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發熱就咳嗽是為什麼
① 為什麼孩子反復發燒伴有咳嗽
下面是我為你帶來的為什麼孩子反復發燒伴有咳嗽 ,歡迎閱讀。
1、對疾病的認識不足
小孩發熱,對一般家庭來說,都是很恐懼的。在很多人的腦海里,發燒是會死人的。即使不死人,也怕會燒壞腦子。所以,在中國,兒科醫生是最難做的,也是最容易受到人身攻擊和威脅的。這與中國的國情有關,都是獨生子女,萬一有個三長兩短那可怎麼辦呢?
兒科醫生總是戰戰兢兢,如履薄冰。造成兒科醫生無人問津的局面。如果有門診有個高熱的小孩過來。總會掀起一點小小的波瀾。我小孩發高燒了,醫生先給我小孩看看。我想說:不管是普通發熱,或者高燒。只是機體和病毒,細菌反應引起的一個症狀,是小孩一次鍛煉和成長的機會。只要小孩精神狀態好,也不必要為此而驚慌失錯。要求醫生緊急退燒,會給以後小孩身體的埋下禍根。個人認為。正確的做法應該是。適當聽取醫生的建議,根據醫生的經驗,來選擇用葯。以減少或避免葯物對小孩身體的傷害。有是證,用是方。可以是小柴胡,可以是桂枝湯,也可以是麻黃湯,銀翹散等。
2、小兒幼體嬌嫩,免疫功能不足,過多出門受影響
一個新生兒來到這個世界,從一個溫室到一個暢開環境,要經過各種變遷環境的考驗,這已經夠鍛煉人的了。但是,小孩的病還沒好,或者剛好,就帶著小孩到處遊走,尋親訪友。從一個城市又到另外個城市,走南闖北,人為的製造障礙,無疑是設置重重險井,這不是一般家長所能理解。建議小孩生病期間不要頻繁的走動,以利疾病的恢復。
3、治療不當,療程不夠
很多的`時候,小孩有發熱,家長就要求緊急退燒。如果燒退了,又自己馬上又停葯了。家屬自行用葯,怕用多葯傷害小孩的身體。在人的潛意識里,都有凡葯三分毒的概念。這里有個概念必須澄清一下的,怎麼才算用多葯。這里就牽涉到有一個用葯療程的問題,一般感冒發燒來說,燒退了,就可以不用吃葯了。
如果是單純感冒,我建議都不用吃葯,包括市面上但感冒葯,只做一般性的退燒處理就可以了。但是,一般感冒以後會並發有扁桃體炎,或者支氣管炎等。一般療程是退燒以後,再鞏固三天。如果是支氣管炎,以總療程在七天左右為宜,古言病去過半即止。其實現在我們每個人看病都是剛開個頭,又何談病去半即止呢?
4、日常飲食護理不到位
很多人都把治病都寄託在醫生的身上。俗話說三分治療七分養,其實家裡喂養和護理更為重要。小孩在發病時更要注意飲食和護理,前面的文章我已經提到過飲食的注意事項了,以清淡飲食為主, 避免損傷胃氣。但是有些家長,就是擔心小孩飲食減少會影響身體的發育,而不停增加飲食。這樣做只能適得其反。使得發燒不已容易退燒,咳嗽不容易止咳。
常言:若要小兒安,常帶三分飢與寒。飲食過飽,再加上受涼,就容易導致小孩發燒嘔吐和拉肚子等。而導致病情的反復,病後期容易出汗。有些家長為了不給小孩出汗,晚上睡覺的時候,就開空開啟空調。 這樣勢必會給小孩造成重復感冒的機會。發病的時候,我們應該給小孩創造一個相對穩態的環境,不應該有人為的製造一種季節的變化。一般人在什麼時候容易發病呢?一般都是在季節交替或者是天氣突變的時候容易發病。所以,家長要給小孩創造一個相對恆定的環境,使小孩順利的恢復健康。
② 小兒發燒咳嗽的致病原因
(1)孩子感冒時為什麼會發燒?
在下丘腦位置,有一個體溫調節平衡中樞。根據設定溫派緩度通過產熱和散熱來維持體溫的恆定。感染以後,病毒、細菌等外來的微生物引起了體溫中樞變化,體溫變化1度身體也會隨之增加產熱,體溫隨之上升。很多敏感因素都會影響體溫中樞。發燒是孩子最普遍的現象,感染性疾病都會引起發熱,最常見的如呼吸道感染,感冒、肺炎等等,是發熱最常見的原因。
(2)孩子感冒時為什麼會咳嗽?
感冒,是由於病毒經過鼻腔和咽喉進入到人體,引起上呼吸道黏膜發團扒炎,伴隨呼吸道的不適,兒童患上感冒時,一般都會出現咳嗽的症狀。有的孩子在感冒的時候會有扁桃腺發炎的情況。如果反復出現扁桃體發炎的情況,扁桃腺的存在弊就會大於利,適當的時候需要做扁桃腺切除手塌羨昌術。
③ 寶寶發燒後總咳嗽是怎麼回事
孩子是不會無緣無故就咳嗽的,一般都是由受涼或感冒發熱引起,家長只要按我前面介紹的「孩子剛感冒了怎麼辦」的方法及時處理,一般很少能發展到肺炎,所以在孩子受涼、感冒初期及時地祛寒是避免咳嗽的關鍵。而如果孩子已經咳嗽了,那麼不再讓孩子受涼,不再給孩子吃寒涼的食物,是不讓咳嗽加重的關鍵。 嚴重的咳嗽就是不分白天和晚上都咳,這是代表孩子體內既有熱又有寒。以前我還按風熱咳嗽和風寒咳嗽分別處理,後來我發現,只要是按我前面介紹的「孩子剛感冒了怎麼辦」的方法處理,用薑糖水祛寒,給孩子泡腳至出汗,大量給孩子喝溫開水消內熱,不但能很快治癒感冒,讓咳嗽幾乎發作不起來,而且治療孩子受涼後的咳嗽,效果同樣很好。另外,讓孩子大量喝溫開水,隨著大量的喝水,頻繁的排尿,病毒、細菌都及時地排出了體外,自然不會滯留在呼吸道,引起呼吸道的炎症,咳嗽也不治而愈了。 咳嗽就是炎症的刺激,所有醫家想到的都是消炎葯,而大量地喝溫開水,就是最價廉物美的消炎葯,而且不會對身體造成新的傷害。 所以家長發現孩子咳嗽了,仍然要先摸孩子的小手、小腳,如果手腳是冷的,舌苔是白的,就用兩片生薑、半勺紅糖、3~4瓣大蒜一起煮水給孩子喝,一天喝2~3次,喝到孩子手腳開始發熱時,就半小時給孩子喝一杯溫開水,如果孩子喝水多了感到肚子發脹,就讓孩子吃幾口鹹的小菜,孩子肚子脹的現象馬上就能緩解,繼續讓孩子喝水,家長很快就可以看到,隨著孩子排尿的次數增多,咳嗽的次數減少了。晚上家長仍要給孩子用溫水泡腳,泡到微微出汗,讓孩子多睡覺,盡快恢復體力。 第二天同樣是摸孩子的小手、小腳,如果手腳仍冷,繼續按上述方法處理。如果孩子手腳已經溫熱,就只喝1~2次的生薑紅糖水鞏固一下,保證孩子多喝溫開水,飲食要清淡,多給孩子吃肉湯、雞湯,不吃魚、蝦、山葯、辣椒,慢慢地孩子就不咳嗽了。或者家長在晚上孩子睡覺前做麻油薑末炒雞蛋給孩子吃,方法是這樣的:將一小勺麻油放入炒鍋內,油熱後放入薑末,稍在油中過一下,隨即倒入一個雞蛋炒勻,在孩子臨睡前趁熱喂孩子吃下,注意不要燙著孩子了,堅持吃上幾天,孩子因受涼引起的咳嗽都能明顯好轉。 如果孩子咳嗽時手腳不發涼,但面色發紅,咽喉腫痛,小便顏色黃、氣味重,眼睛也發紅,家長就要給孩子大量地喝淡鹽水,這樣不但能消內熱,還能止咳。同時還可以煮梨水給孩子喝,潤肺,另外讓孩子早點休息,飲食要清淡,很快孩子的病情就能控制住。 有的孩子只是每天早上咳嗽,有的孩子是剛睡下去會咳嗽或夜間睡著了會咳醒,這些都代表孩子體內有寒,而且身體虛弱。 只要從各個方面避免孩子受涼,不給孩子吃寒涼的食物,水果盡量不吃,多吃牛肉、豬肉、雞肉,多吃各種新鮮的性平的蔬菜,一周給孩子吃1~2次鱔魚、1~2次海蝦,每天吃固元膏1~2次,一次小半勺,每晚給孩子用溫水泡腳,泡到微微出汗,臨睡前給孩子吃麻油薑末炒雞蛋,並保證孩子有充足的睡眠,孩子的咳嗽都能明顯好轉,直至消失。 家長們看到這里也許會奇怪,為什麼孩子鼻塞、打噴嚏、流清鼻涕、感冒發燒、咳嗽,處理的方法基本都是一樣的?因為這幾種病在抵抗力下降的情況下,幾乎會同時出現,只是有的輕、有的重,自然處理的原則、方法相近。生薑紅糖水是祛寒的基本食療方,孩子發熱了,加蔥利於發汗退熱;咳嗽了,將蔥換成大蒜,暖肺止咳;虛寒咳嗽每晚再加上麻油薑末炒雞蛋,補腎、潤肺、祛寒。 其實,只要方法正確,治病是很簡單的,並不是開的方子越復雜,用的葯越貴,效果就越好。 五、孩子總是乾咳怎麼辦 乾咳是孩子每天總有幾聲咳嗽,沒有痰,也沒有明顯的不適,不影響孩子吃飯與睡覺,多數都是在孩子感冒咳嗽即將痊癒,身體的其他不適都消失之後殘留的症狀。 雖然乾咳不會讓孩子太難受,但家長聽起來覺得刺耳,很多家長只要一聽到孩子咳嗽,就趕緊地給他吃葯,可效果往往並不明顯。 乾咳幾乎都是在感冒後留下的,是身體虛弱的表現,有些孩子在劇烈運動後也會咳嗽,同樣是由於身體虛弱。家長只有在飲食上加強營養,多讓孩子吃易消化、營養豐富的新鮮食物,多吃牛肉、雞湯、鱔魚、固元膏,一周吃兩次海蝦,不吃寒涼的食物,同時堅持每晚給孩子用溫水泡腳,做一套前面介紹的「能讓孩子睡得香香的慈心按摩」,等到孩子抵抗力增強了,肺氣足了,乾咳自然就消失了。 六、拍背能緩解孩子的咳嗽 孩子咳嗽時,家長可以經常幫孩子輕輕拍背,這樣能緩解孩子的咳嗽。 嬰幼兒不會吐痰,即使痰液已咳出,他們也只會吞到胃中,這就是當劇烈咳嗽引起嘔吐時,常可看到嘔吐物中混有大量痰液的原因。如果痰液過於粘稠,也不易咳出,尤其是一些體弱或重病的孩子,因身體虛弱,咳嗽無力,不能把痰咳出,非常不利於疾病的康復。 家長在孩子咳嗽時,應將其抱起,用手掌輕拍孩子的背部,上、下、左、右都要拍到。如果家長一拍到某部位孩子就咳嗽,說明孩子的痰液就積在此處,應重點拍。這個敏感部位多數在孩子肩胛下,也就是肺底部,這個部位容易積痰。只要有痰的刺激,孩子就會咳嗽,一旦痰液排出,咳嗽就能暫時緩解,所以給孩子拍背能起到寬胸理氣、促進痰液排出的作用。孩子咳嗽期間,家長一定要經常地輕拍孩子背部,幫助孩子咳痰,一天內最好是在孩子剛睡醒和將要睡覺時拍孩子的背,讓孩子把痰咳出,利於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