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孩子上國外讀書
『壹』 為什麼絕大多數的明星家的孩子都會去國外讀書
明星子女送去國外讀書,這個和家庭的思想教育的而成本是分不開的,另外,明星家庭的孩子也會遺傳家裡人的一些基因,比如對音樂,舞蹈,諸如此類的才藝從小就有天賦,加上耳濡目染的熏陶和父母的投資性學習,必定和普通的孩子有所區別,畢竟起跑線還是處於領先的狀態,為了一直確定領先狀態接受不一樣的文化在他們眼裡也許更重要。
你只認識明星富豪、所以就覺得只有明星、富豪家孩子把孩子送到國外了,假如說有個李老八、劉老二家也把孩子送國外去了,這個你根本不會知道,因為他們不是名人、所以你就覺得只有富豪、明星把孩子送國外去了,實際上可能是大有人在、如果張穎瑩不出意外你根本不知道這個普通家庭中的孩子也去國外讀書了。
『貳』 有一些家長喜歡讓孩子去國外上學,他們是怎麼想的呢
我沒有送孩子去國外上學,所以我可能無法完全理解這些父母的想法...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我有這個經濟實力,我的孩子在國外的學習會有更好的提昇平台,可以幫助她實現夢想,提高能力,增加很多知識和成長經驗。只要我們綜合考慮後那個國家安全有保障,只要孩子自己願意出去,我也可能支持孩子去!!!當然也不排除有些父母會因為任性的能力,或者因為更關心出國,更有面子而患上虛榮心!!!
有一些孩子跟風,在目前的疫情中非常非常無助。因為他們出國留學只是為了留學,並沒有全面考慮這類孩子單獨出國留學的風險和潛在危險。
『叄』 為什麼那麼多人會將孩子送出國讀書甚至孩子媽媽一起過去陪讀怎麼看加拿大留學
因為許多家長會覺得國外的讀書條件好,都有著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思想,不喜歡那麼多的錢,甚至讓媽媽和孩子一起過去陪讀。真的是父母為了孩子付出了所有的一切,為了讓孩子成才,得到更好的教育。
『肆』 很多家長都喜歡送孩子出國讀書,這對孩子真的好嗎
1.就現在的就業大環境而言,留學海歸在國內還是很吃香的,更具有競爭力2.對於家長來說培養國際化人才沒有什麼不好,只會讓孩子的未來擁有更多的機遇3.教育,國外的教育跟中國是有區別的,例如孩子在中國學好了數學,但是思維邏輯不好,但是國外教育更重視思維邏輯,家長就會更傾向於把孩子送去國外就讀
總的來說,父母決定了你人生的大部分東西,但是你也可以自己努力,當然根基沒打好,想要追上就要比別人花更大的功夫。不要覺得不公平,也許人家祖輩也是吃了很多苦才有了現在呢?而你可能對標的是人家的曾祖那一代。努力,永遠都不晚。
『伍』 為什麼要讓孩子到國外上學呢
「留學」最初的概念或本義是「求新」和「深造」的意思,現在異化成了「躲避」和「謀生」?也正因為內涵發生了變化,所以讓許多家長和學生自己十分矛盾和糾結。出國的目的究竟是什麼?或者說,為什麼要送孩子出國讀書?僅管這可能是個常識,但也的確是個原則問題,必須想清楚,因此,也很值得家長們交流。有位朋友最近就碰到了這樣的難題:自己的女兒開學上初二,她打算讓孩子高中就去加拿大讀書。動因有四:一是另外一個朋友的孩子自初中就在美國上學,今年考上美國一所不錯的大學,有成功先例;二是現在出國比高中以後容易,甚至「便宜」(費用低),三是可以更早地能融入當地社會;四是要讓自己的女兒過「普通人」的生活,國內「太垃圾」,出國後就別打算回來了。盡管理由貌似充分,但她的決定還是招致多數親朋的反對。(孩子的態度首先是糾結、茫然。後面單說。)她讓孩子出國的目的,核心是「要讓孩子過普通人的生活」。什麼是普通人?什麼叫普通人的生活?讓孩子高中就在國外讀書,估計要花兩百萬讀完大學,然後呢?按她的說法就是留下國外別回來,就能過「普通人的生活」嗎?首先,她的決定有「攀比」嫌疑。攀比的意思是不顧自己實際條件,也不了解對方真實情況,盲目對照類比仿效。這種現象反映在工作、生活中的幾乎各個方面。那位朋友曾在美國公派三年多,期間將孩子帶到身邊,就在美國從初中開始讀書。幾年下來,孩子就被完全「洗腦」:美國的教育制度和教學模式大家都知道,輕鬆快樂,哪個孩子不喜歡?就這樣,三年多下來,孩子不願意回國了,回來也不好與中國的教學內容「接軌」,於是乎,朋友就開始活動讓孩子繼續「留學」,期間費的周折,所受的累以及讓孩子獨自留在朋友的朋友家擔保託管的糾結、掙扎,用她的話說,不是一般人能想像的。當然,還有賣房子借錢等高昂的學費籌集,哪一件事情都不輕松。可是,眼下這位朋友不想這些,就認為結果是好的:畢竟考上大學了,而且鍛煉了獨立生存的能力,而且精神狀態不錯。家長自豪,孩子如意。其實,大家都知道,這種結果四個字:無奈,幸運。讓孩子盡早出國,培養獨立生活能力,是個好想法。可是,平時連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都沒有,或者有也不想乾的孩子,為什麼要花那樣的代價放到國外去培養呢?說句難聽點的,要生存是沒問題的,流浪狗都能找到食物,但那隻是生存,不是生活。因此,要培養這個能力,現在就讓孩子從洗碗開始。另一方面,讓孩子早出去說是能融入當地,好多人早就不這么想了。能融入嗎?為什麼要融入?更可能的結果和更多的例子是:中不中,洋不洋。再說讓孩子「過普通人的生活」。這句話多數情況下很虛偽。都恨不得傾家盪產供孩子出國了,都不想讓孩子回國了,還口口聲聲說這是「普通人的生活」,不普通的生活該是什麼樣子?還是那句話,這就是家長的精神分裂:既想出眾,又在從眾。自己沒個准注意,孩子肯定受影響。關於「中國環境差孩子將來受委屈」,所以要把孩子送出國。很多家長把這個也當做送孩子出國的重要理由。其實,你可以這樣想想,中國太平過嗎?世界太平過嗎?生活太平過嗎?國外就真的是天堂樂園嗎?家長沒定性,孩子沒本事,走到哪裡你也不會踏實。沉住氣,慌什麼,你家又沒出貪官,急著去國外干什麼呢?
『陸』 為什麼有錢人都會將孩子送到國外讀書
在現實中,我們會發現這樣一個問題,就是有錢的人家或者是明星的子女,他們的父母都會選擇讓他們去國外念書或者是留學,不是說因為喜歡國外,但是不得否認的是,國外的教育要比國內好很多,因為在國內太注重分數了,而國外更加註重孩子的全面發展。
一:國外教育更加全面。
我們國內的教育相對來說是比較死板一點,也就是說大多數的時間都是在教室里聽理論為主,但是在國外就比較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相結合了,而且國外的教育比較自主,更加釋放孩子的天性,讓學生更加有自己的想法,並且想辦法去解決 學習上所遇到的難題。
不過送孩子去國外上學,最主要還是要看孩子的意願,如果說孩子不想去的話,那麼花再多的錢也是枉費,只有他真正的想去提高自己的能力才行。
『柒』 中國很多父母為什麼要把孩子送到國外讀書
你好,我國現在的有些父母願意把孩子送到國外讀書的理由無非有以下幾種:
1,他們認為國外的教育制度完善,教育方法靈活,能開發孩子的主動思考能力,語言能力。。。等等優點就不多說了,總之從教育角度講是非常好的,他們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很早的接受到這樣的教育,對他們人生觀世界觀的形成建立良好的基礎,望子成龍么,想法是好的。
2,他們會認為孩子在自己身邊不舍的讓他們吃苦,可能出去了,必然會「吃苦」,會獨立起來,遇事自己解決,還有一些不是很富裕的家庭,孩子可能會自食其力,更早的成熟起來,對他們的以後事業發展也有好處。
3,他們還會認為孩子早些出國,早些適應國外的環境,盡量能留在國外,心裡存在著「國外賺錢多,生活好」這種判斷,以此來希望自己的孩子能過得好。
4,還有一種就是父母是超級有錢人或者有權人,出於各種原因把孩子送出去的。
『捌』 為什麼中國的富人喜歡把孩子送去外國讀書呢
富人不是考慮好不好的問題,而是在於他們覺得孩子出國是件很有面子的事情,如果談起教育好不好的問題,我國教育的確有缺陷,但這是一個很復雜的問題,我國的人才也不少,庸才也不少,不好妄下定論,我個人覺得現在的教育過於注重考試成績,而忽略了知識的攝取才是教育的目的,還有就是現在教育過於注重理科,你也可以看見,我國的人才還是理科型人才多一點。我就不多說什麼了,這還是教給那些後一輩者去改變吧
『玖』 為什麼很多人送小孩去國外讀書
最近幾年來,越來越多的中國人喜歡把自己的孩子送到美國去讀書,且年齡也呈現出低齡化趨勢。也就是從初中開始就將孩子送到美國去讀書。現在家長們在一起聊天最多的無非是某某孩子去國外讀書了,某某剛送走孩子去了美國。等等。甚至熟人一見面,也常常是三句話不離本行,「你孩子出國了嗎」?「你孩子大學畢業出國了嗎」!「前幾天剛把孩子送走,整整一個房子的錢沒了」!「孩子在那邊挺好的」!這是我最近一兩年聽到最多的語音。 或許是因為聽的多了,才感到在不知不覺中似乎已形成一股潮流,給我的感覺是出了國的孩子才有出息,沒有出國的孩子,總是讓人有些惋惜。過去中國人是拼孩子實力,現在是拼家庭財力!出不出國似乎已經成為家庭財產的一部分。在大潮的涌動下,許多的家長都在想盡辦法,拼盡財力把孩子送出國外讀書,不管孩子願不願意,否則感到臉上無光。一家長和我說,早就為孩子聯系好了國外的學校,可是孩子就是不想出國讀書,幾番工作也沒有和兒子談妥。言外之意,我不是沒有這個經濟實力送孩子出去讀書,而是孩子不願意。雖然我家孩子沒有出國讀書,並不是我沒有錢讓他出去。 嗚呼,出不出國留學已經成為家庭除了房子、車、票子以外的的第四大財富的象徵。我不禁感覺到納悶兒,中國人這是怎麼了?說是今年流行長裙子,結果滿大街都是穿長裙子的姑娘。只要什麼一流行,大家就趨之若鶩一窩蜂地上。再如買房子,至今熱情不減,都悶著一口氣,暗流涌動。若不是國家房價調控,還不知要洶涌澎湃到何時?如今房子暫借壓一壓,出國留學之風盛起。我不僅要問:我們國內的教育真的有那麼糟糕嗎?還是僅僅為了滿足家長的虛榮心。我也不否認,國外的學習也確實造就了一批成功學子,國外的教育有國外教育的優勢,可以開拓孩子的視野,有一個更好的學習英語的環境。但在國內學習的孩子就沒有出息嗎?就沒有前途?我不反對有條件把孩子送出國外去學習,這本身其實也沒有什麼錯,我反對的是一窩蜂不管家庭什麼情況,不管孩子願不願意,也不管孩子有沒有能力完成學業,一股腦地把孩子送出去,是不是值得? 據我所知,父母為孩子出國學習拿出自己所有財產不在少數,而那些拿著父母的財產在國外廝混的也不是沒有,也有從國外留學幾年回來至今沒有找到工作的學子,在家啃老,這樣的例子其實也很多。可是我們卻為什麼視而不見呢?越來越多的投資人倡導要理性消費,可是不知為什麼,在出國流行這個問題上,我們有一些人總是頭腦發熱,似乎不把孩子送出去,自己臉上無光,只有送出去的孩子自己才心安理得! 嗚呼!我不知該說什麼了,我有一種莫名的悲哀,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中國人相信外國的教育,卻不相信自己國家的教育,我不知道我們中國是真的富還是窮?既然富又何必仰望國外的生活和教育。那麼多人願意往國外跑!它到底要向我們國人證明什麼?
『拾』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家長不惜花重金,送孩子去國外讀書
一、學習英語 培養獨立能力
在一家媒體工作的黃女士幾年前就把17歲的女兒送到紐西蘭讀書。當時她女兒的理科成績不好,英語和語文學得還挺好,加上女兒從小膽子小、獨立能力差,黃女士希望女兒出國好好學英語,也鍛煉鍛煉。
女兒出國時畢竟年齡小,缺乏自控意識,在國外受其他同學影響經常出去玩,耽誤了學習。黃女士特地飛到紐西蘭與女兒長談了一次,女兒後來終於完成了學業。現在,她女兒已回國作了一名翻譯,因為英語好,又能吃苦,單位領導對其很滿意。
小結:
總的來看,出國留學利大於弊,但考慮到孩子的自控能力,最好在中國國內讀完本科後再出國留學。
二、開闊視野,希望孩子成為國際化人才
李華先生的女兒盡管才上高二,但他已決定不讓女兒參加明年的高考,今年就送女兒到國外留學。他說女兒明年如果參加高考也能考上一般的高校,在他看來,中國國內除了北大、清華等少數一流高校外,其他高校的教學品質和教育水準在國際上排名一般都不是很好。女兒如果上不了國內一流大學,還不如送她到國外就讀。
李先生認為,隨著全球化時代的到來,精通外語、具有國際視野的國際化人才成為他女兒這一代人的成長目標。
小結:
孩子出國留學後能把外語學好,在國外接觸到的多元文化確實可以使他們視野更開闊,當然這也有利於孩子以後的發展,也是為應對日益激烈的競爭做好准備。
三、家長攀比,別人送我也送
「我一個親戚的女兒才上小學二年級,就送去英國讀書了。」市民張靜說,「我打算送兒子到英國讀高中,享受英式教育。」
她介紹,目前,兒子就讀的私立學校,大多數學生家庭條件較好,很多家長在孩子小學時就開始張羅留學的事。張靜說:「娃兒的同學差不多都要出國讀書,娃兒不去,好像心裡很過不去。」
小結:
留學有一定風險,尤其是年齡較小的孩子。有專家就建議,留學作為人生規劃的一部分,到哪個國家、學什麼專業、將來的就業方向等,一定要做好計劃,不要盲目跟風。應該根據家庭經濟狀況量體裁衣,設計一套適合孩子的留學方案。
四、怕孩子變壞
劉女士的兒子今年讀初三,成績在班裡處於中游,屬於「重點高中無望、普通高中又無憂」的那一類,所以與班裡大部分埋頭苦讀的同學相比,他倒是很輕松,每天放學回家不是聽音樂就是打電玩,再這樣下去實在是沒什麼前途。她認為這個年齡的小孩子人生觀還沒有最終形成,是最容易受外部環境影響的,萬一真走了歪道,再想扳回來就麻煩了。
於是劉女士和老公就動起了把他送到國外去讀書的念頭,覺得反正家裡經濟條件還可以,在澳大利亞又有一位遠房親戚可以照顧他,不如索性到那兒去念高中,將來升大學也容易點。兒子對此也沒有異議。
小結:
雖然有不少孩子是通過出國讀書變得懂事起來的,但是孩子年齡小,到哪年齡也不會大一歲,自理能力不夠,到國外難道就不怕學壞了嗎?
五、出國留學是為了深造
張先生的兒子很聰明,成績也特別好,奧林匹克競賽次次拿獎,學校里獎狀也不知道拿了多少。本來家長也沒想到要讓孩子出國留學,有一次開家長會,孩子的班主任特地跟張先生談了一次,說孩子理科那麼好,如果有機會的話應該讓他出國念書,國外理科方面的教育在實驗條件和理論研究上都比國內好,在國外深造過之後,將來會更有出息。而且要出國,就要中學的時候辦,等到大學讀了一半了,一個是簽證難了,另一個也浪費了讀書的時間。張先生和兒子交流後,發現他也有這方面的想法和打算,最終為了孩子能成才,決定送他出國去試試看。
小結:
像張先生孩子這樣在中學成績特別好的學生申請出國讀大學的也挺多,並不是像大多數人想的只有考不上大學的人才會想出國混張文憑。這樣的孩子到名牌大學里深造確實是不錯的選擇。
六、孩子成績太差了
馬先生說,讓孩子出國是萬不得已的方案,要不是兒子的成績不好,沒希望考上好的大學,他才不會想到把那麼小的孩子送出國。他兒子在一所普通中學讀書,成績中等,想和重點高中的學生競爭那幾所重點大學,困難很大。而且馬先生認為在國內一般大學讀書的學生因為就業會有些問題,紛紛申請出國。他說如果辛辛苦苦參加了高考,考中一所並不理想的學校,食之無味,棄之可惜,過了兩年再出國,那不是耽擱時間嗎?所以,他覺得讓孩子早點出國是良策,不管他在那裡考上什麼大學,在現在人的眼裡,出國總是能夠鍍一層金回來的。
小結:
我們只能希望馬先生的兒子到時能有比較好的發展吧。但是鍍金主要還是體現在孩子學習能力上,出國留學的高昂學費不可小覷,並不是每一個成績差的孩子都有馬先生兒子這樣的爹。
七、學習國外的新理念
讀高一的冷同學說,「我想出國,並不是看重那張『洋文憑』,主要是想多學一些先進技術和理念。記得上初中時,我們學校和澳大利亞的一所中學長期交流學生的活動。有一次,我們一起做一道奧林匹克競賽題目:一天中分針、時針共有幾次處在平行位置。中國的學生馬上就准備了草稿紙,列好方程式開始運算,可外國的學生卻直接撥動手錶的時針、分針。我很希望接受這樣的教育。」
小結:
中國學生面對新事物總有畏縮心理,與國外學生比起來,創新意識較差。國外一些新的學習理念和靈活的教育模式,更適合那些語言基礎不錯,性格開朗,且學習能力和生活能力都較強的學生。
八、家長個人意願
為了讓女兒逃避嚴峻的高考,周爸爸就動起了讓女兒去澳大利亞留學的念頭,他有個生意上的好朋友在那裡定居,可以擔當女兒的監護人。而且他覺得自己年輕時沒機會出國留學,現在條件好了一定要送女兒去留學。周爸爸認為把女兒送到國外讀書,即使什麼也沒有學到,在那個環境里英語水平肯定會不同一般,況且還有人照顧。然而,女兒卻覺得爸爸是對自己沒有信心,是他不太確定自己是否能夠考上名牌大學,從而決定讓自己出國,這是逃避高考的一條迂迴之路。而且女兒覺得出國要花很多錢,會有很大的心理壓力。
小結:
對於這樣比較有信心考上國內大學的同學,原本在國內可能可以考所好大學,找份好工作的,前途也能夠看得見的。但是突然將孩子送出國外,失去在國內擠獨木橋的勇氣和信心,反倒會讓他們不知道以後是怎樣了。
九、中介機構的推波助瀾
41歲的陳某是一國有企業的中層管理人員,從兒子出生,便在銀行開了一個賬戶,為兒子將來出國留學攢錢。兒子成績也不錯,剛考入一重點高中,班主任也說上重點大學應該沒問題。
一次在一留學中介機構聽到消息,說當下金融危機,中國學生申請出國留學更容易。於是陳某動搖了原先的計劃,將兒子送到了澳洲,然而正是金融危機,一年後該學校倒閉了,陳某的兒子也失學了。
小結:
留學,這條看似繁花似錦的路上不乏陷阱。一些「黑中介」看準不少家長讓孩子留學的迫切心理,早就挖好了坑。為了爭生源拿回扣,不把孩子前途放眼裡,而一些中國學生和家長對國外教育都不太了解,也不知道哪個國家、哪所學校學習更合適。
十、國外的教育方式
「我媽媽覺得中國的教育不太適合我,希望我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15歲的徐小白言語中透著與年齡不太相稱的成熟穩重。為了實現出國夢想,她從安徽的小城鎮來到北京,通過層層選拔成為北京大學附屬中學國際部的高一新生。「高考實在太累,乾脆送孩子讀國際高中,以後直接申請國外的大學。」重慶余女士也這么說,孩子不用應付高考,能扎扎實實地學知識。「留學接受新的教育方式,回國後也許發展潛力更大。」
小結:
關於國內教育與國外教育,看法各有不同。中國教育態度與國外教育態度的最大的區別在於中國偏重於灌輸式教育,所以中國學生的根基非常扎實,這是優點,但也是缺點。國外可能更重視綜合素質教育,尤其是人格特質的培養,加上外國大學是「寬進嚴出」。
通過留學途徑移民
家住深圳南山區的某位投資公司高管尤先生說,教育也是一種投資,我周圍不少人都准備通過送孩子出國留學的方式移民。
所以尤先生兒子從中學開始便到了加拿大。尤先生還說,他准備讓孩子在國外念完書,就直接在那邊找工作,然後會在那邊買房置地。等自己退休後也到那邊養老。
小結:
許多家庭將孩子送到國外留學,主要是考慮到當地的教育、醫療和退休生活,為將來移民做准備。有的是先讓孩子出國讀書,等時機成熟再爭取孩子先移民進而舉家移民的戰略。擁有當地高等教育學歷和正式工作者更容易拿到綠卡。在這一過程中,通過學校再走向社會,逐漸融入當地社會,留學無疑充當了移民的敲門磚或者跳板。但隨著各國移民政策的變化,這條途徑未必會一直有效。
總之:
首先,我覺得鍍金的想法是比較常見的。
社交和自理能力,是自己鍛煉的,也許正是因為差,所以他們才把孩子丟出去放養一下吧。
另外,無關國內學習壓力,國外其實要修滿學分,似乎也非常非常累,非常非常難,除非是那種野雞大學掛名就能畢業的那種,否則現代文明以西方為導向的科學信息時代,是怎麼來的?外國的學科如果信息量和內容深度沒國內強,那麼是怎麼締造的近現代文明?這很明顯了。
而學習上,僅僅是一個,師傅帶入門,修為在個人的體現。在國內成績好,自己又愛學習,多努力看書和思考,未必就比國外差,個人以為還是以鍍金和去外國長見識為主。
順便一說,你看現代中國IT行業崛起,第一批IT業領袖人物,很多商業模式和思路都是照搬西方一些運作得比較成功的東西,作為起點。去國外畢竟還是有這方面的好處,可以直面第一線的創意和氛圍,這些東西都是國內短期不可能具有的。
最後,我覺得國內和國外而言,對於學生塑造成型本身影響只是一個取捨問題,而實際情況各有優劣,我們如今看待外國都比較臉譜化,這里紙上談兵意義不大。如果孩子是個人物,他體內一定有某種力量源泉,迫使著他去追趕,去奔跑,去超越。而不是個人物,而家長非要把他逼迫成自己想要看見的「成功人士」,那麼只能用鄭淵潔老師那句經典的回應來說。
"早起的鳥兒有蟲吃",「早起的蟲子被鳥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