉水、蘇打水、橘子汁以及紅茶或咖啡等。
7、果品:法國人愛吃水果,尤其對菠蘿格外偏愛,蘋果、葡萄、獼猴桃等也是他們愛吃的品種:乾果喜歡葡萄乾、糖炒栗子等。
㈦ 法國人一般吃什麼
一般而言,女士們偏愛酸奶、白乳酪、糖煮水果、家禽、湯和熱飲,然而男士們更喜歡選擇穀物類加工而成的食品、魚、豬肉、土豆、乳酪、含奶油的甜品和含酒精的飲品。
80%的法國人都特別喜歡食用生的蛋、肉、魚和軟體動物。壽司和韃靼牛肉引領的風尚也直接導致對生魚的食用量翻番(從全國食品攝入調查研究2009年公布的數據15%增長到31%),生牛肉的食用量從24%漲到30%。
研究表明,法國人的體重和他們的食物攝入,根據性別、年齡和地區的不同差異很大。65-79歲的成年人食用更多家裡面烹飪的食物,男士吃更多的生肉,在大的居民點的居民攝入更多的魚、糖果和果汁。
(7)法國人為什麼愛吃蘋果擴展閱讀
法國菜注重新鮮、原味。法國菜選料廣泛,主要偏好牛肉、禽類、海鮮、蔬菜等,特別是烤蝸牛、松露菌、蘑菇、龍蝦、鵝肝、魚子醬;在配料上,酒、橄欖油、鮮奶油以及各式香料是法國人的最愛。一頓標準式法國式大餐的上菜順序主要為冷盤菜、湯類、主菜和甜品。
法國是全球最大葡萄酒生產國,也是全球最大葡萄酒消費市場。 出產的葡萄酒舉世聞名,波爾多、朗格多克、勃艮第,這些名酒產區都在法國。人均年消費量在53至55升左右。按2007年的葡萄酒產量計算,法國以約47億升位居世界第一,義大利和西班牙緊隨其後。
㈧ 為什麼人人都喜歡吃蘋果
一天一個蘋果」是人們熟知的健康口號。的確,蘋果含有豐富的糖類、有機酸、纖維素、維生素、礦物質、多酚及黃酮類營養物質,被科學家稱為「全方位的健康水果」。那麼,到底是哪些保健作用讓它贏得了這樣的美名呢?
降低血脂:日本果樹研究所的人體試驗表明,每天吃兩個蘋果,3周後受試者血液中的甘油三酯水平降低了21%,而甘油三酯水平高正是血管硬化的罪魁禍首。蘋果的果膠進入人體後,能與膽汁酸結合,像海綿一樣吸收多餘的膽固醇和甘油三酯,然後排出體外。同時,蘋果分解的乙酸有利於這兩種物質的分解代謝。另外,蘋果中的維生素、果糖、鎂等也能降低它們的含量。
降血壓:過量的鈉是引起高血壓和中風的一個重要因素。蘋果含有充足的鉀,可與體內過剩的鈉結合並排出體外,從而降低血壓。同時,鉀離子能有效保護血管,並降低高血壓、中風的發生率。英國著名葯理學家蘇珊·奧爾里奇博士發現,蘋果中所含的多酚及黃酮類物質能有效預防心腦血管疾病。
預防癌症:日本弘前大學的研究證實,蘋果中的多酚能夠抑制癌細胞的增殖。而芬蘭的一項研究更令人振奮:蘋果中含有的黃酮類物質是一種高效抗氧化劑,它不但是最好的血管清理劑,而且是癌症的剋星。假如人們多吃蘋果,患肺癌的幾率能減少46%,得其他癌症的幾率也能減少20%。法國國家健康醫學研究所的最新研究還告訴我們,蘋果中的原花青素能預防結腸癌。
抗氧化作用:美國康奈爾大學的研究小組把老鼠的腦細胞浸到含有櫟精和維生素C的液體中,發現腦細胞的抗氧化能力明顯增強。同其他蔬菜水果相比,蘋果里含有的櫟精是最好的,而紅蘋果又比黃蘋果和綠蘋果好。所以,對於老年痴呆症和帕金森綜合症患者來說,蘋果是最好的食品。
強化骨骼:蘋果中含有能增強骨質的礦物元素硼與錳。美國的一項研究發現,硼可以大幅度增加血液中雌激素和其他化合物的濃度,這些物質能夠有效預防鈣質流失。醫學專家認為,停經婦女如果每天能夠攝取3克硼,那麼她們的鈣質流失率就可以減少46%,絕經期婦女多吃蘋果,有利於鈣的吸收和利用,防治骨質疏鬆。
維持酸鹼平衡:70%的疾病發生在酸性體質的人身上,而蘋果是鹼性食品,吃蘋果可以迅速中和體內過多的酸性物質(包括運動產生的酸及魚、肉、蛋等酸性食物在體內產生的酸性代謝產物),增強體力和抗病能力。
「一日一蘋果,醫生遠離我。」在眾多水果之中,蘋果可說是最普遍又最平和的一種,但它的營養價值卻不容小覷。中醫相信它可生津潤肺,健脾開胃。營養學上的分析,指出蘋果含有最多果糖,並含有多種有機酸、果膠及微量元素。
蘋果果膠屬於可溶性纖維,不但能促進膽固醇代謝,有效降低膽固醇水平,更可促進脂肪排出體外。法國人做過一項實驗,讓一組身體健康的中年男女每日進食兩、三個蘋果,一個月後,量度他們體內膽固醇水平,發現80%的人血中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又叫壞膽固醇)都降低了;同時,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即好膽固醇)卻有所增加。蘋果對於心血管的幫助可見一斑。
蘋果所含的微量元素鉀能擴張血管,有利高血壓患者,而鋅亦是人體所必需,缺乏時會引致血糖代謝紊亂與性功能下降。
生吃蘋果,除了能獲得以上效益,還能調理腸胃,因為它的纖維質豐富,有助排泄。另一方面,泄瀉的人吃它也有好處,因為蘋果酸具收斂作用,但須注意,如屬脾胃虛寒型的慢性泄瀉,則須將蘋果用錫紙包裹,先焗熟或煨熟才吃。
蘋果營養豐富,熱量不高,甚受減肥者歡迎。食療方面,用蘋果皮加姜數片煮水喝,可止嘔吐。用蘋果配梨子可減梨子之寒,更有強化和潤肺潤胃之效。秋季糖水,用蘋果、梨子數個,加百合1兩(30克),石斛5錢(15克),南北杏3錢(9克),可潤肺止咳。
減肥:蘋果會增加飽腹感,飯前吃能減少進食量,達到減肥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