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30歲的女人喜歡趙雷
❶ 30歲的女人,說實話你們真的很煩。
用一首歌激怒所有30+的女人,趙雷確實勇氣可嘉。這首歌據說深藏了許多感慨,方才孕育而出。初聽之下,似乎是在描述那些三十餘歲的單身女性,年輕時因種種原因未談戀愛,如今眼角雖現皺紋,身材卻依舊曼妙,她們在社會的偏見中,似乎難以找到真愛。這首歌一經推出,便引發了眾多姐姐們的激烈討論,她們紛紛表達不滿,似乎要將趙雷撕個粉碎。在我看來,她們真正想撕的,或許並非趙雷,而是這個讓她們失望的時代,以及她們自己——既可憐又可恨。偏見往往源於個人的解讀,正如除了胖子本人,他人並不真正關心胖瘦與否。30+的女人們可以被貼上許多標簽,老去並非最緊要的。或許她們在日復一日的平淡生活中,開始斤斤計較小事;或許在人際交往的摩擦中,心門逐漸閉合,形成一顆不易察覺的脆弱之心;又或許,最可怕的是,她們遠離了活力的氛圍,沾染了讓人不悅的世俗之氣。但這些,都未對他人造成影響,她們在自己的世界裡翻雲覆雨,周圍的世界卻不會因此有任何改變。問題在於,她們的防禦機制使她們變得敏感,易怒,成了最易被冒犯、最具攻擊性的群體。僅僅因為一個文青發發牢騷的歌曲,她們便靶中趙雷,對其大加批評,甚至自我哀憐,感嘆光陰,涕淚交加,自認為偉大不易。聖母心的女士們,若你們有空,還是多關注自己真正的問題吧,別無端指責,將自己的想法強加於人。如果你覺得自己可憐,那可能是因為你同時也很可恨。如果你覺得自己生活得還不錯,那就珍惜當下,別讓批評和咒罵讓你們的面貌更加不堪。時間帶來的只是皺紋,而心的衰老,才會讓人變得粗俗。
每個人都會步入30+的階段,希望那時的我,聽這首歌時,只是覺得旋律悅耳,歌詞別具一格。如果不然,那就回頭看看29歲的這篇文字,以此自省。
❷ 趙雷的一首《三十歲的女人》為何會觸怒一眾30+女性
趙雷:唱歌的人很安靜,聽歌的人最無情
05
當女人到了三十歲,她們變得成熟、獨立、寬容、風情,真正懂得了生活,懂得了家庭,懂得了社會,也懂得了自己的人生價值。她們的身體和心智都趨於穩定,對世事也有了足夠的洞察力和耐受力,能在輕描淡寫間應對一切。
三十歲的女人是一群主動的女人,知道什麼是收,什麼是放,該舍的舍,該得的也不會含糊。她們深諳職場、情場的游戲規則,時而溫柔,時而冷艷,不會為難對手,更不會為難自己。她們雌雄同體,像女人那樣應對生活,也可以像男人那樣應對工作。她們把美麗煉成自信,把年齡化為寬容,把時間凝為溫柔,就像一束溫和有力的光,射進人的心裡,久久不散,而不會是咄咄逼人。
這個年齡的女人最吸引人的是知性與優雅。真誠微笑,別怕皺紋,也別忌諱別人問起自己的年齡,優雅比美麗更重要。
三十歲的女人,可以讀讀巴爾扎克寫的《三十歲的女人》。巴爾扎克尤其懂得欣賞三十歲的女人。有評價說: 「他所描寫的女性,青春萌動時期已經一去不返,但她感覺更深刻,思想更成熟,備嘗失望之苦,但仍然能有熾烈純凈的感情。她身上已經刻上了人生的印跡——這兒一道傷痕,那兒一道皺紋——然而她仍然富有女性的一切魅力……她的真正動人之處是她的精緻文雅,端莊嚴肅,以及由純凈熱情而產生的優美風姿。」
❸ 為什麼那麼多女人喜歡趙雷呀,其實我理解,我曾經
趙雷高中時接觸音樂並學習吉他,走過陝西、甘肅、雲南、西藏,為音樂之路積累了底蘊與人文滋養。2003年,17歲的趙雷背著心愛的吉他,或穿梭或停留在北京的地下通道,開始了地下歌手日子。2007年,趙雷開始穿行中國川藏、雲南地區,行走的路途中,寫下《開往北京的火車》、《咬春》等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