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男人為什麼不禿頂
A. 骯臟=聖潔,古代歐洲人為何寧願戴假發,也不願意剪短發
現在大街上的人們的發型十分多變各異,男女留短發是普遍現象,沒什麼可稀奇的,留長發的男子反而會被人多看兩眼。但是在古代,留短發的人卻很少。
中國有句古話「身體發膚受之父母」,許多人認為正是因為這個孝義的儒家思想,中國古代一直沒有形成留短發的風氣。但是在歐洲的古代,留短發的現象也是少有。作為一個思想比我國開放的國家,這一現象十分耐人尋味。
但是仔細想來也可以理解,當時的環境和人們的思想還處於一種滯後的狀態,人們由於許多客觀原因沒有留短發的風氣也十分正常。
1. 人們又要勞動又要躲避戰亂,頭發這個小事實在沒能放在心上。
歐洲的文明起源於希臘,有過短暫的大一統時期,也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羅馬帝國。古羅馬工商業發達,但是奴隸制經濟繁榮。奴隸成為社會的基礎,他們每天要付出大量的勞動。他們每天忙於生計,屬於自己的時間非常的少,根本無暇顧及到自己的頭發。
勞動出汗了,人們也是用最便捷的方式把頭發束起來。並且羅馬帝國持續的時間也非常短暫,在不久之後的歐洲一直持續在連綿的戰火中。士兵們由於常年的跋涉和抗戰,一直保持著留長發的樣子。百姓們為了躲避戰火的侵襲,四處遷移逃散。
大家不是在打仗就是在躲避戰亂,生命都岌岌可危了,又有誰會在意自己的發型。所以在當時混亂的大環境下,短發是很難流行起來的。
2. 理發的工具和條件都不完善,理發店是可怕的地方。
在當時鐵器還不盛行的年代,不可能每家每戶都一把剪刀,以滿足大家不時就要剪短頭發的需求,就算有,會使用的人也非常的少。
在歐洲的歷史上有記載這么一個有趣的現象,在中世紀的歐洲掌握你生命的並不是醫生,而是理發師。因為當時的經濟發展緩慢,普通老百姓過著生不如死的日子。在這樣的情況下,人總是很難避免的會經常生病。
而且當時的歐洲人衛生意識極差,甚至有四處傾倒糞便的習慣,更不要說熱愛喜歡洗澡和洗手,所以感冒發燒拉肚子根本就是家常便飯。對於現在的人來說一旦生病,肯定會第一時間找醫生去看一看。但是在當時,不是權貴就不要幻想了,醫生根本不會搭理你,而這時你能找的只有理發師。
那時的歐洲醫術並不發達,當時的西醫認為,人的主要病源體來自於血液中,只要把有毒的血放掉一點,新鮮的血液會自動填補舊的傷處使人恢復健康。當時這個光榮而艱巨的任務就交給了會拿剪刀的理發師,真正的醫生只給貴族和皇室看病。
這種愚蠢而荒謬的做法居然還持續了幾百年,讓很多人往死在理發師的剪刀下。在這樣的恐怖陰影下,人們根本沒有理發的強烈慾望,沒有需求也沒有慾望自然很難使短發形成風氣。
3. 全球還沒變暖氣溫較低,留長發並不覺得礙事。
當時全球還沒有變暖,氣候不像現在一樣善變且惡劣。再加上歐洲的地理位置周遭臨海,受到海洋性季風氣候的影響,氣候比較溫和。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最熱的時候也就二十多度,生活環境還是十分適宜的。
而且歐洲雨水比較豐富,當時雨傘並不普遍,長發是一個天然的雨傘。有個別地方晝夜溫差極大,十分寒冷氣候下,更需要厚密的頭發為自己遮擋風雨和寒冷。
在自然氣候下,人們並未感覺到長頭發對於生活有什麼困擾,相反厚而密的長頭發在冬雨天還給人們帶來溫暖,這一點也讓短發的流行趨勢無法成形。甚至有不少人認為長頭發可以起到很好的保護作用,讓他們的頭部避免受到外界的傷害。
1. 長頭發便於戴首飾和華麗的皇冠,彰顯自己的身份。
既然普通的百姓因為被壓迫剝削,無法顧及自己的頭發。那那些十指不沾陽春水的貴族總有時間考慮自己的發型吧。確實,貴族們是很看重自己的頭發的,但是他們卻並不是考慮頭發短的益處和時髦。相反,他們更青睞長發。
他們本身就有大把的時間和人力打理他們的頭發,但他們更熱衷於在長發上裝飾各式各樣的珍寶和首飾。這種頭發上的富麗堂皇,更能彰顯他們與眾不同的尊貴地位,同時他們對於這種在頭發上做文章的事情樂此不彼。
沒有貴族或統治者的帶領,在當時的風俗下短發的流行也是很難被人們所接受的。
2. 宗教上認為不愛洗澡是一種榮耀,留短發這種愛干凈的行為不被接受。
中國古有的孝道讓人們認為不能隨便剪去自己的頭發,這種行為被視為不孝。古代的歐洲也有類似的宗教思想,認為保持身體的不潔是對信仰的尊崇。
人們認為洗澡是一種異教徒的行為,歐洲人素來信奉天主教,中世紀時的歐洲人認為只有保持身體骯臟的人才是聖潔而虔誠的,相反清潔自己的身體會被看作是玷污了信仰,是一種不虔誠的極端行為。
所以當時幾乎所有人一輩子只洗幾次澡,就連所謂的最愛干凈的法國貴婦也只是一年洗兩次澡。常年累月不洗澡的人自己會感到非常自豪,會四處炫耀甚至還會被尊封為聖人。澡都不帶洗的,更何況是留干凈利落的短發。盡管這種神奇的宗教理論讓人難以理解,但這就是當時時代落後文明的產物。
3. 短發是不珍愛生命的表現,貴族們流行戴假發。
除了認為洗澡會導致生病以外,歐洲人還認為讓過多的皮膚暴露在外面是對人體的傷害。在中世紀的歐洲爆發了可怕的黑死病,醫生們把這種病的病因歸結為空氣,認為正是人們接觸了充滿病毒和細菌的空氣,才讓黑死病迅速傳播蔓延。
因此醫生建議人們不要洗澡不要將自己的皮膚過多暴露在外,否則洗澡時皮膚的毛孔張開,病菌便會趁機侵入人體。從此,歐洲便開始了長達幾百年的不洗澡的習慣。在這樣的觀念影響下,人們根本無法形成留短發風氣。相反,留短發可能會被當做異類所受人不齒。
長期不洗頭發,頭發油膩且怪味橫生。於是歐洲人想出了一種新方式來遮蓋這一尷尬,那就是戴假發。這一舉動不僅在當時十分的流行,甚至影響著我們現在的時尚。就是我們在香港電視中常看到的法官,他們戴的那種假頭套。
當然在歐洲的古代,法官可是貴族的象徵。因為假發也不是誰都能戴得起的,假發造價在當時十分昂貴。畢竟也只有貴族階級才能享受帶頭套這種奢侈的行為。
當然也免不了有一小部分貴族,是因為頭發脫落太快,禿頂才帶假頭套的。同時為了掩蓋難聞的氣味,還衍生出來了一種直到現在,依然很受人們追捧的香水。這樣看來香水的來源是不是「氣味」十足。
隨著國家版圖的不斷擴大,羅馬帝國佔領的蠻族地盤越來越多。這造成的困擾就是蠻族的地盤越多,需要軍隊的守護和鎮壓也越多。於是在羅馬新的軍事制度下,越來越多的蠻人加入了羅馬的軍隊。
隨著蠻人數量的增加,蠻族的文化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甚至蠻人的一些生活習慣也受到了羅馬人的追捧,留長發就是其中之一。蠻人大多喜歡留披肩的長發,剛開始這種行為被軍中的人所恥笑。但是隨著蠻人的增加,這一行為反而變成了人人效仿的流行。
在這樣的趨勢下,人們對於短發更是提不起半點興趣,更別說其能形成風氣。當然最後隨著蠻人數量不斷增加,蠻人隊伍也重新壯大起來,引發的暴動也不斷地加劇,致使羅馬最終走向了滅亡。
現在的短發種樣繁多,是人們流行時尚的風向標。當時由於時代環境的限制,讓歐洲的人們愚昧的認為短發是對身體的傷害。
在工業改革開始,人們在意識上和認知上發生了新的改變。大家發現短發干凈衛生而且便於勞動,特別是機械化的進入,長發在工作過程中常常會卷進機器里。不僅破壞了機器,也對人身安全造成了極大的隱患。而醫療條件的跟進和人們衛生意識的發展,也讓人們正確認識到短發的好處。
最開始,在軍中士兵們為了方便包紮而被普及。後來,大家都發現了留短發的好處,於是男子們紛紛效仿,不願意短發的女子也會在工作中帶上帽子以方便生產。短發也正是在這個時期,在歐洲大面積的流行起來。
B. 為什麼古代的人好像很少脫發
脫發問題,自古有之,上到皇親國戚,下到平頭百姓,都會為脫發的問題而困擾,歷史上最著名的慈禧太後,玩弄權術,垂簾聽政,是晚清重要的政治人物。就算是萬人之上的老佛爺,也依舊得受這脫發之苦!
眾所周知,慈禧太後是最愛美的人。不過據清末太監信修明的回憶,慈禧太後大概四十歲的時候就開始嚴重掉頭發了,後來,慈禧太後的兩鬢和後腦頭發都禿了,只能貼上發片遮掩。專門給慈禧太後梳頭的人一個是老太監「梳頭劉」,另一個就是接手的李蓮英,這兩位都因為巧獲得慈禧太後的青睞。每當李蓮英發現有頭發掉下來的時候,他都會悄悄把頭發藏起來,不敢讓太後知道。粘假發是很麻煩的。需要用紅膠把假發一點一點輕輕粘在發心,不留一點痕跡。然後再在兩鬢處貼上發片,讓整體發型勻稱好看。這是非常考驗技法的。所以不是所有小太監都有命當李蓮英。
所以大家看到影視作品裡那些烏黑亮麗、長發飄飄的男子,實際上是藝術作品的一種美化罷了!
那麼古代人脫發都怎麼辦呢?
妙招1:帽子!
古人老愛說「身體發膚,受之父母」,可見頭發在他們心目中的重要性了,詩聖杜甫就寫過「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這表明頭發掉到連簪子都戴不住的地步了,還有大詩人劉禹錫曾寫過「身瘦帶頻減,發稀冠自偏」意思是頭發少的帶個帽子都老跑偏。成年男子束發加冠,脫發時就拿帽子遮擋一下。好不機智啊!
妙招2:假發!
什麼???你還在以為假發是現代人的發明嗎?no!no!no!古代就有了一種叫做「?」的東西。湖南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曾出土黑色絲線製成的假發,為漢初侯爵夫人辛追千年不腐的屍身上十分珍貴的飾品。不過古代女性佩戴假發只是把其當作美化的首飾來用,並不是為了應付脫發的問題。是不是很多小夥伴也像曾經的我一樣,一直搞不懂為何古代女人頭發隨便盤一盤就能有那麼大一坨,其實靠的都是假發撐場面啦哈哈~
妙招3:隨遇而安,不遮不掩,禿著就禿著!
在南北朝時期,佛教的興盛,使得禿頭可是相當佔便宜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描繪的就是這種情況。那時候當個和尚傳播點佛法還能得到政府供養,這樣一來誰還管他禿不禿頭的,大不了都剃光,還能衣食無憂呢!
其實傳統的觀念里,大家會認為頭發是健康強壯的象徵,其實不然,前一陣果殼網的研究表明禿頭男性可能在物質和精神層面都更具魅力,所以,有時間去焦慮你的發際線還不如多看看書,提升下內在的東西,這樣的你才會更有魅力不是嗎!
如果你也有脫發、植發相關的問題,可以評論區留言,或者直接私信我,我會一一耐心解答。
C. 「十個光頭九個富」的下半句蘊藏了古人怎樣的智慧
在我國經歷了五千多年的文化歷史當中,古人留下了不少的文化值得我們後人去學習的,就像是語文課本當中的詩詞,提到李白,杜甫,蘇軾等人眾所周知,他們在詩壇上都有一定的地位,其實在民間來說,流傳最廣的並非是詩詞,僅僅是官宦人家或者朝中比較流行,而在民間,大多數人們都比較喜歡通俗易懂的俗語,俗語作為文化瑰寶,存在的時間也很長,是老一輩人在長時間的實踐經驗當中積累下來的。
而且除此之外,古人也有在面相上來講的,在古人的印象當中,一般天庭飽滿的人比較受歡迎,因此就感覺這個人很面善,所謂天庭飽滿,說的就是那些額頭比較突出,豐滿的人,因此也有老話說這種人比較容易陞官。在古代的時候,更多人們比較經常的去用腦,因為要思考的問題比我們現在還多,而且古人十分有耐心,也許針對一個問題他能想好幾年去研究明白這件事情,那麼在很多的經驗當中,也會發現,大多數聰明的人額頭都比較突出,而對於我們現代來說,禿頂是真的因為生活的重擔和壓力。
其實這句話還有下半句,那就是一個不富就會孤,也就是說剩下那個沒有富裕起來就會孤獨終老,主要也是現代大家更是看臉的社會,外貌很重要,那麼謝頂的話,加上家裡也沒什麼錢,就很難尋到媳婦兒,那麼面對老祖宗的話大家覺得有道理嗎?
D. 弱弱地問:古代的男人都沒有禿發的煩惱嗎
這個嘛。。。。可能古代那些禿頭的男人都自動自覺地去做和尚了。。。。
E. 清朝的男子留辮子為什麼要剃光前面呢
看歷史劇,總是會發現一個奇怪的想像就是清朝的男子總是將半個腦勺的頭發剃掉,從額頭到腦袋中間的這一片都是光溜溜的,沒有一丁點頭發。
留一半剪一半的發型可以說是清朝男子的標配,看多了清宮劇都看得順眼了。
F. 在中國,為什麼剃光頭不被大眾所認可
第一個原因,那就是自古以來中華文化就從來不認可剃光頭,因為古代都流行留長發,如果你想把頭發剃光的話,首先那就是不孝敬父母的行為,因為當時把頭發剃光是一種侮辱人的做法,一般來說只有犯了事才會被這么做,你也不能把人家的頭發剪短,畢竟身體發膚受之父母,哪怕是現在,一般的人不到萬不得已也不會把喜歡的長發給剃光,第二個原因就是現在很多人剃了光頭以後,給人感覺就像勞改犯,所以說會給人一種誤解,因此一般的人不會去把頭發剃得特別短或者剃光頭。
再者,那就是現在大多數光頭成為了社會人和勞改犯的象徵,要不就是做過牢的,要不就是混社會,比方說配一條大金鏈子再弄點紋身,所以你莫名其妙把頭發剃光了,人家會對你的想法有誤解,畢竟一般的人是沒有這個想法的,光頭畢竟還不是主流的造型,所以說大多數人都不願意嘗試去理光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