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孩子喜歡優柔寡斷
① 孩子性格顯得不自信、優柔寡斷,家長該怎麼辦
自信果決的性格對於孩子日後的成長有著很大的好處,養成這樣的性格,需要家長在日常生活當中加以引導。如果孩子已經出現了優柔寡斷和不自信的性格,更需要家長多花時間和精力。
鍛煉孩子的自主意識
優柔寡斷,不自信的孩子大多是因為社會經驗少,自己處理事情的能力較差,因此做事不果斷。父母應當有意識地鍛煉孩子的自主意識和獨立生活的能力,遇到事情的時候,讓孩子嘗試以自己的想法去解決問題。孩子自主完成的每一件事,請家長都要及時給予正面反饋,讓孩子在不斷的鍛煉當中,建立起充分的自信。在此過程當中,父母一定要有充分的耐心,因為性格的養成,絕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
② 兒童心理有七大誤區,分別是什麼
兒子上了初中,一直聽話,讓她高興,但有點擔心,是因為孩子好像沒有自己的意見,做事猶豫不決。 為此,孩子經常被爸爸責罵。優柔寡斷確實是個問題,不僅會影響孩子未來的工作效率,還會帶來許多界限不清的問題,引起人際關系的煩惱。但這個問題一方面與先天性氣質類型有關,另一方面與教養密切相關。 現在我們來談談這個問題。回到正文開頭的案例,通過了解我們,我發現這其實是典型的錯誤養育方式。這個男孩的父親很嚴厲,基本上是這個家庭的獨裁者。 他要求孩子無條件地聽話,但當孩子一直老實的時候,他又感到不滿,希望孩子更大膽,更果斷。這兩個要求同時強加給孩子,其實是相互矛盾的。 我們不能在壓抑孩子個人意志,很少給孩子決斷機會的環境下,培養果斷、乾脆的孩子。
父母需要知道一點。 孩子是在模仿和探索的過程中學習和成長起來的。 這是積累經驗的一個方法和過程。 越小的孩子越容易變成那樣。所以,不要輕易給孩子貼標簽。 同時,只要避免前面提到的許多教養錯誤,尊重孩子的個人意願,盡量不幹涉孩子的人際關系就行了。 孩子可以在相互作用的過程中找到適合自己的人類生活方式。給孩子「毫不猶豫」的時間。很多時候,孩子不能決定,並不是他們沒有考慮,只是想太多,猶豫不決。 孩子在做選擇的時候,父母如果不耐煩地不停催促,或者相反為孩子做決定,很容易打擊孩子的自主積極性。讓孩子充分考慮時間,相信孩子能決定,父母的自信會變成孩子的自信。父母本身就是優柔寡斷的人雖然一直說「身體教育勝於語言」,但如果父母本身是容易優柔寡斷的人,父母必須在孩子面前展現決斷力,用自己的決斷力隱含地影響孩子,樹立角色榜樣,同時在日常生活中鼓勵和鼓勵孩子的決斷力和行為。
③ 三歲孩子總喜歡推卸責任,是不是很正常呢
小鑫是個已經上幼兒園的孩子了,一次星期天媽媽因為有事出去,就把小鑫留在家裡看家。但是等到媽媽回來的時候卻發現桌子上一片狼藉,桌子上的玻璃茶具碎了一地。
媽媽急忙的檢查孩子的身體,幸好孩子沒有受傷。媽媽在收拾桌子的時候隨便問孩子在家怎麼把茶具搞成這樣子,孩子卻說「不知道啊,我什麼也沒干,茶幾自己就碎了」。
媽媽對孩子總是推卸責任表示非常煩惱,不知道該怎麼和孩子交流溝通,對孩子這種逃避、推卸責任的行為,表示很郁悶。
④ 優柔寡斷,孩子不懂得拒絕他人,家長該怎麼引導呢
一、孩子不知道拒絕他人,父母該該如何引導?
1.讓孩子學會分辨是非:有些事是真的不可以,或者力所不及,要學會勇敢拒絕。比如,對於身體上的碰觸,我們必須盡早讓孩子知道這些是禁忌。或者交換一些貴重的禮品,超出自身的生活模式或預算,都該敢於拒絕。
2.尊重孩子表達意見:我經常碰到一些爸爸媽媽,總是用發號施令的方法,讓孩子變成很聽話的乖孩子,孩子基本上不會有「不要」「不好」這種反應。這樣的孩子當然以後碰到問題,也不知道如何拒絕。所以我建議應當平時就適度用討論的方法跟孩子溝通交流,讓孩子敢於發表自己的建議,如果他拒絕某事,一定有他的原因,讓他多發表自己的建議。
⑤ 怎麼改掉小孩子優柔寡斷的性格
處事優柔寡斷是人的性格和思維判斷不確定造成的。首先要有健康的體魄和靈魂,克服不應有的雜念和膽怯心理,保持清晰的思維和觀察力,堅強勇敢,持之以恆,就不會這樣了。優柔寡斷可能是一種過於謹慎的心理造成的。太過於患得患失,缺乏安全感。心理學家認為,人在處理問題時所表現的這種拿不定主意、優柔寡斷的心理現象是意志薄弱的表現。
優柔寡斷產生的原因主要有:
(1)認識障礙:心理學認為,對問題的本質缺乏清晰的認識是使人遇事拿不定主意並產生心理沖突的原因。只要留心觀察,就不難發現優柔寡斷多發生在青年人身上,這是因為青年人涉世未深,對一些事物缺乏必要的知識和經驗的緣故。
(2)情緒刺激:俗話說:「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一旦遇到類似的情境,便產生消極的條件反射,踟躕不已。
(3)性格特徵:一般說來,優柔寡斷者大都具有如下性格特徵:缺乏自信,感情脆弱,易受暗示,在集體中隨大流,過分小心謹慎等等。
(4)缺乏訓練:這種人從小在倍受溺愛的家庭中和基礎,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現成生活,父母、兄弟姐妹是其拐杖。這種人一旦獨自走上社會,遇事易出現優柔寡斷現象。另一種情況是家庭從小管束太嚴,這種教育方式教出來的人只能循規蹈矩,不敢越雷池一步。一旦情況發生變化,他們就擔心不合要求,在動機上左右徘徊,拿不定主意。
改變優柔寡斷性格的方法:
(1)自強自立:容易優柔寡斷的人多缺乏很強的獨立性,他們遇事總喜歡依賴別人,讓別人幫自己拿主意。所以當遇到需要自己拿主意的事情的時候,就顯得左右為難,不知道該怎麼辦好了。所以,培養良好的自信、自立、自強、自主的意志力,培養自己的獨立性是非常重要的。
(2)決定取捨:不要既想要這個又想要那個,既覺得這個好,又認為那個也不差。要敢於做出取捨。在保持自己原則的同時,不要太過追求完美,而要勇於面對,決定取捨。
(3)有膽有識:心理學認為,人的決策水平與其所具有的知識經驗有大的相關。一個人的知識經驗越豐富,其決策水平就越高;反之則越低。這也就是俗話所說的「有膽有識,有識有膽。」
(4)主動思維:「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學會自己主動思維,不要想著靠別人就會有很大的提高和進步。當你遇到一件你難以取捨的事情的時候,先不要盲目沖動的做決定,也不要等著別人來教你怎麼做,要自己冷靜的思考、分析,然後自己去做決定,這樣多多練習自己主動思考,會讓你成為一個有主見的人,不再優柔寡斷。
(5)遇事冷靜:排除外界干擾和暗示,穩定情緒,由此及彼、由表及裡地仔細分析,亦有助於培養果斷的意志。
(6)在生活、工作、環境和生命過程中鼓勵果斷和魄力,它基於人的全面的素質和能力。在行動中的具體表現是:始終貫穿於理性指導下的激情與活力!細節就是人的主動過程,由此獲得預期結果也在情理之中。竊以為影響這個過程通順並使結果的可能無效,關鍵因素與「過度」思考和優柔寡斷密不可分。
⑥ 孩子優柔寡斷,不懂得拒絕別人,家長該怎麼樣教育呢
孩子總是優柔寡斷,不懂得拒絕其他的人,可能是因為我們的孩子性格比較膽小。他們害怕拒絕了別人之後,這些人就不會再跟自己一起進行玩耍了,所以孩子就會選擇不去拒絕別人。而在這個時候,作為家長的我們也是要讓孩子知道,如果因為這件事情,對方就不給你玩了的話,那麼像這樣的朋友,我們也是沒有必要去放在心上的。
三、總結。
平時我們一定要更加的去尊重孩子,更加的去關愛孩子,這樣的話,也是能夠讓孩子學習拒絕,如果說家長總是去貶低孩子,沒有給足孩子愛的話,那麼他們就會形成討好型人格,所以說會選擇去完成別人的想法。
⑦ 優柔寡斷,拿不定主意(1)
許多內向膽小的孩子,遇到事情總是拿不定主意,優柔寡斷,無論是多麼小的事情也無法自己做決定,動輒向長輩討主意,在和其他小朋友交往的過程中也喜歡迎合遷就別人,自己幾乎沒有什麼想法。時間長了,這樣的孩子往往成為別人指使的對象,甚至會被欺負。而沒有主意,往往會導致孩子將別人的主意當主意,不辨是非,容易犯錯。這對孩子的身心成長不利。 小雲從小不用操心什麼事。吃飯的時候媽媽幫她把飯盛上,晾涼再等她來吃;刷牙的時候媽媽也幫她把牙膏擠好了。小雲很享受這樣備受呵護的感覺。不過,一上學,小雲的問題就暴露出來了。早晨一起床,小雲就問:「媽媽,我今天應該穿裙子呢還是穿短褲?」中午吃飯的時候,她也不知道應該吃什麼,總是猶豫半天。同學說什麼她都相信,別人叫她做什麼她就去做,但是如果讓她自己去完成一件事情,她往往拿不定主意,無從下手。 媽媽看到這些情況,感覺應該改變教育方式。所以,出門買東西的時候,媽媽總是問小雲:「雲兒,你看是這件好看呢還是那件好看?」「雲兒,你要選擇哪一本書?自己喜歡哪一本就買哪一本。」「雲兒,你覺得這款書包怎麼樣?」小雲開始很不習慣,對媽媽說:「媽媽,你替我選好就行了!」媽媽堅持要求她自己拿主意。這樣,慢慢地,小雲就習慣了自己做決定了。有時候,她和媽媽之間出現了意見分歧,小雲還會找出充分的論據來反駁媽媽的觀點。 孩子遇事反反復復,猶豫不決,總是拿不定主意,意志比較薄弱,會直接影響孩子未來的抉擇能力,從而影響孩子的前途和命運。事例中小雲的媽媽及時地意識到這個問題,並做出積極調整,讓小雲慢慢地懂得自己做決定,可謂明智。為了讓孩子長大後獨立面對復雜的社會局面,為了讓孩子能夠在關鍵時刻做出正確的決定,就要教會孩子有自己的主見,對自己負責,鍛煉孩子做決定的能力。為了讓孩子成為一個積極負責的人,就應該讓孩子從小嚴格要求自己,學會自己做決定,並為自己決定的事情負責。要防止孩子優柔寡斷,處處要別人替他拿主意,那麼媽媽還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媽媽不要什麼事都替孩子大包大攬,要放手讓孩子去做自己想做的事。由於孩子從小好奇心旺盛,喜歡嘗試各種活動,媽媽應該放手讓孩子去做,比如穿衣服,穿鞋子等,盡量不要插手,要給孩子足夠的空間去證明自己的能力,孩子在實踐的過程中發現自己的能力,會很有成就感,從而提高孩子的自信心,並且能夠更好發展生活中必需的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