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為什麼能成功
Ⅰ 為什麼蘋果能如此成功
才扭轉過來(蘋果和運營商有協議 主要利潤是分成 所以虧本賣機器在國外也沒有什麼)我認為蘋果能成功在於抓住了機遇 當然設計也很重要 但是不是最重要的
Ⅱ 蘋果為什麼能成功
因為他引起了手機潛在用戶的共鳴,簡約時尚適合大部分人群。強大的功能滿足了商務和年輕人對游戲的需求 人性化的操作系統(例如截圖,語音,復制,放大)讓不會或者不知道怎麼選擇或下載這方面的人不必再為之煩惱。加上蘋果的LOGO就象LV的包一樣是 時尚的代名詞和標志,最大的樂趣在於蘋果象一個原始森林一樣等待著你去探險,去挖掘或用軟體開發它的潛在功能,最後恰巧蘋果的價格出現的時機是大部分人都能接受的時機,再加上飢餓銷售等多種營銷手段和100多項專利集一身的手機和電腦筆記本,和改變筆記本電腦時代到電腦本IPAD時代的更新,「天時地利人和"都佔了,怎麼會不成功?特別是當網上所有有獎活動的獎品90%多都變成IPHONE4和IPAD的時候,想不家喻戶曉都難啊!
Ⅲ 蘋果(iPhone)為什麼成功!
功能以及理念較之一般手機很先進。同時也有很大一部分是由於盲目跟風。。
Ⅳ 蘋果為什麼會成功
說白了都是創新
符合市場需求的創新是關鍵
創新
三星為什麼做不了第一
看看siri就知道了
創新不是屏幕變大
也不是厚度變薄
而是一種洞察和捕捉...
加上美國加州(矽谷)一帶的氛圍,喬布斯就是那裡的典型產物
還有信息技術發展的大潮
......
......
......
這一切機緣巧合造就了一個充滿行為藝術...
蘋果
Ⅳ iphone能夠成功是什麼原因
設計是最重要的
如果蘋果在過去的幾年裡的成功有什麼原因的話,這個原因就是其產品設計。蘋果已經發現一種以典雅和高級的特殊的iPhone機身吸引消費者眼球的方法。
同時,競爭對手一直以來提供的產品在設計方面似乎很廉價和幼稚。在蘋果的產品組合中,設計是不能忽略的東西。
價格保持一致
雖然蘋果繼續提供更好的iPhone,但是,蘋果都保持新的iPhone與以前的iPhone相同的價格。因此,新的iPhone沒有嚇跑可能多花錢購買新手機的消費者。
蘋果與主要移動運營商提供的服務合同一起銷售iPhone,把200美元作為銷售智能手機的最佳價位。蘋果的iPhone利用了這個優勢。
Ⅵ 蘋果公司取得成功的原因是什麼
第一,減少供應商數量。蘋果將原先龐大的供應商的數量減少至一個較小的核心群體,開始經常給供應商傳送預測信息,共同應對因各種原因導致的庫存劇增風險。但是,蘋果對供應商也提出了一系列殘忍的完美主義要求,無論何時,如果一個項目沒有達到要求,蘋果都會要求供應商在12小時內做出根本原因分析和解釋。
第二,減少產品種類。這是整個改革中最基礎的環節,蘋果把原先的15種以上的產品樣式消減到4種基本的產品樣式,並盡可能使用更多標准化部件,從而大大地減少了產品生產的零部件的備用數量以及半成品的數量,能夠將精力更集中於定製產品,而不是為大量的產品搬運大量存貨。譬如,iPod nano幾乎使用了所有的通用IC,從而減少了在元件准備上的時間和庫存。2007年,蘋果獲得了快速的存貨周轉水平(50.8)和高速的業績增長(38.6%)。
第三,提供更多無形產品。迄今為止,蘋果公司的需求預測、庫存管理仍非常糟糕,但是,蘋果通過提供iTunes(iTunes 程序同樣是一個界面,管理受歡迎的蘋果電腦 iPod 數字媒體播放器上的內容。此外,iTunes 能連線到 iTunes Store (假如網路連接存在),以便下載購買的數字音樂、音樂視頻、電視節目、iPod 游戲、各種 Podcast 以及 標准長片。)音樂商店服務,讓消費者把錢大把地花費在一個近20億美元銷售額的零庫存商品供應鏈上。目前,蘋果的在線iTunes音樂商店已經成為世界上第三大的音樂零售商,僅次於沃爾瑪和百思買。
蘋果的翻身仗說明,只有降低了企業的存貨成本才能直接的增加企業的盈利。
外包非核心業務
第一,生產外包。雖然大部分的iPod用戶總是津津樂道iPod是由蘋果生產的一款極其成功的音樂和媒體播放機,但是他們並不在意它是由誰生產或者在哪裡生產出來的,而這也正是蘋果想要的。來自於台灣的鴻海精密、華碩和英華達公司利用各自在大陸的生產廠裝配了數百萬台iPod,但是它們的名字卻鮮為人知。同樣的外包決策也發在在主板生產方面,蘋果過去一直生產PC機的主板,但在1998年的調查中發現,一些生產廠家生產的主板已經好於蘋果電腦自己生產的主板,於是在當年公司決定將這部分業務賣掉,並將以後的業務外包給供應商完成。
第二,設計外包。作為世界上最優秀的創新公司,蘋果卻不肯以自己擁有的資源來規劃創新戰略。據統計,2006年高科技企業的研發投入排行中,蘋果僅以7.15億美元列第15位,約為排名榜首的微軟的1/9。比如,McIntosh率先使用的滑鼠、iPhone所使用的Mutli-Touch技術都來自於其他公司,甚至iPod的最初開發工作也是外包完成的。
構建供應鏈聯盟
最初,蘋果有著製造全世界最精美電腦的聲譽,卻只有很少的軟體或者硬體能與Mac配套。今天,蘋果的生態系統已經從一個悲慘的小型高科技村落演變成一個全球帝國。
iPod+iTunes模式把龐大的消費類電子廠商、晶元製造商、軟體公司、音樂公司、電腦廠商和零售商的力量整合在一起,為客戶打造了播放、下載和視頻等客戶供應鏈系統。與此同時,蘋果還逐漸開展與便攜話筒、音樂播放器外殼及其他小硬體的製造商一起合作。譬如,寶馬首次在它2004年許多款車型的儀錶板上的儲物小格中加入iPod轉接器,通用汽車的2008凱迪拉克CTS將擁有一個具有iPod旋轉與點擊界面的中心控制台,不僅能將iPod中的音樂播放出來,還能播放廣播、CD 甚至衛星廣播。蘋果還與耐克合作,將運動與音樂結合起來,推出了創新的「Nike+iPod」系列產品。
同樣的故事也在iPhone上演。iPhone不僅僅是一部手機,而是蘋果試圖建立人們用來看網頁、聽音樂、看電視電影、打電話等方面的全新體驗,同時也是對手機製造商、網路運營商、製造商、電影和電視節目發行商以及計算機公司間實力的重新劃分。隨著iPhone的熱賣,勢必將有更多的合作夥伴成為蘋果供應鏈上的一環。
Ⅶ 蘋果為什麼能成功
蘋果成功的原因我認為有以下幾點:
1,產品質量好,技術先進。別的不說,就說手機這個領域,蘋果不僅是硬體而且軟體操作系統都領先於其他手機廠商
2,品牌效應。蘋果的質量得到廣大消費者認同,人們相信這個品牌,購買數碼產品許多人們第一考慮的就是品牌,蘋果的產品讓人們覺得放心信得過
3,蘋果定位嚴格,走的是高端路線,這樣有錢人拿著有歸屬感,感覺自己的身份,財富價值得到體現,因為這樣許多沒錢的人也拿來沖大款....
4售後優秀人性化。蘋果的承諾是全球聯保,保修期內有問題換新機。當然有些人可能不認同我的說法,因為中國的蘋果保修和美國的保修天壤之別,讓人們誤以為在美國蘋果的保修也是這樣的。舉個例子,美國買的iphone,到了中國,中國售後可能不會那麼熱心給你維護保修啊,但是中國買的iphone拿到美國,美國售後會熱心的給你維修維護,這是我天朝應該加強的啊
5成功的營銷策略。蘋果每當有新產品出來之前都會灰常灰常保密,這樣正好勾起了人們的好奇心,俗話說的好嘛,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所以人們盡全力去猜測,這也就達到了蘋果宣傳的目的。上市後的飢渴營銷政策也是人們對蘋果的產品趨之若鶩,爭先恐後。
Ⅷ 為什麼iphone在中國會成功
1、首先產品擁有而完美精湛的設計和技術 2、機器返修率較低,口碑好(其實在國外IPHONE是保修2年的,只是因為到了中國政策就改變了,由此可看出中國人的地位是那麼低) 3、高端(簡單的說就是貴)這極大滿足了國人愛慕虛榮,攀比的心理,正所謂不買對的只買貴的。 4、採用飢餓式銷售法(越是得不到的越是想得到) 5、穩定安全且封閉的系統(系統是由蘋果自己研發,蘋果愛怎麼搗騰就怎麼搗騰。誰也別想插進來) 6、使用方便簡單(相比安卓的操作來說)
Ⅸ 蘋果為什麼能在中國獲得巨大成功
相比蘋果的宣傳和營銷措施,微軟的差距比OSX和Windows上的軟體數量差距要大的多得多。因為,微軟在中國根本就沒有任何實質營銷措施啊,你使勁想想,能想出兩個以上的例子么。其實不僅國內,在大本營美國,這兩家的差距也是跨世紀的。
先說說現象。無論這句話有多不好聽,還是要承認,蘋果的產品是所有同類型產品里,裝嗶效用最高的。裝嗶是人類普遍的需求,任何人買個會被旁人看見的東西,都多少希望能讓自己顯得更有面子。而國人對這方面的追求簡直登峰造極。試想一下: 如果你有6000塊錢想換手機裝嗶,你會買6Plus 還是S6 Edge? 如果你有12000想換筆記本裝嗶,你會買15寸RMBP,還是同價格的X1 Carbon或是XPS 15或是Envy? 如果你有18000想換台式機裝嗶,你會上iMac 5K還是自己裝ITX配頂級顯示器? 如果真的是使用者需要考慮產品的深層特性和功能,那還是有的可選的;但如果真的只是想裝嗶,那有人會選後面的嗎? 仔細想想為什麼呢?後邊的那些產品不但不便宜,還可以更貴;也可以有更漂亮更精緻的設計和外觀;而且可能還有小眾化這一優勢,然而為什麼無法提供足夠的逼格呢?原因在於認同啊。裝嗶是裝給別人看的,而你拿著一個東西穿過匆匆人海,別人不知道它的價值、更沒人留心它精美的設計和外觀,就起不到任何裝嗶的作用。蘋果產品最重要的是它在人群中形成了這么一個共識:(至少是讓人覺得)更有設計感、更時尚、更凸顯擁有者的品味;同時它並不便宜的價格被人所熟知。所以多數場合下使用者可以輕松的獲得相應的滿足感。蘋果產品(你不得不承認至少在一些人眼裡)就如同名貴的衣服、首飾和箱包一樣,竟然給使用者帶來了特殊的氣質。而象S6 Edge、Xperia、SP3、自組高端台式電腦,他們可以更好用、更昂貴、更精緻、更漂亮,但他們並沒有形成這樣一種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