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孩子打拚為什麼累
㈠ 農村出來的孩子,真的很累
父母對自己的孩子說:「你要是有那個誰誰一半聽話就好了」
後來讀書了,家長同樣對自己孩子說:「你要是有那誰誰一半會讀書就好了」
初中還沒畢業,有的同學就去工廠打工了。
年底都回來了,我媽也對我說:「你看那誰誰,出去一年賺了多少多少錢,你還要花我多少多少錢!」
聽到這里我有點難過的,我一直覺得自己很乖,自己一直是所有人誇的榜樣。
也許大人說這些話的時候是不經意,但是她不知道會給幼小的心閉型靈帶來多大的傷害。
這樣的小孩會慢慢變的自卑。
我們農村裡的孩子差不多都是這樣長大的,爸媽幾乎沒有什麼學識,也不懂得怎麼樣才是正確的引導。
只是一個勁的告訴我們要爭氣,希望你比所有人都優秀。
所以我們背負著他們對人生的希望,一路前行。
我永遠記得我工作第一年的時候在火車站,剛剛微笑著跟遊客揮手再見,下一秒掏出手機哭著給我媽打電話:「媽,我不想做導遊了。」
我媽說:「不做導游就進工廠吧!」
瓦特,不做導游就進工廠,因為在他們眼裡其他的超出他們認知,離開了他們的認知我會學壞。
我默默的掛了電話,我知道不做導游,以後我會面臨人生沒有選擇權!
這是我堅持的第一件事,我知道如果不做這份職業,你連選擇人生的權利都沒有,至少你不反感這份職業,只是太過年輕,不會說話,得不到認可,所以想逃避。
隨著年紀增長,同齡人同學都結婚生小孩了,爸媽也開始催了,家裡相親,最後通牒.......他們的思想還是比較古板,搏頌我又是女孩子,對抗真累!
這是我第一次爭取自己的權益,一半成功一半失敗!
成功的是我現在的老公是自己選的,失敗的是談戀愛的時間不長,沒發現其實我們三觀不合!
每當我閨蜜說起我時,都說這么優秀的我為什麼會選擇我老公!
我會回答他們:「只要我喜歡基態鄭就好了,萬金難買我喜歡」
其實自己心裡清楚,兩個人收入情況不一樣難免會造成心理不平衡,興趣愛好不一樣,共同話題會減少,我喜歡讀書,他不喜歡,看問題格局不一樣。
還好我會賺錢,所以麵包面膜我可以自己給自己!
還好我眼光不算太差,至少他人品過關,對我關懷倍至,也正好是我喜歡的樣子!
還好他夠愛我,其他都可以培養不是!
雖然現在已經結婚,工作收入不低,可是我從沒有安全感。
因為我知道,我想要的生活沒有人可以幫我,能靠的只有自己。
裝修房子也好,買車也好,還是即將准備自己創業也好!
我能靠的只有我自己!
我不指望有一天沒錢了我爸媽會有錢借我。
我也不指望有一天我離婚了,我爸媽會敞開懷抱跟我說:「寶貝,沒事,有爸媽在!」
在別人看來一切都好的我,活的很憂慮,對生活的憂慮,無依無靠的憂慮,說白了就是沒有安全感。
能給我安全感的真的是銀行卡里的數字。
這就是農村的孩子,從小在不知名的語言暴力下長大,在沒有幫襯的職場里打拚,一切能靠的只有自己。
真的很累!
㈡ 為什麼現在的農村人後代大多數都不願意子承父業
因為現在農村子承父業就是種田,年輕人一般都是想出去打拚的
㈢ 為什麼農村人的晚年生活往往都過得不好
作為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可以說是嘗盡了人生的苦,本以為熬過去就好了,等兒女都長大了就好了。於是心甘情願的、任勞任怨地付出,四處奔波,不分晝夜地都在算計生活的各種支出,省吃儉用地供養孩子,供他們長大,供他們上學,供他們買房子,甚至孩子們成家也要付出很多的代價。對於他們來說,這就是養孩子的代價吧,這也是自己的責任,從沒有覺得有什麼不值。他們一生都在為孩子操勞奔波,他們一生的主題都在圍繞著孩子進行。他們要做一個盡職的父母,他們希望孩子過得好,只要孩子過得好,他們付出一切都不在乎。
孩子們長大了,能自立了。而他們卻老了,干不動了。而孩子們卻一個個離他們而去,一個都不願意留在他們身邊。眼看著他們一天天老去,身體一天天垮掉,他們都不敢告訴孩子自己的真實情況,不敢在孩子面前承認自己已經不行了,不比年輕時候了!他們總會表現得很 健康 ,不想給孩子增加負擔,想讓孩子們知道他們會永遠那麼 健康 ,永遠不需要孩子們的照料和陪伴。
其實有一定經濟實力的孩子,都會將父母接到身邊撫養。但這只是很少的一部分人,很多人是沒有能力將自己父母接到身邊撫養的,讓他們一直陪在父母身邊也不現實。多數的孩子奔波在外,也只是勉強在討生活,更別說將父母接到身邊贍養了。
還有婆媳關系一直是 社會 難題。大多數的婆婆和兒媳的關系始終搞不好,兩代人出生的時代不同,生活方式不同,價值觀不同,有時候一點小小的分歧,都會鬧成很大的矛盾。但彼此又都不能准確地找到一種恰當地交流和生活的方式,因此彼此的關系也很難磨合!在他們意識里認為是對的,但在孩子們看來卻是錯的。一輩子生活在農村的人,基本都沒有很高的文化,很多年輕人的觀念無法給他們解釋清楚,即使解釋了,他們也不一定理解。
在他們不能理解年輕人的時候,他們就會覺得很委屈,認為孩子長大了,就不需要自己了。在他們敏感的心裡,總是希望孩子們一直會站在他們那邊,否則就會認為與孩子有隔閡了。覺得孩子已經不需要他們了,他們會感到失落地想要離開。
在農村能攤上一個好兒媳婦真的太難了。多數的兒媳都看不起公婆,覺得自己高高在上,嫁到這樣的人家受了很大的委屈,好像哪家娶了她進門,就欠了她好幾輩子債一樣。他們沒有把丈夫的父母當作自己的父母,甚至可以當作傭人一樣的使喚。巴不得一家人都圍著她轉,哪一天不滿了,就以離婚作為要挾。即使攤上了這樣的兒媳,父母為了兒子,也會忍氣吞聲地承受下去。
為孩子可以頂天立地、在生活的壓迫里能夠始終不認輸的父母,在兒媳的面前,竟會變得這般低下,這樣委曲求全,真是讓人心痛!他們為了孩子可以付出所有,因此即使如此,他們也不會心生怨氣,只是會在委屈的哭泣,在熟人面前訴訴苦。外人又能怎樣,畢竟是她的家事,不能仗義執言,只能是說一些安慰的話,做一些暫時的開導!每一個人都會老,都會有這樣的經歷,卻沒有人會在意,去思考這種「惡性循環」的人世際遇。
養兒防老,對於多數農村人來說是不可能的事。哪怕七老八十,哪怕走路都不穩當了,只要自己還能動,生活都得靠自己。在農村,很多七老八十的人都沒有給自己的子女住在一起,子女常年外出不在身邊,一切都得靠自己。如果自己突然哪一天就走了,連孩子的最後一面都不會見到······
在外人面前,孩子依然是他們驕傲的談資,也只有孩子,才能讓他們談起眼睛就發光的事情。在農村生活打拚了一輩子,一切的苦辣酸甜只有自己心裡知道!
每個做父母的,都想孩子能時常在自己身邊。如今,這也只是一種奢望,畢竟他們已經老了,已經養不起孩子們了!
㈣ 為什麼現在農村的年輕人大部分都外出打工
在農村裡,勤勞幹活一年到頭勉強能糊口,要是遇上風不調雨不順的天氣,那日子就過得捉襟見肘,而如今年青人都選擇外出打工。
2.種地收入不穩定
留在農村種地的壯年人,就是靠天吃飯了,天氣不好,當年的收成就黃了,也別想賺著錢了,說不定就虧了血本。但是,還有另一種情況,今年風調雨順,收成都太好了,然後生意人來收購就壓低價格,有時農作物還賣不出去了,在網上總能看到農民發的信息:荔枝太多了,兩毛錢一斤都沒人買;蘋果又滯銷了,賣不了;只能請求網友幫助。農村種地,收成少了不是好事,收成高了也不是好事。
3.城市條件好
現在的農村青輕人,教育源豎程度普遍都比較高,觀念也很開放。在大城市生活的話,各方面條件都好,比如網購、娛樂、教育,最關鍵的是就業機會非常多,要是在農村的話,各方面條件和城市比,簡直就是差之千里。另外,在農村的話,很可能一輩子就只能種地了,而在大城市裡,自己現在不喜歡的工作,反正就業機會多,還能州廳夠接著換一個合適的,說不定有機遇了還能夠拼一把,擁有自己的事業呢。
大家怎麼看待農村年青人都外出打工這件事?歡迎大家留言,一起分享你的看法。
㈤ 「現實:父母沒本事,孩子想成才得經過很多曲折和努力」,你怎麼看
這是一個真理,我自身體驗過,身邊小夥伴的經歷也能說明一切。但是,父母能影響我們一會,影響不了我們一起世,以下我舉例說明。
第一,本人經驗
我生活在一個很偏遠的農村,經濟條件一直不寬裕,父母小學畢業,所以他們一直在努力賺錢供我和哥哥學習,其餘的都是看我們自己領悟。
因為父母沒怎麼讀過書,所以掙得錢只能夠勉強維持生活,對於小說不曾看過,四大名著全靠看電視劇。
旅遊 沒有過,上大學之前我沒出過縣城。
當我到大學時,我連公交車也不會做,電梯不會乘,對各大數碼產品一點都不知道,更別說衣服化妝品,一瓶大寶就能解決一切。
我有時候感慨,我整個大學都在學習我室友已經想我的生活常識和技能。所以我註定要比別人發展的遲一點。
但是這有什麼關系,相比於那些小時候很早輟學的小夥伴們,我已經很幸運了,感恩父母。
第二,小學同學
小學同學爸爸是一個很精明能乾的人,長的個大帥氣。
但是我這個同學就不一樣了,虎頭虎腦的,個子也不高,內向不愛說話,寫字比蝸牛還慢。
這可愁壞父母了,把以前名字某虎改成某少帆。雖然在 社會 上鍛煉了兩三年,但依然趕不上他爸爸的風采。
所以父母怎麼樣會影響我們兩三年,但不會影響我們一輩子,自身優秀還得靠自己,共勉!
說的很對。我父母都是技校畢業,然後進了國企,之後下崗,家裡的經濟狀況一落千丈。只能買得起150平米的房子,每周只能吃一頓烤牛肉,買車連寶馬賓士都買不起,吃雪糕連哈根達斯的都吃不起,也不能送我去美國讀博士。你說窮不?我父母學的都是經濟貿易金融類的技校,都是學渣,在學習上也不能輔導我,我最後只是勉勉強強考上了中國人民大學的經濟學本科,考研考了兩次都沒考上,後來只能隨隨便便去了國企當一個業務員,工資連區區兩萬都沒有。活著多失敗,所以有個好爹比什麼都重要
看到你這個標題我就氣不打一處來,什麼叫父母沒本事?在你眼裡,有本事的父母是什麼樣子?住豪宅,開豪車?家產萬貫?你的父母短你的吃還是缺你的你喝了?不知道題主是個多大年齡的人,我父母是60後,那個年代本來就很苦,人跟人都基本差不多,有的人連飯都吃不飽,我父親在村莊是做瓦工的,一天20塊錢,多累啊,一做就是30多年,你說他沒本事嗎?他也供了我上學,我不認為他是一個沒有本事的人,不餓著你,讓你上得起學,我認為他把他的義務盡到了,剩餘的你說你成長需要經過很多的努力,試問?哪一個人成長不需要努力?就是有本事的父母,孩子也是需要努力的
現實生活中的父母,不一定都有多大本事,只要能有一個信念,堅持著。我是一個農民,也沒有什麼本事,妻子也是農民,我們二人文化成度不高,一個初中,一個高中,而且都是七八年前的學生,全家四口人,兩個學生。靠艱苦奮斗,勤勞節儉,把倆個孩子培養成了,中國共產黨黨員,國家幹部,
題主說的很真實貼切。
我有一個患難與共的朋友,他父親是企業家,朋友家裡條件非常優越,可是他上學時的學習成績特別差,父母怎麼教育都不行,學不進去記不住,按照他父母的話說讓他在學校混日子就是約束他,怕他年齡小在外面學壞。朋友十九歲時父母給他送到國外上學,三年後回來拿了幾個證書,借著家裡優越的條件很快就小有成就。
我父母就是普通老百姓,辛苦掙錢供應我上學,說是只有上學才有出路,自己根本不是那塊料。一路經歷過來到現在依然在努力奮鬥打拚,幾番的創業失敗在創業,生活還是沒有多大改變,一年到頭掙來的也就夠養家糊口的。
我說這些不是責怪父母沒有本事,也不是羨慕朋友優越的條件,只是認為題主說出我的心聲,不知道你會不會有我一樣的想法和心情?我認為人必須接受現實,只要自己努力奮斗肯定會有成功的一天。
不要怨天尤人,發揚愚公移山的精神,終究會改變的。
我60後農村出生,80年考上大學,84年畢業回本縣,做了一輩子鄉鎮高中教師。然後培養兒子也考了211大學,兒子大學畢業後在省城工作,我們在省城買了房、落了戶。兩代人,實現了從農村人向城裡人的轉變。
生活要有好的心態,也要好好努力。任何懈怠和急功近利,都改變不了什麼,只有踏踏實實做好自己就行了。切忌心比天高 ,命比紙薄。
聽了你這話我就反感,什麼叫父母沒有本事,沒本事你咋長大了?人世間都是平常人家都是過著平常日子沒有幾家是吃山珍海味長大的有句話說得好寒門出嬌子。富貴養庸才。關鍵在自己不在家庭貧富。我的鄰居夫妻倆都是普通工人六個孩子日子過得很緊巴。就這樣一個家庭六個孩子五個都是高才生。孩子成才不成才跟家庭貧富沒有多大關系關鍵是家庭教育和個人努力。
在現實生活中,如果父母有錢、有權、有勢力、有本事,那麼相對來說他們的孩子「想成才」比較容易。走的彎路也會較少。
在現實生活中,如果父母沒錢、沒權、沒勢力、也沒啥本事,那麼他們的孩子「想成才」肯定會經過很多曲折和努力。
常言道:「父母當官,兒女享福。兒女當官,父母勞碌。」 其意就是父母有錢、有權、有勢力,作為孩子可以享父母的福,要想成才也容易。
反之,兒女當了官,其父母必定勞碌。孩子生下來到上幼兒園,再到初、高中,再到大學畢業。父母不知該花多少心血?這個只有親身經歷過的人才知道。
但是話又要說回來,你想成才那是你自己的事。父母如果對你好偏愛你,對你來說也是福份。如果父母偏愛你的兄弟姐妹,那你也沒辦法。還有父母都是老實純朴的農民,也沒啥本事,你也同樣沒辦法。我想,父母給予的是有限的,主要還是要靠你自己打拚。
㈥ 為什麼農村出來的大學生大多混的比較差呢
主要是因為農村出來的大學生,在大學畢業後沒有人家家裡有錢有勢的找工作快,農村大學生還得自己找工作,其實在讀書的時候,其實並不需要太多後援,吃飽飯有衣服穿能買得起幾本書就可以了,相對而言農村出來的學生反而更容易有上進心,但是工作後競爭條件不一樣了,家裡有錢有勢變得越來越重要。
所以,在大學畢業的農村人,生活會更緊張,但是城市裡的人大學畢業後,家裡人會給自己買車買房,而農村的就得靠自己,所以農村大學生混的比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