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打孩子沒用
『壹』 孩子不願意寫作業,打罵都沒有用怎麼辦
不少家長都遇到一個非常頭疼的問題,那就是孩子不喜歡寫作業,無論打罵都沒有任何作用,這種情況究竟應該怎麼辦呢?今天我們就來跟大家分享一下目前比較流行的解決方法,希望能夠幫到有需要的家長們。
4.看到孩子的優點
很多孩子由於學習成績,一般對於完成作業的積極性並不高,家長可以從多方面對孩子的優點進行挖掘,取代以往的批評式教育,多鼓勵孩子,反而可能會有更好的效果。
『貳』 為什麼打屁股沒有用
女兒一歲左右,晚上睡得晚還睡的特別淺,稍微有個動靜便哇哇大哭,抱懷里來回走動,哇哇大哭沒有停下來的意思,實在哄不住。
時間長了,耐性也被磨沒了,抱著就打她幾下屁股,這樣做,不但沒讓她停下來,反而哭的更凶。
一開始我以為打幾下屁股,是無所謂的事,孩子還小,感觸沒那麼深,可是我想錯了,大錯特錯。
有一件事給我的觸動很大,決心要改掉打屁股這種毫無作用還傷害極深的方式,告訴自己堅決不要用暴力教育孩子。
有一次坐火車回家,我和媳婦一個人拖著行李,一個人抱著她,身心具憊,女兒在路上哼哼唧唧,時不時哭幾聲,我以為她又要鬧,聲色俱厲的呵斥她幾聲,還是不聽,就打了她屁股。
女兒止住哭聲,委屈的小眼神噙滿了淚水,撇著嘴在抽搐,我也沒多想,反正消停了下來,手段不重要,讓她安靜的目的達到,可以安生一會了。
等到上了車,換尿不濕的時候,才發現尿不濕尿滿了,不透氣,屁股都捂紅了,女兒感覺不舒服,說不出來,就用哭來表達。脫了尿不濕,透會氣,她平靜下來,又變得乖巧。
在沒有了解事情原委的情況下,就曲解她哭的意思,不分青紅皂白打她屁股,冤枉了女兒的訴求。
我為打她屁股感到羞愧,想修復下我們之間的關系,就張開手臂去抱她,女兒手沒有迎我而來,趴在她媽媽的肩膀上,沒讓我抱。我知道,她還在為剛剛打她屁股沒有釋懷,肯定想我是一個暴力的父親。我也意識到,孩子在長大,對她的方式要變一變。
使用暴力是父母對孩子無能為力的表現,顯得特別無能。 如果你有辦法應對,做足了充分准備,何愁孩子哭鬧打亂你的方寸,讓你惱羞成怒,使用暴力。
這樣的情況也不是經常發生,但有時以打屁股做為施暴的手段,成為我教育孩子過程中的污點,要好好反思並努力改正。
正好讀到書中這一節,打孩子屁股只能起到一時的警戒作用,卻會帶來一連串潛在的惡果。
在暴力的環境下不利於發育
幼兒時期是大腦發育的敏感和關鍵時期,體罰所引起的恐懼對兒童的大腦功能發育產生不良的影響。如果大腦在早期遭受過忽略和壓力,在成年後更容易恐懼、焦慮很緊張,打孩子的父母會無意之中造成這種惡果。
打屁股會損害孩子的學習能力,影響孩子在校的表現
打屁股會降低孩子的智商,而平靜和安定的狀態最利於大腦學習。如果孩子因為挨打而感到憤怒或是害怕的話,孩子會提心吊膽,學習也就戛然而止。
經常受到來自家庭暴力傾向或缺乏關愛的孩子,在學校的表現最差,孩子更容易成績不好、輟學、早孕或是吸毒。
孩子為了自我保護會和有相似經歷的人走在一起,甚至能能會為了尋找家庭的溫暖和彌補感情上的空虛而加入幫派團伙。
打孩子就是唆使他們使用暴力
父母是孩子的榜樣,一個打孩子的家長如何教育孩子不去打他的兄弟姐妹?如果打了才聽話,你給孩子的教訓就是 「用拳頭說話」,孩子也會從你這里學會使用暴力去解決問題。
在脾氣暴躁、缺乏耐心的父母用暴力管教孩子,結果導致孩子也會變得有暴力傾向和具有攻擊性。這種暴力行為發生的越早,性質越嚴重,後果也越可怕。
如何防止你的孩子以後也變成暴力的父母呢?請溫柔的教導他,適當的約束他,同時盡可能的使用情感引導。
情感引導就是向孩子傳授情感規則,讓他們知道如何辨別情感並且以恰當的方式來表達。通過引導的方式,根據孩子不同的發展階段來幫助他們認知情感和表達自我。
體罰可能會造成傷害
隨著時間的推移,父母打孩子的力氣會越來越大。當打屁股沒有達到預期效果時,父母下意識會用更多的武力,這會讓孩子更加容易受傷。
暴力體罰孩子,為父母提供了發泄失望和憤怒的渠道,而不是因為他們認為暴力是一個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
暴力行為的本質決定了它只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升級,根本不存在打孩子的恰當時機和安全方法。
想想看,為什麼傷害動物叫虐待,傷害成年人叫毆打,而傷害孩子卻叫作管教呢?極其的不合理。
『叄』 兒子15歲了,現在對他打罵沒用,感覺沒有羞恥心一樣,而且還一副無所謂的樣子該怎麼辦
教育孩子從小開始。打罵是嚇唬小孩子的。現在他都15歲了,他都有能力反抗了,你打他的時候他只是一副無所謂的樣子,孩子已經忍耐的不容易了。如果現在他反抗了,你會怎麼辦。家長是掌握局面的人,在你教育孩子的時候請記得能掌控局面,不要讓結果變得無法收拾。15歲的孩子也許處在叛逆期了,打是不可以了,家長需要改變自己以前的教育方式,改變和孩子溝通的方式。這個年齡的孩子覺得自己長大了懂事了,我們要尊重他的這個感覺。家長是幫助孩子成長的,不要把他的世界推翻的一塌糊塗。他的世界雖然還不成熟,我們去幫助他成熟。我們選擇支持他的觀點,15歲需要鼓勵,需要贊賞。哪怕他錯了,我們友善的提出,我們像朋友一樣的和他辯論,而不是一票否決。請理解孩子,畢竟我們曾經也是孩子。請尊重孩子,為了讓孩子有自信的能力。要想改變孩子,請先改變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