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犯錯為什麼還要孩子道歉
❶ 母女吵架 即使是媽媽錯了 也必須是女兒道歉嗎
樓上那位 寂靜與沉淪 你的觀點 我一半贊成一半反對,
為什麼反對?首先你要知道,出生,並不是我們的選擇,OK?不要覺得他們生了誰,誰就必須聽從他們的一切,人都是有思想的,沒有誰一定要聽誰的,他們是人 我們也是人,誰不對 就得指出來,難道父母不對,我們還要順從?做人怎麼可以這樣盲目?這樣真的是對他們好嗎?
我不是崇洋媚外,只是在美國 他們這點就做的比我們強,我們不得不承認,父母和孩子 從來都是平等的,他們尊重孩子,也關心他們的想法,他們教孩子從來不主張打罵,所以總是很溫馨和諧,這點是我們中國必須學習的地方,不是嗎?
不管對誰,只要自己沒有錯,就不需要為自己沒有犯過的錯道歉,你明白嗎?有些事情 不能一再的妥協,不能說 為了所謂的「孝順」就不指出父母的錯誤,我告訴你們 ,這不是孝順 ,這叫盲從,明白嗎?
受不了,就和父母心平氣和的談談,如果談不了,那可以離開,當然 我沒有故意要弄散你們家的意思,只是覺得,大家既然分歧這么大,在一起誰都不開心,那還不如分開,但是你偶爾也要關心關心他們,比如過節回來啊,平常打電話問候啊,等等。因為孝順是說 心裡的,並不是盲從,只要我們心裡想著他們,關心著他們,我們就是孝順的,明白嗎?
❷ 為什麼你每次罵完孩子,孩子卻總會選擇原諒你呢
這是因為小孩子他們其實是沒有什麼心眼兒的,在自己的爸爸媽媽罵完自己之後,他們過不了多久就會忘記,而且在這個時候他們是最信任自己父母的,所以即使自己的父母對於自己非常嚴厲,他們仍然會選擇原諒自己的父母。
❸ 「媽媽對不起!我錯了!」孩子道歉後,家長的第一反應很重要
文|秘籍君
近日,我收到一位網友的投稿,對方初為人母,是一位三歲孩子的媽媽。因為沒經驗,經常對孩子束手無策,只因為小傢伙積極認錯、打死不改。
按照網友的說法,每一次她大聲批評孩子後,迎來的都是小傢伙帶著哭腔的「媽媽對不起!我錯了」,然後母子倆抱頭痛哭,哭完繼續犯錯。
「每一次都是這樣,一批評就認錯,態度特別端正,看著心疼,但下次繼續犯同樣的錯誤,我都不知道怎麼辦了。」網友的語氣彷彿自己都想哭了。於是,我問她,當孩子道歉後,你的第一反應是什麼呢?只是抱頭痛哭心疼娃嗎?
她似乎才反應過來,反問不然呢?字里行間都是疑惑。
我笑說,每次樂樂道完歉後,我第一反應都是問他錯哪兒了。隨後,就會要求他把做錯的事復述一遍,磕磕巴巴沒關系,但一定要重復整件事,然後再問他媽媽為什麼不高興,回答完這個問題後,樂樂才算過關了。
或許因為復述對樂樂來說太難了,反正同樣的錯誤他很少犯第二次。算是比較長記性的小孩。網友家的孩子也是一樣,或許因為道歉太容易了,不痛不癢,所以才會反復犯錯,甚至反復在同樣的坑裡跌倒,本質來說,是家長後續處理方式不對罷了。
①回憶曾經發生的事
很多時候,孩子道歉並非是真正意識到自己的錯誤,而是為了讓事情畫上句號,「我錯了」就是孩子投降的信號,主動道歉,換來媽媽的原諒和安慰。看上去像是孩子的主動示弱,其實卻是和稀泥的處理方式,雙方都不付出任何代價的握手言和是無法讓孩子長記性的,因此,家長的第一反應非常關鍵。
這里推薦當場詢問孩子「你哪裡錯了」,大多數孩子都會一臉茫然,因為他們根本沒有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只是單純想獲得媽媽的諒解罷了。這時候,聰明的家長應該穩定情緒,然後一字一句告訴孩子他的哪些行為是錯誤的,讓孩子跟著復述,加深印象。
從大腦神經學來說,孩子的大腦發育是從爬蟲腦、哺乳腦,到皮質腦的過程,這意味著越小的孩子大腦發育越不健全,只能記住每天發生的有限的事情。如果家長在孩子犯錯後不乘勝追擊,那留在孩子大腦中的記憶點就是「哭了一場,媽媽原諒了我」,而不是事情本身。
因此,在孩子認錯後,家長一定要抓住時機,引導孩子重復記憶之前做過的錯事,這樣才能給大腦傳達進一步深化記憶的指令,孩子才能長記性。
②告訴孩子生氣的理由
有些家長情緒失控後只會對孩子大吼大叫,卻沒能把一句吼叫說到點子上。 育兒 專家早有提醒,家長一定要穩定個人情緒,這樣才能將自己的觀點傳達給孩子。
在讓孩子記起自己做過什麼後,家長就要告訴孩子自己生氣的理由。
以我為例,曾經因為樂樂邊寫作業邊玩情緒失控過,畢竟這會影響他的專注力。在讓樂樂重復了自己不該邊玩邊寫作業的事實後,我認真跟他講述了自己生氣的原因,其中包括三心二意是壞習慣和媽媽不喜歡做事不認真的人等等,這給樂樂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從那件事以後,樂樂就很少同時做兩件事了,他本身不是多有天賦的孩子,只有專心致志才能在競爭中脫穎而出,也只有讓樂樂認識到這一點,才能夠自我糾正。
③事後進行場景模擬訓練
有些家長或許認為事情到此就結束了,可我當時選擇了加深印象。在樂樂做錯事後,我要求他按照對的方式重新做一遍,在他做完後給予獎勵。
道理很簡單,在孩子做錯事後,家長要告訴他正確的做法是什麼,並當場演練,不要拖到以後再說。只有一套流程完美走下來,孩子才能分清是非對錯,以後不再犯。
完美的收尾方式
很多家長在孩子認錯後就直接進入了抱頭痛哭階段,那自然難以得到理想的結果。如果按照以上流程,那孩子大多已經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並進行了正確的演練。
那家長就要准備收尾了,可以是安慰,也可以正確演練的獎勵,這樣便能穩住孩子的情緒,自己也不會為下一次犯錯而擔憂。
【話題討論:你家孩子曾在一個坑裡反復跌倒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