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孩子要隨爹姓
① 孩子出生後,為什麼一般要跟爸爸姓氏
孩子跟著爸爸姓,這是因為受到傳統影響造成的,幾千年來都是這個樣子。女子出嫁從夫,出生的孩子也是夫家的,自然就跟著夫家姓。當然,現在社會在發生著變化,既可以隨著父親姓,也可以隨著母親姓,兩個都可以,只要自己願意就行了。
這種事情都數是成自然事實了,沒人願意去改,但是現在一些年輕人也在做著一些改變,把孩子的名字跟了母親的姓。要不然就是父親和母親的姓氏加一起,比如趙蘭娜就可以改名成趙劉劉,這個名字劉能聽了相信也會同意的。
② 為何大多數孩子名字是隨父姓,這是什麼時候開始的
人這一生會被人貼上一個又一個的「標簽」,姓名是一個人在世界上被人貼上的第一個「標簽」,姓名包含著父母對於子女的期盼以及美好祝願。
作為一個有著上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父母在為子女起名時,常常會藉助經史典籍,查遍四庫全書。不過「姓」就要簡單的多了,一般來講孩子的姓氏都是跟隨爸爸,很少有跟隨媽媽的,這種習慣並不是生來就有,而是上古時期定下的戒律。
上古傳說中國90%以上的人都是同宗同源,據傳說,中華兒女大多都是黃帝的後代,因此他被後世人稱為「人文始祖」。黃帝是中華歷史上第一個有姓的人。皇帝是有熊氏首領少典的兒子,在很多史料上都將皇帝稱為有熊氏,這是因為在上古時期,女子稱姓,男子稱氏。
隨著社會的發展,生產力也在進步,過去的生產方式轉變成了打獵、耕地、制陶等需要極大勞動力輸出的工作,這些工作對於女人來說是極其困難的,男人們的作用逐漸凸顯了出來,到了後來,男人們占據了社會的主導地位。
不久的社會由傳統的母系社會過渡到了父系社會,傳統的一妻多夫制的婚姻制度也有了轉變,在這時孩子們已經可以分辨出父親是誰了,自然也就跟著父親姓了。在生產力發展的同時,文化也在不斷的發展。
中華民族是一個對於家族觀念有著獨特見解的民族,中國人對家有著極其強烈的歸屬感,出於這種文化,中國人的傳宗接代意識極強,在很多中國人看來新生命的誕生是一個家族延續的象徵,而跟父親姓,是延續這種家族制度最重要的方式之一。
到了封建社會,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私有制逐漸形成,人們對於自己財產擁有佔有權,這就產生了佔有權的歸屬問題。與此同時在這一時期,女性的社會地位越來越低下,男性是整個社會生產的主力,男人們可以三妻四妾,而女人只能跟隨一個男人。在這一時期,隨父姓成為了這些男人們,標記自己孩子的重要方式。在這種形勢下,財產歸屬權問題得到了解決。
③ 為什麼在中國,大多數人讓自己孩子隨父姓,大多數人都隨了父姓
首先其實孩子隨父姓這個制度的建立,跟什麼男尊女卑男權社會女性獨立都沒關系。就是單純表示血緣關系,以及樸素的優生學而已。因為在沒有戶籍制度跟親子鑒定的上古,孩子的母親是誰一目瞭然,但孩子的父親是誰卻往往不清楚,而這會帶來同父異母兄弟姐妹近親繁殖的問題,因此先民們想了一個簡單的辦法,讓女子稱姓,男子稱氏,孩子冠上姓氏,血緣關系就清楚了,近親通婚的概率就降低了。隨後秦漢時期,姓氏合二為一。一來由於孩子冠不冠母姓對血緣關系判定基本沒影響,二來由於進入父系社會後,男權日益膨脹,因此原本為了優生建立的隨父姓制度,被曲解為傳宗接代,男尊女卑的象徵。受這些陳舊且錯誤的思想影響,很多男性覺得孩子不隨自己的姓就相當於不是自己的後代,才會那麼的反對,大多數人也讓孩子隨父姓。但其實現代社會有了完善的戶籍制度與發達科技,姓氏的優生學意義被沖淡了,孩子隨父姓還是隨母姓,或者隨便去造一個姓,都已經沒那麼重要了。
④ 傳統理念中孩子必須跟父姓,這是為什麼
傳統理念中孩子必須跟父姓,這是為什麼?
一、傳統理念中孩子必須跟父姓是為什麼?在我們中國人的傳統觀念當中,傳宗接代一直是一個家庭重中之重的事情,孩子悶在成年之後就會談婚論嫁,就是為了能夠讓家族延續下去,而我國字有記錄,開始男女雙方結婚的時候都是女方嫁到男方家裡,有一小部分人由於家庭情況不好,所以會讓自己家的男孩子入贅到女方的家裡,最終生出來的孩子往往都會跟孩子的父親是一個姓氏入贅的家庭,孩子則是跟著母親的姓氏,之所以會有這樣情況的出現,就是由於傳統觀念當中,女方嫁入到了男方的家中,就應該為南方繁衍子嗣,所以,孩子自然是必須要跟自己的父親姓的。
⑤ 為什麼子女要隨父親的姓氏究竟是誰規定的
這是因為我國是傳統的父系社會,是以男子為主導的家庭結構,所以隨父姓,但是在新中國成立以後,孩子可以隨父姓,可以隨母姓。
⑥ 為什麼子女都跟父親姓
子女姓氏為啥要隨父親姓?
從小到大見到的很多人,大致都是隨父親姓,隨母親姓的家庭有,但是數量很少,有沒有想過為什麼呢?有人可能會說了,中國的傳統就是跟著父親姓,但是為什麼不跟著母親姓呢?隨父親姓還是隨母親姓,其實在本質上,這和人類氏族的發展是分不開的。我們有必要先來看一下中國姓氏的發展。
姓氏的起源
「姓氏也,用以標志家族血緣之符號也」,這句話也就是說,姓氏是用來標識一個一群人或者是一個家族的符號。據《神話》記載,一個氏族有著自己的標志,那就是圖騰,而在這之後,就是一個部族的名字,而一個部族的祖先的「名字」也就是姓,姓說明了這個部族的來源。在遠古部落時期,姓氏主要用來辨別在一個部落中不同氏族的後代,方便後代的婚配。姓氏的產生,也有著深遠的社會意義,因為在此之前,人們都是群婚制,而由於姓氏的產生,這一制度就改變了,變成了以血緣關系為基礎的婚配,這是人類發展的重要里程。
當今中國姓氏的現狀
在現在中國,人數最多的是李姓,其次是王姓,排名第三的是張姓、這三個姓的人加起來超過3億,而在中國的比較常見的前100個姓的人加起來總和超過總人口的87%,但是其人口分布是不均衡的。
為啥子女跟著父親姓
(1)這是因為人類社會是從母系社會發展到父系社會的,在父系社會中,後代自然就隨父親姓。姓氏也劃分出了這個小孩的身份,其實說是跟著父親姓,這個說法是不準確的,嚴格地說應該是跟著父親這個家族姓。在傳統的觀念中,一個小孩姓什麼就代表他是哪家的人,有著繼承這個家財產的權利。
(2)也是有一種責任,孩子隨父親姓,作為父親就得負責,女性可以100%的保證孩子是自己的,但是男性卻不是。這樣孩子就有了歸屬感,男性就會心甘情願地投資這個孩子,中間有著一絲標示主權的意味。在動物世界裡,也有這種,你看,在獅群裡面,雄獅會咬死不是自己的崽子,只留下自己的後代,就是一種表示主權的態度。
(3)也有男女不平等的觀念,舊社會女性的社會地位很低,在家裡是不繼承財產的,嫁人後也只是跟著丈夫生活,整個的家庭資產是由男方提供的,子女繼承的是父親的財產,隨父親姓毫無疑問。但是現在社會出現了不同,就是女性越來越獨立了,也有自己家庭財產的繼承權,特別是很多獨生子女更是如此,所以在現代社會,兩個孩子一個隨父親姓,一個隨母親姓的情況也很多。
⑦ 為什麼孩子要跟父親姓
在古代,父親,是養活一家子的存在。不管是孩子,還是孩子的母親,都是要父親養活的。靠別人養活的人,能有什麼家庭地位呢?
古代的婦女,家中的頂樑柱是丈夫,丈夫負責賺錢養家,她負責貌美如花,就好比一個僅供人賞玩的花瓶一樣。所以古代的男人三妻四妾很正常,作為妻子也不敢說什麼,不然可能會被一紙休書當成妒婦掃地出門。
連自己的地位都需要小心翼翼,如履薄冰,誰還有空去管孩子跟誰姓?
自然而然,就跟孩子的父親姓了。
還有,古代的婦女,結婚後是要跟丈夫姓的,死後也是以「某某某」的妻子「某氏」之位下葬。連個完整的名字都不被留下,足以見古代婦女的家庭地位有多少的悲催了吧?啊哈~孩子的母親都跟父親姓了,孩子能不跟父親姓?
其實,現在也有很多的孩子是隨母親姓的,不全是隨孩子父親姓的,有的是獨生子女,一個孩子隨父親姓,一個隨母親姓。有的是女人手中有足夠的籌碼,就有足夠的決定權。
對了,我上次去參加人家婚禮,看到人家村裡就掛著一個橫幅,也不知道誰掛的,寫著:生男生女都一樣,孩子隨媽姓入戶口,獎勵一千元。哈哈~隨男人姓沒有,隨女人才有哦!
我想著,其實孩子隨誰姓也都一樣!只要他有健康的身體,好的生活,跟誰姓不一樣呢?還不是叫自己爸爸媽媽嗎?
⑧ 為什麼孩子出生要隨父姓 不隨母姓
大多數國家生下孩子都是隨父姓而不隨母姓。國家並沒有強制規定孩子一定要隨父姓,但是受傳統因素的影響大多數都是隨父姓。畢竟大多數的家庭男人是一家之主,是主要的勞動力,是孩子和妻子的頂樑柱。在一些西方國家不光是子女們隨父姓,女子結婚後也是隨丈夫姓的。
新中國成立國家法律規定,孩子可以隨父姓也可以隨母姓。但是現在人們還是習慣性讓孩子隨父姓。還有一部分人生了兩個孩子,一個隨父姓一個隨母姓。孩子的姓名就是一個稱呼,不管孩子姓什麼叫什麼,孩子仍然是父母的孩子。
⑨ 為什麼孩子出生之後要跟男方姓,而不是跟女方姓呢
跟父姓這是幾千萬年行之有效、有規、不亂的傳承規律,不可改變。跟女方姓有沒有?在現代社會,有!但畢竟是不多。子隨父姓,是沒有法律依據,是我們老祖宗流傳下來,約定成俗的,就象我們過年過節一樣,沒有什麼可爭論。姓氏主要是用來標定族群男性的子女的區別其它族群子女。而女性生育的子女女性自己能夠准確地識別而無須標定。
但是跟誰姓是雙方利益交換平衡的結果,與傳統也有關聯。誰也不能否認現在仍然是父系社會,即使各方面很強勢的女性也很少要求孩子隨母姓,隨母姓帶來的問題有點多,小孩隨男方姓這是一種文化習慣,因為有人類以來長期以農耕文化為主的社會里,男人是一個家庭的經濟支柱,占統治地位,女人只是附庸。
⑩ 為什麼我們大部分人都要跟爸爸姓
從理論與歷史的角度來考察,子隨父姓是伴隨私有制產生而產生的,它是母系社會走向父系社會的必然結果。通過幾千年以來的繁衍生息,這一傳統觀念逐步在人們的心目中根深蒂固,已經形成了一種帶有普遍性的民間習慣,已經構成傳統民俗文化的重要內容。
作為一種歷史形成的觀念,子隨父姓帶有一種不可否認的性別歧視的色彩。當社會的腳步悄然邁進21世紀的時候,這種觀念越來越不斷地受到公開的沖擊。婦女能頂半邊天,時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樣,這些豪言壯語令人激動, 男女平等是現代社會文明的體現,也是當今構建和諧社會的目標。自從五四運動到新中國成立、到改革開放,我國男女平等這一目標不斷完善,但是由於我國受到長期封建社會和傳統禮教的影響,仍然在不少方面存在性別歧視,尚沒有達到完全的平等。我國關於人口性別統計的數據讓人吃驚: 由於中國社會幾千年來存在的重男輕女的傳統觀念根深蒂固,目前男女性別之比竟然到達117:100,中國內地出生人口性別比偏高已經成為中國亟待解決的突出社會問題。究竟是哪些封建的傳統觀念在驅使一些人重男輕女呢? 其實不少人常用「傳宗接代」 四個字回答,似乎只有生男孩才能傳宗接代,只生女兒則會絕後了。這里的傳宗接代實際上就是姓氏的傳遞。比如王家下一代有四個子女,三女一男,他們把王家香火傳遞的希望就寄託在這個男孩身上了,如果這個男孩後來不能夠生出兒子來,在他們看來,王家在他們這里就絕後了,其實,所謂絕的應該是「王」姓在通常的潛規則中的消失。為了解決姓氏傳宗接代的問題,就有了過繼,倒插門等子隨母姓這類修改方法,當然姓氏得以傳承的一方就要作出相應的補償。
因此,我們可以說,傳統的、封建的重男輕女、傳宗接代觀念是「子隨父姓」這一民俗得以長期延續的根本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