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男生女生 » 父母不知道孩子為什麼

父母不知道孩子為什麼

發布時間: 2025-02-23 07:39:47

『壹』 7個月的孩子動不動就會打人,這么小的孩子為什麼會這樣呢

7個月的孩子動不動就打人,很多父母不知道孩子為什麼會這樣。這是因為孩子小,他在這個時期會以自我為中心,他覺得自己的東西別人不可以碰,不知道和別人分享合作。在和小朋友在一起玩的時候,如果小朋友拿他的東西,他就會出現打人的現象。很多小朋友在一起玩玩具的時候,不願意將玩具分享出來,要是別的小朋友拿自己的玩具就會很生氣,甚至出現打人的現象。

家長平時不要過於溺愛孩子,要告訴孩子要學會分享不可以太自私。家長要告訴孩子,隨意動手打人,這種做法是不對的,這樣沒有小朋友願意和自己交朋友。家長可以平時多帶孩子去和小區同齡的孩子玩兒,讓孩子多交朋友,這樣他也會感覺到很開心。家長平時要多陪伴孩子,孩子在小的時候很容易會感覺到孤單,家長多陪伴孩子,可以讓孩子更加有安全感。

『貳』 父母為什麼不理解孩子原因是什麼

很多家長和孩子朝夕相處,但是確依然不懂孩子的內心,很多孩子也會抱怨為什麼家長不理解自己。下面我為大家介紹,感興趣的朋友們一起來看看吧!

父母不理解孩子原因

其實現實生活中,很多家長群在反應,不知道孩子將來想幹嘛,對他們了解太少。但反過來想想,其實我們過多的關注的是怎麼給他提供物質上的關心,穿的好,吃的好,在心理需求和成長關懷上,我們家長也需要自省一下,真的用心了嗎 ?

如果家長為了掙錢,而遠離了孩子的 教育 ,那麼我們掙那麼多錢,留給誰花?如果因為忙,而沒辦法參加學生家長會,無法參加孩子成長的每個節點的重要儀式,那麼,我們又怎能了解孩子?

一個客戶的飯局,也許會讓生意上多金,提升家庭生活品質,確換不來孩子在家滿滿的期待;一個朋友的邀約,一個陌生人的來電,都會讓我們費勁心思去殷情陪待,你們了解客戶、了解朋友要比了解孩子多的多,是因為時間的缺失忽略了對孩子真真切切的愛。

有調查顯示,一個家庭,家長能夠花時間陪孩子成長,能進行有效溝通的家庭,幸福指數會更高一些,多以,在工作之餘,盡可能的多花時間陪陪孩子,聽聽他都說了些什麼,看看他是怎麼認識這個世界的,作為最親密的人生導師,你相比自然也知道怎麼去幫助他。

切記:不要把掙錢當做目的,掙錢只是為了提升愛的品質,如果對孩子,對家庭的愛都無法保證,那麼掙錢還有什麼用呢?

在這里如果您是家長,請花兩分鍾想想怎麼能夠基擠出時間給孩子,千萬不要做只能提供孩子物質需求的提款機;如果您是高考的考生,那麼希望你能了解你的父母的努力,因為你是他們的唯一,沒有理由不愛你。

孩子的特徵

孩子認知特徵

在孩子階段,從嬰兒開始,最初的思維比較多的是直觀的動作思維,很多東西你給他講他聽不懂的。比如說我們把一杯滾燙的開水倒進玻璃杯,告訴他這個東西燙,不能碰。他說什麼叫“燙”,他不理解,你讓他親自用手碰一下,觸摸過了才知道那叫“燙”,他是通過一個動作理解了“燙”,所以光跟他講抽象道理沒有用。然後再逐漸過渡到具體形象思維,要藉助具體事物的形象,要藉助自己做過事物在頭腦中形成的表象。

可是教育者對孩子的這個特徵不太了解。比如有一對夫妻都是大學 畢業 生,輔導自己家的孩子寫小學一年級的應用題。這道應用題是文字題,其中有一句話叫白兔比黑兔多三隻。可是這孩子死活不理解,一直認為黑兔比白兔多。父親顛過來倒過去解釋了無數遍,結果他就是不理解,後來父親不幹了,換母親上場。母親說,你把這句話給我讀出來。他讀了白兔比黑兔多3隻。問他什麼兔多,還是黑兔。結果這對夫妻實在不耐煩了,就訓斥孩子,說這么簡單你都不理解。孩子被訓斥之後也著急了,說明明白紙黑字寫得清清楚楚,黑兔多3隻,你們倆怎麼都說白兔多。我們認為很簡單,但是他不認為簡單。

比如我孩子上托兒所的時候,有一次我帶他去托兒所,他問爸爸這是什麼,我說這是水泥。水泥干什麼用的?人家修房子用的。為什麼修房子?我說房子用的時間長了。房子為什麼用的時間長了?好多年前人家沒地方住。那好多年前人家為什麼沒地方住……他會連續不斷問你幾十個為什麼。針對這種情況,其實有些問題的答案我們作為教育者,家長或者老師,可能自己也沒有把握,但是我們要有一種態度,要應對他。不然的話,你總是說他煩死了,或者到學校教育以後基本上是標准答案來控制他,因此孩子以後就沒有問題意識了。所以有人諷刺,說孩子在入孩子園、入學校之前是大大的問號,受若干年的教育出來以後什麼問題都沒有,都變成句號了。

孩子情感特徵

第二個講孩子的情感特徵。孩子階段首先是逆反心理,在人的成長過程中,孩子期時他會逆反,然後到了青春期他會逆反,不聽老師、家長的話,叫往東他往西,給教育者帶來了難題。但是我們教育者包括家長仍然要意識到,這是成長過程中必然表現的一種正常現象。如果你指望孩子從來不逆反,從小到大每句話都聽你的,那這個人這輩子沒出息。

第二個特徵是自我中心,只從自己的角度來考慮,這是一個很強烈的表現,很多心理學實驗證明過這一點。自我中心在行為上、在情緒里就表現出來,可是我們家長不理解。比如我以前住集體宿舍的時候,隔壁住了一個小朋友,冬天快來了,她媽媽給她買了一件漂亮的新棉襖。第二天早晨上孩子園之前給她穿上新棉襖,結果她就是哭鬧。媽媽不懂得孩子為什麼哭,但早上時間寶貴,來不及問什麼原因,也不給她講道理,把棉襖給他穿上就下樓去上孩子園。到了傍晚孩子從孩子園回來,我就問,你媽媽給你穿了一件很漂亮的新棉襖上孩子園,你為什麼還要哭還要鬧。結果她說那朵花在背後有什麼意思。原來在這個新棉襖的背後綉了一朵大紅花,我們正常的穿法就是這個花在背後,可是她自己看不見,想把這個棉襖從前面套上,扣子扣在後邊,這樣低頭就可以看到那朵大紅花,就滿足了。這是她的願望,可是我們成人包括服裝設計師根本沒考慮到孩子的心理,她媽媽也沒考慮到孩子的心理,就認為孩子不講理。

另外,他們的嫉妒心強,我沒有的你有,我千方百計讓你變得沒有。有時候這種嫉妒心會到達一個違法、變態的程度。再者,現在的孩子缺乏快樂,盡管整個社會的經濟在發展,家庭經濟在發展,可是經濟發展與快樂指數不成正比,孩子也是這樣。因為我們給予他的負擔太重,我把現在的孩子稱為“千斤頂”。“千斤頂”是很小的東西,他要把一輛兩噸的汽車頂起來壓力很大,為什麼這么說?因為在教育系統的人,如果有壓力,總有辦法往下移,可是唯獨在他那沒有辦法再往下移。

孩子行為特徵

以上就是情感特徵,那行為特徵呢?孩子什麼事情都想自己做,有自己的需求,要發展自主性、主動性。可是我們的家長,爺爺奶奶不給他自己做,一個很小的書包也不讓他背,什麼事情都不讓他做。按理說孩子園階段可以給予孩子很寬松的環境,讓他自由地、無拘無束地表達。可事實並非如此,比如我孩子在孩子園的時候,孩子出去春遊、秋遊以後,要求回家完成布置的作業:把你今天所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東西,講給你爸爸媽媽聽,然後由爸爸媽媽把你說的話記錄下來,整理出來,打成電腦稿,配上旅遊的風景交給老師。很多家長都愛面子,孩子的講話顯然是不合語法的,邏輯性不強,會重疊,可是家長整理得漂漂亮亮以後交給老師,老師看到哪個好就用紅筆畫出來,掛在走廊兩邊的櫥窗裡面,然後家長相互看、相互攀比,最後這些東西全是家長的作品,不是孩子的作品。

還有比如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在孩子階段語言發展容易出現假象的、表面的口吃現象,說話時一個一個詞彙不斷地重復,一句話說得斷斷續續。我們看起來就是所謂的結巴、口吃,但是這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口吃,不是作為人格特徵的口吃,而是在成長過程中暫時的現象。因為在這個年齡階段,孩子沒有掌握語法結構,詞彙很貧乏,說了一個主語以後,他得想後面的謂語動詞應該跟什麼,所以他就不斷地把前面那個主語重復再重復,然後再等待,於是就表現得結巴,我們講外語也是這樣。很多家長看到這種情況以後就訓他,說你想好了再說,你慢點說,你不要結巴。你越訓他,讓他越緊張,他可能真的成為了結巴。所以在這個年齡階段出現這種語言表達的暫時現象,我們別管,當他掌握語法結構了,詞彙豐富了以後,就像我們學英文熟練以後,講話自然就流利。

另外,孩子會表現出老毛病重犯的現象。我們不可能指望通過一個階段的教育,就徹底消除孩子的不良的行為,消不掉,他會出現幾次反復。比如他的不良行為表現頻率很高,經過你慢慢教育、訓練以後,慢慢下降,下降到一定程度,還有一點的時候,結果幾天以後,或許你沒有關注他,或者不在他跟前,結果他又出現老毛病重犯,然後經過慢慢訓練又下來,下來以後再過幾天又跳過去。所以一個不良行為的消除,包括一個觀念,會經歷若干次的反復。所以在教育里出現一種原理叫做反復抓,抓反復,他有這種必然性。我們要了解的,不能說這孩子無可救葯了,就放棄。

孩子心理的時代特徵
熱點內容
填井為什麼放小米 發布:2025-02-23 18:12:41 瀏覽:467
為什麼同樣東西京東要貴一些 發布:2025-02-23 18:03:13 瀏覽:101
幼兒園孩子為什麼會反復感冒咳嗽 發布:2025-02-23 17:44:30 瀏覽:820
為什麼手機能上網但微信卻連不上 發布:2025-02-23 17:44:26 瀏覽:707
安卓手機下的文件為什麼看不到 發布:2025-02-23 17:37:23 瀏覽:169
為什麼我的微信旁邊是藍色 發布:2025-02-23 17:36:38 瀏覽:632
經銷商對汽車為什麼要電腦升級 發布:2025-02-23 17:31:27 瀏覽:491
人工自然流產為什麼晚上肚子疼 發布:2025-02-23 17:27:28 瀏覽:990
為什麼我的小米互傳收不到提示 發布:2025-02-23 17:18:26 瀏覽:78
刷機天堂為什麼找不到設備 發布:2025-02-23 17:16:18 瀏覽: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