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孩子經常發燒
『壹』 孩子怎麼老是發燒呢
對於小孩為什麼老是發燒這個問題一定要重視。你提到小孩為什麼老是發燒的問題,為你解答如下。小孩子一到天熱和換季的時候就經常這樣,高燒了,給小寶打針和吃葯都只是暫時降溫,等葯效一過孩子的體溫又要長上去,往往高燒會持續兩到三天,在這一段時間里,你給孩子按時吃葯,最好不要打針,因為孩子太小,然後給他用酒精棉擦全身,再在腋下夾上,再少吃上點消炎葯,應該過一兩天就沒事了,因為炎症的消失得有一段時間。
人體的下視丘有一個體溫調節中樞,作用就像冷氣機的溫度設定,正常的時候,嬰幼兒設定的溫度比成人稍高,嬰幼兒肛溫大約在攝氏三十七點五度,上下變動一度左右。成人和較大兒童口溫大約攝氏三十六點八度,上下變動零點五度。
如果設定溫度提高,例如人體感染病原,引起白血球反應,產生「熱素」,就會刺激下視丘的體溫調節中樞,當設定溫度被調到39℃時,身體藉著肌肉打顫收縮產熱,或者減少出汗散熱,將體溫提升到39℃為止。所以發燒前,可能會發冷發抖,再突然高燒,產生某些細菌毒素,這種現象特別明顯。
許多父母也觀察到,孩子容易在夜間發高燒。這是因為嬰幼兒身體含水比例較成人高,只要輕度缺水就影響散熱,容易發燒。孩子生病的時候,體力變差,睡得久。夜間長時間不進食喝水,當然體溫升高。
第1,造成發燒的因素
非疾病因素
嬰兒體溫容易受外在環境影響:溫度過高(中暑)、衣服穿太多、水份攝取不夠、水份流失(流汗、腹瀉)、房間空氣不流通、劇烈運動前後、某些特殊葯物作用,其它如預防注射也可能引起發燒。若體溫呈現不穩定狀態,則應考慮疾病的可能性。
疾病因素
·小於3個月的嬰兒發燒
以細菌感染最常見(如B型鏈球菌);其它如呼吸道、泌尿道、腸胃道受感染或中耳炎也會引起發燒。最嚴重的感染疾病是敗血症。所以新生兒發燒時,一定要帶給醫生檢查,以早期診斷、早期治療。
·大於3個月的嬰幼兒發燒
最常見的是感冒、中耳炎、泌尿道感染。中耳炎通常是因感冒的細菌或病毒由耳咽管向上感染到中耳,除了嚴重的中耳炎可以看到膿流到耳朵之外,大部份是無法從外表看到異常現象。
『貳』 孩子經常發燒是怎麼回事
一般寶寶從6個月以後至6歲左右是容易感冒(上呼吸道感染),小兒反復呼吸道感染,簡稱「復感兒」,是指體質較弱的孩子在較長時間內反復不斷地發生感冒、發熱、咳嗽、流涕、咽喉腫痛等呼吸道感染。這主要與孩子免疫功能低下、營 養不良或不合理、吸入了煙塵、粉塵、蟲蟎等有關。那麼,面對這樣體弱的「復感兒」,家長該怎麼辦呢?體質較弱時期,孩子為什麼容易感冒,這是很多家長普遍的問題,這是因為這階段孩子本身的抵抗力就弱,當然相對有的孩子好一點,每個孩子生出來對病菌是沒有抵抗力的,所以當他接觸到病菌後容易感染,但感染後下次再碰到同一類型的病菌他就有免疫力了,所以大人比孩子少感冒也是這原因,大人接觸過的病菌多了自身也有免疫力了,不過現在變異的病菌比以前要多,所以要增強孩子抵抗力有以下幾點:一、寶寶隨著年齡的增長抵抗力也會好些,二、平時注意均衡營養,若想提升寶寶的免疫力,請拒絕給寶寶吃高油、高糖的精緻化加工食品。1、多吃天然食品,多吃富含維他命和礦物質的蔬菜、水果,2、五穀類是人類的主食,在寶寶4個月後添加副食品時,首先要嘗試的是米粉、麥粉。斷乳之後,替代食物也是谷類。全谷類含胚芽和多醣,維生素B和E都豐富,這些抗氧化劑能增強免疫力,加強免疫細胞的功能。3、天天五份蔬果,不只是成人飲食的信條,也適合推廣到幼兒身上。如蕃茄紅素、胡蘿卜素、含豐富的維生素C與E等,纖維質可預防便秘,提供腸道通暢良好的吸收環境。水果的果寡糖幫助腸道益菌生長,就像在小腸大腸鋪一層免疫地毯一般。孩子若不喜歡蔬菜,可以將它剁碎,混合谷類或肉類做成丸子、餃子或餛飩,就容易接受了。4、嬰幼兒正值身體快速增長及腦神經發育期,對蛋白質及鈣質的需求量相當高。所以乳類製品為嬰幼兒期最佳的營養來源。優酪乳是乳製品中,可以兼顧營養與改善腸道環境的飲品,很適合兒童期的需要,幼兒則要到滿一歲以後才能喝。5、人體最重要的成分是什麼?不是硬梆梆的骨頭,而是柔柔軟軟的水。嬰幼兒體表面積相對於體重比成人更高,水分蒸散流失多,更需要補充水分。水分充沛,新陳代謝旺盛,免疫力自然提高。6、此外,不要讓寶寶偏食而導致營養失調。均衡、優質的營養,才能造就寶寶優質的免疫力,輕輕鬆鬆遠離病菌。三、多參加戶外運動,這是預防呼吸道感染的最好方法。要讓孩子經常到室外活動,曬陽光和呼吸新鮮空氣。四、平時注意冷暖,五、可以去醫院檢測一下寶寶的免疫功能是否達標,如果不達標醫生會用葯物調節的,單調節的話還是建議中葯調節,西葯對孩子傷害大,六、家長一定要注意別讓寶寶反復感冒這樣大大降低寶寶的抵抗力,葯物(特別是抗生素葯物)也會損害寶寶的抵抗力的,讓寶寶少去公共場所,少接觸病菌......七、現在市場上所謂的提高免疫力的保健品其實效果都不佳.建議您家寶寶還是多參加戶外運動,注意平時的營養搭配,這也是最好的方法了.以上幾點僅供參考,其實孩子在在成長過程中會碰到很多類似的問題,讓我們一起探討吧,祝寶寶健康快樂!
『叄』 小孩為什麼會經常反復發燒
人體的下視丘有一個體溫調節中樞,作用就像冷氣機的溫度設定,正常的時候,嬰幼兒設定的溫度比成人稍高,嬰幼兒肛溫大約在攝氏三十七點五度,上下變動一度左右。成人和較大兒童口溫大約攝氏三十六點八度,上下變動零點五度。 如果設定溫度提高,例如人體感染病原,引起白血球反應,產生「熱素」,就會刺激下視丘的體溫調節中樞,當設定溫度被調到39℃時,身體藉著肌肉打顫收縮產熱,或者減少出汗散熱,將體溫提升到39℃為止。所以發燒前,可能會發冷發抖,再突然高燒,產生某些細菌毒素,這種現象特別明顯。 許多父母也觀察到,孩子容易在夜間發高燒。這是因為嬰幼兒身體含水比例較成人高,只要輕度缺水就影響散熱,容易發燒。孩子生病的時候,體力變差,睡得久。夜間長時間不進食喝水,當然體溫升高。 第 1,造成發燒的因素 非疾病因素 嬰兒體溫容易受外在環境影響:溫度過高(中暑)、衣服穿太多、水份攝取不夠、水份流失(流汗、腹瀉)、房間空氣不流通、劇烈運動前後、某些特殊葯物作用,其它如預防注射也可能引起發燒。若體溫呈現不穩定狀態,則應考慮疾病的可能性。 疾病因素 ·小於3個月的嬰兒發燒 以細菌感染最常見(如B型鏈球菌);其它如呼吸道、泌尿道、腸胃道受感染或中耳炎也會引起發燒。最嚴重的感染疾病是敗血症。所以新生兒發燒時,一定要帶給醫生檢查,以早期診斷、早期治療。 ·大於3個月的嬰幼兒發燒 最常見的是感冒、中耳炎、泌尿道感染。中耳炎通常是因感冒的細菌或病毒由耳咽管向上感染到中耳,除了嚴重的中耳炎可以看到膿流到耳朵之外,大部份是無法從外表看到異常現象。 此外,當小朋友有原因不明顯的發燒時,驗尿檢查也是很重要的。大小孩在泌尿道感染時可能出現頻尿、小便痛,甚至於有小便失禁、腰痛的現象。小嬰兒則可能只有厭食、吐奶、腹瀉、黃疸等現象,看不出泌尿道方面的症狀,所以非常容易誤診。少部份的泌尿道感染是因為泌尿器官先天發育畸型,例如腎臟的形狀不對、輸尿管進入膀胱的角度不對等等,需要以手術治療。 第 2,幾度算發燒? 兒童的體溫在3 6.2℃~38℃為正常。一般定義:肛溫高於37.8℃,口溫高於37.3℃,腋溫高於36.8℃為發燒。現在用耳溫槍的機會較多,耳溫槍所量的溫度與肛溫相近,均稱為「核心溫度」(core temperature)。 第 3,如何正確量體溫? 1.測量腋溫比肛溫好:因肛溫必須插入肛門內,對寶寶較具刺激性,腋溫則較溫和。 2.三歲以下寶寶適用水銀溫度計或耳溫槍:耳溫槍的准確性及安全性已被醫界肯定;水銀溫度計則較電子溫度計准確。 3.使用前將水銀柱甩至36℃以下:如此測量到的體溫才准確。 4.需測量足夠時間:若測量腋溫需夾5分鍾以上,肛溫則僅需1分鍾即可。 5.肛表要先潤滑:測量肛溫前,需先在肛表上塗上潤滑膏,然後插入肛門內2公分即可。 6.洗澡、飲食、運動後不可立即量體溫:洗澡後要半個小時才能測量體溫;吃熱的食物、大熱天剛從外面進來或運動後,其體溫在38~38.5℃之間,應先休息半小時後再量,不宜遽然診斷為發燒。 第4,一發燒就要馬上退燒嗎? 發燒是一個警訊,它在通知你身體有某部位生病了;然而發燒本身不至於傷害孩子,所以退燒是否必要,長久以來一直有爭議。主張不必退燒的學者診斷,發燒是一種正常的免疫反應,可以幫助白血球抵抗細菌。分析發燒的形態可以幫助診斷病因,一味退燒反而誤導。此外,發燒本身還有幫助殺菌及提升抵抗力的作用,所以不太高的發燒是不必急著退燒的。 不過,多數醫生贊成適度的退燒。因為發燒會增加新陳代謝,造成內在的消耗,病人頭痛、倦怠、心跳加速。嬰幼兒容易脫水,發燒造成水分蒸發,更是惡性循環,嬰幼兒熱性痙攣的比例較高,放任發燒引起傷害是不必要的。 第5,如何自行幫寶寶退燒? 當寶寶體溫達上述的發燒溫度時,使用以下溫和(物理性)的退燒方法可讓寶寶舒服一些: 1.冷敷法:這個方法簡便易行,用冷毛巾敷在前額,毛巾變熱後再用冷水浸後重新敷用。用冷水袋或冰袋敷效果較用冷毛巾敷前額要好。 2.全身溫水拭浴或泡澡:將寶寶衣物解開,用溫水(37℃左右)毛巾搓揉全身或泡澡,如此可使寶寶皮膚的血管擴張,將體氣散出;另外水氣由體表蒸發時,也會吸收體熱。 每次泡澡約10~15分鍾,約4~6小時一次。 求採納
『肆』 孩子經常反復發燒會是什麼原因
孩子發燒原因有很多種,但常見的主要是細菌、病毒入侵,引發呼吸道、腸胃感染,導致發燒。
1、措施:37.5-38.5,用物理方法進行降溫。用溫水浸濕的濕毛巾擦拭頸部、腋窩、大腿根部等血流豐富的地方。還可以用市售的「退熱帖」貼(或家用冰袋)放在孩子的前額部。
2、38.5以上需要用葯物降溫。孩子發燒的時候,要在醫生的指導下用葯,不要私自給孩子吃葯,小孩子的身體不同於大人,接受能力還沒那麼強,應該更加謹慎。
注意事項:
1、勤通風,注意散熱,給孩子穿寬鬆柔軟的衣物,不要用棉被包裹,讓孩子散熱。夏天可以開空調使室溫控制在27℃左右,定時開窗通風,使房間空氣對流。
2、多喝水,以保證機體足夠的能量及水分。
3、如果寶寶四肢及手腳溫熱且全身出汗,可以少穿點衣物有利於散熱。
4、充足的睡眠時間可益於疾病的恢復。
5、孩子不舒服,胃口也會下降,所以在孩子生病期間,媽媽們要注意孩子的飲食搭配,忌油膩的食物,以清淡為主,多喝一些流質食物,像粥、果汁等。
『伍』 小孩為什麼會經常發高燒
於幼兒發燒的治療 一發燒,人們就會下意識地找退燒葯,尤其是小孩一發燒,會把大人急得團團轉。可實際上,體溫高一點不一定是壞事。 發燒是指體溫比標准體溫(37攝氏度)高出至少1攝氏度。美國免疫學家瓊斯博士認為,37攝氏度是平均口腔溫度,稍微升高一點沒什麼了不起,因為體溫隨著外界環境和心理因素的變化,隨時會有小范圍的波動。即便一切正常,體溫在一天里也會有變化,晚上溫度會比白天高一些。而兒童體溫的波動比大人更快,這可能跟兒童的免疫系統尚未發育完全有關。有研究顯示,嬰兒如果在1周歲以內發過燒,長大後就不太會得過敏等疾病。同時,還有人認為,發燒就是身體在努力自愈,所以不妨隨它去。 發燒促進兒童免疫系統發育 最近美國《過敏和臨床免疫學雜志》上發表的一篇文章介紹,專家通過跟蹤調查一組美國兒童從出生到六七歲之間的健康狀況,發現:1歲以前沒發過燒的孩子,有50%會對灰塵或貓毛過敏;發過一次燒的小孩,過敏程度要輕一點;發燒過兩次甚至更多次的小孩中,只有31.3%的人會得過敏。主持調查的威廉姆斯博士說:「這說明發燒也許能促進兒童免疫系統的發育。」 該理論認為,過於清潔可能並不利於免疫系統的發育,而早期感染則可能提高免疫力,預防以後可能出現的過敏。現代的小孩生活在過於干凈的環境中,失去了和細菌接觸的機會,可能也因此錯過了建立完全的免疫能力的機會,所以以後孩子很容易出現過敏和哮喘。發燒是一種自衛機制,身體通過提高體溫創造了一種讓細菌不易繁殖的內環境。不同原因引起的體溫偏高不但能殺死入侵的病毒和細菌,還能提高淋巴細胞的代謝功能,使之能更好地應付感染。 家長仍需密切注意 發燒時吃葯是大多數人的習慣。但實際上,降溫不一定非吃葯不可,用冷毛巾敷一下可能就比吃葯好。如果打寒戰,可能少蓋點被子或噴點冷水就能降低體溫,雖然這種做法看來好像不合常理。 那麼,是不是該把退燒葯丟到一邊去,對發燒置之不理呢?當然不是。要注意防止發燒中可能出現的脫水和兒童因發燒引起的抽搐。而且41攝氏度以上的高燒是很危險的,體溫過高可能影響大腦和心臟的正常機能。 「我們不是說在孩子生病的時候,父母可以疏於照顧。」威廉姆斯博士補充說。對兒童發燒,要時刻注意。如果有以下症狀,就需要及時就醫:3個月以內的嬰兒發燒超過37.9攝氏度;3到6個月的嬰兒體溫超過38.3攝氏度;6到12個月的嬰兒體溫超過39.4攝氏度;1到2歲的兒童持續發燒超過24或48小時;任何年齡段的兒童體溫超過39.4攝氏度或38攝氏度以上超過3天。另外,如果出現呼吸困難、脖子僵硬、嘔吐或拉稀也很危險,應該在第一時間送往醫院。 幼兒發燒的飲食調理 幼兒感冒或患病,常發燒,胃口不好,家長不必太著急,必需合理進行飲食調理,就可維持正常生長需要,促使腸胃蠕動,增強食慾,促進身體康復。 有關兒科營養專家建議,幼兒發燒應進行以下飲食調理。 1.補充水分 水勝過葯,發熱身體出汗多,勤喂溫水進行補充很有必要。半歲以內嬰兒,繼續採用母乳喂養。母乳易消化,能保證營養需求,可補充水分。人工喂養,可喂稀釋全脂奶,即2份奶粉加1份水(2:l),此時嬰兒雖然奶量減少些,但補充了水分,更利於幼兒消化吸收。 幼兒發熱宜以飲白開水,可適當喂些白開水,以補充人體的維生素C,增強抗病。飲水量的保持口唇滋潤力度,不必過多。 2.流質飲食 發熱幼兒,飲食調理以流食為主,如奶類、藕粉、奶類(少油)等。也可喝些綠豆湯、冰西瓜、以助降溫,利尿抗病。 但對伴有腹瀉的幼兒(6個月以內),抵抗力差,胃的蠕動弱,冒粘膜耐受性差,則冷飲不利於身體康復,應禁食之。 當孩......
『陸』 我的孩子總是反復發燒,這是怎麼回事
1、寶寶體質較差,但是活動量非常大。尤其是晚上睡覺的時候,橫睡、側睡什麼姿勢都有可能,而這個時候被子肯定不趕趟,所以有可能會導致重復感冒,進而引發發燒。
2、處於季節變更期更容易感冒。大的環境都是這樣,想想也沒有太好的辦法,我們只能從預防方面做文章了。
3、發燒後的飲食無法保證。即使是發燒,也要有體力發燒才行,如果寶寶不願吃不願喝,就放任也會導致反復發燒。
『柒』 為什麼小孩子總是發燒
小孩子發燒是正常現象,他發燒的同時可以促進大腦皮層的發育。
『捌』 小孩子經常性發燒是怎麼回事
病情分析:
小孩發燒基本上是感冒.咳嗽.喉嚨發炎所致,特別是咽喉很容易發炎而引起發燒。小兒反復呼吸道感染,簡稱「復感兒」,是指體質較弱的孩子在較長時間內反復不斷地發生感冒、發熱、咳嗽、流涕、咽喉腫痛等呼吸道感染。這主要與孩子免疫功能低下、營 養不良或不合理、吸入了煙塵、粉塵、蟲蟎等有關。
『玖』 孩子老愛發燒是怎麼回事
小兒發燒全解! 人體的下丘腦有一個體溫調節中樞,作用就像空調機的溫度設定。正常時嬰幼兒設定的溫度比成人稍高,嬰幼兒肛溫大約在攝氏37.5℃,上下變動1℃左右。成人和較大兒童口溫大約36.8℃,上下變動0.5℃。 例如人體感染病原體後,引起白血球反應,產生「致熱原」,就會刺激下丘腦的體溫調節中樞,使設定溫度提高。當設定溫度被調到39℃時,人體增加肌肉收縮產熱,或者減少出汗散熱,將體溫提升到39℃為止。所以發燒前,可能會發冷發抖,再突然高燒,某些細菌產生毒素時,這種現象特別明顯。 許多父母觀察到,孩子容易在夜間發高燒。這是因為嬰幼兒身體含水比例較成人高,只要輕度缺水就影響散熱,容易發燒。孩子生病的時候,精神差,睡得久。夜間長時間不進食喝水,當然體溫升高。 一、引起發燒的原因 1、非疾病因素: 嬰兒體溫容易受外界環境影響:氣溫過高(中暑)、穿衣太多、喝水過少、水份丟失(流汗、腹瀉)、房間空氣不流通、劇烈運動前後,其它如預防注射也可能引起發燒。 2、疾病因素: 以病毒和細菌感染最常見,如呼吸道、胃腸道、泌尿道感染等。除發燒外,還伴有各系統的症狀。如呼吸道感染時,可有流涕、咽痛、咳嗽;胃腸炎表現為腹痛、嘔吐、腹瀉;在泌尿道感染時可能出現尿頻、尿痛、腰痛的現象。而小嬰兒各系統的伴隨症狀不典型,可能只有厭食、吐奶、腹瀉等現象,所以年齡越小的孩子發燒越要去看醫生。 引起發燒的疾病還有很多,如長期發熱可見於一些風濕免疫性疾病、血液系統疾病、惡性腫瘤等。應注意觀察孩子發燒的規律和伴隨症狀,及時到醫院檢查,以及早治療。 二、如何正確測量體溫 1.測量腋溫比肛溫好:因肛溫必須插入肛門內,對寶寶較具刺激性,腋溫則較溫和。 2.三歲以下嬰幼兒適用水銀溫度計或耳溫槍:耳溫槍的准確性及安全性已被醫界肯定;水銀溫度計則較電子溫度計准確。 3.使用前將水銀柱甩至36℃以下:如此測量到的體溫才准確。 4.需測量足夠時間:若測量腋溫需夾5分鍾以上,肛溫則僅需1分鍾即可。 5.肛表要先潤滑:測量肛溫前,需先在肛表上塗上潤滑膏,然後插入肛門內2公分即可。 6.洗澡、飲食、運動後不可立即量體溫:洗澡後要半個小時才能測量體溫;吃熱的食物、熱天剛從外面進來或運動之後,其體溫在38~38.5℃之間,應先休息半小時後再量,不應視為發燒。 三、什麼時候退燒合適 發燒是一個警訊,它在通知你身體有某部位生病了;然而發燒本身不至於傷害孩子,所以退燒是否必要,要看發燒的時間和溫度。由於發燒是一種正常的免疫反應,有助於白血球抵抗細菌毒素,有一定的抗病能力;觀察發燒的熱型可以幫助診斷病因,一味退燒反而誤導,所以不太高的體溫是不必急著退燒的。但是,發燒會增加新陳代謝,造成能量的消耗;尤其嬰幼兒發燒造成水分蒸發,導致脫水;而且嬰幼兒容易發生高熱驚厥,故放任發燒引起傷害是不必要的。 四、如何幫助小兒退燒 當發燒較高時,使用以下溫和(物理性)的退燒方法可讓孩子舒服一些: 1. 減少衣被:發燒時切記不要給孩子穿過多的衣服、蓋太厚的被子。這種傳統「捂汗」的方法不利於散熱退燒,反而會因過熱導致高熱驚厥。對於許多小嬰兒來說,只要減少衣被就能使體溫降低。 2. 多喝水:有助於發汗散熱,此外水有調節溫度的功能,可使體溫下降及補充機體丟失的水份。 3. 冷敷法:這個方法簡便易行,用冷毛巾敷在前額,毛巾變熱後再用冷水浸後重新敷用。對年長兒可用冷水袋或冰袋敷效果更好。 4. 全身溫水拭浴或泡澡:將孩子衣物解開,用溫水(37℃左右)毛巾搓揉全身或泡澡,可使皮膚血管擴張,增加散熱;另外水份由體表蒸發時,也會散失一部分熱量。 5. 溫酒精拭浴:酒精擦浴將70%酒精兌自來水1/1, 稀釋後的水溫約為37~40℃,放在小碗中。擦浴時將門窗關好,用紗布或柔軟小毛巾蘸碗中的酒精,擦患兒手心、腳心、腋窩和上臂內側和大腿根部,再擦拭四肢及背部。不能直接用酒精擦拭,此法不適於1歲以內的嬰兒。 五、如何正確使用退燒葯 在應用和選擇退燒葯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1、一般在體溫達攝氏38.5℃以上時才開始服用,而且每次服葯要間隔4~6小時。但對有高熱驚厥史的孩子可適當積極退熱。 2、退燒葯的劑型很多,包含片劑、水劑、栓劑和針劑,可根據孩子的年齡選用適當的劑型。但打針是最不安全的方法,容易發生不良反應,除非過高的體溫,一般不用。 3、常用的退燒葯有對乙醯氨基酚(百服嚀、泰諾林等)、布洛芬(臣功再欣、美林)、阿司匹林(阿苯片、巴米爾)和吲哚美辛(消炎痛)等。這些葯物對胃腸道都有些刺激,應予注意。 發燒本身並不可怕,重要的是要去尋找病因,對症治療。一般感冒常會發燒2~4天,如果精神狀態好、進食正常則不必太擔心。但需注意感染有無惡化或發生並發症的情形,如嬰幼兒出現哭鬧不停、反應差、高燒不退、甚至抽搐等,應盡快就診。普通的感冒發燒多半由病毒引起,主要是對症治療,不應濫用抗生素。 孩子發燒何時去醫院 孩子突然發燒,難免讓父母手忙腳亂。特別是晚上發燒更讓父母左右為難:去醫院吧,擔心孩子來回折騰;不去吧,又害怕耽誤病情。韓國《中央日報》網站7月4日載文,介紹了孩子發燒的主要原因和應對方法。 孩子為什麼會發燒?孩子年齡不同,引起發燒的主要原因也不同。1個月以下的新生兒發燒的原因有:衣服穿得過多、脫水、腦出血、肺炎、腦膜炎、敗血症、臍帶炎等;1個月到2歲的孩子發燒的主要原因是:感冒、肺炎、腸炎、腦膜炎、疫苗接種副作用、葯物副作用等;2歲到5歲的幼兒發燒的主要原因是:各種呼吸道感染、尿道炎、腦膜炎、腸炎、關節炎、癌症等;小學生、初中生發燒的主要原因是:感冒、骨髓炎、肺炎、肝炎、心肌炎、甲狀腺機能亢進、關節炎等。其中,感冒是導致孩子發燒的罪魁禍首,90%以上的發燒都是感冒引起的。 怎麼判斷是否立即送孩子去醫院?在孩子出現發燒的症狀後,除了要給孩子量體溫外,還要注意觀察孩子的表現。如果孩子發了燒,依然能像平時一樣吃飯、玩耍,家長就可以長出一口氣了,因為這樣的孩子多半沒有太大的問題。 但是,如果孩子出現以下幾種情況,就要趕緊把孩子送到醫院:發燒並嘔吐;燒已經退了,孩子仍然委靡不振;發燒伴隨脫水;6小時以上沒有小便。另外,5歲以下的嬰幼兒,高燒時容易誘發抽搐,因此退熱很重要。可以脫掉患兒的外衣,用溫水擦拭身體。倘若這樣還不行,就要給孩子吃些解熱劑了。 給孩子選擇解熱劑得慎重。常用的解熱劑有3種,撲熱息痛、布洛芬和阿司匹林。其中,撲熱息痛對孩子的副作用最小;一次用量,按照每10千克體重1.00---150毫克撲熱息痛的比例服葯。服葯30分鍾後就應該見效,如果1小時後仍不見效,可再給孩子按照同樣的劑量服葯。但要注意,該葯服用次數過多,會導致孩子肝損傷,因此一天不要超過4次。 布洛芬和撲熱息痛相比,解熱、消炎、鎮痛的作用更好,但是也更容易引發胃腸障礙、出血、發疹子等諸多副作用。布洛芬按照每10千克體重50--100毫克的劑量服用,每天服用4-6次。 阿司匹林的解熱、鎮痛效果是最好的,但是,患有水痘、病毒性感冒的孩子如果服用阿司匹林,會導致雷氏綜合征。病毒性感冒、哮喘病、有出血傾向的患兒、早產兒、新生兒等不宜服用阿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