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改錯為什麼不能一次完成
㈠ 如何培養一年級學生良好的改錯習慣
我們的孩子,從幼兒園升入小學,有一個適應和轉換的過程,此時,已經從以玩為主轉到以學為主的階段,在此後的一年內,學習習慣的養成是重中之重,這個階段學習是很輕松的事,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無疑於做好了堅實的基礎。而這時也是年輕的父母最不重視的時候,只因父母不曉得,缺乏這方面的意識。通常經過了幾年的學習,還是做作業太磨不認真,就是因為此時沒有接受良好的訓練。只因習慣是一種能量,如果不能及時的擁有,後勁顯然就不足和艱難。以下是在幾個方面提出的建議,當然每個孩子是不同的,有所側重就能達到目的。
一、培養孩子集中精力做事情的習慣。
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要求孩子專注,集中精力完成一件事情後再去做另外一件事情。有的小孩總是一邊看電視,一邊聽音樂,一邊做功課,這樣,學習不夠專心,注意力容易轉移。可以採用讓孩子用眼睛聽的習慣培養他們集中精力,如:在安靜之處,將手放在孩子的肩膀上,互相看著對方的眼睛說話,不管什麼話題都沒關系,每天進行一次。只要視線相連接,孩子就不得不集中注意力聽,只要每天持續不斷,就能培養出很會聽「話」的孩子。經過訓練,現在孩子回家後很快集中精力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
二、培養孩子良好的閱讀習慣。
作為家長首先要起表率作用,自己沒有讀書的習慣,強求孩子讀書很難以理服人。從終身學習的角度來看,閱讀習慣跟隨並影響人的一生。閱讀不僅僅指教材,更多地是指課外讀物,如童話、寓言、科普書籍等。孩子喜歡讀書,養成讀書習慣,可以培養聽力、理解力,集中力和持久力也可在不知不覺中養成。如果孩子不喜歡看書怎麼辦?這需要家長們的耐心。每個孩子都喜歡聽故事,小學1年級還是幼兒園的延長教育,所以家長說給他聽、念給他聽是有必要的,最好念孩子自己想看的故事書給他聽,不要強迫孩子接受大人的選擇,不喜歡讀書的孩子,多半討厭看見許多密密麻麻的小字,家長可選擇適合幼兒的圖畫書,字體要大一點的,可以先把故事中的部分情節念給孩子聽,然後讓孩子自己去讀,並鼓勵孩子把讀後的感受說出來。無論孩子最後說的如何,都對他表揚和肯定。長此以往,閱讀終將變成孩子的日常習慣。
三、培養孩子認真書寫的習慣。
不要認為書寫只是形式,對學習沒有多大影響,書寫的好壞直接影響到人們對書寫者學習態度、學習質量、甚至個人素質的評價。書寫能力是學力的指標,一個能夠認真對待書寫的孩子,往往也能認真對待學習及其他許多事情,還能促使其養成凡事認真仔細的好習慣,提高孩子的整體素質。所以,從一年級開始就得訓練寫字,家長可以准備一個日記本,當孩子放學後向家長敘述:「媽媽(爸爸),今天在學校……」 時,既使只是很簡單的幾句話,也要鼓勵他寫下來,慢慢的,可以問他:「為什麼這樣呢?」「你怎麼想?」「老師怎麼說?」等等,讓孩子漸漸將文章擴大,加長。一年級的孩子喜歡使用學過的文字寫字,看過之後家長要誇獎孩子、鼓勵孩子、並慎重地保存起來,這有利於培養孩子認真書寫,認真做事,認真做人的習慣。在學校老師也是這樣來培養學生的,作業不多,但要求工整認真。
四、培養孩子養成有條理的習慣。
學慣用具的收拾要有規律,書本存放在書包或書桌上要有一定的次序,不妨把各科教材分顏色包書皮,以達到易分辨和養成有條理的目的,做各科作業要預先安排好時間等等。東西存放無規律,要用時東尋西找,心煩意亂,極易影響學習情緒;做作業不講條理,東一榔頭西一棒子,學習效率就低。
五、培養孩子獨立解決問題的習慣。
孩子學習上有困難請求家長幫助時,家長不能置之不理或敷衍了事,應用熱情的語言鼓勵孩子自己「試一試」。孩子實在無法獨立解決時,也不能包辦代替,而要一步一步地耐心啟發,使他能在你機智而不露痕跡的引導下,覺得是靠他自己的力量完成的,讓孩子嘗到勝利的甘甜,對自己增加信心,勇敢地迎接下一個問題的挑戰。
六、培養孩子及時改錯的習慣。
讓孩子准備一支紅筆。隨時改正自己練習本、試卷上面的錯誤,以鮮艷的紅色加深錯誤在腦海中的印象,然後用一個本子,將這些錯誤收集起來,用「錯別字舉例」、「錯題匯編」等形式分類記載,以警示自己,避免出現類似錯誤。
此外,還應培養孩子按時完成作業,上課用心聽講,積極舉手發言,愛動腦思考,保管和整理好自己的學慣用品等優良的學習習慣。
在小學前是養成生活習慣的關鍵時期,而在小學一年級則是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關鍵時段,當然隨著知識范圍的擴大,會出現更多的東西,但基本的教義掌握了,隨之增加的內容也會自然歸攏到這里來,當然還有更多的習慣需要練成,這時自己已經有了規范的能力,再加上老師和家長的監督是問題不大的。
㈡ 改錯為什麼老鬆懈不成功,每次都更嚴重,再這樣下去就要完了
改錯老鬆懈不成功,每次都更嚴重,說明自控力太差,再這樣下去確實就完了,因為人不怕犯錯,就怕不改錯或者犯同類的錯,但是你也不必煩惱,可以制定規則來改正錯誤,把規則立成文字,再犯同類錯的懲罰都寫出來,並且讓改正錯誤的人參與到制定規則中來,規則的內容掙得他的同意,這樣有利於他遵守規則。
㈢ 改錯的重要性
孩子在學習當中不可避免的會做錯題,這是一個很正常的現象。如何通過督促孩子改錯,起到有效的學習,這是一個重要的課題。也是家庭教育當中輔導孩子有效的一個手段,但是這往往是許多家長容易忽視的方面。遇到錯題,許多家長輕描淡寫的忽略過去,讓孩子改正就可以了,也沒有去檢查孩子改對了沒有,也沒有深入去分析孩子為什麼出錯。甚至有些家長覺得不是什麼大事,並沒有督促孩子進行改錯。當然也有一小部分家長,做得比較到位,讓孩子改的很仔細,重視孩子孩子的錯題,當然孩子以後出現類似的錯題會越來越少。現在就通過改錯,如何有效的提升孩子的學習能力和習慣簡單的談一談。
首先說一說小學數學出錯的一些類型及對策:
1、計算錯誤。計算應該是貫穿小學數學整個階段的教學內容,也是小學數學教學的主要內容之一。本人覺得這是一個小學數學基本的技能內容,小學數學學好的話,長大以後生活應該不存在問題。從內容的角度來講,他是一個很簡單而又重要的問題。如果出錯有兩個原因:一個原因是上課沒認真聽,計算方法沒掌握;第二個原因是計算不細心。也許還有其他原因吧!對待這種錯誤,方法不會可以通過問老師、家長、同學,懂了之後多練,熟能生巧。一張試卷或作業計算占很大部分,只有多練才能讓孩子掌握,出錯的情況才可能減少,速度才能提高。另外一個方法就是熟背加、減法口訣和乘法口訣,當然這個對低年級很有效果。高年級的孩子讓他背,也不會背的——傷自尊!
2、審題出現錯誤,導致解答出錯。這個問題涉及到階段問題,這是一個階段性培養的問題。在一年級階段有好多字,孩子沒學不認識,所以多數都是孩子聽老師讀題,如果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出錯。到二年級孩子初步開始培養,這個時候孩子在這個問題上就出現差異。有些孩子家長培養讀題的習慣早,孩子就明顯的形成習慣。有些孩子還習慣與家長和老師讀題,所以在此表現的比較弱。也許有一部分孩子也會讀題,但沒有養成邊讀題,邊思考的習慣,表現的好像理解能力比較弱。還有一部分孩子,題已讀完就不思考直接就問家長。這就需要咱們家長有意識地培養——當孩子讀完題,問孩子這個題講的是什麼,這個題當中注意什麼,這個題怎麼計算。大概一個多月就養成孩子會讀題,會思考的習慣。不要幻想孩子長大後,就會了讀題、會思考了!也許到三年級會理解一年級的題,但是三年級的題呢,還是不會理解,每個年級理解題目的難度不一樣,所以培養目標也不一樣。
3、沒弄懂題目要求。弄清楚題目要求很重要,考試的時候,如果不符合要求,錯的可是整個題,損失的分值比較大。一方面跟前一問題不認真審題有關,另一方面也和平時作業按要求做很有關系。提到做題要求,除了題目有所提出的之外,還有一些平時做題,為了避免出錯,根據某類型題目,也提出一些要求。在本學期家長會之後,對於有些題也提出過一些要求。有些是避免錯誤的,有些是培養某些知識點的。整體上來說落實得不是很好,真真落實下去的孩子也就一半左右,有些家長甚至連要求都沒看。所以有些目的根本就沒有達到作業的要求,只能希望家長以後能重視。常見的一些要求有如下:比大小、連線題先算得數;計算應用題數字比較大時在旁邊寫上豎式;畫圖用尺子;錯題要學懂;做題要完整等。
4、沒學懂,導致出錯。對於這一情況可以分兩種來看。第一種,孩子沒有養成認真聽課的習慣。上課有小動作,注意力沒有集中在老師所講的內容上面來,這樣的孩子很少,大概每班也就三四個左右。這樣的孩子家長就得在家裡培養孩子的注意力,可以讓孩子完成某一件事,從5分鍾、10分鍾等逐漸培養。第二種,是孩子聽的時候,並沒有思考。學習一個新的知識點,他也許聽明白了,但並不等於這個內容他消化了。只有通過邊聽邊思考,才能真真把老師講的知識轉化為自己的知識,這才叫掌握了。這也的孩子可能占很大的部分,也就是常見的,你已講這個知識他就會了,這種情況是因為你講的時候,他通過腦海中上課聽得內容再現。就好比吃到肚子里的東西,還未消化還在儲藏階段。對於這種情況家長可以每天在飯前、飯後問問孩子你們今天學習了什麼內容。孩子講的過程,也就是消化的過程。既了解了孩子上課的過程,又促進孩子消化今天的知識,還督促孩子上課注意聽講,可謂一舉多得。但重在堅持,就怕家長堅持不了,自己養不成習慣。
這是小學數學當中常見的四類錯誤。但對於如何通過改錯,提升孩子的學習,有以下策略技巧:
第一步,先讓孩子說一說當時做題的時候,怎麼想的。也許有些孩子看到錯誤,馬上意識到錯誤等情況。這一步過程,主要辨別孩子出現錯誤的原因。
第二步,讓孩子糾正錯誤。這一過程注重細節,把原題抄在旁邊或紙上重新做一遍,而不是泛泛的改完就可以了。針對錯誤的類型和孩子進行一下討論,加深改錯的效果。
第三步,讓孩子編寫出類似的兩三道題,讓孩子再做一遍檢驗改錯的效果。讓孩子熟練掌握此類的題,避免以後出現類似的錯誤。
經過這樣三步改錯,孩子的錯誤肯定會越來越少。改錯其實也是學習的一個過程,消滅孩子學習盲點的一個過程。學習是一個螺旋上升的過程。一節課堂中,孩子能掌握好老師講的內容的百分之八十就已經很不錯了,剩下的百分之二十還需要在作業當中來解決。目前在教學當中,有可能有些練習老師在講課當中還未來得及講解,作業當中會出現這些題目,這種情況很常見。這樣的好處是先讓孩子去做,培養孩子的思維能力,為老師在集體講解的時候作為鋪墊,加深孩子的理解。當然以上做法,對於中上以上的孩子很有效果,但對於以下的孩子,家長僅靠改錯還不行,還要加強孩子的一些基礎鞏固和學習習慣的培養。現在孩子還處於低段,孩子拉下的還不是很遠,努力一下還能趕得上來。當然這也不是把負擔推給家長們,老師在課堂當中的糾錯主要針對的是一些共性的錯誤問題,不可能仔細到每個孩子身上。老師在課堂當中的糾錯重視的是知識方面的一些問題,對孩子的習慣培養只能提一些要求。根據我的經驗,要想讓孩子養成改錯的習慣,家長必須養成看孩子錯題的習慣。所以通過以上的一些想法和做法同各位家長一起,把孩子的學習提高上去。
布克小島-以推廣全民閱讀為目標,推動青少年兒童閱讀事業,打造「大閱讀」「大語文」內容平台,建立為引領開創閱讀教育模式。同時建立線下實體閱讀新模式,推動青少年閱讀與「大語文」發展。
㈣ 《怎樣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改錯習慣》
想必很多教師都會遇到這樣的情況:昨天批改過的學生作業,今天交上來再次批改卻發現上面的錯題一道都沒改,而是又原封不動的交了上來。經過詢問才知道,原來他只看到老師批改了作業,而並沒有關注自己的作業完成的怎麼樣,自己有多少錯題。像這樣的情況在班級里是屢見不鮮,而且多數都是學困生。更有甚者錯題可以一攢再攢,直到在老師的一再督促下,並且是在老師的嚴厲監督下才會去改正。這種情況如果不加以解決,不僅這些學困生的成績得不到提高,而且還會影響到其他認真改錯的同學,影響班級的學習氛圍。經過長時間的交流與觀察,我認為要解決這種情況有以下途徑
一、結合實際找出錯題原因,有的放矢。
1.學生方面:有些錯題是失誤造成的,這主要是由於學生審題不認真而導致的。而這又和學生的學習方式有一定關聯。還有些學生是由於概念理解有偏差而導致出錯。也有的學生是因為對於某些問題已經形成了思維定勢,在解決類似問題時,往往容易產生定向型的錯誤。當然還有學生心理方面的原因,部分小學生自尊心很強,求成心切,卻往往因為種種原因達不到預期目的,而且小學生不同於成年人,大多意志力薄弱,易情緒化,緊張浮躁,面對復雜的計算問題時容易出錯,特別在緊張的考試中這種問題更為突出。
2.教師方面:有些教師不重視學生的改錯情況,覺得看錯題很麻煩,或者在講解錯題的時候,經常憑著自己對學生的所謂「了解」,猜測出學生的「實際想法」,然後就滔滔不絕的開始講解,結果往往像是對牛彈琴,費時、費力不討好。
二、靈活利用錯題資源,變廢為寶。
1.從錯中發現。
教育家斯賓賽說:「學習任何東西的最佳途徑是自己去發現」。那麼培養學生的發現意識,就成為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的重要目標之一。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可以利用學生學習中出現的錯誤,充分挖掘錯誤中潛在的智力因素,由此提出具有針對性和啟發性的問題,創設一個自主探究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審視問題,讓學生在糾正錯誤的過程中,自主地發現了問題,解決了問題,深化了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培養了學生的發現意識。
2.從錯中反思
在做作業中,學生有錯誤是難免的,有的教師認為學生做錯題原因是有知識點沒有掌握的或是粗心大意的;讓學生反思自己錯誤的原因,很多學生都會說自己太馬虎了;家長也常說孩子太粗心了,那學生出錯的主要原因到底是什麼?教學中我們經常遇到這樣一些現象,同樣的題目教師一遍又一遍的講,學生卻一次又一次的錯;學生改錯時往往也是一遍又一遍來回數次都無法得到正確的答案。這些又是為什麼?
我認為做題出錯和不能自主改錯的主要原因是學生缺乏反思意識和反思習慣。在教學中有時過於重視教學內容而忽視了學生反思意識的培養,發現錯題只是糾正答案,而不注重引導學生挖掘錯誤的原因。久而久之學生便養成了懶於動腦、被動改錯的不良習慣。
對待作業或者考試中出現的問題,單純的修改結果是不可取的;通過教師的講解得到正確的解題方法,也不能反思內化。只有深入的分析自己錯題的真正原因,找到引起自己理解錯誤的知識點,在以後的學習中加以修正,才是改錯題的最佳方法。
㈤ 怎樣培養學生作業改錯的習慣
在通常情況下,學生把完成作業當作向老師「交差」,表現在對作業只看批語和分數,不檢查錯誤的原因,更談不上糾正;有些較好的學生,也往往是就錯改錯,而不去深糾錯誤的原因。久而久之,學生便養成不願獨立思考,不會自我檢查,得過且過的壞毛病。培養學生良好的改錯習慣,恰好能填補學生作業中「改」的空白,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自練、自查、自改的學習能力。具體做法:
第一步:「知錯」。就是讓學生自己檢查在哪裡出了錯.一般,對書寫解題過程計算的題目,教師不給學生指明出錯的具體地方,而是讓學生自己檢查出錯的步驟,怎麼錯了;遇到填空題和選擇題,因不顯示思考過程,所以,就要求學生先寫出自己的思考過程,而後進一步分析錯誤的原因。查錯的過程也是一種再認識的過程。為了能使學生及時反饋,有的題目答案在做題以前給出。題目一做完,學生馬上便知正誤,並可立即找到錯在哪裡.但為了不使學生產生依賴性,有的題目在做完後給出答案。學生早點「思過」,興趣會更濃,印象也就最深。
第二步:「認錯」。就是讓學生認真分析錯誤的原因,找到是在哪個知識點出了錯。這是改錯的最重要環節,是根除錯誤的重要保證,但往往也是容易被忽略的地方。
開始讓學生分析錯因時,學生主要側重於自己學習態度上的問題,不管哪個步驟出錯,統統歸結為「粗心」、「馬虎」、「不認真」。事實上,純屬學習態度不認真的畢竟是少數,而大多數錯誤反映的則是學生的知識弱點或知識缺陷。這時,教師通過一兩個簡單的例子向學生說明:那些由於粗心、馬虎而出錯的步驟,往往正是自己不太熟悉的知識點;一旦對知識達到一定的熟練程度後,就不會粗心馬虎以致於出錯了。隨後教師引導學生進一步分析出是哪個概念、原理或規律還沒達到相應的熟練程度,並有針對性地幫助學生在正確理解掌握的基礎上進一步熟練。這樣的認錯過程,實際上是一次再學習、再體會、再認識的過程,對不熟悉的知識點是一個補救的機會,對正確的理論還可以再次加深認識。
第三步:「改錯」。就是讓學生在認錯的基礎上,把錯題再做一遍。若是填空題或選擇題做錯了,改錯時必須寫出正確分析過程。有了前面兩個環節,改錯的效果就非同以往了。
值得注意的是:①良好改錯習慣的形成與學生的學習自覺性間的關系是非常密切的。因此,在培養學生良好改錯習慣的同時,必須重視對學生學習自覺性的培養。學生「為自己做作業」,即自己做的題是為了自己看的,是自己學習過程的真實記錄,這樣學習的針對性會更強。要求學生應妥善保存自己的作業,經常翻閱,考前還要進行系統復習。②要求學生自備紅筆,把錯誤的地方勾出,把錯誤的原因在題旁註明,最好也用紅筆改錯。這樣比較醒目,以便引起注意。③改錯的方式要盡量多樣化,在以自我改錯為主的前提下,適當採取同學間的互改;以小組為單位改;有些較普遍、較典型的錯誤,在課堂上,教師樹靶子,大家一起改。④注意抓兩頭促中間。對查錯准確、認錯深刻,改錯認真的同學,應大力表揚;對學習基礎差、接受較慢的同學注意個別指導幫助,力爭使全體學生都養成良好的改錯習慣。
㈥ 孩子做題總愛粗心,怎麼辦
孩子粗心的原因以及解決策略
很多家長和孩子認為:「粗心」只能算是個人人都有可能犯的小毛病,因為粗心不是不會啊,既然不是不會,就不能算是大毛病,當然也就不太值得讓人擔憂。況且誰都會粗心,誰都免不了出錯,在這樣的自我安慰的意識中,對「粗心」的放縱和寬容也就讓孩子粗心的習慣越來越難以改正。像「這些題目我都會,這次本來應該考100分!就只是我粗心錯了一道題!」 「我的孩子這回要不是因為粗心,能考100分呢!」「他因為粗心被扣了1分,要不成績能在班裡排到第一」之類的話,家長常說,孩子也常說。話里表面上很多遺憾和埋怨,但語氣中又透出一種滿足感和自豪感,這是一種孩子和家長一起給成績不理想找的借口,是對自己的心理安慰,沒有認識到粗心是孩子學習習慣不好,基礎不扎實,對知識的掌握不全面的表現。家長和孩子應該摒棄這種找借口的思想,應該認識到粗心的危害和嚴重性,家長應認真幫助孩子找到粗心的原因並加以改正。
一、 粗心的危害和對待粗心應該具有的觀念
(一)粗心的危害
1、 粗心比無知更糟糕。
一道題結果不對,通常會有兩種原因:
第一種:完全是由於不會。
第二種:不是由於不會而導致的錯誤。
比如:經常有的孩子在做題時多個0;或者少寫單位了;或者小數點的位置錯了;或者上邊一行是23,換了行以後就28;或者把一個關鍵字寫漏了……
而最令人遺憾的是,父母在指導孩子學習的時候,看到一道題目不會做,往往批評和指責更嚴厲一些,「你是怎麼搞的,連這么簡單的題目都做不來?!」
而要是由於粗心而造成的丟分現象,則常會用相對緩和的口氣說:「唉,怎麼這么不小心,如果這樣這樣,你不就做對了嗎?」「下回要注意啊!」
殊不知,在對待這兩種不同的現象上所採取的不同態度,孩子放鬆了對「粗心」的警惕,忽視了對「粗心」的分析,削弱了對「粗心」危害的認識。盧梭有句話很精闢:「人之所以犯錯誤,不是因為他不懂,而是因為他們自以為什麼都懂。」
一個概念,從無知到有知的改變是很容易的,而一種「粗心」的現象卻是可以經常不斷重復發生的。不怕「無知」,因為不會的可以學會,不懂的可以學懂,而「粗心」就可怕了,一次再一次毫無顧忌地草率地「粗心」,也就一次再一次痛苦地做錯,從而浪費許多時間,喪失了許多可能的機會。 所以粗心比無知還可怕,更糟糕。粗心是由於對粗心的無知造成的。
2、粗心會養成習慣,一旦形成習慣,就不好改變了。
由於對「粗心」的忽視,粗心一次次地在學習中出現,慢慢地「粗心」成了一種慣性,而自己還是不能清醒地認識。
許多同學都曾經經歷這樣的情況,通過一個學期的努力,自以為這次考試成績應該不錯,可結果又是不盡如人意,很多是由於「粗心」造成的問題,雖然只是「粗心」而已,但不理想的結果往往會對自己喪失信心,會認為自己再用功,學
習成績也不可能得到提高。那麼在這個時候,孩子的自信心會逐漸遭到了打擊,對學習就逐漸失去了信心和興趣。試想,「缺乏鬥志」怎麼可能成功?所以「粗心」一旦形成慣性,變成習慣,就再也不好改變了。「江山易改,本性難移」這句話大家都太熟悉了。為什麼有的人從小到大,還總愛丟鑰匙、錢包。只要仔細留意,但凡事業有成的人,哪個做事不是嚴謹細致,即使是那些看起來大大咧咧的人,也是「粗中有細」。
古希臘有句名言,「性格即命運」,那麼性格是如何養成的呢?是習慣!那麼「習慣」又是如何養成的呢?就是一次又一次地反復。
這就是教育家為什麼會強調的一點——「要從小養成好的習慣」這句話的原因!
所以「粗心」是一種很糟糕的現象,如果不幸成為你個性的一部分的話,成功的可能性必然會大打折扣。
(二) 對待粗心應該具有的觀念
1、粗心不是小缺點,是大錯誤。
家長在聊起或批評孩子的時候常常會說:「我的孩子成績不錯,但有個小缺點就是粗心……」
每個人都會有缺點,每件事情都會有不足,世界也不是完美的,因為有不足,這個世界才會進步,人也一樣。有時候,人的缺點在某些時候是缺陷,有時候可能就是優點,所以我們常說:個性無好壞。打個比方來說,一個人愛發脾氣,這應該算是缺點,通常情況下我們可以忍受,甚至可以原諒這個缺點的,但發了脾氣就去打人,這就是錯誤了。而這樣的錯誤是應該被追究的,是需要被改正的。
缺點可以不追究,但錯誤一定要被追究,要求做出改正!大家可以容易發現「缺點」和「錯誤」的區別,但由於它們常常很相似,我們往往會把它們混淆,經常把「錯誤」當「缺點」。原因很簡單,正是因為我們思想里對「粗心」的危害認識不足,對「粗心」的屬性認識不清,才會造成了我們對「粗心」的忽視,對「粗心」的寬容,甚至對「粗心」的
放縱。
綜上所述,想要解決「粗心」這個問題,如果在思想上沒有足夠、正確和清醒的認識,那麼「粗心」的問題是解決不好的,它會像幽靈一樣隨時出現,會銷蝕本已擁有的成就,更會妨礙將可能獲得的成就。
「粗心就是錯誤」的論點或許有些偏激,但是有道理的。至於「粗心」造成的後果有時候表現的不是很大,但無論如何我們對「粗心」的關注都應該非常警惕和嚴肅。
2、「粗心」的現象絕不是「寫錯字」,「抄錯行」這么簡單 ,「粗心」反映的是學習上的「盲點」和「漏洞」。
我們前面談到,一道題目做錯的原因通常有兩種,一是不會,二是粗心。很多學生都有過這樣的體驗,在拿到一道題目的時候,想了好半天沒有想出來,這時候別人給了一個小小的暗示,好了,一下子就做出來了。還有在考試的時候怎麼也想不起來,下了考場,得,想起來了!這樣的現象該算什麼呢?算不會吧,有點委屈!算會嗎?可又不是!所以很多學生就對自己寬慰地說,沒有好好琢磨,「粗心」了一下,所以就沒有做出來。而實際上,由於對概念掌握不夠精通,理解不夠深入,導致不能正確解決題目,而這實際上就是不會!是學習上的「盲點」,在學習上有多少這樣關鍵的漏洞往往會被「粗心」這個詞給掩蓋了。
二、孩子粗心,怎麼解決?
(一)方法一:幫助孩子建立平時要及時找到「粗心點」的責任意識。
很多孩子粗心,是因為孩子過分的關注難題、大題,對容易題、小題上的粗心自己卻忽略不計,從來沒有去找過自己的「粗心點」(也就是「易錯點」)在哪裡。考試一般都不會全是難題,一般來講,一次考試,難題-中等題-容易題的比例為3:1:1,所以,舍易求難,得不償失。所以很多孩子很聰明,反應很敏捷,但是考試卻總考不好,為什麼?因為他在陰溝里翻了船。所以,最重要的,就是要找到自己容易出錯的地方並加以足夠的重視,時刻警醒自己:我曾經在這些「小陰溝」里翻過船,我下次絕不重復相同的錯誤。
1、看錯
看錯題這種行為產生的原因主要與人的瞬時記憶有關。有的人視覺成像反應稍慢,他的學習類型可能不屬於視覺類型,而他又看得太快而不夠細致,因此前面的信息在大腦中還未形成穩定的狀態時,後面的信息又進來了,於是導致把題看錯,解決這一行為就是放慢看題速度,也就是俗話所說的「看仔細點」。有的人則可能是與自身的短時記憶容量有關,人的短時記憶容量一般為5至7,如果一個人的短時記憶容量為5,即他一次瞬間只能記住5個單詞或數字之類的東西,當他想一次瞬間記住7個時,就會出現記憶錯誤,從而就會發生看錯了的現象。低年級的兒童的視覺識別和記憶能力不強,也可能難免出現看錯或看對寫錯的現象。解決這一看錯行為可以通過平時訓練來達到,最簡單的辦法是在上學或放學的路上用瞥一眼方式去記路邊的汽車牌照,也可以運用瞥一眼的方式去記一組數字或符號或英語單詞,以提高自己的短時記憶容量,增強記憶力。
另外,如果小孩子學習的時候注意力不夠集中,特別是電子產品的誘惑,讓孩子學習的時候心不在學習上,想快快學完去玩電子產品,學習的時候不專心,沒有聚精會神,全力以赴,粗心大意就很容易發生。家長務必讓孩子明白,胡亂做功課是屬於態度不認真的表現,是要受到懲罰的。家長必須確採取措施保孩子集中注意力,斷了念想,心無旁騖,專心學習。
2、抄錯
普遍把草稿紙上的正確答案抄到答卷上出錯或抄漏是最冤枉的一種丟分。這一抄錯行為的產生除了與瞬時記憶有關外,還與人的過憶過程有關,抄寫包括邊看邊記和邊回憶邊寫兩個過程,你可能沒有看錯,但你卻寫錯了,為什麼呢?因為人們在回憶時,總是會把後面位置的字與前面位置的字顛倒,在你說話或背誦時也會出現這種前後位置顛倒的情況。解決這一行為的辦法就是進行大量的快速抄寫行為訓練,提高大腦的糾錯能力。另一個原因還與人的記憶緩存有關,舉個例來說,有的人可以在別人念下一句時,繼續寫完上一句,有的人卻比較困難,這也需要通過經常的聽寫行為訓練來加以解決。
3、算錯
計算時出錯。這主要反映出平時的練習少了,沒有養成自動化答題技能,沒有形成穩固的肌肉記憶方式。大家知道騎自行車不倒,靠的就是肌肉記憶反應,在急剎車時的也是肌肉記憶反應,如果要等到大腦來指揮的話,車禍就已經發生了。肌肉記憶方式可以有效地減輕我們大腦的負擔,讓我們的大腦去想更加復雜的問題。也有可能是我們平時在草稿紙上演算就不注意整潔,亂七八糟,缺乏規范化的訓練,於是算錯也就成了一件「很正常」的事了。
4、寫錯
比如,明明是大於號卻偏偏寫成了小於號,此外還有正負號、小數點、字、詞或字母、符號等等的書寫出錯,這就需要首先從心理上、從思想意識上看清符號,比如:正負號的有無,准確地記住小數點的位置;另一原因是肌肉記憶出現偏差,解決這一書寫出錯行為可以採用雙人訓練的方法,一人快速念,一人快速寫,加強肌肉記憶訓練。
5、想錯
即判斷出錯,導致此錯誤發生的一個原因是知識掌握得不牢,相似知識點之間發生了混淆,出現判斷失誤。另一個原因屬於想當然失誤,即沒有注意到題型的條件已經發生了改變,從而落入了出題人設下的陷阱。比如:有的孩子,題目都理解,但在閱讀的時候,一掃而過,沒有按照題意的要求去做,而是按照自己的習慣性理解去做,沒有發現題意中一些細節,比如除和除以;路程應用題中的走了和走到等,結果造成了偏差。
6、跳步
以為自己明白了,或害怕答題速度跟不上,不寫出相關步驟,結果發生了錯誤。首先是要符合答題規范,其次是你明白了,閱卷人明白嗎?所以關鍵信息絕對不能跳步。
7、沒有完全按要求答題
這類錯誤與跳步答題的錯誤相似,不同之處在於這類題是有明確要求的,當你隨意忽略時,失誤就在所難免。有時候一些看似是由粗心引起的錯誤,實際上是基礎不夠扎實、知識掌握不牢固、方法掌握不嚴謹,答題技巧不熟練造成的。比如:在枚舉法列舉,或者數個數的時候,沒有做到有序,而造成重復和遺漏。
要找准失誤的原因,對症下葯,才能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同樣,改進自己的學習行為可以有效地調整自己的學習狀態。通過對錯題本中的錯誤類型進行分析,抓住主要問題,確立自己的近期的學習目標,將錯誤逐一消滅掉,就能有效地提高成績,更重要的是,還可以有效地提升自己的學習境界,培養自己的綜合素質及能力。
(二)方法二:讓孩子准備一個《錯題本》,把找「粗心點」的工作落到實處。
綜上所述,只要對「粗心」這七類問題進行詳細地整理,抄題,寫出正確解答,歸納總結出題型、錯誤原因和方法小結,如果能有自己的體會或者經驗總結寫出來也不錯。錯題不僅僅局限於自己作業和試卷中的錯誤,還包括老師在講課過程中,自己思考的錯誤,與老師的糾正和點評。要及時收集自己的錯誤,並不斷提醒自己不再重復相同的錯誤。這就如人在冰上走路,因為冰很滑,所以要提醒自己小心翼翼地走,因為小心翼翼,所以犯錯誤的可能自然會少了很多。
(三)方法三:經常翻看《錯題本》,回想「粗心點」(也就是「易錯點」),讓《錯題本》發揮作用。
上述的這些錯誤是學習過程中的寶貴資源,有了《錯題本》並經常翻看它,這些錯誤就可以在思想上、意識上得到糾正,正確的方法也能建立起來了。孩子以後再遇到類似的問題,大腦就會自動提出預警和反應,這樣,「粗心」的現象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得到控制。還有就是考試前可以先花上幾次分鍾,想想自己的問題,自己容易犯錯的地方,然後在考試中碰見這些時,就會變得格外的謹慎。希望孩子能堅持練習!抓緊改掉壞習慣,爭取趕超第一,這個時候,前幾名比的,是看誰能少錯多少道;看誰能少丟多少分。久而久之,孩子就會對自己的缺點和弱點很敏銳,猶如練就一雙火眼金睛,稍微有點錯誤,孩子也能迅速發現。
(四)方法四:家長應該培養孩自己的事情自己負責的責任感和整齊有序的生活習慣。
家長不要動不動就以粗心為理由批評孩子,這樣容易給孩子造成心理上的壓力,考試過程中會把自己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我不要粗心」之類的心理要求上,這樣反而更容易引起注意力分散,出現更多不必要的錯誤。可以給孩子「我會認真審題」這樣積極的心理暗示。
對孩子的粗心,家長盡量不要採取正面懲罰的方式,以避免對孩子粗心的強化,而是可以運用正強化的方法。比如在孩子粗心時不去批評他,但是在孩子細心地完成一件事的時候,家長此時及時表揚孩子,強化他的細心,這樣孩子就會慢慢接受這種心理暗示,越來越向著細心的方向發展了。
孩子在考試中是否粗心是由平時的習慣決定的。很多孩子在平時的學習中已經養成了粗心的毛病,這主要是因為自己做了作業由老師和家長來檢查,自己只管完成就可以了,沒有良好的習慣和責任意識。所以,孩子在考試中出現粗心的現象,我們是不是自己也該反省一下呢?如果孩子平時做事情都有老師和家長來協助其檢查錯誤並改正,孩子沒不可能形成良好的及時檢查、及時改錯的習慣,這樣的好習慣在一年級就應該養成。很多家長都願意為孩子檢查作業,以為這是對孩子負責,殊不知這樣孩子就養成了不細心檢查的習慣,要讓孩子改掉粗心的毛病,首先要從家長做起,平時的學習中幫助孩子養成檢查自己作業的好習慣。孩子拿到老師批閱過作業時,家長可以督促孩子打開自己的作業看看,是否有誤?如果有誤,找找錯誤原因,如果真的不能發現,可以求助於家長。這時家長不能不要直接指出錯在哪裡,可以提示孩子讀讀題目,找出關鍵詞,能用數學語言復述出已知和未知,再找找有沒有隱含條件被忽略了,最後說說思路探索過程和解題過程,把列式一一寫出來,重新計算,看看每一步結果是否正確,等等,逐步引導孩子自己獨立訂正,並對於孩子的表現適時表揚,讓孩子慢慢養成良好的檢查、訂正的習慣。在日常生活中,家長要用自己的細心去感染孩子,比如把家裡布置得井井有條,建議孩子學會自己整理東西、收拾房間,培養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負責的責任感。 孩子粗心的毛病不是一天養成的。如果孩子從小就生活在一個無序的家庭中,沒有一定的作息時間、沒有一個好的生活習慣,那麼孩子做事丟三落四、馬馬虎虎就會成為孩子的壞習慣。
所以爸爸媽媽要引導孩子養成整齊有序的生活習慣。生活上,讓孩子養成保管自己物品的好習慣,不僅僅是學慣用品,衣服、鞋子等也要放到自己的櫃子里,自己保管。學習上,要培養孩子養成當天的作業當天完成、做完作業要檢查、課前要預習、課後要復習等好習慣。
生活、學習都整齊有序地進行,孩子始終保持著一份自己的事情自己負責的責任感,那麼粗心大意、馬馬虎虎的現象自然就會漸漸消失了,孩子會變得越來越仔細穩重,嚴謹無誤,更能迎接更大的挑戰和擔當更大的重任。
確保不失誤,也是一種強大的能力!
五招搞定孩子的磨蹭
孩子做作業時精力不集中,寫著寫著就停,不知在想什麼,寫作業時的多餘動作特別多,比如說找橡皮。剛剛學過的有印象的字還要照著書看著抄下來,這一遍寫完了,下一遍還是照著抄,不能連續的寫。寫作業不能獨立完成,要有家長督促。
再有就是字寫的不好,寫字不認真,找不到感覺,讓他練字還不願意,抵觸情緒嚴重。不只是語文字不好,英語和數學都是這樣的,數學有幾次因為寫字潦草會做的題都是錯的,平時因為寫字慢,作業完不成,被老師留下來的次數也不少。
對於孩子的磨蹭,綜合網友們的妙招。提出如下解決辦法:
第一招:一分鍾專項訓練。
(1)訓練孩子專心做題。准備幾十個簡單的加減法口算題(根據年級不同,難度可以不同)。規定一分鍾,看孩子最多能做多少道題。讓孩子感覺到一分鍾都能做十多個小題,而自己寫作業的時候,有時候幾分鍾也寫不出一個小題。
(2)一分鍾寫漢字訓練,找一些筆畫和書寫難度相當的生字,看孩子在一分鍾內最多能寫書多少個字。記下每次的情況,並進行對比。
(3)一分鍾寫數字訓練。我班上一個孩子的數字書寫特別差,而且非常慢。這學期,數學老師讓他每天練習一分鍾「0123456789」的快速書寫。寫一分鍾算一次,看一次能寫幾組,他給我看了最近幾天的練習成績,原來一分鍾最多能寫5組,現在最多可以寫9組,而且還寫得工整好看一些。
以上訓練讓孩子體會到時間的寶貴,原來一分鍾可以做很多事情,珍惜時間。同時也提高孩子的寫字速度和做題的速度。訓練時以1分鍾為一組,每天練習三至五組。在訓練的時候注意記錄孩子的成績,並進行對比,練習時間以一星期為宜。
第二招:停止催促,堅持表揚。
孩子做事情磨蹭的時候,很多家長喜歡喊,不斷的催促,結果感覺是越催促,孩子的動作越來,家長就更生氣,孩子做某件事情的速度快,就表揚。如剛開始可以給孩子出幾道簡單的題,給1分或2分鍾,孩子會很快做好,家長要作大吃一驚狀呼道:「還不到一分鍾呢!」總之,很誇張的樣子。隨時觀察孩子在生活中的表現,對做得快的事情立即表揚。「現在穿衣服快多了!」「現在收拾書包快多了。」……這樣的話。但千萬不要說成「現在穿衣服快多了!如果寫作業也這樣快就好了」。只表揚,不提孩子做得不足的地方。通過表揚,會激發孩子內在快的動力。
第三招:節約的時間由孩子自由支配。
很多家長喜歡給孩子布置一些家族內部的作業,比如孩子完成了老師布置的作業,家長會布置什麼讀英語,孩子剛讀完英語,家長又安排做奧數題。等等。總之家長給孩子安排得相當充分。孩子也看出問題的所在,那就是,只要有孩子空閑時間,家長就會安排任務。所以,孩子的對策是,化整為零,在寫作業的時候邊寫邊玩。這樣拖很長的時間,由於老師的布置的作業沒有完成,家長也不會另外安排任務。孩子在寫作業的過程中就玩了。
對策:把每天老師布置的作業做一個大概的時候估計,將孩子需要完成的任務(包括家長布置的任務)進行一個時間預計。一定要給孩子留下休息的時間(自由支配的時間)。如一共要一個半小時,那麼孩子一個半小時(甚至提前保質保量地)完成了,餘下的時間就必須由孩子自己支配,如果玩他喜歡的玩具,或者打一會兒游戲,進行一會兒體育鍛煉等。就是做孩子喜歡做的事情。養成這樣的習慣以後,孩子會抓緊時間完成作業,因為早寫完就有很多時間玩了。
第四招:從生活習慣訓練。
只能從生活習慣抓起啊,先給他規定時間,要求他在規定時間內完成自己要做的事兒。一位家長說,她女兒早上起床穿一雙襪子要十分鍾,孩子在床上把襪子理呀理,理得家長冒火。什麼吃飯,穿衣,洗漱能拖時間,盡量地拖時間。
對策:通過訓練縮短孩子生活自理行為的時間。比如和爸爸媽媽比賽穿襪子,看誰更快。在比賽之間先教孩子怎麼穿得快的方法,手把手地訓練。家長在比賽時,可以故意放慢一點,讓孩子覺得有有取勝的可能。甚至有時候不經意輸給孩子,讓孩子覺得自己能做得快。讓孩子在生活中做事快,在學習中才會快起來。
也可以用記時完成某一件事情,規定時間完成就表揚或記一個「★」;得夠二十個「★」可以滿足孩子的一個願望。
第五招:規定時間沒有完成立即停止。
有些孩子寫作業拖延時間到晚上十點,減少了睡眠時間,導致第二天上課沒有精神,降低了學習效率。周而復始,造成惡性循環。這時,我覺得可以給孩子確定一個作業完成的最後時間。要保證孩子十個小時的睡眠時間,很多家長規定孩子九點鍾上床睡覺。所以到了晚上九點,孩子的作業還沒有完成,就不再寫了,要求孩子必須睡覺。作業沒有完成,會受到老師的批評。以後,孩子就會抓緊時間完成了。這個是狠招,家長要具體分析孩子作業的量,有時候老師布置的作業超標了,就不能用這個辦法。不到萬不得已,不要使用這一招。
總之,對孩子磨蹭,家長一定要用耐心和愛心幫助孩子逐步改正,不要操之過急。要注意總結方式方法,不斷提高孩子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