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男生女生 » 為什麼孩子愛看書卻不會造句

為什麼孩子愛看書卻不會造句

發布時間: 2025-03-28 09:58:23

Ⅰ 為什麼孩子愛讀書,但就是寫不好作文

最近我在斷斷續續地聽李笑來的寫作課,第一講就對寫作給了一個全新的定義,聯想到正在讀的《如何閱讀一本書》,給了我很多思考和啟發。許多以前懸而未解的問題,逐漸有了答案。

比如那個困擾很多人的問題:

為什麼我的孩子那麼愛讀書,但是寫作卻不好?

先從李笑來給寫作下的定義來看。

說來慚愧,盡管我從小寫作一直不錯,也發表過一些文章,大學和研究生讀的又是中文專業,但是在寫公眾號之前,我從來沒有對寫作是什麼,有過深入的思考。

在寫作教學中,經常說的一句話是「我手寫我心」,很多老師和家長都會對孩子說,你心裡怎麼想的,就怎麼寫。但實際上根本沒有那麼簡單。如果那麼簡單的話,為什麼提起寫作,有那麼多的人產生的是苦惱的情緒,而不是快樂。

很多人說,寫作是一種輸出。

看上去很正確,但且沒有往深一步去想:輸出,輸出什麼呢?怎麼輸出呢?

所以,當我無意中聽到李笑來說「寫作是對有質量的輸入處理過的輸出」的時候,我有一種醍醐灌頂的感覺。

根據這個定義,我們來看寫作的三個環節:

輸入—處理—輸出

輸入

說孩子愛看書的家長,其實孩子就是在這個環節上——讀書就是輸入,但是,讀書只是輸入的一種。輸入還包括什麼呢?在生活中觀察、體驗、感受,都是輸入。

從這個意義上講,每一天的生活,和身邊的人交流,上學、上幼兒園,出去各種形式的玩,參觀游覽,查找、讀取資料等等,都是輸入。

處理

什麼是處理呢?我理解就是選擇、提取有用的信息,進行自己的分析、思考、運用。

比如:看到一朵花開了,去一個地方游覽,會有所感所想,看到一朵花開了,去一個地方游覽,這是輸入,有所感所想,就是處理。

輸出

我們說,寫作是輸出,但其實輸出不只有寫作這一種,和別人交流、把所思所想用各種形式——畫畫、音樂、建築等表達出來,都是輸出。

而寫作,應該是最易操作——使用語言文字,相比起來,其他藝術形式難度更高;受眾面最廣——只要認字,就可以閱讀,也就是和文字交流;效果更佳——比起欣賞其他藝術形式,閱讀應該是最容易、最簡便的。

現在,我們對寫作的認識更清楚了,也就更容易分析出為什麼孩子寫作不好的原因了。

第一,孩子愛讀書。

那我們就要看看孩子讀書的質量。

根據《如何閱讀一本書》,我們需要審視這幾點:

一、閱讀的目的是什麼?

二、閱讀的主動性如何?

三、閱讀的基本能力是否具備?

四、閱讀的技巧掌握多少?

總起來說,孩子愛看書,但是看書的質量怎麼樣?根據《如何閱讀一本書》所講,有一種閱讀是休閑式閱讀,比如我們很多人看刷手機,看一些文章,愛看小說,動不動就是幾十上百萬字,那麼這樣的閱讀,顯然對寫作水平提高,幫助不是太大。

如果僅僅是休閑式閱讀,滿足感官的享受,但沒有主動的思考,可能這樣的「愛讀書」的孩子,寫作並不好。

再者說,我們說寫作需要輸入,而輸入的方式並不僅僅是閱讀這一種。家長口中所說的愛看書的孩子,其他的輸入怎麼樣呢?會不會觀察生活、體驗生活,平時有一個良好的輸入的習慣呢?所謂好的輸入的習慣,就是說,凡生活中所經歷的一切,對他來說都是輸入,都進入了大腦中的素材庫,而不只是過眼雲煙。

第二,假設孩子愛讀書,閱讀的能力也很高,我們就要看看他的處理如何了?

這就是我們經常聽到的那句話——讀過很多書,但依然過不好這一生——的原因了,因為你的輸入沒有經過處理,尤其是高質量的處理。

有的人閱讀速度快,理解能力強,但是沒有存儲,沒有積累,更沒有思考,沒有反思,沒有融會貫通,靈活運用。沒有這些高質量的處理,讀的書也大打折扣。

所以你會覺得,孩子的書不少,但是寫作卻和他讀的書不成正比。

第三,輸出。

寫作是輸出,輸出要輸出什麼?怎樣輸出?這才是決定寫作好不好的關鍵。

經常會聽到一些人說,誰誰的文采很好。也有的人自謙,我文采不行。文采是什麼,看上去就是優美詞句。

但是,寫作好的關鍵,難道就是優美詞句嗎?

當然不是。

寫作輸出的,並不是語言,或者說,絕不僅僅是語言。回想一下自己的閱讀體驗,你會因為一篇文章語言美就去讀嗎?可能性應該不大。更多的時候,我們閱讀一篇文章、一部小說,是為了讀裡面的故事,體驗一種閱讀快感;獲取所需要的信息,進行二次加工創造;知道一件事應該怎麼做。

我們寫一篇文章,又是為什麼呢?除了學生時期的作業,工作中的任務之外,如果你還會在自由的狀況下,去主動寫一篇文章,可能不會為了炫耀自己的文筆,而是表達自己的感情,記錄自己的經歷,告訴別人一些方法。

所以,輸出的更多的是思想。也就是說,你必須肚子里有貨——有觀察、有積累、有思考,才能有東西輸出,有話說。

「我手寫我心「,這句話一點兒都沒錯,但是,如果「我心」——其實就是「我腦」里沒有貨,你讓我怎麼寫,寫什麼呢?

作為一位語文老師,最後來說說怎樣輸出。這里才需要用到語言文字的能力。舉例來說,我要把今天看的綜藝節目的感受寫出來,看綜藝節目,就是輸入,感受就是處理,寫出來,就是輸出。

那麼,我想用什麼文體寫呢?是評論節目的好壞,還是議論節目傳達的觀點?還是把節目描述一遍,還是談談我的感受?是正襟危坐,寫一篇嚴肅的論文——《論綜藝節目的文化性》,還是輕松隨意,寫一篇詼諧搞笑的小品文——《古代詩人抱團參加「見字如面」》,還是亦庄亦諧?

等確定了表達的方式,就要看你遣詞造句、謀篇布局的功力了。常用的漢字就那幾千個,詞語也有數,怎樣進行不同的排列組合,從而產生不同的文章,使讀者產生不用的閱讀體驗呢?絕對沒有能夠速成的方式。

所以,寫作是一個復雜的綜合運用過程——你看古代科舉考試,就是考寫作,需要一個人具備一定的綜合能力。你知道了這些,就會明白,為什麼孩子愛讀書,但是寫作卻不好,原因何在了。

但是,提醒你一句,千萬不要看了這篇文章以後,為了提高孩子的寫作能力,逼著他去增加輸入——加大閱讀量,生活中的所有經歷,都逼他記下來;逼著他學習處理——你做筆記了嗎?你有什麼想法?恨不得連吃飯拉屎都要讓孩子進行一下思考。如果這樣做,你的孩子不但寫作水平提高不了,可能連書也不愛看了。

Ⅱ 孩子讀書多但還是不會寫作文

1. 孩子為什麼讀書多,還是不會寫作文

按理說,書讀得多的人,作文應當寫得好.古代有個學者,打了個比方:讀書好象化銅,化銅是很費氣力的事,作文好象鑄器,鑄器就不太費力了.只要銅化成銅液,倒進摸子里,便鑄成一個個器物.所以他說:「勞於讀書,逸於作文」,意思是:讀書下了苦功的人,作文便很容易長進.但是,確有一些少年朋友,書讀得不少,作文卻寫得不好,是讀寫規律在他們身上不靈驗了嗎?當然不是,關鍵在於他們讀書不得法.沒有在讀和寫之間溝通一條渠道.這樣說來,怪事也就不怪了.分析起來,讀書多而作文不好的同學,有三個毛病. 一、讀書不注重讀「破」,沒有在消化理解上下功夫.唐朝詩人杜甫,寫起詩來,「下筆如有神」,他的重要經驗之一是「讀書破萬卷」.請注意這個「破」字,讀破的意思就是要把書讀熟,要消化.如果沒有這個「破」字,只是讀書萬卷,恐怕杜甫也未必會成為下筆有神的詩聖.讀書,能這樣仔細地咀嚼,那麼你就能從中掌握寫作的規律,文章中好的語言也就可以自然而然地運用到自己的作文里.這樣,讀和寫之間的渠道,不就溝通了嗎? 二、讀書不注重吸收語言,沒有在背誦上下功夫。

2. 孩子讀了那麼多書怎麼還是不會寫作文

有很多家長都問過類似的問題:「為什麼我家孩子讀書也不少,但是一寫作文還是沒話說或寫不好呢?」

閱讀,是學習語文以及一切人文學科的根本,故古文謂學習為「讀書」。但是,確有很大一部分同學,書讀得不少,作文卻寫得不好!難道是讀寫規律在他們身上不靈驗了嗎?您的孩子真的會讀書嗎?也許,他們在選擇書籍與讀書方法上的不當,導致自己沒有在讀和寫之間溝通一條渠道。

孩子看的書和應該看的書不是同一種書

古人曾經說「開卷有益」,這句話確實很有道理,但必須要在良好的閱讀環境前提下。很顯然,現在不具備這個條件。為什麼古人可以把文字駕馭的那麼好,寫出那麼優美動人或是氣勢磅礴的文章?很大的原因就是讀的書不一樣。古人在幼年的時候,靠「三、百、千」這樣的啟蒙讀物,不僅扎實的掌握了漢字書寫和應用方法,且對歷史、地理、思想等方面的知識有了很全面的學習,這就是基本功。所以舊時的孩子從來就沒有出現過「閱讀障礙」。但現在的啟蒙讀物是什麼呢?我不否定,很多兒童文學讀物是非常好的,但悲哀的是,大部分所謂的「兒童文學」,粗製濫造、毫無營養、害人不淺、騙人騙錢。閱讀名著,才是真正的「讀書」。中外的經典與名著,都是眾人、幾代人甚至一個民族智慧的結晶,且經受住了歷史長河的檢驗,方能流傳至今,所以,閱讀名著,才是真正的「讀書」。所以第一個問題出在,孩子看的書,和應該看的書不是同一種書。

讀得太浮,沒有沉下去體驗

杜甫曾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請注意這個「破」字,讀破的意思就是要把書讀熟,要消化。如果沒有這個「破」字,只是讀書萬卷,恐怕杜甫也未必會成為下筆有神的詩聖。語文學習一定要重積累,把真心喜歡的詞句,一定要通過某種方式積累下來,最直白的方法就是摘錄,但量絕不可太大,如果這一步沒有做,就沒有做到讀轉寫的第一步驟,後面的基本都是失敗,簡言之:要動手。比如,有的孩子愛讀動物書,讀了一小時,茶歇的時候,和他聊聊,你最喜歡哪種動物,哪個情節,這動物為什麼你喜歡,因為長得可愛還是什麼?哪句話是這么說的,給媽媽看看,哦,是這句啊,我建議你就把這一句話寫一寫,或者看了一篇童話,有很多擬人和比喻用得好,就讓他說說,哪句最有想像力啊?讀書,能這樣仔細地咀嚼,那麼你就能從中掌握寫作的規律,文章中好的語言也就可以自然而然地運用到自己的作文里。這樣,讀和寫之間的渠道,不就溝通了嗎?

積累書面語言,需要一個語言環境去學習

剛出生的孩子,不會講話,只能哇哇叫。後來他天天聽爸爸媽媽講話,聽周圍的人講話,也就慢慢學會了講話。人不是天生就會講話,人的語言,是從一個語言環境中,漸漸學到的。這是講的口頭語言,作文使用的書面語言也是這樣,積累書面語言,同樣需要到一個語言環境中去學習吸收。這個語言環境到哪裡去找?一本本書、一篇篇文章向你敞開著。但是,只是讀一讀、看一看還不行,記不住,不能變成自己的語言。這就需要做到熟讀背誦。文章背得多了,背得熟了,就會在規范的語言環境里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病句便可以漸漸地少了,干癟的語言便可以漸漸地豐滿起來。而且,在不知不覺之中,你會受到你所喜愛的那一類文章的熏陶,使你的作文也漸漸有了自己的特點。我們都是知道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道理,作文的技法明白的「天花亂墜」謀篇布局的技巧「銘記在心」,但看到了個東西,想表達自己的感情,卻張口不能言,為何?沒詞兒唄。同學們如能抓緊記憶的黃金時代,在大腦里儲存一二百篇文情並茂的好文章(古文最好),就不愁肚裡沒詞兒了。

不善於在讀書過程中吸取思想是重要原因

3. 我的孩子十歲了不愛看書可能是看書太少,所以每次寫作文就不會寫

像你兒子這種情況,應該屬於沒有文學細胞的(很遺憾我這么說,其實我也是沒有文學細胞的,但是我以前作文經常得高分).有句話說得好: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會抄不會抄.孩子們寫作文也就老師一般也就注重兩點:華麗的詞語 真摯的感情.真摯的感情這個很難發揮,要有感而寫.所以你最好讓你兒子多用些華麗的辭藻.所以讓孩子多積累一些成語,寫作文的時候強加進去.然後能看一些故事,記下大意,可以用作以後的作文舉實例.真正想提高孩子的作文,還是多看看文學名著和一些好的文章.這里推薦:四大名著 和 時文選粹 不過現在還早,到初中看吧.。

4. 為什麼孩子讀了很多書,還是不會寫作文

書很多,作文卻很爛?讀書破萬卷,下筆就走神?為什麼看了很多書,卻還是寫不好作文?洗衣服的時候,從小麥的褲兜里,發現一篇作文。

以前覺得,喜歡閱讀的孩子,作文一定沒問題。很多作家也說,怎麼成作家的啊?因為我喜歡看書啊。

而現實是,更多的家長在問,為什麼我的孩子從小閱讀群書,卻寫不出好作文呢?就如我家小麥,除了玩電腦,就剩看書了。怎麼還出口成破章呢?說到作文,其實無外乎三件事。

01第一,感受力和思考力。它體現在選材和視角上,老師在學校里或許稱之為「立意」。

同一個題目,選什麼事情來寫,從什麼角度來寫,是寫作里最高深,最考驗智商,最見高下的事情,是一個人綜合實力的體現。比如「媽媽愛我」這個題目,如果你選自己生病了,媽媽怎麼照顧你的事情,好吧,估計有100個人選這個事情,你不僅要病得比人家蹊蹺比人家嚴重,還要比人家有千百倍好的文筆,才能給讀者,其實就是判卷老師留下印象。

但是,如果你選這樣一件事情來寫:小時候參加棒球訓練,別的孩子都是和爸爸一起做投球練**,但是我的爸爸工作特別忙,所以每次都是媽媽陪我。媽媽微胖的身體,為了和別的爸爸投得一樣遠一樣有力,而付出特別多的努力,從這里我看到媽媽的愛。

是不是只是這個選材,就已經有了朱自清《背影》的味道,後面你隨便寫寫,只要寫清楚了,高分的基礎就已經穩穩地有了啊?好吧,我承認這是我無數次熱淚盈眶推薦給小麥的素材,可是每次他都表示灰常無感。

Anyway,立意這個東西,有點玄。它有點像穿衣打扮,有的人,天生就有感覺,有的人,努力認真地打扮了半天,卻還是差那麼一點說不出的味道。

小麥這篇作文,選材讓我甚是欣賞,也對他未來漫長而痛苦的作文生涯有了些許信心。這次作文的題目是《我的舞台》。

小麥沒有寫他的京劇表演,鋼琴表演,他寫到:「舞台,人們常常認為是一個人表演並收獲掌聲的地方,但是,生活中其實還有其他的場所,它讓你展示才華,並收獲一些更珍貴的禮物。」然後,小麥寫了自己去青海支教,做音樂小老師的經歷。

這個選材非常新穎,立意也很出人意料。他的作文結尾寫到:「在這個舞台上,我沒有像以前的舞台一樣收到獎品和鮮花,但是,我收獲了更多珍貴的禮物,這些小朋友送的禮物和他們的友情。」

02作文的第二個問題,就是敘事能力,也就是邏輯思考能力。你有了一個好的視角,好的選材,現在,需要你有能力把這個事情,邏輯清晰地表述出來。

小麥展示了立意的才華,卻在這個陰溝里翻船了。一提起這個支教,小麥的真實情感就是怨聲載道。

當時他特別不喜歡去,因為當地條件很差,關鍵沒有WIFI。於是,小麥在高大上的立意之後,就開始真情還原生活了。

他一直在作文里寫,當時我真不願意去啊,WIFI也沒有。可是媽媽非要我去,我一個小孩能有什麼辦法呢?!@#……&(*%¥寫了半天對我的仇恨,發現字數快到400字了,於是趕緊用一小段寫了一下上課還是很開心的,雖然沒有WIFI,但是可以和小朋友一起踢球玩耍等等,然後就匆匆結尾了。

不會選擇取捨,抓不住和主題相關的部分重點描述,不能從生活中提取精華,過分真實還原。這就是小麥這篇作文的問題。

我跟他說,上周你去上學的時候,媽媽和爸爸去餐廳吃好吃的,這個事情,有很多角度可以寫。比如,我可以寫沒有兒子在家,很開心。

我可以寫,去吃一頓美食,不是很容易的事。我可以寫,去好的餐廳吃飯,真是享受生活,改變心情。

等等等等。

寫第一個主題,媽媽重點就會寫你在的周末,媽媽有多忙,今天,有多清閑。這樣對比出兒子不在家,多幸福。

寫第二個主題,媽媽重點就會寫約爸爸多麼不容易,去的路上,坐地鐵忘了帶卡,地鐵人怎麼多等等,餐廳怎麼不好找,經歷了這么多麻煩,最後吃到好吃的,很開心。寫第三個主題,媽媽重點就會寫餐廳環境怎麼好,菜怎麼漂亮,可口,而去餐廳路上的事,就一句「坐地鐵,很快就到了餐廳。

進去一看,餐廳真漂亮啊。巴拉巴拉。

根據不同的寫作目的,一件事情,選不同的重點來描述。

不是真的從頭到尾,把生活中真實的過程都記錄下來。03寫作的第三個,其實也是最不重要的一個,當然就是語言的表現力了,怎麼說得生動,有感染力。

這個東西,我覺得生在中國,天天說中國話,看中國書,早晚都會具備自己的語言風格。看書多的人,語言敏感的人,可能早一點就有這種能力;看書少的,語言不敏感的,可能大學以後,才有這種能力。

這個能力沒有也沒關系。很多學理科的好朋友,到這個歲數了,寫文章觀點清晰,邏輯嚴密,雖然文字上沒有什麼特別的特點,但是行文流暢,自成一派。

小麥現在的作文,口語和書面語還分不清,混雜在一起。一會說「我家長「怎麼怎麼樣,一會又想起這是在寫作文,說:「我母親堅持讓我去。

」 哈哈,俺娘家母一起上了。

老師看得估計也很歡樂。語言表現力,是最為末節的,純技巧性的問題。

這也是多看書,就很容易解決掉的事情。而敘事能力,是可以鍛煉和培養的,甚至可能隨著長大就自己進步的。

至於立意,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玄之又玄的縹緲之物。它關乎先天的感受力,又來。

5. 孩子讀書不少,但是作文為什麼還是寫不好

按理說,書讀得多的人,作文應當寫得好.古代有個學者,打了個比方:讀書好象化銅,化銅是很費氣力的事,作文好象鑄器,鑄器就不太費力了.只要銅化成銅液,倒進摸子里,便鑄成一個個器物.所以他說:「勞於讀書,逸於作文」,意思是:讀書下了苦功的人,作文便很容易長進.

但是,確有一些少年朋友,書讀得不少,作文卻寫得不好,是讀寫規律在他們身上不靈驗了嗎?當然不是,關鍵在於他們讀書不得法.沒有在讀和寫之間溝通一條渠道.這樣說來,怪事也就不怪了.

分析起來,讀書多而作文不好的同學,有三個毛病. 一、讀書不注重讀「破」,沒有在消化理解上下功夫.

唐朝詩人杜甫,寫起詩來,「下筆如有神」,他的重要經驗之一是「讀書破萬卷」.請注意這個「破」字,讀破的意思就是要把書讀熟,要消化.如果沒有這個「破」字,只是讀書萬卷,恐怕杜甫也未必會成為下筆有神的詩聖.

讀書,能這樣仔細地咀嚼,那麼你就能從中掌握寫作的規律,文章中好的語言也就可以自然而然地運用到自己的作文里.這樣,讀和寫之間的渠道,不就溝通了嗎? 二、讀書不注重吸收語言,沒有在背誦上下功夫.

剛出生的孩子,只能哇哇叫.後來他天天聽爸爸媽媽講話,聽周圍的人講話,也就慢慢學會了講話.印度有兩個很小的孩子,被狼叼走,在狼的哺育下長大,後來被獵人抱回來,發現她們只能象狼一樣地叫,這說明,人不是天生就會講話,人的語言,是從一個語言環境中,漸漸學到的.

這是講的口頭語言,作文使用的書面語言也是這樣,積累書面語言,同樣需要到一個語言環境中去學習吸收.這個語言環境到哪裡去找?一本本書、一篇篇文章向你敞開著.但是,只是讀一讀、看一看還不行,記不住,不能變成自己的語言.這就需要做到熟讀背誦.文章背得多了,背得熟了,就會在規范的語言環境里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病句便可以漸漸地少了,干癟的語言便可以漸漸地豐滿起來.而且,在不知不覺之中,你會受到你所喜愛的那一類文章的熏陶,使你的作文也漸漸有了自己的特點.少年朋友如能抓緊記憶的黃金時代,在大腦里儲存一二百篇文情並茂的好文章,就不愁肚裡沒詞兒了. 三、讀書不注意積累寫作材料,沒有在吸取思想、知識的營養上下功夫.

不善於在讀書過程中吸取思想和知識的營養,這也是多讀而不善寫的一個重要原因.在作文中常常有這樣的情形,對一個事物,認識透徹,感情充沛,知識豐富,材料充足,便能順利地寫出一篇好作文;反之,對這個事物既沒認識,又無感情,知識貧乏,材料不足,是寫不出作文的,即使憋出來了,也必定淡如白水,味同嚼蠟.這說明思想認識和知識水平對於作文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人的思想和知識從哪裡來呢?當然,主要是從現實生活中產生,從實踐中來.但是,宇宙是那麼廣闊,歷史是那麼悠久,什麼事都要事必躬親是辦不到的.如果一個人的視野,只局限於直接見聞,僅僅是從親眼看到、親耳聽到的那點點材料了解世界,那麼,他的知識一定很貧乏,認識一定很膚淺,想像力薄弱,感情也不會豐富.這就需要通過讀書,吸取知識和思想的營養,積累寫作的原料.

讀一本《理想,情操,精神生活》,可以學到生活的准則,幫助你樹立為共產主義奮斗終生的理想;讀一部《李自成》,可以了解波瀾壯闊的農民起義運動,幫助你樹立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歷史唯物主義觀點;讀了《十萬個為什麼》,可以解答你各種各樣的疑問;讀了「少年網路叢書」,你就能像蜜蜂在花叢采蜜一樣,得到豐富的營養;每天堅持讀報,可以了解世界上發生的許許多多事情.

在讀書的過程中,擴大了視野,積累了知識,提高了認識,陶冶了感情,再提筆作文,自然會是一篇言之有物、感情充沛的文章了.

把讀書學到的語文知識,轉化為熟練的寫作能力,要經過一個復雜的過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溝通讀和寫之間的渠道是一個「慢功」,不能操之過急.只要在多讀的過程中,注意消化吸收積累,給「寫」打下堅實的基礎,你就能達到一個多讀而善寫的境界.

6. 孩子讀了很多書,但還是不會寫作怎麼辦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但不能「死讀書,讀死書」,要理解,融會貫通。一些好的名篇佳句最好能背誦。

練習寫作可以先從記敘文開始,一個人、一件事,特別是要挑他感興趣的人或事來寫,要求他就像講故事,有開頭,有過程,有結尾,不怕簡單,只要敘述清楚即可。在輔導他的時候,再詳細評說他寫的文章,看有沒有錯別字、病句,哪裡可以加些形容,哪裡可以加些情節,哪裡存在不足。

一定要多鼓勵、多肯定為主,甚至可以給他評分,給高分,調動他的積極性,千萬不要打擊和否定。逐步加大難度和要求,慢慢地培養孩子的寫作興趣。

一回生,二回熟,練習多了自然就學會了基本的寫作技巧,如:謀篇布局,文章立意,遣詞造句,語言形象生動。這個時候,他讀過的書就派上用場了,結合他讀過的書,給他講這些書的寫作方法,可以讓他模仿,把他喜歡的句子,對人或事物的描寫,靈活地運用到自己所寫的文章里。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寫詩也會謅」,這就是讀書的作用。你的孩子喜歡讀書絕對是個優點,要鼓勵,也可以讓他嘗試寫寫讀後感,這也是練習和提高寫作的好辦法。

Ⅲ 孩子愛看書為什麼寫作文不行

1. 為什麼孩子愛讀書,但就是寫不好作文

這種情況在中學學生中比較常見。孩子愛看書,表面上看應該是對寫作有好處的,一般來說,喜歡閱讀的孩子的文學表達能力確實強於不經常閱讀的孩子。

但是有些常看書的孩子,他們只是對書中的內容(故事情節、圖片、科普知識等)感興趣。對於文章的詞句的使用、章節的分配等有提高文字表達能力的部分他們並不關心,這樣就出現了常讀書卻沒有提高寫作水平的現象。

教育建議

1.引導孩子明白作文的定義。即作文就是用筆「說話」,把平時說的話用筆記下來,就是「作文」了。這樣,孩子對作文有了直觀的認識,在心理上也不會再懼怕了。

2.給孩子准備適合的書籍閱讀,鼓勵孩子大聲地朗讀出來。這個過程即能增強孩子的閱讀能力,又能培養孩子的語感,是一舉兩得的好方法。閱讀過程中,也可能幫助孩子分析別人什麼地方寫得比較好,教會孩子用不同的方式寫作文,站在不同角度寫會有什麼差別等,孩子有了興趣,寫作文也就不再是難題了。

建議父母可以提前將孩子的書看一遍,在孩子閱讀之後讓他自己挑出文章中的好詞、好句,父母幫助補充,然後再和孩子一起背誦這些好詞、好句。孩子的記憶力往往比成年人好,當他發現自己比爸爸媽媽背得還要快時,就會有成就感。有了這種成就感,他下次再背誦時就會有更大的積極性。接下來是讓孩子用那些好詞語造句,讓他更好地體會詞語的意思,也可以加深他的印象。最後是讓孩子復述所讀的文章,復核文章對孩子寫作時的句法、文法、章法都是很好的訓練。

要注意的是,千萬不要責怪孩子「讀那麼多書有和!寫作文都用不上」,應該多鼓勵孩子,告訴他「你看得書多,你的作文一定能寫好」。還有一點很關鍵,作為孩子的父母要有耐心,對孩子的訓練要堅持,不要只陪孩子練習幾次就放手不管了。相信經過一段時間的積累,孩子的作文水平會有所提高。

2. 孩子愛看書卻寫不好作文怎麼辦

問:我家孩子10歲了,非常喜歡看書。

平時沒事的時候他不愛做其他事情,總是捧著書年,歷史、科技、文學等。我們覺得孩子愛看書是好事,就盡量滿足他。

可是不知道為什麼,孩子的作文卻很差,甚至寫出的很多句子都不通順。如果孩子平時不看書還可以理解,可是他看了那麼多書,作文卻沒有提高,這到底是怎麼回事?有什麼辦法可以提高孩子的作文水平? 答:這種情況在中學學生中比較常見。

孩子愛看書,表面上看應該是對寫作有好處的,一般來說,喜歡閱讀的孩子的文學表達能力確實強於不經常閱讀的孩子。 但是有些常看書的孩子,他們只是對書中的內容(故事情節、圖片、科普知識等)感興趣。

對於文章的詞句的使用、章節的分配等有提高文字表達能力的部分他們並不關心,這樣就出現了常讀書卻沒有提高寫作水平的現象。 教育建議 1.引導孩子明白作文的定義。

即作文就是用筆「說話」,把平時說的話用筆記下來,就是「作文」了。這樣,孩子對作文有了直觀的認識,在心理上也不會再懼怕了。

2.給孩子准備適合的書籍閱讀,鼓勵孩子大聲地朗讀出來。這個過程即能增強孩子的閱讀能力,又能培養孩子的語感,是一舉兩得的好方法。

閱讀過程中,也可能幫助孩子分析別人什麼地方寫得比較好,教會孩子用不同的方式寫作文,站在不同角度寫會有什麼差別等,孩子有了興趣,寫作文也就不再是難題了。 建議父母可以提前將孩子的書看一遍,在孩子閱讀之後讓他自己挑出文章中的好詞、好句,父母幫助補充,然後再和孩子一起背誦這些好詞、好句。

孩子的記憶力往往比成年人好,當他發現自己比爸爸媽媽背得還要快時,就會有成就感。有了這種成就感,他下次再背誦時就會有更大的積極性。

接下來是讓孩子用那些好詞語造句,讓他更好地體會詞語的意思,也可以加深他的印象。最後是讓孩子復述所讀的文章,復核文章對孩子寫作時的句法、文法、章法都是很好的訓練。

要注意的是,千萬不要責怪孩子「讀那麼多書有和!寫作文都用不上」,應該多鼓勵孩子,告訴他「你看得書多,你的作文一定能寫好」。還有一點很關鍵,作為孩子的父母要有耐心,對孩子的訓練要堅持,不要只陪孩子練習幾次就放手不管了。

相信經過一段時間的積累,孩子的作文水平會有所提高。 3.要創造機會讓孩子多看多說,讓孩子表達自己的想法和看法。

比如帶孩子去公園觀察景色和人物,讓孩子按照時間和空間的順序邊看邊說,然後再把這些語言用文字整理出來,就是一往篇篇的作文了。孩子的想像力是無限的,如果孩子用了不合實際的比喻,父母不要打擊孩子。

另一個途徑是給孩子機會去描述和講解。回家路上看到什麼新鮮事情,講給父母聽;手機上的新功能,講解給爺爺奶奶聽。

這些都是在鍛煉他的語言表達能力。 孩子寫完作文,先讓他自己讀一遍,自己就會發現一些問題,然後讓他改過來,包括錯別字、標點符號的使用、語句是否通順等。

孩子沒有發現的,父母要幫助孩子及時糾正。 總之,要把讀書、思考和實踐結合起來,這樣才會使讀書促進寫作能力的提。

3. 為啥孩子愛讀書也寫不好作文

【答鄭州教育電視台關注欄目問】 問:閱讀真的會對孩子的作文帶來促進嗎?有的家長說,孩子看了很多書,到後來還是不會寫作文,您能談談這是為什麼嗎? 答:閱讀,分為深層閱讀和淺層閱讀,還可以分為有效閱讀和無效閱讀。

深層次的,有效的閱讀,必然會促進孩子表達能力的提高。這是肯定的。

好的文學作品,會讓孩子在潛移默化中獲得一種能力,也就是感知的能力,也即體驗生活的能力。這種能力,也就是曹文軒先生所提出的「凝視世界的能力」。

書面的作文表達,包括口頭的作文表達,都依賴於這種感知世界的能力。一個孩子,只有學會體會、捕捉生活里的一個個場景,點點滴滴的情感,才可能獲得表達的動力和材料。

對生活熟視無睹的孩子是無法完成這一任務的。好的文學作品,還可以讓孩子在潛移默化中獲得另一種能力,就是表達的能力,如何遣詞造句,如何組織語言的順序,如何把話說得寫得更准確,更漂亮,更簡潔,這些能力,都需要通過閱讀品質優秀的作品而產生。

從本質上來說,課外閱讀和課內閱讀是同等重要的。但是,目前的學校教育和校外教育,對兒童閱讀的指導還很不夠。

孩子讀了書,卻很難像學習語文課文那樣,在老師的指導下獲得書中精華的滋養,無法將書中的表達技巧運用於日常的表達行為中去,這是需要教育從業者付出一定努力的。(鄭州教育電視台「關注」《暑期,讓閱讀成為習慣》——對文心書館館長袁勇老師的專訪。

近期每天早上8:10,中午12:30,晚上20:05播出。

4. 為啥孩子愛讀書也寫不好作文

【答鄭州教育電視台關注欄目問】 問:閱讀真的會對孩子的作文帶來促進嗎?有的家長說,孩子看了很多書,到後來還是不會寫作文,您能談談這是為什麼嗎? 答:閱讀,分為深層閱讀和淺層閱讀,還可以分為有效閱讀和無效閱讀。

深層次的,有效的閱讀,必然會促進孩子表達能力的提高。這是肯定的。

好的文學作品,會讓孩子在潛移默化中獲得一種能力,也就是感知的能力,也即體驗生活的能力。這種能力,也就是曹文軒先生所提出的「凝視世界的能力」。

書面的作文表達,包括口頭的作文表達,都依賴於這種感知世界的能力。一個孩子,只有學會體會、捕捉生活里的一個個場景,點點滴滴的情感,才可能獲得表達的動力和材料。

對生活熟視無睹的孩子是無法完成這一任務的。好的文學作品,還可以讓孩子在潛移默化中獲得另一種能力,就是表達的能力,如何遣詞造句,如何組織語言的順序,如何把話說得寫得更准確,更漂亮,更簡潔,這些能力,都需要通過閱讀品質優秀的作品而產生。

從本質上來說,課外閱讀和課內閱讀是同等重要的。但是,目前的學校教育和校外教育,對兒童閱讀的指導還很不夠。

孩子讀了書,卻很難像學習語文課文那樣,在老師的指導下獲得書中精華的滋養,無法將書中的表達技巧運用於日常的表達行為中去,這是需要教育從業者付出一定努力的。(鄭州教育電視台「關注」《暑期,讓閱讀成為習慣》——對文心書館館長袁勇老師的專訪。

近期每天早上8:10,中午12:30,晚上20:05播出。

5. 我的孩子十歲了不愛看書可能是看書太少,所以每次寫作文就不會寫

像你兒子這種情況,應該屬於沒有文學細胞的(很遺憾我這么說,其實我也是沒有文學細胞的,但是我以前作文經常得高分).有句話說得好: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會抄不會抄.孩子們寫作文也就老師一般也就注重兩點:華麗的詞語 真摯的感情.真摯的感情這個很難發揮,要有感而寫.所以你最好讓你兒子多用些華麗的辭藻.所以讓孩子多積累一些成語,寫作文的時候強加進去.然後能看一些故事,記下大意,可以用作以後的作文舉實例.真正想提高孩子的作文,還是多看看文學名著和一些好的文章.這里推薦:四大名著 和 時文選粹 不過現在還早,到初中看吧.。

6. 家長如何指導孩子寫作文

題目不一定都要反映作文的主題或中心,有時候是一個具有線索意義的詞語或引子,指導的辦法是孩子寫好作文,不論長短,讓孩子給你讀一遍,然後讓孩子說為什麼會寫這件事,還有沒有要補充的,孩子如果說不出來,家長就提示孩子家長最想知道孩子作文細節中的某一處,讓孩子在這一處可以多花點心思.湊字數的原因是喜歡用概括敘述的手法,不能輕松運用諸如描寫(語言、景物、心理、神態、肖像、場景等),孩子能自己悟出來最好,否則家長提示,寫實練習差不多了,適當訓練孩子虛實結合,合理虛構一下,然後看孩子天分,有好的表現多鼓勵。

7. 愛看書的孩子寫不好作文,怎麼辦

如果你只是漫無目的地讀書當然沒效果。你需要積累,如果你讀了一本書,沒有記住任何東西,那就是在浪費時間。以下是我寫好作文的一點技巧:

1.他們說的沒錯,需要多讀書。不僅是看,你還需要一本摘抄本來摘抄好句好詞在作文里加以引用。如果可以引用文言文則更好,使文章更具有文采。

2.找好素材。若你要寫物,你就要寫它所擁有的精神;若你要寫人,你就要寫他/她有的人品。所以每當你出門的時候要留心周圍是否有符合條件的素材。

3.多加修辭。比喻,排比,反問,等等修辭手法可以讓你的文章更生動。

4.描寫。環境描寫,人物描寫,景物描寫。詳細地寫出它們的特徵,在這里也可以運用修辭,加了修辭會更好,並可引用好詞好句或詩句和四字詞語。

5.建議使用倒敘。若不擅長還是建議使用順敘,在平時日記里多練習倒敘,等練得成熟了再用倒敘。

6.開頭結尾要精彩。

熱點內容
女人為什麼總是喝啤酒 發布:2025-03-31 08:29:50 瀏覽:900
為什麼開鏡找不到人了 發布:2025-03-31 08:28:18 瀏覽:877
小米5x為什麼充電慢 發布:2025-03-31 08:20:09 瀏覽:507
為什麼蘋果手機打電話沒有流量 發布:2025-03-31 08:20:03 瀏覽:293
女人為什麼背痛 發布:2025-03-31 08:18:48 瀏覽:79
男人奶頭為什麼陷下去 發布:2025-03-31 08:10:05 瀏覽:382
蔬菜為什麼便宜 發布:2025-03-31 08:07:36 瀏覽:92
孩子為什麼坐火車總哭 發布:2025-03-31 08:01:51 瀏覽:164
為什麼眼睛在熬夜後會疼 發布:2025-03-31 07:52:21 瀏覽:888
為什麼旺旺找不到了 發布:2025-03-31 07:52:16 瀏覽: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