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里為什麼要對小孩子用心
Ⅰ 為什麼孩子一上小學,父母就一心盯在孩子的學習上了呢
大多數的爸爸媽媽都有著望子成龍的心態,因此在孩子一上小學就會非常用心的盯著孩子的學習。在孩子上小學的時候爸爸媽媽就會關注小孩子的成績,如果小孩子的成績不好或者是出現了下降的現象的話,那麼爸爸媽媽就會非常的著急,覺得小孩子這是非常危急的時刻。其實爸爸媽媽這樣的想法存在著很大的問題,因為小孩子在上小學的時候主要還是應該學習一些學習上的方式,這樣對於孩子而言才有著更大的幫助。
小孩子在很小的時候確實存在著一些學習上的誤區,爸爸媽媽要讓孩子明白學習的意義,然後引導著孩子讓孩子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不要一味的強迫孩子學習,更不要將自己身上沒有完成的事情交付在孩子的身上,因為這最終只會讓自己的孩子變得更不喜歡學習。
Ⅱ 教師教育孩子時要走心,這里的走心是什麼
首先聲明教師和家長是合作夥伴,而不是敵對關系,雙方的共同目標是讓孩子成人成才。這一點家長必須認同,無論在培養過程中遇到任何困難,都不能持半點質疑,這是各司其職的基礎。
教育孩子是一個很大的課題,不是三言兩語就能說清楚,每個家長應該針對孩子的情況因材施教只是希望這一路相隨的路上有愛相伴,而不是以愛之名的道德綁架。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有很多「雞飛狗上牆」的時候,希望老師和家長擺正心態。
Ⅲ 為什麼中國的父母總是把期望都寄託在孩子身上
這個和我國的歷史有關,和我國的文化有關,和我們的傳承有關,望子成龍,盼女成鳳是有歷史淵源的。
普通家庭的父母,由於環境、階層、個人能力或認知能力的原因,不甘於生活困頓,不甘於勞頓辛苦,不甘於子女重走自己的老路,也是為了子女有更好的未來,寧願自己苦一些、累一些,支持孩子讀書學習,把希望寄託在孩子身上,希望孩子能夠出人頭地,改變自己或者家族的命運。
特別是如今,衡量一個人或者一個家庭的標准,不是從能力、水平、修養、教養、素質來評判,而是更多地是看誰擁有更多的財富,看誰能夠獲取更多的資源,看誰能夠在財富的基礎上說話氣粗、有底氣,處於羸弱的底層人也是渴望改變自己的命運而已。
大部分父母把期望寄託到子女身上。一個主要的原因是父母本身事業上不是很成功,包括經濟狀況,社會地位,文化層次等等。
所以很多父母為了不讓自己的子女重蹈覆轍,不讓自己的小孩輸在起跑線上。
往往是對自己非常摳門,而把家庭的主要人力、物力、財力等資源投入到子女身上。當然了投入太多,肯定也希望有較好的產出回報呀。於是很自然的,父母對自己的子女的期望值就很高了。
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情可以理解,都希望自己的子女長大後有出息。
甚至能夠光宗耀祖,比如在地方上獲得一官半職,或者在財富上取得不錯的成績。但是世間萬物自有它的規律,子女的成長也一樣。做父母的切不可拔苗助長,把自己的期望強加到子女身上。畢竟父母輩跟子女輩是完全不同的兩代人,父母又怎麼能按照以往的社會評價體系來衡量子女的發展軌跡呢?
在這個巨大的時代,做為父母的未必比自己的子女懂得多。或者說父母的經驗在未來的幾十年未必行得通。也許父母更應該向自己的子女學習,畢竟未來是屬於年輕的一代,需要年輕人不斷去創新,去推動社會不斷向前發展。
最後我覺得做為父母,應該以開放的心態去包容和理解子女的思想和行為。去尊重他們的選擇。畢竟他們已經長大了,他們的人生需要他們自己去探索,去成長去經歷。也許兒孫自有兒孫福呢。